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技术范例6篇

草鱼养殖技术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1

草鱼的池塘条件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4寸水泵一台,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2、清污消毒:草鱼自身病害较多,池塘更易爆发流行病。同时消除杂鱼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厘米)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10千克温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

3、水质要求:池塘水质要求pH值为7.5~8.5,养殖盛期(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有机物耗氧量为18~20毫克/升。

草鱼的苗种放养

1、苗种选择:草鱼种应选择体色金黄,外表无伤,活泼健壮,重100克左右的个体。同时,由于草鱼出血、肠炎两大病均易感染当年鱼种,在苗种选择上应以2龄苗种为佳。

2、鱼种放养:草鱼种一般亩放养800~1000尾,搭配个体规格为250克至500克鲢鱼种100尾,不搭配或少搭配鲤鱼,以避免与草鱼抢食。另外,鱼种入池前,应注意体表消毒。

草鱼的饲料搭配

1、稻草50%、米糠25%、豆饼25%,每100公斤上述混合料中另加面粉下脚料10公斤作粘合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23.35%,饵料系数2.8,投喂规格为每尾0.05公斤左右。2、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8.78%,料系数2.4。3、面粉30%、米糠8%、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预混料2%,饲料系数1.9,如另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2.2。4、面粉3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25%、米糠20%,在基础饲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添加红薯粉12%、食盐0.5%、生长素2%、磷酸氢钙2%,饲料系数4.8。

草鱼的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2、鱼种的合理搭配

除了按照鱼的重量来分级饲养外,另外一个增产技术措施就是将不同的鱼种合理搭配起来饲养。鱼种的合理搭配放养不仅是增产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方式。以饲养草鱼为主体时,当饲料供给为青饲料和肥料两种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为2:1~3:2,当主要供给精饲料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不受限制。因此,在池塘中不能只大规模的养殖草鱼,还要搭配一些其他的鱼种,这样有力于资源的利用。草鱼的主要饲料是青饲料,草鱼的排泄物对于一些肥水鱼来说也是养料。因此在池塘中搭配养一些鲢鱼,鲢鱼主要是肥水型鱼类,鲢鱼能够利用草鱼的排泄物生长,这样就能够达到合理利用饲料的目的。同时鲢鱼能够清理一些草鱼的排泄物,能够清除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控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防治鱼发生病变。一般来说在饲料比较丰富池塘中,一条草鱼能够搭配两条鲢鱼,如果饲料来源比较少,那可以一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甚至两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

3、合理放养密度

放养的密度是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饲料、肥料的供应量等很多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浅水比较适合饲养淡水鱼,水深一米的池塘,亩产量大概为 200~300kg,当水深为2m左右时,亩产大概可以达到 500kg,当池塘水深超过三米时,反而不利于鱼的生长,不但鱼的产量不随着增加,还会出现下降的可能性。如果管理水平不高,水没有能及时的排泄或者饲料供给不足时,草鱼饲养的产量会受到影响下降,在这种条件下放养密度也应该降低。当条件相对较好时,应该相对增加放养密度,这样有利于增产。在条件相对良好的条件下,并不是放养密度越高越好的,放养密度也有一个合适的值,当超过这个值时,放养的鱼生长条件会因为放养的鱼太多而变差,这时轻则鱼的生长速度减慢,达不到增产的目的,重则出现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草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草鱼;网箱养殖;发展现状;技术要点

1目前我国草鱼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草鱼市场发展较好。在全国各淡水湖泊、河流分布区域,网箱草鱼养殖发展得较为迅速。连续几年为养殖户朋友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从养殖方式特点上看,网箱养殖是一种对水域空间利用率非常高的养殖方式。相对于以往传统的稻田养殖、沟塘养殖等养殖方式具有更好的养殖灵活性、使用方便性。同时网箱养殖还具有经济投入少、实际产鱼量大等特点。就目前的草鱼养殖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南方地区的网箱养殖方式使用率约为65%。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网箱草鱼养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1]。部分草鱼养殖户由于缺少相应的养殖技术、对水域环境的分析不到位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草鱼网箱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有不少草鱼网箱养殖户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和产量,导致草鱼鱼苗的投放密度超过了正常投放水平值。最终使得网箱内草鱼缺少活动空间及氧气而大面积死亡。还有部分网箱草鱼养殖户由于缺乏对草鱼相关药物的了解,在遇到病害、给网箱内草鱼消毒杀菌过程中对相关药物的错误使用,导致鱼群药物中毒致死等。上述的这些问题在我国的网箱草鱼养殖区域内时有发生。归根结底,还是草鱼养殖户严重缺乏对草鱼的科学管理知识和应对各类鱼群病症的用药常识所造成的。因此推广科学的网箱草鱼养殖技术在目前的草鱼养殖领域内是十分必要并且紧迫的一项工作。

