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例6篇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文1

掌握了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才能在审计工作中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进而使得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就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作了如下分析:

一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财政收支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业务管理情况、科研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监督管理情况、国家规划的落实情况等。

二是领导干部经济决策的审计,主要包括重大项目的决策和执行情况、相关项目的成本投入和盈利情况、重大决策的公开透明情况、决策的真实合法性情况以及应对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决策情况等。

三是其单位管理的情况,包括单位的债务债权情况、投融资情况以及其政策贯彻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业务管理水平等。

四是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包括能减排指标落实、存量耕地的保护、环境保护目标的完成、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

五是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情况,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等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国土资源使用情况、林业资源使用情况、水利资源的使用情况、海洋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节能降耗情况和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以及流域水质量的达标情况等。

六是个人廉洁从政情况,包括依法行政能力,任职期间党政知识的学习和执行情况、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以及其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以及工作作风等。

二、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贯彻落实,使得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更加细化和全面,同样也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压力。通过实践与分析,也发现在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对审计的认识程度不够高

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民众以及审计人员对其认识的程度都不够高,对于被审计领导而言,好多领导认为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其工作的不信任、不认可,所以存在抵触心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民众对其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只有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必有大案件的发生,而有些民众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而对于审计人员来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高,对相关的政策环境认识的不全面,导致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二)审计立法和规范不够严格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在审计过程中缺乏科学规范、严格有效的立法和规范做根本的支撑,表现在:一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程序、处理、结果应用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定;二是审计工作缺乏与纪检、政法等部门的合作和沟通,审计力度不够强,不能按照既定的指标和标准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三)审计考核的标准不统一

众所周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领导干部的责任、考核和任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不同的审计人员、不同的单位之间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评价工作,不利于决策工作的开展,降低了领导干部审计成果的运用。

  三、新形势下开展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开展好领导干部的审计工作不仅有利于上述问题的缓解和解决,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新形势下开展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惩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是依法治国的时代,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说,新形势下,开展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新形势下开展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涉及工作必要性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所以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就如何开展好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确保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效开展和运行的关键,这就要求审计部门首先要对既有的审计人员加大培训的力度,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优化;其次,要积极的引进既具有工作经验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强化审计队伍;此外,要完善配套的奖惩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而使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设立审计关键点

设立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点,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审计是开展好审计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要求审计单位要首先要将财务收支项目完成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廉洁从政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等条目设立为审计的关键点;其次,要完善审计配套的审计制度和规范,细化审计的指标和标准,加强审计的力度和强度;此外,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指标和标准来执行,确保账实相符,资产负债和往来款项的真实合理,严格审查小金库、私自挪用公款等现象;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的领导干部要设立不同的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点。

(三)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规范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就是评价经济责任,所以科学的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规范,提高审计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一方面要确保全面的评价经济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将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全面的对被审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宏观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力度,对财政收支这一指标进行核实绩效评价,突出重点,防范不必要的风险,进而使得审计的质量和绩效得以稳步的提升。

(四)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制定严格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按照既定的程序严格执行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以首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到审前调查充分,审计方案务实;其次,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点面结合,将审计重点和非重点进行有机的统一;此外,审计方法要灵活多样,做到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传统方法和计算机方法相结合。灵活安排审计项目,完善审前公示制度、自查制度和承诺制度等,进而使审计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文2

摘要:本文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实施为背景,对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和内容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探索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平衡机制。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平衡机制

一、研究背景

经济责任审计是中国特定政治经济体制下的一项经济监督制度,是在当今中国的一种创新的审计制度。[1]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各个高校开展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4年7月27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经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实施细则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报告等多方面作了规定,丰富了审计内容,明确了审计评价的重点,对审计报告的有关事项做出了新的规定。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是,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审计;遵守法律法规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重大决策情况、促进自身科学长远发展;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情况;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情况;以及遵守有关廉洁从业规定等内容。审计内容的综合性、复杂性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内部审计的主要特点。

