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分析(6篇)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分析(6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语言教育分析

摘要:

在提倡并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是其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作为教师表达意思、传授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媒介,语言对于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并且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语言教学,并更好地在数学课堂上运用数学语言交流已经变成广大数学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实施语言教育的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

语言教育;意义;策略

一、语言教育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1.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状况,同一个年级的数学教材会出现这个年级语文教学中不曾出现的语言信息或者语言知识,这印证了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同时也对语言教育在小数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证明。比如,在语文课中小学生没有学过“数数”这个词,反倒在数学中出现了,前一个字是动词读三声,后一个字是名词读四声;在数学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在语文中没有学到过的多音字,像“奇数”,学生知道奇怪,但是却不清楚这个发音,学习完数学之后,便会对这个字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在学到循环小数的定义时,数学教材上是这么写的“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果学生对于这种语言形式不理解,那么更加不会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合理的语言教育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2.为数学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并加强了对其的培养,这也说明了情境教学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做到衔接互补,肯定会给教师的情境创设带来一定的阻碍,而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的衔接就体现在语言上,如果语言教学进行不顺利,情境教学相信也会很好地实现,对于在情境创设中涉及到的现象、建筑等的描述也会受到限制,学生不会清楚地理解情境中运用的专业术语,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无头绪,甚至降低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语言教育

1.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和崇拜,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实施语言教育,首先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使语言更加规范。

(1)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要求,做到语言简洁、重点明确突出,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可以有针对地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解人民币这一课时,有些教师出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角度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乐场情境,讲解的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小红妈妈带小红去游乐园玩的场景,并花了很长时间介绍他们玩的设施和内容,学生也积极地做出回应,可是重点一直到半节课后才讲出,说他们去门口买票。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什么地方就很难说清了,并且非重点消耗的时间过长,重点不够突出,对学生掌握知识起不到推动作用,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把人民币拿出来供学生欣赏和学习,重点明确突出,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2)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促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例如,在遇到一些数学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这些梨被摆了几排,每排几个?接着再问,如果把这些梨分给小丽、小雪和小亮,每人分四个,够不够?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题目,最终正确解答这些问题。

2.对学生的表现多鼓励和赞扬

小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扬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多给予赞扬,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加赞扬学生的积极主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很活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认同和赞扬,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这种学习态度。例如,某位小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很活跃,对于教师每次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举手发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A同学非常好,可以积极地配合老师,但是老师相信A同学肯定也想给其他的学生一个回答的机会,看看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与A同学的相同呢,所以我们这次换B同学来回答好不好?”这样既不会打消A学生的积极性,又很好地解决了A学生独占课堂的问题。

(2)多多鼓励内向的学生表达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或者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害怕教师,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受到教师的责罚或者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例如,笔者有一个学生,非常乖巧,非常遵守课堂秩序,上课也很认真。但是很不好的一个特点是她害怕教师,每次让她回答问题,总是很紧张,会的也会回答错误。这时教师就要鼓励说:她可能太紧张把答案忘了,咱们让她坐下想想再回答吧,经过多次的尝试,这个学生不再畏惧教师,并更加喜欢数学,在班里也变成了活跃积极的一分子。

(3)对成绩相对较差的下游学生多家鼓励。小学生学习不好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这些学生遇到问题向教师请教时,教师要多多鼓励他们,多一些耐心指导他们,而不能责怪他们学习不好。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出了一道题18÷6×(17-9),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对于计算的先后顺序经常出错,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多点耐心,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告诉学生应该先算哪个,后算哪个,并在每步做完后都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语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运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不仅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乘法分配率a×b=b×a这个公式时,教师可以把该公式拟人化:小红和小亮是一组,小亮坐在小红后面的位置,到周一该换位置了,小红换到小亮的后面了,同学们位置换了,但是该组的总人数有变化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了解知识的本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数学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数学中很多定义、知识都是通过严谨、科学的数学语言描述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语言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该任务需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作者:邓晓雷 单位:本溪市平山区振丰小学

参考文献:

[1]杨朔,姚正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反思[J].读写算,2012.

