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优势在于能发现更多更美好的自身优秀品质,并激发出其自身正能量以此来改善人们对待事物的心态,进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方法相结合,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对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做以剖析,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界在上世纪末兴起的一项新研究颌域,旨在研究人的自身因素,从而发现优秀品质和激发积极力量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依然处于,解决少数心理问题学生的防治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积极心理学能够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力量来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境,为获得良好的生活而健康成长。

1.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我国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普遍注重和关注发生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忽视了将教学侧重点在正向的积极心里健康教育方面,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往往出现消极态度,不能坦然的面对和接受自己。而积极心理学却要求将教学的侧重点集中在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方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潜能,积极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及身心特点,正确处理各种心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的体现,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发展之路。

1.2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有效预防

传统的心理学往往关注出现问题的学生,并通过心理干预和外在教育来补救的心理健康教育。而积极心理学则注重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自身品质的锻炼和培养来发掘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潜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自身的优良品质和优点,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毅力和勇气来抵御精神上和心灵上出现的心理疾病。

1.3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氛围营造

多数的大学生都会对心理健康教育抱有较强的抵触心态,认为心里有问题才会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误解。而积极心理学则要求教师与学生真诚相待,教师用积极向上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体验到尊重和被尊重,与同伴们共享着快乐心里有安全感、幸福感。当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经历着快乐和幸福感的时候,这种积极心里教学氛围的营造,本身就是在实践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积极心理学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措施

2.1树立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既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单方面地围绕着对消极层面的教育,关注一些消极环节进行衍伸,主要是指针对大学生学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治疗。而积极心理学提出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学理念也为高校心理学其提供了全新的观点,从源头上遏制了消极情绪的产生,也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众所周知,人的心理状态都普遍存在正负两个方向,而且会此消彼长。

2.2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

毋庸置疑,个体积极的人格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从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发展上来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强调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是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以积极心理学课程强化大学生心理的内在素养,对提高学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有着一系列积极作用,因此,要努力做好这一课程。

2.3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优化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高校心理教育的影响因素除了教学课程外,还包括教学师资与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从场域论的角度上来说,缺少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师资的心理健康,则类似于陆地游泳。因此,高校展开心理咨询与教育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则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学人员要不断地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提高教学的教学经验,不断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来为学生开展各类心理学教育与咨询。另外,还要从实践方面为学生们布设一系列教学情境,为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以备为学生个体素质的提升做一系列准备。

3.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必要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有益因素,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帮助每个学生感受到幸福、快乐、成功和希望,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变环境、适应环境。在积极心理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用正确的积极的思维观念来指导和提醒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和正能量,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4)

作者:赵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