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学习材料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作风学习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作风学习材料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1

一、紧扣主题,夯实“学”的基础

学习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学习是“两学一做”是前提、是基础,是改造主观世界、提升党员行动自觉的根本途径。学习的重点内容是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为了使学习教育不流于形式,取得实效,县妇联注重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一是制定学习方案。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购置、编印学习资料,提前拟定学习篇目,在支部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加强自学。及时将学习材料和笔记本送到退休党员家中开展自学,实现了党员学习教育的全覆盖;二是开展分组促学。分管领导拟定专题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交流讨论,提升了学习效果,有效解决了“学习教育与思想工作实际”两张皮的问题;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开设讲党课、讲政策、讲业务培训课程,使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业务知识普遍提高;四是正反典型教育。以反面典型为鉴,组织党员以观看警示教育影片,增强党员意识,规范言行,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以正面典型引路,开展德育教育,弘扬正能量,用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干部职工树立勤政履职的意识,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二、知行合一,把住“做”的关键

以《条例》、《准则》为标准,以讲话为要求,以正风肃纪为切入点,以提升党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切实履职担当为目标,真抓严管,在“做”上下功夫。一是落实奖惩机制。为思想好、能力强、作风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创造施展才能的平台,将每位同志的综合表现与评先评优等挂钩;对思想差、能力弱、作风散、不愿干的人员,进行约谈、批评教育,仍不改进的,按照制度规定,给予处理,营造出打击歪风邪气,弘扬正能量,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制度落实。完善考勤管理办法,明确公务出差及请假审批权限,加强对上下班情况和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班子成员轮流带班,随机抽查当月通报,敢于动真碰硬;三是规范内控管理。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管控,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公车定点加油及维修等相关规定,差旅费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规范公车管理,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控制节能指标,鼓励办公设备耗材循环利用,规范办公用品管理流程,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三、学用结合,践行“实”的成效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2

本文阐述了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强调语言教学是将听说读写译合为一体,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整体语言口语教学的实践,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大学英语口语的整体语言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获得提高。

关键词:

整体语言理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对高水平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2007)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社会发展对于英语能力的要求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完全一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实施有利于提高英语口语的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用的口语表达训练,增强表达自信,流利地运用英语表达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国际间的技术与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得以顺利实现。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能随时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教学平台获得适合自己的指导方法、学习内容、效果评估及意见反馈,从而达到自己满意的学习效果。

1.整体语言教学理论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LanguageApproach)的哲学理念很复杂,它吸收了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五个领域的研究成果(Jeynes&Littell2000)。整体语言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语言学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最初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本族语教学的语言艺术表现及阅读的教学,后来拓展到整个语言教学领域,再由Goodman和Freeman等学者引入到第二语言及外语的教学当中,最终形成了一套关于第二语言及外语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原则。Goodman(1986)认为,整体语言教学法很好地把语言的特征、学习的特质、以及人们的认知等特征有机地结合,尤其是把学生和老师有机地结合。Worthman&Matlin(1995)也对整体语言教学法表达了如下的观点:(1)语言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是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语言学习过程。(2)语言学习的目地就是对语言的理解和领会。(3)语言的习得和语言的认知是在社会交际中实现的,这种社会交际具有学生本人意愿的属性。(4)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发展是由整体表达到部分研究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发音、句子结构和书面语言的发展变化。(5)当语言脱离语境时,语言表达会给人以断章取义的感觉。(6)如果能够接受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提出的质疑,或者允许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都会帮助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感悟并有所收获。(7)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把老师所教与学生所学的内容完全的一一对应,因为学生会依据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知识结构做出他自己相应的判断。根据Goodman(1989)的理论,整体语言教学的课程是依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的。学生自己能够做出决定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如何学以及控制学习的进度。所以教学材料多种多样,包括课本、不同种类的印刷材料,如杂志、报纸、优秀文学作品、诗歌。还有生活中的素材,包括食品的外包装和糖果的广告宣传、歌词、字典、食谱、谷物的包装盒、路标等等,这些都可以改编成学生的学习资料(Freeman&Freeman1992)。总而言之,任何真实的、有趣的、自然的素材都是整体语言课堂教学适用的学习材料,整体语言教学的课堂内容及形式灵活丰富,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经历进行设计。成人学习语言应该采用小组学习方式,通过成员的相互合作而获取语言知识的这一学习方式强调了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性(Green1989)。Nation(1989)提出“语言学习中最有效果的方法是由个人学习发展到结对学习,由结对学习发展到小组学习,再由小组学习发展到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的学习活动方式”。整体语言教学环境中学习活动涉及到大量的互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和交流。Weaver(1990)认为整体语言教学是基于交互学习模式,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学生的语言学习会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学生必须与语言学习的参与者以及学习材料进行密切互动。Freeman&Freeman(1992)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学生具有无限的潜能,要对学生充满信心,期待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能。Oxford(2001)认为至少有两种教学的形式可以用于整体语言教学中,即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LanguageInstruction)和任务教学法(Task-basedLanguageInstruction),采用任务型和主题式的学习活动能促进小组间交互学习。

