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沟通总结范例

家访沟通总结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1

家访,不能只单纯的限制在亲自走访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电话远程访问、网络访问(包括BLOG、E-mail、BBS、ICQ)、顺访、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访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甚至还可以利用写信这种古老的方式,使家长通过阅读辅导员致家长的信件,体会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样既有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最新动态,做出正确判断,又能使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家长形成一股合力,起到共同监督、共同促进的良性作用。

2、高校辅导员家访对象需多样化。

从高校辅导员家访问卷调查和家访现状访谈结果来看,高校辅导员家访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主要集中在学习成绩差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事实上,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便扩大家访的范围并保障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3、高校辅导员家访队伍可随机性。

大多数辅导员进行家访工作时,只是单独行动,认为家访只是学校布置给个人的工作任务,忽略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巨大作用。事实上,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由一个辅导员家访到团队组合家访,组合方式可采取家访学生地区一致的原则、辅导员性格互补的原则、辅导员专业结合的原则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这样更便于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有利于工作的进行。

4、高校辅导员家访活动可随时性。

按照惯例,各高校辅导员基本都是在每年寒假期间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由于辅导员的时间、精力、体力、安全和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辅导员不能够走访更多的学生家庭。所以,各辅导员可充分利用平时的节假日时间、出差工作的额外时间等,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

5、高校辅导员家访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备学生。

高校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众多,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如果在短时间内做到到每个学生家庭中走访,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样就需要辅导员有重点的筛选即将要走访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组合情况、学生的心理情况、奖惩情况、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学生的恋爱问题等等,选取这样的学生进行家访,便于找到问题的症结,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2)明确家访目的,端正家访态度。

在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后,高校辅导员要进一步明确家访目的,对本次家访中想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因为学生的思想不是一时一刻形成的,而这些思想不但会表现在生活中的一个方面,甚至会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不良的思想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自卑、交往受限等问题;另外,辅导员在家访前,也需要端正自己的家访态度,不可把家访看成是走过场、走形式,而是要真正的用心去做,让家长和学生同时感受到学校及老师的关爱。

(3)辅导员自身需充电。

高校的大多数辅导员,都是80后,年龄基本都在30岁左右,上班工作的时间短,社会阅历也不是很深,尤其是初次与学生家长接触,很多人情世故都不是很明白。所以,在家访前,辅导员自身也需要学习很多相应的知识。第一,辅导员的生存能力。个人的生存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基本都是单独行动,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个人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有较强的防范意识、遇事时临危不惧的心态、沉着冷静的处理问题等能力。第二,辅导员的沟通能力。在家访前,辅导员要做好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充分准备,把家长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上,要了解学生上大学之前的教育情况,更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整体发展情况,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发展方向。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学生家长促膝谈心,能够拉近彼此心理间的距离,并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6、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扩大家访的效果。

各高校要以家访为媒介,主动赢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到大学生扶贫助困的工作中来,把全方位育人落到实处,也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其的关爱,从而更加发奋的学习。

7、高校要建立和健全辅导员家访考核和评估体系、建立家访档案。

各高校要把家访工作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中,并通过总结评估检验家访工作的实效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过特殊学生档案的被访学生,在建档时更应该仔细慎重。

8、对症下药,及时总结,解决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新生;入户家访;技巧

幼儿园是教育基础的基础,幼儿园老师面对的不仅是没离开过家长的孩子,还有没离开过自己幼小孩子的家长。不仅孩子对幼儿园极度陌生、容易产生“入园焦虑”,部分家长也容易因为第一次送幼儿入园而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焦虑对幼儿和家长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016版《幼儿园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宣传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随着学习和贯彻《规程》《纲要》《指南》精神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家长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新生入户家访就是联系幼儿园与家庭的第一座桥梁,它在孩子、教师和家庭之间建立起的将是一架互相了解的桥梁。新生家访有利于教师直接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工作的支持态度,是教师日后指导家长开展个性化家庭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减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有效措施。教师通过新生家访将极大地促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提升教育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感觉新生入户家访,了解家庭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而家访的技巧也是需要老师逐一注意的。