2在进行网箱草鱼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网箱养殖草鱼宜选择背风向阳、水面开阔、水位稳定、水质清新、水源无污染且交通方便的地方,要求水体溶氧丰富,pH值7.0~8.5,水深4~5m,水体透明度在50cm以上,溶氧在5mg/L左右。

2.1注意选择良好的草鱼网箱投放区域

草鱼网箱养殖中的网箱投放具体地点的选取是相当有学问的。通过多年实践可以得出一些相关的网箱投放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需要网箱草鱼养殖户在实际投放工作中重点把握。

2.1.1网箱的具体投放区域周边不能有污染物的存在

任何鱼类的养殖都对养殖区域内的水质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网箱周边尤其是上游水域内存在污染源,这些污染物质就会通过水流传递给网箱内的鱼群[2]。固定的污染源则会通过水流对养殖区域内的鱼群形成常态化的污染输出。

2.1.2网箱的投放区域一定不能设置在水流湍急或者海草丛生的位置

水流过于湍急会导致鱼群不能在网箱空间内自由活动,同时导致水体内含氧量不足这会给鱼群生长带来巨大压力。水草的生长会导致水体的含氧量急剧下降,由于水草自身的呼吸作用会吸收掉水体内的大量氧,这样就会造成其下方的网箱内的鱼群由于窒息而大量死亡。网箱投放的深度要合理,不能投放的太深,也不能投放的太浅。网箱投放的太深会导致鱼群生长环境缺少阳光,不利于鱼群的光合作用和水体的氧溶解。投放的太浅会造成网箱内部避风性差,给鱼群的生长造成诸多不稳定因素。通过大量的科学实践表明,养殖草鱼的网箱投放的理想深度为水下3.9~4.1m。对网箱投放位置水体透明度的要求,水体透明度一定要在45cm以上为宜。网箱投放区域水体的pH值要维持在8.0上下为宜,同时网箱投放区域的水体氧容量要保持在4.8~5.1mg/L的区间最为适宜[3]。能够完全满足上述网箱的投放要求,才算是选择了最为合理的投放位置。

2.2网箱的合理制作规格及安装

2.2.1网箱的制作

在完成了对网箱投放区域选择之后,如何去制作一个科学实用的网箱也是一项具有技巧的工作。养殖草鱼的网箱是要投放在水中的,所以要针对水质的酸碱性来选用具有抗腐蚀的材料来制作网箱。目前国内在制作网箱上最理想的材料是聚乙烯。采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网箱能够很好地抵抗水质的腐蚀。从养殖实践中来看,结合聚乙烯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可以得出科学的网箱尺寸为:长(S)4m、宽(K)4~6m、高(H)2~3m。网箱内网的网孔直径为3.4cm,外网网孔直径为3.5~3.9cm。在网箱的各拼接缝用竹竿或者木棒固定用以充当网箱的骨架。用钢丝扣将网箱的8个角牢牢固定。箱体上与浮球相连,借助其浮力使箱体漂浮。网箱下面与合适的配重物连接来保持箱体能够大部分保持在水面以下。要注意控制好网箱暴露在水面之上的体积,防止网箱内的草鱼从网箱上表面游走。

2.2.2网箱的安装投放

网箱制作好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网箱的布置,网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独投放或者用组合的方式投放使用。为了避免箱体受到外力冲击而造成破损,通常的做法是在网箱投放水域的周边尤其是上游水域安装至少一道防护网,用以拦截上游带过来的漂浮物。如果是单箱布置,网箱的间距要达到25m以上。如果按组布置,5~10个网箱可以划分为1组,将其按照串联的方式采用单排或者双排套布置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网箱与网箱之间的距离至少要保持在3.5m以上。网箱组与组之间的距离也要保持在95~105m的范围之内[4]。

