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训论文范例

会计实训论文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1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一些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在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对于一些常用的会计操作了解后,也是可以进行简单的会计操作的,非专业会计人员从事会计行业,在当今社会此种现象非常普遍,此种现象造成社会对专业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此种现象的出现也就相应的需要培训学校的教学和实践要和社会的需求相吻合。社会需求的增高,为了应对此需求,需要培训学校建立起仿真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仿真实验过程中,把在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实践到,把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争取实现即使不在社会中实习也能达到全面实践的效果。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实验室的建设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建设,分别介绍如下:

1.实验室人员建设。

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实验室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员建设。通常情况下,一个实验室里是要有两到三人的,分别负责日常的工作,分工明确,这些人员并不需要非得是会计专业的,与之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也是可以的。在此过程中,还要给学生配备实验指导教师,为了能够达到理想效果,实验指导教师也必须要定期进行进修。

2.软件方面。

就软件方面来讲,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实验室内所具备软件是较全的,要有用友软件、金蝶软件、office系统、windows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系统、会计电算化考试、远程教育软件等等。在仿真教育环境下,实验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各个岗位实际工作所需,根据学生对于书本知识掌握程度,指引学生去学习新的实际性操作。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岗位工作流程,通过不同岗位的实训,能够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岗位所涉及到的资料,指导教书需要到企业去收集相关数据,不单单需要有会计用品印章、原始凭证,在收集资料过程中需要用心去选取,选择较强代表性资料,将重复性的去掉。所收集到资料最好是包含原始凭证。就比如说,使用假发票,能够增强学生审查假错账的能力。

3.硬件方面。

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实验室建构基础为硬件建设。此方面要求计算机配置能够符合实践教学要求所需,但是对于建构类别以及建构场地也是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就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实验室地理位置来讲,需要选择地址宽敞、明亮的。需要有专用的服务器以及多媒体职能工作站,要具备多媒体投影仪、稳压电源、教师笔记本、扫描仪、网络设备、远程教育设备、除尘设备、防静电接地设备、局域网、校园网等等辅助设施。电算化系统需要有升级以及扩展备用容量空间,电压设定在180到240伏之间。需要安装UPS电源。需要合理性的安排机房内电力负荷。但是需要将UPS电源和主机分开放置。会计电算化仿真实验室工作环境要和真实环境相同,需要设置工商局、税务局等相关机构窗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按岗位分工,这样能够掌握每一个工作环节,能够真实性的掌握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学生在后期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各个的岗位中。

4.制度方面。

仿真实训实验室建设过程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此项标准也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基础点。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实验室制度建设要将理工科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作为参考基础,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最终创建一个整洁干净有序的仿真实验室。

二、结语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2

    伴随着大学扩招的逐步深入,社会人才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学生也越来越成为了就业的弱势群体,而作为招聘方的企业也在不断地抱怨新进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就业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这一现实,学术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与经管类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相关的文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和内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同时调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单位的招聘要求,从招聘单位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并结合分析经济管理类会计专业毕业生所认为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学生观点之间的差别,以期对经济管理类会计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产生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由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构成。其中,一般实践能力指所有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专业实践能力则指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应具备的专业性实践能力。

    (二)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除了具备所有大学生均具备的一些基本特点外,还体现在他们接受了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科研训练,同时还表现在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将基本限于具有经济管理行业背景的企业或者其他企业的经济管理类岗位。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必须首先满足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般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健康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吃苦耐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在表现能力、内在品行能力、一般经验能力、诚实勤奋精神、敏捷思维能力、勇于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还必须具备包含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在内的专业实践能力。所谓专业经验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经验;所谓专业态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形成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工作责任心、勤恳敬业精神、细心认真精神、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态度及事业心等方面;所谓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与未来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知识的来源看,专业知识包括从学校的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和从相关实践经验中获得的知识,则专业知识能力中也涵盖了专业经验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谓专业工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的处理业务的相关能力,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抗压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等;所谓专业道德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与潜在良好职业道德形成相关的品德能力;而专业创新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的以及在专业业务中不断创新进取的专业能力。

    目前的文献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般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般实践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专业经验能力、专业态度能力、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专业道德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然而,在具体分析过程中,仅仅指出了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并未对相关的能力要求展开阐述;同时,也未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与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相适应,高校的会计学教育方向特别是会计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导向型转变,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会计学专业建设中,如何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整合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会计系列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技能,提高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来自于他们亲力亲为的实践感受,来自于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场景下手与脑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识的灵活迁移。这些活动的实现,都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安排, 而这恰恰是现有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薄弱之所在。具体表现在:

