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考

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创业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虽然我国高校已经逐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参与度和成功率并未见明显提升,而高校的教育模式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高校亟待构建及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重点通过强化师资力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完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学设置课程等方式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决定着民族的创新水平,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高校的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而大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期望展示才华、实现发展突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1]。但是我国一直存在大学生创业率以及创业成功率“双低”问题。有研究显示,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时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2]。目前,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师资力量以及配套设施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使其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就如何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综述。

1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做好创新创业,首先要明白其内涵。创新是指一种新的,与产品、服务、设备、系统、政策或程序等相关的想法、行为或发明。创新涉及将创意、草图或模型转化为产品、服务、流程甚至是业务,从而产生价值或者有人愿意为之付费。创业则是一种基于价值观和行为的哲学与决策过程,其特点包括创新性、主动性、冒险性、自主性、竞争性和进取性等。同时,创业还反映了一种意愿,即愿意突破现实,根据环境中的早期信号采取行动、接受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严苛的竞争环境中拔得头筹。创业更倾向于依赖研发投资、创新思维与技术,因此创业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萌芽环境[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教育活动,它基于教育学和创造学的基础理论,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其以自主创业为主的创业理念[4]。其教育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多样、教育素材丰富,可以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进行多种教学设计[5]。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先进性、实践性、灵活性及系统性的特点[6]。

2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促进了一些学生就业。尽管如此,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痛点”。

2.1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

首先是高校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并且对其理解存有偏差。例如很多高校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一种辅助教育而非必需教育;很多高校仅对毕业年级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或针对其具体就业进行简单指导;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等同于动员学生开店、创建公司或者是送外卖快递等,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少数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7-8]。其次是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学生创业需求。许多高校都有创业园、孵化基地和实践平台等,但因为高校缺乏财力、物力等因素,这些平台的作用仅限于给学生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尚缺少学生所需的完备的创新创业硬件设备[5]。最后是许多高校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由本校的专业教学教师或者管理人员担任,缺少创业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且其创业知识仅仅处于理论阶段或照本宣科,知识结构单一,没有实际感悟,这都限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思维的培养[7]。

2.2大学生未正确认识创新创业

目前,我国大学生大多数还不能全面且正确地理解创新创业。这是因为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经历了各级升学考试后,习惯于被动接受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而不是主动去思考,这使得学生不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而缺乏创新精神,消极对待创新创业。学生最终都是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迫不得已被动创业,自主创业只是一条他们最终“被迫”走上的道路[7]。而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创业”也是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进行的,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未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还表现在其创业想法过于简单、激进和理想化,缺乏跨专业知识,尤其是企业管理、法律常识、市场营销、财务等知识,对创业分析片面,难以适应市场化需求[9]。

2.3高校课程设置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

我国大多数高校仍缺乏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专业课成绩看作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弱化甚至忽视创新及实践能力培养。这样的课程设置会让学生认为掌握创业或者其他技能没有用,更加遏制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而在部分设置有创新创业课程的高校,其课程内容陈旧、趋于形式化,缺乏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以就业教育为主,学生缺乏对创业的深层了解,不能满足培养全面发展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7-10]。

3合理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首先要将高校教育的主体建筑建好,即确立教育模式的这个大型框架。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许多高校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其中也有些高校教育模式特点鲜明,教育效果显著。目前,许多国外高校有成熟的或者已具雏形的教育模式可供参考,我国高校也有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实例。例如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在2010年成立了创业学院,并用“一体两翼”模式推动本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一体”即以创业学院为主体,“两翼”即面上覆盖与点上突破。其具体表现为创业学院针对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培训,加强其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培养其实践能力,做到面上覆盖;而后针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再进行更为专业的指导,做到点上突破。如此一来,可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功率[11]。又如黑龙江大学,采用了以创业实践基地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其基地不局限于校园,多为各地市的龙头企业或者校友企业。通过依据各企业的不同属性,定期组织相应专业的学生去实地考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2]。清华大学,采用知识技能与创新创业有机融合的模式,分专业、分层次地将创新创业选修课与实践课融入专业教育中,使学生既学到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认可的模式[13]。另外,在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美国,已经建立起3种比较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聚集型、磁石型、辐射型模式。聚集型模式的代表性大学为哈佛大学,他们以学院教育为主,在学生入学之初便对其进行严格的筛选,而后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极强的专业教学培训并有独立的资金支持,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率[11]。磁石型模式即学校将所有的技术与资源集中在统一建立的创新创业中心,以此为中心开设面向全校学生的课程,吸引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其中。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普适性与开放性,能较好地满足高校内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同时它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创业教育模式,百森商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14]。辐射型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大学为康奈尔大学,该模式即高校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创新创业的组织,与学校共同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事务,然后动员全校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其最大的特点为重视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贡献,让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避免其对创业纸上谈兵,让其真正有创业经验与实践能力去带动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15]。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对策

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高校与学生共同努力。高校更应针对目前常见的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欠妥、创新创业平台设施落后等问题做出改进。

4.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课程

高校应培养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创新创业教育团队,鼓励教师走出课堂、真正参与创业实践,力求打造一支既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创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双能型”教师队伍。只有这样的“双能型”教师队伍才能避免纸上谈兵,真正将创新创业知识与经验内化,更有利于指导学生成功创业[16]。高校还可聘请相关社会专家、企业家或成功创业人士担任讲师或者顾问,辅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这些创业人士历经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对创业有着切身体会,将他们的经验传授给大学生有利于后者在创新创业时少走弯路[17]。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高校需要将其真正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元素。高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创新创业必修课和可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以此来增强其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还需要把创新创业中所需的法律、营销、企业管理等相关内容纳入创新创业必修课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创业环境[18]。

4.2大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创新创业,培养良好的创业能力。在培养自身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当制订合理的计划,做到全方面、多视角、全过程地锻炼。学习时,大学生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知道如何获取商业信息、博得客户以及市场认可。要证明自己的创业能力,大学生应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如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尝试申请创业项目加入大学创业园等[19]。此外,大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要理性看待社会中的创新创业热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创新创业方向,切莫盲目跟风创业,否则只会白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创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大学生要认清社会状况,学会与志同道合的团队一起合作以及积累人脉资源,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业成功率[20-21]。

4.3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能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给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形成一种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高质量教育机制。该平台建设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相互交流的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促进其创业成果转化,提高创业成功率[22]。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应该包括4个部分: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信息平台、校园平台。基础设施即实验室、实践基地、孵化平台等,是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场所。基础设施也可用于进驻创业项目,给学生带来创业灵感,提供创业方向。仪器设备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必备设施,国家也正积极出资为各大高校购买实验设备,高校要把握机会,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平台。信息化是时代趋势,网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服务,同时电子商务也是一个潜在的学生创业点。因此,信息平台也应该是高校的建设目标。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也需要有良好的校园氛围,即构建校园平台。高校可以创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平台等,通过在其中宣传政策动态、展示创新成果等,让学生不断获取前沿的创新想法,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3-24]。

5总结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成熟,教育模式相对模糊,教师水平与平台建设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这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起到参考作用。创新创业既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高校人才教育体系的建设方向。创新创业型人才关乎我国的创新水平和国家竞争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能够与时俱进、永葆活力是时代的重要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也需要不断改进。

作者:梁洪生 许航嘉 张艺巍 金英玉 王森 张良 张杰 范照鑫 谢羽卓 丁北辰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