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范例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范文1

关键词:黔东南;侗族鼓楼;建筑艺术;分析

一、黔东南侗族鼓楼装饰题材分析

1.图腾和吉祥物为题材

侗族人民对于图腾有着相应的信仰,为此,在鼓楼建筑中图腾也会有着一定的应用,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龙图腾,在侗族的鼓楼建筑中,会经常性的描绘出一个飞龙腾云的图案。通过夸张、优美等表现手法绘制出不同的龙图腾,并且也会将鱼纹、三角纹等纹样用来装饰龙图腾,通过将流畅轻灵的线条使用在龙图腾的纹样绘制中,使得整体的龙图腾更为灵动且微妙,再加之龙图腾爪子使用刚劲的线条进行勾勒,使得整体的龙图腾的虚实及疏密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而在鼓楼的外檐板上的图案,在绘制的过程中,会使用侗族特有的颜料。通过这种做法,可以很好防止由杉木制成的鼓楼出现腐烂问题,在图案装饰上也是以龙及祥云两大图腾为主,此二者都是侗族的传统吉祥物,也是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及信仰。

2.现实生活为题材

在侗族的鼓楼内部,存在着数量较多的彩色装饰画,借助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的将湿气及日照等因素对鼓楼建筑的侵蚀程度降至最低,除了建筑保护的作用的之外,也是建筑上的一种美化艺术。侗族鼓楼内壁上的装饰画一般都是以现实生活作为题材,比如,常见的渔猎、男耕女织等生活场景都是鼓楼内部装饰画的主要题材,这也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绘制出来的文化印记,并且这也是侗族人民丰富多彩生活的一种展示,为整体的鼓楼建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情。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侗族人民在建筑装饰画中将现实生活作为主要题材,在全面利用现存资源的基础上,很好的表达出了侗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活的热爱。

二、黔东南侗族鼓楼图案样式分析

1.表现手法分析

表现手法通常也称之为艺术手法,换言之,就是美术创作及表达的方式及手段,创作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媒介及方式,可以更好的将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艺术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将创作人员的韵味及独特语言进行了承载,借助主客观及现实抽象的有机结合应用,在描述出的事物中寄托创作人员的情感及寓意。侗族的鼓楼装饰图案中,通过使用主观化的记录及抒情方式及浪漫抽象的表现手法及进行绘制,本身就是侗族人民对日常生活场景的再现及升华,借助个性手法的应用将对象类型做出了高度概括,并且也是着力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捕捉及再现。

2.图案的装饰性

侗族鼓楼上的图案,在其构图上较为变形及夸张,图案的线条较为流畅且灵动,色彩也是十分的丰富多彩,具有十分鲜明的侗族民族特色,这一类型的绘画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图案的装饰性,使得建筑整体的协调及装饰性极为突出。在侗族鼓楼的装饰性的绘画中,很好的展示了创作人员对于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审美态度,为人们带来了超越及升华自然的视觉效果。

3.图案的平面化

较之三维立体艺术,侗族鼓楼内部的装饰图案的平面化表达方式,是借助点线面三者结合的方式,借助多种类型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将内容全部结构的特点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展示,并同时将美感融入其中。比如,在鼓楼内部的装饰性图案主要是以日常生活场景、历史人物、动植物等作为题材,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得画面更为活泼且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添加了很多的浪漫主义气息。侗族内部的装饰性彩绘图案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平列式的构图组合方式,在图案的上色工作中也使用的平绘方式,并没有严格按照学院绘画方式的虚实等方式进行绘画,很好的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豪迈情怀,虽然缺乏现代化绘画的细腻,但是有一种独特的侗族民族风情。

三、黔东南侗族鼓楼建筑文化内涵分析

1.鼓楼装饰文化分析

侗族鼓楼的建筑文化的重要一环就是装饰文化,具体可以分为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装饰文化的写实化。鼓楼内部的装饰以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基础,很好的表达出了侗族人民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侗族人民的主要生存根源是水稻相关作业,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侗族人民依旧保留着传统的狩猎、捕渔等作业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性质的生活方式,在侗族鼓楼的封檐板上就有着很多的狩猎及捕渔的情景。除此之外,侗族人民十分喜欢的民俗活动之一就是斗牛,这里所指的斗牛活动是牛与牛之间的争斗。在侗族的传统中,参加斗牛活动的牛需要由专人进行看管,并且其饮食习惯也需要从之前的吃草逐步转变为吃饭,并且斗牛比赛活动也会被绘制在鼓楼的内部。第二,装饰文化用于愿望的表达。鼓楼内部的装饰还会和人们的生产日常生活相关的所用物件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侗族人民对于这些物品的渴求愿望的展示。比如,鼓楼内部的装饰图案会以鱼类、家禽等作为主题,这同时也是侗族人民获取更为丰富的生活物资的实际愿望。侗族人民是邻水而居,水资源本身也是侗族人民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为此,在鼓楼的封檐板及鼓楼内部的装饰性的图案上,也会将一些代表的水的波纹绘制其上。除此之外,在鼓楼的宝顶之上的往往会有着葫芦性的装饰,之所以会出现这一装饰特点,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葫芦是一个人丁兴旺及事事昌顺的寓意,并且在侗族的神话传说中,葫芦拯救了侗族人民的祖先,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侗族人民对于葫芦图案有着特殊的情感。第三,装饰文化中的抽象艺术。侗族鼓楼的内部装饰除了功能性、文化性及自然性的装饰文化之外,还有一些纯粹且抽象化的内部装饰图案。侗族人民从日常生活及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一些关于美的因素,通过简洁且抽象的几何图形或者是线条,将这些元素应用在鼓楼的装饰及美化中,比如,在鼓楼封檐板的线条装饰上,通过线条在长度、粗细程度等方面的变化,使得线条艺术的境界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状态上。总而言之,侗族鼓楼内部的图案装饰从整体到细节、从造型到色彩等方面都显示着侗族的民族文化内涵。

2.鼓楼符号象征文化分析

对于侗族鼓楼而言,其本身也是一个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集合侗族文化、审美、观念等内容形成的综合性质产物,具体可以分为如下的几个方面。第一,杉树形象为建筑原型。就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来看,有学者认为杉树形象是侗族鼓楼建筑的具体原型,如果从较远的地方进行观察,鼓楼的外形和杉树形象十分相似,这也是侗族传统文化内涵所导致的。在侗族的历史发展中,林业时期主要产业,且其中又以杉树生产为主,同时,这也和侗族的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有所关系。在鼓楼的建筑中和杉树进行联系,也是鼓楼成为文化象征的主要原因之一。鼓楼的以杉树为原型进行建筑,也使得杉树自身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及四季常青的特点,同时鼓楼和杉树一样,植根于大地,头部指向天空,逐步成为天空和人间的连接桥梁,也是一种生命连绵不断的象征,也正是鼓楼带有宗教性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具备坚韧性的杉树映照之下,鼓楼附近的空间带有部分的神圣色彩,以这种神圣色彩为基础,各种造型的鼓楼也得以拔地而起。第二,神龙作为图腾设计基础。除了杉树的外形之外,龙也是鼓楼的另一个符号象征。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图腾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生命、运动的象征,为此,在鼓楼建造的过程中,建造者将本族人民意识中对于龙图腾的意象及记忆抽取出来,再加之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使得侗族人民对于神龙图腾的崇拜程度进一步加深。也正因为如此,鼓楼作为整个侗族建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其内部的装饰中,将对龙图腾的象征进行了展示,并且在装饰图案上龙图腾呈现出一种安详神态。

四、总结

侗族鼓楼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的发展中,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侗族在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演变、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特点,才使得鼓楼建筑带有十分浓厚的民族特色。本文从侗族鼓楼的装饰题材、图案样式、文化内涵以及审美艺术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黔东南侗族鼓楼的建筑艺术。侗族鼓楼也是侗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及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也是侗族文化艺术得以延续的载体类型之一,需要我们做出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陈祯.皮尔斯符号学视域下的侗族鼓楼符号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08):26-27.

