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学习计划范例

五年学习计划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STEM;雨课堂;物理化学;单组份系统相图

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和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称,是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和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战略[1]。它能让学生从多学科角度参与到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学生对复杂知识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物理化学是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3]。由于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数学推导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普遍反映它较难学习。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信心和兴趣。目前,邯郸学院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的物理化学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虽然建有网络资源,但利用率不高。学生仍然是被动听课,难以很好地跟上课程讲授的节奏。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开发的混合式教学工具。面对“互联网+”给教育事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依据STEM理念,依托雨课堂平台,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探索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新模式,并以“单组分系统相图”为案例,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以为高校物理化学及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基于STEM和雨课堂的物理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型

(一)基于雨课堂教学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节设计。基于雨课堂教学应用的物理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提升。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给学生相关知识点的微课、预习课件等;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完成学习,并通过推送的测试题检测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课堂上,学生通过微信扫码签到;教师依据雨课堂预习数据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采用推送互动题或弹幕反馈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增强学生听课效果。课后,上课的课件会自动保存在学生的手机上,方便学生复习;学生的课堂表现数据会被推送给老师,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对不太理解的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雨课堂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

(二)基于STEM理念的物理化学“学科融合四步法”教学模式设计。STEM理念强调以真实情境中的案例为导向,利用数学、科学、工程等相关联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反思与提高。为了把物理化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具体化、直观化,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多维化建构过程,笔者建立了“学科融合四步法”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方案—知识融合挖掘本质—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四个教学环节,将知识、技术、创新、实践等融入课堂,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建立起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多学科知识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科融合四步法”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单组分系统相图”为例

相图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前后内容联系密切,在化工、材料等专业后续课程中有广泛涉及,是物理化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初次接触,往往感觉抽象难懂。下文以其中的“单组分系统相图”为例,详细介绍该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具体见表1。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复习和预习资料,并通过课上应用、推送测试题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堂上,教师通过多个案例和问题将化学、数学、技术、工程联系在一起。对每个案例,教师都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借助雨课堂随机分组和提问功能,采用小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大胆构想,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借助数学、技术等手段深入分析,最后,点评、总结并拓展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次用到数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如应用相率公式、克拉佩龙方程分析得到水的相图,应用凝固点降低方程和克拉佩龙方程计算找到水的冰点温度比三相点温度低0.01K的原因。学生也学到了如何使用origin工具软件等技术手段去绘制水的相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将二氧化碳的相图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相图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三、结论与启示STEM教学的灵活应用,帮助教师解决了物理化学教学中

很多复杂、抽象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和技术在实际工程和生活实例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基于STEM理念的混合式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小组讨论、在线解答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充满活力,更加高效。笔者以物理化学课程为载体,进行了教学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和线下师生互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课程中所蕴含的跨学科内容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堂上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会分神等。因此,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还需充分考虑多种因素,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勇于尝试,探索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怡,葛彦君,马宏佳.美国科学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2016NSTA年会述评[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9):73-76.

[2]黄雅丽,娄本勇,徐清艳.“互联网+”时代下把雨课堂融入物理化学教学改革[J].山东化工,2019,48(4):169-170.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2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是知识的圣殿、文明的使者和高尚的化身,大学之所以神圣和高尚,就是因为大学有精神,大学精神文化与大学同在。人,需要有灵魂有精神,大学同样需要有灵魂有精神,这种精神是文明的、高尚的、巨大的、隐形的、弥散的:它滋养着人的理想、品格和气质,孕育着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成为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精神家园。大学精神文化所设立的精神价值尺度,可从根本上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内涵,集中体现在每一所大学的整体精神面貌、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以及其所具有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之中。[2]具体表现在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品格之中,难以用文字、符号或程序化的方式显现于外。大学精神文化客观存在于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思维特点、行为准则、学术风范和行为方式之中,构成了不同大学不同的人格、气质特征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精神文化,越是历史悠久的大学,它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越是丰富。一所大学所具有的精神文化底蕴越深厚,所反映的精神文化特征越明显,所发挥的精神文化影响越深远。大学精神文化的假性存在大学精神文化一般有两种形成方式:一种是自然生成,即文化自在和传承;另一种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和创造。从自在到自觉,体现了大学精神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如果说过去的大学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自在和传承,那么现在许多大学则更注重文化自觉和创新。