    (一)体系中各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构成。 但这些环节之间并非等量并重的处在同一层面上。就社会实践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而言,三者之间是有逻辑上的先后顺序的: 没有实践就难以形成论文,特别是会计学本科论文多要求以当前实际存在的会计问题作依托、体现实际应用价值;而实验与实习、 社会实践之间可以并列,属不同的认知途径。由此可见, 将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环节简单罗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统性思想作统驭的, 逻辑关系不够清晰。

    (二)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会计学专业也莫不如此。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更注重他们对实际业务的操控能力,而这种实际操控能力来自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脱离“干前学”,但它更依赖于“干中学”。它是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亲力亲为的切身感受,是学生对专业认知的必然阶段和过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剥夺的。在实践教学中,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该怎样做”,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这与理论教学中习惯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不明确,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迫切的。 #p#分页标题#e#

    (三)校外会计实习效果不佳 现在一般高校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实习很容易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是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因此各高校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往往会遇到来自企业的阻力。其次,校外实习点多面广,教学管理难度大。由于企业财务工作比较忙,其办公场地空间有限,每个单位一次只能接纳2~3个学生。这样每位指导教师要负责几个企业的学生实习,困难较大,加上有些企业对实习学生管理不严,放任自流,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实习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脱节。从各学校的教学组织来看,校外会计实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全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一般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但学校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再加上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时间上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及时有效地解决书本上没有搞清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及时消化书本所学的知识。最后,学生对校外会计实习的兴趣不大。在企业的会计实践中,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并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而指导会计实习的人员由于担心出现账务处理的错误而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因而实习中“只看不干”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对校外的会计实习失去兴趣,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实习收效不大。

    (四)忽视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2007年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对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驾驭能力,对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特殊业务事项的掌控能力,对公允价值的灵活运用能力。新准则的出台,是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生,这势必在客观上导致会计学研究对象更加复杂和多变。不仅如此, 对一名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仅仅将这些复杂多变的经济业务作出专业处理远远不够,还要善于与环境沟通:与工商税务保持良好的沟通界面,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交流顺畅, 与生产销售部门分工协作等。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不是在书斋中长大的, 也不是通过完善的理论逻辑训练达成的,从学生成长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安排是重要保证。 学生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认知, 才有可能激发出灵感,创新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也正是社会所期望的。

    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实践环节间逻辑关系的理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在更宽视角下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用好、用足校外企业资源,以及重新审视和看待会计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是当前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 基于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实训、实作为主线, 笔者提出构建创新型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础性实训模块 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实训模块是针对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单科结束后,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基础性实训。在实训资料的选择上,应首选企业真实业务和数据,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同时,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推广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广泛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提高实践教学含金量。为了更好地熟悉会计准则中有关金融业务与产品的规范,应增加适当比例的金融专业实训课。在实训中应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培养沟通能力,使其尽量适应会计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综合实训模块这是在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综合性实验。 此时, 学生已将升入大四, 一方面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应重视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并积极搭建两者沟通的平台。在实训阶段,应尽量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保证实验资料的鲜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地进行试验程序的设计。 针对具体业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开放式的答案和个人见解。

    在实训阶段虽然还要依托学校的综合实验室,但在指导教师的配备上,应优先选择有科研项目以及具有双师背景的教师,同时还应邀请相当比例的企业会计实务专家来共同完成,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通过实训教学模块的训练,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完成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企业开展实作做好铺垫。

    (三)实作模块 经过在校内的基础性和综合实训后,学生对一般会计操作流程已较为熟悉了,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水准。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以及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界面与场景,就必须将其放在更大的专业背景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环节——实作模块训练。实作,即在真实的专业场所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学生对特殊业务的处理,与工商税务界面的沟通,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监督部门的交流,以及与企业内其他部门的协调等工作能力的培养,均是通过实作教学环节来实现的。实作教学模块的目标决定了该环节只能在校外的专业场所进行,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实战锻炼。

