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化范例6篇

农产品品牌化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1

关键词:农业文化;农产品品牌;对策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几千年的农业发展中孕育和造就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农业文化以宗法家庭为背景、小农经济为基础,内涵丰富、贯穿古今,渗透于各个行业、领域和阶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核心。可以说,农业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同样也体现在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上。因此,在农产品竞争由产品竞争逐步转化为品牌竞争的时代,如何克服农业文化对品牌建设的阻碍和制约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农业文化的内涵

从狭义角度来看,农业文化指形成于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观念体系,涉及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哲学理念、伦理道德、人生态度、国民性格等。其中,农业生产的技术形态(进行农业生产的手段和方法)和社会组织形式(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构成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内容。在技术形态方面,人力和畜力的付出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动力来源,而简单的手工工具则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在社会组织方面,血缘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又是相对独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使得血缘家庭千年不衰,另一方面血缘家庭的延续又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者之间相互加强,形成了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而农业文化则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进行的观念建构(张磊,2006)。

二、农业文化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制约

1、经验性之思维方式的制约。

农业生产要有收获,既取决于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又依赖于生产者自身的能力。劳动者在平时生产中所积累的直接和间接经验是以后生产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及凭借的基本依据。在经验农业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性思维方式,特点便是注重经验的吸收、借鉴,轻视对事物深层的原因、本质的理性探析和概括。从目前来看,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相对落后于工业产品品牌,因而在农产品品牌打造过程中习惯采用工业产品品牌培育的相关经验、成果并受其约束,缺乏根据农产品特点、各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以科学和理性的思维研究农产品品牌建设,从而适用性较差。

2、义利对立之伦理道德观念的制约。

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农业社会里,重“义”轻“利”观念作为正统观念长时间得以延续。随着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由于缺乏基于工业社会和商品经济所形成的契约关系和商业道德意识,人们追求“利”时往往轻视“义”,突出表现为诚信的缺失。在建设农产品品牌的时候,最具代表性的行为有两种:一是合同履约率低。对农产品而言,生产大多以农户家庭为主体,而销售则大都通过签订契约由中间商进行。农户在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契约价格时往往不执行购销约定,私自出售,而中间商在市场价格比契约价格低时则拒收拒购,或者压级压价等;二是以次充好,制假售假。据媒体报道,国内很多“进口水果”其实都是国产的,只是贴着“进口标签”而已。

3、中庸取向之哲学观念的制约。

农业生产的典型表现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王世纪•击壤之歌》)。人们的活动领域比较有限,交往主要在宗族亲属中进行,重“和”与“仁”的相互关系造就了“中庸”观念,其负面效应是对创新意识的摧残,突出表现为技术创新不足。农产品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品质是建立品牌的内在要求。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由于缺乏冒险和创新的精神,往往强调模仿,致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非常低。

4、皇权意识之政治思想的制约。

在古代中国,皇权意识作为小农经济的产物构成了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制度则成为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直到现在,政府仍然高度集权,掌握着众多的资源,并通过资源的调控和分配来影响社会中其他主体的价值选择与判断。品牌的实质是生产经营者向消费者传递某种产品信息的自发性的市场行为。但是在我国,农产品品牌培育并不完全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发的市场行为,而是缘于政府的部署和推进。在自上而下政治运动式的品牌建设热潮中,创建品牌农产品被各级政府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近些年来农产品品牌数量的迅速增长并不是市场选择而是政府行政权力干预的结果。

5、讲求实用之人生态度的制约。

农业生产讲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这种状况使人们的一切行为和思想活动以取得实际功效为目的,由此形成了过于“实用”的心理,注重短期而非长期效益。在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方面,很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认为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不明显,投入多且创建难度大,因此他们的理念和行为仍以产品经营而非品牌经营为核心,最看重的仍然是农产品是否能够卖出去。

6、自我封闭之民族性格的制约。

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其典型表现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潜夫论•叙录》)。当今农产品竞争,已经由单个产品的比拼转变为与其相关的整条产业链甚至是整个产业体系的比拼。有时,产前、产后环节比产中环节即农业生产过程更重要。而我国的现状是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相互脱节,难以形成合力。同时,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民合作组织化程度低,使农产品品牌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和分割性,同一区域一品多牌现象比比皆是,各品牌之间各自为政,甚至恶性竞争,没有抱团形成合力集中打响品牌。

