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

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农村学生致辍因素分析

1.政府因素分析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我国政府之前对教育有过承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一定要占到GDP的4%,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做到。有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2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从2.79%提高到了3.48%,说明政府在对教育方面还是相当重视的。对教育的投入后来又出现了下滑,说明政府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源,由于经费不足,学校办学条件自然就差,更别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学习毫无兴趣,久而久之,本就厌学的学生就会走上辍学之路。

(2)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政府部门一贯要求狠抓学生的考试成绩,扭曲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变成了对分数的单一追求,这种方式更使得教师和学生不堪重负。老师为让学生取得理想分数,只得采取强硬手段逼迫学生学习,致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辍学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3)教育内容脱离农村实际。有时候,教育管理部门在改革教材、设置课程上也有可能导致学生走上辍学之路。现在编写的课程中,农村与城市学生所学的内容几近相同,难度都比较大,而且很多课程脱离实际。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学习多媒体上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其实和看戏没有两样,根本做不到真正的了解,因为他们连基本的概念都不知道。农村教育应与农村经济和社会需要相适应,才能够满足更多孩子的学习需求。

2.教师因素分析

(1)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在农村,许多公办教师都是由民办教师转型而来,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集中在小学,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文化功底比较薄弱。因此,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2)教师学历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农村教师的学历都是参加工作之后通过自学考试或函授而取得,如果只考虑第一学历,许多教师都是不合格的。许多教师都是由民办教师或者代课老师转正而来,往往凭借经验开展工作,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教学方法也相当陈旧。他们知识更新的速度完全跟不上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更不用说把新鲜知识传授给学生了。

(3)优秀教师流失,师资队伍不稳定。虽然农村也会补充一些年轻老师,但是当这些教师娴熟掌握教学技能之后,就会想方设法去条件好的城镇学校教书,难以安心本职工作,偏远山村根本留不住优秀教师,严重影响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另外,贫县区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导致教师待遇偏低,这也是教师流失的原因。

3.家长因素分析

(1)因超生等原因造成了贫困。由于部分农村地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到位,导致部分家庭子女偏多。使得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更加艰难,让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辍学便是自然而然的事。

(2)家长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在农村,许多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往往不够,加之目前就业局势的紧迫,使得他们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使得本应在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学生,只得放下书本回家种地或外出务工。

(3)对孩子缺乏有效监管。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跟随爷爷奶奶等生活,导致了隔代教育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氛围中的孩子,学习等方面往往得不到有效监管,学习和心理等的变化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疏导,往往发现时已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最终导致辍学。

4.学生个人因素分析

(1)厌学。留守儿童辍学问题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孩子本身学习兴趣减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监护人知识、能力和认识的局限,加之传统教育模式的误导误判,使得很多留守儿童产生心理疾病,厌恶上学,精神抑郁、孤僻,并最终导致辍学。

(2)自卑。传统教育方式使得每个学生不得不面对激烈的考试竞争,以考试成绩来判定优劣的评价机制对孩子是一种深深的伤害。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对于成绩的波动太过敏感而情绪波动,成绩差的学生总要面对同学的冷嘲热讽和老师的严厉批评而心情抑郁,成绩中等的学生长期处于老师的视线之外得不到重视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认为辍学才是解脱的最好方法。

(3)升学无望,就业无门。农村孩子读书的唯一动力就是能够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而农村教育质量的落后,使得考上大学者寥寥无几。能就业者更是少之更少。导致家长认为既然升学无望、就业无门,不如早点下学挣钱,减轻家庭负担。这种观念也导致农村辍学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4)校园周边环境的诱惑。很多商贩专门瞄准学生,违规在学校周边开设了电子游戏室、台球室、放映室、歌厅等娱乐场所,甚至有的商贩昧着良心向学生出租一些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和书刊。学生心理本来就脆弱,加之缺少家人管束,极易沉溺这些不当场所而不能自拔,无暇顾及学习,甚至由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室一厅”的不当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成为引发学生厌学、乃至辍学的重要诱因。