2.整体语言口语教学实践

与单一口语课程教学相比,通过《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李荫华2014)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除了有精讲课文A,还有听力材料和大量拓展阅读的课文B(阅读材料),这些教材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有利。充分利用教材配套资料,给学生大量的输入(听和读的训练),让学生做到有效地输出(说和写的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如下:(1)小小演讲: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完成小小演讲。每个学期每人演讲一次,教师给演讲学生当场打分。课前,给学生提供与本课文内容相关的口头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完成150个单词的作文,要求必须使用10个以上本课所学的四级单词、词组或句型。演讲前,教师给学生的口语作文做面批和评改。课堂上要求学生脱稿演讲,同学可以互动提问。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口语得到充分的训练,实现真正意义的语言交流,同时也使综合英语整体语言教学模式的精髓得到充分发挥。(2)课文讲解:课堂上,要求学生讲解课文。每5~6个学生为一组,每组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包括:介绍课文背景、讲解单词和词组、介绍课文概要、翻译课文段落、翻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汉语段落、介绍课文B概要、处理部分课后练习等等。这种语言学习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英语口语的训练和提高大有帮助。(3)课后自主学习:每个班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学生使用FIF口语学习平台①,进行口语练习。此外,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使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单词、写作风格在句酷作文网上完成一篇150词以上的短文。

3.整体语言口语教学效果的评估

笔者通过一个学期全新口语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对所任教的三个班级96名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统计分析数据表明,本学期所采用的整体语言教学理论背景下提高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具体调查数据如下:从表1可以看出:Q1:在“在本学期的英语教学中,你认为学生本人对课文和语言点的精讲对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何帮助”这个问题上,问卷显示,9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或“帮助很大”;把文章以不同的任务形式分配给学生,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讲解和展示,讲课的同学可以发挥自身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自信地进行讲解并回答其他同学自由提问。通过交互学习和对课文的认真探讨,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完成了课文的学习,掌握了学习要领。Q2:在“课前的英语讲演(mini-speech)对提高英语口语有何帮助”这个问题上,问卷显示,97%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其中56%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这个活动采用了雅思口语考试的形式,对学生日后参加雅思口语考试会有很大帮助,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Q3:在“通过课上的翻译练习对提高口语有何帮助”这个问题上,问卷显示,9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汉译英是近年来英语四级考试的题型,真正检验学生英语的基本功,只有不断练习,翻译水平才能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口语的表达。Q4:在“通过课上或课后的写作,重点练习本课学过的词汇和语言点,这种方式对口语的提高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上,问卷显示,93%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其中4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Q7:在“本学期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有何帮助”这个问题上,问卷显示,90%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从表2可以看出:Q6:在“学生对本学期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的问题上,83%的学生认为“喜欢”。Q8:在“完成英语课文的PPT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上,84%的学生认为“值得”。Q9:在“本学期课堂上的口语mini-speech要花很长时间准备”的问题上,90%的学生认为“值得”。Q10:在“如果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练习口语就能说出比较流利的英语的话”的问题上,90%的学生“愿意以上数据表明,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环境中实施整体教学理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使学生成为语言的自主学习者。从表3中对于Q5调查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小组集体备课、讲课,13%的学生认为对听力有所提高,48%的学生认为对口语有所提高,28%的学生认为对阅读有所提高,11%的学生认为对写作和翻译有所提高。综上可以看出,整体语言教学对听说读写译都有帮助,尤其是口语和阅读能力。从表4对Q12的小结可以看出,如果未来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改革,48%的学生希望增加母语为英语的任课教师;33%的学生希望鼓励学生更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口语学习,课堂上教师由语言传授者变为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评论员和导演;59%的学生希望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指导,教师因材施教;22%的学生希望校园内举办更多的英语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沙龙和英语口语竞赛等;11%的学生希望校内建设更好的英语学习网络平台,使学生能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13%的学生希望能达到雅思6.0分或相当水平的国内英语口语测试能力;30%的学生希望英语课堂教学要更关注学生的表演与展示,教师更多的是评论员和点评专家;25%的学生希望对mini-speech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本课所学的单词、词组、语法、句型、篇章要求等,提供范文参考,参与外教进行的口语实践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期待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希望英语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能够因材施教,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学习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