2.3在放养种鱼方面的注意事项

2.3.1注意放养种鱼的密度

一定要注意放养种鱼的密度,网箱内种鱼的密度过大会严重影响到种鱼的生长进度。导致种鱼由于争夺空间和食物而无法正常生长。放养密度过小又会影响到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可以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放养标准。即每个网箱内投放种鱼密度为23尾/m2左右,种鱼大小标准为400g/尾。

2.3.2注意对种鱼的选择

一定要选择体质状态良好的种鱼,并且要保持种鱼的个体差异不能太大。如果发现种鱼患有疾病或者外表损伤的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更换筛除。必须保证种鱼品质的良好。同时在种鱼的投放环节中还要考虑到气候的变化规律。通过计算,选取最为理想的养殖周期来保证种鱼有足够长的时间完成生长。使种鱼的整体存活率得到有效地提高。

2.4注意对网箱内草鱼的日常管护

2.4.1鱼料的投喂次数及温度

网箱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在投喂鱼料时,一定要尽量投喂颗粒类鱼料,平时配以少量草类鱼料即可。过多地投喂草类鱼料容易导致网箱孔的堵塞,改变水体流速,同时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而投喂颗粒类鱼料就能够有效防止上述状况的发生。每天投喂3次左右为宜,不宜过于频繁也不能过少。同时要注意水温对投喂率的影响,水温18℃以下,投喂率0.5%;水温18~20℃,投喂率0.5%~1%;水温20~25℃,投喂率1%~2%;水温25~30℃,投喂率2%~2.5%;水温30℃以上,投喂率1.5%~2%。

2.4.2鱼料的投喂量及清理

在网箱草鱼养殖的过程中,饵料投喂需要重点注意。每次投喂鱼料的量应该控制在草鱼体重的4%左右最为理想。要确保对网箱及草鱼状况的及时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间隔12d左右就要对网箱进行必要的清理。要做好对鱼病的预防工作,最常用的消毒杀菌手段是将适量的漂白粉或者生石灰洒在网箱上即可。每15d操作1次即可,简单实用。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3

关键词:草鱼;养殖;管理

中图分类号:S965.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7-875-01

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其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秋季养殖草鱼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调节水质

草鱼喜清新的水质,而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到达秋季后,鱼池残饵、粪便普遍较多,池水大多污染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于草鱼的生长,也易引起鱼病发生,因而应加强水质调节,改善养殖环境。具体做法是最好进行一次大换水,彻底改善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35cm,然后每7~10d加水或换水1次,每次10~30cm,以保持良好的水质。对于换水困难的鱼池,则应泼洒水质、底质改良剂或生石灰等来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新、鲜、活、清、爽为佳。并要注意及时清除残饵、剩草,以防污染水质。

2、科学投饵

2.1 投饵 为节省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夏末秋初仍可适当投喂部分鲜嫩的水草或旱草,一般“先青后精”,以每天傍晚前摄食完为好,杜绝吃夜草;但应注意补充精料,给鱼增加营养,可每天16:00左右投喂1次配合饲料,投喂量可占池鱼总重的1%~1.5%。而对于靠颗粒饲料养鱼的池塘则应控制投喂量,以使鱼吃八成饱为佳,严防草鱼吃食过多。

2.2 保膘、追膘 “秋分”后,应少投或不投草料,因为此时草的细胞壁开始增厚,纤维素增加,细胞老化,营养价值低,不易消化,草鱼吃食后因消化不良,肠道的蠕动增加而感染肠炎,加上大量未消化草的排泄物污染水质,非常容易使草鱼的“三病”暴发而大量死鱼。此时可主要投喂颗粒饲料,一般日投2次,使鱼八成饱即可。

3、病虫害防治

秋季,特别是“白露”前后是草鱼鱼病的又一高发时期,因而应注意鱼病的防治:

3.1 多途径提高鱼抗病力 ①改良品种:用杂交、特别是用不同水系的优良草鱼与代代选优等方法,培育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肉昧美、体型好的新品种。②推广人工免疫技术,提高鱼的免疫保护力。③改进操作方法和清除寄生虫、蛇、鼠、鸟等敌害,防止鱼体擦伤、咬伤,保护鱼的免疫屏障,从而提高鱼的免疫力。④实行科学养鱼,让草鱼在优良的水域中吃饱吃好,提高抗病力,也即采用生态防病法。其一改革培育草鱼种的饲养制度和方法,改苗种中途1次分池为2次或多次分池,以使水体和鱼苗种密度更合理,促进快长,提高抗病力;改密养为稀养,苗种放养密度,过去一级池20万~30万尾/hm2,二级池2万~3万尾/hm2,最好改为一级池10万~15万尾/hm2,二级池1万~1.5万尾/hm2,三级池3000~5000尾;改鱼种大小混养为鱼种分粗撤细,分类饲养,防止鱼种向两极分化;育种晚期(即三级池育种)改肥水育种为瘦水育种,因为此时鱼种已达6~7cm,食性已由浮游动物为主转化为青饲料为主,自然习性也随之改变,所以三级池水不需培肥与追肥。其二做好饲料科学配方与坚持“四定”投饲,以防营养缺乏。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同时应投喂适量的青饲料,补充维生素,以利草鱼迅速生长。

3.2 消灭病原体及其媒介物 主要是坚持“二勤”:即勤巡池、勤除病原体及其媒介物与“七消”:水源消毒、鱼池消毒、粪肥消毒、鱼种消毒、饲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

3.3 环境保护 根据草鱼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创造优良环境,以利草鱼安全、健康、迅速生长。草鱼种在饲养初期(体长7cm以下),食物以浮游动物为主,要求水质肥而爽(透明度25~35cm)。到了中后期,食性完全转化,以青饲料为主,要求水质活而爽(透明度40cm以上)。因此要使草鱼长得好,初期必须合理培肥(包括基肥与追肥)水质,适当藻水,使水质肥而爽。中、后期,不仅不培肥,而且还要合理搭配链、鳙等滤食性鱼类减肥以及经常灌水入池或开动增氧机增氧,使水质活而爽。此外还要求水质星微碱性(pH值7.5~8.5)。

4、养殖密度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4

关键词 草鱼;池塘;健康养殖;产量;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266-02

草鱼,别名鲩鱼、草鲩、白鲩、草根(东北)、混子等,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是内陆地区淡水养殖的主要经济品种,特别在南方养殖面积大,产量高。多年来,其在江西的产量占全省淡水鱼养殖产量的20%以上,年产量超过40万t。为提高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安全,2011―2013年连续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湖的裕丰水产合作社养殖基地开展草鱼池塘高效健康养殖的技术集成试验与模式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6口,为标准化养殖池塘,面积均在1 hm2左右,保水深度2.5 m以上,淤泥厚度20~25 cm。每口池塘配备功率为1.5 kW的增氧机2台,投饵机各1台。该处交通便利,四周开阔,水源充沛,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水质标准》,有独立进排水系统。

1.2 放养前准备

1.2.1 池塘清整消毒。11月底至12月初,排干池水,清理池底淤泥,铲除池边(埂)杂草等,修整池埂,疏通进排水渠道,冻晒10 d左右,然后加水至10~20 cm,用生石灰2 250 kg/hm2化水全池清塘消毒。

1.2.2 加注新水。池塘清整消毒后,在放养鱼种前7 d左右,经进水渠向池塘加注新水,入池前须通过80目纱绢(筛网)过滤,保持水深1.2~1.5 m[1-2]。

1.3 鱼种放养

1.3.1 鱼种选择。要求鱼种规格整齐一致,无伤、无病、无畸,健康活泼。鱼种均就近从信誉好的养殖基地购进,其中草鱼为已注射草鱼免疫疫苗的鱼种。

1.3.2 放养时间。放养时间为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本试验3年的试验鱼种均在春节前放完。所有放养鱼种均用3%~5%食盐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体5~10 min以消毒。

1.3.3 鱼种规格数量。试验池分为2组,各组鱼种放养一致,2组之间仅1种配养鱼日本白鲫和鲢的区别,其中草鱼为主养品种,尾数约占80%,配养鱼还有鳙、彭泽鲫和乌鳢。不同品种放养情况见表1。