三、推进农业文化创新,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1、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合理借鉴工业产品品牌建设经验。

在分析国内外工业产品品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独特的自然资源、悠久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与加工工艺、悠久的人文历史渊源,在充分利用农产品“自然”和“人文”差异化的前提下,找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内在规律,通过与众不同的品牌设计和宣传推广,塑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2、坚持义利合一观念,以诚信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

坚持义利合一的观念,一方面既要肯定谋利对品牌建设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自觉地把利益的追求纳入道德的轨道,做到诚信经营。为此,一要将诚信意识渗透到品牌建设的全过程;二要顺应市场经济潮流,从缺乏责任心和商业道德缺陷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挣脱出来,自觉地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三要加强与贸易伙伴的精诚合作,重合同,守信誉。

3、改变因循守旧观念,以技术创新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内在支撑。

通过树立激励创新、鼓励探索、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等观念,推进技术创新,逐步提升品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赵兴泉(2006)认为,采取的措施包括:积极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引进、培育良种,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等。

4、改变“权力本位”思想,明确农产品品牌培育中政府的角色。

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必须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角色,避免越俎代庖,以行政权力代替市场机制。罗高峰(2010)根据吕鸿德(1996)政府倡导者角色的理念、贾爱萍(2004)政府规划者角色的理念、McCarthyandNorries(1999)政府扶持者角色的理念、埃里克•乔基姆塞勒(2001)政府服务者角色的理念、王玉莲(2008)政府管理者角色的理念,提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政府要起到倡导者、规划者、扶持者、服务者、管理者五大角色的作用,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供完备的扶持系统。

5、改变过于追求实用观念,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长期性。

品牌建设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来讲,是一个长期且非常艰难的过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将品牌经营而不是产品经营作为核心理念,针对目标顾客确立品牌定位,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以提升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6、培育合作观念,共同打造农产品品牌。

一方面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形式,使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对于区域内一品多牌的农产品,单一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一定要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观念,严格遵循统一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确保质量统一,抱团宣传和推广,共同打造农产品品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磊.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2]赵兴泉,朱勇军等.浙江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调查与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6.2.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2

摘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通过降低农业企业的成本来实现农业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促进农户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来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选择成本;作用机理

由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长期性,种植、养殖空间上的广泛性及质量的隐蔽性等特点,农产品市场存在严重的逆选择现象。逆选择导致农产品生产者不愿提供成本较高的优质农产品,只愿提高普通或者劣质农产品。农产品是消费者日常食物的主要成分,农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如何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是关系广大消费者健康和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策略选择上,除政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认证等措施外,农产品实施品牌化经营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业企业的作用机理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农产品种类和品牌出现“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临的可选择信息越来越多。生产者获得消费者的“选票”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推介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降低农业企业产品推介成本。农业企业为生存、发展,必须考虑降低推介成本,提高推介效率。由于市场上农产品的品种繁多,竞争激烈,消费者被纷繁的信息所困扰,农业企业在市场上采取逐一介绍农产品的功能、特点、质量的做法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信任和注意。消费者陷入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对新信息有排斥情绪,给企业的产品推介带来困难;推介没有品牌的产品会使消费者难以信任或记忆凌乱的信息。但农业企业如果采取品牌策略,用品牌将农业企业和产品信息“打包”呈现给消费者,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降低农业企业推介成本、增加销售的目的。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可促进农业企业利润增长。农产品品牌可以克服农产品市场的逆选择现象,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利润的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只是苦于不能分辨农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不敢购买生产者自己宣传优质农产品。如果有一个制度保证农产品生产者供给的是优质农产品,消费者将会毫不犹豫地购买此产品。“品牌”作为一个制度被长期受益的生产者所遵守,消费者就可以放心购买那些自己信得过的品牌农产品。由于品牌农产品受到育种、栽培、养殖等农业技术水平及生产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养殖数量都不能够满足所有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品牌农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品牌农产品的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也就会产生生产者剩余。供不应求状态越明显,生产者剩余将会越多,企业利润越大。因此,品牌在解决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的同时,将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

