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管理论文范例

环节管理论文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1

1.1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选择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6-70岁,平均(65.09±5.13)岁;体重指数19.70-30.11kg/m2,平均(24.46±2.58)kg/m2;手术时间2-6h,平均(3.96±0.34)h;术中出血量200-400mL,平均(236.33±20.81)mL。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7-70岁,平均(65.93±5.00)岁;体重指数19.75-30.24kg/m2,平均(24.40±2.51)kg/m2;手术时间2-6h,平均(3.90±0.33)h;术中出血量200-400mL,平均(230.14±20.34)m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保温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即层流手术间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h预先调至22℃-25℃,湿度40%-60%,让患者吸入加温加湿的氧气。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保温护理措施,具体如下:①预计手术前1h,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手术台加温,保持稳定37.5℃左右。②液体加热。采用电子加温仪对输入的液体及血液进行加热。③减少裸露面积。手术过程中加强术区以外的部位保暖,如冬季可身盖“T”形棉被等。④气管导管上接湿热交换器,可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湿度。

1.3观察指标:

①低体温发生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的核心温度,只要监测到1次体温低于36℃,即可定为出现低体温。②液体输入量及手术时间。③术中应激:患者术前及手术结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和C反应蛋白(CRP),AD和NE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④凝血功能:患者术前及手术结束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日本东亚CA50型自动血凝仪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手术过程中,观察组2例患者体温低于36℃,低体温发生率5.00%;对照组8例患者体温低于36℃,低体温发生率20.00%;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及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液体输入量(2516.32±137.09)mL,手术时间(3.90±0.43)h;对照组患者液体输入量(2553.75±142.58)mL,手术时间(3.85±0.45)h;两组患者液体输入量及手术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中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血中AD、NE及CRP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二者AD、NE及CRP水平较进入手术室时均升高,但是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PT、TT、APTT和FIB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PT、TT、APTT和FIB水平与术前比较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PT、TT、APTT和FIB水平与术前比较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辖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78例,占当地肺结核病发患者数的48.15%。其中男51例,女27例,男女比为1.89∶1。年龄16~64岁。涂阳病例45例,涂阴病例33例,涂阳病例占患者总数的57.69%。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结核患者登记本、结核病细菌学实验室登记本及肺结核患者的门诊病历、治疗记录卡;2005-2012年我社区肺结核患者管理登记本、肺结核患者随访督导记录单。

1.2方法

1.2.1建立防治体系:

建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三位一体,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1)市疾控中心结防科:负责组织开展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疫情监测与处置、实验室质量控制、防控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促进;负责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防医师和结防督导医师的业务培训、指导,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结防工作督导考核,考核结果汇总上报市卫生局作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依据之一。(2)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市人民医院):负责对肺结核病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登记相关信息及治管患者病案信息的专报录入;落实政府规定的结核病部分项目免费诊疗政策。(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肺结核患者疫情报告,并将其转诊至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协助追踪肺结核患者;根据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方案,对本辖区在管的肺结核病患者按照DOTS策略进行督导管理。

1.2.2社区管理具体干预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社区管理的实施主体。(1)定期利用电话、上门等形式进行督导随访。首先向患者宣教结核病防治知识,让其知道坚持治疗是预防传染的关键;只要坚持规则治疗,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选择并培训家庭督导员,以督促患者每天清晨服药,并向其说明所服药物种类、剂量,若出现不良反应马上向医师说明,不能自主停药;坚持按化疗方案规则治疗,并完成规定疗程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告诫其切不可以自我感觉良好而认为已经治好自主停药,若未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将会引起结核病的复发、结核菌耐药、严重者导致死亡;使患者明白督导治疗的意义、按时服药、完成规定疗程治疗的重要性。(2)每月对在管肺结核患者进行督导,询问患者是否及时复诊痰检及服药治疗情况等;对延迟复诊>3d的患者及时督查随访患者,检查该患者的治管卡,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并携同患者所在社区站医师上门宣传动员其立即到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在治管卡上注明下次预约复诊日期。(3)疗程满2、5、6个月(复治8个月)按期到市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复诊查痰。(4)定期预约患者以座谈的形式进行督导随访,让患者相互之间彼此交流坚持治疗的体会,并邀请已经治愈患者参加,谈谈治疗心得,消除麻痹大意心理和轻视结核病的危害性,发现有不配合治疗的进行个别指导。