[2]包红学.试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问题[J].都市家教,2014.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育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摒弃传统教学中对基本理论的机械灌输,“学讲计划”教学模式,近几年在我市小学高年级推行实践,“学讲”是把学生学习探索过程的感受和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放在首位,同时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被动性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战略,“学讲计划”将教育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到学生手中,尊重学生的兴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讲计划”中注重先学生自主学习,后是老师讲学,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本身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基础性较强,需要老师协助学生找到数学的乐趣,也就是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场白很重要,要充分利用类比、联想等方法,例如:小学一年级中数字识别教学中,利用类比的方法,1像粉笔,2像天鹅,3像耳朵,4像小旗……9像哨子,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班级整体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科学的教育方法

1.灵活的转换教学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教育方法比较灵活,因此教师也要跟上教学环境和时代要求.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对应思想法、假设理论法、类比思想法、符号思想法”等,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转换教学方法,能够增强数学各个模块的感染力,促进学生做到“学进去,讲出来,会应用”例如:坐标的对应关系教学中应用对应思想方法,而数学三年级上册中对基本单位的教学可以应用实体描述法.灵活教学方法是保持数学教学课堂活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本身含有一定的枯燥性,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减轻数学练习的机械性,增强趣味性,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加深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教育融入了新内容,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平台,因此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将小学数学枯燥的知识动态化,例如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实现课本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从这个层面,老师要提升课件制作的技巧,突出教学重点,将固态化的知识动态化.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图形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进行讲学,将课本中固定的图形样式,利用视频、图片等信息载体形象的表达出来,使枯燥的学习内容“活跃起来”富有鲜明的生命力.另外也要充分利用“人人通云教学平台”“QQ群”等信息共享平台,将课上要讲的知识结构分享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丰富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也是“学教计划”的内在要求.

3.明确教学目标和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学讲计划”精神,摒弃“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必定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重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对学习成绩的苛刻追求,“学讲计划”要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明确了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学进去、讲出来、会应用”.明确的教育目标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导向标,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未来学生的学习有基础性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明确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能以“强权”树立“威信”,轻松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被动、压制性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保证,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在小学乘法表的学习中,学生在幼儿园学习的基础不一样,有的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注重数学的综合教育

(1)注重体验性教育和探究性教育.操作和探究是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的感知过程,通过操作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高年级进行连加模块教学,可以穿插高斯1+2+3+4+5+……+100的计算方法,综合讲述高斯的历史故事,学生深入感知数学的魅力.学应用题解答后,让学生进行自选主体的个性发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进行解答,充分的体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讲述个人解题思路以及个人观点,深化学生对解题结构的认知和自我想法的表达,强化主体体验学习中实用性的体现,做好体验学习中操作和探究的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感知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在数学“位置与变化”章节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来很好的实现教与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展示无法用书本、黑板展示的内容,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抽象复杂的制作原理简单化,让静态的、枯燥的题目动起来.重点突出,逻辑分明,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逐渐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加强情景创设,引发自主性学习.情景创设是营造主体体验学习氛围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主动建立与教学内容衔接的情景创设,引导、激励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为主体体验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主体体验学习效果的提升.增强情景创设的虚实结合,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图形认识和周长计算一课就可以采用虚实结合的情景创设,大胆夸张的进行情景设立,把各种图形、实体特征进行放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问,像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不是方的?祖冲之怎样计算圆周率的?等等疑问,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道具还原教学内容的实际状态,加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总之,自主性学习这一教学理念是“学讲计划”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技能、知识,确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性教育和探究性教育,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设,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变让“你”学为“你”要学——促小学数学教育自主性学习

作者:胡清音 单位: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育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慢慢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适当采用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小学教学课堂质量。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育;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还存在对事物保持具体形象,而不能充分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培养和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反复练习,关注和增加学生的语言培训和操练活动,能够使学生一贯的单向思维模式逐渐转变为全方位的思维方式,并使学生的口、手和脑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种全面的、立体的综合活动。所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和水平的目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实质性很强的重要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十分必要。然而逻辑思维能力差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时常有的困扰。作为小学教师,应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逐步改善他们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更能努力学习。因此,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中,可以巧妙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生动形象的教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比如教师在讲授“角”知识时,为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角的概念,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然后旋转其中一根,可以抽象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顶点旋转可以发现许多大小不同的角。接下来让学生对已有的道具自己动手操练,逐渐引出周角、顶角等概念。这种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模型并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转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解应用题,提升学生思维逻辑性