1.4 饲养管理

1.4.1 饲料投喂。养殖全程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选择品牌好、质量优、信誉好的生产厂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配制饲料以降低生产成本。无论购买或自配,都要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和适口的粒径,禁止使用违禁药品,严防饲料霉变。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在25%~28%,早期饲料蛋白质含量应稍高,饲料粒径应较小。配合饲料的投喂初期,开启投饵机,少量多餐进行驯化定点投喂5~7 d,逐步吸引鱼群集中摄食。之后严格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原则投喂[3]。投饲数量一般按塘鱼重量的2%~5%,日投喂2~3次,每次投喂时间设定在1 h左右。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摄食等情况酌情调整增减。

1.4.2 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鱼类健康生长的基础,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溶解氧5 mg/L以上、透明度30~40 cm,pH值7.0~8.5。一是实时加换水:鱼种放养后,初期要逐渐注水以加深水位,每5 d左右加水1次,每次5~10 cm,至5月保持水深控制在2.5 m左右。在此之后采取“小排小进、多次换水”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每隔15 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0%~20%。7―9月,换水量加大至20%~30%。二是合理使用增氧机:一般的原则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夜间连续开;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开机时间短,天热开机时间长,天凉开机时间短。养殖前期,根据鱼类活动情况及天气、水质情况适时开机增氧;养殖中期,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1次,每次2~3 h,高温季节,每次增加1~2 h;而养殖后期,池塘载鱼量较大可以考虑全天候增氧。三是泼洒生石灰水:根据水质情况及防病需求,每隔15~20 d,每1 m水深用生石灰150~300 kg/hm2化浆全池泼洒。

1.4.3 病害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从清塘、苗种放养、水质管理、饲料投喂、食场消毒等方面入手,采取综合防病措施,减少病害发生。首先,结合水质管理每隔15~20 d全池泼洒生石灰水;其次,在投饵区域内使用杀菌剂与杀虫剂泼洒,15 d左右1次,轮流施用;第三,用“三黄粉”拌饵投喂,每50 kg鱼体重用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碾成碎粉后搅匀)0.3 kg与面粉糊混匀后拌入饲料中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用3~5 d。

1.4.4 适时搅动底泥。选择晴好天气的中午,拖动铁耙、铁链等搅动池底淤泥,促进底质不断分解,增加水中肥分,防止有害物质在淤泥中积累,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5 d左右搅动1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注意闷热、气压低及连阴雨的天气时不可搅动[4]。

1.4.5 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可以促进养殖鱼类消化和吸收,提高抗逆能力,有效改良水质,促进残饵及其他飘浮有机物的分解,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水中溶解氧,促进养殖系统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活化生长,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目前,市售该类制剂有多种,可选择使用。本试验共使用EM菌液8次,时间分别为6、10月各1次,7―9月每月2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收获规格及数量

综合3年的养殖试验实际,对起捕的各品种数量、规格及产量进行算术平均,具体收获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草鱼、日本白鲫、鳙、彭泽鲫、乌鳢数量分别为32 925、7 140、1 140、2 940、255尾/hm2,产量分别为24 858.0、2 232.0、2 308.5、1 029.0、150.0 kg/hm2。

2.2 经济效益

根据当地市场实际状况,对3年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统计,详细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投入合计230 433(229 683)元/hm2,产出合计326 518.5(322 054.5)元/hm2,利润96 085.5(92 371.5)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42(1.40)。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技术已成熟,养殖生产性能稳定,生产的产品规格整齐,体格健壮,质量安全,体型体色良好,病害少有发生,投入产出比达1∶1.4以上,经济效益较高,可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示范推广。

由于试验地是日本白鲫的保种及养殖基地,养殖的日本白鲫成鱼目前除保种外,主要供外地作育种材料,故配养白鲫效益较鲢稍高,若在其他地方进行养殖则仍配养鲢。

4 参考文献

[1] 胡雄英,吴仕根,毛东山.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7(3):23-25.

[2] 郑陶生.草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9(10):65,70.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5

1.1养殖设备

试验采用网箱中试基地的规格为18×9×6m3(2010-2011年)、12×6×4m3(2012年)标准化合式网箱,配备自动投饵机。

1.2鱼苗来源及放养密度

2010年5月24日,将项目前期工作培育的平均规格为269g/尾草鱼种2000kg,放养至1区1号箱(18×9×6m3、972m3),放养密度为45尾/m2(12.3kg/m2)。2011年进行大规格成鱼养殖试验。4月29日,1区1号箱放养4479kg,平均规格1250g/尾,放养密度为22尾/m2(27.6kg/m2)。5月28日,自吉林省土著鱼类良种场购入经检测合格的春片1000kg(平均规格81g/尾)放入1区2号箱。放养密度为76尾/m2(6.2kg/m2)。2012年利用自育鱼种,放养至4区1、2、3、4、5号箱(规格均为12×6×4m3、288m3),