2结果

2.1治疗效果

78例患者中完成全疗程治疗(涂阴6个月,涂阳8个月)治愈52例(66.67%),跨疗程治疗治愈数20例(25.64%),合计治愈率92.31%。

2.2跨疗程治愈因素

跨疗程治愈主要因素为:(1)耐药;(2)治疗期间长期低热而停药;(3)药物不良反应;(4)服药期间肝功能异常而停药。

2.3未治愈情况

78例患者中未治愈数6例,其中未完成疗程因经济承受能力或其他因素回老家,无联系方式,中断管理3例;治疗期间肝功能长期异常,经保肝治疗不能恢复,而自动放弃治疗1例;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过敏反应或关节炎等)未经抗不良反应治疗即自动放弃治疗1例;完成规定疗程后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而放弃抗结核治疗1例。

3讨论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3

本组患者124例中,男44例,女80例。男性最大年龄90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70.45岁;女性最大年龄94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69.56岁其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7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肩关节置换5例,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及气管插管麻醉,本组病例中1例发生术后切口皮下感染,经治疗后出院。

2护理干预

2.1术前访视

接到通知单后,巡回护士在术前1d下午到病房访视患者,进行认真的评估,详细了解病情以及各项化验检查报告结果,尤其是要了解血压、血糖[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7.1±1.2)mmol/L]的控制情况以及患者的营养状况,详细询问是否有长期使用激素史,发现并积极治疗泌尿生殖道、呼吸道、口腔及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心理恐惧,对患者存在的顾虑,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同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术前宣教,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

2.2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以防止医院内固有致病菌侵袭患者,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

2.3术前皮肤的准备

术前3d连续沐浴,有条件者可采用抗菌皂沐浴,以降低皮肤表面的细菌,对病情不允许沐浴的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如手术区需要备皮时,应采用正确的脱毛方法(在去手术室前用电动剃刀去毛),避免因表皮损伤刮痕导致伤口感染。

2.4手术器械

所有手术器械全部由供应室集中清洗、灭菌,以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效果,严格管理外来器械,外来器械在手术前1d送至供应室,按常规进行水洗、酶洗、清洗、干燥。以防手术工具遗留蛋白质,最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5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在术前0.5~2h内用抗菌药物,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达到最佳预防感染效果。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1500ml,术中应给予第2剂量抗菌药物,使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h,这样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

2.6确保手术室环境洁净

本院人工关节置换安排在百级手术间进行,术前1h开启层流,关闭手术室前后门,保持手术间正压状态,如为接台手术,手术室空气必须自净30min以上。术前将手术所需物品准备齐全,以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限制进入手术间参观人数以及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据WHO调查,手术室含菌量与切口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当空气中浮游菌种达到700~1800cfu/m3时,切口感染几率将明显增加,若<180cfu/m3时,感染危险性大大下降,因此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要求更换手术室的衣裤、鞋、帽、口罩,保证手术间的洁净。

2.7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2.7.1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术人员的外科洗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因此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外科洗手、手消毒制度,本院院感科每月不定期进行外科手采样,督促手术人员认真执行手消毒,保证洗手、手消毒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护人员手部所携带的病菌进入到患者的切口中,从而降低患者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

2.7.2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

手术前应认真检查无菌包的名称、包装有无破损、潮湿,严格核对无菌包有效期和包外指示胶带、包内无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对植入物材料严格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消毒标志、是否在灭菌有效期内,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器械台铺巾应保证达到6~8层,为防止空气中细菌逐渐沉降到暴露着的无菌器械台上,暂不用的器械可用无菌巾覆盖,减少空气污染。

2.7.3加强无菌技术的管理

术中严格的手术区皮肤消毒,手术人员戴双层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铺单后用3M手术抗菌贴膜粘贴切口周围皮肤,植入物使用时应用专用器械或无菌敷料夹持,不能直接用手接触,冲洗术野创面,用脉冲冲洗最佳,最后正确放置切口引流,用止血抗菌敷料覆盖创口。

2.8提高手术配合技巧,缩短手术时间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创面充分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时间一长就会导致细菌在切口中大量繁殖,另一方面,手术时间的延长也会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下降,进而增加内源性感染的几率。因此手术人员具有熟练的手术技能、细致的操作,彻底的止血,安排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参与手术的配合,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熟知手术步骤,而且要熟知医生的习惯,严格按无菌要求传递器械,提高传递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2.9术中加强患者的保暖