4.结束语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要求,丰富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努力学习自然资源知识,从严规范干部职工工作行为,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端正“三观”意识、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不断提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第三条本制度适应于自然资源局所有在岗工作人员。

第二章学习教育制度

第四条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1、学习成员:局党组成员、局级领导,可吸收有关股室负责人参加。

2、学习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法规和决议;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典型案例。

3、学习形式:专家学者专题辅导;利用音像资料辅导;开展课题调研活动;讨论交流学习。

4、学习组织:局党总支部负责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工作。局党组书记任中心组学、负总责,并指定一名党组成员为中心发言人,准备好集中研讨学习的发言稿;中心组成员应认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集中学习研讨时踊跃发言,工作之余加强自学,每年写出1篇学习心得体会,并开展1个重点课题调研;局党总支部副书记担任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秘书,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并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5、学习时间。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1次,全年安排集中学习应不少于上级要求的专题学习次数及学习天数规定。

第五条全局学习

1、参加人员:全体干部职工。

2、学习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的重要文件、指示或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等;理论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法纪教育专题讲座;各类案件通报。

3、学习组织: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学习组织工作。每次组织全局学习之前,局办公室应将有关学习内容及形式报请分管局领导审批,并发出学习通知。

4、学习时间:全局学习每年安排不少于6次。

第六条股室学习

1、学习成员:各股室工作人员。

2、学习内容:业务知识、法律法规、领导重要讲话等。

3、学习组织:股室学习由各股室按照有关部门下达学习计划或本部门实际需要组织进行;学习形式不限,但应以讨论为主,必须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落实;要有专用记录本,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各股室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参加学习负有督促检查的责任,除了组织好本股室员工的日常学习外,还应不定期检查员工的学习笔记,年终局考评组进行考评各股室开展学习的情况。

4、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一次,每次学习时间为半天(在全局学习计划中指定了学习时间的除外)。

第七条学习纪律

1、建立学习考勤签到制度,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由局党总支部负责考勤,全局学习由局办公室负责考勤,股室学习自行建立考勤登记,杜绝迟到和无故缺席现象;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学习者,应向考勤责任单位负责人请假,提交请假条,并说明原因。

2、认真遵守学习会场纪律,参加学习应带好学习材料,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不得交头接耳开小会,不得翻阅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书报刊物;学习中途因故离场者,应主动向考勤人员说明原因,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各股室如有职工因工作需要未能参加学习,股室负责人应及时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传达给他们。

3、建立学习督导机制,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各类学习活动督导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抽查《学习笔记》。加大学习教育效能问责力度,每次学习完毕,要对无故缺勤、迟到、早退者,按照考勤管理制度作出处理;学习教育督查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局考评组进行考评各股室开展学习的情况。

第三章工作管理制度

第八条热爱自然资源事业,自觉维护自然资源部门形象,爱岗敬业、务实担当、廉洁奉公、规范履职,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竭诚为人民服务,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

第九条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干部职工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落实县局党组决议决策,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心。

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坚决防止“一言堂”或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问题。

2、夯实局领导挂点联系国土所工作机制,挂所局领导应定期下点谈心谈话、实地检查、督促提醒,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并纳入年终考核管理,督促开展地灾防治、执法监察、干部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县局党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决定。

3、切实增强国土所工作执行力,基层干部职工应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国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扎实开展工作,顾全大局、服从管理、依法履责。尤其抓好资源管控,做到肩上有责任、管理分片区、巡查有台账、查处显力度。建立督查约谈问责机制,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并予以通报曝光。

第十条严格国土所财务开支审签制度,由挂所局领导和国土所财务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双重审签”;建立财务内审机制,由局纪检监察工作分管领导牵头,每年1月上旬组织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各所、各单位财务收支严格管理,并对年度开支最多的国土所进行约谈提醒,杜绝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截留罚没款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第十一条加强“八小时之外”纪律管理,自觉将工作纪律有效延伸约束,不得违规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干股,不得以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不得跑官要官,不得借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不得用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不得在住房问题上以权谋私,不得违反规定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私车公养,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不得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不得违规公款接待以及接受服务对象吃请。

