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分析

关于社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分析

一、加强政府统筹,明确部门职责,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条件保障

镇级地方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统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把农民培训规划列入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把农民培训工作放在国民教育的优先地位来发展。建立完善镇村领导网络体系,做到组织有机构,落实有人手,建立多方共同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二、创新投入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农民培训基地建设

一是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农民培训基地投入管理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同时,可适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二是按照合理布局、方便农民、有利发展的原则整合农民培训基地资源,建立和完善镇、村农民培训基地。在县培训基地的示范指导下,镇应依托社区教育中心,整合农技、劳动等资源,建成一批镇村农民教育培训基地。教育培训基地建成后,各系统、各部门规划布置的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都将通过这个基地来实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基地管理网络。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分类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督导与检查。每年年终对培训质量高的基地给予奖励,对培训质量差的通报批评,甚至取消其培训资格。可以建立完善如下的农民培训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农民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就业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其次,要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培训产品,就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包括教育培训的模式、手段、内容等。提高教育培训的实用性,教育培训的内容要有助于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培训的差别。组织农民培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就是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就业意向,了解本地的就业特色项目,加以引导和扶持;因人而宜,就是要根据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如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差的人员可重点开展社区服务业及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就近就业;对年龄较小的人员重点开展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岗位技能培训。第三,通过工厂企业、农业合作社等部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农民教育培训。一些工厂则采取以工代训模式,组织农民到技术相对成熟的先进的企业,以打工的形式参与至少一个周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再回到本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组织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的专家深入培训基地和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依靠农业生产大户等一批农村致富能人,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开展面对面的现场培训和示范指导,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让农民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参加培训,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四,镇财政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按农村人口,人均提取一定金额的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农民教育培训,确保适龄劳动力都能得到参训的机会。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农民培训的良好氛围,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是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环节。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业致富等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农民逐渐主动的接受培训,参与培训。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改变老酒喝喝,麻将搓搓的生活习惯,破除一心想着“等、靠、要”、满足现状的思想,确立不进则退、勤劳只能温饱、苦干还要巧干、勤劳加科技才能奔小康的思想。

作者:周亚明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范水镇社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