人工关节置换术时间长,术中长时间低体温可导致患者凝血机制障碍,也可使患者多种免疫功能无法发挥正常作用,还会导致能量消耗的增加,是手术切口感染重要原因之一。本院手术室在术前将被子放进恒温箱,待患者进入手术间后给盖上,也可采取提高空调温度、术中使用保温毯等措施,术中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等。

3小结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25~60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3~6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常规护理,对患者分小组进行编号,每组患者由一组护士来负责,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帮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以便于患者能够保持正确的关节功能位,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以及手术之后,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等予以严密的观察。尤其是对于骨折患者,应该注意患者的骨折部位的固定情况,对患者的局部活动进行限制,并积极指导患者开展适当的功能锻炼,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防止患者由于剧烈运动,导致康复效果受到影响;②做好患者病房环境的管理,做好病房的开窗通风,定时开展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有效预防患者的肺部感染,并对患者的作息时间予以严格规范,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作息环境;③加强患者的晨间护理,对患者引流管的通畅性进行检查,并要观察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与量,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防止将引流管拔出;④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及时用温水擦拭患者被伤口渗出液及大小便污染的皮肤,在患者变换体位之后,要做好患者的肘部、足跟、内外踝、肩胛区等受压部位的按摩;⑤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工作,建议患者多食用含钙、蛋白质、易吸收、易消化的食物,并要多饮水;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由于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大多是老年患者,手术之后患者大都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这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消极的不良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以便于有效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⑦患者出院之后,要定期的做好患者电话回访工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醒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7%(38/4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45/48),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关节屈伸活动度、拆线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等,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5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应在手术前1d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目的在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访视的内容包括:首先护理人员应进行自我介绍,并问候患者,以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说明访视的目的,并向患者说明进入手术室后一直到手术结束的手术过程,包括入室时间、麻醉方法、手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以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并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信心;同时可适当给予一定的承诺和保证,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愈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术前访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15min为宜,以不引起患者紧张和疲劳为宜。

2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1d备好手术所需要的相关器械、用具以及置换所需要的替代假体等,并安排相关人员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工作;手术前30min开启手术室净化装置,并将手术室温度和湿度调整到适宜状态,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严格查对,加强心理干预

手术当天做好与病房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严格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以及手术名称、用药部位等,所有信息均应确认无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陌生的环境会加大患者的紧张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并给予患者以鼓励,缓解紧张情绪。有研究显示,手术室的各种器械声响会增加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将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吸引器等操作仪器音量调整到最合适级别,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刺激,充分体现细节护理。

4麻醉与体位护理

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全髋关节置换术一般选择在患者患髋对侧上肢开通静脉通道,并固定稳妥后,并将输液速度调整到最合适级别,连接监护仪器,再次对手术所需器械和物品进行查对;其次,协助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后,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对于用后外侧切口的患者,可协助患者侧卧,并保持患侧在上,外侧或前外侧切口患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垫高臀部。

5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以防止交叉感染;手术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安静,严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呼吸、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护理人员在手术时应保持精神集中,思维清晰,准确、快速、无误地传递器械和物品,以缩短手术时间,这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6讨论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6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25±5.24)岁,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肺心病,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4.47±5.36)岁,其中12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肺心病,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仅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护理配合,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细致的护理配合,具体措施包括:①在手术前熟练掌握各项手术仪器、操作工具、手术流程、术中注意事项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对使用的手术器械完整情况及消毒情况详细检查,尤其做好急救药品的准备以及备血等工作,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对患者进行巡防,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心理状态,为患者讲解手术目的、优势、自我护理措施、麻醉方法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叮嘱患者保持患肢外展30°,防止患肢内收、内旋;②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保持在较舒适的体位,比如健侧卧位,可在患者腋下胸壁处放软枕头,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在24℃左右,湿度50%左右,并将输注液体温度控制在36~37℃水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合理控制氧浓度,确保需氧量和心肌供氧量维持在平衡状态,并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术中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责任医师;③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放置,及时为医师递送手术器械,协助医师完成关节周围组织的清理等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2例发生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出血,4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5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7