大学精神文化的自觉创新是积极和进步的,但目前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和虚假倾向。如作为大学精神文化外在表现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校训、校风、学风等,许多大学雷同甚至于相同,而各个大学真实的精神文化和办学特色得不到充分体现。在一部分大学中,人们“自觉创新”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校训、校风等大学精神文化的文字表述变成了虚设的花瓶,既与实际不符,又没有创新性。以校训为例,据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6所大学中,有192所大学的校训为“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有8所大学的校训同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有27所大学的校训同为“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在256所大学的校训中,包含“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创新”5个词语之一的有147个。[3]大学师生对一些同质化、标语化、流于形式、过于华饰等假性存在的精神文化表述没有认同感,同质化精神文化建设形不成浓郁的精神文化氛围,更无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特质性辨析大学精神文化并不是一个文化巨筐,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内容都可以装。我们必须正确区分大学精神文化内涵的特质和非特质。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特质关于大学精神文化,学术界的表述多种多样,我们较倾向于以下定义: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特有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表征,是给大学行为提供指导,使大学采取这样而非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是人类文明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虽然十分丰富,但其特质则只有两种精神:即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其核心是文明高尚、追求真理、正义善良、批判守望。

大学既是文明的产物,又是文明的标志,更是文明的使者。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还有对社会良知的守望和社会不良的批判。正如《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之道”,反映了中国古人为教、为学的大学精神文化特质,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使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自由教育”也是以发展理性、陶冶心灵、享受生活为目标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4]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基本上是由精神、观念、习俗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核心。“科学精神追求真理,是求真”,“人文精神追求和谐幸福,是求善”,求真与求善的结合就是求美,也是对社会责任和使命的追求和担当,大学精神文化内涵的本质是真善美和社会责任。这也是建立大学价值、大学品格、大学风尚的基石。大学精神文化的非特质大学精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一般情况下,大学精神文化内涵包括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传统、大学品格、大学价值、大学风气、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等等。大学精神文化内涵不等于大学精神文化特质。大学精神文化特质具有稳定性、非功利性,一切与人才培养,一切与终极关怀,一切与大学使命无关的性质都是假性特质。比如“追求卓越,建设一流”等是一些大学的奋斗目标,但并非大学精神文化特质;再比如,“勇于创新、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等是大学文化品格之一,但却不是大学精神文化的特质。

大学精神文化的根本使命性辨析大学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精神文化建设。大学需要教学,但教学不等于教育;大学需要学问,但学问也不等于精神,大学需要发展,但发展也不是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使命是心性修养、精神守望、文化创新和社会批判。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培育心性德行。纽曼认为:大学是“教育场所”而不是“教学场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使命是使学生养成“一种以自由、公平、冷静、克制和智慧为特征的心性习惯”,同样,洪堡等人也提出,大学的目的就是“修养”,即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心性的修炼,德行的养成,人生价值的实现。坚守高尚精神。大学文化对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传承功能,决定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高尚特质。大学诚然不能脱离现实,但又必须和世风流俗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尘嚣,保持纯洁、冷静与清醒,时刻关注、守望社会道德和良知。创造先进文化。大学的使命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创造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先进制度和先进的实践模式,特别要着力创新办学理念、发展战略和文化模式。要以时代的特征和实践的动力彰显大学创新文化的内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大学既要用传统批判现代,也要用现代批判传统。当我们拥有了更多辩证、开放和豁达的批判精神,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科学才能更快进步。

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忧虑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学精神文化弱化,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专业主义、惟科学主义、惟技术主义、惟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充斥于高等教育领域,大学已经不再是高尚精神的殿堂。世界各国都在谈论大学危机———大学经费危机、大学质量危机、大学道德危机、大学自治危机等等,然而,这些还只是浅层次的危机,而真正深层次的危机是大学精神危机。[5]因此,人们呼唤:大学精神,魂兮归来!但是,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问题上,也有令人忧虑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不足。一些同志对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大学是搞教学科研的地方,教学科研是硬任务,精神文化建设是软性工作,看不见摸不着,做好做坏甚至于做不做都无碍学校的发展大局。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干部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还有人认为,精神文化建设是那些曾经有着辉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老牌大学的工作,一般高校没有资格谈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建设不力。一些高校比较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愿意把钱花在大学文化环境建设上,栽树种花塑雕像,也愿意进行大学制度建设,认为这些是实在和有效的,而在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上则显得力不从心,无规划、无思路、无办法、无措施。目标不明。一些高校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目标不明,思路不清,不知道本校需要和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精神文化。有的高校简单地把校训、校风、学风建设等同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层次不高。一些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层次不高。把大学文化等同于校园文化甚至于大学生社团文化,把大学精神文化等同于政治文化、稳定文化,一讲精神文化,似乎只有政治理论入脑入心入课堂,而不能上升到人文和科学精神层面。#p#分页标题#e#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大学精神文化是不是可以创新进行过学术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文化只可以积淀和继承,而不能创造和创新,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文化包含大学文化传统,又区别于大学文化传统,大学文化传统需要积淀和继承,而大学精神文化中的大部分内涵都是可以设计、建设和创新的。大学精神文化内涵的可创新性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是相辅助相成、相互依存的,传承是创新的条件,创新是传承的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也谈不上创新。大学精神文化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大学精神文化内涵建设既是一个历史的筛选、积淀过程,也是一个承前启后、除旧布新的过程。就是说,大学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内核,是需要也是可以创新的。创新有两种,一种是偶然性创新,一种是设计性创新。大学精神文化既然具有创新性,就必然具有可设计性,也就是说,大学精神文化是可以设计的。不同的大学完全可以创新设计出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先进的大学精神文化模式与内涵。

