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生态范例

建筑生态

建筑生态范文1

 

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筑作为人类的居所,其存在状况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目前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生态科学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建设性破坏。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对自然和人类生态系统建设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生态位角度探讨建筑规划设计策略,试图遵循生态学原理,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方法,解决人类盲目的建筑活动所造成的诸如环境、资源、能源和社会等问题。   1生态位理论概述   1.1生态位基本概念   生态位(Niche)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有关生物种群栖息生存时空界定的概念,回答了种群的生存状态、方式、演变过程和途径等问题。在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并以此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1]。1910年,美国学者约翰逊(JohnsonRH)最早使用了“生态位”一词,认为“同一地区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境中不同的生态位”[2]。从“生态位”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整整经历了100年,在生态位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目的和环境不同,不同的学者对生态位理论和方法及其定义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按照时间顺序,生态位主要有3种定义:1)1917年,美国学者格林尼尔(JosephGrinell)运用植被覆盖、栖息地、非生物因子、资源和被捕食者等环境中的限制性因子来描述物种生态位[3],使用生境生态位来定义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他强调生物的“住所”,侧重从种群的空间分布和对环境适应的位置角度进行解释,因而又特指空间生态位。2)1927年,埃尔顿(CharlesElton)从生物功能或营养的角度,提出生态位是指生物群落中有机体的功能和位置,他强调物种与其它物种间的营养关系,被称之为功能生态位或营养生态位。3)1957年,哈奇金森(HutchinsonGE)认为生态位是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和,提出了多维生态位或超体积生态位的概念,认为生态位是多维资源的超体积,每种生物对资源和环境变量的选择范围是多维的。这一生态位概念实际上是指种群在以环境资源或环境条件梯度为坐标而建立起来的多维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4]。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因其偏重生物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而比空间生态位和功能生态位更能反映生态位的本质含义而被学术界所接受,为现代生态位理论奠定了基础[5]。之后,还有许多学者和生态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位概念做出过解释。如1970年惠特克(WhittakerRH)认为每个种在一定生境群落中都有别于其它种的独特的时空位置与功能地位。生态位与生境、分布区不同,生境指生物生存的周围环境,分布区指种分布的地理范围,生态位说明在一个生物群落中某个种群的功能地位[6]。综上分析,生态位强调生物物种在空间、营养和竞争中的关系。正如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OdumEP)所说,生态位决定于生物生活在哪里、它们如何转变能量、如何行动、对其理化和生物环境如何反应、怎样改变这些环境条件,以及它们如何受到其它生物的约束等。因此,可以认为,生态位是生物物种占据的空间和具有的功能的总称[1]。   1.2生态位要素   生物生存离不开其所在的环境,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是环境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是生态因子,所有生态因子构成了生态环境。生态元是从基因到生物圈内任何一种具有一定生命力或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单元,是构成上一层次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生态位理论普遍认为在生态空间中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在生态因子的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就是生态位,因此生态位主要由生态元与生态因子2个要素构成。生态因子的变化范围称为基础生态位,被生态元实际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实际生态位,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潜在生态位,实际生态位与基础生态位的接近度体现了生态位适宜度,常用生态位宽度测度表示[4]。   2建筑生态位   如上所述,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又内涵丰富的生态学名词。它不仅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态学研究的诸多领域,成为了生态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而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农业、工业、教育、管理和城市建设等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工具[4]。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领域也已开始探讨这一概念的应用,文献[7]指出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适宜的生态位,关键是看两者的关系是处于对位状态还是错位状态,对位就会充分保持它的功能和稳定性并且可持续发展,错位就会走向衰败。世界上一切的事物,包括建筑领域都可以看作是生态元。对于建筑与空间的研究就是挖掘生态因子因素,以合理应用现实的生态位,努力开拓潜在的生态位,使原来不被生态元适用和利用的生态位转变成现实的生态位。文献[4]开展了城市建筑生态化的生态位评价研究,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城市建筑生态化为目标的生态位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2.1建筑生态位的界定   建筑虽然不是传统定义上的生命体,但任何建筑都要经历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修、更新改造,直至最后的拆除、废弃物的处置这一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表现出类似于生命体那样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早在20世纪初,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赖特(FrankLioydWrignt)在谈到有机建筑时曾称之为“活”的建筑,意指“建筑与一切有机生命相类似,总是处在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进化之中”。在日本,以丹下健三(KenzoTange)为代表的新陈代谢派的“生命系统”建筑观同样将生命过程的特点引入至了建筑现象中,认为建筑与有机生命体一样,处于不断的生长变化的过程中[8]。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始终与外界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并对环境产生各种影响。建筑的这种类生命特征要求人们在进行建筑活动时,可以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视建筑为有机整体,研究其内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与再生机制,应用生态技术,解决以往建筑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借鉴生态学的生态位原理,可以将“建筑生态位”定义为:在建筑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背景下,建筑生命体从所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所能获得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合,包括各种资源的类型、数量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它反映了建筑生命体在环境中的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也反映了建筑在其生命周期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建筑生命体与环境互动适应后的客观状态。多个具有相同建筑生态位的集合表达了建筑群体之间的一种共同发展状态,显示出了特定环境下的建筑特有的地域特征。目前,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建筑“短命”现象,分析可知此现象是建筑生态位的“错位”造成的,即作为生态元的建筑与作为生态因子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要素不相适应,建筑背离其应有的生态位,丧失其存在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造成其寿命的终结。因此,提出建筑生态位的概念将有助于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建筑生命体在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便可视为在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背景下,为建立建筑生态元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生态因子的适应关系,探讨如何构建建筑生态位。#p#分页标题#e#   2.2建筑生态位的基本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知,建筑生态位的概念源于生物物种的生态位概念,其实质是建筑给人类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建筑生态元提供给人类的或者是可被人类所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建筑生态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生存的状况和诉求,与生物生态位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建筑生态位的多维性   建筑承载着人类的生活,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它是在特定自然与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其相关影响因素构成了复合的生态系统,建筑生态位体现出多维度、超体积的特征。由于人类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因此,作为人类居所的建筑,其生态位不仅可以反映出自然生物生态位的基本特点,而且还具有社会生态位的基本特征。它可以从自然与社会两方面分解,在此基础上还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比如在自然维度方面可以从建筑所处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生物环境、物质资源等方面进行考察;在社会维度方面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加以研究。因此,建筑生态位可以做出相应的解析:分解为建筑自然生态位和建筑社会生态位。依据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建筑社会生态位还可分为建筑文化生态位、建筑经济生态位和建筑技术生态位等多维度向量,这种多维性与建筑的各属性密切相关,体现了人类建筑活动的多样性需要。   2)建筑生态位的重叠与分离   生态位重叠一般是指不同物种共有的生态位空间或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现象。