(三)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促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农业企业建设品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设品牌,发挥品牌价值的功能,使农业企业可持续增长。“品牌”建设成功与否决定企业增长是否永续。品牌决定消费者选择行为,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是产品的利益点。产品的利益点是通过品牌体现出来的。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可以分解为两个变量,一个是“可持续”,即长久,时间上的长期;另一个是增长,即空间上的扩大,具体指经营上的增长,一般是指销售量的增长。如上所述,消费者寻求信息搜寻成本和选择成本的最小化,而品牌能够降低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在品牌建设者遵循品牌承诺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愿意在信息搜寻和选择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忠诚于自己所信任的品牌。这种“忠诚”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的结果就是“可持续”,“可持续”的购买实现了农业企业的增长。品牌建设成功的农业企业在凝聚了一部分忠诚的消费者外,又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品牌的实质是信用,一个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展示企业的信用,通过扩大品牌知名度来宣传扩大企业的声誉,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带来越来越多的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增加,这也就是实现“增长”。实践充分证明,品牌的成功建设必然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对农户的作用机理

一般情况下,农户销售产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不经过中间加工环节,由于个体农户销售的产品数量有限,农户不会自己出资建设品牌。另一种形式是农户将产品销售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加工处理后销售给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长期利益进行品牌建设,这时农户的角色是农产品品牌的参与主体而不是建设主体。

(一)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增加农户对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农户生产经营的目的不仅是为满足于自身的消费需要,也是为追逐利润最大化。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产品的生产与产品特征所形成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能从外观上辨别其质量情况,在农产品市场上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具有“形的同质性”而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格,但由于生产质量较高的优质农产品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需要支付更多的生产技术转让费用及为区别其他普通农产品所需要优质农产品的营销费用等,所以生产优质农产品的投入成本要远远大于生产普通农产品和劣质农产品。而逆选择使优质农产品售价与劣质农产品相同或相近,而成本要高出很多,农户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利润远低于生产普通甚至劣质农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有时可能是负值。逆选择使农户不愿意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农户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如使用价格便宜的劣质化肥和带有毒性的农药、激素等)来增加收益;或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产量(如过度地滥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来增加收益,这就为农户进行不安全生产行为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生产经营普通或劣质农产品时获得不错的利润,而优质农产品的农户仅能获得较少的利润甚至亏损,进而使他们逐步退出市场或转为生产普通农产品甚至劣质农产品,最终结果就是农产品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越来越低。虽然农产品生产者不得不提供低价劣质农产品,但优质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盼望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国际市场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人口队伍庞大,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品质标准一般要高于国内生产的普通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多年来的农产品市场逆选择现象导致农产品内在质量严重不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再加上我国人世后,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冲击,高端农产品市场被国外的品牌占据,本土农业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竞争。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企业的必然选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为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企业生产高质量农产品提供外部动力。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3

关键词:品牌化;特色农产品;欠发达地区

当今世界,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农产品企业经营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在全球范围的竞争环境中闯出一条自身的发展出路已成为农产品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欠发达地区拥有着特殊的气候类型和土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企业只有实行品牌化经营战略,才能把这种农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才能在全球的范围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一、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品牌化现状

1.以新疆自治区为例,新疆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产品:

(1)新疆除了“一黑一白”产业外,还素有“红色产业”之称,它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占全国番茄制品产量的90%以上,约占世界番茄制品总量的15%。

(2)新疆是著名的的瓜果之乡,各种瓜果不但品质好,而且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新疆葡萄产量及种植面积均占全国份额的1/5左右,葡萄干产量占全国的75%,居全国首位。

(3)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它的羊肉产量占全国羊肉产量的13.85%,居全国第二位,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8%,居全国第六位;绵羊毛特别是细羊毛产量占全国产量的1/4,居全国第一;羊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居全国第四,新疆的牛肉产居全国第五。

(4)新疆的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1/9左右。

(5)新疆是中国三大啤酒大麦生产基地和啤酒花主要产地之一,生产的啤酒大麦不仅产量高,品质也优于全国其他地区,可与进口大麦相媲美。啤酒花产量1.16万吨,约占全国的80%,居全国首位。