二、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辍学问题的思考

1.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农村和大量的农业人口,农村的贫穷和落后使得很多人不得不去大城市谋生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应该受到我们全社会的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身心健康以及关系他们一生的教育,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国家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农村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让他们有机会成长,有条件成才。地方政府和村干部更要注重关爱留守儿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让留守儿童有人“管”,有人“爱”。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虽然不能在身边照顾,平时也要多加联系,多加关心,帮助孩子正确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2.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注定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因为他们没有父母守在身边关心他们的成绩,关注他们的心理。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由爷奶帮忙照看,解决吃饱穿暖尚可,根本无力顾及学习和性格培养。再加上我国目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单纯的以考试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使得很多儿童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有所反思,我们必须改革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为教育评价指标的做法。对思想有偏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加强教育,平时多组织集体活动,减轻孩子的孤独感,让他们融入集体。只有这样,承受着孤独和寂寞的留守儿童才能体会到社会的关爱,才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要和留守儿童的家长保持联系,大家一起照顾和关爱孩子,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3.父母转变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作为父母,一定要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不能因为怕麻烦而荒废了孩子的学业。条件允许范围内,父母外出务工时一定要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并送到学校,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也可以其中一方外出经商或务工,留下一方在家里,以便照顾孩子。如果父母确实不能留家照顾孩子,一定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关注、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状况,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让监护人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管理。

4.拓宽贫困救助资金筹措渠道。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继续施行“两免一补”“爱心午餐”等惠民政策,并呼吁社会多献爱心,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让更多贫困学生受到救助。建立健全助学制度,保证贫困学生免费上学。各级政府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个积极助学的良好风气。

三、结语

当前,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学生辍学问题的严重性,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证入学率,遏制学生辍学,使义务阶段所有学生都得到好的教育。

作者:臧书起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第二篇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少学校教育

农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跟儿童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或者是设置心理课程的机会比较少,因为受限于经济条件,农村的中小学学校仅仅可以确保有关升学科目的教学,像是数学和语文等,而很少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的待遇保障比较低,甚至是存在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这使得不少的教师要么是到城市教学,要么是不能够对目前的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他们有的时候仅仅是为了应付基本的教学任务。再者,未能够有效地贯彻实施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他们比较片面地认为,在面临升学压力的前提下,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最为关键的。为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2.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投入农村教育的成本远远不够,这使得教学设备紧缺,教学管理落后,缺少教师队伍,这样学校就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进而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户籍制度存在的不足,由于我国实施的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机制,这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源头,农村留守儿童不可以享受到跟城市一样的教学资源与教育权利。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分析

1.注重实施家庭教育

务必实施有效的策略进行家庭教育。这就要求:第一,村委创建关于留守儿童的档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定期的了解,激励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尤其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应当为他赠送小礼物,进而使得他们不再感觉到孤单,感受到大家庭的关怀。第二,在劳务输入大省,大力地提倡父母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让留守儿童的父母清楚自我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推动家长借助多种形式跟留守儿童交流和沟通,从而加强父母跟子女的联系。第三,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一系列的形式宣扬教育留守儿童的策略或者是方法,推动家长通过有效的形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2.学校教育的实施

组织法制平安座谈,推动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设置一些心理教育课程,有效地借助图书室、阅览室等学校阵地,组织多彩多姿的校内活动。教师注重家访,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的观察,以结对帮扶、座谈和家访的形式多多关注这些留守儿童。根据留守儿童缺少家长呵护的情况,教师应当实时地转化角色,从单纯性的指导学生学习到关心学生的心理、情感、生活、学习方面的转变,并且充当儿童的暂时父母。

3.有效地体现政府的作用

第一,注重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固有的学校设施进行完善,建立农村寄宿制的学校。在改建农村落后校舍的过程中,为学校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初中的时候,由于留守儿童可能离家比较远,这就要求学生寄宿。这样不但能够确保留守儿童的安全,而且还能够推动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得留守儿童的寂寞和孤独感得以缓解。第二,在城市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应当让农民工的孩子上学。在具有较多农民工的城市,建设相应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从而让农民工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上学,这样,孩子能够同时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此外,公立学校也要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并且不能够歧视他们,不能够向他们的家长收取比较高的赞助费或者是借读费,并且确保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享受到跟其他学生一样的义务与权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综合性和非常复杂的,而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就要求自我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学校教育的内容是知识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内容是人格教育、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社会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补充,将这一系列的教育加以浓缩就是“爱”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就是爱,我们需要不断地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从而给予有效的关爱,最终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作者:徐进焕 单位:湖南省石门县夹山镇三板中学

第三篇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受侵的表现

(一)受教育权

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目前留守儿童在校读书所占比例不高,很多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就辍学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不能完全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地方学校环境、师资条件不足。例如,潮州万丰林场月光小学,全校5名老师6个学生,由于学生数量有限,为了节省资源,很多老师身兼数职。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生活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照顾和监督。事实表明,留守儿童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其他儿童已经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人身权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人身权受到法律保护。留守儿童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人身权必须由其父母来保障,父母没办法履行其法定义务时方可委托监护。我国约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儿童占86.5%。近年来,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频频受到侵害,如烫伤、摔伤、溺水事故等,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悲剧频频上演。