[2]赵晓梅.族群互动影响的侗族鼓楼建筑形式与空间表征研究[J].建筑学报,2019(S1):53-58.

建筑艺术范文2

文化习俗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已经渗入到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广泛的应用到文化习俗,能够极大的增加建筑设计的艺术氛围,同时还能够体现建筑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提升建筑工程的艺术气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现本文就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

文化习俗;建筑工程;艺术设计;影响

文化习俗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增加建筑工程的人文气息和文化内涵,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普遍的应用文化习俗这一元素,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艺术设计的品味,满足现代社会和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从而促使建筑企业能够获取较多的社会经济利益。

1文化习俗和建筑设计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在生活中产生艺术。对于建筑物而言,它除了能给人们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以外,同时还具备文化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仅限于人们生存的环境,它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人们的文化习俗。建筑物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形式,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切实反映,只有真正经历过、感受过才可以将这种精神以及文化习俗反应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其次,文化习俗可以为建筑艺术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不同的建筑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它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同时也是精神文明方面的享受。所以,具有不同特色的建筑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地方政府可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建筑设计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可以增加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文化习俗的应用,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发展和进步得到有效的促进,在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地方的文化习俗,两者之间是存在密切的联系,是不能够分离的。

2建筑设计受到文化习俗的影响

2.1建筑艺术会受到文化习俗差异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文化习俗不同,所以在世界不同的建筑物中,它们的建筑艺术都有着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多种方面。例如东方建筑与西方建筑,建筑艺术大多都以古代建筑为核心,因此这种差异也体现在古代建筑中。首先从建筑风格中就很直观的体现出来:中国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就崇尚仁恕、宣扬中庸的思想理念。所以在我国的建筑中,有很多具有个性化以及审美价值的建筑艺术都无法彻底的彰显出来,这种建筑创意得到肯定,导致东方建筑艺术单调、缺少创新;而欧美人的个性则十分张扬、具有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思想较为开放,没有受到传统理念的束缚,所以欧美建筑都十分具有个性、审美价值也很高,使人看了之后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西方建筑中可以看出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其次,可以从不同的建筑材料中体现出来:对于东方的建筑而言,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砖木材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四合院,它是由四周的房子包围起来形成的一个密闭式格局,体现出了建筑风格的深沉以及内敛,这种建筑风格与东方人的为人处事以及价值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2.2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因此在建筑艺术上很容易产生歧义

我国地域广泛,且跨度较大,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习俗都是不同的,所以各个地区的民族在文化习俗上也是有所不同的,这在建筑艺术上也很容易有矛盾产生,而产生这一矛盾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方面多导致的。第一点就是利益趋势,这让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的;第二点就是地域不同所导致的,不同地域的人在看待事物上,或者是看待事物的观点也是有所不同的,还有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理念上也是对建筑艺术有所影响的,这样就会让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但是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合,人们也更乐于将自己的文化习俗拿出来新事物去进行比较,最终对自己的选择还是比较认可的,对外来事物和外化思想也就更难以接受。对于建筑艺术而言,具有一定的审美范围,随着现在民族的不断融合,与人类民族文化以及文化习俗的进程也相一致。因此若是想在建筑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吸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信仰以及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精华,用包容的心去接受不同的风格建筑艺术,取长补短,创造出更多、更优质的建筑。

2.3为使建筑艺术内容更加丰富,应当让文化习俗相互融合

为了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宣扬,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艺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兼收并蓄,对于各种建筑中精华和优点进行充分的汲取和有效的借鉴,尤其需要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建筑优势的借鉴和重视,这一项工作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工程艺术风格过程需需加强重视,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能够受到普遍的欢迎。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已经得到实现,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也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深入,彼此之间的文化习俗也能够进行相互的借鉴和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国家文化习俗融合之后形成的优秀部分运用到建筑工程的设计当中,并以此作为设计建筑艺术风格的灵感,同时为了加强设计的与众不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改造的,构建一种新型的文化艺术。通过设计人员的设计古,可以增加我国建筑艺术和别的国家的建筑艺术等风格相统一,有利于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的艺术品位。通过建筑艺术的逐渐融合,促使国外的建筑中蕴含我国的建筑文化习俗,同时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体现着国外的建筑设计风格,这样一来,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在建筑设计中文化习俗的融合基础上,对建筑的这种设计理念能够逐渐的接受。所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对彼此的文化习俗做到相互尊重和借鉴,从而提升本国建筑艺术设计的水平,促使建筑艺术设计效果更加的丰富多彩。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呈现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人们对建筑工程的鉴赏呈现不同的看法,从而促使建筑工程体现不同的艺术设计。由于人们审美视觉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建筑艺术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是文化习俗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文化现象,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存在不同,因会建筑工程设计对文化习俗的应用,促使建筑设计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孙英明 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程宏.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时代文学,2012(10).

[2]胡礼庆.探讨文化习俗对建筑艺术设计的影响[J].房地产导刊,2013(10).

建筑艺术范文3

关键词:石头房;建筑美学;装饰艺术;村落活化

二起楼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道朗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落起源于明清时期,因村中一座二层小楼得名,其名原为“二起楼”,后因散落村中碑刻“盖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始祖彦自洪武传之十世,敬祖又迁居肥邑石屋庄建茔��,邑二奇楼��”,而更名为“二奇楼”。二奇楼村目前存在的被使用的民居时期建筑,大多修筑于明清时期,该村最大的特色便是目之所及,皆为石砌,石屋、石碾、石巷、石头铺就的排水系统、石质日常生活所用器皿,都被保留的完好。但是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迁出,传统村落正面临逐渐消亡的风险,为了激发传统村落活力,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一、地域环境及空间形态特征

二奇楼村五面环山,山上常年种植柏树,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村落延北部山坡而建,中部平坦区域种植农作物,盛产小米、核桃、花椒等农作物,保留了原始的民俗。二奇楼的空间选址上也受传统风水观念的控制和影响,“负阴抱阳”与“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在二奇楼选址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村落坐北朝南,背山面水,二奇楼村南部山上有天然泉水,雨水时节,泉水涌入村庄,坐北朝南的格局不仅避免了积水的困扰,还解决了二奇楼村常年缺水的困境。北面民居建筑顺势而建,空间错落有致,为解决吃水问题,二奇楼村自古非常注重排水蓄水,村中还保留着古老的地下排水系统,雨水充沛时,可以集中雨水排向村外,在修建房屋时,预留出排水系统所需空间,保证排水通畅,且每家都有石质蓄水池。

二、建筑地域性特色分析

泰山周边民居以传统石结构民居数量最多,最具特色。二奇楼村位于泰山西麓,石灰岩分布众多,当地居民就地取材造、建房铺路,不仅经济方便,而且经久耐用。保留着原始的村落风貌与建筑形态,研究其建筑特色、建造工艺,可以为后来的保护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借鉴。

1.二奇楼建筑艺术

二奇楼是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建筑底边为3.5m的方形,高5m,全部采用石块干搓叠成,二层楼板为大石长条,共六块,寓意为六六大顺。顶部石块由大致小层层堆叠筑成,形成半球形结构,近观透风透亮,但雨天不漏雨。建筑顶部立一尊石质阳具图腾,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