大学精神文化中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品格、大学价值、大学风气、培养目标、发展战略和办学思想都可以创新设计,同时是应该认真建设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有什么样的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大学品格和大学风气。同时,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还决定着办学思想、发展战略、价值取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不要进行大学精神文化的设计,能不能进行大学精神文化的设计和怎样设计,要依据各个高校自己特定的历史和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大学精神文化的设计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按照设计思路持续地进行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务实性大学精神文化是可以设计和创造的,但又是不可以随意设计和创新的。大学精神文化是一所大学独特的精神风范、文化气质、价值取向和区别于其它大学精神文化的隐性文化。在大学精神文化设计时,既要考虑本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又不能拘泥于历史和传统;既要有较高的精神境界和教育感召力,又不能脱离本校实际,随意做假大空的设想;既要学习借鉴外校的大学精神文化设计思路和成果,又不能抄袭外校的精神文化设计与表述。

大学物质文化、景观文化可以委托有关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而大学精神文化则不能由大学之外的单位和个人来进行设计,也不能由上级部门来定调定格,必须由本校的校长和全校师生共同设计、创造和选择。大学精神文化设计一旦形成就不能随意改变,而要持之以恒地一以贯之,要使大学精神文化设计深入人心,融入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变成真正的大学精神、现实的大学风气、优秀的大学品格和全校共有的价值取向。久而久之,当人们一走进这所大学,与这所大学的师生一接融就会有一种别样的精神风范和人格气质隐隐显现,这就是大学精神文化。大连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实践大连大学的大学精神文化设计基本可以用“一个核心,二项突破,三大建设”来概括。一个核心文化理念。一所大学,没有先进的大学文化,就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大连大学在长期存在的办学实践中感受到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对于大学发展和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感受到大学是最应该最需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地方。大学中的以人为本,其本质与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成功为本。因此,我们在2000年前后提出了“让每个人都成功”的文化理念,后来,又修改成为“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3

一、调整不平衡心理

学困生一般承受着学习带来的更多的烦闷和苦恼。他们往往回避自身存在的弱项,而喜欢谈论自己最闪光的东西,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平衡。实际上这时他们已经形成了不平衡心理。我教过的同学有个叫建成的,他身高腿长,是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可一上课,就没魂了,不时打个哈欠,桌上趴一会儿,总是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的样子。针对该生的特点,我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用他感兴趣的东西带动他学习的进步,让他感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让他把对待学习的不平衡心理转变过来。在班会中,多次表扬他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和对学校的贡献。在与他谈心时,我鼓励他全面发展,告诉他德育和体育都是优秀,文化课再努把力不就是全优了吗?况且不是每科都差,最怕的数学学科老师可以帮他。经过我的耐心指导,建成同学定了个学习计划,每天都会看到他在校园里读书的身影,办公室里经常会看到他向老师请教问题。他真的成功了,期末以优越的成绩升入了五年级,还被评为“突出进步生”。

二、消除逆反心理

形成逆反心理的学困生,一般智力不是很差,但心理耐挫力极差。他们往往找一些客观的、偶发的理由来满足自己“不服输”的心理。但在这种心理的背后,却也隐藏着与老师、家长、社会相对抗的心理。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老师和家长对其冷落、批评所造成的。我教过一名叫小辉的男孩,初入五年级时,他以前的班主任向我反映该生有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每天都迟到,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上课不注意听讲,经常打瞌睡,总爱回头说话。有一段时间,老师曾把他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他产生了对抗情绪,处处和老师对着来,甚至和老师在课堂上顶撞,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该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逆反心理严重制约着他学习的进步。因此,我从调查该生家庭情况入手,首先了解其迟到的原因。通过家访才知道原来这名学生的家庭负担过重,他家大人经常外出经商。加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稍有不顺就打骂,家长对孩子学习很不重视。家教的失误,使孩子单纯地认为家里的活一定要干好,学习好不好无所谓,反正念不了几年书就回家干活了。所以,他每天都把家务活干完了再去上学,致使每天都迟到。了解情况后,我制订了转化措施并分两手解决。一是说服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学习,并动员他们来校参加“家长学习班”,让他们知道支持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帮助该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首先,以他喜欢的美术为突破口,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其次,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引导他、教育他,使他尊重老师、有礼貌。最后,动员各科老师积极为他补课。老师们热情地接近他,同学们主动团结他,慢慢地小辉同学变了,变得愿意亲近他人了,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小辉同学的转变说明,一些暂时的学困生,非常渴望得到帮助和理解,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去关心他们,抓住时机进行教育,使其受到感动,树立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真正做到了实处。

