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动。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对象的社会角色都是虚拟的,因此交往对象可以毫无保留的直抒胸臆,保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心态。这种方式使交往对象在毫无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在网络上表现真实的自己,以此达到更深层次的交流。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教育效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很大程度受到时空的限制,对一些新事物的解读、理解不能及时地传授给受教育者,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使教育内容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一的课程教学转换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二、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1.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影响。根据网康互联网内容研究实验室长期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和研究,发现了大量充斥着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破坏信息安全等类别的不良网络信息。因此,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当意识到不良信息带来的危害,时刻绷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弦。通过对不良信息的梳理,可以将这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网络诈骗,如钓鱼网站等,极大地威胁了公民的财产安全;二是黄色暴力的内容,有损网民的心理健康,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三是不真实的网络言论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四是网络上还充斥着一些违背公民道德伦理的信息。

2.网络的虚拟化导致网民道德的失衡。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隐蔽在一个个虚拟的身份之后,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拘泥于世俗和现实,甚至不承担任何责任。正因为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一部分人的道德责任感逐渐缺失,人们的道德水平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约束越来越少,通常真正的约束来源于人们内在的道德约束,内在约束力不强的,很难抵制网络诱惑,甚至把一些违反法律,违法道德的网络活动看成一种炫耀自己高超计算机技术的方式。再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在网络定位上一直倾向于价值定位,把网络当做可以追逐可观经济利益的增值机器,把其文化生存状态置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境地,致使在网络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支离破碎,对正确观念的认同日渐削弱,逐步造成网民的道德危机。

3.网络对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挑战。传统思想教育模式通常都是课堂灌输,这种灌输方式使得传播方式是单向的,由教育者将信息传播给教育对象。这种方式对教育者来说,可以根据所有信息挑选适合的内容施教,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可以避免与反动、落后信息的接触。这种方式要想理想的运行,必须依赖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无限的尊重与信任,在教育过程中依靠这种权威性的宣讲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然而,当网络进入普通家庭以后,这种传统思想教育模式靠一对一、一对多的面授方式被完全打破。由于网络具有共享性、平等性等特征,在海量的网络信息面前,教育对象具备双重身份,即信息的接受者和享用者、信息的生产者和传递者,教育的模式也由单向传播逐步转化为双向互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参观展览、报告会、座谈讨论和谈心等传统教育模式效率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语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4.网络造成了人们现实情感的缺失。网络虽然开启了一扇与世界沟通更为便捷的大门,但是如果缺乏自律、过度沉溺的话,会让人们逐步产生现实情感的缺失,从而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网络时代中,人们为追求快速便捷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逐步被带入了虚拟网络世界,如目前人们购物更热衷于网络购物,甚至“谈情说爱”也喜欢先通过网络婚介平台进行交流。但是这种追求效率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人们长期面对电脑,久而久之会产生人们对现实生活冷淡的倾向,从而导致无法适应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际交往。第二,目前网络上大量的虚假信息让人真假难辨,人们为了防止被骗,很容易产生防范、多疑的心理,从而使坦诚交往的机会变少,安全感降低。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应对策略

1.要想处于信息的优势,把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必须要充分应用好网络这个平台。作为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的洞察力,坚持“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及时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在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网络资源,更快、更全面地了解信息,以多元化渠道开辟互动式交流。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和行为监督,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会用网络语言、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对负面新闻进行及时更正说明,对网络舆情要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处理”的原则。

2.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因材施教”。如针对大一新生,应重点加强在如何适应新环境、与人相处方面下功夫,引导其解决在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大二、大三学生,他们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进入了学习专业课的“黄金”时期。应当逐步在他们的自身定位和人生发展目标方面加以引导,同时,他们的人际交往也逐步变得复杂,应当重点加强恋爱交友、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引导教育。针对大四学生,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就业问题、职业归属、企业忠诚度的引导,教育学生增强理性认识,认清自我,摆正心态,用平常的心态对待继续升造、就业问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的网络留言板、主题专区中传播教育内容,将第一、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观点发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不断进取的思想意识,强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素养,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占领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要不断适应大学生日益丰富的网络生活,要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实际相联系,即通过网络休闲娱乐、网络聊天、网络学习、网上办公等方式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以下方式进行探讨:第一,关注当前网民现实、虚拟生活存在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将还未纳入教育内容范围同时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增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范畴。引导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的认识水平,提高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鉴别力,以及盲动的自我克制力,让他们逐步养成审慎判断、守法自律、自我防范、谨慎交友的网络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第二,根据人们关注的生活热点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网络思想政治的侧重点。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具备时代的敏锐感,主动适应新形势,主动利用当前网络带来的新机遇,重点关注、积极融入,站在学生的立场,以朋友的身份,加强与青年学生的沟通、交流。

作者:袁希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