    (四)专题写作与毕业设计环节 无论是专题写作(包括学年论文)还是毕业前的综合论文的设计与形成,均是以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及实作三大模块为基础形成的,是对前面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和认识上的提升,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环节应注意对学生写作思路与方法的指导,领会前期三大模块环节形成的数据的经济含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悟性、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使其尽快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除了上述在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创新外,为了保证会计实训的系统性、仿真性、趣味性,还应改革现有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全部模拟实验的形式,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练习全部岗位的模拟实验内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个企业的会计业务。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训》可以选择分组、分岗共同完成实验的形式,将会计模拟实验室布置成一个模拟财会科,分设若干个会计岗位,如:出纳岗、资金岗、存货岗、成本岗、往来结算岗、总账岗、稽核岗等,此外还应设置开户银行结算处、纳税申报处等。在每个岗位上要标出岗位名称、岗位职责、规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确定经济业务发生后凭证的传递程序等。采用这种实验形式,学生可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增强会计实验的仿真性、趣味性。 #p#分页标题#e#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能否达到预定目标,关键在于是否建立配套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3

 

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培养能熟练认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懂得证券、期货投资,证券期货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通晓证券投资,证券管理的各项具体业务,具备独立从事证券、期货各项工作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型与基层型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素质,让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证券投资的经营与管理、股票与债券投资运作与分析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处理各项证券投资与经营业务。为了最终把学生塑造成具有较强的公关、组织与协调能力、证券投资业务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一、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失调   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必须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基础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课的安排比重上,应明确基础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适当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调从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化。而较多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实践性教学,即便考虑到实践性教学,但实践性教学学时很少。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应按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理论课时占45%,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占55%。这样就明确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   (二)校内模拟实习缺乏实践性   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一般已经配备模拟实验室,并且硬件设施完备,但是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多数都是兼职从事该项工作,精力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二是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习资料所涉及各行业的多样性仍然不足;三是模拟实习的效果不明显,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有效衔接。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   学生实习,一是前往大中型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有关经济决策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但是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不同于化工、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还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操作性人才。但是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等因素制约,实习单位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工作,往往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联系安排专业实习很艰难,很多时候是靠领导和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系,没有任何保障,难以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开展社会实践。   二、建立“全方位、双循环、多模块”的实训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   1.模拟实训内容的全方位。包括证券、期货投资,证券期货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单元实训及其综合实训,同时配以就业岗位的专项实训。使模拟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岗位化,人才培养走向准职业化。   2.模拟教学形式全方位。根据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特点不同而采取不同形式,既有每门课程单元实训,又有针对岗位需求的专项实训,还有集证券、会计、理财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同时又有校内校外两种形式紧密结合的实训与实习,以及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的实训。   3.模拟教学环境的全方位。校内建立健全“仿真模拟证券实验室”“、银行实验室”,校外建立实习基地。   (二)双循环双循环是指日常教学中各门课程的单元模拟循环与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1.各门课程(指专业主干课)   单元循环是伴随专业系列主干课程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一是按章节内容分散进行实训;二是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该课程综合实训。这需要科学的安排时间,理论教学精讲多练,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这是在专业系列课程单元模拟实训后而进行的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双循环模拟实训,使学生在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分块、分条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了每门课程的整体循环和相关知识的交叉循环,使学生专业知识步步升华,达到全面把握、重点应用的目的。   (三)多模块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毕业前设计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岗前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证券保荐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发行的准备与承销、证券上市保荐、证券估值与询价、证券信息披露,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发行承销能力、证券营销能力、会计计量核算能力。   2.证券经纪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回购交易、证券风险控制、现资银行业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柜台服务能力、证券经纪能力、证券委托交易能力。   3.证券投资咨询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营销、企业财务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软件应用能力、证券咨询营销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4.期货交易实训。该模块主要学习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期货结算,着重培养学生的期货交易能力、价格分析能力、交易结算能力。   5.基金管理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基金募集交易、基金估值、基金收益分配、基金信息披露、证券组合投资,着重培养学生的基金募集能力、基金交易、基金营销能力、基金运作组合能力。#p#分页标题#e#   6.证券会计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会计核算、期货会计核算,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证券会计基本核算能力、证券会计分析与监督能力。   7.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模块。毕业论文是实训教学体系中的更高层次它是理论和实训的升华,是对四年(专科三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质量的检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考察。   三、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实施的措施   第一,将实训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了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分层次、模块化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上述实训教学体系的实施。   第二,认真做好实训教学内容的衔接。   做好以下几个结合:一是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包括每门专业课按章节分散实训与该课程结束后集中一定时间进行系统实训相结合;每门专业课程实训与专业系列课程综合知识与技能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实训相结合;二是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熟练的进行手工操作,又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三是课堂集中实训与课余学生分散实训相结合。所谓的分散实训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个实验室中随时随机进行操作实验;四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在强化校内实训的同时,校外实习必不可少,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规定学生自找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习;五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   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根据论文选题注意搜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论文论据、从而使学生撰写论文具有实际意义。   第三,加强实训教学资料建设。包括教学大纲和实训教材,要求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均要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具体规定实训目的,要求、内容、步骤、方法、时间、地点、进度及考核方法。实训教学环节都要有相应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第四,改革与完善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鼓励教师在实训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乐学致用”,这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   第五,加强实训教学的考评,完善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操作情况、效率能力、协作互助、实训态度、实训总结;二是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实训内容方案的设计、实训工作方案的实施、实训指导过程情况、实训作业批改情况;三是建立师生互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即让课任教师参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考评也让学生参于对课任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工作的考评相结合,在互评中加深双方的了解与沟通,建立起师生平等、和谐关系。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4