一、入户前做好相关准备

入户家访是教师第一次与家长沟通与交流,由于幼儿园入学幼儿年龄小,很多是第一次离开家庭参加集体生活,家长们会特别担心老师是否能较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应让家长充分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热情。1.认真阅读幼儿资料。教师在收到幼儿资料后,首先应认真阅读,对资料上的幼儿和家长情况进行熟悉与了解。如:现在的家长对幼儿的起名与以往大为不同,有些家长喜欢使用一些生僻字,教师如果对幼儿的姓名读法不清楚的话,应先做好查询工作,确认幼儿姓名的读音。在与家长第一次致电时准确地称呼对方为XX爸爸或妈妈,会让家长产生亲切的感觉。2.归类整理家访区域。由于公立园的幼儿都是片区内的孩子,我园的幼儿住址比较集中,教师家访前应先整理、归类幼儿的住址,根据区域人数预先想好先家访哪个区域,后家访哪个区域,每个区域大概用时多久,这样在第一次电访时就可以与家长预约家访的时间,让家长提前做好准备,家长和幼儿都能够安排好时间与老师见面。3.理清电访沟通思路。与家长电访前,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将与家长沟通哪些事项,以免丢三落四,让家长产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如:问候家长后,应先自报家门,告知家长自己是哪所幼儿园的X(姓氏)老师,孩子分配在哪个班级,为了提前与幼儿熟悉,以免幼儿在陌生环境产生分离焦虑,我们预计在XX时间段到家中家访,咨询家长是否能够安排至少1名家长与幼儿在家受访,并且需要填写入户问卷等。让家长清楚有条理地了解幼儿所在班级、班主任姓氏、教师家访的目的、需要配合的事项等,以达到电访预约的目的。4.礼貌进行电访预约。电访预约时,注意生活细节上的礼貌预约,如尽量避开家庭餐点时间,以防造成家长的尴尬和不便,尽量协调好家长的时间,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不给家长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麻烦和困扰。5.提前协商入户分工。班级老师提前协商好入户后的合理分工,如班主任主要面向家长进行沟通,而配班老师则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关注幼儿表现、做好问卷调查、拍摄家访情况作为资料留存等方面。6.整理入户所需材料。整理好家访时所需要用到的幼儿信息和“新生入户问卷调查表”等相关材料,用干净的拉链袋等分类装好,并多备书写用笔,以防发生家长家中没有备笔的情况。因为年龄小的幼儿月龄的差别对幼儿的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建议事先对幼儿按出生年月进行排序,年(月)龄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这样可以协助老师在入户时更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

二、入户时注意一言一行

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主要是根据对方的表情、姿态、身体、仪表和服装等形成的印象。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但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过程。1.教师在第一次家访前,一定要挑选好家访所穿着的服装,颜色不宜过于鲜艳,款式不宜过于新潮,最好穿着较端正的职业装,并略施淡妆,精神焕发、气质优雅地前去家访,在家长和幼儿心目中树立起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的第一印象。2.到家长家中进入室内前要脱鞋或自备鞋套,以免发生家长家中有入室脱鞋或换脱鞋的习惯而不敢提醒教师的尴尬情况,尽量避免在家长心中产生疙瘩,也体现了教师的素质、教养与卫生习惯。3.家访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亲切问候,之后,教师要立即主动与幼儿打招呼,最好能够蹲下身来,与幼儿视线持平,增加幼儿对老师的亲近感。但考虑到幼儿对教师的不熟悉,应与幼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切忌直接冲到幼儿面前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幼儿)等,视幼儿的情绪表现而要求幼儿给予回应。家访过程中时刻保持自己的仪表姿态,面带微笑、举止得当,站、坐姿优雅;展现自身亲和力和人格魅力,不无目的地讨好家长,也不过于高冷使家长产生距离感。班主任应为主与家长交谈、沟通的情况下,配班教师则应多与幼儿接触,如与其一起玩玩具,适当地与幼儿交谈,给予幼儿表达自己的机会,从而初步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和交往、表达能力等相关信息。4.家访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通过谈话与不露声色的观察初步了解幼儿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主要教养对象、家庭教育和幼儿在家表现、生活习惯等,初步评价幼儿个性特点、发展情况。5.家访时教师应尽量运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家长沟通,但为了拉近亲切感,同地域的教师与家长可以用本地方言进行沟通。遇到家访时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在家的,老人家谈话又以本地方言为主的,教师有条件的应以本地方言与其交谈,以免造成老人家听不明白的情况,也缩短了教师与老一辈家长的心理距离。

