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阶段,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与好品德会让学生受用终身。当前的很多数学课堂不注重品德教育,只在乎学生的分数,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如果一个人只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却没有良好的品格,那么也难以对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应将品德教育贯穿于数学课堂中。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意义

现阶段,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建设的重要目标与发展要求,而将基础课程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正是响应这一要求的有效举措。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有助于强化数学教学活动的育人效果,同时也为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提供了优质载体。同时,“成绩至上”的传统观念仍存在于很多家庭中,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助于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从而构建起家校共育的良性机制,为儿童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除此之外,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品德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两者均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而在实现数学教育与品德教育的渗透融合之后,知识可变得更加生活化、具象化、通俗化,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提升。而我国数学家也有很多,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品德教育以及采用有效的引导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学有所成后更加愿意为国家作出贡献,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数学史料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时代的思想基础可以影响学生成人后的行为规范,所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应从小培养,所以数学作为小学各个学科中较重要的学科,除了让学生获取知识外,也应担负起一部分品德教育的任务。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结合数学发展历史资料,渗透品德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漫长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充分挖掘我国历史上数学家的事迹,结合教学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如在学习“质数与合数”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而在学习“圆形”时,可以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求证了圆周率,比荷兰的安托尼兹早了1000多年,培养小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为民族振兴而积极奋斗。

(二)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

除了运用数学史料,教师在课堂上还应根据教材内容渗透品德教育,如在学习“余数”时,可以问学生:“老师有10个苹果,将它们分给6个同学,还剩4个苹果,应该给谁吃呢?”学生会回答“给爷爷、奶奶吃”“给爸爸、妈妈吃”,这时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强调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在教授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捡垃圾”的小游戏:首先,教师裁剪出不同形状的纸片,并散放在地上。同时,在讲台上放置三个分别贴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标签的垃圾桶。其次,要求学生排队捡拾地上的纸片,并将其投入对应名称的垃圾桶中。最后,请学生观察游戏前后的地面,并鼓励学生思考捡垃圾这一行为的意义。这样的方式,既能使学生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中对几何图形知识形成深刻记忆,又能使学生意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进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课堂情境渗透品德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要求课堂上有互动性,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游戏,如在黑板上画一棵大树,树上写有很多算式,让学生将手中的数字依次放到树上的算式结果上,这样可以丰富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在游戏后,教师也可以引入三角形,告诉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源于三条边角的相互支撑作用,让学生知道只有团结才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人人团结促进整体组织稳定,以此来教导小学生有规范性的思想品德与团结意识;教师也可以在“钟表”教学中,教导学生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约定、遵守时间,有规律地生活,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发展历史背景、教材所学知识内容以及上课的课堂情境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优良的道德品行,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任学军,王彩霞.让德育之花在课堂绽放:探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0(33):143-144.

作者:马耀才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东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