1.3试验管理

1.3.1饲料选择与投喂:饲料选择经GMP认证的“通威牌”草成鱼硬颗粒料(2010年)和“华隆牌”草成鱼漂浮颗粒料(2011-2012年),投饵机投喂。参照鲤鱼的投喂时间、饲料粒径及投饵率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喂。

1.3.2鱼病防治

1.3.2.1鱼病防治原则由于网箱养殖处在开放的水域中,水交换量大、水域条件不可控,使鱼病防治更加困难。防治原则: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中西结合、内服为主、外用为辅。

1.3.2.2防治药物选择

①非国家禁用渔药。

②通过国家GMP认证的企业所生产。

③容易购买。

④疗效确切,价格适中。

⑤休药期较短,代谢快,残留少。

1.3.2.3给药方法内服:将渔药加在饲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进行鱼病防治。药饵自行加工,按说明投喂。外用:将渔药用水稀释后泼洒在运输或养殖水体内,使水体呈一定的药物浓度进行鱼病防治。用塑料布或彩条布,在网箱外部紧贴网箱将网箱围起形成筒状,塑料布或彩条布上边吊在网箱架的内轨上,底边用鹅卵石等沉子垂下,向箱内泼洒或喷洒渔药,泼药后将塑料布收起吊于箱架内轨上;或不围塑料布、彩条布,在喂鱼时向鱼体直接泼洒或喷洒渔药。

1.3.2.4防治方法

①运输和养殖、转运过程中,小心仔细操作,尽量避免鱼体擦伤。

②鱼种运至卸鱼地点前10min,向鱼篓内按常规浓度加食盐或高锰酸钾消毒。

③5月上旬、水温15℃左右,鱼种入箱后,10%的氟笨尼考按3‰添加做药饵,连喂5d;同时,每次喂鱼时,用稀释30倍的百毒威3号(双季铵碘溶液)向鱼体泼洒,泼洒量视鱼量按说明而定。

④5月底前、水温20℃左右,用“三黄粉”做药饵,连喂5d。

⑤6月中旬、水温22℃左右,用5%的克血威(复合诺氟沙星)按5‰添加做药饵,连喂5d。

⑥7月初、水温25℃左右,用“三黄粉”做药饵,连喂5d。将“三亩灵”(复合二氧化氯)按说明兑好、稀释30倍向鱼体泼洒,泼洒量视鱼量而定。

⑦7月中旬,10%的氟笨尼考按3‰、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做药饵,连喂5d。⑧8月上旬,5%的克血威(复合诺氟沙星)按5‰、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做药饵,连喂5d。

⑨8月底,用10%的氟笨尼考按3‰、肝胆舒按4‰、V(E+C)按2‰添加做药饵,连喂5d。

1.3.3日常管理与监测定期清理网衣,保持网箱良好的通透性和形状。经常检查网衣和框架,如有损坏及时修补。每次投饵时,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视鱼活动及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定期对网箱人行道和工具进行消毒。每日检测水温1次,每15d进行生长测定1次,每年5、10两月份分别进行1次水质分析。

2.试验结果

2.1水质

集安市渭源水库地处集安市东南,是由中朝界河鸭绿江的主江道拦江而成的山谷型发电水库,流速30~60cm/s,每年鸭绿江汛期(7月份)水体交换量加大,导致水温偏低约10d左右,对网箱养殖有一定的影响。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渭源水库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2饲料用量

2010年1号箱饲料用量12500kg,饲料系数1.96;2011年1、2号箱,饲料用量分别为10700、17850kg,饲料系数分别为2.05、1.83;2012年1、2、3、4、5号箱,饲料用量分别为6221、8738、10903、11149、8682kg,饲料系数分别为1.96、1.87、1.76、1.92、2.03。