三、入户中做好家园工作

家访是一个深入了解新生个人的具体资料,了解新生的家庭教育状况,与家长沟通教育观念,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家访中的家园沟通工作是整个家访工作的重点,必须要在较短的家访时间中做到专业而有效。1.家访时的家园沟通教师要体现出专业化,教师应详细地询问幼儿在家的各种表现,了解幼儿家庭生活环境、教养方式等,并且指导家长完成《小班新生家庭生活问卷调查表》,以便从幼儿的健康状况、生活卫生习惯、个性特征反应、兴趣爱好等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幼儿,为幼儿顺利入园做好铺垫。2.由于家长也存在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特别希望与教师多介绍幼儿的情况,让教师多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在新生入户家访的过程中应该遵循教师多倾听,家长多表达的原则,争取在家访中对家长朋友的诉求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倾听后的沟通、探讨中为家长排疑解惑,排除幼儿和家长的陌生感,做好幼儿与家长入园前的思想工作。3.家访中的家教指导应讲究策略,教师的谈吐应有理有据。如应根据家访中了解到的孩子具体情况,以《纲要》《指南》等相关文件的精神为指导,耐心地为家长传递早期教育的专业知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纠正家长“小学化”等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对自家幼儿发展水平有疑问的家长,教师应以《指南》为标准,让他们了解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生活技能与运动技能等需完成的目标,通过《指南》与幼儿自身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让他们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及时地给予幼儿帮助与支持。4.针对大部分家长没有接触过幼儿园工作的情况,老师要在谈话过程中自然地向家长反馈幼儿园的基本工作,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入园的心理、生理、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准备,并且抓住机会,多鼓励、引发家长对幼儿园和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新教师由于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建议事先查阅丰富的指导资料,特别是要事先预想一些家长的常见问题,如园所内幼儿饮食安全性、午餐午睡的老师、保育员的指导等,回答清晰明了,以树立在家长心目中的专业教师形象。5.交代好幼儿入学报到的基本要求和通知,如幼儿报到、新生家长会、开学时间、需携带的物品、家长的车辆停放要求、班级的地点等,尽量要求父母一方亲自参与活动,避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代教养”和传达的问题。6.引导家长如实填写新生调查问卷,强调调查问卷对教师更好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园过渡及今后与家长的沟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健康情况、过敏史、生活中的小特点等,有助于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7.不接受家长的钱、财、物,体现教师职业的高尚操守。

四、入户后做好记录分析

家访的目的就是为了熟悉幼儿、家长和家庭状况,了解幼儿与家长的需要,消除“分离焦虑”,老师只有做好家访的记录与分析工作,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1.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家长特点,家长反映的不在“入户调查问卷”中体现的情况进行简要的记录,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的家访造成的混淆情况,增加对幼儿、家长的认识。2.特别记录单亲家庭、重组家庭、身心发展异常的幼儿,做好积极的协助入园和应对准备。例如:对单亲家庭的监护权进行明确记录,以防日后产生的幼儿接送问题。3.在家访结束后,根据家访情况和收集的“入户调查问卷”进行表格式梳理,横向、纵向比较班级幼儿的发展状况,总结班级幼儿、家长的共性和各项问题,为新生家长会、试入园活动、新学期班级工作计划奠定基础。对发展能力较弱势的幼儿、心理焦虑较严重的家长通过电话回访、约谈等方式为家长朋友提供家教指导。新生家访工作是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老师和家长互相了解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既拉近了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的距离,又能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及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新生家访工作将是老师们开展园所、班级、家长工作的先锋战,让我们重视这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使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近距离地跟家长交流,走进幼儿的成长历程,与幼儿园、家长齐心协力,一起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燕,钱维丹.别让家访情两难:谈幼儿园新生家访的技巧[J].儿童与健康,2014(10):37-38.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3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学校领导对留守儿童关心不够,这是因为:(1)与学校安全设施、硬件建设等问题相比较,留守儿童问题还算不上大问题。(2)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为主,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虽然存在许多问题,但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3)家校沟通困难。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来的全是老人,问什么也不知道,讲也听不明白,家长会等于没开。

2.教师也很茫然

虽然家长不主动与教师联系,但是有的教师会进行家访,可是家访时面对的基本上都是老人,而且老人们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太了解,也很少监督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因此家访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建设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因为这一部分人群会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农村一线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也有义务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是一项系长期的、系统工作。

首先,教师要从心理上关心留守儿童,要做好他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班主任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进而掌握他们的性格、习惯养成、道德状况,以及学习态度,要为他们每人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卡,每天留意学生的言行,并作详细记录,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以便给予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其次,在班集体中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把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次,教师在放学后要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同时和他们的抚养者互相沟通,给他们讲讲如何教育好这些孩子,使他们懂得学校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比如,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讲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进行道德教育,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此外,教师还要多和孩子父母进行电话沟通,让他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让家长多打电话关心孩子,毕竟,父母的爱是所有人都代替不了的。