作者:陆玲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实验小学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4

(一)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这比让学生直接学习枯燥的理论文字或者公式有趣的多,学生从实验的细节中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效率又不容易将所学的知识忘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中,实验是课堂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前期指导和演示完毕后,剩下的时间就由学生自由支配,他们可以运用以前的知识储备加上教师之前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材料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实验的结论。这种学习方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很少,这就提升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不像之前一样依赖教师,而是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探究,这样一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想象力和思维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习的积极性也更高。

二、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教学的要求

第一,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第二,从物理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表述问题的能力;第三,假设能力和猜测能力;第四,能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独立完成实验设计;第五,可以独立实验,并能完成证据的收集;第六,可以分析实验并证明实验结论;第七,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第八,实现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

三、五年制高职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方式

(一)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并能演示实验

以前的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在下面观看教师的演示,教师操作过程中学生观看,然后学生听教师讲解实验,学生只是表面上获取了这些知识,但由于没有亲自操作,这些知识本来就不容易理解,学生很快就会忘记,因为缺乏深入探讨知识的机会,因此,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降低。要改进传统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学生只有经过实践探索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甚至还可以领悟到许多书本没有的知识。比如:在力的平行四边形的演示实验中,笔者在课前给学生们布置了实验预习———研究力的合成中有哪些规律要遵循,要求学生在自习课上完成。过程实施如下: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一个关键问题学生要掌握,那就是弄清实验的原理,演示实验的开放性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了,同时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工作做完之后,同学可以去实验室借用弹簧测力计,自己准备好铅笔、橡皮、刻度尺、橡皮筋和白纸等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3.学生自由分组,共同探索研究。

同学们之间经过互相交流,会发现很多同学的实验方案是相似的,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实验,这种合作实验的好处是既节约了实验材料,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从而共同进步。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实验

教师要经常改进实验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创设开放型的探究式实验,适当地让学生亲自尝试实验过程的设计。从设计方案开始,到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表格的设计,实验前信息的收集,试验后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总结和概括,一直到实验结束后的评价工作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实验的教学更加科学化。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笔者完全放开了实验的每一步,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加速度与力以及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一组分别有六个同学,由他们自主分工表格设计这些环节,课余时间可以到实验室提前尝试一下,及时记录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等到上课时再由教师集中解决。探究式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基本仪器的方法、基本的实验原理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求真的实验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教会他们敢于创新和质疑。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5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当今社会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渠道。文章分析了传统显性分层教学的不足,论述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采用隐形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实验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隐性分层教学。结果表明,隐性分层教学能在保护受教育者自尊心的前提下,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个体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五年制学前教育;隐性分层;分层教学

20世纪初,美国涌入大量移民儿童,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对生活、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儿童进行分类教育,这便是分层教学的雏形。传统的显性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根据明确的划分标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重组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被划分到低层次班、组的学生产生自卑、厌学、挫败的消极情绪,不利于班级的有效管理与发展。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隐性分层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概述

隐性分层教学除继承显性分层教学的优点外,还消除了低层次班、组学生的消极情绪。隐性分层教学即在不改变原有班级建制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基础、态度、潜力等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学生暗中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分层设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教学的比较如表1所示通常,显性分层教学仅根据一次摸底考试成绩决定学生所处层次,且各层次间的流动性较差,是一种半封闭式的静态分层。而隐性分层教学的划分标准是通过各个学科教师对整个班集学生的全面考察,包括学习态度、综合能力、考试成绩等多方面,并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现阶段情况及时进行各层次间的流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动态分层,打破了以一次考试成绩评定结果的局限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隐性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层次之一,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开展五年制教育。考虑到该专业生源结构多元、学生学习过程中轻理论重实践以及修业年限长等情况,实施“集体教育”和“因材施教”的隐性分层教学法成为该专业一种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隐性分层教学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学法一味追求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教师预设好统一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隐性分层教学在保护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前提下,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尊重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性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二)隐性分层教学可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隐性分层教学法要求教师客观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积极调动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隐性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把目光从少数学生投向全体学生,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隐性分层教学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三)隐性分层教学可增强学科间的融合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个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因素影响,教育者应从多个维度看待受教育者的智能。例如,一名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课的成绩不突出,但该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动作的表达具有较高水平,技能考核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维度地看待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在节奏智能、动觉智能方面的表现也应该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鼓励与肯定。隐性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价方式,需要各学科教师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分层教学,最终促进学科间的融合。