当2个或多个物种对资源位或资源状态共同利用时,就会涉及到资源数量的分享、共存程度及竞争等问题。当占据了相同生态位的物种超出2个,物种间必然产生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只能留下强者[1]。生态位分离是指物种为了减少对资源的竞争而形成的在选择生态位时存在某些差别的现象,即2个物种在资源序列上利用资源的分离程度。生态位分离的结果是生态位重叠的消除和生态位差异的产生。生态位分离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动力,亦是生物多样性变化、群落结构变化与演替的主要原因,是物种共存的充要条件[5]。在建筑自然生态位方面,由于人类建筑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大,占据了原生物物种的生态位,造成自然生物生态位与建筑生态位重叠,人类的强势作用必然对原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而且,人类的群居和对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也造成了各建筑生态位的相互重叠,重叠程度越高,可利用的环境资源越匮乏,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竞争就越激烈。无序的物质与能源使用状况,必将带来大气水体污染、热岛效应、垃圾围城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因此,建筑的合理规划与布局、城市和建筑规模的适当控制、城市建筑环境中的绿地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可持续的能源供给系统等是促进各生态位分离,达到相互共生的基本要求。在建筑社会生态位方面,当今世界文化的全球化现象导致建筑文化生态位重叠,建筑地域特征的丧失与国际样式建筑风格的泛滥造成千城一面的消极化后果。因此,必须遵循生态位分离的原理,强调建筑的气候与地域文化特征,传承不同地域特有的建筑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世界建筑文化宝库,这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建筑生态位的扩充与压缩   生态位扩充指的是由于生物单元无限增长的潜力所引起的态和势的增加。生态位扩充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本能属性,生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是其生态位扩充的具体体现[9]。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所利用的各种资源之总和,表示某物种利用资源的程度。如果出现外来种群侵入并发生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生境压缩,而不会引起食物类型和所利用资源的改变,这种情况就称为生态位压缩[10]。人类生态位的扩充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和对环境的影响或支配能力(即态和势)相对于生物圈中其它生物种类的态和势的提高[11]。建筑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它不仅要侵占大片的土地,而且在其生命周期内将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建筑生态位的扩充实质上是人类生态位扩充的表现形式之一,其扩充的结果一方面必然以消耗其它生物与环境资源为代价,带来了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促使人类要不断提高其与自然相协调的能力[11]。人类在不断扩充其自身生态位的同时,还应依靠科技进步、生态修复和资源有效利用等手段主动提高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因此,建筑生态位的扩充必须以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和降低能耗等一系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前提,否则,建筑生态位就会受到压缩,建筑可利用的各种资源逐步减少,同时生态位宽度变窄,从而导致建筑生命体的品质下降,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建筑生态位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生态位原理适用于普遍的生命现象,它不仅适用于生物界,同样适用于人类及其相关活动。人类的建筑活动要得以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就必须根据生态位原理,采取生态位策略,通过构建可持续建筑生态位,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3.1生态位构建原理   所谓生态位构建是指有机体改变或修复其自身环境的过程[12],其实质是“有机体在其所处环境中的自然选择”[13]。在自然界可变资源环境中,所有的有机体都具有修复它们生存环境的能力。有机体不仅是自然选择的被动承受者,而且也是修复环境的主动工程师。有机体通过它们的新陈代谢、活动以及它们的选择,能够部分地创建和部分地毁坏自身的生态位。从深层意义上讲,有机体能够通过生态位构建活动,规律性地改变环境中的生物与非生物选择源并且在进化中产生反馈信息[14]。Jones,等的研究表明:有机体能够修改它们的环境并且部分地控制其所在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流和物质流[15]。有机体的这种修复作用对其能量流与物质流的控制、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物种营养关系等有着深远的影响[16]。关于物种的生态位构建研究则属于生态位研究领域中的最新命题,生态位构建理论强调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与生态位构建的共同作用,扩展了现有的进化思想,同时也为物种适应性的研究、解释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学现象提供了新颖的理论依据[17]。生态位构建不仅反映在自然界动植物有机体的生存与进化过程中,而且适用于人类的自身活动,因为人类活动对自然及其自身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支配作用。建筑生态位构建是依据生态位构建理论,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建筑有机体的生态位构建过程,使建筑生态元可以和与其相关的生态因子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修复因人类不合理的建筑活动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持续的建筑生态位构建是人类面对全球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策略,是人类社会主动依靠自身的智慧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生态环境的过程。基于人类的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建筑生态位的构建必须考虑建筑所处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状况等因素,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构建建筑生态位。与自然生物体的生态位构建不同,建筑生态位的构建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人类社会的主导作用。建筑生态位可以通过人为构建而不断改善,保持建筑与自然、建筑与社会的相互和谐,促使建筑生态位朝着有利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方向发展。#p#分页标题#e#   3.2建筑自然生态位构建   建筑生态学着重研究人类建筑活动对所在地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探求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建筑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应于这一研究范围,建筑自然生态位强调的是建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自然生态系统中所处的生态位,反映的是建筑生命体符合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存在状态,是指在以自然资源梯度为坐标而建立起来的多维空间中所占据的位置。其生态位的维度包括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和物资能源等,表现在建筑特色上则是显著的建筑地理气候特征。如我国湿热地区西双版纳的“干阑”建筑,其建筑形式具有高度的气候适应性。建筑规划设计一方面要尊重建筑的自然选择,顺应其本身的自然条件。同时,还应通过建筑自然生态位的构建提高建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建筑自然生态位构建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遵循生态学和建筑科学的基本原则,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依据生态位原理创造建筑(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拓宽建筑生态位宽度,提高建筑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实现能量流与物质流的平衡控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使建筑与生态环境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现代生态学研究表明: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越宽,该物种对资源利用的多样性程度越高,种群间、种群与环境间共存与稳定性更强。通过拓宽建筑生态元各维度上生态因子的利用幅度,可以提高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以气候维度为例,建筑在气候资源方面的生态位宽度越宽,则表明建筑能够在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获取更多的气候资源来维持建筑生命体的功能,从而减少对其它资源的依赖程度。如表1所示,建筑自然生态位构建可以从气候、土地、水资源、建材、绿化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采取有利于建筑与环境共生的生态位策略,提高建筑生命体的可持续性。   3.3建筑社会生态位构建   人类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不仅要经历了长期的自然选择,还要经历人类特有的社会选择。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社会选择理论是福利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属于规范经济学的范畴[18]。社会选择理论主要是分析个人偏好和集体选择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是各种社会决策是否尊重个人偏好,能否对不同的社会状态进行公正的排序或以其它某种方式加以评价[19]。社会选择理论不仅适用于政治等公共领域,也适用于社会活动的其它方面,各种社会选择规则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0]。本文提到的建筑社会选择是相对于建筑自然选择而言的,强调的是处于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建筑生命体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依据生态位构建理论,建筑同样是在社会选择和社会生态位构建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若建筑的社会选择看作是被动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话,那么建筑的社会生态位构建则可视为主动地迎合和改变社会环境,通过建筑规划设计,营造有利于增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人居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如表1所示,根据社会构成要素,建筑社会生态位构建可以从经济、文化、技术等不同层面加以分析,采取生态位策略,构建可持续的建筑社会生态位。   4结语   本文根据建筑所具有的类生命体特征,借鉴生态学生态位原理,界定了建筑生态位的概念,对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建筑生态位纳入人类建筑活动的背景中加以讨论。建筑生态位构建及其生态位策略为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建筑生态位原理探析及其生态位构建研究无疑对人类的可持续建筑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筑生态范文2

