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教育论文2篇

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1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的情况分析

1.1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落后于教学要求

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都存在实践经验较少的情况,对于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介绍不全,甚至有的都不讲理论知识,直接让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相关动作进行学习。另外很少有教师会私下探讨和交流教学经验,或是丰富自己理论体系的情况,所以说这种水平的师资力量肯定是不会教育出优秀学生和不能满足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2体育教学方式欠缺科学合理性

受我国多年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多数教师还是习惯性以自己为主体和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教学,从而导致缺乏上课活跃的气氛,模仿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对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等现象。

2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措施探究

2.1从学校方面来说,改革体育教学的相关措施

首先要转变思想,将教育部门提倡的教学改革行为落实到实处,重视体育教学,认可体育是学习取得好成绩、具备高素质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行为活动。其次要调整教学课程的安排,除了基本的跑步、跳高等项目外,尽量多安排一些球类运动和舞蹈、太极拳等项目,扩宽学生的学习的范围。再次是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应聘人员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学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虑实践经历、对知识的讲解是否透彻等因素,对于已在任教的教师,要经常组织教学培训和教研探讨,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交流心得,鼓励教师多利用课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高教学水平。最后是增加对体育教学设施的硬件投入和维护,包括教学场地和训练的器材,因为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器材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热情的基础。

2.2从教师方式来说,改革体育教学的相关措施

(1)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进行指导教学。教师是将教学改革进行实施的真正行为者,如果学校做出明确的规定,教师在思想观念上不做改变,改革的效果也会不明显,而且教师对教学都不重视,积极性不高,学生又怎么能有好的心态学习,因此教师要重视所任教的科目,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抱着认真、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心态,摒弃上课就是完成任务的思想。

(2)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室外课程,教学过程少了室内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所以更加容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课效率。

一是为营造教学活跃气氛,增加互动性而采用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比如以往的热身运动都是围着操场跑两圈,总是这一种热身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用跟着教师做操或是做小游戏的形式来替代,这样能在正式上课之前就活跃气氛,让学生保持好的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排球运动姿势时,教师做出两个不同的垫球的姿势让学生来判断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并给出理由,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二来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是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增加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的改革是要达到学生在身体上、心理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培养身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引导和鼓励能帮助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信心,从而也就具备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篮球时,基本上很多男同学都会打篮球,但是在动作要领、技术以及团队的配合程度上可能还是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打球,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成为教学主体的感受,再慢慢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改进,当发现自身水平有所提高时,积极性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认为体育基础差,不愿意学习体育,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和开导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被认可和肯定时会增加自信心,也就有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完善体育教学内容。很多体育教师都是以分析动作和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动作要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比如在排球中,教师会先讲解排球的基本动作,然后就要学生私下自己练习,这种缺乏理论基础的教学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要先讲解排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包括排球运动的历史、特点、锻炼的价值和比赛规则等内容,再在讲解动作要领时结合基本技术和战术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

2.3从学生方面来说,以加强对体育学习的宣传和教育为重点

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也要从学生方面进行改进,因为很多学生都对体育的学习有一定的偏见存在,导致不重视其学习,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体育知识的宣传,通过组织体育知识竞赛、班级体育比赛活动或是运动会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穿插讲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每项体育项目所独具的学习锻炼价值,让学生认可体育学习,逐渐扭转错误的思想观念。

2.4对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分析

教育的改革是目前的重点方向,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让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适应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为了能够在身心两个方面同时对学生们有所促进,需要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多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例如可以发挥学生们的个性能力、人文理念的应用,从而让体育教学更加人性化。总之,对于未来的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们为中心,加强体育教学的个性教学因素,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3结语

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存在在思想观念上未得到真正的转变,师资力量不充足以及教学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的现象,因此本文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提出了改革措施,其中高校要转变思想,调整教学课程的安排,建立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增加财政投入,教师要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观念进行指导教学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此外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宣传和教育。

作者:王智胜 戚磊磊 单位: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

一、终身体育理念与现有大学体育教育的矛盾

终身体育理念里的终身表示体育存在于人的一生中,但是,在学校里很多人只是认为这是一堂放松的课程,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特别是在大学里,不是体育系的学生只是选修一种喜欢的体育课程,并不明白学体育的目的和意义。这种想法和终身体育理念必然发生了冲突。

(一)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的不足

因为特殊历史,我国的大学体育教育接受了前苏联体育教育理论,在教学上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对体育的学习,只是了解基本知识,重视的是运动技能的学习。特别是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他们认为如果不能从体育上有所发展,那么体育知识的学习就是一门单纯的体育课,从而不会将体育理论和生活相结合,体育的学习都只局限在课堂的体育活动中。

(二)大学体育的教学方法没有跟上时代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大学体育教育跟上时代的发展。但从现实情况看,很多教学方式都是陈旧落后的。一方面,大学的体育课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比较自由和松散的,并没有深入思考和探讨过。教学的内容也是比较陈旧的,内容也相对单调。教导者轻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只是要求动作的统一,不会考虑因材施教,通常是通过机械的、反复的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消极的体育课程观,让教学没有走出课堂,学生也成为体育教育的被动接受者。

二、从终身体育理念的方向构建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

社会的进步要求体育活动进行转型,特别是终身体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现阶段的探索中,人们要求大学体育教育注重素质体育,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改革大学体育教育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也正在拓展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整体战略思想应当是:以身心和谐为前提,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以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在建立终身理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让体育融入到今后的生活中,使之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

(一)全民体育

这是群众性体育运动,参与的主体十分广泛,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让全民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也让人们加强了身体锻炼,这样容易形成一种体育风气,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交流,最终使大家都成为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二)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通常是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运动员参加的,是一种竞赛。但是,竞技体育可以通过发挥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引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在竞技活动中,将终身体育观念传达给所有的人,带动大学生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这种偶像的魅力影响就像是蝴蝶效应,可以无限传播的。

(三)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是指从终身体育理念出发的,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因而更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也是让学生在感情上自然得形成对体育的亲近感。当然快乐体育不是单纯的游戏活动,它是带有一定的专业性,在自由发展的方向下提高体育素质。

(四)健康体育

健康体育是指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这与终身体育也是相一致的。终身体育的目的也是希望学生在学校体育结束后,仍然能利用学校体育之所学,获取终身健康。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健康是生命的根本。通过体育增强体质,也是大学体育教育传达的重要理念。综上所述,终身体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因此在进行大学体育改革的时候,要以它为指导进行教育改革。同时这也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的要求。要让老师首先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因为教师的角色不是命令的领导,应该通过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热爱体育。在教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深刻理解终身体育的意义,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

三、结束语

大学期间,大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领悟,面对未来的发展,他们需要把体育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因为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的追求,同时终身体育理念也能更好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当然,广大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在这个浪潮中,每一个人都要小心求证,让终身体育事业在全民的努力下健康发展。

作者:李想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