2.地域性建筑特色

二奇楼位于泰西山区,村们借助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垦石灰岩,被修整过的巨大石块用作房屋地基,小型石块用于围造房屋庭院。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经济不发达,近几十年修葺的民居,大多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二奇楼现代石头房民居已大不如从前,许多明清时期修筑的民居也遭到了破坏。二奇楼民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院落讲究四平八稳,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型制,院落布局由正房、东西厢房、倒座房围合而成,大门开在东南角或西南角,厕所则相应开在西南角或东南角,有民谚:“东南大门,西南圈,东屋做饭不用看”,或“西南大门,东南圈,西屋做饭不用看”,符合了泰山民居院落布局规则。石头房屋顶多为硬山顶,屋内房顶采用屋架承重,檩条数目为五、七、十一不等,上铺麦秸,青瓦铺设顶面,以防雨天渗水,屋顶高度也按照传统四合院的等级规制,主堂屋最高,耳房次之,其余房屋为平顶。石头房除了采用本地石材砌筑墙面,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特征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其主要交通道路的转角处被设计为弧形,此建筑手法被称之为“拐弯抹角”,即在转角处将直角去掉或使其圆盾,方便人们出入与行走。“拐弯抹角”的形式分为两种,第一种,将墙面砌为斜切角,在晋城市良户村保留着这样的砖石墙面,第二种,为圆弧转角,这种形式极为少见,圆弧转角也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一的圆弧转角,另一种为转角上下方都为直角,中间为圆弧转角,这种拐弯抹角的形意为“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和气”,其寓意大概也是遵循中庸之道,强调以和为贵的理念。在二奇楼所见的“拐弯抹角”中,都为后两种形式,在器具并不发达的年代里,将坚硬的石块凿出规整的弧形,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传统民居的大门在建造时也是十分讲究的,其中一种代表性的大门为“进士门”,取“进士门”作为其名有两层含义,一层寓意为希望子孙后代能够考取功名,第二层含义则取自其大门建造形式。石砌的大门开间,向院内推进约50cm,再用石头砌筑标准大门开间,然后固定门框、门扇、门槛,门扇下轴为门枕石,起到固定门扇的作用。这样的建造手法不仅为人们在雨天预留出避雨空间,还有利于降低雨季时节木门的腐坏率,增加其使用寿命。“进士门”选用长条的石块作为门梁,在紧靠门框的中部位置,呈现一块外方内圆的石块结构,是门挡石与门护石的结合,门挡石的主要作用为挡住门框,门护石的作用为保护墙体,当地人将此也称之为“门当户对”。鼓墩也是传统民居大门中重要的装饰元素,但随着年代的更替,二奇楼村的鼓墩也消失殆尽。在二奇楼村残存的民居建筑里,还有一种与传统四合院不同的大门,入口处设两道门,两道门之间相隔约两米的距离,一般内门为拱形门,外门则为方形门,当地人有句谚语“大门内圆外方,粮食满仓。大门内方外圆,儿女双全。”

3.具有地域特色的石构件

石头水流子,民居建筑中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进步过程中,人们赋予其实用功能与装饰功能,使之成为民居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二奇楼村的石质水流子特别精美,侧看形态如倒放的兽足,鼓腹、细颈、形态十分饱满。正面如叶,在树叶中心部位,设有一小孔,雨水流出时经过小孔反弹,可以喷流的更远,进而避免雨水洒向墙体。水流子正面部分刻有树叶般的纹路,侧面刻有沿着折线形态的斜向纹路,如同雨天时的水波纹,具有很强的象形意义。丰富的纹路,使石头水流子形态更加精致饱满,大门上方的水流子在形态、大小、雕刻工艺上要略胜同一户内的其他房顶的水流子,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四合院的等级观念。

三、石头村活化策略分析

1.石头村价值分析

泰山石头房是鲁中山区民居建筑工艺与地域性文化的代表,民居建筑就地选材、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观念在石头房民居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无不体现着鲁中地区人们改造自然、适应环境的能力。精巧的建筑构件、独特的建筑形制,鲁中山区人民在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而民居建筑则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地区的发展脉络与人类生存智慧,石头房是泰山文化中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基于地域性的开发利用

二奇楼村拥有五山环抱的地理特征,拥有独特的山地文化,东面山上有古代八卦兵营,鹁鸽崖有红色革命遗址,太平天国时期湖南军队驻扎的石屋洞山寨,山上还流传诸多神话传说。二奇楼村也曾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有“小延安”的美誉。浓厚的革命历史色彩加之其栩栩如生的神话故事,为如今人口稀少的村落蒙上神秘面纱。如今的二奇楼村,虽被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列,但仍改变不了年轻人外迁、人口稀少、基础设施落后、老龄化严重等现状,激发传统村落活力的任务刻不容缓。近年来,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泰山周边石头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如圣井峪村、五埠村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但是某些村落的过度开发会导致其商业化过重,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场所感的丢失。充分利用其文化自然特色,发挥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为村落打造独有的民俗文化展馆。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原有的农耕文化与场所,在其剩余的景观空间中,可以围绕着村落故事,提取文化符号,并运用叙事性的手法,充分展现村落的民俗文化、革命故事、神话传说,重塑村落的场所感。增设基础设施空间,保证村民及游客的便利,对部分残存建筑进行修葺,但要注重运用传统石砌建筑工艺技法,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保留石砌建筑统一性。在建筑室内设计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其地域性特征,选材环抱、自然,注重文化符号的设计与表达,为游客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

四、结语

泰山石头村对于研究泰山民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石构民居建筑艺术及其精神内涵的挖掘,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与传承民居文化,有助于对石头村的保护与开发,重新激发传统村落活力。

参考文献:

[1]赵祥明.泰山周边农村传统石结构民居特色与保护改造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2.

[2]赵庆海.传统文化对泰山民居的影响[J].北京:中华民居,2010:36-41.

建筑艺术范文4

羌族,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生活在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民居作为一种建筑形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至今,在吸收多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和浓厚的古风遗韵。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就描述了今岷江上游的古羌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室”的情形。在秦穆公独霸西戎使生活在青海河湟地区、渭水上游草原地带的古羌人四处迁移,不再是“西戎牧羊人”的民族而开始定居下来事农兼牧后,以修房造屋为主的建筑艺术便应运而生。其“用乱石垒成的辉煌”如今依然如梦一般展现在世人面前……和群山相融,与天地相接,似一幅幅壮丽、古朴的画卷让人魂牵梦萦,留恋往返。

建筑是造型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时代的写照,是艺术、文化、科技高度集中的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都反映了文化的时代、民族和地域特色。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羌族民居建筑是羌民族文化的象征,是该民族历史发展无言的史书,是羌族文化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最初的“安居”目的的造屋形式到如今的民居建筑艺术,期间,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让世人感慨万千。其民居建筑一般都是由上百户或十几户人家集聚而居,形成“羌寨”,选此修建多在依山傍水的河谷、半山腰和高半山地带。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化、延续发展已自成体系,并形成独特的造型风格与审美内涵。是这个古老民族生存观、宗教思想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和精神体现,是羌民族形象的代表和文化的纪念碑。

一、羌族民居建筑的造型、结构、存在的空间与作用

羌族民居建筑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虽然今天的建筑面貌已远非其原始状态,但在其建筑选址、房屋布局以及空间形式等方面,依然保持了浓厚的古风遗韵,呈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反映出羌族民居建筑早在几千多年前就已形成的规模和风格特色,并为后来的羌族乃至藏族(嘉绒藏族)等民族的民居建筑打下了深刻烙印。