二是,审计对象的双重性。根据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和内容可知,经济责任审计是既是对人的审计也是对事的审计,审计对象兼有人和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学校财务、校办企业、基建部门和院系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及法定代表人和这些部门或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反映的经济责任。[2]在实施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注意把人的审计和事的审计结合起来,从审事入手,以评价人结束,最终落实到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界定上来。

三是,审计服务的内向性。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由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其自身的独立性不强,既没有国家审计的强制性,也没有民间审计的独立性。[3]然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环境较为熟悉,能够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和长远发展目标实施审计,为内部机构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咨询服务和审计建议,确保内部机构、院系的目标与高校总体目标协调一致。

三、构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平衡机制

(一)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实施细则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审计评价作了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求更加广泛,主要包括十三项内容,审计评价则更加强调效益性和可持续性,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将对以往审计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一项单独的审计内容;二是,与国家政策接轨,强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和履行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三是,审计评价更加重视绩效审计的思想,强调对发展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评价;四是,对经济管理等决策活动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结合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可以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审计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详见表1。

审计角度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1、了解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是否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包括党风廉政和厉行节约意识)

2、内部制度的建立情况(是否涵盖主要风险点)

3、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4、以前期间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经济管理活动的绩效评价1、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性

2、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管理等活动)

3、重大决策(三重一大等)的执行情况

法规、政策的遵守与执行1、内部机构有关活动的遵纪守法情况

2、被审计经济责任人的遵纪守法、廉洁从政情况

3、国家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

可持续发展情况1、内部机构自身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

2、内部机构的发展是否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协调

(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平衡机制的建立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审计内容也涉及到财务、经济管理活动、内部控制、长远发展等多个方面,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则主要涉及对内部机构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其中主要是对财务收支和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然而,要确保审计职能的转变,达到新准则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就必须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四个方面内容达到平衡,只有平衡各方面的审计目标,才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性,进而为内部机构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

1、财务审计部分与非财务审计部分的平衡。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的对有关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对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确认内部机构有关重大决策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的规定,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财务数据和有关经济法规为基础,在这里将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财务审计部分。然而,其他三项内容主要侧重于从制度和行为上进行判断,需要结合多项非财务因素予以考虑,将其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而非财务审计部分。

2、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

经济责任审计的短期目标是监督和确认内部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在经济管理及自身不存在违法违规的情况,在短期内遵守并执行国家有关制度,并有效使用资金。然而,内部审计新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在确认的基础上还要提供咨询,要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要使短期的遵纪守法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达到平衡。

3、基本目标与潜在目标的平衡。

以往对内部机构有关经济管理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审计主要关注其真实、合法性要求,真实、合法是其必须满足的基本目标。然而,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涉及的活动较多,基本的合法性审计难以满足审计质量,且内部审计新准则和实施细则对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准则将绩效审计正式列入了业务类准则,实施细则的审计评价中也专门强调了对效益的关注,也就是说要对有关经济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使其在满足合法这一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使用有效”这一潜在目标。(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

[1]蔡春, 陈晓媛.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作用及未来发展之研究[J]. 审计研究, 2007(01):10-14.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文3

科学合理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和审计机关承受能力,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各项统筹。一是加强项目计划管理。以重点单位、重点环节、重点不足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处理好项目数量与质量关系,监督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足,化解离任审计相对集中给审计部门带来的压力。二是加强审计对象安排。根据被审计单位资金运行状况及资产规模情况,制定分类别分级别管理办法,突出三个重点,即资金掌控大的单位且领导任职时间较长的,群众反映较大或有举报等线索的,工作成绩突出、拟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三是加强审计信息管理。积极研发具有信息存取、数据查询、统计浅析浅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系统,将以往审计发现不足、倡议采纳情况及其他审计成果纳入其中,便于审前调查开展及审计成果浅析浅析运用。