(6)新疆油葵的籽实含油率高,比其他省区高5~10个百分点,产量居全国第三。

新疆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截止目前,新疆新疆涉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6件,“银力”“天彩”“库尔勒香梨”“庄子”“西尔丹”等已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阿克苏苹果、吐鲁番葡萄、新疆棉花、“皮亚曼” 石榴、“楼兰”红枣、库尔勒香梨等品牌享誉中外,全疆已有涉农产品注册商标97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地理标志32个,中国名牌产品75个,新疆著名商标138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16个。这些品牌农产品都是新疆人的骄傲,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化水平低,竞争力还不强。新疆农业产品存在“小生产”和“小流通”状况,生产比较分散,区域化布局没有形成,也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第二,产品加工企业落后。如新疆大枣的加工还远逊于国内的“好想你”枣,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竞争优势不明显。延长新疆大枣的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是必要的选择。

第三,农产品企业融资困难。银行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存在惜贷心理,致使农业产业化经营贷款难,影响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

第四,农产品注册商标仍然少,缺乏商标保护意识。虽然近年来随着品牌意思的增强,但商标注册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品牌保护意识仍不强。如甘肃的哈密瓜在内地市场上一直在假冒着新疆的哈密瓜这块金字招牌。

第五,品牌的命名不利于市场推广。众多品牌命名仍然以地名作为品牌名称的企业仍然占多数。如: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等等。这种命名方式有利于当地市场的开拓,却不利于外地市场的推广。

第六,品牌的营销力度不大,没有树立真正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二、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有助于培养顾客忠诚,降低顾客对价格差异的敏感度,简化顾客的购买过程,避免购买风险。从而使企业获得高于行业评价水平的利润。也有利于企业拓展新业务,进入新领域。

2.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的整体水平,改善区域形象。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品牌化程度上。品牌化程度越高,其经济的影响力越大,区域形象越好。如:山东青岛拥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双星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而彰显出良好的区域形象。

3.实施农产品品牌战去略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途径。如:新疆是全国少有的几个资源富集省区之一,依托这些资源完全有可能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和企业群落,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要内容,尤其是国家实行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行农产品品牌化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必要的选择。

三、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建议

1.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形象塑造与推广工作。一要改变农产品包装,提升品牌形象,二要选择有效手段,传播品牌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三要实施品牌文化营销战略。四要提升消费者认知质量。

2.发挥政府的职能和公关。一是政府要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创牌机制。二是开展农产品的品牌宣传、策划和推广活动。鼓励农产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政府可以发挥行政职能,在兄弟省会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本区农产品品牌的推销与宣传。

3.加强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我国的商标专用制度采用的是注册原则,商标被抢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农产品品牌创建过程中,要及时的进行品牌商标注册。此外,要运用法律手段,积极开展打假活动,建立农产品品牌危机预警系统。

4.做好品牌设计工作。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品牌大多数是地理名称+产品名称,且品牌重复率过高,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品牌的包装设计也不够美观大方,更没有把当地的文化融入其中。因此,做好品牌设计工作势在必行。

5.做好市场营销战略。营销是通过品牌推广所形成的开拓市场、征服消费者的能力。特别是作为少数民族积聚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同,在进行营销时,要充分尊重民族的风俗,保持营销战略的灵活性。同时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网络营销。

6.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扶持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融资主体作用,优化投资环境, 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投资,并在政策方面予以优惠。

7.大力推动专业化生产,全面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促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比较优势和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8.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连接市场和农户的纽带,可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和农户之间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或服务契约关系,形成规模经营。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形式将生产者联结成一个整体,可以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生产。(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

参考文献: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4

一、工作开展情况

发展品牌农业是一项新工作,市里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出台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工作的意见》,采取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扎实开展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开展新乡市名牌农产品和品牌农业创建示范单位评选等多种措施,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