三、隐性分层教学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实施

本研究以四川某高专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同年级的一个行政班共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的影响。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学生分层,导师督促

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期末成绩及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了解,各学科教师共同讨论将实验班学生分为A(ad-vanced,优秀)、M(medium,良好)、E(elementary,初级)三个层次,再从M层和E层中各选2名学生与A层的1名学生组成5人小组,并配备一名专职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导师对实验班九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为自己制订的年度学习计划进行监督、检查。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最近发展区”,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出发,为每一层次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各学科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需符合表2中的原则。

(三)备课分层,有的放矢

如何处理好“集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选择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备课过程中,以分层教学目标为指导原则,既要准备面向全体学生的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准备面向各层学生且高于教材内容的拓展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促进各组各层学生互动交流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分层,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水平、分层的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对A层次的学生多启发,对M层次的学生多引导,对E层次的学生多鼓励。对于较难的学习任务,可以请A层次的学生先完成,让M层和E层的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A层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其他层次的学生也有着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分层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授课,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评价分层,共同进步

多数高职类院校依旧采用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较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隐性分层教学选择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标准,并且注重各小组导师的评价考核及同组学生的评价考核。由于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舞蹈和音乐技能、玩教具制作、试讲、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实践考核内容是每个学生单独进行的,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考核内容及目标,做到教学实践内容考核隐性分层。笔试考核中,教师在评分标准上要注意平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当各层次的学生在考核中达到自己的分层目标时,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评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考核的目的应以激励和导向为主,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反馈信息,使学生能根据任课教师、小组导师、同组成员给出的评价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四、效果分析与结论

本研究从2016年4月起至2017年4月结束,历时两个学期,对实验班的前、后测期末考试各科平均成绩以及导师、同组成员的量化评价结论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实验统计结果见表3)。实验班的期末考试及导师、同组成员评价的后测数据显示,等级优秀和良好的人数比例均有明显提升,等级为不及格的人数比例有明显下降。实验班的前测期末考试各科总评价分为74.324,后测期末考试各科总评价分为80.162。对实验班前后测成绩进行T检验,P=0.000<0.05,实验班学生前后测两次末期考试成绩各科平均分之间呈现显著差异,而对照班在前后测期末考试各科总均分分别为75.364和74.922,未出现显著差异。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相同的教师授课,可排除授课、阅卷等方面的影响。从以上分析可得,为期一年的隐性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在促进学生成绩提升的同时,提升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此教学法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和“认同多元智能”的教育原则,并且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积极地向下一个目标靠近。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分层并非最终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发展。但隐性分层教学法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学校在对承担隐性分层教学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将此内容纳入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宗四元.隐性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民汉合班教学中的应用:以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9-111.

[2]袁喆婧.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3]王彤.生物学中“隐性分层:小组合作”教学的实践研究[J].2014(2):49-51.

[4]王枫.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6]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61-63.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微专业;军事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人才培养

2017年10月,总书记在报告[1]中明确提出,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进军事人员现代化。2020年10月,党的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军事人才方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该文列举分析地方微专业建设现状,思考军队院校的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设置的特点与可行性,为坚决贯彻统帅号令,推进军事职业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任务提供思路,着眼快速培养岗位履职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围绕岗位(专题)设置微专业,建设相应模块化课程,以实现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有效对接。

