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研究

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大众的关注。美术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既能帮助相关儿童打开艺术的大门,又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于如何在特殊教育中针对智力障碍儿童开展高效的美术教育,该文作者从美术特色、学习能力等多方面探讨具体策略,以期帮助智力障碍儿童获得艺术方面的进步。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

特殊教育面向的教育主体对象是具有一定身心缺陷的人群,这类人群由于生理或者心理上的障碍,难以适应常规教育,因此,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智力障碍儿童在智力发育、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与普通儿童不同,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学生难以配合、接受效果不佳等问题。美术教育中的色彩、图像表现的多元性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成长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基于此,相关教师应不断尝试设计更适合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有效美术教学的策略,以此推动智力障碍儿童的进步。

一、选择合适美术教材,降低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难度

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受智力、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基础色彩感知、构图等基础美术内容时,往往难以像普通儿童一样快速掌握。同时,智力障碍儿童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难以以客观认知的态度理解美术教材内容。美术教材是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如果美术教材的难度过高,就会对他们的美术学习造成一定影响。美术教学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线条等,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教师难以单纯依靠具体的讲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对此,教师应从美术教材的选择入手,尽可能地选择较为直观的美术教材开展教学,让智力障碍儿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加快速地适应学习环境、理解学习内容。如,在《可爱的小鸭》课堂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在教材中找出一幅简单的小鸭图案,在黑板上按照图案中的线条组成为智力障碍儿童重复该图案的线条绘画,让他们对其中的线条形成初步印象。随后,教师可带领智力障碍儿童一起画直线、曲线,以及简单的规则图形,如圆形等。一开始,智力障碍儿童可能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规范绘画,此时,教师可以让他们直接按照教材内容描摹线。同时,教师可进一步让智力障碍儿童尝试自由组合线条,创作简单的小动物。在自由绘画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画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智力障碍儿童的绘画作品,与其一起从线条种类入手分析其绘画作品,让他们加强视觉记忆,以此为后续美术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美术教学情境,吸引智力障碍儿童注意力

由于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他们进行互动存在一定难度。同时,美术是一种视觉性艺术,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会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但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难以用语言进行具体的美术评价。这对于课堂教学效果会造成一定影响。美术教学情境的设计,既可以让教师更加贴近智力障碍儿童的美术学习心理,又能让智力障碍儿童更加轻松地接受美术学习。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学科的视觉欣赏特点,尝试将相关的美术教学内容在视觉的基础上加以延伸,通过其余的感官刺激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课堂上更加集中注意力。如,色彩是能激发大众产生审美愉悦心理的重要形式因素,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知也有较好的作用。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卡通动漫角色图片,如狮子王辛巴、变形金刚等,利用软件调整图片色调,将色调分为红色、橙色、棕色等暖色调和绿色、蓝色、紫色等冷色调两大类,同时准备橙子、苹果等具有鲜明颜色特征的水果。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请智力障碍儿童根据图片分辨相应的颜色,并让他们自行选择最喜欢的颜色。通过这样的图片情境设置,智力障碍儿童会更加愿意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其次,教师再请智力障碍儿童闻一闻与图片颜色相同的水果的气味,让他们在嗅觉和视觉的双重刺激下对色彩的认知更加敏锐。最后,教师按照冷暖色调分发画纸,让智力障碍儿童用水彩笔绘制水果,此时他们对色彩的实际应用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应用自然界丰富色彩,引导智力障碍儿童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

美术中的色彩表现无疑是璀璨缤纷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经验往往相对较少,对色彩的辨别和感知能力不足,部分智力障碍儿童还存在一定的自闭倾向。色彩知识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帮助智力障碍儿童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考虑通过色彩教学引导他们感受生活、感受自然的宁静美好,以此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如,教师可以选择定期带领他们走出课堂,看看春天树梢新发的浅绿嫩芽、下雨后花坛里略带湿润感的黑褐色泥土等,通过实地观察让智力障碍儿童形成主动分辨常见事物色彩的意识,以此帮助他们初步建立起基础色彩认知的前提。随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始尝试带领他们更进一步地观察色彩与造型关系。如,教师可让智力障碍儿童观察不断变化的云彩,并让他们尝试回答“这些云朵的颜色和形状有没有变化”等问题,让他们逐渐学会主动观察色彩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在色彩变化中感受自然的生命气息。同时,教师也要与智力障碍儿童积极交流他们观察到的色彩变化,以此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从美术手工教学出发,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美术应用能力

美术作为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心智的重要学科,教师在相关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有效的理论教学,而且要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会美术欣赏的同时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美术课程教学应具有一定的视觉性、人文性、活动性、愉悦性,其中,活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智力障碍儿童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其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发现美、创造美,最终实现对智力障碍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见资源引入美术手工教学,从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花衣服》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绘画、折纸等多种手工操作完成花衣服的制作。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他们可能难以在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表现出具体的衣服形象,此时,教师可以选择利用生活资源帮助他们。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碎布块、旧报纸、水彩笔、胶水等多种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让智力障碍儿童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其次,在智力障碍儿童进行具体制作前,教师用材料为他们示范如何通过剪切、粘贴、上色等制作一件漂亮的花衣服。在教师示范的前提下,智力障碍儿童对“怎样制作花衣服”能够形成一定的理解。在智力障碍儿童具体制作的同时,教师应在一旁观察、指导,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手工活动中更加深入了解绘画与手工的趣味。最后,教师在班级中举办一场小型的手工展览会,让所有小组的手工作品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让智力障碍儿童在这样的合作创作与交流中实现对美术学习的深入研究,提高美术应用能力。

五、立足于美术教学人文性,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喜爱美术学习

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耐心对待智力障碍儿童,重视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并在此基础上增强教学的愉悦性,通过鼓励、表扬等教学方式让智力障碍儿童在积极的美术情感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令他们感悟美、享受美,最终有效提高对智力障碍儿童的美术教学质量,促使其喜爱美术学习。如,《叶子》一课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应用基本线条和形状的基础上学会临摹叶子,并均匀涂色。智力障碍儿童的色彩认知能力往往有限,部分儿童在涂色阶段可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颜色如蓝色、橙色等完成对叶子的临摹。此时,教师应先耐心询问他们为什么要用这种颜色上色,并表扬其创意,让他们更愿意在后续学习中表现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之后,教师再收集所有儿童的临摹作品,并让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选择优秀的作品。教师对得票数排名前三的儿童进行一定的奖励,并将作品粘贴在班级的“绘画角”,通过实质性的表扬和奖励的激励,促使智力障碍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让他们更加喜欢美术创作。

六、结语

在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尽可能地从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结合美术学科的艺术性、人文性、实践性,为智力障碍儿童打造更适合其学习、创造的美术课堂。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量让智力障碍儿童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让他们在手眼协调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色彩感知能力,进而全面培养其观察、绘画、手工等与美术相关的能力,实现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最终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美术学习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张可.浅析培智学校如何对智障儿童进行美术分层教学.读书文摘,2016(4).

[2]丁巧.培智学校在开展智障儿童美术教育时的教学策略研究.中华少年,2018(28).

[3]王志霞.特殊教育中智力障碍儿童美术教育方式研究探讨.教育现代化,2019(22).

[4]贾利静.探讨特殊教育美术教学中的美术欣赏教学.新课程(上),2018(4).

作者:任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