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把握其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善于思考及分析问题,发现隐藏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总结出解题技巧。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同学进行联想,创造更多同种思路不同解法的问题,来逐渐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教导学生寻找正确的解题规律,采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逐渐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以及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为了引导学生更快地分析和比较其数学应用题的异同点,深入对问题本质特点的理解,教师应在教学课堂上强化应用题一题多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全方位地启发指导学生,让学生善于发现和总结各种题型的潜在联系,并寻求相对应的解题思路和规律,进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灵活。

三、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小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往往体现在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分类和比较,以及分析总结等。对于一些即使是自己会做的题目,但并不说明这种解题思路是最合理的,有时候不好的解题方式会直接影响自己对数学的学习。为了改变学生不良的解题思维习惯,教师应逐步指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内涵,先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再把握其要求解的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培养实践活动与思维意识相结合的习惯,适当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有效解答数学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将操作活动与思维方式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既提高动手能力,也开动了脑筋,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实践习惯。

四、培养学生善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由于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现状,导致他们学习不主动、也不懂主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时便无所适从,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这就要求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给学生指明解题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意愿,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必要时还应该创造情境便于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学生动口动脑的好习惯。例如提出一个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给60个同学买水喝,商店搞促销活动是买5送1,问实际需要买几瓶水?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起来。有同学认为一次买5送1实际是买6瓶,60除以6等于10次,10再乘以5等于50瓶。接着又有同学算出是要买10次,会送10瓶,所以是60-10=50,所以应该买50瓶。这样活动方式使得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主动开动脑筋,培成学生自主思考的好习惯,逐渐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和交流才能逐渐形成。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培育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性,努力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倡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并通过实践活动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水平。

作者:白兴翔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阳光学校滨海分校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

[2]陈顺平.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09)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演变,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也在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上被继续完善和发展。对于现阶段小学教育的发展而言,除了注重学生文化知识与个人思想素质的培养以外,创新意识的塑造,也逐渐成为出现在教育改革中的新趋势。在小学课程中引入创新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意识培养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用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学生后续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无论是从创新意识或者能力的方面来考虑,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以及实用性。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设计合适的教学课程并搭配切实可靠的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一切伟大的发明,都源于好奇心的出现。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被视为是推动学生创新意识的内部动力或源动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主动地去了解和思考一个陌生的知识点或者问题,去针对问题或者事情寻求发展规律。好奇心作为一种保障,在根本上对知识和思想加以催化,产生新概念。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只有在这样的优先条件下,才能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和培养更加有效和完整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及时并且恰当地将好奇心与数学知识相融合,将内容中复杂或者枯燥的知识点,转化成通俗易懂或者有趣的形式,并予以呈现,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用属于自己的理解及思维方式来吸收所学的内容。通过趣味的游戏加强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这些数字的游戏。要经常强化训练,对于那些诸如乘法表,加法表之类的基本公式进行不断强化。最后,要通过同学之间的比拼心理和孩子们的表现心理,设定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拔高,锻炼孩子们进行心算和口算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面积和构成时,除了课本上的固定内容外,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创造图形的方式,来熟悉和思考所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来拼出三角形、梯形、正方形等,同时运用所学的内容,来计算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图形面积。以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意识,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从而塑造自我创新意识,这对于将来学生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在质疑中寻求创新

敢于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质疑的人,才真正具备创新意识。不求甚解,是学习过程中最忌讳的。如果只是简单地掌握了知识的大概,而没有深入地去思考是否存在问题,将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创新意识的建立也将不复存在。所以,提出质疑,是创新意识的开始。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不允许学生将问题带到课堂外的情况,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反思,创新的意识也会相对减少。创新的基础来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对学生独具创新的角度和独特的思考方式给予支持和认可,使学生的质疑成为教学模式中有实质意义的关键点。比如,对于倒数的概念,老师在讲解1的倒数还是1时,有些学生就会出现不确定或者概念上的模糊,由此提出质疑“为什么1的倒数还是1呢”,并根据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发现“如果两个数相乘为1,那么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因为1与1相乘为1,1的倒数则就为其本身。除此之外,学生也会向老师提出对于“互为”的不理解,常常会举出两个数字来进行解释,1/3是3的倒数,3是1/3的倒数,那么这两个就互为倒数。针对学生的自主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为自己答疑解惑,逐渐建立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的学习能力。