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与理论教学居于同等重要地位,它既是理论教学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目前,部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基本上都是先上理论课程,再上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仅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和验证,学时少,内容老,多数安排在理论课之中,大多是以实训室、教室为主要场所进行的实训、操作。在实践教学中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过多,体现知识综合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偏少。考核方法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实践知识,也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实习、实训方面,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力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氛围和机制,实践教学条件尚不充足,通过关系依托少数企业来安排学生的实习,难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被认为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关键要素。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未来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才能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在毕业找工作时不被录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1.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对高校的实践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导致企业对高校的学生实习和实训积极性不高,多数企业不愿让学生真正深入生产一线,介入企业生产运行的核心过程。尤其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迅速增长,对实践教学场所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去实习。另外生产实习、毕业实都安排在大四年级进行,学生由于考研、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实习投入缩水,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影响。

2.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实习是通过深入生产企业实际进行观察和学习,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来完成的。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很难及时准确地对所指导的学生逐一跟踪检查,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一般根据出勤情况、实习中的表现,最后上交实训报告或小论文判断,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忽视了实践过程中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的培养。

3“.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对指导教师要求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各高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过去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从校门进校门,没有参加过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厚的实践经验,并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没有在企业真正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对案例的现实性缺乏把握,在指导实践实习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

三、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训(财务基本技能实训、纳税筹划模拟实训、公司理财综合模拟)、ERP综合模拟实训及毕业论文四大块。财务管理专业应构建以现场形式进行的实习与实训,以财务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的模拟实训,以目标实现形式进行的毕业论文等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1.校内基础实训。

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校内基础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学年相关课程结束后进行。具体包括有:

(1)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初级会计课程结束后。实训内容有账户的设置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薄和基本的财务报表编制等。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加深学生对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熟练掌握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有关企业基本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财务管理基本技能实训。

安排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结束后2周时间。实训内容主要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观念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衡量以及财务基本函数的计算机操作。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利用电脑系统地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财务计划模型设计、财务预测模型设计、财务分析模型设计等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财务分析实训。

安排在财务分析课程结束后或在课程中进行。分析内容有资产负债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业绩评价等。通过实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报表中的各项数据所代表的意义,用全面正确的财务分析方法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能力的高低及企业发展前景,找出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4)财务信息系统操作实训。

安排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结束后。通过本实训,使学生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网络工具,熟练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单位财务日常业务工作,并能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财务信息的录入、信息存储、财务数据分析和报表编制等。

2.专业模拟实训。

(1)纳税筹划模拟实训。

安排在税法、税收筹划等课程结束后进行。通过本项实训,使学生掌握各税种的税法规定,应纳税额的计算以及纳税申报的全过程。站在纳税筹划师的角度,为指定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使学生对纳税筹划的全过程有亲身的感受和了解,具备一个企业的纳税申报与涉税事物的处理能力。

(2)公司理财实训。

公司理财实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训,主要包括资本结构决策、筹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证券投资分析、营运资金、利润分配、全面预算、财务分析、并购与重组等内容。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理财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财务管理实际工作,巩固已学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3)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

ERP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情景分析和决策判断于一体,实训的内容模拟企业实战,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通过实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扮演一个财务管理师的角色,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学生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判读与应用能力。

3.校外实习及毕业论文。

校外实习主要有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生产实习,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巩固、深化的过程。通过生产实习,学生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业务的能力和技巧;以扩大视野、增强认识,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规定的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是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和实践环节,是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毕业论文让学生结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探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社会调研和实践。

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践,可以加深理解有关专业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财务领域的研究动态和理论发展前沿,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解答问题能力。