(一)、建筑选址:历史上,在羌人艰难的生存环境,辗转流离的命运中,大自然是他们精神的寄托,灵魂的依托,因此传统羌寨的选址忠实地反映了人们的信仰,对朝向的选择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在羌人的风水观中住宅和聚落选址一定要躲开山体的遮蔽,以便透过山间,遥望到远处连绵的雪山。因为远处巍峨的雪山是神的象征。“羌人特别崇敬山神,因为他们认为山神主管着山中的物产,羌区每年举行的祭山会(又称转山会)上,释比(相当于汉族的巫师,是羌民族精神领袖)要假托神的旨意宣布乡规民约,号召羌人严格遵守,通过原始宗教的形式调节羌区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羌区聚落的生态环境。”[1]羌民族至今仍然保持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

(二)、外部形态:羌族民居建筑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在造型上分内外结构。楼层布局大多分三层:底层为牲畜圈,二层住人,三层为晒台。在羌族民间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就有关于羌人住房的记载:“石砌楼房墙坚根基稳,三块白石供立房顶上,中间一层干净人居住,房屋下面专把禽畜养。”羌族建筑大多为三层楼的格局与羌族的宗教思想有关。因为羌人以为,居楼的结构就象一个人,中间是心脏,顶层就是一个人的头,楼顶上供奉的白石则是人们头顶上的天神化身。所以现在的羌族民居,我们常见在房顶和房四角堆放着白石,这也是羌人“白石崇拜”宗教观在民居建筑中的体现。建筑的房顶一半全敞开、一半全封闭,形成了灵动而富于哲理的造型结构,这种格局是符合羌人尊崇自然、吸纳灵气的宗教思维的。羌族民居建筑整体布局遵循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自然法则,依山而建,因势造屋。房屋与房屋之间摩肩接踵,高低错落;建筑技巧上大量运用“挖眼搭木”、“靠墙立柱”和“共用墙壁”,以此节省劳力和财力,同时营造出宏伟的城堡气势。

(三)、内部空间:“在羌人的意识中,住宅从来都是是神人共居的空间。住宅的室内结构布局亦必然反映出人与神的各种复杂关系及沟通方式。劳作起居与宗教,神圣与凡俗在羌人的生活中没有界限的,永远和平地共居一室。”[1]羌族民居内部空间复杂而多变,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羌族居室文化和宗教思想的集中体现。羌族是原始宗教烙印深刻的民族,至今仍保留“多神崇拜”的宗教观念。这种文化在居室中的火塘、神龛、中心柱上有明确的体现。1、火塘:火塘是羌人家庭生活的中心,是家庭中最神圣的区域,由于火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羌人形成了火神崇拜的传统。其造型由早期的三块白石(又称“三石顶一锅”)被现在的铁制三脚代替,底部凿成圆火塘。“火塘既是羌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又是羌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羌人与祖先、神灵间沟通的桥梁,受到了羌人的膜拜,并且还是体现羌族社会凝聚力的标志”[2]。2、神龛:神龛是羌民族精神寄托的重要所在。在传统的羌族民居中,神龛位于进主屋门的左前方屋角,用木板制成,有秩序地贴满了灶薇花(一个大鼎中插着莲花的图案),羌族人称之为“神衣”,是羌族每户必备的陈设。作用是供奉家神,包括天、地、国、亲、师诸神,还有观音、牛马二王、财神、门神、灶王、文武天子、羊神等,也有笼统称为“角角神”,体现出羌人希望通过供奉诸神,保佑家庭平安,六畜兴旺的朴素心理。3、中心柱:中心柱属于羌族民居中墙承重与梁柱承重结合的结构,由于天气寒冷及火塘位置的关系,主屋成为主要的活动中心。中心柱便在主屋的正中,地位崇高,禁忌很多。“中心柱还蕴含有超越功能的‘恋祖情结’,在羌族社会中还能起到了维护宗族和家庭内部团结、增强凝聚力的作用,与火塘、神龛一样,具有很强的精神慰籍功能。”[2]

(四)、碉楼建筑:碉楼在羌语中又称为“邛笼”。是羌族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是羌族民间建筑的标志性符号。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碉楼为中心,形成羌族独有的建筑布局。“早期碉楼的功能主要用于战备,各寨中碉楼的排列多成三角形布局,达到提前防御和隐蔽御敌的目的,还可将宝物藏于碉楼之中,有效地防备山匪、强盗的抢掠,在冷兵器时代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2]碉楼形式多种,有四角、六角、八角碉等,甚至有十二角的碉楼(茂县黑虎羌寨碉楼);造型上窄下宽,呈梯形状,全用片石砌成,高度二十至三十米不等;在功能上分哨碉、战备碉、风水祭祀碉等。用作祭祀的碉楼,有一定的神圣感,是族群的象征,与通天柱、生命树有相似之意,是羌人的一种“图腾”。碉楼还是全寨的最高点和中心点,是在寨内判断方位的指示标志。在结构布局上,有的碉楼单独修建,有的与住宅结合修建,浑然一体。#p#分页标题#e#

二、羌族民居建筑艺术的审美意味

建筑是有意味的形式。“建筑是以视觉要素为主来进行设计的空间造型的,其视觉要素的形、质、色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交互综合,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3]建筑形态是由几何形体构成,但其形式表现力极强,有凝固的音乐之称。形式美感是建筑审美的决定要素。羌族民居建筑以其优美的外部形态,合理的内部空间分配,严谨的布局和丰富的内涵成为羌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应该说是中国民族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体味羌族民居建筑其美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精神活动,正如,“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是人类一项独有的、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4]我们在感叹羌民族宏大、深沉的建筑艺术的同时,也为古羌民族曾经走过的沧桑赋予建筑艺术的“震撼”美,以及呈现的民族精神特质所折服。羌族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宏大、雄伟、壮丽之美

走进羌族地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顶上或是险要关隘上高高耸立的碉楼。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而上,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楼林立,气势恢弘。走近一看,便可发现这些碉楼雄伟坚固、棱角突兀。碉楼作为羌民族独有的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既具备一定历史时期的客观性又不失时代特征的观赏性。其造型挺拔、高耸,呈多边梯形向上空发展,在视觉效果上呈现独立、巨大特征,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突兀、雄奇、震撼的力量。同时,建筑本体的多面多角向上倾斜,它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向上的凝聚力,因为石片的垒砌是向上向内收缩凝聚的,无数个片石相互之间无间的契合保证了碉楼干百年来竖立的坚固,形成羌民族地区一道亮丽风景。羌族建筑文化的传统性和民族性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其建筑形制不仅是民族宗教信仰的表征,更是羌族民居建筑文化体法自然,与生态永恒的象征符号。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经对建筑的讴歌:“如果人生纯属辛苦,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是我所求太多以此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与人心为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但还有诗意的安居于这块土地”。古羌人长期生活在天高地广的大草原,后又迁徙到高山险峻、江河急流的川西北岷江流域,这样的环境给人以雄伟壮丽审美精神的陶冶。所处的地域环境,又创造出自身的艺术感染力。