 

1民用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加,供需矛盾突出,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成本较高的水利、风力、生物能、太阳能、核能、地热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终端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仅为33%;能源资源分布不均,造成西气东送、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全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t,约占75%;人均能源拥有量、储备量低。因此,当我们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想要谋求发展,难度是极其巨大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所以做好在建筑行业内将已成熟的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生态学概念,它是在寻求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及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又能够实现人类愿望的最佳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具体到技术层面上,就是要转向使用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即指使用资源要适度、要节省、要高效,不大量耗费,不破坏环境。   2.1加强可持续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好可持续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和依赖,将研究成熟的新技术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   2.1.1太阳能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它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我们人类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太阳能的利用对于民用建筑来说,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从最早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温室、太阳灶到目前被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先进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无限宽广的前景。在民用建筑中,结合建筑的屋面造型,集中大量的设置太阳能真空集热收集器,再辅以水箱、循环系统、电辅加热系统,就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热水技术解决民用建筑的热水供给问题,同时节省大量不可再生矿物能源。利用太阳能温室技术,在建筑物内适当部位设置集中的“太阳能温室”,通过直接热交换、间接热交换或隔离热交换等多种方式获取太阳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在冬季为建筑提供热量,既改善了室内热环境又节省了供暖能耗。在建筑材料中应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将二者相结合,可研发出新型的高科技生态建筑复合材料,应用于建筑的各部位,例如:太阳能光电屋顶、太阳能电力墙、太阳能光电玻璃幕墙等,将保温、发电、采光、装饰等多种功能完美统一起来,使太阳能光电技术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2.1.2风能   风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空气动能。它也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的、高效的绿色能源。而且风能分布很广泛,利用时无需燃料,非常便于就地开发利用。风能的利用多以风力发电为主。近年来,一些小型的微风力发电机也被应用到建筑上来解决建筑物在夜间的亮化照明问题。而自然通风在建筑单体设计和城市规划中的合理使用,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2.1.3地能   地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的储量相当大,取用不尽。人们通过利用一定深度土壤下的温度特点,将其作为冷源或热源,或是直接利用地下水,通过建筑结构和蓄热物质,将地能加以利用,作为建筑在冬季的采暖热源和夏季的空调冷源。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地源热泵技术使浅层地能的采集提升和利用成为现实。   2.2利用建筑设计手法提高对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2.2.1控制日照间距,提高建筑密度   在满足人们舒适生活的基本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的布局建筑单体,控制建筑间距,提高建筑密度,加强高密度、大进深、集约式居住建筑的设计研究,以节约土地资源。   2.2.2结合地势进行建筑创作,保护场地生态环境   结合地形地势进行建筑创作,统筹全局,使建筑的设置和设计与环境相融合,减少建筑对场地的影响,合理土方开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微气候,保护场地生态环境。   2.2.3重视建筑的内外部风环境设计,提高环境舒适度,降低能耗   密集的建筑聚落会对风的流动产生影响,合理进行场地设计,运用建筑单体的不同排布组织并控制场地的风向、风速、风场,结合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处理好建筑防风和建筑通风的问题。在单体设计中也应创造条件提高室内风环境质量,保持室内健康通风,保证人的舒适体验。我们可以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可以通过改变窗户朝向、调节进出风口的大小、设置导风构件等方法组织室内对流风,既能健康通风,同时风的流动又能降低建筑的表面温度,可有效的减少夏季因使用空调制冷而造成的能源消耗。   2.2.4学习传统生态建筑,提炼科学的传统建筑设计手法   挖掘传统建筑的精华,向传统生态建筑学习,提炼科学的传统建筑设计手法,结合当前的城市建设,从建筑的形态、建筑的定位、建筑的内部外部空间设计以及地方建筑材料的运用等各方面多学习、多总结、多发现、多提高,创造新的宜居、节能、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   2.3在工程实践中加强对成熟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和再学习   2.3.1墙体的节能保温技术设计   目前的墙体保温技术主要有三种: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中空加芯复合墙体,应用最广泛的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因为它能够有效保护内部的墙体结构,提高墙体的耐久性;同时,使外界温度在结构墙体内外两侧的温度变化减小,提高外墙内表面温度;还可以有效避免产生热桥,减少热量损失,使建筑室内冬暖夏凉,获得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使用该技术时,应尽可能选用无机、环保、质轻、高效节能的保温材料,例如:岩棉、矿棉、玻璃丝棉等材料。构造上要着重处理好墙、梁、柱的转角部位、门窗洞口的边缘缝隙,以及各种出挑的楼板下部的细部构造做法,使整个外保温完整闭合,不敞口子,才能达到好的保温效果。#p#分页标题#e#   2.3.2门窗的节能措施   在民用建筑的建设中,应该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因为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薄弱部位,其能耗会占到建筑总能耗的2/3,所以门窗是民用建筑和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来提高门窗的气密性,从而防止空气对流传热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建筑能耗。同时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塑钢门窗也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   2.3.3屋面的节能措施   屋面可采用挤塑聚苯板等多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低,不吸水,强度高,施工方便,成本低,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明显,是建筑屋面中一种理想的节能材料。另外,还可以设置架空通风屋面、坡屋面、绿化屋面等,其中绿化屋面等,不仅有利于屋顶的保温、隔热、蓄能,还可以调节小气候,节约土地,既赏心悦目,又美化环境。   3结语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有效利用资源,降低大气污染,减轻温室效应。作为建筑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地在自己所参与的每一个设计项目中自觉地有意识的采用和推广这些成熟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加强建筑专业和外专业的结合协作,关注新型建筑生态学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与全社会一道共同努力推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促进生态低碳建筑的普及,实现产业的复兴和发展。