2.3试验鱼收获

2010年,草成鱼试验箱经144d(5月24日~10月15日)试验,成活率为90.0%,单产为51.6kg/m2,效益为259.1元/m2011年,1号试验箱经171天(4月29日~10月17日)试验,成活率为95.9%,单产为59.8kg/m2,效益为599.5元/m2;2号试验箱经142d(5月28日~10月17日)试验,成活率为82.2%,单产为66.3kg/m2,效益为361.7元/m2。2012年,1、2、3、4、5号试验箱经147d(5月25日~10月20日)试验,成活率分别为96.2、94.3、95.6、93.8、95.6%,单产分别为72.1、78.3、86、95.4、117.6kg/m2,效益为分别336.5、274、433.7、351.5、513.5元/m2,三年总效益33.52万元,

3讨论与分析

3.1超额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指标

经3年试验,项目共完成草成鱼养殖846m2(合同648m2),平均成活率92.95%(合同85%),平均每m2产鱼73.62kg(合同50kg),平均每m2效益396.2元(合同150元)。2010年草成鱼养殖162m2,成活率为90%,单产为51.6kg/m2,效益为259.1元/m2。2011年草成鱼养殖324m2,平均成活率为89.05(82.2~95.9)%,平均单产为63(59.8~66.3)kg/m2,平均效益为480.6(361.7~599.5)元/m2。2012年草成鱼养殖360m2,平均成活率95.1(93.8-96.2)%,平均单产89.88(72.1~117.6)kg/m2,平均效益381.1(274~513.5)元/m2,三年成鱼养殖总效益33.52万元。

3.2草成鱼养殖高成活率的原因分析

2010~2012年的草成鱼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成活率最低为82.2%、最高为96.2%,养殖成活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一是渭源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非汛期的透明度一般在130~180cm左右,网箱设置处的水深在30m左右,加上30~60m/s的流速,使得养殖区内的水质条件好,为草鱼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二是,内服外泼、中西结合的鱼病防治措施得当,选药准确、疗效好,从而提高了成活率。

3.3草鱼种不同规格及放养量对草成鱼养殖效益的影响

草鱼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池塘;高效养殖;精粗结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标准也逐渐提高。水产品作为人们餐桌上重要的食物品类,其生产养殖的安全性、高效性、营养性已经成为影响水产品销售市场的重要因素。因此,养殖者应在确保水产品品质与产量的同时,利用日常养殖管理技术,提高水产品的营养成分,增加经济效益。池塘养殖作为淡水渔业生产的重要方式,不仅养殖成本低、生长速度快,而且管理方式简便。2012年,广丰县农业局通过长期经验探索出池塘精粗结合高效养殖技术。在面积500亩的池塘中,通过池塘精粗结合高效养殖技术达到平均亩产1000kg、实现亩利润3000元,下面就对此项技术进行介绍。

1.池塘要求

1.1池塘条件

为了避免养殖产品受到污染,在选择池塘时应根据城市大气流向、气候环境、水源分布、土壤土质等将地点建立在离污染源较远的地方。池塘规模一般在5亩以上,5-10亩适宜;池底平坦,底质为壤土,以保证良好的透气性能;底泥10-20cm,水深2-3m。池塘的配套设施有:叶轮式增氧机,3千瓦,平均每5亩水面一台;投饵机,1台;0.5亩草地(种植牧草);每个池塘设置独立进排水渠;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等。

1.2清野消毒

为了保障养殖鱼种的正常摄食、鱼苗安全以及节约饲料,应对鱼塘中的野、杂鱼进行清理。可在积水5-10cm的干塘用生石灰100kg/亩进行化浆全池泼洒,或用漂白粉10kg/亩溶剂全池泼洒。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灭菌。

2.苗种投放

2.1苗种选择

优质鱼种是池塘养殖高产、高效、安全的前提条件。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运动灵活的鱼种。鱼种的来源地应以就近原则,从正规的渠道购买,以保证鱼苗的品质和安全。鱼苗放养时间一般为冬季12月至翌年1月,此时水温较低,在鱼种鳞片紧密,拉网、运输途中鳞片不易脱落,鱼体不易受伤,同时冬季放养可以提高鱼苗的适应能力,达到早放养、早开食、早生长的效果。

2.2合理搭配

在鱼种放养时,应注意鱼种品类的比例和规格大小的搭配。其中草鱼种应占80%,鲢、鳙鱼、鲫鱼种约占20%;规格在100—250g/尾,将放养规格分成大中小三等,在捕捞时可捕大留小,适时上市,促进鱼塘持续生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鱼种在放养前为了增强其抗病能力应用4%的食盐水和1%的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泡5-10分钟,草鱼应尽可能的注射灭活疫苗。