四、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具体做法

1.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一个合格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娴熟的业务操作技能,精通企业理财之道,具有较强的运筹帷幄能力。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按照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自身规律,并根据技能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技能逐步养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2.重视对实践成果的考评。

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是量的积累过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仅要重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在实践及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既要有量化考核,如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字数,是否准时完成实践项目等;又要有质的考核,如实践内容的真实性、实践报告或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考评可以多种方式进行。如可以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形式进行;可采用以学生取得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及省级证书折算成学分,代替相关课程;也可采用现场演示、让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介绍及现场答辩等方式,全面考查实践教学的情况。

3.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求较高,既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加强财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教学师资问题,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调研或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或在相关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等兼职;建立实践教学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质量和水平。

4.充分、恰当地利用案例教学。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5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职技高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师范能力。在职业能力模块和师范能力模块的“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工作,全面构建了“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保障配套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教育;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特色学科,主要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而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均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在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下文简称“本专业”)主要为中职院校培养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与此对应,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为“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分为职业技能模块和师范技能模块:

(一)职业能力模块

职业能力模块设置了实验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以及综合实习。实验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学过程中,选择与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度比较高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在相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适当的交叉安排实践教学,如成本会计课程实验、税务会计课程实验等。单项实训课程是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集中安排1—2周的时间,对理论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而设计的专门实践课程,如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和单项实训课程主要是针对相关理论课程的单项训练,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因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专业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如财务软件应用、创业方案设计等。最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本专业设置了综合实习环节,包括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二)师范能力模块

为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师范能力模块设置了师范教育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以及教育实习等课程。师范教育技能训练通过语言表达技能、汉字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规范学生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微格教学则是借助先进媒体技术记录学生讲课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修正和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效果。教育实习由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进入中、高职院校进行教学专项训练,包括课堂授课、班主任工作以及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学生通过实习能够结合实际了解并热爱职业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除实践课程外,为落实教育部培养卓越师资的要求,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师范能力竞赛、师能展示月等活动,以上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总体来看,本专业师范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系统,加之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的有力支撑,因此,本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较高,可满足中职院校对师资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相较而言,职业能力模块则由于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略有欠缺,导致具体的实践环节尚存在改进的空间,如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无法在时间上有效对接、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脱节、综合实践项目设置较少、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启发性不够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如何深化目前的“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亟需构建系统、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二、构建“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四层”即按照专业技能提升的进度,依次为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以及综合实习。“双轨”即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素材,要求学生既能熟练地手工做账,也能同时运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操作,实现手工与电算化做账的相互验证。“递进式”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对接,学生只有顺利地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换,才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

(一)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内仿真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及听讲座、播放视频等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部门设置、会计岗位设置、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会计监督以及经营业绩等企业实际情况,认识会计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专业认知阶段,还应培养学生从事财务工作必备的基本财经技能,如点钞、珠算、小键盘录入等,为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程训练

1.实验课程的设计

实验课程的内容与理论教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密切,融合度高,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设计为细化的实验项目,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本专业应设置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成本会计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及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实验等。

2.单项实训课程的设计

单项实训课程则是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理论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整合设计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安排1-3周的时间。如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需要安排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包括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对知识的承接性和系统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外,还应设置的单项实训课程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企业税务设计等。

(三)专业综合训练

专业综合训练是综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内容,通过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性训练平台。因此,应在原有财务软件课程设计和创业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将与企业真实应用环境高度仿真的ERP沙盘模拟对抗以及ERP软件训练引入本专业实践教学,借助沙盘模具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使学生参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发创新性思维,感悟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开发创新性思维。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专业认同感,可由实践教师带队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如ERP沙盘模拟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等。