(二)、强烈、朴实、厚重之美

羌族民居建筑结群而居,由十几户至上百户形成规模宏大的羌寨建筑群体。因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之巅,其建筑群体又被人们称为“云朵上的街市”和“古羌王遗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特有“奇观”。羌族民居建筑因地域环境制约,其建筑材料多为泥石和少量用木,因时地宜,就地取材。在大自然赐予的“天然”材质的同时,也造就了古羌人精湛的建筑技艺。在山岭、在云端大面积的土堆石砌一方面是原始本色美的再现,另一方面其创造可谓是“神工意匠”、“背山起楼,巧夺天工”,其力量是震撼的、巨大的。“羌族的建筑原料是自然生态的,建筑的过程也是体法自然生态的过程。”[5]“羌族尊重自然石,树的本性”。其材质的特殊性和自然和谐相处生态观,赋予了羌寨建筑本身的“地域色调”和质朴、厚重的建筑材质美,也成就了羌族民居建筑如“雕塑”般的形式美感。“建筑的形式美一直是建筑师所追求的,当建筑师把地域的文化,历史等方面应用雕塑的形式美来表现,其建筑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4]羌人作为处于长期迁徙的民族又处在大山环境之中,以山地为伴,生存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民族性格是坚韧不屈、刚毅朴实。因而其建筑艺术在审美特点上表现出刚健朴实与厚重。同时,羌人祖先艰难困苦的迁徙经历成为民族共同的心理积淀,构成了内心世界深层的情感因子,并成为民族深沉的文化记忆和审美经验的根源。

建筑艺术范文5

在工业建筑中,结合应用艺术语言,不仅可以提升工业建筑的设计实用性,同时也可提高工业建筑质量。特别是对于污水厂建设中,应用艺术语言,明确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艺术取向,理性构思艺术语言下的工艺建筑设计,既能改善工艺建筑外观设计水平,又能完善工业建筑内环境设计舒适性。以下本篇以南京马鞍山市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为例,浅述工业建筑中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

工业建筑;污水厂;艺术语言

引言

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要优化工业建筑形象与建筑个性,在污水厂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进行设计,不仅要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功能,还可以利用优化设计建筑外表,丰富污水处理厂建筑形式。以下本篇对此做具体介绍。

1、污水厂建筑项目

对于南京马鞍山市东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进行研究,改工程位于马鞍山市东部新区湖南东路以南,东环路以东,霍里山大道以西,(近期)设计规模为5.5×104m3/d,远期规模为11×104m3/d。一期工程部分处理构筑物(包括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污泥处理系统、鼓风机房及尾水排放系统)土建规模按照远期规模为11×104m3/d设计,设备按照近期规模5.5×104m3/d安装,同时预留远期规模设备位置,其他污水处理构筑物按5.5×104m3/d设计。本工程厂区总占地面积约10.59公顷,其中占地一期面积约4.87工程一期建构筑物总占地面积29616.65㎡,绿化面积49121㎡。污水处理厂年平均单位水处理总成本0.89元/m3,年平均单位水处理运营成本0.54元/m3,绿地率达53.4%。整个厂区力图将环境景观设计、人文设计等移植到了工业建筑的设计之中。

2、工业建筑中应用艺术语言的优势

2.1优化建筑设计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可以在追求建筑特有性格的同时,提升工业建筑内部属性特征。工业建筑与艺术语言的融合,如波折中酝酿的花朵,坚强有力的存在与工业生命中。对于污水厂建筑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合理性【1】。污水厂建筑设计中,对建筑内生产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采取适当外观予以表达,进行恰当修饰调整与美化,优化建筑外表纹理与色彩,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例如,对于污水厂建筑中,考虑多重设计因素,在不易脏的建筑区域,采用洁白边框设计,这样就可以避免被生产中的黑烟染黑,以至于建筑线条纤巧活泼,给污水厂工业建筑带来生命活力。

2.2优化建筑空间设计

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在满足工艺流程的前提下,挖掘工业建筑功能空间价值与美学价值【2】,创造清新优雅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使原本严谨、呆板的工业建筑,被赋予人类情感,有助于提高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布置的灵活性,并将两者有序、有力、有节的相互协调,会使得现代工业厂区更增人文氛围,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打造个性化舒适、健康的工作空间。

3、污水厂建筑中艺术语言的应用策略

3.1处理好建筑与环境关系

在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针对建筑周边环境,建筑内部工人活动空间等,在设计中应用艺术语言,优化建筑设计。在污水处理厂建筑中,需要考虑防微震、空气净化、屏蔽、排风等建筑设计要求,设计中,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其中。因此,可以在工业建筑设计中,改善工业建筑的内外环境,设计适合工人活动的环境,为其创建优美舒适的空间,可以利用个体的不同尽情发挥,从而形成整体的建筑风格,充分满足工艺流程、设备要求,提升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优化工业建筑设计整体的同时,拉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提升建筑人文化。对于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使设计具有审美感,要结合污水厂工业建筑特点,构建其建筑装饰艺术,如在污水厂工业建筑外墙中,就应用大量装饰艺术,应用多彩的色彩设计理念,并结合大量的装饰材料,能够采取有实用性的设计方案,提升建筑美感的同时,提升建筑的耐水性、耐沾污,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外墙的整体美感。

3.2提升建筑中艺术语言的功用

对于污水厂工业建筑中,使艺术融合技术,采取含技术功用又有美学效果的艺术语言,进行工业建筑设计。例如,在污水厂设计中,针对建筑中的外凸结构设计中,就可以融入艺术语言,在构图时可以处理好建筑内设备与邻近建筑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容易被忽视建筑构件,应根据建筑外观进行设计安排。并且在建筑设计中,强化运用力学原理,构建艺术美学图案。污水厂工业建筑设计中,以原色演绎力的传递,空间、功能的标注,并在局部运用自身设计观念,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色彩装饰作用,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色彩给人的主观美感。污水厂建筑设计中,运用艺术语言,优化建筑整体线条,使建筑更加威严气息、散发出庄重感。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考虑污水厂综合楼建筑与人的关系密切,因此在设计中可以打破层的概念,应用顶面开孔的设计形式,贯穿几层的柱子支撑轻薄顶面,并结合采取色彩鲜艳的弧形墙面,设计出污水厂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3.3扩展污水厂建筑空间

在污水厂建筑中,应用艺术语言进行设计,在基于污水厂矩形空问不能随意变动的基础上,可以在建筑内部空间外表中做文章;具体的就是可以运用艺术中解构主义手法,分解外表面,针对污水厂工业建筑的顶面、正面、侧面部门,进行重新的组合、区分,强化“面”视觉艺术冲突。对于顶面与正、侧面,能够通过窗户连接,均可以不直接相连,使得薄薄的顶面仿佛浮在空中一般,增添建筑空透度;对于正、侧面之间用玻璃幕墙连接,使面与面之间分而不断,有分有合,成为一个整体。工业建筑中,对于建筑设计中,采取色彩搭配合理的方式,为建筑增添色彩,如在工业区建筑中,采取清新绿色的绘画色彩设计,使建筑不显沉闷,能够带给人好的心情。同时,在污水厂建筑中,采用平面构成方法设计正、侧面及窗户、玻璃幕墙,对每一面构图、设计元素以及颜色等,均可以根据与其他面关系,注重建筑细部设计,形成整个污水厂统一的建筑风格。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污水厂建筑设计中,采取艺术语言,结合污水厂工业建筑造型设计需求,在满足建筑空间前提下,还可以节省污水厂建筑成本,设计出合理实用、美观的污水厂建筑;对于工业建筑设计中,运行艺术语言,不仅可以使工业建筑与艺术语言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提升污水厂建筑的艺术属性,又能够提升污水厂工业建筑的设计质量。