(一)深入开展品牌农业调研。

一是摸底调查。2008年6月,新乡市农业局组织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开展了品牌农产品发展情况调查工作,对全市强筋小麦、原阳大米、封丘金银花、延津胡萝卜等30多种名特优农产品进行了摸底调查,形成了6万余字的《新乡市品牌农业资料汇编》。并向市四大班子领导作了调研汇报。2009年年底,农业局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县(市、区)专题调研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农业产业化下步工作对策。二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2009年6月组织各县(市、区)农业局长到浙江,福建学习借鉴发展品牌农业的先进经验,并对省内先进市进行了考察学习。三是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2008、2009年初,市农业局连续两年向市委、市政府作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汇告。明确了市品牌农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确定了发展措施。四是配合市政协调研。2009年6月初,配合市政协对市品牌农业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

(二)精心筹划部署品牌农业工作。

在调研的基础上,农业局草拟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召集全市农科教系统专家进行讨论、研讨。在此基础上,2008@7月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工作的意见》(新政[2008]19号)。一是确立发展品牌农业的基本思路。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针,明确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为基础,重点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业行业协会等农业经济组织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农产品,整合、保护品牌资源,实行“强强联合”,做大做强新乡农业品牌。二是明确发展品牌农业的六项重点工作。抓好“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评选、落实优惠政策进行项目资金扶持和积极进行营销推介,促进品牌农业发展。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乡市品牌农业工作领导小组,把发展品牌农业任务栏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长足发展。

一是招商引资培育经营主体。经过两年的招商工作,2009年,中粮公司落户新乡,中粮公司以优质小麦为主发展订单农业,逐步发展优质粮深加工业。2010年,市里与和中粮公司签订了50万亩小麦订单合同。同时,近年来引进的娃哈哈、迪一米业、雨润肉品、克明面业、云鹤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已经相继建设投产,有力地带动了市品牌农业发展。二是项目扶持发展龙头企业。2000年以来,农业局争取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约为3000万元、贴息贷款3亿多元,培育了新良,长远、金鑫、金利尔、米多奇等国家和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7月,省里增补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双百计划”(100个产业升级项目和100家重点企业)项目,市里争取双百项目资金380万元,对米多奇、娃哈哈两个企业进行扶持。三是引导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金融扶持、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截止目前,全市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06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75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8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23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3家,已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正在形成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制定完善农业标准55个,其中省级8个,市级47个,全市农业生产逐步实现有标可依。并对全市“三品”生产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二是出台了《新乡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管理办法》。三是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创建了长垣县部级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区66万亩、延津县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建成了延津金粒小麦、封丘金银花、长垣宏力红提葡萄。龙泉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黄金梨等1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79.1万亩;建设了20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56.49万亩。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了246.6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96%以上。

(五)“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步伐加快。

一是加大“三品”认证力度。通过向各县(市、区)分解目标任务,出台激励政策,深入企业加强服务指导等措施,不断扩大“三品”认证规模,2009年新增“三品”35个,累计达到197个,新增“三品”基地面积29.17万亩,累计达到251.58万亩,占全是耕地面积的43%。二是积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2004年以来,市共进行了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分别是延津胡萝卜、辉县山楂、封丘芹菜、获嘉大白菜。三是规范认证产品生产、标志管理。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都实行了生产记录档案制度,部分实行了商标和包装标识,全市累计推广标识180万枚,实现了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六)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加大。

一是在全省首家启动了新乡市品牌农业创建示范单位和名牌农产品评选工作。2009年,首批评定了7个新乡市名牌农产品和17家市品牌农业创建示范单位。二是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品牌农产品。2008年以来,通过《新乡日报》、《平原晚报》、《河南日报》等报纸刊发品牌农业宣传文章50余篇次,特别是在2010年1月《新乡日报》设立专版对评选的7个名牌农产品和17个品牌农业创建示范单位进行了重点宣传。通过新