1微专业建设现状

按照百度百科中关于微专业的释义,微专业本质上是一种围绕岗位核心技能而设置的、适于快速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国内从2015年开始微专业实践,分为商业实践和院校实践两种类型。微专业商业实践起步较早,比如:网易云课堂2015年开始联合知名企业的一线资深工程师、设计师、行业知名专家,以就业为导向,打造了一批以就业为目的的微专业,所有课程均采用MOOC模式,包括在线授课、测验、互评、讨论、证书等一系列教学环节,通过系统地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高在线学习效果[2]。每个微专业包含了多门必修课程,部分微专业还会提供选修课帮助学习者掌握基础。微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付费的,需要付费来参加学习;选修课程包括付费和免费两种,具体根据课程而定,按要求完成学习,考试通过可获得专业认定证书。微专业院校实践起步稍晚,国内院校从2018年开始微专业建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综合分析国内商业实践和院校实践,可归纳如下几个建设要点[4]。一是微专业为面向就业所需岗位技能,也为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学生学习途径;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主修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复合其他专业领域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微专业开设5~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15~20学分,约300~400学时。三是院校微专业的开设一般为该校优势、特色、权威专业,核心课程有慕课、微课、传统课堂等丰富多样的形式。适宜于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四是考核方式一般包含线下完成的部分。五是学制一般为8~24个月。六是大都采取收费形式。七是微专业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备注信息,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其发展的生命力在于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微专业证书的认可度,认可度因不上学信网,主要来源于学生自我认知、部分学校学习细则中规定的绩点计算、奖学金计算等。八是部分院校微专业招生限制专业以及报考学生的平均学分绩点,以保证微专业学习完成度。

2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的特点

地方高校的微专业建设成果及经验能够为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但也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区别。军事职业教育是面向军队人员组织开展的在岗继续教育。军事职业教育的微专业设置应该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教学形式上,以岗位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更新为主要教育任务,以远程在线学习为主要教育形式,部队人员工作岗位四处分散的特殊性,需要有通过远程在线授课、由一定数量的核心课程构成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教学对象上,它应该是面向军队人员在岗开展继续教育,主要教学对象并非在读的本科生。三是教学内容上,突出岗位能力提升和知识拓展培训,围绕岗位核心技能和新技术、新发展等岗位业务知识而设置。四是学习费用和学习管理上,不会收取费用,取得证书可以设计为“证书是完成某几个年度军事职业教育学习任务”的证明,或必须取得证书才能胜任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以激励学习者。搜索知网上的论文数据可看到,军队院校从2017年开始微专业相关理论研究,比如:海军工程大学研究了微专业发展概况;装甲兵技术学院研究了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的定义及内涵;原第二军医大学从更新思想、科学论证、加大投入、着眼实效、完善机制等方面研究了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的重点等[5]。但从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实践来看,目前尚无体系化的实践及推广,还停留在设想阶段。

3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是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的需要。

(2)当前军事职业教育已形成一批课程资源,MOOC、微课、音频课、在线虚拟训练课程相继成熟,如能将其设计为系统性、模块化的,针对某岗位核心能力提升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军事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效益,有效满足官兵岗位履职能力和职业素养持续提升的需求。

(3)通过灵活、系统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持续提升岗位核心任职能力。按照部队官兵成长路径来看:第一阶段,通过院校教育的本科学历教育专业学习;第二阶段,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单位,结合所在单位训练及执行任务情况,开展以自学和传帮带为主的部队训练,积累实践使用与指挥经验,通过训练考核,逐步成长为业务熟练的行家。本科院校教育阶段为脱产学习,主要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和军队岗位能力所需,培养学员高等教育素养及指挥基础理论素养,发挥的是固本强基作用;部队训练阶段为在岗训练,主要根据训练及任务情况,培养装备使用、组训、维护、管理技能,发挥训练实践转化为战斗力生成的作用。对官兵的能力素质要求越高,越感觉仅依托现有的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还不足以匹配人才的成长需求,而随着军事职业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军事职业教育拓展提高的独特功能日益显著[6]。

4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的设想

军事职业教育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以提升核心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围绕不同岗位类型、职务等级,更新基础理论、强化岗位价值观塑造,构建微专业课程体系、组织微专业运行,形成具有鲜明军队特色的微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新时代条件下一流军队人才方阵提供坚强支撑。

4.1组织架构及任务分工

为确保微专业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可成立牵头—组学—组教的三级分工组织架构。一级负责统筹微专业规划、建设、决策,明确培训任务、周期、要求,组织过程监管、成果认证、证书发放。二级学习对象管理单位负责所属单位学习训练条件建设、指导报名者注册、学习训练管理、学习终端设置等工作。三级教学单位负责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管理、线上答疑辅导、线上考核测试、线下培训考核等工作。

4.2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方面包括如何设计微专业基础理论、岗位核心技能知识架构,如何认定完成微专业学习,教学对象明确为军队人员。

