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发展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发展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其对应的教育实践基础上不断产生、形成、前进的运动过程及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从发展的视角出发,增强范畴发展意识,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指向、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态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进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赢得更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

在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布局中,思想政治教育学面临着丰富、完善和创新学科理论的新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从总体上反映和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标志”[1]8,对学科理论创新发展和体系建构意义重大。我们对它的研究同样也要依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的规律和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贯彻新发展理念,增强范畴发展意识,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指向,科学分析范畴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态势,努力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建设发掘新的理论生长点,对推动学科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目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新时代境遇和实践关系中,通过自身变革与更新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期待实现的结果。旨在从根本上彰显自身价值、开发理论张力,推进话语建设。

(一)回应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期待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创新,进入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呈现新局面,理论上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彰显新作为。立足新时代服务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使命追求,把握新机遇推进自身理论和话语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诉求。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作为学科理论中的基本单位,它是建立和网结科学理论体系的“梯级”和“纽结”,甚至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样式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依据”[3]11,直接贯穿和表达学科理论、方法和体系,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创新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和重要表征。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以严格的理性规定和话语表达,植根新时代新实践的现实土壤,遵循从“事实经验———逻辑筛选———哲学升华———指导实践”的生成逻辑,不断发展和创新学科理论形态、方法论域、研究范式等中的基本要素和界说,并通过自身的衍生、创造、建构等功能进一步观照学科理论的价值发展、空间拓展甚至左右学科理论的动向与变迁。同时因其鲜明的实践品格,它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继续被检验、更新或淘汰,它不仅不断地验证自身的合理性、科学性并着眼推动学科理论发展,而且还要在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关系中,自觉回应新时代的期盼。

(二)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新张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和关系等的客体逻辑审视和主体认识升华的结果,表现出独特的“工具理性”,是学科理论发掘生长点、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开发理论张力的基本思维形式,在主动适应和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方面具有“应然”的逻辑合理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事实经验和人的思维交互运动的抽象和升华,必然会催生或发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新的范畴意味着新的思想或理论的发展,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进程中,新的发现逐渐成为学科理论生成发展的突破口和系统深化的切入点,发挥着独特的理论“起点”“梯级”“纽结”“网”的功能与作用,成为学科理论体系大厦的基石乃至通往至深学术建设的桥梁。另一方面,它以逻辑“起点”“梯级”“纽结”“网”的样态和方式渗透展现于学科知识体系之中,并依靠自身的“衍生性”“拓展性”“建构性”等基本属性,通过逻辑演绎、推理等的思维加工,在实现学科理论掘进和有效积累的张弛中,不断开发理论张力,推动理论创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需要有新认识、新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工具理性”及其表现出的在适应和推动学科理论发展方面的独特优势,在理论研究中通过对它的科学提炼、合理推断和正确建构,实现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和知识体系的丰富完善。

(三)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诸概念、范畴、方法等的理论自洽与实践自觉。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因其具有独特的逻辑理性和实践理性,是实现学科独立、彰显学科特色、提升学科话语的重要根据和价值显现。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关系的思维“铭记”,凝结着学科理论研究的认识成果,背负着承载学科理论信息、表达学科理论内容的重任,它的生成、发展、应用甚至每向前一步,都标志着学科理论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论原创能力的提升,是我们继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出发点和可依赖的逻辑思维工具。但我们更应认识到,问题及其解决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生成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来自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这一成果最终还要回到现实中用于指导、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或相应的学科建设,而这一过程往往会孕育着破旧立新之举和有用性的强力词语、话语载体的萌生出现。新的实践催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助推新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加快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契合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现实需求,我们应着力发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基本理论主导和话语信息,不断提升学科范畴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效能,增强话语自信心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

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指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发展目的的指引下,呈现出的面向未来预期的基本走向。这是由其自身发展目的决定,同时又受外部发展条件的制约。

(一)时代性发展指向

所谓时代性发展指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自觉地把时代精神融入自身发展和建设,在与时代呼应、有机链接中不断获取和生成学科范畴的发展时态指向。时代性发展指向是基于传统与现代基础上的拓展与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对新时代社会生活的动态把握和科学获取。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建设也必然要跟上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探索规律,创新理论,生成和赋予自身更多的“新时代”特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的时代性发展,必然要求自身范畴发展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时代性发展指向,蕴含着范畴发展的时空限定,对学科理论建设具有强大的发展张力和潜力。这既需要我们关注和运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生成的科学知识、方法和理念,自觉地植入和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提炼和发展中,促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生成和拓展,又需要我们紧随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拓进取的脚步,立足新时代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不断总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经验、内容、方法、理念等,积极转换和升华,提炼和生成新的学科范畴,不断更新、补充和丰富学科范畴的新时代内涵、意义等,努力提高学科范畴的发展程度,推动范畴系统的拓展和完善,进而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理论的新时展与更新。