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思路和方式策略。一是在审计思路上,应逐步完成从就账论账、查错纠弊到审查决策、规范管理、检查政策执行等方面的转变,充分体现被审计单位行业特色和对象特点。二是在审计方式上,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积极推行审计公示,在审计进点会议上公开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公开审计组成员和联络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和整改结果,接受舆论的监督。三是在审计策略上,要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固定资产审计相结合,审计查账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审计核查与个别谈话相结合,本级审计与延伸审计、后续审计相结合,缓解人少事多的矛盾,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逐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针对经济责任审计责任界定困难、评价难度大、随意性较大的不足,应探索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和策略,划清现任责任与历史责任、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因素影响的界限,逐步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客观公正、规范统一、稳妥谨慎、全面衡量的原则,可以尝试从以下指标入手:任期内执行国家经济政策和财经法规的执行能力,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的效果,财政财务收支中违规违纪不足应承担的责任,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

注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一是审计成果应服务于内部规范管理,力求做到查出一个不足,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二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反腐倡廉工作,对审计发现的违法乱纪典型不足和线索,一查到底,追究责任。

三是审计成果应服务干部培训和选拔。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纳入干部档案,作为考察评价的依据,同时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党校培训内容,提高领导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的水平。

编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范本。

一是规范审计工作依据,将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成册,便于查找和学习。二是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对审前调查、实施方案、审前公告、入户审计、汇总取证、底稿编制、撰写报告、征求意见、出具报告、整改落实等流程作出明细规定。三是规范审计范围和内容,按乡镇、街道、委办局、事业、 企业,分类确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四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策略,对领导干部任期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实施程序做出“规范、较规范、不规范”的评价;对财务报表真实性按真实程度做出“真实、基本真实、不真实”的评价,对财务合法性按“合法、基本合法、有违法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的评价等。五是规范责任界定,对存在的不足、引用的法律法规和界定的经济责任进行汇总归类,编印成参考对照表,使经济责任的界定得到了基本统一。六是规范相关文书格式,按乡镇、街道、委办局、事业、企业分类制定经济责任审计文书写作格式,对不足分类和定性明确衡量标准,使审计报告、结果报告、审计专报等文书格式达到规范和统一。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文4

    此,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亟待研究的问题。

    一、 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实践和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日臻完善,审计方法逐步改进,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但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亟待我们加以研究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缺乏科学性。审计部门每年接受委托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多,而且任务过于集中,随意性大;项目计划中离任审计多,任中审计所占比例小,达不到规定的比例要求;审计计划安排时间比较迟,一般都在正常项目安排好之后,审计部门比较被动。尤其是对离任审计项目的安排,先离后审,有的离任半年或1年以后才安排审计,使审计变成了形式。

    (二)审计内容不够全面。一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或者绩效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进行的审计,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由于审计人员的惯性思维,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把握不到位,仍然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缺乏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全面审计。

    (三)审计成果运用体现不充分。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部门虽重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安排,但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体现不充分,很难用在干部的任免和管理监督上;而且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必须运用审计结果。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积极性。

    (四)审计评价过于宽泛。目前,在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审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经济责任的主体界定不准、界定不清或界定模糊,影响到影响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客观评价。如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有的评价超出审计范围,对一些与审计事项不相关的业绩加以确认,与经济责任不相关的责任也加以界定;有的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论,只对单位不直接对责任人,而且评价内容过多,造成评价目的不明确。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的评价很难,难在审计不作出评价不行,因为领导干部关注这样一个评价结果。如果要审计部门作出评价,因目前审计手段有限,领导干部廉政情况仅靠审计部门难以发现,加大了审计评价风险。

    (五)审计责任难以界定。2010年中办国办关于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将领导干部责任划分为三种,即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明确了责任划分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复杂性,没有统一模式,界定三个责任往往是统而概之,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特别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同步审计,有关市县长书记经济责任中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直接责任具体怎么界定及如何取证难度大。

    (六)审计方法还有待改进。长期以来,经济责任审计采用的技术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层面。特别是大多数审计人员往往还是习惯于审查财务账册、凭证,不善于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不善于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不善于运用抽样审计的方法,以提高审计效率。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广泛。