建筑生态范文3

关键词:生态建筑观;建筑设计;节能

0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发展前期对环保不重视的各项问题逐渐凸显,生态建筑理念已经随着各项环保宣传被人们接受,生态建筑观理念也逐渐在各项建筑中广泛应用。但是因为其在实际建筑应用中的应用率较小,因此本文主要对可以促进社会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生态建筑观进行普及。

1生态建筑观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1生态建筑观的概念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本质就是能将数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个超级建筑中,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1]。

1.2生态建筑观的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提出的,旨在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主要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等方式,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在把“生态建筑观”应用于实际的城市生态基建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保护环境原则,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口号和观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屡见不鲜。在进行生态建筑观的应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降低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给周围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是节约资源的原则,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利用的资源和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优化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技术等方法来提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率[2]。最后是审美原则,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阶段的相关文化内涵和人们的审美意识进行调查,从而为创造自然亲切、舒适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建筑提供人民群众的看法。

2生态建筑观的优点

现存在的给予生态原理的生态建筑,在进行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都贯彻了生态建筑观理念,对促进当地经济和人文的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生态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较,一般会由内到外各类物质形态进行设计,使得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各类能源都可以被充分利用,从未通过对各个能源的合理利用建设出具有能耗低和污染小特点的生态建筑环境体系。与传统以美观或者使用为主的建筑观念相比较,生态建筑观具有以下优点:

2.1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际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实际的建筑环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渗透生态建筑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在设计过程中盲目追求美观[3]。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关心使用需求的同时要注重良好自然环境的构造。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以最小的环境损失来最大限度上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传统建筑观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进行强调,面对传统的建筑观念不能全部采用也不能一概不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传统的建筑观要遵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2.2具有地域性特点

与城市普通民建建筑相比较,生态建筑的外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因为生态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设计地区的气候、地理位置等数据进行全面考虑,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对当地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这样的设计前期考察主要是因为生态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都会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进行深度挖掘,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增强建筑实用性的同时可以体现建筑的地域性。

2.3可持续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给予生态建筑观理念的建筑设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有机统一的同时对推动生态建筑发展有积极性作用。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传统建筑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较大,经过阶段性的数据统计可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建筑行业产生的能源消耗占据整体能源消耗的50%。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不仅会给土地、环境、空气等自然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且会激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在建筑过程中合理的利用生态建筑观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解决温饱的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各种环境问题抱有较大的关注度,生态建筑观念中的环保理念和节能理念在保障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可以促进对环境的保护。在实际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生态建筑观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实现环保目的,而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可以给人类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建筑结构的生态化设计

在进行建筑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对生态建筑观进行合理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各个能源的应用效率,而且对加快能量的流动效率有积极性作用,满足现阶段“绿色建筑”的理念。建筑设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在设计之前对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解、分析和核对,在帮助自己深刻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同时,进行设计基础数据对提升自身设计和当地的生态建筑的使用需求有积极性作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生态建筑的各项室外环境要对室内环境起到调节和装饰的作用,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外墙进行设计,在提升建筑内外交流沟通的同时提升生态建筑的装饰作用。现阶段的高层生态建筑设计中,有部分设计人员将建筑表皮设计为双层结构,然后使用双层玻璃或者隔热层来进行隔热保温,在增加建筑表皮利用率的同时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3.2建筑空间组合水平的提升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引用生态建筑设计在达到建筑设计符合生态设计的同时对提升建筑空间组合的设计效果有积极性作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会使用生态建筑的设计来将建筑内部进行科学分区,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同时提升了居民的居住舒适度。现在城市基建建筑的设计因为实际使用需求的差异,在设计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师在做好空间内部设计的同时要对建筑内部进行合理分区设计。在进行分区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对以下三点进行重视:首先是要对建筑内各个区域的功能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建筑的内外环境进行科学划分;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征询,保证节能环保的同时也要符合经济实惠的理念;最后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加大对各项绿色能源的使用效率,通过优化建筑设计的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3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

生态建筑观在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建筑工程的特点,还能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对提升使用者的生活质量有及积极性作用。在运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时,设计人员要遵守循环再生原则,对各项建筑能源进行再次利用,并减少废弃物的出现。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外界环境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外界自然资源,保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另外,在对建筑进行采光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结合外界阳光照射情况,尽量减少灯光的使用率,真正实现节能目标[4]。生态节能技术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可以节约能源,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一般会对生态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各项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也会进行合理利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上文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会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生态化设计,在提升空间组合设计水平的同时让生态节能技术成为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保障。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贯穿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从而保障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城市基建中被广泛应用,丰富城市基建的同时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建仓.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20(01):54,56.

[2]周锐.绿色生态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山西建筑,2020,46(04):149-151.

[3]秦树勇.现阶段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其应用策略[J].大众标准化,2019(14):50,54.

[4]黄牡丹.现阶段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及其应用策略[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105.

建筑生态范文4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愈发的严重,从而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环保意识的逐步提升,对于环境问题以及生活质量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为了解决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土地资源短缺等问题,高层建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为了实现高层建筑所具有的节能效果,已经将生态建筑学不断的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文章介绍生态建筑学以及设计目标,重点探讨生态建筑学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思路。

关键词:

生态建筑学;高层建筑;建筑设计;应用

高层建筑因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能够节省出大量的空间进行绿化,从而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因此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今后的城市发展的重点方向。然而高层建筑在建设中要对资源与材料进行大量的消耗,运营时也要耗费众多的能源并产生许多的废弃物,对此人们将生态建筑学不断的应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主要是实现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从而使人、自然环境和建筑在良性循化之中。

1生态建筑学相关概述

1.1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是基于生态学而发展起来的,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相融合的学科,其是将自然生态作为根本,从而对建筑物中的人工生态进行构建[1]。生态建筑便是依照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通过对生态学以及建筑学等原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建筑物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使环境与建筑形成一个整体,而且拥有很好的气候调节性能以及室内气候环境,最终使人们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加的舒适。将生态建筑学运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将人工构建的建筑物与自然生态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实现建筑物和自然生态进行相互作用,并对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所进行的物质能量交换以及影响等进行充分考虑。

1.2生态建筑具有的设计目标

建筑能耗不断的升高,建筑物建设过程也会耗费大量的资源,而在其运营时同样会消耗大量能源与废弃物。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便以节能进行设计,这是生态建筑设计最为关键的所在。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利用生态建筑学便是对环境与资源所能提供的基础进行充分的利用,使生态策略合理的运用在建筑设计当中,通过相关的建筑技术以及措施,建设出满足生态规律的新型建筑,最终实现全新的、富有生气以及健康的居住和办公建筑形式[2]。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便是尽量降低能耗、极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降低有毒有害废弃物产生,并对其实现无害化处理,将其对环境以及建筑造成的污染降低;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防止生态出现破坏,保障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生态与效益得到平衡。