第四章岗位履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岗位履职责任追究是指岗位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出现工作差错,发生事故案件以及违纪违法行为,依照规定追究其责任。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风建设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风气和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建设中既要包含治学的精神、态度和原则,也要包涵必要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中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甚为重要,对于帮助高校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生涯阶段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引导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引领社会风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快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宣讲教育活动开展

每年年底,学校会组织开展研究生学术年会活动,以年会活动为契机,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与研究生学术年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之风来规范、指导学术交流,同时在学术交流中又充分体现了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认真学习宣传材料

学校主管部门结合教育部印发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参考提纲(试用本)》,针对研究生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材料》作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材料与交流媒介,供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之用。

(二)宣传活动多种形式

在研究生学术年会期间,要求所有二级学院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学习、交流活动,把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之风吹到学术交流的每个角落。

(1)学者讲坛

借学术年会的召开之际,学校会聘请多名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他们以校友的热情、名师的风范、幽默的语言讲述了科学道德的重要性,对研究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者讲坛一般会从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内容和范围等方面详细阐述“科研不端”这一科技工作者绝不能犯的错误,并通过大量典型案例警示大家要遵守科研诚信规范。

(2)教师交流

研究生指导教师是高校中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有发展前途的学术群体,研究生导师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修养、做人等全方位进行全面指导。可以说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导师的做人态度、品格情操、学识水平、治学作风都会对研究生的学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学院积极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教师座谈会,聘请有实践经验、学术上规范且带出过优秀硕博士毕业生的老教师来献身说法,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引导教师热爱科学、追求真理,抵制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风气和行为,强化广大导师的自律意识和自我道德养成,从而发挥楷模的教育作用。

(3)师生交流

作为学风建设的体现者和传播者,研究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因为他们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是端正治学态度和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学风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理念,强化研究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他们的内在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导师和研究生任课教师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染教化学生,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学术指导等活动中,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深刻认识到“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重要性。以学院为单位的内部学术道德规范大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们之间无缝的沟通,发现和了解目前存在于学生中不好的学术现象,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把一些学术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并把学生反映的学术问题以及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反馈给学院,学校根据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活动取得的成果

通过全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广大师生表达了自己恪守职业道德、树立学术规范,做一名诚实、守信、合格的研究生的决心。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健全、净化学术道德之风,师生们就目前存在的各种学术不端的行为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重视科学道德建设

高校应该把科学道德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学术道德建设长效机制。要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纳入高校校风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主管领导要亲自抓学术道德建设,形成全面动员、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管理机构在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其在学术管理和监督方面的职责,完善工作机制,保证学术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公正性。

(二)学术规范保障制度

制定规范学术研究行为的规章制度,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强化高校党政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改革中,积极探索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形成有利于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制度环境和良好氛围。将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其职务聘任、晋级晋职和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研究生论文评价体系,引入“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研究生提交的学术论文进行联机检索,将检索结果返给导师,导师根据检索结果对申请人员的论文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修改意见。

(三)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学术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学生学习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强化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负责制,将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作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指导教师要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勇于承担学术责任和学术义务,努力做学术道德和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做好对学生教育、宣传工作,使学生养成诚信自律的品德,在治学过程中形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开放性求知探索品格;通过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品德;言行律己,学而修身的品行,自觉地去求知、求真、求善、求美。鼓励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反对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潜心研究,努力铸造学术精品,反对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要正确对待学术荣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抄袭剽窃、哗众取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四)完善评价机制鼓励学术创新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创新,多出精品成果,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

四、结语

高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活动意义重大,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都与之有关,因此这项活动应该是长期工作。应努力探索建立全面完善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多方面渠道拓展宣讲教育活动,扩展宣讲教育活动的对象,将理论层面向实际层面转化,以促成宣讲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形成内外合力。

参考文献

[1]伍新德,张人崧.试析高校科研诚信危机及其防范机制的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1):69-72.

[2]施晓琴.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的实践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3(26):1-4.

[3]严明,王鹏宇,宁正法,等.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形式探索[J].高教研究,2018,1:47-49.

[4]何宁,王育坚,王金华,等.“立德树人”为本,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1(6):133-137.