    二、 对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和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认真思考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一)增强审计计划科学性。做好计划工作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面对众多的审计对象需要审计,而审计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应该审计的领导干部都审计了。在当前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做到审计突出重点,加大任中审计的比例,这确实是我们需要很好的考虑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审计法》明确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组织部委托进行。因此,针对目前计划中出现的问题,每年年底,审 计部门要在充分做好调查的基础上,提前走访组织部、纪委及其他相关部门,及时沟通情况,为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做好基础工作。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工作协调,使审计计划安排能考虑到审计部门力量和审计情况,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审计部门在项目安排上坚持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把组织部委托的项目与本部门

    的项目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审计。

    (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扩大和深化审计内容是提高面效的关健。开展审计,要在深化内容上下功夫。一般审计多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关注单位财政经费使用中有没有问题。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是单纯地审计财政财务收支上的问题,作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它所关注的问题更广泛、更深刻。依据新《规定)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来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主要内容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重要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干部对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等。为此,为了更加全面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经济责任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具体事项,要更加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要实现由真实合规性审计向效益审计转变,努力探索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路子。把绩效审计作为深化和创新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同时注意防范审计风险,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内容查深查透,不留死角,提高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审计内容不能什么都管,否则超出审计法所规定的职责范围,会带来审计机关无法承担的审计风险。

    (三)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充分运用审计成果,这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为保障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2010年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在两个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一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运用审计结果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二是对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运用审计结果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为此,审计部门要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成果有说服力,与党委政府、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相符。党委、政府可以通过参阅审计结果尤其是任中审计结果报告,能够及时掌握家底和整个经济工作的真实和运行情况,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通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及时发现和查处有严重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案情以及潜在严重的经济问题,能为纪检监察机关提供案情侦破线索。在查办案件中,还可以根据审计机关提供的情况,直接运用审计结果查处。组织人事部门应把审计结果归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结合起来,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加强监督的参考依据,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及时书面反馈给审计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审计结果要进行全面分析,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认真从管理、机制、体制和制度等方面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开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不仅把审计结果送给被审计人所在的单位以及相关的干部监督管理部门,甚至应该向社会公开。通过各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使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得到充分体现。

    (四)把握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很关键的环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对象是领导干部,关系到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政策性非常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关注的主要有: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被审计部门和责任人、社会公众。为此,要提高评价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新《规定》强调审计评价应当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下列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为了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按照中办国办新《规定》,坚持三个原则,即:依法依规原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计评价与审 计内容相统一的原则。二是建立统一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应加强合作,构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体系,确保审计评价的规范性和公正性。三是形成一整体操作性强、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既有利于形成口径一致、可比的审计结果,又有利于具体审计实践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审计评价准确与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文5

1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1 面对当前的局势

在农村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审计实践, 发现局机关单位存在的经济问题是最少的, 局事业单位通常有监管漏洞, 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农村的集体经济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滋长了农村领导人员的贪污腐化思想, 屡屡出现犯错误的领导人员。审查核定财政的单位要主动的拟定关于农村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审查体制, 实施对农村领导人员的经济审查, 仔细归纳当前的农村财产情况, 通过审查内容、审查办法和审查评议等等方面, 摸索出一个适用于农村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核的形式, 推进审核工作深人发展。

1.2 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新型农村的维稳

最底层的领导人员和农民群众密切关心的焦点就是关于村一级别的财务经管, 这也是引发他们关系不和谐的敏感话题。许多的农村不公开财务, 加上民主决议体制的不完备引发农村出现不安稳的现象, 归根结底是对领导人员经济的监管问题。借助农村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核,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给农民群众一个交代, 也洗清农村领导人员的冤屈, 这样可以不仅可有效的解决农民和领导干部之间的矛盾, 同时可以增近他们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的稳固与和睦发展。