4.3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遵循“巩固更新基础理论、理论运用指导实践、实践反馈优化理论”这一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客观规律,致力于帮助学习对象提升岗位实践能力。依托已建成的在线课程资源,结合岗位职业技能拓展与提升的需求,构建包含微课、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虚拟训练课程这3种类型课程的立体化、实战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可根据课程类型的特点,设置大概比例,比如:微课∶MOOC∶在线虚拟训练课∶音频课=2∶6∶3∶1,这样课程分配可以实现理论与训练的结合。微课,以发展前沿、绝招绝技绝活等内容为主题,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项技能,完成岗位知识和技能补差的目标;MOOC方面,有针对性地选取课程,实现理论补差、更新、巩固、强化、提升等目标;在线虚拟训练课程方面,构建虚拟学习训练环境,实现原理学习和强化、技能训练及强化等目标。完成课程试点运行一个周期后,根据学习者反馈情况和课程资源建设情况,不断丰富微专业的课程体系,持续强化微专业对岗位履职能力提升的作用。

4.4学习周期

微专业学习周期设置为3~9个月,根据不同微专业专题安排不一样的学习周期,学习周期从注册时间起算,可分为线上与线下两个阶段。分别为:(1)线上学习和测试:学习周期结束前10天完成,学员自主线上学习、线上测试;(2)院校本地考核:学习周期的后10天,由三级教学单位组织注册学员参加现地考核。

4.5教学组织实施

流程包括制订年度微专业学习计划,下发学习计划,整理注册学习名单,自主学习训练,线下结业考核,制作和颁发微专业证书。

4.6考核组织实施

微专业考核评定由各课程成绩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这5个等级,其中所有课程全部通过且平均分90~100分的评定为优秀、所有课程全部通过且平均分80~89分的评定为良好、所有课程全部通过且平均分70~79分的评定为中等、所有课程全部通过且平均分60~69分的评定为合格、所有课程中有1门及1门以上的课程不及格的评定为不合格。课程考核成绩主要由在线测试成绩和现场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在线考试成绩由注册人员所属单位组织进行,在线考核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现场考核由教学单位组织,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可分为理论测试、技能测试、综合能力测试等模块,采取试卷考核、模拟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学习,线上线下综合考核,以这样的模式开展微专业认证,一方面是尊重在线教育学习规律,一方面是提升学习结果认定的严肃性,保证学习效果、增加学习认证含金量。

4.7学习激励

微专业的学习军地一样,都应该不作为学历教育的证明,特别是军事职业教育里的微专业学习,应作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中军事职业教育部分的学习证明,可考虑将微专业的学习成绩设置N年有效期,用于替代N年的军事职业教育学习计划,有利于年度军事训练考核评定为优。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励完成相关学习。

4.8建设激励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基层医院;论文产出;对策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经验。而医学论文则是医学实践过程中的医学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医学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名医务人员医学成就的重要条件,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医院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1,2]。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多种原因,医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成为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发现影响论文写作的瓶颈,从而找到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论文产出的方法和对策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某基层专科医院的最近五年论文产出的相关因素和特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咨询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作为检索源,检索某基层专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时间为2013—2017年,同时结合该院科教科登记发表的论文,该院人员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共437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是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两者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优质期刊目录。后文分别简称为北大核心、科技核心。

2结果

统计得近5年该院共发表文献437篇,其中中文429篇,外文8篇。

2.1期刊年度分布

从该院2013—2017年总体情况及期刊分布来看,近五年总数未见明显增多,同时科技核心以上期刊发表量占比也保持平稳状态。

2.2论文收录及被引情况

评估科技论文的产出指标有很多,2005年,J.E.Hirsch提出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用以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3]。“被引论文数”指本机构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被他人引用的论文篇数。“被引频次”指这些论文被他人引用的总次数。科技论文被引情况是从被他人引用的角度来评价科技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也是评价卫技人员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4]。从表2看出,被中国知网收录192篇文章,被引用论文107篇,被引总频次365次,篇平均被引1.9次,说明文章质量还可以,但是科技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近五年始终在20%左右,整体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在写作技巧和方法上进行培训,应该可以发表在更高级别的期刊上。

2.3论文科室分布

该院45个科室共计437篇,表3是数排名前十位的科室,从表中可以看出,高质量主要以重点学科和专科为主,其中省级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学科科技核心以上论文产出50篇,占65.8%,市级重点学科科技核心以上期刊数占到该科室发表总数的90%。有一普通科室由于注重学科的发展,近两年发表文章较多,已经在积极申报市级重点专科。

2.4核心作者群分析

核心作者,也即多产作者。普赖斯定律提示,只有当核心作者发表的科技论文达到论文总数的50%时,核心作者群才算形成。根据普赖斯公式计算,最高产人员发表科技核心以上数N=8,得出M=2.12,即2013—2017年间,该院人员发表2篇以上的这些作者,构成核心作者。表4提示,该院的核心作者近五年来发表科技核心以上论文数占总数的57.14%,由此可见,该院科技核心以上论文的核心作者群已形成。对核心作者群的年龄、职称及学位情况进行分析,年龄段在35-45岁、45-55岁人数共占比81.8%,数占比75%,高级职称人数占比90.9%,数占比89.28%,博士、硕士人数占比81.82%,数占比89.28%,说明该院核心作者群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人员为主,年龄、职称及学历比例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核心作者群人数11人,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