2生态建筑学在设计方面的应用

2.1生态建筑学的所体现的设计理念

①舒适化。在设计中,尽量选取对人体没有伤害的材料,避免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的使用,抑制对人体有所危害的电磁波、气体以及辐射等。环境温湿度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充分的换气能力,建筑采用防噪声以及吸声材料等;②使用自然体系。对自然环境因素加以充分的利用,土壤、空气、水以及绿化等构成的外部环境与建筑构成的现实环境将会对建筑设计有着很多的可能性。不但创建出舒适健康居住环境,而且降低建筑设备所需的数量,最终对能源以及资金进行有效的节省。在进行设计时对太阳能等能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不但无污染而且降低了建筑费用[3];③自我调节。高层建筑从其决策过程一直到拆除过程,其与生命体所经历的生命周期有所类似,因此要设计时使建筑物拥有自我调节以及自我净化等方面的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的温度、采光、湿度以及通风等进行合理规划,尽可能降低自身污染物的产生等。

2.2生态型高层建筑多体现的设计思路

①空间组合。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空间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建筑空间组合、空间经济性、庭院空间利用以及工作场所布局。在空间分区要考虑节能以及舒适度。在设计中要通过生态建筑学对动静、功能、环境等分区以及缓冲加以考虑。在对平面空间位置进行设计时,尽可能采用南北朝向,保证平面空间位置可以最有效;②结构体系。高层建筑设计是在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因此在设计时要使结构体实现生态化,采取和生态环境相负荷的结构将是最好的形式。根据设计区域内的土地、植被以及环境所具有的特点,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生态与节能。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将协调共生、持续再生、能源利用最优、循环再生以及废物生产最小等五个原则作为基础[4],来对节能环保型的绿色建筑进行设计。尽量对自然环境内存在的资源与要素以及附近的设施加以充分的利用,对新兴的材料以及技术进行潜力挖掘,从而对自然环境、保护生态以及节约能源有着最大的作用。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注意建筑通风,利用自然要素对环境进行改善。

3结束语

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以及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已经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今后的社会将向着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层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资源加以节约,但是其在建筑过程中却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要将生态建筑学引进到高层建筑中。从长远来看,其是可以获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一种建筑设计方式,从而使人、自然环境以及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业发展有着很好的意义。

作者:杨伊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邓红葵.解析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5,(19):183.

[2]李桦.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J].低碳世界,2016,5(15):117-118.

建筑生态范文5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0引言

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由于设计阶段没有做好生态设计,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很多不够绿色和环保的地方。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理念可以提升建筑物的绿色环保性,建筑使用者也能感受到建筑的生态型和舒适性,这是当前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在建筑设计中,要将生态和自然融入设计方案中,结合生态建筑理念的特点和应用原则,将生态设计手法合理的应用到设计方案中,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长久发展。

1生态建筑理念简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大。基于这种需求,生态建筑理念逐渐被广泛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念指的是以人为本,将建筑物看成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建筑物的组成元素包括材料、结构、配套绿化设施等,这些都共同构成生态建筑。在设计阶段,要将人、建筑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整体考虑,使得三者之间相互协调,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最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基于这种理念,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就要做好节能、降噪等设计工作,尽可能的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在保证人们居住舒适性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通过生态建筑理念合理的应用,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为了提升建筑项目设计方案的生态环保性,在设计阶段要合理应用生态建筑理念,结合生态理念的特点和建筑的需求,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对于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设计中要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开展设计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生态设计理念。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国,要注意以下应用原则:

2.1生态和谐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念时,要注意生态和谐的原则,要将整个建筑看成一个整体,使得建筑设计方案与周围的环境相和谐,符合自然的景观美。在建筑设计中,主要从建筑设计的外形和外立面的颜色来考虑生态和谐性,结合周围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建筑外立面造型,并选择合适的外立面颜色,这样可以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一致,提升建筑的生态美;另外要充分利用建筑的周边环境来提升建筑美感,可以利用建筑周边的绿化片区和水域来打造整体的生态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还可以让建筑设计方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不必花费额外的成本来进行生态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提升了设计美感。

2.2节能环保

在进行了整体的方案设计后,在具体的细节设计中要重视节能环保设计:节能主要是指的设计方案的节能和日后建筑使用中的节能,包括施工材料的节能、施工效率的提升。为了提升后期建筑使用的节能性,可以在设计方案中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来降低采光和温度调节所耗用的能源;环保主要是指的建筑设计方案的环保性,在设计中,多选择绿色环保施工工艺,降低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选用环保性较高的材料,这样可以提升整个建筑项目的节能环保性。

2.3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

生态建筑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围绕人的需求和审美要求开展设计工作,在保证生态美的同时满足人的功能性需求。在设计方案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休憩和娱乐的场所,可以结合绿化环境来丰富建筑景观并满足人们的休憩需求,这样可以提升建筑方案的生态性。

3当前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生态建筑设计尚处在起步阶段,生态建筑理念在我国被认知的程度还不够广泛,使得当前的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不够重视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当代社会的必然选择,但也有许多企业不重视生态建筑的建设,而且由于地方政府不重视,导致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没有生态建筑。足见,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生态建筑的重视程度,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政府应充分意识到生态建筑对城市建设的益处,而企业也应正确看待生态建筑,其不仅仅能起到改善城市环境,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建筑成本,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3.2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理解不够到位

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崛起,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大量的污染,而生态建筑的提出,对改变这一不好的现象是极为有价值的。早在半个世纪以前,生态建筑理念就已然产生,但却是近几年内才被付诸建筑实践活动当中。因此,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所在,仍有大量的设计者未能真正了解和掌握,也就无法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构建建筑内部循环系统也只是空谈,只有对其核心概念追本溯源,方能掌握设计要领。

4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为了提升建筑项目的生态环保性,在建筑项目设计阶段,就要重视生态建筑理念在设计中的应用,深入分析生态建筑理念,结合建筑项目需求和周围环境开展设计工作,在设计中主要做好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功能性设计和节能环保设计。结合当前的建筑市场来看,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4.1提升建筑规划的生态性

进行合理的建筑规划和选址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选址完成后,建筑设计方案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与实际施工更加贴合,避免后期的过度修改。在进行建筑规划和选址时,需要进行实地考察,进而掌握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首先,要明确选址的基本原则,既要注重人们居住舒适性的满足,也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其次,考虑到建筑物的能量小寒,从节能环保理念出发,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合理借助大自然的资源。同时,驻中国外部格局的同时还要注重内部格局的设计,设计合理的施工流程和顺序,避免对于周围环境的破坏。