一、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应立足学生多方面需要

目前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面临着和其他专业研究生一样重理论轻实践,很难学以致用,就业压力大等残酷现实。从事纯行政工作和纯行政管理教学研究的只是一部分,绝大部分要到其他领域就业,未必都适合做纯学术型选题。明智做法是从行政管理专业现实针对性出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通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论文选题是在构思初始阶段选取一个主题或者明确一种立意。选题“既可从实践和社会需要中选取,也可以研究本专业的研究空白或前沿方向,还可以对发生争议的话题进行讨论,或者对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以及针对学科交叉的空白区的研究等等”。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政治素养的提高。行政管理论文大都涉及政治理论和大政方针,确立这些方面的选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二是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入手。行政管理论文面向实际的特点非常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教育、医疗、住房无所不包,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针对学生所需确定相应选题,就可带动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和处理,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培养初步的工作能力。行政管理论文选题都关涉行政能力和职场知识,为此,研究生入学就应该确定导师和选题大致方向,然后有针对性地从事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并将其与选题结合起来,也可在工作中完善选题或发现新的选题,这样的论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就强,对学生初步工作能力是很好的训练。四是提供就业指导。现行入职考试都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大量内容,而且行政活动还与其他领域工作联系紧密,导师可以结合学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相应题目,在撰写论文同时也兼顾着备考和了解所关心领域的知识。五是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其一,针对行政管理专业跨学科特点使学生了解多学科知识,便于毕业后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其二,针对行政管理论文大多涉及行政活动中复杂问题处理的特点,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其三,针对驾驭目标多重性选题难度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训练。其四,针对行政管理论文都关涉行政伦理问题的特点,带动学生对伦理道德问题的了解,学会怎么更好地做人和处事。通过上述多方面才能的积累和训练,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掌握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既懂得了为人的道理,也受到了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处事训练。学位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选题的确定就应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从目标多重性出发确定行政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源于学生多方面需要,是对学生一专多能的综合训练,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写作论文,避免了空洞乏味和拼凑应付,学位就会保值甚至增值,为解决当下研究生就业难也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高质量目标多重性论文可作为咨询报告提交有关部门

行政管理论文政策对策性非常强,具有政策咨询功能,师生都应把自己当作外脑和智囊,将联系现实的论文视为政策咨询报告来对待,答辩实际上也是政策辩论。一是师生都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历更好,学院也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际工作部门实习或调研。二是侧重对策性研究,包括对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经验介绍及启示,对策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三是充分发挥理论对现实政策的指导作用,站在为相关部门出谋划策角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研究。四是可聘请与选题相关的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帮助解决论文中师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也能从论文和论文答辩中获得启发,更好地推动本部门工作。这项工作从确定选题后就应该开始,学生可到相关部门调研,请有关人员指点,还可聘其为副导师,或吸收到答辩委员会中,既可全程跟踪,也可只在某个环节排忧解难。当然,这种副导师制是随机的,前提是师生都非常困惑或选题对这些单位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是一些实际工作部门也可以把一些疑难问题交给学校作为论文选题,高校行政管理研究机构作为智囊和外脑承揽的一些相关项目,也可吸收有这方面选题的研究生参与,其参与部分可同论文结合起来,也可分出一个或若干个子课题作为论文选题。高质量论文可推荐到相关部门作报告或咨询,由此可知,这种教学、科研、实际工作三位一体的选题模式,使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互通有无,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真正结合。

三、系统规划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目标多重性选题模式运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纯是学生和导师的个体行为,学校、学院、答辩委员会都要协同配合,总体设计,周密部署。

(一)学院要制订总体实施方案一是要把目标多重性论文选题模式纳入学院长远发展规划,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调研基础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制定针对多重性目标选题的学术规范,并对相关师生进行培训。三是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四是及时反馈和排误纠偏。五是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好的论文还可集中起来出专辑或向学术刊物、相关部门推荐。

(二)选题目标多重性模式应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生从入学起,就要在扩大知识面上下工夫,同时接触实际。可以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基础,突出选题目标多重性原则,确定哪些学生适合做这类选题,并提供相关资料。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更要勇于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学习,互相启发。把握不好的问题还可与其他教师和学生沟通,也可以拿到开题、中期检查,甚至答辩中集思广益。答辩委员会成员也要知识面广,尽可能对论文涉及的知识有所了解。答辩分数权重上对这类选题要有所侧重,学生答辩结束后还要进一步完善论文,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修改、加工和提炼,应上升到对今后生活的指导意义上。