[5]王健,胡晋林.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研究生学风建设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4):253-254.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5

一、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激发学习兴趣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具有对物象、色彩、创作风格等艺术因素的存在,更有对中外历史、社会生活、性格心理这些人文知识的了解。如在美术鉴赏课中就有要求举出国内外我们熟悉的画家及其作品,通过作者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他们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讲到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观点及其内心世界。这样也就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画家的人文素养,他们自我情绪的表露,展现了画家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即画家酸甜苦辣的感受及生活经历;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画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具有生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某画家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吸收蕴藏在作品中的人文营养,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毫无疑问,对美术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以一般的认识能力、想象力、直觉能力为基础,这意味着,美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表现能力,包括对美术的审美态度,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美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美术的审美态度,是通过审美教育的过程培养出来的。艺术史上说伦敦人正是看了印象派画家画的伦敦的雾的作品之后,才懂得和领悟到伦敦的雾是有颜色的,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伦敦的雾只有一种颜色———灰色。在中国,常用“江山如画”来形容某处山水的美丽,这就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艺术家所创作出大量美术作品,这才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和审美经验,而这也正是美术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培养。

二、用探究与发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学好美术将来做什么?因为什么而学习美术?”当一名画家?当一名设计师?对美术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分辨善美与丑恶的能力。对于美术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是不太现实的。有人认为自己对美术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美术的这块料,从而放弃对美术的学习,混日子来消磨时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首先要对美术有执着的追求,要懂得去欣赏美和发现美。学会思考和探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现象和过程,了解到用科学认识的方法研究问题所产生的兴趣。我们在进行素描石膏像写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形体结构的认识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石膏进行结构分析。用几何的形体将石膏的各个部分表现出来,脑部可用“球体”来表现,眼眶“长方体”,上额“圆柱体”,下额部则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现。这样就能将复杂的石膏形体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石膏像的认识,加深了对石膏像形体结构的理解,方便了对石膏像写生的学习。学生思路一开就能把复杂事物分解开来,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满足了心理的要求。最后得出检验:做任何看似复杂的事,只要把它进行分解,就如石膏像一般分解成形体与块面的组合,再把形体和块面的问题解决了,再复杂的问题都能逐步解决。

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教师应该采取“赏识”教育。只要看到学生有一点优点,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就连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只答对一半,甚至只答对一点,教师应及时鼓励他们,然后找出错误,及时纠正,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热情、勇气和自信心。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极大配合,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要创造出好的绘画作品是不可能的。要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觉得学习美术并不太难,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上不太成熟,因此,他们并不太关注一些付出努力但没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任务,都会导致其失去信心,也会失去兴趣。比如说在新教材中就提出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兴趣提高了,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主、认真、刻苦的进行学习。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渠道,充分利用种种手段,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活动,采用种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自尊、自强、进取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是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只凭口头上说说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才行。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6

 