作者:葛梅利 单位: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艺术范文6

关键词: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传统茶道文化;传承机制

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已经呈现全新特点,如今,文化属性、生态内涵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重要内涵。而在人们的价值认知中,其对文化内涵的应用属性不断提升,特别是我国作为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当前应用的历史内涵。传统茶道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元素内容。

1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实况认知

在整个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价值理念,其在传播茶文化的基础上,为该活动的具体开展与实施,提供了具体、必要的可能,尤其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体设计理念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念创新和文化延展的具体空间。但是就现阶段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需要和实际特点看,该活动存在诸多欠缺,而只有深层次解决这些内涵不足,才能使得建筑艺术设计活动与人们实际需要相匹配。尤其是文化理念的欠缺,深层次影响了建筑设计活动的品质展现。所以,在目前状况下,想要有效开展建筑艺术设计,就必须深层次探究可融入要素。如果能够将必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融入其中,其不仅为该文化元素的具体传承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也让人们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了整个茶道文化的价值所在。结合当前建筑艺术设计活动的差异化、消费者自身的多样化需要,以及整个时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多样化理念,将成为整个建筑行业与茶文化传承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于整个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来说,完善的传统茶道文化的应用开发,不仅仅是充分发挥茶道文化价值元素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整个茶文化理念成熟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做好茶道文化元素功能价值最大化发挥,通过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与客观茶道文化传承全面融入,其将为整个茶道文化文化实现最佳展现和传承效果,提供有效支撑。而对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其作为一种综合活动,其中不仅有着文化内涵融入和应用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文化体系诠释和表达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现阶段人们对建筑艺术设计的需求实现了全面提升,因此融入传统茶道文化内涵的过程,不仅是整个茶道文化有效传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能够更好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在该文化体系应用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承机制。就现代建筑艺术来说,融入必要的传统茶道文化,其将让整个建筑活动的内涵品质实现全面提升。

2传统茶道文化的具体内涵认知

就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内容看,茶道、茶礼都是目前我们直观感知该文化元素内涵的重要内容。而想要对该元素内容形成全面认知和系统化理解,就需要我们充分结合传统茶文化中所具有的内涵来全面了解,茶道文化不仅是一种与茶相关的文化理念,同时其中也融入了丰富而全面的生活元素和价值内涵,如果将该文化内涵的具体元素进行分析,其不仅能够提升茶道文化的具体应用属性,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当前我们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有效支撑。结合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特点和应用需求看,融入完善的茶道文化,不仅能够为该文化传承提供基础可能,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茶道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应用提供了传承载体和发展空间。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茶道艺术和价值理念,不仅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诠释,同时更重要的是从深厚哲理角度出发的文化认知。茶道艺术就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茶道艺术归根结底,就是生活文化与价值理念综合融入的重要产物。因此,想要实现对整个茶道艺术应用和认知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对茶道中所蕴含的具体理念进行品悟,饮茶就是感知茶文化的具体过程。当然,就茶道文化中所具有的具体内涵和价值元素,不难看到茶文化体系的成熟度与完善度,正是因为人们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个人认知融入其中,从而为整个文化机制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然可能。茶道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体系的成熟度与完善度,当然,其中所具有的深厚理念,也为现阶段我们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无限可能。就茶道文化的标准化、内涵化看,其恰恰是目前现代建筑设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前提。而将深邃的茶道理念融入其中,其将为整个建筑设计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要素支撑。

3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发展的实际需要详探

就目前整个建筑设计活动开展的实际状况看,其中存在诸多欠缺不足,尤其是文化元素的欠缺和设计理念的不完善等等,已经成为影响现代建筑艺术内涵诠释与表达的关键所在。事实上,现代建筑是现代文明元素体系中重要的传承载体,而融入合适的文化内涵,不仅是提升建筑设计活动的价值所在,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也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诉求。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文化的价值认知不断创新,如今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够具体的茶道文化应用其中,其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应用茶道文化,更重要的是创新发展了建筑艺术设计机制的妥善开展。文化元素的融合,绝对不是文化的简单叠加,更为关键的是多样文化理念的深层次融入。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表现状况看,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理念内涵中,不仅有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优势,同时在该体系中,也为传统茶道的认知、应用和融入,乃至将现代建筑融入“新的生命力”提供了根本性保障,当然也让人们生活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内容元素更为丰富,比如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理念的集中融入,能够为建筑艺术设计活动的全面提升提供重要帮助。文化是一种深厚底蕴,其影响力和价值内涵是潜移默化的,并不能直接触摸到,所以具体融入相关文化元素,极为必要。现代建筑艺术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充满灵性和生动内涵,可以说,任何文化内涵的价值所在远远不是普通的应用或者简单的叠加,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筛选处合适的元素内容,其不仅提升了建筑艺术的层次性,也与人们的生活需要实现了全面系统化关联。结合我国文化发展状况看,多元化建筑艺术设计,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理念的诠释,更是人们生活发展的有效表达。尤其是,随着人们讲究生活的品质化和内涵化,就使得整个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去把握传统文化元素理念的深层次、具体应用机制。

4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中对传统茶道文化的传承机制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应用历史中,形成了一系列积极、完善的文化元素,这些内容不仅是对长期而体系化的茶文化理念进行集中表达,同时其中所包含的积极理念和思维,恰恰是当前社会发展时,所不可缺失的重要内涵。尤其是对于整个茶道文化机制而言,其具有融入性,尤其是能够包容各种文化元素,可以说,当前茶文化在应用过程中,无论是其具体的内涵,还是应用属性,都实现了全面而具体的丰富发展,所以,想要真正应用好传统茶道文化元素,根本上看,需要从文化深层次认知这一客观基础上出发,通过具体价值理念创新,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建筑艺术设计活动的开展效果。通过融入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元素和价值理念看,其中所具有的先进性和文化性,以及现代化特征,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建筑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不足。实际上,传统茶道文化传承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不管是客观文化创新,还是文化内涵的具体应用,都需要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实际应用需要出发,通过深层次剖析整个文化体系的价值所在,从而为文化融入和整个设计活动体系化开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当前建筑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应用要求,如果能够将整个茶文化理念与其相匹配,必须从深层次应用茶道文化的价值元素与传承出发,通过有效创新与提升,从而为整个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有效开展奠定重要基础。任何一种文化元素想要实现最大价值,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可以说,结合我国整个传统茶道文化体系的内涵和多样要素看,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建筑设计活动的全面、系统之中,从而使得整个建筑设计内涵进一步丰富的基础上,显性凸显具体、客观的文化属性,从本质上提升现代建筑元素的观赏性。当然,融入茶道文化元素,远远不止是文化理念的深层次融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使得整个建筑艺术设计更有内涵底蕴和价值元素。

5结语

在当前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需要融入必要的文化理念内涵,同时也需要结合人们的客观生活需要,选择合适的元素内容,从而提升整个建筑设计的品质内涵。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人们对文化理念的认知度不断成熟,如今将茶道文化全面、完善融入到整个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从而在实现多元文化创作发展的前提上,实现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应用传统茶道文化理念的过程,客观上,也是对传统茶道文化元素进行体系化传承的关键所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无可避免的实现了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昀辰.传统曲艺观演空间中的装饰艺术研究[J].南方建筑,2013(5):192-194.

[2]杨华文.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设计,2013(17):116-118.

[3]龙湘平.当代茶馆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2014(3):181-183.

[4]段超.满族传统民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建筑,2015(5):293-295.