(四)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的最后一环,也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的必经之路,包括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由学院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进行,学生深入企业接触实际业务,并能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情景下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实现从“校内课堂”到“校外企业”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加快学生的社会化成长。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可检验专业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宝贵的资源。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核。学生应以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务问题为切入点,并以此确定选题,通过查阅文献、企业调研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实施“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的实践教学案例基本都是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而设计,与企业实际经营脱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真实背景的企业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资料,在极大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组织编写实践教材。建议实践教师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发展的最新成果编写业务真实、操作性强,能够体现职业特色的实践教材。第三,推动现代化实践教学手段改革,利用网络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的网络实践平台。网络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教师和学生可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第四,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建立过程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应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会计专业因其应用性强且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特点,与实务工作联系非常密切,对学生来说,如何使抽象的内容真实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拓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可自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或通过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开拓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会计实践平台。而现实情况是,对于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热,企业冷,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从国家层面看,应完善税收支持政策,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学校层面看,由于本校的理工科专业历史悠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学校在进行实习推荐时,可考虑“捆绑式推荐”实习,与相关单位达成共识,在向企业输送理工科专业实习学生时,配以一定比例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此外,学校还可通过聘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兼职教师积累下的良好的财经界人脉,提供更多的会计实习岗位。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规划(2014-2020)》亦明确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行新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促进教师与实务接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不同行业的会计实务工作者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其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以及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朝着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专业人员方向发展,学生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并确定职业规划,在求职中目标明确,有得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考虑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使专职教师熟悉会计实务,从多种渠道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作者:胡娟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SR13-012),主持人:赵丽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技高师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D02-1102),主持人:赵丽华。

参考文献: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6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职技高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师范能力。在职业能力模块和师范能力模块的“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工作,全面构建了“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保障配套措施。

关键词:

财务会计教育;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特色学科,主要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职教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而中等职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均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在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财务会计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财务会计教育专业(下文简称“本专业”)主要为中职院校培养师资以及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与此对应,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为“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分为职业技能模块和师范技能模块:

(一)职业能力模块

职业能力模块设置了实验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以及综合实习。实验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图1“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学过程中,选择与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度比较高的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在相关章节的理论教学中适当的交叉安排实践教学,如成本会计课程实验、税务会计课程实验等。单项实训课程是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集中安排1—2周的时间,对理论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合而设计的专门实践课程,如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和单项实训课程主要是针对相关理论课程的单项训练,目的是巩固理论知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因此,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本专业安排了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如财务软件应用、创业方案设计等。最后,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本专业设置了综合实习环节,包括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二)师范能力模块

为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师范能力模块设置了师范教育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以及教育实习等课程。师范教育技能训练通过语言表达技能、汉字书写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师职业能力的培训,规范学生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微格教学则是借助先进媒体技术记录学生讲课的全过程,让学生直观自己的教学行为,结合教师的评价和指导,修正和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效果。教育实习由学院组织学生集中进入中、高职院校进行教学专项训练,包括课堂授课、班主任工作以及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学生通过实习能够结合实际了解并热爱职业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除实践课程外,为落实教育部培养卓越师资的要求,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师范能力竞赛、师能展示月等活动,以上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总体来看,本专业师范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较为全面系统,加之学校的各项课外活动的有力支撑,因此,本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较高,可满足中职院校对师资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相较而言,职业能力模块则由于课程设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略有欠缺,导致具体的实践环节尚存在改进的空间,如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无法在时间上有效对接、手工实训和电算化实训脱节、综合实践项目设置较少、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启发性不够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如何深化目前的“双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亟需构建系统、完善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二、构建“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构建“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四层”即按照专业技能提升的进度,依次为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课程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以及综合实习。“双轨”即以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素材,要求学生既能熟练地手工做账,也能同时运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操作,实现手工与电算化做账的相互验证。“递进式”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对接,学生只有顺利地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角色转换,才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

(一)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内仿真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及听讲座、播放视频等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架构、部门设置、会计岗位设置、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会计监督以及经营业绩等企业实际情况,认识会计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专业认知阶段,还应培养学生从事财务工作必备的基本财经技能,如点钞、珠算、小键盘录入等,为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程训练

1.实验课程的设计

实验课程的内容与理论教学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联系密切,融合度高,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设计为细化的实验项目,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本专业应设置基础会计课程实验、成本会计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及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实验等。

2.单项实训课程的设计

单项实训课程则是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于理论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整合设计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安排1-3周的时间。如基础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需要安排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包括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的有效对接,使学生对知识的承接性和系统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除基础会计课程设计外,还应设置的单项实训课程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企业税务设计等。

(三)专业综合训练

专业综合训练是综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等相关课程内容,通过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性训练平台。因此,应在原有财务软件课程设计和创业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考虑将与企业真实应用环境高度仿真的ERP沙盘模拟对抗以及ERP软件训练引入本专业实践教学,借助沙盘模具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行,使学生参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发创新性思维,感悟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开发创新性思维。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专业认同感,可由实践教师带队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如ERP沙盘模拟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竞赛等。