1.3 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新型农村的建设

透彻的理解和执行新型农村建设有关政策的最底层的人是农村领导人员, 它的执行力度关系到整体新型农村建设的局势。借助对农村领导人员实行经济责任审计, 能够更有效的督查领导人员切实执行新型农村建设政策以及他的实际履行的情况, 保障各类专项扶助资金落实到位, 预防发生专项资金被堵截、占用和移用的事件。它有利于深人完备农村市场经济体系, 增进农村领导人员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则去思考、计划和安排本村工作, 规避出现 职位空缺与 职位不相符 情况, 可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实效性的作用。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多个组织、多个单位联合举行会议是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村级别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主体, 它包含: 人代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组部、纪委、审计局、监督检查单位、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单位, 在这些单位中国家审计局是主要领导单位,其余单位协助其开展工作。联合举行会议的体制不仅可以尽最大能力施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便于快速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促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很好应用。且众多协助单位能够化解审计存在人手不够与审计专业技术的难题, 减少了审计的投人资本。负责本村主要事物的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是新型农村建设中农村级别经济责任审计客体。农村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执行成效, 内部的掌控体制是否完备, 内部掌控体制包含在其任职期间财政收人的指数有没有上升,农村集体财产有没有升值、农村债务有没有减少、农村的基础设施达没达到配置要求, 财务经管等等; 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法令文件的实施情况包含有没有及时人账、所有的支出是不是符合标准和法律的要求, 有没有乱用权力的现象,在经营业务是存不存在私底下进行土地交易的行为, 例如:租赁土地和变卖土地; 如何处理集体财产、是否公开选择最合适的承包人、本村债务和债权的情况及专款资金的经管情况是不是符合标准要求是广大农民关心的焦点问题; 农村领导人员的收人和廉洁执政的审计, 包含其本人的工资收人和在其任职期间有没有出现不符合规范、铺张浪费的情况, 还包含有没有按照法律规范履行卸任交接程序。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3.1 规范审计组织实施者

国家审计局和村镇农业管理局是实施农村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 要借助他们自身的有利形势对农村领导人员实施审计。假如只是依靠国家审计局或是农村经济管理局一个单位来实施审计工作, 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就当前形势来看, 最适合的模式就是让国家审计局同村镇农业经济管理局一起对农村领导人员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二者相互协作, 发挥各自有利形势, 规避不足之处。以国家审计局的视角来看, 它可以填补村镇农业经济管理局在财务经管、审计技术上的不足之处, 而且村镇经济管理局可利用其掌握农村工作的有利形势, 化解国家审计局人手不足的难题, 因此在实施审计工作中, 国家审计局要给村镇农业经济管理局提供更多的业务引导, 例如: 组织人员对村镇经济管理局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业务研讨会, 同时村镇农村经济管理局也可以经常的对自己监管范围里的农村主要领导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为日后自己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奠定基础。

3.2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重点

想要在新型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实施好审计工作, 就一定要着重突显重视民生的项目、资金及关键范围的审计监察, 把保护农民的切实权益当作审计工作的初衷与最终目的, 制定科学的审计宗旨及领域, 着重关心农民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就比方农村集体财产是否被违法流转、转手倒卖或是侵占; 农村对债务和债权的经管情况, 村里向外借款有没有经过村代表开会研讨, 是否履行了相关的批办手续, 存不存借助公共利益事业的由头来私自借高利贷, 存不存在私自给企业做担保贷款或是做抵押, 增加村集体债务等等的行为; 关于地皮的招标和投标情况, 比方说针对 四荒地 等土地资源的招标, 是不是通过招投标、公开竞价形式、出租、人股还有阳光作业 等形式, 有没有按照相关程序签署合同,村里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有没有通过公开发包、存不存在询私舞弊的行为等, 针对专款资金的经管, 就像上级直接拨放亦或是受赠与的款项与物质资料的经管及使用的情况, 征地补偿款的经管和使用情况; 财务活动情况的公开与以人为本 管理思想的实施情况, 有没有完备的村民民主投资理财体制, 制定策略的程序有没有公开、是不是科学、符不符合标准要求, 针对财务方面的, 财务公示的内容是否详细、是否属实、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及时, 村务 民主议事 形式的筹集资金和筹集劳动力的过程符不符合标准要求, 有没有超额的收取费用亦或是超出收费标准、有没有额外收取费用, 存不存在强制按比例分配费用, 加重农民的费用负担。凭借着重突显审计, 以此来完备村一级别的财务经管体制, 维持农村的稳固、和睦发展, 查明罪状或是错误, 加以严惩, 来增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