建筑艺术范文7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中央商务区(简称CBD)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CBD往往位于城市的高新开发区,主要为商务人士的办公、居住和文化休闲提供便利条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理想办公场所。因此,如何运用建筑语汇艺术地表达出现代化产业园区建筑的时代感和个性化特征,为城市景观增添建筑艺术的魅力,是建筑师们面临的严峻课题。以此为目标,在西安旗远研发基地的规划设计项目中,从总平面规划组织、空间景观设计和整体立面造型等三方面对景观建筑群的艺术设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项目概况

旗远研发基地地处西安高新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域,与高档社区、办公区及社会停车场比邻。基地南侧紧临城市主干道,东西两侧紧临区域干道。周边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方便快捷的外部交通环境都为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开发潜质。同时,基地本身地势平坦,用地呈长方形且东西长,这样便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南向阳光,有利于规划,提升用地价值。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区域范围内在建和建成的商务办公地产项目较多,潜在同质化竞争激烈。如何满足开发商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化、现代化水准的高档商务中心区,充分发挥用地价值,在同类项目中脱颖而出,是规划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2总平面规划设计

经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发现投资者购买的写字楼产品主要集中在总价100~500万元,户型以中小面积为主。近几年随着创业型企业的日益涌现,小型化办公的需求日益增多,与之相适应的小面积产权式办公楼正成为市场的新宠。鉴于此,将旗远研发基地定位以小面积办公单元为主,专为中小企业或创意产业量身定做,适合私营中小企业、创业公司、SOHO一族、外地企业、驻地机构的办公场所。在总平面设计上追求经济、紧凑而有效。500m2的独栋建筑,每层150m2的独立办公空间,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可变性和适应性,符合网络时代对办公空间的要求,符合个性化办公的SOHO理念,符合自由、无处不在的办公方式,并以最小的代价、最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对空间的充分利用。在建筑群体规划中,以景观绿化的中心院落空间为组织核心,主办公楼、独立小办公楼、职工餐厅、商务会所及便利店环绕周围(图1)。同时,将整个办公区整体上抬1.5m,再下挖1.5m,形成半地下停车层,从而减短了坡道长度,减少了地下工程土方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为解决高差问题,充分利用坡道及踏步,使得街道平面与办公院落平面连接方便。在交通流线组织中,安排车行环绕整个基地,并于东西两侧设半地下车库进出口。人行主入口设于东南及西北角,每个独立办公楼设有独立出入口,使每户业主尽享自由与便利。

3空间景观设计

对于CBD中的核心区域,建筑群体的空间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情景办公和商务休闲的需要,更是对城市面貌的展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应使整个建筑组群体量适宜、相得益彰,具有良好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图2)。将主办公楼设在基地北侧居中位置,这样既可使主楼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又对基地上其他建筑物起到了统领的作用,并在最小程度上影响北邻建筑的日照采光。主办公楼入口位于大楼南侧靠东,便于与主要人行入口连接,并在入口前区设置构筑物以强调和导引人流。同时,所有建筑均为南北向,以适应北方地区的日照采光特点。特别注意弱化每座楼的特性,强调群体建筑的共性,在体量上高低错落有致极富韵律感,形成了和谐统一的风格和品质,从而使区域客户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其次,建筑广场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在突出地块特征的基础上,具有观赏性和美化办公氛围的作用。具体来说,在车库中心部位设置了通往地面1层的天井,用两部自动扶梯连接地下地上空间,既方便快捷实用,又增强了空间的流动性和人群的交流性,形成了趣味性的共享空间体验。此外,同城市的景观交流设计,通过铺地、绿化、灯光和雕塑小品等共同营造出对外的展示空间。

4立面造型设计

为了区别于常规办公楼呆板、千人一面的传统形式,反映出现代化产业园区办公建筑高效、富于创意的企业文化精神,在本案建筑群的立面造型设计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艺术源于生活,敏锐地从日常生活环境和工业产品中截取了曲线灵动的建筑语汇(图3)。用自然流动的线条,简洁流畅的几何形体,独特的造型方式体现出企业的精神内涵。使该园区在规模和高度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然显示出卓而不群的精神气质。

建筑艺术范文8

 