最后,教师还可以建立结队帮扶制度,给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如在六一儿童节给他们买一些励志的儿童读物,过生日给他们一个生日礼物。与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的教师在平时要经常与学生谈心,组织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关心他们的衣食冷暖,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们,更在精神上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爱。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也令人可喜,这也进一步解决了留守儿童上学的后顾之忧,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扔不能忽视。(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我们农村的一些学生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意识,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跟自己没关系了。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它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德育具有不可衡量的补助作用。学校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对三观有正确的认识。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一、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的现状

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只负责教学,很少跟学生沟通交流,也很少引导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师和家长成了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缺乏沟通与合作。有些教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无心过问其他事情。有些教师虽然也开家长会,也进行家访,但都是只走个过程,缺乏深度合作。所以,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失调的。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教孩子知识和做人的道理都是老师的责任,跟自己无关,可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什么给什么;有些家长的不良言行对孩子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些家长在外打工,没有时间陪伴和教育孩子,这些现象削减了学校的教育成果,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采取家校共育的方式,共同努力,推动学生更上一层楼。

二、加强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

家校共育的方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创建家校共育的合作体系,必须要加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一)双方思想一致

孩子是父母的牵挂,是他们的骄傲,更是他们的希望,孩子在学校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荣誉。因为孩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我们要紧密合作,各尽其责,共同鞭策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家长和教师要懂得换位思考。家长要体谅教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成长。因为教师也有家庭,也有很多让他们操心和头疼的事情,况且一个教师要管理几十名学生,所以难免有照顾不到疏忽之处,需要家长给予理解。同样教师更要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面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主动承担责任,争取家长的紧密配合。

(三)各尽其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也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要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产生的深远影响,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学校,应该积极地参与并配合学校的管理活动。作为校方更要积极创建融洽的家校合作气氛,在财力物力以及制度上都给予保障,切实落实好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使家校共育得以有效开展。

三、新时代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合作途径

(一)引导家长端正教育态度,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共同教育学生

现在,部分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有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言行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还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带,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管束不努力学习甚至是逃学。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家庭教育不得当所造成的,因此,引导家长端正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了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与家长沟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如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不妥之处,要直言相告,说服家长改变教育方法,凡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熏陶、感染孩子;建立平等、尊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留守儿童要多给予关心和关注,让他们心里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家长端正教育态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

(二)家长和教师都要提升自身素养,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校共育合作中学校占主导地位,所以我们必须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使其人人平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其次,教师在课堂要尽量降低带有负能量的话,不要讥讽和挖苦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要多给予肯定和认可,这样才能使学生提高自信心,有了自信做起事情来会事半功倍。最后,教师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如果教师出尔反尔又怎能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因此,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为学生做出一个好榜样,是家校共育的基础条件。在学校,教师为人师表,在家里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并且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给孩子划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学习用品准备齐全。其次,用言行感染孩子。家长可以在孩子学习时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也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表现。因此,家长不要让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要想办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健康成长。

(三)按时召开家长会,加强合作

学校每学期都要按时召开家长会。会前教师要掌握班级学生的详细情况。主要是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是否有单亲家庭等。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致使对孩子管束不严;还有部分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子女;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他们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孩子的事情就跟他们无关了。因此,一次成功的家长会应该使家长明白自己对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达成家校合作的共识,清除原本的障碍和误解。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也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时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等,教师就孩子今后的家庭教育问题给予合理的建议。讨论要怎么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使其真正达到家校合作齐心协力,更好地达成家校共育的目标,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定期向家长分发“征求意见信”,促进合作

为了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学校要定期给家长分发“征求意见信”,请家长就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效率、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以及学校餐饮的卫生问题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各抒己见。“征求意见信”家长都不用署名,这就使家长免除了后顾之忧,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想提出的建议。教师通过整理信件,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要改正,争取做到让大部分家长满意。

(五)双方互留电话号码,方便合作

教师和家长互留电话号码使双方更方便沟通,学生在学校无论是学习和生活上出现什么问题,或是出现什么紧急情况,都可以第一时间跟家长取得联系。通过电话,教师和家长就可以交流,讨论孩子的情况,即使家长在外地打工,同样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情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进而防止再犯相似的错误。