三、猜想———思维创新

发现始于猜想,猜想落实结果。数学的学习魅力在于不断地猜想和推测,基于已存在的知识和理论进行思想创新和观点的提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深入思考来提出对问题的假设及分析,并最终得到证实。在猜测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接受出错,因为错误的产生能帮助学生修正思维方式和角度,从而得出正确的猜测。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让学生猜想和验证来提升推理能力并激发探索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创新意识。举个例子,在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老师会指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是相等的,那么一些学生就会大胆地进行假设: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会不会同样是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有没有直角三角形的形式?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来验证所猜测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验证假设,并在验证中获得新的理解方式。综上所述,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同时建立多角度的切入点。小学时期是提升创新意识的最佳时间,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在教授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教学方法相互搭配,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数学学习能动力和求知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质疑和猜想,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生各方面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张冬明 单位:长春市双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提高

摘要: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提高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提高人民素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实践,提出几条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新课改;数学教学;有效性;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的重点有了新的要求,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建设难以跟进时代的脚步。这使得原本形势严峻的教育局面雪上加霜,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学校可以举办大规模的教学趣味活动,比如: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家长会给孩子很多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玩具和书籍,这不仅减少了传统教学授课的刻板化和模式化,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的缺乏,不可能提供完整的教学设施,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相对迟缓。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教师队伍的不完善,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大打折扣,加之,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教育。很大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会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可以,不注重对小孩子的思维的锻炼和逻辑推断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方法

(一)解读教材,夯实基础

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虽然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但一定具备教学的基本根基,及教材,在小学数学教学要立足于教材,教材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把根深深的扎牢实,才能以更离源头充分汲取养分,不断扩展在小学数学领域的认知范围。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到时可以带领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数学教材中的本质,比如基本概念公式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教材,体会数学教材的内涵,进而回归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为以后的数学拓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点编排内容,把握教学的目标,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基本知识点,更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的系统化认知。数学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不仅能为小学生平淡的生活增添科学文化的光芒,更能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趣味,启发思维

传统的小学数学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导权完全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知识点是否掌握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才能有针对性地讲述难点。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发言,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启发他们的灵魂,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数学教育其他学科相较而言,更容易陷于枯燥无味的困。教师可通过趣味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一些小学和中学甚至开始了“趣味数学”这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是在游戏和娱乐中解决一些比较考验思维和逻辑的数学题。一些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设施,不能很方便地使用网络和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来增添数学课堂的乐趣。在趣味教学中,教师先塑造情景式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更集中精力地去思考。反复的钻研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锻炼思维,培养兴趣。

(三)立足实际,注重应用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一种非常抽象的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讲所讲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对于教学内容要说明其用处,并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学遍布在生活的每个角落,而非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尽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且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假定情景为:“小明家的水稻长了稻飞虱,他的爸爸需要买农药来除掉稻飞虱,但是怎么也算不出应该拿多少钱去买,已知他家有稻田十亩,每两亩稻田需要一瓶农药,每瓶农药20元。问:你能算出小明的爸爸需要拿多少钱去买农药吗?”遇到这种问题,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必要性,从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应该避免重复使用教材中的成就的例子,多发掘生活中的素材,与学生生活结。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比如,父母计算农产品产量和价格等等,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性体验。

总之,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注重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既想用素质教育的号召,又紧跟时代的脚步。小学数学的有用性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汪洪芳 单位: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中心校

参考文献:

[1]石菊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

[2]陆卫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互动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3.

[3]刘玉和.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1.

