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摘要: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创设3年,是五年制高职(前两年)的一门基础课。从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来论述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模式包括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由于课程处于初创阶段,课程建设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通过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促进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和成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

一、引言

(一)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概说

“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是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在总结多年来五年制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五年制班主任的一线教学管理实践,创设的一门“新课程”。素质养成教育课的课程目标是:逐步培养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养成教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例如,任课教师(班主任)以班会的形式处理班级近期事务;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或者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等;带领学生开展室外文体活动、体育竞赛、参观游览活动等等。

(二)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

1、五年制高职生的特点决定了开展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必要性。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成绩普遍不好,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其进行素质养成教育(逐渐纠正其学习、生活习惯,从而逐步提高其学习成绩)迫在眉睫。五年制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之前由于家庭、学校影响而形成的一些不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大量存在。因此,面对这样一些学生,五年制高职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尽快了解学生,教导和帮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激励学生树立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然后待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之后再开展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教育。2、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1)有利于更好地达成五年制高职教育目标。在五年制高职这五年的学习中,一般是分为两个阶段,即相当于中职或高中的阶段和相当于大专的阶段。总体而言,前一阶段更为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养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2)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学生管理工作。便于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情绪疏导,进而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可以直接与老师对话,表达自己的诉求,反馈自己对于学习和管理的意见。(3)有利于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生各科成绩。在素质养成教育课的教学中,课程任课教师就是负责学生管理的班主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威和示范带动作用是巨大的,充分发挥教师的这种独特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正确引领整个班级的学习和教育活动,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各科学习成绩。

二、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情况

(一)课程模式

1、课程目标。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最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2、课程标准。其一,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根据学生日常生活情况,把握其思想动向,对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学习时政热点、相关政策法规等,提高其政治意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新时代特点,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其二,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文学、艺术基础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国文化基础知识等;提升相关能力,例如,基础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等。其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的目标。根据学生的体育课程要求,让学生达到一般健康的体质标准;及时发现、解决和疏导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课程设置。五年制高职第一学年每周开设素质养成教育课4学时;第二学年每周课时数可适量减少为2学时。因为本课程要总结一周来学生情况并开展评议,所以有2节课需要放在一周的最后一天(周五),最好是本周课程的最后两节。如果本课程一周4学时,则周五上一次课(2学时),与其间隔一天多再上一次课(2学时)。如果本课程一周2学时,则放在周五上课(2学时)。

(二)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教育;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学生学习时政热点、相关政策法规等,提高其政治意识。在道德修养教育中,结合生活中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典型事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正能量,结合新时代特点,加强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在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中,教师教授学生一些浅易的文学、艺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学习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等基础知识;除此之外,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相关能力的锻炼,例如,基础的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等。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开展体育活动训练,进行心理疏导和解决心理问题。2、教学方式。(1)理论教学。任课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文化知识、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等内容时,应采用理论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2)互动式教学。本课程中的文学、艺术赏析的内容,道德修养方面的讨论,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调研及解决的内容,班级管理、处理班务等活动的开展……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双方的交流沟通,最终完成课程相关目标和任务。(3)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又分为教室内实践教学和教室外实践教学。教室内实践教学包括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普通话及口才交际训练、各种艺术方面的创作和训练、手工制作等,学生在教室内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教室外实践教学主要分为体育训练及比赛、外出参观考察活动等。3、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项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随即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考核评价。每学期结束,教师将本学期课程中学生的各项评价成绩综合,即得到学生本学期本课程的综合成绩。有些教学内容的效果评价不便采取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评价方法,例如,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考评、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等,一般采取“相对评价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及教学效果等的评价。我们应该依据课程目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和恰当;通过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观摩,对其教学组织、实施过程给予合适的评价;通过查看学生的教学反馈,了解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

三、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周学时设置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通过五年制素质养成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师生反映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的问题,即:原定的是五年制高职第一年的两个学期,每周开设2学时;第二年的两个学期,每周开设4学时。后来又改成了两学年每周都开设2学时。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周学时设置仍然不够合理,遂改成了前述课程设置的内容。从调研情况看,目前的课程设置是较为恰当的。

(二)教学效果的问题和对策

从调研情况看,部分学生反馈说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内容形式呆板、变化很少,甚至个别任课教师把素质养成教育课简单地当作“班会课”来上。这反映出个别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没有按照课程目标开展教学,授课计划和内容不符合课程要求,严重影响课程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要求任课教师依照教学目标,根据授课计划和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教材建设的问题及设想

由于本课程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文化、管理、心理等多个学科和方面,课程建设处于探索期,所以至今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然而,教材编写这项工作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目前我校正在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经过编委会老师的研究探索和沟通协调,我们确定了编写教材的原则:一是教材内容涵盖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教育、中外文化知识、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紧密结合日常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和本地特色。二是结合我校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编写做到贴近学生、注重引导、深入浅出、层次分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三是明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及能力、身心健康素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四、结论

五年制高职素质养成教育课程在我校已经开设3年时间,从教学实践和师生的反馈来看,本课程能够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素质、文化知识及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为基础的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有所提高,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步养成,基本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许世建,张翌鸣.五年制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7(10).

作者:艾军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