乡电视台《直播新乡》等栏目播发品牌农业宣传片20余期。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会。先后参加了7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12届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暨东西合作投资贸易洽谈会、2届郑州农博会、农超对接会等展会,新乡市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米多奇”牌烤香馍片等6个产品荣获“2009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优质产品奖”。通过多种管道宣传推介,全市已创建“金粒”小麦、“豫绿”金银花、“宏力”红提葡萄、“新科”小麦种子等10个省名牌农产品,“米多奇”膨化食品、“新良”植物油、“长远”挂面、“亚兰”方便面等6个农产品加工类省名牌产品,“卫丰”小麦粉、“延亨”食用植物油等8个农业类省优质产品,已经“卫丰”面粉、“世魁”牛肉等24个农产品加工类河南省著名商标。四是品牌优势初步呈现。2009年,卫滨区荷叶鲫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对接世界五百强一麦德龙集团和正大集团下属的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郑州郑东商场和易初莲花超市(紫荆山店和农业路店),所销售的“荷叶”牌无公害鲫鱼售价达36元/公斤;“宋源”牌有机冬枣以其优良的质量被深圳“百果园”连锁超市以高出市场价505%的价格全部包销;卫辉市永康生态农牧有限公司与麦德龙集团下属的上海锦江集团麦德龙购物中心有限公司对接,采用欧盟GAP标准生产的“祥利牌”蔬菜价格是普通蔬菜的6-8倍。长远实业集团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的“大长远”牌绿色食品挂面市场售价高出普通挂面一倍,依然畅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品牌农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发展品牌农业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没有将品牌农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一些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存在“重产量、轻质量安全和品牌培育”的现象。

二是品牌农产品弱、小、散。品牌农业生产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缺乏超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

三是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优质小麦、水稻加工能力和水平居全省前列。但加工链条较短,低端产品居多,经济效益低。特别亟需引进全国知名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或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加工企业。

四是税收、融资、用地等扶持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用于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临时仓储、观光农业、农业园区等基础设施的用地没有按照农业用地对待。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五是品牌农业工作推进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在推进市品牌农业发展方面,有关专项激励政策相对缺乏。

三、下步工作建议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目的,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坚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培育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两手抓,加强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重点扶持壮大在国内、国际油较强竞争力的品牌农业企业,打造新乡的“拳头”品牌。

力争三年内,培育出1~2个部级名牌农产品,3~5个省里名牌农产品和15个产品培育成市级名牌农产品。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发展品牌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首要工作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帮助品牌农产品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召开全市品牌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工作大会,出台《新乡品牌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和《新乡市发展品牌农业及农业化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年终考核工作业绩进行奖惩,奖优罚劣,促进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围绕优质强筋小麦、原阳大米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对新良、亚特兰、米多奇、迪一米业、新乡娃哈哈、克明面业等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良好、本土使用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要把产品市场前景好、本土及引进的品牌农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省、市规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所得税、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要把产品市场前景好、企业信誉度的品牌农业企业列为优先扶持对象,放宽信贷条件,保证信贷额度。农业项目要重点支持品牌农业企业的发展,土地、电力、水等各种生产力要素要优先向重点品牌农业企业倾斜。积极推动品牌农业企业进行优化重组,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农产品品牌。

(三)培育品牌农业发展主体

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实施新乡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导龙头企业加快企业科技改造步伐,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产业指导、项目支持、政策支持等各方面促进品牌农业企业的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我市强筋小麦、原阳大米、辉县山楂、封丘金银花等特色优势产业,以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长远实业集团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新乡博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新乡市大明饮品有限公司等为重点企业,积极谋划农产品精深加工大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争取将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新乡。三是发展订单农业。依托中粮集团、雨润公司、新良公司、金粒麦业、迪一米业等大、中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主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充分挖掘市强筋小麦、原阳大米、新乡生猪等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实现优质优价。四是规范发展弄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加强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扩大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吸引知名加工企业投资新乡。五是实行农产品包装商标化。大力推行农产品包装标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创建驰名、著名商标。2010年,全市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家。到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8:1。

(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围绕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品等生产规模较大的农产品,2010年制修订生产技术规程20个,全市总计达到75个,90%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做到有标可依。二是做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亟需争创部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i0年新增农业标准化基地10个,面积5万亩。三是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加强对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新乡市米多奇食品有限公司等品牌农业创建企业的宣传和指导,做好“三品”质量认证申报工作。2010年,新认证“三品”20个。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HACCP、ISO9000、ISO14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一是加强以农药为主的投入品监管。打击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五种高毒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把好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关。二是完善市、县、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市场检测体系已基本完善,重点发展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经营企业的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逐步实行产地准出制度。三是加大品牌农产品保护力度。重点保护获得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和24个河南省著名商标农产品及加工品,严厉打击冒用品牌农产品商标、标识、包装的违法行为。确保城乡居民吃上优质、安全、健康的农产品。201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97%以上。