第六篇:小学数学教育情境教学

摘要:

“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我国,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似乎已经根深蒂固,当代教育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种节奏。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中,浅析情境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实用性,简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情境教学,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取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

情境教学;趣味性;形象思维

一、实物型情境教学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不仅仅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更是所有学习过程的起点,也是所有学习探索的动力源泉。将问题引入实物型情境教学中,这里所讲的创设问题情境,即通过老师的引导,创造条件为学生制造问题,再由学生提出质疑,产生困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小学数学中,如求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育方法大多是先引入圆柱体的定义,即讲述什么是圆柱体,在通过讲述圆柱体的特征进行求解。而在这里情境教学模式中,我们首先抛给学生一个圆柱体的概念,而后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教学模型,学生观察后,即便是教师不对其进行讲解,在学生的思维中也有了对圆柱体的基本印象。因为儿童的思维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其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大多以观察客观存在的实物。接下来便是由教师指导,制作圆柱体。当学生在准备进入制作过程中时,其意识中已经在思考什么是圆柱体,怎么做圆柱体。带着这些问题由教师指引学生操作,制作圆柱体的材料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任何一个作业本中的一张完整的长方形纸张都是制作材料,即将长方形纸张卷曲至一对边重合,便构成圆柱体。教师引导学生与圆柱体教学模型进行对比,这时候学生通过对模型与自己手中实物的观察,对于圆柱体虽然没办法进行定义,但对于圆柱体的特征应该是有了较清晰的理解。此时教师提问什么是圆柱体,圆柱体的特征有什么,学生的回答即便是五花八门,也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教师在对其进行简单整理与说明之后,在回到求圆柱体侧面积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教师引导,对长方形纸张反复卷起,展开,启发学生给出问题答案,如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宽又是圆柱的什么?如此之后,将求圆柱的侧面积转变为求长方形的面积,简单明了。通过这种简单的实物型的情境式教学,学生围绕问题,真正的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中。这种实物型的情境式教学,对于教师也更加轻松,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定义讲解,对于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

二、趣味型情境教学

人们常言寓教于乐,因此如果能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的课堂,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室将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趣味乐园。趣味性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对于枯燥的数学教学而言,要创造趣味性的课堂,就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创新教育方法,付出更多的努力。下文笔者会介绍一些教学实例,这些案例将简单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融入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当小学生对于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数字的加减法可以说是数学的最初阶段,那么我们可以把加减法的教育来做一次简单的课堂活动。游戏1:将班里的男女学生分成A、B两组,然后由两组学生各自统计本组的总人数,数数也是对数字的一次复习巩固,然后其中A组学生随机喊一个数字,另一B组学生便需要有对应数字的学生加入到A组,然后统计变化后的两组学生的数量,那么A组便是一个加法训练,B组便是一个减法训练。如此反复操作,即是对不同数值的加减法的同时授教。这是多人的同时练习方法,再如游戏2单对单的学习方法,卡片游戏:两学生单对单游戏,手里各有相同数量的卡片,由一个学生随机写一个数字并遮挡住,另一个学生猜测数字是多少,如果猜中了,则赢取相应数量的卡片,如果猜错了就要输掉相应数量的卡片。如此相应的教学游戏还有很多,将教学融入到游戏当中,无聊的课堂不仅活跃了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同时,这种趣味游戏性的教学,也不仅仅适用于教室,放学后孩子回到家里,也同样可以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进行游戏性的学习。

三、图画式情境教学

在第一个实物型情境教学中提到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图画则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就像生活中的看电视一样,成人关注的更多的是电视剧,或是综艺节目,而对于儿童来讲,他们对于动画片有着无比的钟爱。如果能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图画当中,那对于学生来讲,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强。当代的小学教科书中,也似乎在实行这一理念,但始终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把静止的图画转变成动画。龟兔赛跑,应该是我们从小便的故事,如果把这个故事转变为小学数学的速度问题,追击问题,简单的对其进行时间和速度的规定,做成简单动画的形式,通过视频放映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如果没有做视频的条件,通过简单的PPT形式,也是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通过简单动画或是图画式的教学方法,针对某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得到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进而由教师引导,举一反三,这也是对学生发散性思维一种训练,使学生学习能够获取自己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文章通篇所说的情境式教学,就是由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有目的的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的环境,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为依托,帮助学生充分的理解所学内容,并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灵活巧妙地使用情境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真正的使全体同学融入课堂中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的主体感和主体意识,真正的使全体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获得教材本身得认知,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运用得当,发挥其最大功效,真正的提升课堂效果。

作者:向兴太 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