现在的教学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的能力,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美术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方法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纳说过:“最好的刺激是学习材料的刺激,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要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要积极的去观察、去想象,最终才能画好自己的作品。   一、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激发学习兴趣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   具有对物象、色彩、创作风格等艺术因素的存在,更有对中外历史、社会生活、性格心理这些人文知识的了解。如在美术鉴赏课中就有要求举出国内外我们熟悉的画家及其作品,通过作者的时代背景来分析他们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讲到他们的艺术思想,艺术观点及其内心世界。   这样也就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画家的人文素养,他们自我情绪的表露,展现了画家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即画家酸甜苦辣的感受及生活经历;展现了不同时期的画家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具有生命力。   以此来培养学生对某画家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吸收蕴藏在作品中的人文营养,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质。   毫无疑问,对美术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必须以一般的认识能力、想象力、直觉能力为基础,这意味着,美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表现能力,包括对美术的审美态度,对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美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美术的审美态度,是通过审美教育的过程培养出来的。   艺术史上说伦敦人正是看了印象派画家画的伦敦的雾的作品之后,才懂得和领悟到伦敦的雾是有颜色的,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伦敦的雾只有一种颜色———灰色。在中国,常用“江山如画”来形容某处山水的美丽,这就意味着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艺术家所创作出大量美术作品,这才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和审美经验,而这也正是美术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培养。   二、用探究与发现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好美术将来做什么?因为什么而学习美术?”当一名画家?当一名设计师?对美术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分辨善美与丑恶的能力。对于美术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是不太现实的。有人认为自己对美术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美术的这块料,从而放弃对美术的学习,混日子来消磨时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首先要对美术有执着的追求,要懂得去欣赏美和发现美。学会思考和探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现象和过程,了解到用科学认识的方法研究问题所产生的兴趣。   我们在进行素描石膏像写生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知道应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从形体结构的认识开始,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将石膏进行结构分析。用几何的形体将石膏的各个部分表现出来,脑部可用“球体”来表现,眼眶“长方体”,上额“圆柱体”,下额部则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现。这样就能将复杂的石膏形体表现出来。   有利于学生对石膏像的认识,加深了对石膏像形体结构的理解,方便了对石膏像写生的学习。学生思路一开就能把复杂事物分解开来,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满足了心理的要求。最后得出检验:做任何看似复杂的事,只要把它进行分解,就如石膏像一般分解成形体与块面的组合,再把形体和块面的问题解决了,再复杂的问题都能逐步解决。   三、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教师应该采取“赏识”教育。只要看到学生有一点优点,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就连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只答对一半,甚至只答对一点,教师应及时鼓励他们,然后找出错误,及时纠正,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热情、勇气和自信心。   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极大配合,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成绩自然就提高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要创造出好的绘画作品是不可能的。   要给予学生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觉得学习美术并不太难,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上不太成熟,因此,他们并不太关注一些付出努力但没获得成功的事情。任何太难完成的任务,都会导致其失去信心,也会失去兴趣。比如说在新教材中就提出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兴趣提高了,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自主、认真、刻苦的进行学习。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渠道,充分利用种种手段,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自主的开展活动,采用种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自尊、自强、进取的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平时说理论联系实际,即是我们要接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只凭口头上说说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实践才行。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样的,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即通过美术的学习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兴趣的提高是艺术实践的动力。对美术领域的热爱,必将对这一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是审美的主要途径,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术教育,但是从整体培养的基础上去挖掘具有艺术修养的学生,使其在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艺术天赋也不至于被埋没、丢失。#p#分页标题#e#   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学生的艺术实践,教师的指导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说在写生课中,老师安排学生分组到操场上进行写生练习,让学生分散开来自己找写生的对象。几分钟过后,只见学生们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着铅笔,仍无动于衷。   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大胆的叫到:“老师,操场上空荡荡的,画什么呀?”老师让大家仔细观察。便问学生们有什么发现?学生们回答到:“篮球架,单杠。”老师便提醒大家认真观察四周,学生们便对球场四周的房子、工厂认真的画起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色彩、表现色彩的创造意识,使之与客观自然有一定的联系,又高于自然。例如:天空不是必须要画成蓝色,而是根据画面色调,想要表达的情感等等方面的要求,表达成为不同的色调,这种主观色彩的运用可以在很多大师的作品中体现出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气质、能力和性格特征,但学生自身的顽皮性和依赖性以及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成为自主学习的最大障碍。长期处于被动的接受,不善于思考,老师布置一点作业我完成一点的思想在学生的头脑根深蒂固,他们不会去挖掘教材以外的东西。因此要彻底的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力军,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学习美术的出发点,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发挥自己的艺术潜力。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7

引论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着力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知识。但近年来,文学课程教学在专业体系内逐渐被边缘化。究其缘由,可以从内外环境两方面进行考察:从外部环境来看,当今的学术环境受到社会上实用主义、工具理性等观念的冲击,文学学科地位大不如从前,文学课程的重要性被相应放低,比不上学科内的其它实用型课程;就学科内部来看,英美文学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与语言技能性课程相比,文学课程教学研究滞后、缺乏创新是造成文学课程在高校遭受冷遇的重要原因。网络教育条件下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则面临着更大挑战:首先,网络教育的师生、生生分离状态不利于文学教学中的情感传递和语言输入培养;其次,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学习时间有限,缺乏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再次,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知识储备不足以达到英语文学教学要求的高度,增加了文学课程教学的难度。课程教师若不能针对教学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并做出策略调整,文学课程不仅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更有可能削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产生对教学效果的质疑。因此,基于网络环境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需克服远距离教学的弊端,将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进行最大化利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学目的。