4.2提升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性

众所周知,建筑项目中材料的成本占项目总造价的60%左右,为了提升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性,要重视建筑材料的选择,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提升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性。结合当前建筑材料周转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一方面要提升建筑材料的周转性,降低其使用损耗,尽量选用可以重复利用的建筑材料;其次在选择材料性能时,要选择性能较好的材料,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在选用保温材料时,在设计中对保温施工工艺和保温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显著降低后期建筑用于温度调节的能耗,这就需要设计人员重视生态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方案的节能环保性。

4.3注重生态技术的使用

结合生态建筑的理念来看,要在设计方案中做好节能优化,主要包括保温设计优化、节水设计优化和采光设计优化,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条件,降低能耗。下文具体介绍这几种生态设计方法:(1)保温设计为了提升建筑物的品质,一定要提升建筑物的保温性能,这样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用于温度调节耗用的能源。在保温设计中,要结合地区全年的气候情况开展设计工作,考虑保温技术适用性,对于寒冷的北方地区,要在外墙设计保温性能较好的苯板,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与外界环境热传递的效率,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房间的朝向要选择合适,尽量坐北朝南,避免西晒导致室内温度升高过快,不利于建筑物的节能。(2)节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节水设计方法的应用,结合当前的生态海绵建筑设计理念,在小区建筑配套的绿化设施中,要合理应用海绵设计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海绵设计可以暂时存储雨水,然后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及清洗,这样可以显著降低水资源消耗,提升建筑项目的节水性。(3)采光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建筑的朝向,尽量利用自然的太阳光,一方面是可以提升室内的采光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照明所耗用的能源,这也可以提升建筑物的品质。

5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要提升建筑项目的生态性,在设计中,就要重视生态建筑理念的合理应用,结合生态设计的特点和原则,采用合理的生态设计方法来提升建筑项目的生态性,做好人性化设计,重视节能环保设计,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甘月朗.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看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街区尺度篇[J].建筑学报,2016(2):56~57.

[2]陈振华,李良忠.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及规划设计理论[D].天津大学,2015(09):59~60.

[3]林歆.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8):205~206.

[4]魏冬群,李琪.生态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36):100.

建筑生态范文6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1生态建筑整体概述

(1)生态建筑定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近现代工业的大力发展,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正是这一次次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我们人类造成了非常多的惨痛教训,也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发展发起了警告。那么对于建筑行业来说,针对这一严重问题,如何处理好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已成为了目前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近年来社会各界已经充分的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针对这一问题想出了许多的政策和办法,其中对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提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生态建筑的定义就是,将生态学相关的原理和方法,与建筑发展相结合起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建筑设计,并且要以寻求人的发展和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进行相应的生态建筑发展。(2)生态建筑有着它自身特有的一些特点,总的来说生态建筑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①生态建筑在对用材的消耗性上属于低消耗性。对于生态建筑的要求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施工的时候,对于建筑所需要的资源以及周围的环境必须要竭尽全力的降到最低,要保证在进行建筑的时候能够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保证不超出生态系统允许的范围之内,从而达到低消耗性的目的。②循环再生性。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它所利用的资源以及能源能够做到循环再生,可持续利用,这样才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建筑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论是在自我平衡方面还是从对外部环境影响方面来说,都必须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③环境适应性。生态设计所追求的一个理念就是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尽可能的达到平衡,从而能够保护外部环境不受到破坏。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从一开始对于整个建筑来说,不论是从对建筑的地址选择以及对建筑整个的设计,都必须要能够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在平衡的范围之内,要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

2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1)整体设计原则。作为生态建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建筑,而应该将生态建筑与周围整体的生态环境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能够满足使用者对于建筑本身的使用目的,也能够在满足这一条件的基础上将其周围的区域统一在周围的自然环境当中,以及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环境融为一体。因此在对生态建筑进行整体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以上因素充分的统一考虑进去,从中权衡利弊,从而得到最优的解决措施和办法。进而能够开发出适合人们使用的建筑,并且也要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2)高效无污染原则。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必须要遵循高效无污染这一原则。生态建筑就是要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对周围能源的利用率一定要提高,从而降低对建材的消耗性。可以充分运用新的建筑材料或者是一些新的结构设计来降低建筑的消耗,可以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点等,充分的把这些自然环境因素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像太阳能、风能,或者是一些雨水比较充沛的地方可以利用水能等等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从而减少在进行建筑的时候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同时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无公害的建筑材料进行循环使用,从而避免对建筑材料当中一些有害气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伤害,也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险。(3)灵活多适原则。生态建筑就是要将人类的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的发展状态,要将人类的行为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重新去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因此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灵活多适的原则,可以将设计好的建筑充分的发挥它的功用,能够使其得到再次利用或者是多次利用的目的,从而节省在设计新建筑时造成的资源浪费。

3生态建筑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1)建筑在进行规划设计建造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情况,比如在一些地势条件比较恶劣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地形地貌特点比较复杂,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案往往是将其土地推平,然后再进行建造。这种方法往往会遇到人员缺少或者是任务繁重的困难。但是如果引用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那么这就需要在遵循当地地形地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对建筑物的设计,从而降低地形地貌对建筑物的影响。(2)在城市建筑物进行建设的时候,城市当中的植被绿化等等都是被用来当做是一种装饰或者是点缀,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先对植被进行破坏,在建筑物建好的时候再进行绿化,这样的做法往往就已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果想要恢复的话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再引入生态建筑之后就要保护现有的植被,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要将这些植被规划到设计当中,将这些植被当成生态建筑当中的一部分。(3)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许多水文环境比较复杂的地形,那么这就要结合好当地的水文特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好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等等水文环境,要保护好当地的水循环系统,尽可能的不改变当地土壤的蓄水能力。(4)建筑物在进行地基处理的时候,要确保当地的土壤资源不受到破坏。土壤资源是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当中形成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一种自然环境,如果一旦遭到破坏,那么恢复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将当地的表层土壤剥离并且贮存起来,然后在经过回填土壤等来保护当地的土壤资源不受到破坏。

4生态建筑的方案设计

生态建筑地域气候的影响。在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地域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影响地域性气候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主要涉及到的有温度、湿度以及风向和太阳的辐射量等等,所以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不同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的朝向、当地的降水量和太阳照射等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同时对于建筑周围的微小气候变化也是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对于建筑所处的地势位置以及土壤植被等情况的不同,它周围环境的小气候条件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同时对于地域和朝向对于建筑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所处的坡度和朝向与接受的太阳辐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去采取太阳辐射的照射。而且生态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把当地的温度以及降水和通风情况都要考虑进去,确保建筑能够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设计,保证它的通风量。

