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立德树人下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音乐教育与德育功能的追溯,分析立德树人与高校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微薄的思考建议,进而阐释高校音乐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普通高等院校;德育;音乐教育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理念,这是对古代优秀教育的继承与传扬,在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随着这种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也为德育这一功能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立德”是指树立德业,是对个人品性和品质的完善,培养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所谓“树人”,就是教育并培养人。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界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人才。音乐能够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陶冶情操。因此,在高校普及音乐教育为立德树人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展现其艺术魅力。

一、音乐教育“立德树人”的理论追溯

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自古以来就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在我国,德育已成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大学》中记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体现了德育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的重要性。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1906年正式成立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辛亥革命后,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于1912年至1913年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在拟定的新教育宗旨中提到,“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②本次改革也使得音乐课逐渐成了必修科目。因此,为音乐更好地应用于德育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春秋时期我国教育家孔子十分注重音乐教育,他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③强调了习乐对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及“乐”对人的品格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即“学堂乐歌”时代。一些维新人物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借鉴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为后人研究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现如今的新形势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但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还具备着崭新的时代内涵。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与音乐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确立,不仅要求音乐教育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音乐教育是时展的需要,它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立德树人”理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1.以德立校,创新发展

现高校应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四有”新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④在精神的指引下,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这也是高校开展并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强调音乐知识的系统性,但更应秉持着育人的目标及宗旨。教育工作者要秉承“行为世范”⑤的准则,我国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古典文献专家启功教授曾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和高尚的品格才能教导学生,要遵循师德规范,要将德育意识居于首位,方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同时,将德育寓于教学之中,可增强高校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渗透,坚定不移地走“以德立校”之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应该直面的问题是育人,即培育有德之人。普通高校不同于专门的音乐院校,不用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因此,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如今,正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学校及教师要在以德立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来构建校园文化的和谐以及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

2.先进理念,全面发展

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德育教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于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立德树人先进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它置德育于教育的核心地位。普通高等院校开展音乐教育时,必须结合时代的特点及要求,让学生在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顺应时代要求的先进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符合现高等教育转型的要求。高校音乐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应当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这不仅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民族、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意识。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丰富了学生生活且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1.以乐启智,获得感性体验

音乐是一门艺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愉悦心灵、开创思维。“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⑥其表达方式可通过音乐教育,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途径之一。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例如,在进行器乐演奏时,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高校音乐教师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教育形式的丰富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不仅教授学生音乐理论知识,还将音乐情感与道德情感结合到一起,给学生带来情感享受,从中获得思想道德的提升。音乐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发现真善美,通过音乐鉴赏、交流等方式获取感性认知,丰富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加强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

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使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唤醒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例如,我国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其将美妙的音乐与自然景观融合到一起,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音乐作品感情色彩的熏陶,以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现在社会广泛要求在高校开展美育教育,然而最好的实践形式就是实施音乐教育,升华大学生的情感与道德。欣赏音乐作品是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相结合的过程,在其间,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思想境界。在高校,利用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如《抗日救国歌》《黄河大合唱》等音乐作品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吸收音乐作品中优秀的道德情感,这体现了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独特价值。

三、对“立德树人”高校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

基于立德树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学校和教师更应注重音乐教育的问题。现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较低,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体验,是一个值得学校及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应重视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能有效发掘音乐在道德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体现及作用。因此,在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应适当增加音乐鉴赏课,它有助于音乐发挥其在道德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将音乐这门艺术融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之中,这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方法。各高校应在发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勇于引入西方的音乐精华,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感受西方音乐家的情感认知和人格魅力,开拓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可以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还要注重对曲作者的介绍,丰富大学生的音乐知识,且通过音乐家的高尚品质来感染学生,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教育形式

当代大学生较为独立且注重自我,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这离不开正确的引导。普通高校进行音乐教育,应当具有多样性,开展更多能够让大学生参与其中的音乐实践活动。各高校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于音乐教育中,例如举办一些音乐讲座、音乐沙龙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质,且充实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应该改变现高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出现的说教教学方式的现象,可以发挥音乐的育德功能,将寓教于乐的观念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感受音乐美,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激励作用。

四、结语

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战略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是帮助大学生塑造人格魅力和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高校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音乐鉴赏教学与音乐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这有助于大学生陶冶人性、完善人格,成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渝浠,周妤恬.高校音乐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意义[J].新课程学习•下旬,德育天地,2014.(11):36-37,39.

[2]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05):141-143.

[3]赖游.“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育探讨[J].高教学刊,2015.(19):220-221,223.

[4]周蕾,陈文佳.论“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16.(12):227-228.

[5]付倩蕾.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研究[J].智库时代,2018.(34):278,290.

[6]巩力溪.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融合[J].艺术教育,2019.(06):56-57.

[7]赖游.论高校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艺术魅力[J].南方论刊,2014.(12):95-96.

作者:吴? 单位:扬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