(四)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的最后一环,也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的必经之路,包括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顶岗实习由学院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进行,学生深入企业接触实际业务,并能结合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工作情景下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实现从“校内课堂”到“校外企业”的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加快学生的社会化成长。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可检验专业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宝贵的资源。毕业论文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环节,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全面考核。学生应以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务问题为切入点,并以此确定选题,通过查阅文献、企业调研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实施“四层双轨递进式”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保障措施

(一)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传统的实践教学案例基本都是模拟企业经济业务而设计,与企业实际经营脱节。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具有真实背景的企业案例作为实践教学的资料,在极大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第二,组织编写实践教材。建议实践教师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发展的最新成果编写业务真实、操作性强,能够体现职业特色的实践教材。第三,推动现代化实践教学手段改革,利用网络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的网络实践平台。网络实践平台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教师和学生可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以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第四,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应建立过程考核为主的实践教学平台,应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会计专业因其应用性强且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特点,与实务工作联系非常密切,对学生来说,如何使抽象的内容真实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拓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可自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或通过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开拓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会计实践平台。而现实情况是,对于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热,企业冷,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学校自身的努力。从国家层面看,应完善税收支持政策,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从学校层面看,由于本校的理工科专业历史悠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学校在进行实习推荐时,可考虑“捆绑式推荐”实习,与相关单位达成共识,在向企业输送理工科专业实习学生时,配以一定比例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此外,学校还可通过聘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兼职教师积累下的良好的财经界人脉,提供更多的会计实习岗位。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实践能力直接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规划(2014-2020)》亦明确要求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行新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促进教师与实务接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不同行业的会计实务工作者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其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以及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朝着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专业人员方向发展,学生还可以借此机会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并确定职业规划,在求职中目标明确,有得放矢。同时,学校也应考虑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使专职教师熟悉会计实务,从多种渠道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作者:胡娟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SR13-012),主持人:赵丽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市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技高师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D02-1102),主持人:赵丽华。

参考文献: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改革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大数据技术的教育基础上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对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让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规划,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财务理论和方法,掌握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人才,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就能从事财务会计的实务工作。

1“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掌握财务会计基础理论又具有大数据财务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毋庸置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财务人才,必须积极搭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改变传统教学先学理论再实践的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独立实践教学同学期并行开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大功效,这对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具体来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可以保障理论知识得到及时转化,实践方法有可靠的支撑,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及时互动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来,不断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2“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满足不了应用型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需求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学生需要记忆掌握的理论知识很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枯燥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记忆。但是,实践环节和实践环境的缺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这些理论性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解决实际财务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一弱势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阶段都有显现。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无法保障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教学方法和手段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作用

当前高等学校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整并且真实地感受财务会计的核算流程,从而提高学生财务岗位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在案例讨论课堂上,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实践能力薄弱,怯于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中,班级学生所使用的基础实训的数据资料都是一样的,处理经济业务数据的方法也是相同的,因此,最终形成的实训成果,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也是相同的。然而由于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类会计业务的处理与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息息相关,而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财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

2.3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际不相符合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的都是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教师以教材为主体,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且教师的教案没有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速度进行及时更新,学生运用大数据分析财务数据的能力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不清楚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而且以往的教学模式也常常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步骤、流程出现偏差。

3创新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3.1构建“模拟教学+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基地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1.1依托财务会计实训平台,“教、学、做”合一,提升实践效果

运用校内实训室,依据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财务会计专业实践内容,依托财务管理综合实训平台真实地再现企业真实工作情景,进行仿真情景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参与的平台,遵守“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逐步开展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范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采用体验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在课堂内外创设各种情境和平台,将教学主题融入各类财务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切实地感受与体验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质。课堂上的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掌握财务工作实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下带着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去思考,通过实训基地去体验,使学生充满了对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性思考,切身体验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等专业技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运用。

3.1.2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创新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给学生搭建充分参与实践和提升财务工作技能的平台,充分实现用人单位和学校双向指导的实践教学目标。一方面,充分发挥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的作用,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构建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块,通过布置任务、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境中提高实践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各类企事业单位联动,共同探索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共同致力于培养本土化财务专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双方合力培养、共同评价,互通有无,在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财务技能等方面实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契合。

3.2搭建稳定的师资队伍

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高等学校要想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提升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必须提高实践指导老师的实践水平,搭建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引进实践能力强的实务型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比如:邀请会计师,外聘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财务专家等。另一方面,对中青年教学骨干进行重点培育,鼓励教师每年外出参加业务培训、深入基层、学术深造等,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带一、导师制”,做好传、帮、带,支持年轻教师考各类职业资格证、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同时,可以举行实践指导教师的实务能力技能大赛,激励教师努力提高实践能力。