(二)建构性发展指向

所谓建构性发展指向,是指通过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动范畴之间的逻辑建构,并使之体系化的发展状态指向。建构性发展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性指向。人类的每一个科学理论无不是通过范畴的建构和严整的逻辑体系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研究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建构并使之体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自身研究和建设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作为实践经验的理性抽象,不是对现实事实经验的简单描述和说明,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概括,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可预见的体系建构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对单个范畴的提炼概括和内涵阐释上,复杂范畴、群范畴乃至整个学科范畴的内容结构、逻辑体系等也是人们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总体上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科学化建构和实践效果的有效提升。从理论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到理论、从传统单一到现代多学科交叉整合、由价值层面进入到技术操作层面的基本过程,并形成了体系建构性的发展趋势;从实践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建构发展也有助于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实然性发展进步下的应然性追求。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理论创新、学术繁荣的新时代机遇,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逻辑关系、体系建构,在更深层次上促进学科范畴体系的新时代建构和发展,并使其成为学科理论发展的自觉。

(三)科学性发展指向

所谓科学性发展指向,是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范畴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标准、原则及方法来前瞻、创造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主动提升范畴科学品质的发展质态指向。科学性发展指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服务新时展的必然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科学性发展,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被动性、适应性发展,不仅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注入科学理性的新质和元素,而且将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由经验抽象的被动性、适应性发展,转向科学理论引导、核心价值观念主导的主动性、前瞻性发展。我们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科学性研究和发展,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范畴理论,这是正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基本理论研究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原则。其次,要紧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事实、新问题和新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立场,既要科学地抽象和创造学科范畴,保证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规律表达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更要推动学科范畴回到实践中去接受验证和确认,推动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和建设促使我们有责任树立明确的科学意识和态度,遵循规律,科学前瞻,智慧探索,防止范畴研究简单化、庸俗化,科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效能,科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体系的内在品质、外在价值的稳定发展。科学性发展指向,必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不断走向科学前瞻,必然会通过自身的科学发展推动学科的科学发展,从而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加科学有力的理论条件。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动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变化与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要求之间构成的矛盾张力。它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基本力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提出认识学科范畴的新课题

范畴来自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相反,“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作为抽象思维的结果,它不能不有自身的矛盾和发展,而其发展的动力则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5]从本源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产生于实践土壤,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人的头脑中不断抽象、思维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其发生发展的现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总结经验、升华理论从而获得对它的认识和把握,并且随着实践的推进,随着人的思维水平、认识能力的发展,范畴也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更新过程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需要通过自身地不断发展获得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可能,其结果是要么产生形成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新质,要么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遭到淘汰,久而久之,它在数量、规模、类型、特征、结构、功能等方面不断发生适应实践要求的改变,整体上表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旧质到新质的状态和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获取与发展都来自于它所对应的教育实践,并在实践推进中不断获得新的内涵和阐释。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成果和经验,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4]时代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不断涌现,对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而言,我们更应立足新时展大势,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范畴基本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

(二)在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断获得自身发展的动力

范畴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同时“这些范畴反过来又在实践中(‘通过对活生生的内容的精神提炼,通过创造和交流’)为人们服务。”[6]7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来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更取决于它能否持续、有效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此过程中,作为重要逻辑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不仅对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深化和导向作用,而且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动力和有效的方法论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顺利开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步前进和变化必然导致与自身变化相适应的理论抽象和逻辑概括,从而产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新的范畴的形成必然又被贯彻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新的问题,提供新的服务和支持,在如此循环往复中,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不断获得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从而实现发展、演变和更替。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直接或间接地承载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能的太多期待,这种期待和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则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创新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纵然拥有抽象的特性,然而其生命的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还是落脚在能否有效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它的创新发展不仅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而且只有再次回到实践中并有效服务于实践,在解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才能与“实”俱进地获得自身衍生发展的厚重生命力。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的使命追求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离不开学科建设发展的理论滋养和智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的意义在于推进学科理论发展并在实践层面提供一般性的认识和指导,而这一过程的推进和延续始终汇集和凝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人的行动和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建设的基石,我们运用它既可以认识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又可以把握它的规则变化和有序联结,形成关系清晰、论证缜密、叙述完整的学科知识和理论体系,因此自学科创立之初直至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学术为业”时代进程中,范畴问题向来为学界所重,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来源于实践更要服务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程度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息息相关,完善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研究,能够为现实的教育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长期以来加强学科范畴基本理论研究和建设,切实推动范畴的学理应用和实际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觉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升教育效果的不懈追求。而作为学科发展建设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在不可逆的时代性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创新发展。他们紧紧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追寻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问题导向的进程中,立足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总结升华理性认识,不断形成新范畴、新表述,创新学科解释逻辑,推动学科话语深度发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取自信、彰显价值、走向成熟。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态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态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总体发展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吐故纳新、自我“扬弃”,呈现出向有序、高级、科学渐进发展的总体态势。