(六)大力宣传推介名牌农产品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5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业中心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当前我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基地建设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难,品牌建设投入不足、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我县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农业企业与其所在生产组织体系连接,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培育品牌农产品,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主导"的原则,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优势,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加快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业支撑。

2、总体目标。到2010年,建成茶叶基地8万亩,毛竹、香榧等经济林基地15万亩,中药材规范化基地6.5万亩,优质高山蔬菜基地4万亩、食用菌标准化基地4000万袋,"四园一林"土鸡养殖基地50万羽;培育50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省级以上3-5家;培育50家专业合作社,其中市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8-10家;规划建设县农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茶叶、毛竹、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优势品牌农产品,新创建省级著名商标2-3只,名牌农产品3-5只,金华市知名商标或名牌农产品8-10只。

3、发展重点。①扩大支柱产业生产规模,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深入实施"产业强乡(镇)战略",大力发展茶叶、毛竹产业,稳定中药材、食用菌、高山蔬菜、畜牧业发展规模,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全面推广我县主导产业的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开展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抓好主导产业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②培育农产品中心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介。按照"四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中心品牌。鼓励农产品商标注册。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好中心品牌的市场促销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产品市场。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努力培育产业化经营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引导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创办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涉农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以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引导农民兴办一批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水平。扶持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加快"浙八味"特产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④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大力推广"三新"技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地和产品认证步伐。优化整合检测资源,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

三、突出发展重点,加强政策扶持

1、积极培育农产品中心品牌。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农产品中心品牌建设。对创牌意识强、在主销区利用市级以上电视台、报纸、户外广告等宣传我县中心品牌,且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投入额的15%给予补助。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农业展会,参加县里统一组织的农业展销(示)会,给予参展者50%的摊位费补助,获部级、省级金奖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到上海、北京、山东、杭州、金华等大中城市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进入连锁超市或开设磐安农产品专卖店(直销点),年销售本县农产品1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万元,每增加100万元销售增加奖励1万元,最高奖励10万元。

鼓励企业、农户积极创建名牌产品、著名商标。获得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名牌(著名商标、商号)、金华名牌(知名商标、商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20万元、1万元的奖励,但同一品牌不重复奖励;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给予一次性20万元的奖励。获十大品牌农产品称号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的奖励;获农业吉尼斯的,给予2万元的奖励。

2、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①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实行优胜劣汰,每两年评定一次,并择优推荐市、省、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享受以下优惠政策:新创办的农业企业,投资200万元以上、联接本县主导农产品基地1000亩以上、合同兑现率90%以上,每家奖励5万元;投资100万元以上、联接本县主导农产品基地500亩以上、合同兑现率90%以上,每家奖励2万元。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提高生产能力,在农产品加工规划区内新建或扩建厂房,用地指标优先安排,并参照县重点工程的收费标准执行。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达20万元以上的,按10%给予贴息。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国家、省、市质量管理奖的,视情给予奖励。中药企业通过GMP认证的补助2万元。茶叶企业被评为省级示范性茶厂的,奖励5万元。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评定工作。对获得市、省、部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的,当年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和10万元的奖励,并优先安排向上申报项目。县级农业主导产业协会,运作规范、作用明显的,每年补助工作经费1万元。③扶持种养大户和购销大户。鼓励土地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拓展农产品市场。每年组织评选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畜牧等产业种植或养殖大户30户,每户奖励2000元;评选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蔬菜、经济林和畜禽产品购销大户30户,每户奖励5000元。具体评选标准另行制订。

3、鼓励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①鼓励发展茶叶、毛竹和香榧基地。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00亩以上,补助350元/亩;老茶园改种换植50亩以上,补助400元/亩。新发展毛竹基地50亩以上,补助320元/亩;毛竹低产林改造连片50亩以上,抚育补助50元/亩,垦复补助100元/亩。新发展香榧连片基地50亩以上的,补助200元/亩。②经主管部门规划,为本县茶叶基地提供苗木的良种茶苗圃补助500元/亩。③业主投资建立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通向基地的机耕路建设,给予2-5万元/公里补助。