3分析与讨论

3.1单纯依靠激励政策提高论文产出效果不显著

近五年医院总数平稳,科技核心以上论文数占比较低。该院为了激励医务人员发表高质量的论文,2013年出台了对高水平论文的奖励政策,大幅提高对北大核心以上论文的奖励力度,但质量和数量还是并无明显提升,激励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基层医院由于科研氛围不浓,很多医务人员缺乏选题和写作技巧,不知道如何从浩瀚的临床资料提取写作素材,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仅单纯依靠激励政策,很多医务人员往往有心无力。要通过不断提升医院的科研文化内涵,引导全院医务人员带着问题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反思。在全院和科室内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4],提高学术活动的临床针对性,更好地提升医院科技论文的数量与质量[5]。

3.2文章被引情况良好,但整体论文级别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普性、有针对性的论文撰写培训,及时公布中华系列、北大核心及科技核心目录,鼓励医务人员尽量发表目录中的期刊杂志。各科室可设立科研导师,结对帮扶,对组内成员辅导,带动年轻成员一起做科学研究,产出高水平论文。

3.3学科和专科的建设对论文产出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重点学科的水平和数量是一所医院科研水平、临床实力的重要标志[5]。从该院论文科室分布来看,体现出学科建设对高质量论文产出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大对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的投入,同时甄选有建设意义的普通科室进行扶持,对照考核指标进行打造。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评估,对完成质量高的学科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并且经费使用范围更加自主。

3.4培育核心作者群

针对核心作者群的问题,首先要加速引进人才;其次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科研人才采取不同的政策,年龄较大的要做好传帮带的引领和指导工作,中青年科研骨干要继续发挥科研热情,增加高质量的论文产出,扩大影响力,同时要发掘年轻的科研苗子进行重点培养,制定科研学习计划,加入课题组参与科学研究,给予课题经费做预实验等。

[参考文献]

[1]赵镇,赵醒村,刘辉,等.南方医科大学(2005~2010年)SCI情况统计与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248-250.

[2]刘晖,杨雪,黎莉,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医院科研能力回顾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7,30(6):448-454.

[3]刘晖,杨雪,黎莉,等.某院论文核心作者群回顾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11):1051-1053,1061.

[4]陈舒盈,黄晓光,禹艳平.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408-411.

五年学习计划范文8

一、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教育教学对象多元化

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的教育教学对象有三年制在校学生,也有五年一贯制在校学生(在县级职业中专学习三年,然后进入高职院校深造两年)。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常常担负政府指派的教育教学任务。例如,集体经济培训班、技能鉴定培训班、食品安全培训班、农业技能培训班等,培训对象大多为成年人,有大学生村官、各类学校毕业生回村创业者、打工族、土地流转承包者,以及留守在村的年轻人。

二、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因材施教,一要研究教学对象,二要研究教材,三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做到按需教学。

1.经济专业在校学生就业班的多元化教育教学模式

(1)研究教材。对三年制在校学生就业班要按就业去向教育教学,按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学。教材要多元化,有国家统编教材,也有乡土教材,更有各类讲座教材(根据本专业有成就的人士来校讲座内容整理的教材)。教师备课要研究教材,和农村集体经济有关的教材杂而多,教师要坚持内容均衡的原则,采用多元化的选择方式,既有精讲教材,也有略讲教材,更有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教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拘一格培养人才。(2)研究学生。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基础进行教学。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分类比较多,和农村集体经济有关的专业有交叉性,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尽量按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学生的职业爱好安排。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沟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多贴近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要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长,更要研究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同时,应避免程式化教学,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坚持立体化、多元化教学。(3)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做到按需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把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学习计划结合起来。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统编教学大纲和校编教学大纲统一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师要以立体化、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教学目标。

2.经济专业“三校生”高考班的多元化教育教学

(1)研究教材。对于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参加“三校生”高考的学生,要以省编教材为主。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农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例进行教学,使教材内容鲜活、生动起来。(2)研究学生。参加“三校生”高考的学生有升学压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高,而且基础好,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培养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需要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三校生”高考是对口升学考试,学生参加高考,将来要接受高等教育。教师的日常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这一特点。(3)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系统研究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三校生”高考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农村经济类专业,大纲年年有变化,教师的教学要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融会贯通。

3.县级职业中专经济专业各类短训班的多元化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