(三)发展权

留守儿童发展权受到侵害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受教育程度低。据教育部门统计,农村青少年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已从1985年的22.3%下降到目前的18.6%。更为严重的是,每年全国有近2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流向社会,成为新的低文化素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低下必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第二,性格塑造方面,儿童时期是个人性格逐渐成型时期,父母在外打工,无法了解孩子身心变化及时加以引导,只靠一根电话线根本无法使孩子在遇到烦恼困难的时候和父母沟通。这些情绪长期压抑,容易使儿童形成心理障碍,亲情淡漠。使其无法像其他同龄儿童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中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忧郁、不自信,甚至出现自杀倾向。陕西扶风县杏林镇曾经发生过5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相约到一座古庙里喝农药自杀,5个孩子中4个是农村留守儿童。

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存在抑郁症状,100%的孩子都羡慕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被抛弃感强。很多孩子性格容易出现偏差,加上受到电视、电脑一些暴力场面的影响,一些孩子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面临的困难

(一)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难以全面实现

湖南台的节目《变形记》是一档专门针对城市和农村儿童互换生活学习环境的节目,到了城市的农村儿童感觉去到了天堂,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他不曾触及的,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我们暂且不去评价这样的节目对农村孩子是好还是坏,让笔者真切感受到的是一丝悲哀。经济社会制度应该是体现公平正义的,但正是城乡二元制和教育制度活生生地把农村的孩子阻挡在城外,甚至是造成他们不得不离开父母成为留守儿童的关键原因。

(二)缺少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留守儿童保护工作

目前国家没有一个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门机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也没有制定协调机制,导致各行其是,不利于形成合力。例如,妇联、团委、关工委,它们的职能之中都只有一部分涉及留守儿童,而且这些部门不具有执法权,单靠它们对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远远不足。

(三)经费不足是留守儿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出现留守儿童的农村都是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对留守儿童教育权、人身权、发展权等相关权益的保障都需要经费,经费不足直接导致保障不力,很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无法开展。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在家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委托监护人对孩子的照顾又不够周到,使得孩子在学业、性格等方面肯定存在难以管教的情况,部分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本身就存在抗拒的心理,担心他们影响到成绩好的孩子或者破坏班级纪律,所以抱着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好的心态。学校的管理不力更让孩子处于自由散漫状态。

三、从法律角度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的建议

目前我国没有一部专门保护留守儿童的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经过修订之后规定了对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制度,但相比起现实当中这些儿童种种权益受侵害的事实,这些规定显得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已经滞后于现实的发展。

(一)修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目前存在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等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一大因素。人民日报曾报道,在北京的3万流动人口中,6~14岁的儿童达1万人,而其入学率仅为12.5%,还有87.5%的孩子被高额的教育费用拒于学校的大门之外。所以,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大城市入户政策要向打工一族倾斜,让在一个地方工作超过一定年限的打工者有资格入户该城市,这样才能更快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二)出台《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

一是必须尽快出台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建立未成年人委托监护制度。要明确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监护义务,在监护人不正确履行义务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美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孩子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确实能够单独呆在家里的时候,父母才可以把他们单独留在家里,否则一旦有人举报,只有法庭相见。如果两人都上班,就得雇一个人看孩子或托一个亲人或朋友替你看管孩子,这也就是很多美国妈妈在有了孩子之后都辞去工作呆在家里的主要原因。二是应当明确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各地的团委、妇联、村委会、社区、学校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共同确保留守儿童各方面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三是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要落实各个镇对该镇的留守儿童实行网上登记制度,随时跟进他们的情况变化,这一工作可以指派当地的派出所和村委会联合进行,登记情况应当尽可能详细,要包括儿童的性别、年龄、就读学校,父母务工的具体城市、联系方式、儿童的委托监护人等。四是确立国家监护制度,确保留守儿童在监护人监护能力不足或缺失的情况下有国家作为后盾。可以借鉴外国经验,设立“家长”制度,由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乡镇政府成立相应机构,“家长”可以由退休老师、志愿者构成,留守儿童的父母缴纳一定的费用,机构工作人员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

(三)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

在保障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方面,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临近的村合并办学,这样既确保了学生数量又能节省教学资源。也可以采取低年级(一、二、三年级)在各自村里办学,中高年级合并办学或到镇里就读,这种方法既能兼顾年龄较低的儿童离家较近,又能让年纪稍大的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是家庭和祖国的未来。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下一代更好的成长,是我们的制度和现实让留守儿童承受了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生活压力。所以我们不能再对这些儿童漠不关心,应该从情感上去唤起更多的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制度上尽最大努力去保障他们的权益。

作者:吴柳莹 单位:中共广东省潮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