(六)开展家访活动,让合作更密切

为了使家校共育工作顺利开展,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进行家访活动。教师要对需要家访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的表现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优缺点等逐个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家访后,教师要将家访的情况记录下来,做出家访档案,就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事实证明,家访不但能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开展德育工作。

(七)运用互联网开通家校沟通的新渠道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农村小学家校共育迎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QQ群和微信群,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在语言上,还可以使用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这样就大大缩减了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距离,这些家长也能更详细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教师可以一对一地与家长讨论学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一对多的跟家长一起讨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在家校共育合作中,通过互联网可以方便家长利用手机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经过学校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切合实际的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使他们在家校合作中尽到家长的应尽职责,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四、结语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5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活动的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游戏中融入知识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能力,则可以做到寓教于乐,既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友爱,又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知识。我在教学中,经常将所学习的常识和生活技能与游戏相结合,孩子们也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游戏。比如,我经常会让孩子们玩扮演的游戏,我首先会启发孩子“:我们坐公交车的时候,看到有老人上车,但没有座位,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们纷纷回答“:要给老人让座。“”孩子们,你们回答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玩个扮演的游戏,将给老人让座的情景重现,好不好?”孩子们兴致都非常高昂。一个孩子要扮演“老人”,几个幼儿扮演放学路上的孩子,一个孩子还踊跃报名要扮演“司机”,摆上几个小凳子,就是车上的座位。“老人”上“车”之后,看到“座位”都坐满了人,就站在了“座位”旁边,一个小朋友很快站起来,扶住“老人”,还礼貌地说道“:老奶奶,你坐我这里吧。”孩子还故意变声回答道“:谢谢你,好孩子。”逗得别的小朋友都哄堂大笑。很多小朋友还在表演中有自己的发挥,有时候孩子们还会自发地扮演生活中的不同人物,表演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在表演中学会了生活常识。传统的授课式教学方式应当得到改变,教师要多采用让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更能培养孩子自发性的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幼儿教育。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孩子一同游戏,一同成长。

二、老师老师讲故事———故事内容含哲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幼儿教师在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会采用直接批评、说教的方式对待,这样对于孩子的自尊心伤害很大,孩子的内心也很难以接受。教师要改变这种呆板的批评模式,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孩子道理,让孩子自己思考自己的行为,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有一次,我给孩子上美术手工课的时候,有一个孩子一会想画画,一会又想做手工,一会和周围孩子说说话,一会又跑去喝水看书,不能安静下来做好一件事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孩子们美术手工课结束之后,我就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叫做“小猴子掰玉米”。讲述的是一只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多又大,高兴地掰了一个玉米往前走,突然看到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兴奋地扔下手里的玉米去抱西瓜。走着走着,看到树上的桃子又红又多,扔下了西瓜去摘桃子。一只鸭子从猴子面前经过,猴子丢掉了手里的桃子又去追鸭子,最后鸭子“嘎嘎嘎”地叫着跑走了,小猴子没有追到鸭子,水果也没有留下,只好垂头丧气地两手空空回家了。讲完故事之后,我向孩子们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最后两手空空回家了呢?”有的孩子回答说“:因为它一会要玉米,一会要西瓜,一会要桃子,一会又要追鸭子。”我点头称赞,给孩子们总结道“:因为猴子不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心二意,所以最后它一无所获。我们也是一样的,只有静下心来好好地、认真地做一件事,才能将事情做好。”之后我还让每个孩子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感想。孩子们都对自己做了总结,在总结中也同时进行了反思,从这个故事中感悟颇多。孩子虽然还比较小,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尊的感觉,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将所要训导的内容融合故事内容,给孩子们以启发和思考,引发孩子们的主动性。

三、老师老师家中坐———家访之中知动态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6

一、明确意义

近年来,学生溺水身亡事件频发,溺水成为每年春夏季学生伤亡事件的高发类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大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乎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民族的未来。各级各部门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迅速行动,切实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

二、总体要求

确保在本场辖区内不发生一起学生溺水身亡事故。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预防学生溺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应急办,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村、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受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协调落实,切实负起统筹、协调、动员、组织、管理等责任。采取综合措施,抓好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发挥职能作用,分工协作,切实增强全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场政府在暑假期间会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对村、各部门预防学生溺水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加强宣传教育