(三)贯彻选题目标多重性模式的实用性、科学性与可行性提倡目标多重性选题是突出行政管理论文一题多用,一专多能的优势,而不是一概要求都选择以面向实际为主的多重性目标选题,这类选题只是行政管理专业诸多选题类型的一部分。除那些对纯学术型选题不情愿做或做起来比较困难的学生,还是要以纯学术性选题为主。同时,目标多重性选题的论文也必须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色和学术规范,导师必须能够予以指导。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选题,绝不能喧宾夺主,那种从功利角度出发,形式上是行政管理专业论文,内容却都是其他学科或其他方面,或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名,行投机取巧之实的情况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总之,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选题目标多重性模式一定要考虑实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从学生方面,要扬长避短,选择难易适中、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论题。从导师方面,也要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做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学生能力复合性、服务领域多元性、就业渠道广阔性的有机统一,读研才真正物有所值。

作者:张晓峰 单位:黑龙江大学

(二)

一、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一)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合理确定开设双语教学的时机

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接受双语授课的水平,在行政管理双语教学中能够获得所学,能够达到听得懂、学得会。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赞成开设专业双语课的,但在专业外语和双语课的选择和分配上,学生更倾向于二者皆有,可见课程的多样化、种类的多样性对于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十分重要。在对于学生兴趣的分析中亦可看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在选择开设的年级问题上,较之大一和大二学年,大三和大四学年的学生更希望早点开设,高年级的学生则更能深切体会到双语教学的深远意义,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恰当地选好开设中英双语课程的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二)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教材的运用

采用恰当的教材是搞好行政管理专业中英双语教学的重要条件与保证。“最新的外文原版教材是搞好双语教学的基本参照系,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充分得到了证实:在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方面,主张采用原版引进教材与中文注释相结合的学生中,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占58%,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占59%,这一结果大大高于其他教材形式———全外文原版引进教材、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以及采用中文教材。当然,在教材的选择上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授课学习环境等。针对引进的外文原版教材要客观分析,反对一成不变、教条、死板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材体系本身就是一直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因此,我们也要关注并跟上原版教材的信息体系的不断更新。

(三)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中英双语教师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与条件,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赋职责之外,更应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和恰当的课程设置,以及选择合适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的外文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坚持分层授课、小班授课。

二、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一)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难点当前黑龙江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中英双语教学主要面临的困境有三方面。首先是教师队伍的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外语的水平、表达和写作能力对于课程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才能清楚地表达课程主旨,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但目前,多数教师很难做到同时具备课程专业知识和突出的外语水平,这会导致双语教师难以很好地诠释教学内容,进而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其次在于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性。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不一致,所以如何在行政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因材施教成为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授课模式是影响行政管理专业中英双语教学体系建设的具体因素。教师在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与专业水平的同时,更应注重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灵活生动地传递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但现有的授课班额往往限制了上述目标的实现。根据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实现行政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小班授课是更多学生的要求与期盼,小班授课能够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互动性很强,课上的时间能被高效利用。但究竟如何进行分层授课,具体层面应该如何操作仍然是个难题。

环节管理论文范文8

煤化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身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提高其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煤化工企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探索改善组织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为了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统一,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建立全员绩效考评机制是其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煤化工企业朝着人本管理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全员绩效考评;企业管理;实施

企业想要开展好以人为本的管理,培养员工的技能和各方面的素质,提高企业内部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其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每个方面,要求企业全员都要参与到绩效考评的工作中来。近年来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全员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都加快了实施全员绩效考核的脚步。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全员绩效考评在煤化工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一、全员绩效考评的概念及煤化工企业实施的意义

1.全员绩效考评的概念。

绩效考评是对员工的工作状况以及工作的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也就是以员工的职务为标准来评价员工在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所作出的贡献。现在绩效考评不再只重视评价的结果,而是兼具评价过程,不再只重视惩罚而是兼具改善。采用的评价方式也是转向了双向的沟通和交流。

2.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对于煤化工企业来说,实行全员绩效考评有利于其进行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调整员工职务的根据,以此来达到合理用工、合理用人的目的。其次是分配劳动报酬的依据。煤化工企业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所以需要对员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衡量,在企业中建立全员绩效考评可以更加准确的衡量员工的劳动,为按劳分配提供依据。再次,可以更好的对员工实行激励措施。考核本身就是一种激励,通过对员工的考核对于其表现好的地方可以进行奖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地方要找出其问题所在,并且要明确员工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使更多的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从而完成组织的目标。最后是员工进行培训的根本。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的员工事项绩效考评可以对员工的情况了解的更深入细致,从而可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为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员工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实现企业和个人的价值。