(一)“自我扬弃”推动量的扩大与质的提高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性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总是随着实践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上,在服务实践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不断产生、更新和演变,不断引发适应实践和环境要求的“汰变”,从本质上讲它“汰变”的过程就是“自我扬弃”的过程,它通过不断地“自我扬弃”推动自身数量规模的扩大和质的不断丰富与更新。一方面,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在学科思维发展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本身是从少到多、从单个到系统的,尽管这一数量和规模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尽管有一部分范畴被自觉地“扬弃”,有一部分范畴得到改进和完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推动和人的思维智慧的探索下,它的数量和规模正以更强的动力和更快的速度在不断扩大和改变。另一方面,质的规定性的不断明确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一定阶段的理性认识和抽象,每一个范畴必然有其确定的意义内核,在其得到确认和诠释的同时,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和人们探索的日趋深化,其自身的衍生力、约束力逐渐得到增强,一些有关它们的新的解释内容也不断出现并充实到原有的内容当中,从而使思想政治学范畴自身质的规定性不断发生改变和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规模的扩张,整体上也表现出不断实现自身在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与更新,是量变基础上的质的提高,体现出一种正向的发展态势,十分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发展建设,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完善体系。

(二)由单一到多样促进范畴形态螺旋上升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作为“思维的铭记”和“网上的纽结”,其自身的规定性和表现的现实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易变性和衍生性的特征,而范畴之间的相互联动和逻辑关系也是动态的、开放的,在前进和变动中不断充实或修订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理性抽象的铭记和表达,以至于形成一个彼此渗透、逻辑清晰、意义互决的结构自洽系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内涵、特征、功能乃至形态必然会随着时代变迁和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纵向来看,在学科发展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形态大致上经历了由旧到新、由单一到多样、由经验到科学的发展情形;从横向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众多范畴的承接发展、优化整合,特别是通过范畴发展链条呈现出的范畴组合序列,清晰地勾勒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形态从“单一范畴→范畴群→范畴体系”的演进轨迹,这一轨迹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形态的螺旋上升和丰富完善,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逻辑性、科学性和构建力的逐步提高,表现出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揭示把握的逐步增强。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单个范畴的抽象提炼、内容的条分缕析,更要在分析范畴内涵、外延中加强对邻近范畴、范畴群直至范畴体系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既要诠释单个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又要从差异性出发,融会贯通,把握学科众范畴之间的彼此联系,梳理逻辑脉络,理清逻辑结构,在分析与综合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发展形态的研究自觉。

(三)由简单到复杂促进范畴结构更加趋于系统和科学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专业化、学科化建设时间并不长,但站在发展的视角来观察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产生、形成并正在进行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同其他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实现“自我扬弃”,吐故纳新,从感性到理性、从无序到有序、从传统到现代、从经验到科学,既有数量、规模的扩大,又有从简单到复杂的统序性、科学性的增强,表现出整体上向前发展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无效的范畴逐渐被扬弃,一些原有的范畴因其内容和意义得到更新而得以延续,一些新的、更加科学的范畴因为人们的智慧探索而不断产生和出现,由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更加丰富,各范畴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稳定,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朗和有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众多繁杂、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不是无章可循、随意排列的,它们之间总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的逻辑关系之中,最直接和明显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元范畴、核心范畴、重要范畴、具体范畴等,通过逻辑链条的组合和辐射,推动形成和孕育清晰的逻辑序列,总体上呈现出横向的、纵向的排列组合关系,形成次序确定、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内在逻辑结构。在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及其内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探索过程中,由众多范畴组合而成的范畴结构也更加趋于系统,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整体范畴的建构直至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也会变得更加有章可循,这也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7]的新时代目标更加契合。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人民日报,2016-05-18.

[5]李长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J].江西社会科学,2015,(1).

[6]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作者:李长松 邓卓明 姜丽霞 单位:西南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