村采取多样化宣传方式,教育学生监护人要切实负起监护责任,教育学生不在水边嬉戏玩耍,不在无监护人陪伴下游泳,预防溺水事故发生,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每年五月至九月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广播、宣传栏、悬挂过街、张贴标语、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加大防溺水安全警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防溺水的浓厚氛围;节假日前反复讲,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和暑假等节假日放假前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发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开展预防溺水工作全覆盖的家访活动;印发游泳安全宣传册。

3、建立长效机制

(1)建立包保责任制

加强全场重点水域日常监管,各村重点山塘、水库实行包保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即各包片干部是重点水域的包保责任人。同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村民组结合蓄水管水工作对本组范围内的所有山塘、水库加强日常监管,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确保水域安全。

(2)建立安全警示、巡查制

全场范围内的各水域权属主体在各沟、河道、塘边、水库要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且加强日常巡查。对没有设置警示标牌或警示标牌模糊、损毁的要重新设置醒目标志,确保做到全覆盖,尤其要加强临湖、临路等重点水域的不定期巡查,并由包保责任人做好巡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建立安全家访制

在每学期和每年暑假期间开展安全家访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覆盖到每一位家长,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村委会要在暑假期间会同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进行关于学生安全教育监护责任的家访。

(4)建立假期安全对接制

村委会与当地学校在节假日前要进行一次沟通,就放假期间安全工作要求和各方职责进行对接。要突出抓好节假日学生脱离学校教育、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等监管薄弱环节,落实监管责任。

四、活动时间及实施步骤

防溺水工作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4月下旬-5月,宣传发动,营造气氛;

第二阶段:6月至7月,安全教育、全面排查整治;

第三阶段:8-9月,督导检查;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校社区;居家药学服务模式;

国家卫建委《关于做好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规范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细化相关技术规范流程,鼓励药师等加入团队。为药师参与到家庭医生团队,走入社区,开展居家药学服务提供政策支持。由于生活质量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高校社区高知家庭子女的空巢,伴随而来的衰老、慢性疾病多重处方用药、家庭存药过多、保健品的滥用等情况日益严重[1]。老龄化社会为药师的转型提供机遇和挑战。药师从医院走入社区,走进患者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安全用药指导,势必成为一种趋势,药师势必成为家庭医生签约医疗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从2013年开始,药师开始开展上门居家药学服务,在多年摸索和发展中积累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

居家药学服务的定义:药学服务是药师提供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相关服务,是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在药物治疗之前和过程中以及愈后恢复等任何时期,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负责任的,与药物相关的服务[2]。而居家药学服务,是立足于社区居民,走入社区居民家庭,围绕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提供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是社区药学服务向家庭的延伸[3]。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基础:借助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可提取居家药学服务对象的信息,包括患者基础信息、基础疾病、既往用药史、药物食物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就诊取药记录。而我科与本校计算机学院合作研发的Hust用药服务APP,可实现处方查询、检验报告查询、服药时间管理[4]、药师在线咨询、合理用药查询,以满足上门药学服务需求。居家药学服务的人员及培训:家庭药师需要临床医学背景和全面的药学知识,还要有协调沟通能力。因此每组由1名资深药师加1名临床药师组成。资深药师在社区中有口碑和人脉积累,以便于工作的展开,临床药师专业功底扎实,用药咨询、合理用药等熟练掌握。两者结合更好保障居家药学服务质量。经培训后人员配合即固定,每年定期2次随访。家庭药师需掌握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Hust用药服务APP;熟悉岗位职责、标准化语言、标准化服务、服务的内容、达到的目的等。并通过场景模拟,对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培训[5]。居家药学服务内容:居家药学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是其可操作的保证。⑴上门前:药师培训,药学服务对象筛选,预约、医嘱重整及制作用药教育卡片。⑵上门时:①用药指导;②确认遵医嘱用药;③判断并干预用药依从性[6-7];④保健品宣教;⑤提供家庭小药箱并指导管理;⑥过期药品回收[8]。⑶上门后:整理资料并存档等[9],在上门服务结束后通过电话随访方式,以对象的主观获益为标准评价服务质量,保证评价可靠性,从而为居家药学服务的质量提供保障。