3.3注重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建立、推进校内外实践实训工作过程中,要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为学生毕业论文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财会人才做铺垫。可以通过建立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又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的工作机制,鼓励财务专业学生结合自身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选择实习工作领域,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第一手的毕业论文研究资料,并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实践内容,开展实践研究。此外,通过专业教师实践研究带动学生实践研究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在申报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和开展实践服务项目过程中,应积极带领专业学生一起开展实践研究,如:专业教师在开展大地调研项目、乡村振兴课题、财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项目等实践服务研究时,鼓励非应届在校财会专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其中,鼓励应届毕业生实习时选择部分项目参与,将实习与研究紧密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3.4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

一方面,为满足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需求,可以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为其提供相应指导。专业教师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捕捉到最新的业务知识和动态,反哺教学,提高财务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创办财务工作服务机构,专业学生可以在教师创立的财务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支撑。另一方面,财务会计是实践的学问和方法,没有专业实践而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后不能理解财务工作,不能迅速胜任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如果没有财务岗位工作经验,学生的专业实践效果肯定不佳。因此,必须积极培育教师实践基地,反哺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财务工作实践技能。

3.5建立高校服务地方的互动机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是利用目前已经培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广泛调研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协助解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二是根据地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对财会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需求,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各个部门、单位开展调研、咨询、培训服务,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多一点技巧、少一点理论,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三是针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到本地企业、社会组织中去实习,服务当地的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提高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多方联动,学校、教师、学生一起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金属管道被腐蚀的不良后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向回收的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液体pH至6~8之间,同时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白色氢氧化钙,静置后上层清液即可排放,而下层的氢氧化钙可以回收利用[6]。如果提前让学生知道这个知识,并提醒他们将废液倒入专门的回收桶中,希望以后在倾倒废液前会思考:能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否可以节约资源,回收再利用?从而养成废液处理的习惯和意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需要化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中恰当的情境,长期坚持,循循善诱,不是通过一节课一个实验就能养成的,由此达成学生形成高度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为化学学科培养高素质人才[5]。

5结语

所谓学习,并不是为了把知识塞进大脑中,而是一种提高认识的清晰度的行为。初中生经过一年化学课程的学习,食品包装袋背后的成分表里的物质名称大多不再是复杂难懂的术语,可以用理论知识帮助家里保养铁锅和菜刀,会通过调节燃气灶风门的大小,对燃料进行合理地利用并减少污染物排放……,这正是教师所期望的——在具备化学核心素养的情况下,学生们能不断清晰地认识世界,改变生活,善待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进前.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制订教学目标[J].化学教学,2018(07):8-12.

[2]纪娜,余新红.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线上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22):61-62.

[3]俞桂娟.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28):123-124.

[4]杨伟琼.立足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J].知识文库,2020(20):152;154.

[5]王卫,张忠孝.基于核心素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必修2“环境保护和绿色化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03):46-49.

会计实训论文范文8

要正确认识职业能力与教学创新的关系。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指引着教学改革方向;教学改革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要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知识教育为智能教育,等等。教学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新课标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第一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第二维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维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成本会计教学如果能时时、处处体现三维目标,那么教师的教学观念就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二、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相对封闭的校园,基本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对企业实际工作了解得很少,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立即适应,所以根据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可以将教学内容按照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中的不同会计岗位进行划分,使学生掌握每个岗位的核算内容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将学生置于企业实际的会计岗位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首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次,将每个学生轮流置于一个个成本核算岗位上,让他们明白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核算方法。经过一个流程的实习,学生就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会提高不少。最后,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成本核算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成本核算,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检验。

三、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成功或失败案例。

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提出可行方案。这样不仅使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到主动地位,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还达到教师教学目的,一举两得。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由浅及深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此外,可以尝试建立学习小组,将成本会计的学习活动转移到课堂以外,教师提供一些方向性指导,通过查阅案例和小组讨论实现学习目标。

四、课堂教学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信息传播和处理媒介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的新兴技术,它能营造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境交融、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多种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基本的、核心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条件的限制,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往往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尽管做了许多尝试,如岗位实习、校外实习等,但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依然是一个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这一现状。教师运用计算机可以模拟账、证、表等各种会计资料,也可以模拟一些数据的来源去向、计算流程、账务处理等;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犹如“身临其境”,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账户的设置与结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与核算就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际操作能力自然可提高。

五、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花气力、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