联芳楼又名联芳斋,坐落于广东梅县白宫新联村,是由旅印尼华侨丘氏兄弟回国兴建的客家洋楼,取“五叶联芳华”而命名,寓意“兴旺发达,世代联芳”。它是客家地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且具有较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由华侨兴建的以中外文化交融为特色的一座客家民居建筑。该楼从1928年开始规划,1931年动工兴建,1934年竣工,历时3年,耗资24万光洋。联芳楼所有的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都直接从国外购买经由汕头进口,使用了大量的黄金、珠宝、玉石。联芳楼的建筑平面布局采用以中轴线为主,体现左右对称文化美学特色的空间分布,但立面造型是西洋风格的,洋气十足。正立面在柱头、柱顶处采用了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的浮雕。在装饰内容题材中,既有中国式大鹏展翅、双狮滚绣球之类的题材,又有透露出西方文化气息的内容。联芳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从其建筑的本质特性来分析,它的建筑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山水同呼吸的建筑与环境构成和谐的生态系统   建筑的美离不开建筑环境的衬托,在环境的衬托下,建筑的造型才会更为优美,建筑的意境才更易感悟。客家人在建筑选址上非常考究,建筑与山区自然环境相生相息,有机结合。客家民居建筑与山水相融,像是从山间长出来的一样,经过人工的雕琢后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1]联芳楼的四周是连绵的丘陵山地,山清水秀,非常符合客家人传统的建宅选址标准。联芳楼的门前有晒谷坪,以矮墙围合,晒谷坪前10多米处有条小溪,溪水潺潺流过。楼前种有松柏,屋后是小山丘,有大片的树林,建筑与青山相连相依。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更有相隔几十米的典型的客家围龙屋棣华居,与中西合璧的联芳楼相映成趣。在联芳楼楼内的天井、厅堂等到处都有供人观赏的植物,楼顶天台上有一大片厚厚的草坪,可以美化楼顶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又可以起隔热作用,调节楼内的温度。楼顶上还有西洋风格的圆顶凉亭,可供纳凉、游憩,并可以登高望远,眺望四周的村落与绿色的田野及远处的山峦景致,一幅幅天然图画尽收眼底。联芳楼周围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迷人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这种与山水同呼吸的建筑与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   二、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装饰相结合的独特造型   建筑的美体现于其造型,建筑就像是一曲“凝固的音乐”。联芳楼是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楼房、局部三层的中西混合式建筑,占地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坐西北面东南。主体建筑长57米、宽28.2米,联芳楼主楼正立面高8.5米,外墙基座高1.8米,采用大分格式的水刷石墙面,建筑风格西洋化,传统的瓦屋顶也改为平屋顶,四周设有出挑的平檐口,檐上四周设瓶式栏杆;正面外墙开有8个窗,门与窗都很宽大,以新式的门窗组合代替传统的小窗,均饰以壁柱、双柱及工艺精巧的禽鸟动物和花草浮雕来极尽装饰,打破了建筑、雕塑的界限。联芳楼的立面造型突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整体轮廓,采用巴洛克的修饰手法,饰以众多不同语言风格的艺术构件,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品质,将大量的外来建筑形式、要素与中国传统的装饰内容和题材相融合,进行了大胆的吸收与借鉴,这一点在其细部处理上表现尤为突出。   联芳楼的立面造型可谓洋气十足,整体上以西方建筑风格为主,墙面有8条高6.1米的爱奥尼克“扶墙柱”直通二层,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直通顶部的3座门楼,其造型极其耀眼。门楼凸出墙面3.8米,底层是罗马塔斯干柱式的门厅。二层阳台顶部是三面都有雕花的罗马拱券式石柱;中间门楼的顶部是文艺复兴式的圆穹顶形式的塔楼,两侧门楼的顶部则是比中间塔楼略显矮小的洛可可风格的装饰性半塔楼,塔楼布局大致相同,左、右、前三面敞开,后面是浮雕装饰的西洋屏风墙,前面由带凹槽装饰的爱奥尼克式圆柱式矮柱和檐口部分构成,中央是半圆拱券,拱形底雕刻精美的浮雕,西洋屏风墙上两个西洋天使手托大五角星,中间大五角星外面有16个小五角星围成一圈。五角星是西方的图形元素,代表着胜利。以上这些都体现出西方建筑的文化气息。联芳楼的立面造型也有许多中国传统的装饰元素点缀其中,主要在细节装饰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装饰内容和题材,如主门楼上雕有郭子仪拜寿群像,还有鲜花宝鼎、桃源仙境、三羊开泰,以及描写乡村、城镇景象的浮雕等,工艺都十分精湛。又如两侧门楼的阳台顶端有双龙和宝塔的浮塑,即双龙夺宝;两边是垂挂着透雕的石鸟笼,鸟笼里面的石鸟就像是在引颈歌唱。主门楼的阳台顶端两边各垂一装饰,像石榴花更像南瓜花与蒂的石雕垂饰,垂饰上部为一四面心形装饰,下垂一朵石榴花,石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垂饰或许寓意四方同心,多子多福。[2]中间阳台的方柱上是两个被锁链锁住的、头长鹿角的绿眼怪兽,样子凶狠,望之生畏,起镇宅的作用。还有正面塔楼的屏壁上镶嵌着“联芳楼”3个贴金的立体字;“联芳楼”字下是用灰泥雕塑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双狮滚绣球,双狮滚绣球意为吉祥喜庆、祛灾祈福。   实际上,联芳楼的立面造型是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的装饰内容和题材相结合的产物。有些建筑构建是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混合体,两者之间既有对比又融合,相互衬托,和谐共处。如阳台上带有罗马柱头的中国式方柱,还有由4根爱奥尼克柱和4根中国式方柱支撑的顶层的主塔楼,塔楼四面置半圆拱券,两侧置饰瓶,塔楼上四角立望柱,爱奥尼克柱与中国式方柱形成方圆对比,爱奥尼克柱粗细的体量变化关系,产生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座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集西洋古典风格、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以及客家民居建筑风格于一体,其造型独特、显得富丽堂皇且极其气派,并具有浓郁的西洋风韵。[3]它是客家人在外艰苦奋斗的历史反映,也是客家人海纳百川、宽大胸怀的具体表现。   三、典型的传统客家堂屋建筑结构布局   联芳楼采用严谨的中轴对称、左右均衡的“十厅九井三堂四廊”的客家传统堂屋建筑结构布局模式,将重要的房屋如厅堂贯穿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如卧室等位于中轴线两侧,东西两边对称,整座宅院错落有序,整齐对称,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展现出联芳楼的对称之美。就连客厅里面家具的摆设都严格遵循左右对称分布的原则,强调封建礼制的中心地位,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联芳楼的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楼内的厅堂、寝室、浴厕、厨房、谷仓、楼梯、楼道以中轴为基线向左右、上下对称布局,统一标准的开间。联芳楼的厅、堂、房间、走廊、天井的设计都十分巧妙。联芳楼共有52间房和14个厅、堂,8个杂物间,4个楼梯间。中轴线上的上、中、下3个厅堂均为敞厅,具有良好的通风性能。横向是4排住房和过厅,厢房以单元式组合成排,分列两侧对着中心的厅堂或天井,中轴线上的中、下堂之间是横向方形天井,中轴线两侧是纵向狭长的天井,即侧院落,而中堂与上堂之间是横向狭长分3段的天井,主体建筑有3个大门出入,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强烈向心。联芳楼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楼前宽阔的门坪为第一个空间层次,是介于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的过渡空间,它把建筑空间延续到自然之中,起到烘托建筑主体、强化建筑主轴线的作用;进入大门是下堂门厅,则是第二个空间层次,进而是天井、中堂、天井、上堂,层层深入,一闭一敞、一暗一明,层次丰富。而中堂空间最为高大宽敞,面积近40平米,显得富丽堂皇,成为整个空间序列中的高潮。进而是与传统客家民居建筑一样供奉祖先的上堂,使敬祖、思祖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以上堂背后的后院作为空间的结束。体现三堂四廊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模式,空间布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表现出家族强烈的内聚力,使生活其间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以服从礼教和严格的宗族秩序,这是中国传统尊卑亲疏伦理秩序的生动写照。#p#分页标题#e#   四、务实世俗的装饰表现   建筑装饰作为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人文内涵的一种重要表现,旨在提升建筑的文化底蕴,强化建筑的精神功能。如果说联芳楼的外观“洋气十足”的话,那么联芳楼的室内就是“中气十足”了。外面是给人看的,豪华气派比较重要;里面是给自己住的,舒适方便更为贴心。这也充分反映了楼主人虽受到西洋建筑文化的影响,而骨子里却有深厚的客家情结。   联芳楼在装饰方面也很考究,内部装修极其精美,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其装饰大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或有在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通俗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人物等装饰,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喜闻乐见的自然山水、花鸟树木等普通事物为题材的装饰,还有博古杂宝、文字装饰均反映着普通百姓的理想追求与生活情趣。[4]一进入联芳楼的大门,就有浓郁客家围屋的感觉,正厅几案上摆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镜框对联,屏风上挂着大大的“寿”字。立柱、房梁刻有牡丹、凤凰等吉祥图,墙裙亦有花纹修饰。以水泥地面为主,在主要厅、堂和公共活动场所用水磨石地面,或带有花纹图案的红色混凝土地面。地面图案是精美的客家传统的吉祥图案福寿浮雕装饰,有中国结、凤凰、仙鹤、蝙蝠、回纹、五叶花、麒麟等为主题的浮雕装饰,让人叹为观止。   联芳楼的家具以中式传统的形式为主,厅内所摆放的都是中式的几案及太师椅;特别是清式桌椅,全是精雕细刻的木浮雕和镂空木雕,图案主要有双狮滚绣球、莲花和五叶花等,并在靠背镶有白色或黑色大理石,做工精巧,构思精良。甚至每间房都在壁橱和壁柜上雕刻有美丽的花纹图案。   室内的厅与厅之间用雕有各种精美图案的中式屏风分隔,镶金的屏风则精雕细镂着花鸟虫鱼等,另外在偏厅还有四季屏风、刻花挂落、横披腰窗等,除了传统四季花卉,“莲(连)升三戟(级)”“平安宝贵”“榴生百子”等寓意吉祥的传统花卉雕饰,还有牡丹、凤凰、麒麟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的装饰,在底子上皆用极其精美的细纹,而且全部贴上金箔,显得金碧辉煌,古色古香,十分壮观、气派。[5]   联芳楼是中西合璧的混合式钢筋混凝土客家民居建筑,是我国近代客家侨乡民居建筑形式的一种特殊风格——客家传统的房屋结构结合西方的建筑艺术的典型民居建筑,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联芳楼的建筑装饰风格多元化,中式、欧式风格相融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楼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展望,从自然环境,建筑的造型、布局、装饰、家具到绿色植物的点缀,再从题字、绘画到工整的对联,都提升着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深刻地表现着联芳楼的建筑之美,充分地体现着客家侨乡最深刻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是近代客家侨乡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以及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联芳楼仍然风采依旧,可见当时施工的考究和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