5生态建筑构造设计

生态建筑在进行构造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在整个建筑系统当中,对于一些可循环使用的物质和能量要格外的重视。在进行生态建筑外表面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围护结构的效果,要确保这一结构的热效率;对整个生态建筑构造设计要恰到好处,不论是对于供热还是对于通风以及整个空调系统来说,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生态建筑在进行构造设计的时候,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必须要能够将一些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起来,要能够与所建的生态建筑形成一系列的配套,确保这些再生能源能够得到综合利用开发;同时在整个生态建筑构造设计的时候,还要将建筑周围的各种垃圾能够进行适当有效的综合处理。对于供电来说,在生态建筑构造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能够做到最优化设计,要确保在建筑的照明方面能够做到节能有效,在建筑的其它一些器具设备的使用方面能够不超负荷的进行工作运转。同时在建筑当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生态建筑构造设计的时候就要注意到这一点,要确保建筑材料中那些易挥发的气体或者是有害物质尽量的减少,或者是通过一些技术处理降低对于微生物繁殖的概率,要考虑到在建筑内部一些材料里面化学成分对人身体危害方面的措施,从而能够确保在生态建筑当中有一个新鲜的空气。在进行生态建筑构造时所使用的材料,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可循环材料,尽量减少在建筑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建筑垃圾。从生态建筑的具体部位来说,不论是对于建筑的房顶以及对整个建筑的地面、门窗等等都要经过一些技术处理,确保建筑构造的质量过关。

6生态建筑材料的选择

(1)在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对于生态建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建材就是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材料,这类材料不仅对环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健康的。生态建材有着很大的优势特点,在使用上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达到再生资源的利用,并且可以采用技术手段确保建材的清洁,有利于人类的使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2)在进行生态建筑建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建筑本身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建筑的材料,对于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建筑的使用情况来进行定位,并不是越贵的材料就是越好的,而是要选择适合的。同时在选择设备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能够对大气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材料。并且对于材料的持久耐用性也是选择的考虑因素,因为材料的耐用性好就能够相应的减少一些建筑垃圾。同时要选择那些不需要经过反复加工的材料,尽量去选择一些再生原料制成的建筑材料。要尽可能从生态建筑建设的当地去购买建筑材料,这样可以节省非常大的运输成本。而且现在市面上建筑材料品种繁多,千万不能选择那些具有放射性污染的材料。

7结论

总而言之,在面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时期,生态建筑已经成为了当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所以社会各界要充分地重视生态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宁.生态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

[2]杨志浩.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建筑生态范文7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产建筑;应用;重要性;策略

现阶段,生态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侧重对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主要以自然生态为原则,然后再综合考虑人们的居住环境,达到资源和能源相统一、能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化建筑。需要指出的是,实施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自然环境不同,建筑的设计也就不同,要根据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组织以及安排,确保建筑和周围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保证构想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后建筑工程发展的趋势就是生态建筑,所以,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1生态建筑含义概述

所谓生态建筑,英文简称为ECO,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实现物质、能源在建筑内有序转化,保证建筑环境无污、无废、低耗、高效,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当前生态建筑设计有生态化特点,但是缺点在于缺乏可持续性,不能节约能源,从这点来说,其不具备普遍性,因此,生态技术的设计仍旧任重而道远。生态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一般建筑设计中运用该技术,实现普遍性,这称为“适宜技术”,其立足点是基本的居住环境,通过适宜技术和实际环境的相结合,建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以满足持续发展需求。

2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的重要性分析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是必然趋势,这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能够很好的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生态建筑旨在把生态原理和建筑设计相互结合,以确保建筑能够和居住的自然环境融合,实现和谐共存。建筑设计之初,要仔细对周围环境进行勘察,对周边的资源要合理利用,尽可能使建筑能耗降低。此外,在建筑完工后,要对建筑剩余材料进行充分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有研究显示,建筑行业的能源耗费相当大,几乎占据全世界能源消耗一半左右,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不但加剧了耕地资源的减少,而且也对环境和空气造成了很大污染,基于此,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观就显得很有必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生态建筑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是大势所趋。当前社会发展迅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热点问题,恰好生态建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发生的问题,既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同时也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这方面分析,生态建筑必然是以后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第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把生态建筑观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更舒适的建筑环境,这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言都是极为有利的,可以显著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保证建筑行业在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3生态建筑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研究

虽然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很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以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全国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事件,而且很多生态环境恶化已经蔓延至全球范围,很多科学家和学者都对社会过快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深感担忧,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生态建筑的设想。主要目的在于综合、合理运用物质和能量,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多利用可再生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证环境和建筑相得益彰。

3.1生态建筑设计目标

第一,满足基本的空间和功能需求,然后把资源集约化,对资源合理利用,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目的。第二,生态建筑要把资源和环境和谐性摆在首位,确保建筑在使用年限内,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3.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要在合适的时间和条件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技术来保证建筑和环境的统一,以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态建筑要依地形和地貌来设计,还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比如适用性、方便性、时尚性、节约性,然后使人们能够居住在舒适、高效的建筑生态系统中。第一,生态建筑要符合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原则。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坚持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时候要对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叮嘱好,要遵守自然法则,敬畏自然,真正从实际环境出发,确保人和环境统一发展。第二,当地自然资源要合理应用。该原则也是生态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务必要遵守的原则,对自然界的空间也应科学利用,防止浪费和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对建筑规划和布局的时候就要通过空间资源优势去拓展建筑空间,最鲜明的例子就是高层建筑,这是对空间充分利用的代表。另外,高策建筑设计中要多融合自然属性,把地下、地面、地上空间结合使用,保证建筑空间稳定,实现建筑设计最优。第三,切实结合地域地理条件。生态建筑设计和施工首先就得分析地域地理条件,这是所有工序的基础,也是十分重要、不可或缺。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同时要考虑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能源情况、建材特点等,从整体上把握生态建筑工程设计,真正建造出受当地人们欢迎和认可的生态建筑。

4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应用策略研究

4.1建筑设计中的生态问题要通过科技解决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理念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此时就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的时候深入实践,切实掌握和了解生态建筑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先进的科技来评估建筑生态环境中的问题,最后结合评估结果来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运用科学的手段排除建筑安全隐患。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中应用先进科技手段解决建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对建材的应用和处理,比如,依靠科技,在建筑设计中融入自然能源,构建整体化生态建筑体系,既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可开发资源利用新模式。