4、鼓励推广"三新"技术,改善设施农业,发展标准农业。

①县财政设立"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技术推广基金(农业风险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奖励通过省级以上认定的主导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新机具推广。具体实施意见由县农业局与财政局另行制订。②鼓励改善农业设施。企业按规范要求建造菇棚并组织生产,集中连片50万袋以上的,补助0.08元/袋。新发展蔬菜标准大棚10个以上,中药材、茶叶标准大棚5个以上的,竹架和钢架结构分别按3元/平方米、10元/平方米的标准予以补助;推广高山微蓄微灌技术50亩以上的,补助200元/亩。新创建生态养殖小区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投资在20万元以上的,视情补助2-5万元;年存栏良种公、母猪20头以上或生猪300头(牛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或生态综合利用的,视情补助3-5万元。③鼓励发展标准农业。制、修订农业主导产业地方标准,通过国家、省、市、县颁布实施的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和1万元。建立主导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00亩(食用菌50万袋,土鸡2万羽)以上,通过国家、省、市级验收的,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2万元。主导产业农产品获有机、绿色认证或获无公害农产品、森林食品认证的,视情给予奖励。

5、扶持资金的管理。本意见所涉及资金由县财政局管理和监督,实行专户贮存、专款专用,下拨资金任何单位不得截留和移用。申报兑现扶持资金,由项目实施单位(个人)提出申请,经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考核验收,并经县政府审定批准后予以兑现。同一项目同一年度可同时享受多项政策的,按"就高不重复"原则兑现。

四、强化组织协调,落实各项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了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协调,建立县农业品牌建设领导小组,与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合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有关日常工作。

2、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要在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商标注册、品牌使用、品牌宣传等各项工作中,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同时要充分争取和利用好各种社会力量,尽快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发展格局,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农产品品牌化范文6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发展思路

1998年以来,区委、区政府针对全区大宗农产品质次、价低,市场竞争能力弱,农产品销售难,农民增收滞缓等一系列问题,努力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郊区高效农业”的大讨论,多次组织区、乡、村三级干部赴山东、辽宁、长春等省内外农村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2009年4月,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农村工作会议,重点围绕发展郊区高效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座谈讨论,规划发展目标,研究实施措施。与此同时,各乡镇普遍召开乡、村、社三级干部大会,讲形势、讲调整、讲发展。宁江区各级领导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认识到,要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必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2.围绕提质增效,搞好基地建设

宁江区始终把扩大基地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切实抓好基地建设。紧紧围绕龙头企业,突出区域特色,本着“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形成和龙头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行“多村一品、数乡一业”,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形成了“近郊搞瓜果菜、中郊发展高效种植、远郊实现种养结合”的区域化格局。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以风华富硒大米和天天乐谷物公司为龙头的水稻基地、以新城农产品开发和大洼民乐农工商公司为龙头的绿色小米基地,以善友香瓜协会和新城松江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瓜菜基地,以松滨老醋和玉国调味品公司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基地,以宁江农业开发公司为龙头的红干椒种植基地。

3.突出品牌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实现了产品优势向品牌优势、市场优势的良性转化。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品牌认证,并全程跟踪指导。各乡镇领导、村干部也坚持把名牌农产品开发当做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每年都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具体部署,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具体指导。目前,全区有经国家农业部认证无公害蔬菜17个品种,认证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9个,地方名牌农产品18个,其中省级名牌产品16个。

4.完善市场建设,拓展销售空间

切实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建设,并不断完善市场营销网络。一是加强本地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全区现已建成覆盖各乡镇的大中型农贸市场8个,布局合理,功能比较完善,在拓展农产品销售空间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完善域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依托全区龙头企业优势,加强与外埠企业合作。通过宣传、推介、洽谈、展会等形式,与10多个省市建立了农产品营销网络,进一步拓宽了全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农业协会、企业联系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目前,全区共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84个,成员达到3240人,带动农户1万多户。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架起了连接龙头企业、市场与农户的桥梁,为农产品市场开发,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