建立师幼依恋的办法分析

建立师幼依恋的办法分析

一、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教师组织家长和幼儿在班级中进行游戏。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教师,了解幼儿园生活的一些内容,感受集体活动的氛围。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发挥自己的魅力,让幼儿知道教师能够带领他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是有吸引力的人。

二、至关重要的磨合期

磨合期是指教师和幼儿在一起生活的最初一段时间。师幼互动开始后,教师须及时满足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对于不同个性特点的幼儿给予差异化的回应。

(一)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要

幼儿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情感紧密相连,教师及时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是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第一步。

1.满足幼儿生理需要幼儿的生理需要指吃、喝、拉、撒、睡。教师能够满足幼儿生理需要体现了对幼儿的熟知度,能够提高幼儿的安全感,对依恋关系的建立非常有帮助。幼儿的生理需要是高度个性化的,比如胖胖爱吃肉,依依爱喝汤,点点不会主动报告大小便,等等。教师要根据幼儿个人喜好和行为习惯,在生活中细致地照顾到每个幼儿。

2.满足幼儿心理需要亲密的人际关系是通过心理生物学的同步倾向而得以发展和维持的。同步倾向通常表现为行动协调、情感配合、同步性等,也就是配合对方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行动。由于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亲子依恋类型的不同,开学后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同,教师要从内心理解并接纳幼儿的各种表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1)要满足幼儿表达情绪的需要。幼儿在新环境中表现出的情绪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满足每个幼儿表达自己情绪的需要,要耐心地倾听幼儿的心声,可以适当地安慰、适时地送上他喜欢的物品,但不要强求幼儿不哭不闹。

(2)满足幼儿肌肤接触的需要。肌肤接触是人类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刚来到新环境的幼儿由于缺乏安全感,会希望获得拥抱、拉手等能感到被接纳、被关爱的动作。教师要尽量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每天与幼儿有肌肤接触的机会。

(3)暂时满足幼儿对依恋物或适合本人的依恋对象的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依恋物或依恋对象是幼儿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境下的一种本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表现,满足幼儿对依恋物或人的需要。教师在满足幼儿对依恋物或人的需要的同时也要经常接近、接触幼儿,不断表达自己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要让幼儿信任自己,转而依恋自己。

(二)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回应方式能否让幼儿心理产生安全感,对师幼依恋的安全程度直接产生影响。所以,就要求教师根据幼儿的气质类型、亲子依恋类型来“因材施教”。

1.回应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通过前期的准备和入幼儿园后幼儿的表现,教师大致可以判断幼儿属于哪种气质类型。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教师要做出积极的、正面的回应,但对不同气质的幼儿回应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针对容易抚育型的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地肯定其良好的行为,对正在发生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地制止,并告知正确的行为。抚育困难型幼儿容易发生心理问题,所以教师要有特别的耐心,要有长时间“磨合”的准备,努力发现幼儿的长处并及时表扬,对经常发生的错误不当众批评,不强求幼儿立即接受集体生活行为规范。针对迟缓型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幼儿接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多鼓励、多帮助,要让幼儿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2.给予不同亲子依恋类型的幼儿不同的关注度在集体中,不同亲子依恋类型的幼儿其行为表现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观察每个新入园幼儿在与母亲分离和相聚以及母亲离去后自由活动时的表现,并结合家访时获得的信息来判断其亲子依恋类型,并且根据不同依恋类型给予不同的关注。集体中大多数幼儿是安全型的亲子依恋类型。针对这类幼儿要更多采用集体关注的方式,在幼儿活动时用眼睛注视他的活动,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帮助。反抗型是属于不安全依恋类型,在集体中数量不多,但这类幼儿需要教师高度关注,最好固定一位保教人员始终在身边,最好是有肌肤接触,在他活动时不断有语言交流。幼儿与一位保教人员建立依恋关系后,再与其他教师互动。回避型也属于不安全依恋类型,在集体中数量很少,这类孩子的情绪反应不大,很容易被忽视,教师要经常拥抱、接近他,主动和他交流,顺从他的意愿,主动回应他的行为表现。

三、有持续情感温暖的常规建立期

常规建立期是师幼依恋初步建立后,教师从主动满足幼儿个体需要转变到幼儿服从集体需要的过程。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幼儿需要一些集体的规则意识,但是集体行动的规则和要求会给幼儿带来一些心理压力,会影响幼儿对教师的亲近度。所以,教师在规则建立中要有爱的表达,及时表扬幼儿的进步,采取正确的方式批评幼儿的错误。

1.每天有爱的表达

幼儿的思维直观而感性,复杂情感体察能力水平低,所以幼儿园教师表达情感的方式要直观。教师对幼儿的喜爱随时要表达出来让幼儿听到、看到。我们可以利用晨间接待、点名、放学前整理时间、午睡起床教师帮助幼儿穿衣的时候拥抱每个幼儿,并说一句“爱”的话,如“我喜欢你”“你今天把图书收拾整齐了,真能干”等。

2.及时的表扬肯定

社会中的人天生就有被肯定、接纳的需求。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微笑的肯定,能够让孩子感到快乐。教师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点滴进步、良好的情绪进行表扬和肯定,是对幼儿积极态度的正强化,也是幼儿对教师产生认同感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表扬、肯定向幼儿传达的是“老师喜欢我”“老师知道我在做什么”这些增进双方情感的信息,它能够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产生依恋感。

3.智慧的批评

幼儿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成长,教师的批评在所难免。据相关研究表明,教师批评是导致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要智慧地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教师在批评之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不可随意指责和训斥,不能讥讽、威胁幼儿,更不能轻易使用惩罚措施。教师在批评幼儿的同时,也要保护好幼儿敏感而稚嫩的心灵,让幼儿感受到爱的存在。

作者:王超逸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星河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