4.2对生态建筑设计中空气流通问题要规划好

建筑设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空气流通,该问题会因为建筑体系布局而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人员尤其要注意,同时结合建筑群的风环境因素。专业的建筑设计人员都熟悉建筑设计的风环境,这当中既包含风环境的一系列知识,也包含风环境的各种不同的监测技术,通常专业设计人员设计时候不仅要考虑建筑的美观和空间利用情况,而且还要考虑到风环境对建筑设计所造成的影响,毕竟风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关系到建筑室内的通风情况,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很重要。而且建筑风环境可使建筑实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节能降耗,增强建筑舒适度上有显著优势。

4.3生态建筑设要遵循节约资源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尤其要倾向节约资源,这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生态建筑本身就讲求建筑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节能、环保、降耗,因此,建筑物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采用环保材料,最好是节能、无污染的材料,以降低或者是不污染环境。另外,优质的建筑材料是确保生态化理念得以实现的根本,可以更好的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保证建筑行业生态化发展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建筑对于能源选择上要优先考虑新型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等,这些新型能源的利用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并且真正提高了新型能源使用率,使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得到长足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设计既是客观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关键是,通过应用生态建筑设计,不仅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提高,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保证了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好了铺垫。所以,生态建筑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项大工程,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耀珑.建筑与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分析[J].住宅产业,2015,11:43-45.

[2]吴玲青.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13:108-109.

建筑生态范文8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生态平衡

1引言

1.1生态建筑设计定义

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居住质量逐渐降低,同时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提出了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的宗旨即是在保证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前提下,通过改造现有建筑的建造模式、材料以及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来达到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破坏的作用。生态建筑设计运用了生态学的理念,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原则下,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达到降低建筑能耗,降低生活噪音的目的,同时也能保护周围环境,使得人们的生活达到生态循环的作用。

1.2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理念在运用在建筑设计上时,不仅仅需要追求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生态建筑理念运用在建筑设计上时,应当坚持遵守三方面的原则。第一,建筑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居住与生活,运用生态建筑理念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时,应当考虑人们居住的舒适性与便捷性。在节约能耗的同时,尊重自然,不以牺牲自然来达到建设生态建筑的目的,即应当在运用生态建筑理念时,达到人、自然、建筑三者的和谐,采用最优化设计来进行建筑的设计。其次,现有的生态理念倡导生态、健康、可持续。目前一栋建筑的使用年限最高为七十年左右,建筑的拆除也会带来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是在尊重自然,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特性,具有长期的可发展性,达到甚至超过目前建筑的一般年限。最后,建筑的目的是给人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生态建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能耗,但人们追求较为舒适的生活,能耗的降低不能带来人们生活品质的下降。

2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

2.1优化通风的设计

人们现有的主要通风措施是空调与风机等,但这些措施的能源消耗较为巨大,并不适用于生态建筑中的节约能源的理念,可以通过优化通风措施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第一,加强运用自然通风,通过优化建筑设计,达到加强空气流动的作用。人们的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同时,新风能够带走室内部分污浊的空气,保证室内空气的品质。可以根据建筑的不同地形,设计不同的空气循环系统,通过良好的室外风环境,形成自然通风系统。

2.2加强建筑附近的绿化以及水循环

空调的运用主要是因为居住环境的炎热或者寒冷,想要降低空调的能耗,其中之一是改善建筑物的绿化条件,绿色植物的增加可以改善建筑物附近的炙热或者寒冷,使建筑物达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住宅楼上铺上绿色外套,充分利用水循环资源,不仅能让居住者享受绿色健康的生活,使得居住者的日常生活也更加有趣。目前导致城市夏天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的热岛效应,通过增加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系统,也能有效地降低该处的热岛效应,同时也能美化建筑物。在此过程的设计和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选择和匹配绿色植物和水景的设置,并与整个社区的热环境设计相协调。除了给人一种美感外,他们还应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植物和水在降低“热岛”作用和改善定居点小气候方面的作用。(2)反映居住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让居住者真正享受自然遮蔽,并在自然物体的引导下,欣赏建筑物的绿色环境特征。

2.3优化结构设计

不同季节对阳光的不同要求应该是设计师充分考虑和关注的地方。特别是在夏季,对阳光,遮阳和采光有更严格的要求。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通过合理的计算,设计出更合理的规划和施工方案。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由建筑物的形状设计,悬垂和凸凹变化形成,从而减少了房间实际接收的直射阳光和辐射热。同时,使用减少噪音的材料资源来使用交错的双层玻璃窗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而不影响自然通风。响应于上述要求,通过使用相应的结构,可以针对不同的定向角度和倾斜度优化外壁和外窗的设计。有必要设计合理的照明利用面积,以提高自然光的综合利用率。如上所述,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符合现代人对自然和绿色环保的追求,也是对人们生态生活的尊重和享受。

2.4采用新型能源

能源的使用与消耗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传统能源的使用不仅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资源枯竭,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迫在眉睫,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地热和余热资源。保护和改善居民区的自然环境,减少消耗,节约资源,同时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和安全使用。生态建筑应充分整合建筑所在区域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通过相关计算,深入分析各个建筑物与建筑布局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利用新的能源,来达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能耗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太阳能的利用水平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获取简单,且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在建造生态建筑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太阳能的使用。合理利用风资源也是生态建筑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文章前面所说,为减少室内通风带来的能源消耗,应当在设计中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利用自然通风达到对室内降温,注入新空气的作用,提高室内的舒适度。水资源是重要资源,在生态建筑中可以通过水循环系统达到节约用水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周围的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建筑材料的选择对生态设计也至关重要。良好的材料特性可与环境协调。在材料的表现,绿环保材料可以节省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资源有利于回收和再循环。对于生态建筑的设计,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达到节能的目的,实施节约建筑材料,发挥建筑材料性能的重要设计理念,合理设计屋面。墙壁,门窗,有效的热缓冲结构,并改善外壳。结构绝缘和绝缘性能。同时对于寒冷地区,保证室内温度,再设计墙体时可以将其设计为复合保温墙体,使用复合保温材料,降低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并且减少建筑材料使用量,节约成本。在设计房屋时,必须改善房屋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的渗透,并使用绝缘材料以最小化外门和窗户本身的热传递。

3结束语

在强调节约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正常生活能耗的降低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来达到优化通风的效果。同时,增加建筑物的绿色环境来改善建筑物的能耗消费。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结构,建筑的整体能耗也不相同。通过新能源的选取,也能达到降低传统能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为祥,吴国军.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建筑工程艺术与设计,2014(13).

[2]刘立,薄真真.浅谈当前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J].建筑工程艺术与设计,2014(25).

[3]刘源鑫.浅谈新形势下绿色生态设计的发展思路[J].房地产导刊,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