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思维的高中化学论文

培养创新思维的高中化学论文

一、当前高中化学课缺乏创新思维的现状

1、传统的教学模式排斥创新。

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抓进度、抓得分,把一切可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东西都转化成为一种固定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缺乏思维更没有创造思维的机会。

2、课堂教学难以顾及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教学素质较低,导致了在课堂上主要关注知识的讲解分析,多余动作多,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师的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与课堂环节以及课堂纪律上,难以顾及学生的思维状态,只能关注学生的表面动作。

3、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不够

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以老师、教材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熏陶,学生思维从属于老师及教材,学生既缺乏创新的意识也缺乏创新的能力,甚至思维都处于“怠速”状态,难以启动加速。长期的培养让学生墨守成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迷信书本、权威,不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盲目效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做法,不敢向书本和权威质疑。中学的理科基础知识教学,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生活及学习中的问题,变接受知识为发现知识,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二、高中化学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条件

1、民主平等的课堂。

民主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基础,民主才有自由,自由才能自主,自主才能勇于创新。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精神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能占用整个45分钟来一言堂。

2、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与时空。

民主的课堂除了保障学生的课堂自主权利,还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思维留下空白。同时,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改善学生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善学习的状态。

3、教师的正确引导。

课堂还给学生不等于教师不问学生,教师的任务比传统课堂的要求更高。教师就像央视住处人一样,永远把嘉宾放在前面,但是自己一直控制着嘉宾的发言,控制着整个的场面。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激励,对知识的总结等无不体现教师引导的存在。学生也不是给了时间就会创新思维,也需要教师的对思维的激发与引导,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平台及催化剂。

三、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1、改革课堂教学环节

实际上这里讲的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当前,很多的学校提出很多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什么讲练结合、三案六环节、循环大课堂等,总结这些模式有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重视预习,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模式中,对学生的预习高度重视,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学生要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就要对知识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又准备地入场才能进行更好的展示与更深刻的思维。这其实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关,就是学生的思维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起点上。当前,我们很多的教师在学生没有知识准备的情况下,就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力不从心。二是对学生展示环节的重视,他们重视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大声质疑、勇于展示,学生把自己的创新点都展示出来,激发了积极性,加深了交流互动。三是他们对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重视,这个环节让学生互助合作,知识进行碰撞,激发了很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2、教师积极的思维引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教师要多角度引导学生是思维,课堂发挥学生自主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一盘散沙。引导的方法很多,例如:引疑激趣,诱发思维的兴趣性;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等等。在化学教学中有:多题一解、多仪一用,多物一性等,例:⑴已知两种质量(或体积)分数的溶液(或气体)欲混合为一定质量(或体积)分数的混合溶液(或混合气体),求两混合成份的比例;⑵已知两种烃的分子式及其这两烃混合物的平均分子式,求混合物中两烃的比例,都能用“十字交叉法”求解。这就是多题一解。多仪一用:如大试管、锥形瓶、烧瓶、集气瓶、U形管加上橡皮塞和导管,都可以用作制取H2(或CO2)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容器;集气瓶、试管、锥形瓶、烧瓶都可以用来收集气体等等。

3、创设问题情境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日常生活中一幅熟悉的场景、一次亲身的经历、一个生动的自然现象、一件有趣的化学事实等。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生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夸张的卡通图片或动画、生动的化学史料、适合学生言语习惯的文字对白等,都能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中。如:“维生素”问题情境的设计。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几个月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你知道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使他们恢复健康呢?上述教学情境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导引学生对维生素的结构、功能及对人身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

4、实验与实践活动的开展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这是一个激发学生思维的极好时机,因为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独立去解决很多书本学习时遇不到的问题,需要自己独立解决。这样的机会很多,例如实验:当学生对观察到的事是不能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时,就会产生疑问,产生为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活动,这是进行创新思维的基础;当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时候,实际上是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过程,这时候时,鼓励学生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挑战,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能大胆想象、假设,另辟蹊径拓展思维视角、变换思路,确立一个新的思维活动状态;在实验操作时,仪器的选用、安装,试剂的取用以及实验中条件的控制等,都离不开思维对操作的支配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产生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全面建立素质的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是丰富、复杂而深刻的。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不同的实际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进行培养。思维能力的增强,会伴随这或者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提高,会使学生在学习和以后的工作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