2.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

合理用药及居家药学服务模式宣传:通过与高校社区老年协会合作,在老年活动中心举办多种形式的合理用药宣教,如发放并讲解《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材料;播放由本院药师制作的“信必可都宝装置的用药指导”“鼻部外用药指导”“泡腾片用药指导”等用药指导科普微视频;现场帮助糖尿病后遗症患者树立信心、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宣传我院中医中药特色,香包、代茶饮、中药丸剂代加工、中医药养生进家庭等特色服务;居家药学服务宣传海报,发放药师上门服务名片。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居民对药师的认可,提高居家药学服务模式的接受度。居家药学服务对象的筛选:开展服务初期主要通过学校老干处提供名单,目前服务对象包括:①依靠高校社区老干处提供的独居、失独、高龄、老龄、空巢、困难家庭患者;②门诊取药年频率超过50次的患者;③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患者;④长期每日口服超过5种药物的患者;⑤医院公卫科提供的以慢性病为主的签约人群[10]。开展居家药学服务:居家药学服务遵循上述流程及内容,例如判断医嘱执行情况并进行相应用药教育,指导管理闲置药品、保健品,清理过期药品并以医疗废弃物标准处置,建立合理储药观念。我社区以公费医疗为主,居民存有大量闲置药品,保健品滥用情况严重。每例完成后整理资料,总结下次随访重点,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将电子存档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的用药档案对接。

3.居家药学服务的实施效果

居家药学服务实施以来,药师团队共进社区180次,服务居民5280人次,提供药学服务6000次,管理400户家庭药箱,面对面科普1200余次,为100户居民提供居家药学服务,投放过期药品回收箱12个,收集过期药品100箱。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满意度由2018年的84%上升至2019年的94%。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率由2017年的70%和62%上升至2019年的95%和96%。

4.讨论

家访沟通总结范文8

关键词:帕金森病;健康行为;健康管理;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患者发病后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为以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运动症状,及以感觉障碍、睡眠行为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为特征的非运动症状,疾病晚期患者常因丧失自理能力而长期卧床,并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窒息、褥疮等严重并发症。我国P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2/10万和797/10万每年[1],目前PD尚不能彻底治愈,由于对复杂的用药方案及药物副作用的不了解以及患者自身健康管理能力的不足,P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健康行为是指人们为了预防并延缓疾病,维持身心健康而所采取的主动的行为方式,其主要是以健康为目的,关注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3]。有研究证明,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可提高PD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风险[4-6]。本文主要针对目前PD患者健康行为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及效果评价方法进行阐述,并为提高PD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延缓疾病进程、降低再入院率提供研究方向。

1管理方式

1.1多学科团队干预

我国对于PD患者的健康管理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由神经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组成的多学科团队通过为PD患者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协助其完成由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谢萍等[7]通过多学科团队为PD患者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并对其认知、行为、心理、社会支持4个方面进行干预,有效的提高了PD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并减轻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柳欣等[8]通过开设帕金森病护理工作室,为居家PD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多学科协作的健康指导,在改善PD患者生存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1.2院外延续性健康管理

国外有研究表明居家PD患者每天需要倾注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穿衣、吃饭和走路等日常生活行为。NuttJG等[9]认为患者的年龄、症情的加重以及照顾者的压力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由于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期间出现的包括药物加减变化、医护或医患之间的沟通不当以及因住院导致的活动减少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成本,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能力产生负面影响。随着PD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增加,ShahgholiL等[10]通过研究发现,通过解决照护者的负担和需求、简化药物以及通过多学科健康管理方式为出院PD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方案,可以提高居家PD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居家PD患者再入院风险。在我国,针对PD患者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出院前和出院后2个干预阶段。出院前干预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康复训练、预防跌倒等基础健康行为干预;针对PD患者在家庭护理阶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PDCA模式联合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分类管理等[6,11,12]。出院后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服用有关手机短信提醒、家庭访视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个案管理延伸护理、微信平台等[5,13-16],积极对居家PD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指导建议及突发事件处理办法等。1.2.1电话随访与家访国外有学者提出出院PD患者引入家访方案,并有效改善居家PD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降低再入院风险。由医生、护士及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家访小组对居家PD患者进行访视,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Misra-HebertAD等[17]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出院后未参与家访患者与参与家访患者出现了药物使用及院外健康知识上的差距,且再入院率明显高于家访参与者。然而徐娇等[18]发现电话访问可能会出现因患者外出、更换电话号码等原因发生遗漏、拒接等问题,家庭访视则因存在时间、地理位置的限制,而造成医护人员成本耗费巨大。1.2.2信息化健康管理平台①健康行为管理应用程序: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移动医疗APP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管理,研究发现,全球有超五亿用户在使用移动医疗APP[19]。刘燕平等[20]通过家庭康复训练APP,有效的改善居家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也有学者发现,虽然患者对健康管理APP的使用意愿强烈,但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程序操作的复杂性等问题,其实际使用率却很低[21];②社交平台管理:除了移动医疗APP,也有医院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对居家PD患者进行健康行为干预。OrrJA等[22]研究显示,每周1次的短信服务可以提高居家PD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学者使用Facebook为居家PD患者解答在健康行为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困惑[23]。曾昌琴等[24]发现应用微信群向居家PD患者及家属录制发送康复训练小视频,可以增强PD患者的康复自信及康复质量。因此,使用社交平台定期向居家PD患者及其照护者发送疾病相关知识,不仅满足了居家PD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并且使健康管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效解决健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1.2.3社区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社区帕金森病的三级多模式综合管理是指针对已发生帕金森病的个体开展的以三甲医院为指导,社区管理为主体,家庭照护者协作的联合管理模式,是包括指导患者药物应用,加强肢体运动康复、心理康复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等多方面措施的综合管理体系。由三甲医院专科医师深入到基层社区并给予社区保健医师规范化的治疗培训,从而使社区医师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预防指导,让家庭照护者积极参与进来,能明显降低帕金森病的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葛海洋研究显示[25],对老年PD患者分别于医院、社区和家庭3个阶段进行PD知识讲座、医患座谈会配合康复运动疗法等管理,发现医院-社区-家庭康复运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运动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