3.3 创建多个部门联合起来执法的体制

因为国家审计局的监察工作的范围里不包含对农村领导创新管理人员的责任审计, 现在正在研讨中, 没有明确的规定审计局该用什么身份去开展审计工作。当前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形下, 组建针对农村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组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审计组可以由纪检委、监督检查单位、审计局、农村工作办公室等多个单位共同组成, 在审计组或是农村工作办公室牵头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联合指导实施审计工作; 审计局的任务是培训审计业务, 有关的审计单位的任务是开展审计工作; 纪检委和监督监察单位的任务是及时查处有问题的农村领导人员。以此来建立多个部门联合起来执法的体制。

3.4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把审计成果运用到农村领导人员的经管是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终极目标。不同级别的审计单位应当创建和完备对经济审计最终结论的公示与传播体制, 切实的借助讯息、审计结论公示和媒体单位等手段实事求是的履行新型农村基础建设的相关政策及举措。肯定为农民谋取到权益的领导人员, 宣扬及推行其经典的举措; 曝光询私舞弊、侵占财产、公款吃喝、受贿索贿等等的违法行为, 为创建与完备新型农村建设的信用环境和群情气氛奠定基础, 农村干部切实履行各种经济职责, 以增进农村、农民、农业 工作的良性发展。同时审计工作还要重视分析错误原因以及跟踪验证整改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审计结果, 对如何完备农村、农民、农业 举措提出建议与意见; 要着重规范被审核的财务活动行为, 不仅要借助审计规范其财务收取及支出的行为,敦促且协助其用心整改不符合项, 在日后的经济活动里, 依据审计所提及的主张, 严格按照经济法律去执行。而且要借助审计提升村干部用心了解和实施我国关于农村、农民、农业三者相互合作的各种政策及法则。严格遵照经济法来做事, 增进依法、科学执政, 使农村经济环境变得更加纯净, 保障农村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让农民群众获得更加多的实际利益。

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范文6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经济的发展模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免疫系统”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的定位、职能、方式方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审计机关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认真履行新职责,打造审计升级版。

新的形势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新标准,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特点:在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方面,要求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实现审计全覆盖;在审计范围方面,对政策执行审计已经写入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审计要为政治服务,确保政令畅通、政权稳固;在审计体制机制方面,探索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行审计队伍建设职业化;在审计责任追究方面,对审计整改不到位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整改结果向社会公开;在审计力量整合方面,由专业分工向整体融合转变,重视兵团作战,强调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着眼新的形势任务,审计工作要顺势而为,在努力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前提下突出审计重点。一要审钱。以财务收支为主线,以真实合法为基础,坚持财政资金流到哪里,审计就跟踪到哪里,及时发现和揭露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保证财政资金的管理安全、有效使用。二要审权。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两大主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监督检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切实促进领导干部审慎对待和正确使用权力,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在运行。三是审廉。加强对腐败多发环节、对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审计监督,注重在领导干部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坚决遏制失职渎职行为。四是审效。把促进重大政策落实作为审计的重中之重,加大对重大政策执行的全过程审计跟踪,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对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从严查处,确保政令畅通。

过硬的本领是担负重任的前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打造一支“审计铁军”摆在重要位置,紧抓不放。要加强学习实践。既要抓好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抓好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努力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在研究中攻坚克难,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转变思维方式。要跳出财务监督、经济监督的范畴,站在国家治理、依法治国的高度,认识审计不仅要为规范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同时还要为政治服务、为政权服务、为老百姓服务。要积极探索创新。在审计计划、审计资源整合、审计方式方法、审计全覆盖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奠定基础。要提高业务能力。重视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培养全局的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实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主要问题、抓普遍性问题,从制度、政策层面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要强化政治素质。选拔使用审计干部要坚持以德为先,重品行、重党性,切实把政治素质高、自我要求严、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始终不渝地坚定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党尽责、为人民服务。

历史选择审计,时代呼唤审计。各级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要保持清醒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履职尽责,努力适应新的使命要求,实现新常态下审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