设计思路

(1)终结“文学史+选读”模式,教学目标重新定位我国英美文学课程教材的编写一般遵循文学发展史脉络,介绍英美文学知识及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作家思想观点、艺术特色、主要作品等,知识要点琐碎庞杂。作品选读从古典文学开始,涉及复杂的文化历史知识,而且作品的用词和写作风格往往超出学生能力储备。因此,教师倾向于逐词逐句的进行文本解析,灌输文学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文学知识和作品分析的被动接受者,学习任务被浓缩成对英美文学历史背景、事件、人物、作品及其评论的知识性记忆。这样做的结果使得文学课程对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提高其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方面功效式微,其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陶冶情操的素养教化功能更难实现。经过对学习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比起“全面的掌握英美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知识,接受严格而专业的学术研究训练”这一教学目标,网络环境下的成人学习者更倾向于从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中获得文学的感受、文化的思考及美的体验。因此打破“文学史+选读”教学样式,不以对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追求,而以学习者的文学体验为依托,通过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来实现丰富英语文化认知水平,提高人文素养更适宜被确立为成人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不一而足与普通面授教育相比,网络学习的学习集体成员在年龄、心理、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等反映出来的特征差异明显,“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往往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极大伤害。课程网络平台的搭建,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定制性”的教学指导,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供用户选择,学习者可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习惯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考评方式。如以视觉型学习为主的学生比较倾向于使用视屏资源作为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交际型学习者乐于参加组织小组讨论,思考型学习者善于归纳和反思,倾向于采取报告、小论文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等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既尊重了不同学习个体间的差异,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关注学习过程,考核设计多项自选当文学课程教学目的不囿于文学史和文学知识的传授时,课程考察的方式也应跳离以考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为宗旨的终结性考试一锤定音式的考评方式,使形成性测试的作用和地位得到加强。在考核设计上,教师可通过一体化的“评”、“用”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测评环节贯穿教学始终,细化到各个教学步骤中,以体现重视学习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教学观点。例如,形成性考核方案的设计中,除部分项目是要求学生必须参加以外,考虑到成人学生在职工作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优势,提供“菜单式”多个选择项。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等方面,学生都有自主选择性,避免全班学生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和拘泥于同一种形式。这一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学员的特殊性,尽其所能的为学生提供便利,做到“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科学化地服务于学习者。

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英美文学课程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教学内容难度高、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遵循由易入难的教学原则,学期开始即在课程网络平台上开展网上读书活动,为学生挑选短小精悍的英语通俗文学样本及配套音频,供学生开展阅读和泛听,其中既有用词考究的经典篇章段落,也收录了通俗易懂、广为流传的人生小品。读书活动的目的在于以温馨亲切的声音和富有哲理的文字消除学生的文化陌生感和距离感,以简单的“聆听”、“诵读”的学习方式来体验和感悟英语文学样式。同时,借助网络平台的信息承载量,教师可将学习资料整合成立体化的资源环境,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资源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2)设置议题,开启学术智慧英语文学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外语文化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往往在课程初始阶段学生就必须面对艰深晦涩的古典篇章,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心理压力。在这个情况下,教师适宜的引导对学生顺利地开展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可借助网络上BBS讨论、QQ会话、Email信件等渠道做文本辅导工作,如列举纲要,发表教学辅导文章,做学习摘记范本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议题设置的方法,引领学生步入文学学习轨道。教师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不断设置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参与学习。首先,教师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程度等指标来分组,组织学生研究小组,在课程教学平台上设置问题或提出假说,并提供参考书目、资源索引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搜寻相关资源;学生通过研究调查、演绎推理等形式找寻答案、验证假说;然后经过师生交互,同学交互,人机交互等多个环节表达意见和交流看法,修正自己的解释或改进自己的观点。对于网络上设置的引导性问题,不需标准答案,因为问题设置并不是要难倒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肯定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不像传统文学课堂中那样,被动接受他人口口相传,代代承袭的介绍和讲解。#p#分页标题#e#

(3)自主合作,共创学习佳绩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的思考,敢于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另一方面要鼓励学习者之间的多向交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或者辩论,自由、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根据学习者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网上建立论坛,各小组间的论坛相互链接,便于各组互相访问、交流、留言等。在不同的学习周期中,指导教师为各协作小组设定不同的讨论主题,将其公布在论坛中,协作小组根据设定的主题,可收集课本、图书馆及网上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各小组论坛间可以资源共享,互相讨论,然后各小组分别撰写主题论文,供全体同学进行学习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评价、指导与监督,确保活动顺畅公平地进行。

实施效果

首先,学生对文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从该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来,课程网络平台资源的浏览量、教学资源利用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网上学习行为统计等数据都较之改革前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作风学习材料范文8