2干预内容

2.1合理用药指导

目前国内外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普遍偏低。由于药物的特殊性,服药剂量、时间及方法对药效有很大影响,复杂的用药方案常使居家PD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26],由此带来的自主停药、用药时间不当、忘记服药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临床病情的控制,并导致生活质量逐渐降低。因此,简化用药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居家PD患者进行用药行为管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提高服药依从性很有必要。

2.2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是临床上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根据大脑可塑理论,通过外部因素的持续刺激,可以促进病变脑部功能逐步重组,恢复局部功能。成红霞[27]及其团队通过对PD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及问题处理能力3个方面进行训练,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使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得到提高。杨桂芬基于太极拳而创立了PD康复操,以PD康复俱乐部为载体,由专职康复治疗师教授患者主动运动,通过对核心肌力训练锻炼了PD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提高独立行走及日常行为活动能力[28,29];患者在参与主动运动的同时,又加入了PD康复俱乐部,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使战胜疾病的信念更加坚定。

2.3生活方式指导

由于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PD患者的体质量与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同时与患者发生左旋多巴相关性运动障碍概率呈负相关[30,31]。因此,了解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居家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并采取早期营养干预对改善PD患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有很大帮助[32]。范怀敏等[33]通过低蛋白饮食对美多芭药物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后发现患者脑内左旋多巴含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高,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并提高日常行为生活能力。另外,PD患者常伴有严重便秘,任莉琼等[34]通过对患者饮食方式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形成合理的膳食结构,为患者制订合理的运动方案并辅以腹部按摩、心理干预等措施,使患者便秘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王严之等[35]发现益生菌可有效改善PD患者肛肠动力,有效减轻因便秘症状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4心理引导

患者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疾病的进程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D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及病情的反复性,患者常因此而抑郁、焦虑并失去治疗信心,导致疾病预后较差[36]。药物治疗辅以健康心理教育虽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治疗效果常不理想,无法达到患者的预期[37]。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在构建慢性疾病患者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良好的心态以及健康的生存环境在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得到认可和重视[38]。侍相君等[39]研究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可有效缓患者解抑郁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高艳平[5]通过认知干预联合家属参与,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明确其心理症结,改善不良心境,引导其采取积极的自我心理控制,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等负性心理。

3健康行为的评价

目前评价PD健康行为水平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量表由于其简便客观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PD患者健康管理水平的评价之中。UPDRS评分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量表,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然而,由于量表评估耗时较长、评估者对现象观察的主观性以及评估时间空间的局限性[40],给临床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带来影响。因此,有学者通过长时程可穿戴设备对居家PD患者运动症状[41,42],如运动迟缓、震颤症状、运动波动、异动症、步态障碍及非运动症状,如左旋多巴药物服用情况、药物反应等进行监测、评估[43-46]。无论是院内还是居家PD患者,都存在跌倒风险,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负担,张睿等[47]通过自制跌倒风险评估表,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及时给予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患者跌倒发生率。另外,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鼓励患者书写健康日记等措施也可动态监测评价患者健康行为情况。

4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