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代码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双重代码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双重代码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摘要:词汇,又称作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词汇是语言的建构材料,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掌握一门语言离不开词汇学习,如果没有词汇作为基础,听说读写等其他方面也难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信息进行双重编码可以更快地记住信息。将双重代码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旨在改进词汇教学,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和兴趣。

关键词:双重代码;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JamesCoady提出在语言的组成要素中,词汇是最基本的部分。没有词就没有短语、句子和文章。[1]MichaelLewis(1993)也认为,词汇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中心任务,每一项语言能力的学习和提高都离不开对词汇。如果把英语的学习比成一座房子,那么毫无疑问词汇就是一块块砖一片片瓦。词汇是语言构建的基石,是英语学习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如果词汇问题无法解决,那么外语的学习就无法入门,听说读写等其他方面也难以发展,所以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词汇的作用,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课堂氛围沉闷无趣。整个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讲解词汇以音形义和搭配用法为主,考查方式主要是听写。学生缺乏词汇学习的兴趣,甚至远离了英语学习。第二,教师把大量的记单词任务留在课后,很多教师没有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或抄写,耗时多,效果差,难以形成有效的词汇累积。第三,词汇教学缺乏语境。单词除了字面意义,还有隐含意义、语境意义和搭配意义等。课堂上师生主要关注的是字面意义,导致学生在理解和使用单词时非常机械,缺乏灵活性。针对上述问题,拟将双重代码理论引入高中词汇教学中,以改进词汇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记忆词汇的效果和兴趣。

一、双重代码理论概述

双重代码理论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Paivio)1971年在其著作《意象与语言加工》中提出的,揭示了人类认知和记忆的处理过程。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系统由两种语码处理系统构成: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言语系统的基本表征单位是词元,主要处理的是语言代码,负责记忆和存储语言信息,包括单词、句子等,其储存形式是顺序性、线性和逻辑性。例如,视觉词元对一段语言信息的记忆是从文字到词组、再到句子和篇章逐一排列的。非言语系统的基本表征单位是象元,主要处理的是以意象为代码的非语言信息。所谓意象就是指不存在于当前的,但人们可在脑海中直观到的画面。非言语系统的储存形式是整体的、连续的和图画式的,这类信息比言语信息更加系统全面。这两种系统组织形式迥异,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结。所谓的各自独立是指我们可能记住某一事物的名称,但不会在脑中形成意象;或者我们能在脑中形成意象,但并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所谓的相互联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言语信息可能会激活非言语系统,或者意象信息会激活言语系统。双重代码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为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4]简言之,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对认知信息产生意象或者有目的地使之产生意象,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将两种处理系统结合起来可以更快地记住信息。目前,双重代码理论已被应用到语言教学当中,并在阅读、听力、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双重代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词汇教学课堂上下,教师通常从单词的音、形、义入手,然后根据单词的用法给出一些例句,或就单词涉及的语法点进行讲解,最后将记忆的重任留给学生课后处理。这种教学采用言语系统对学生进行刺激的方式,忽视了意象和情感反应等非言语系统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设计中,除了采用言语系统进行授课,还可采用视觉、听觉、触觉等非言语形式,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词汇教学,具体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这一步骤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双重代码的核心概念、基本原则和应用,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能给他们记忆词汇带来何种改变。如果单纯地介绍抽象理论,学生可能无法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简明地阐述理论,并辅之以形象生动的例子。例如,选择一个班上大多数学生记忆困难且易忘的单词,通过双重编码处理后,让学生轻松记住并且感到有趣,这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后续步骤的展开。步骤二:实施。将所要教学的词汇分成抽象和具体两类,具体的词汇可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资源,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对于抽象的词汇要求学生将其含义与相关的情境,联系起来,让每一个词在脑中都形成一个具体的情境并采取小组交流的形式将脑海中的情境描述出来;教师也可以呈现一些图片作为参考。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具体词还是抽象词,都允许学生在脑中构建意象,并不一定以教师提供的图片为准。即使是对于同一信息,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意象。以单词“amber”为例,中文意思是“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含小昆虫。虽然提供了,但是学生还是很难在脑中形成意象,因为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这时可通过PPT向学生呈示琥珀的图片,并在下边配上例句。再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单词“dangerous”为例,这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既看不见也摸不到,无法找到与之匹配的图片。这时,教师可以配上一段情形急迫、有迫近感、节奏较强的音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危险即将降临的感觉。图片或音乐等非语言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意象,例句等语言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这就是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相结合的双重代码教学方法。步骤三:巩固和检测。无论课堂上印象多么深刻,如果课后不复习巩固,都会遗忘所学知识,所以巩固是必须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更长时间的记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单词和例句,并要求学生脑海中要有相应的意象。最后可通过单词测试、根据单词回想意象或者根据意象回忆单词等多种方式来检验记忆效果。

三、结语

相比于单一的言语代码,非言语代码能在学习者脑中形成多种类型的意象,如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嗅觉意象和动觉意象等,这使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兴趣和效果上都有所提高。另外具体词汇比抽象词汇更易在脑中形成意象,更易记忆;所以在抽象词汇记忆上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以采用具体词汇解释抽象词汇或者将抽象词汇放到具体情境中辅助记忆。总之,双重代码理论是一种先进的理论,将其应用到词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果。

作者:闫爱静 史学佳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