[关键词]微课;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物理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入手,研究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1-2]。物理化学的产生历史悠久,其发展又紧跟时代步伐,渗透到纳米材料、燃料电池、胶体化学等当前研究热点课题中。同时,物理化学也与生产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如今,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技术已逐渐成熟。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相互融合,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质量,而且也更贴合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推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发展。其中,微课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授课模式,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在教育行业蔓延[3]。微课就是教师通过录制短型的课堂教学视频,并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课堂练习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众多内容。微课具有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突出、形式多样的特点[4]。微课既包含了传统课堂所拥有的基本条件,又融合了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因此受到众多师生的青睐。本文主要探讨目前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微课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大学物理化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无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从教学内容上弱化对一些基本公式如麦克斯韦关系式、稀溶液的依数性等的推导过程,只强调公式的简单结论及适用条件,这样节约了大量的公式推导时间,增强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教学反馈发现,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依然存在大量问题,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1)理论教学概念抽象、公式繁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如果前面知识点没搞懂,后面学起来就很困难[5]。由于物理化学是由物理学和化学相互交叉而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具备很强的概念性、逻辑性和理论性,例如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中公式繁多、推导复杂、应用条件严格,晦涩难懂等等。而在后面章节比如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前面学过的一些公式和概念的进一步推导,知识的连贯性较强,环环相扣,因而在学生中物理化学一直被列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2)随着学校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教学时数不断压缩,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教学生学好物理化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3)实验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常用测试仪器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我们理论课上学过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物理化学实验较其他化学实验的理论性更强,实验数据处理量更大。而且要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探究和总结实验结论,分析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不同的原因。而我们学校的物理化学实验课是滞后理论课一学期开设的,这样学生对于上学期学过的基础理论印象已经不太深刻,尽管老师在实验课上课前一再强调学生预习,很多学生不愿花费时间回顾上学期学过的内容,依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通常都是机械的照着实验教材的步骤照猫画虎的进行,缺乏做实验的积极主动性。(4)实验数据处理手段落后,精确度不够。处理实验数据是撰写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必经步骤。而物理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量通常比较大,而且处理步骤较多,学生如果不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计算,而且很容易出错。这样就影响了实验对理论的验证结果,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克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今后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微课在物理化学理论及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网络资源以其主题鲜明、短小精悍、便于随时随地学习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目前,微课已被广泛应用于我校化学院各大专业课,以及物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效果显著。经过精心选题和教学设计,在物理化学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将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录制成短小的视频,并辅以学习材料,制成微课,将其上传于网络上,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随时通过视频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有效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进一步改变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明显提高物理化学的教学效果。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这些知识点主要包括:(1)对重要概念、公式的讲解,并将公式的推导过程及使用条件录制成一个微课,上传于网络,供需要的学生反复学习;(2)重点习题的讲解。特别是热力学和动力学部分的习题,由于公式的复杂性及使用条件有严格限制,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只有结合具体实例和课后练习学生才能深刻体会。教师将公式在不同使用条件下习题的讲解录制成微课,这样学生在课后做作业时,遇到不太清楚的地方,通过观看相应的微课,就好像老师在专门辅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3)把一些章节内容提纲挈领的概括总结制成微课。特别是相平衡一章里面讲到的双组分体系的相图,里面的情况非常多,同学们很容易混淆,而复杂的相图都是由简单相图变化或者组合而来。只有让学生对各种简单情况下的相图有分门别类的清楚了解,这样遇到复杂相图,学生才能从容的去化繁为简,切割分析;(4)将一些动态变化的概念采用动画的形式制成微课。如准静态过程,化学动力学中气体反应的碰撞理论及过渡态理论一节,采用动画的形式将变化的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能直观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5)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物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制成微课,例如在胶体与表面化学一章,为什么在水面喷洒浓度为0.1%~0.25%的肥皂水就可以使蚊子和水黾等遭受灭顶之灾?此外人工降雨、洗涤剂去污的原理讲述等,这些生活实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运用所学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基本概念,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在实验课前引入微课。由于我校物理化学实验课滞后理论课一个学期,学生对于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解有些不够深刻,甚至已经忘记,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实验原理讲解的视频进行预习,并且教师能够将较难的知识点分开讲解,当学生发现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时,可以反复进行观看,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2)在实验课中引入微课。将老师演示实验的正确过程,往年在实验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造成的后果录制成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能够从传统课堂中跳脱出来,引发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多的大胆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实验课后引入微课。教师将处理实验数据常用软件的教学视频制作成微课,学生通过自行学习,在处理繁琐的实验数据时,不仅节约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数据处理的精度。即便有些学生学习结束后,时间长了会忘记,但是每当需要用到实验数据处理软件的时候,又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反复回顾,这样就能够从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3结语

微课已经成为近年来教育工作者的热门研究话题,本文着重探讨微课在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学时有限,教师更多地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强,积极性较差。如果将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明显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微课的制作技术还不够成熟,且微课知识的碎片化可能会导致知识体系的不完整性,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力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一起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现代化物理化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晶,杨立云,韦良.微课在高师院校物理化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20,(11):31-32.

[2]罗祥生,晁会霞,石海信,等.微课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2):238+241.

[3]陈燕,郑庆利,王丽辉.“微课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4):304-306.

[4]王亚丽,汪婷,周梅玲.微课在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20,49(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