二、当前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评的发展现状

企业经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收益,使企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煤化工企业规模的扩大,相关管理理念的革新,煤化工企业也变得更加重视绩效管理,并且在全员绩效管理的实施中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问题出现:

1.员工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煤化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员工都觉得绩效考核就是每年所填写的那几张考核表格,相互测评打分,几乎每年都是同样的形式,所以实施与否并没有什么差别,会对绩效考评的实施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都说明了员工没有正确的认识绩效考评体系的重要性,他们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也仅仅是考评这个环节。

2.绩效考评的随意性过大。

在煤化工企业的全员绩效考评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定量指标少,定性指标多,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一切考核都是根据考核者自己的理解来进行的。因此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考核的正确性也因为受到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误差。比如考核者在对和自己比较相似的员工进行考核时,一般会对他们做出比较有利的评价;或者是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这些比较经常发生的行为都使得绩效考评失去了本身的作用和价值。

3.绩效考评方法比较单一。

对员工的绩效考评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需要合适的考评工具来进行考核,但是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考核手段单一,不适用量化测评工具,使得绩效考评的实际操作性大大奖励。另外针对考核体系的设计也有不科学的地方,不管是考核体系过大或者是过细都会降低考核的可操作性。如果考核体系比较笼统的话,会使考核过程中使用的考核标准过于的模糊,会不好掌握考核的尺度,另外考核的结果也会和考核者的素质息息相关。如果考核体系过于细化的话,会使考核的程序变得十分繁琐,增加了考核者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导致考核无法正常有效的执行,所以很多的考核者就只好走过程,降低了绩效考评的可信度。

三、煤化工企业全员绩效考评的实施方法

1.煤化工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评需要遵循考核原则。

绩效考评是一个过程,想要促进全员绩效考评在煤化工企业中更好的实施,就必须要做到:第一,考核的标准一定要制定的科学合理,规范客观,根据不同的岗位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第二,考核的程序必须要可行。考核的程序需要尽可能的简单和直接,以此来确保考核可以有效的实施;第三,考核的结果需要公正有效。想要确保考核结果的有效,必须要建立起考核的审核和监督的系统,对考评者的权责进行考核,明确考核者的责任。第四,考核的结果要与个人岗位工资晋级和职务升迁挂钩。

2.煤化工企业实行全员绩效考评需运用“三个延伸”。

2.1从重视过去延伸到重视未来。对员工实行绩效考评一般都是对员工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所以它评价的是员工过去的得失,以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过去的表现进行一个总结,前瞻性并不明显。所以现在需要转变之前的那种想法,要向前看,帮助企业进行前瞻性的看待问题,充分的利用绩效考评的结果,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的发现员工在工作方面的问题,有效的帮助员工和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障碍进行合理的预测,帮助员工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完成工作,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

2.2从重视结果延伸到重视过程。之前对员工的考核重视的都是考核的结果,而绩效考评则十分的注重考核的过程,它所关注的是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对员工进行动态的管理,而且也会对整个的考评过程进行追踪。如果只重视考评的结果,就好像是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样。而决定一位员工能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往往是其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的时候一定要把重点转移到考评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上,实行动态的考评。监控考评有没有偏离预定的轨道,进行及时的追踪,让员工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顺利的实现晋升,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2.3从重视奖罚延伸到重视能力。对员工进行考评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据考评的结果对员工实行奖罚,绩效考评所重视的不仅仅是对员工奖罚而是要在奖罚的基础上根据考评的结果来详细的分析原因,对于一些能力不足的员工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在煤化工企业中实行绩效考评,根据考评的结果对高绩效的人进行表彰促进他们更快的进步,这样就会产生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对于低绩效的人需要淘汰,如果无法淘汰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防止有人掉队。当然不仅仅要重视奖罚,还需要更加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找出高能力和低能力员工之间的原因,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最大限度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煤化工企业进行不断的改革,对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其更好的发展需要对其员工实行全员绩效考评,这种考评方法的顺利的落实会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双赢。

作者:方国辉 单位:神华宁煤集团烯烃二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舟平.企业管理中全员绩效考核科学实施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