3.管理措施

3.1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工作既关系着养殖的成本,也影响着鱼的病死情况。在饲料投喂时,为了达到鱼的营养均衡,应将青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结合使用。青饲料可利用塘埂、旱地种植,品种以黑麦草、象草为主。投放的饲料应新鲜适口,饲料粒径应根据鱼体生长的大小进行投喂,同时对应调整营养成分,一般在养殖初期饲料蛋白含量在28%—30%,中后期为25%—28%。配合饲料投喂初期,为了培养鱼种对此种饲料的适应性应进行摄食驯化,可通过在每次投喂时配合固定的声响使鱼类聚集于水面集中摄食,驯化时间为3—5天。投饵时应先投青饲料,后投颗粒饲料,颗粒饲料可使用投饵机自动投喂。饲料投喂数量与次数应根据依据天气、水温和鱼类生长发育阶段、摄食活动等灵活调整。当鱼群抢食高峰过后,鱼群尚未散去之前停止投饵。在疾病易发季节,应适当减少投饲量。一般日投喂次数应控制在2-4次,颗粒饲料投喂量初期为鱼体重的2%-3%,高峰期为鱼体重的5%-6%,青饲料投喂量与鱼的比例为2:1即每50kg鱼投喂10kg青饲料。在起捕前一个月注意饲料搭配,以青饲料为主,以提高成鱼品质。

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二平衡、三看、四定、五注意”技术应用,即:

“二平衡”:饲料营养季节平衡投喂(如每年初期水温较低,投喂饲料应含能量较高);饲草结合营养“粗、细”平衡投喂(以6:4为宜)。

“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活动情况。

“四定”:定时、定质、定量、定位。

“五注意”:(1)注意早、中、晚投料量不同及变化;(2)注意早、中、晚投料机投料快慢变化,不同时间投料快慢不同,不同市场销售计划,投料快慢也不同;(3)注意投料时,喂养的鱼必须全部上浮到水面吃料,且关、头向上,否则料比会较高;(4)注意投料机安装地点选择,2台投料机应间隔在30m以上;(5)注意投草料时的残渣要及时捞出以防腐烂发酵,水质变坏。

3.2水质管理

鱼塘水质是影响鱼种生长的重要因素,应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要定期注入新水,每3-5天加换新水10-15cm,并排出旧水,以保持水质清爽干净,促使鱼类在良好的水环境中摄食消化,提高饲料利用率。在鱼种放养完后,可分多次将池水加深至2-3m,并且根据季节、鱼类生长活动情况,进行调整。从4月开始,鱼种进入快速生长期,应每10天用生石灰15kg/亩化浆全池泼洒,将池水pH值调至7.0-7.5,以促进生长。6月以后进入高温季节,鱼塘由于使用多年、淤泥沉积较多、水源不足、水质较差,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池水pH值明显偏碱性,应及时换水,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方法调节水质。同时还应提高池水溶氧量,在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天气较热时每天清晨开机1-2小时,阴雨天从下半夜开机到天亮。

3.3日常管理

为及时掌握池塘的养殖状况,应每天进行巡塘、勤观察,及时清除塘中残草残食和病鱼,认真做好生产管理日志和防治鱼病等工作。

4.成鱼上市

为增加养殖者的经济收益,保证池塘可持续性发展,应坚持常年捕捞,均衡上市,合理密放,多品种多规格套养。一年可轮捕3次,每次将1kg以上的成品鱼捕捞上市,也可根据起捕量多少(下转第184页)(上接第133页)补充一定数量的夏花鱼苗,以解决来年生产所需的大规格鱼种。轮捕要在早上6时前或下午4时后完成,操作要轻便迅速,避免鱼体受伤。每次起捕后3天内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全池连泼2天,以保证“热水起捕鱼”减少死鱼和发病。鲜鱼捕上后为提高成活率,应在原水中暂养2-3小时,待体内粪便排空后起运。 [科]

【参考文献】

[1]贾秋红,等.池塘草鱼种高密度养殖技术研究[J].科学养鱼,2012(02).

[2]潘丽萍.池塘养殖脆肉鲩新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