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例6篇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愿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住了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经历”与“体验”机会的几点做法。

一、给学生创设“经历”的生活情境和机会,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如在教授《三角形稳定性》时,我创设了这种一个生活情境:“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学生在这样一个情境问题的驱使下进行实践操作,探索出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有了这样一个“经历”,学生得到了具体的亲身体验,达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统一。

二、给学生创设“经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经历”不应只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还应延伸到课外,伸展到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在数学《统计》(人教版七上)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处理数据――交流――写调查报告”的流程开展调查。学生的调查方法、调查的群体、获得的信息各不相同。这样在交流时学生就有言可发,有题可议,同时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合情,言之有理。学生不但调查了课程内容,而且做了相关的链接。学生有了这样的社会经历,大大发挥了学习潜力,创造力,满足了强烈的求知欲与表现欲。这样既密切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绪化。经历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与社会沟通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利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推理,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

有时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表象的、浅显的、粗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历”中学会总结,学会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对数学思考进行推理。

如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准备了10cm,7cm,5cm,3cm的木棒进行拼摆,同时进行记录、思考、交流、总结。而学生只总结出了哪几根木棒能拼成三角形。此时,我适时引导:“拼成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任意三角形都有这样的规律吗?”这样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不但学习了数学知识,也总结了数学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经历”后的总结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对学生在“经历”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影响。只关注智力因素,势必造成“厌学心理”,所以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全部的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结论的过程,使用的手段方法都作为评价的内容。

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之后,往往会产生知识上的、思想上的、能力上的积极情感体验。有的学生说:“老师,我学会了怎样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推理,怎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说:“老师,这个知识我学得这么高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此时,我经常会推波助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感受表述出来,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指导。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略)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 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既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习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习。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习。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

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习;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措施:分块归纳,专题讲座、强化训练。重点放在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4、创设条件,让学生

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6、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最常见表现是:题干中的信息审不全;隐含的信息审不出等。会做的题目不得分或得不全,70%以上的原因是审题造成的。尝试用“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还是很具实效的。

7、积累错题,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建好用好错题笔记(或抄或剪或贴),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每次考试或练习后都引导学生反思①错在哪里?②错的原因?③补救措施?④有何启发?

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五、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注重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就是学生运用已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构思解决问题方案的本领,它是实验的最高层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教师在讲评实验时,应着重突出实验设计的思路,鼓励大胆假设,自主创造,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要组织学生对提出的方案分析评价,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训练学生思维的批评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题海无边,盲从必陷。双基训练,思维首选。纠正对中学实验考查的错误认识。有人认为高考实验题的设计通常不用课本上的常规实验,而是一些颇具“创新”的新实验。所以,综观近几年部分省市高考题和各地大量的模拟题,似乎很难见到课本中的原有实验。这一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走入歧途。有的教师认为不考课本中的实验,复习时敞开课本中的实验或者对课本中的实验关注程度不高,而是一味搜集大量所谓新颖的实验题,死泡题海。须知,课本中的实验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基础性内容,而且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具有典型性。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以课本中的实验为本,而不能离开课本另搞一套。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2-01

1.课题的提出

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对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能有效地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改善班级面貌,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2.课题研究目标

(1)施一系列的培养实践,唤醒学生责任意识,激发学生责任情感,使我校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变化。

(2)研究,提高老师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师善于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3)可实践操作学生自我、家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途径、方法,提炼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终极目标、载体及内容,使之成为高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3.研究的具体内容:

(1)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

(4)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

(5)编写培养学生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4.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2)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反复训练,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3)自我约束:利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记录簿,记录在养成某个好习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自己的想法及克服困难的心情和养成好习惯的措施。

(4)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5)成立“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在学校、社区、家庭中争做小宣传员,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监督同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起止时间及成果形式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起步探索研究阶段。选题,撰写课题申请评审书;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人员;撰写实施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前期调查与分析;收集资料,初步开始研究。

第二阶段 (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为实施试验阶段。分工合作,分头行动,集中研究。做好阶段性组织实施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不断提高研究质量,总结经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艺术和水平。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个案分析等。

第三阶段(2012年12月至2014年8月)全面研究阶段。研究内容: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及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典型个案材料进行研究,集结素材,整理成相关的有价值的文集。 成果形式:阶段性总结、论文、调研报告、教师教育随笔等。

第四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总结升华阶段。成果形式:论文、课题结题、课例、典型个案、校本教材等。

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6.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的一般方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班级和学生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细则),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6.2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得到转变,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习惯的管理为基础,以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6.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6.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6.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7.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7.1经验保障。课题组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从事教育科研的愿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成教育经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能力。

7.2组织健全。有专职或者兼职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人员,学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为课题提供硬件支持。

7.3领导重视。学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强,学校领导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7.4措施得力。①实行责任人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②实行定期检查,期末总结。③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方法,互相学习。

8.课题研究对象和课题组成员分工

8.1研究对象。从2011年9月起,在新乐中学小学部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组 织实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其养成教育”研究实践,实践周期为三年半。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关心当今科技动态,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使物理知识具体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提问,认真分析,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自主纠错,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写出错解,分析基因,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它不同于普通资料,具有个性化特点,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称之为先入概念,物理教学中,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更有生命力,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引导他们再次感知,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我还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积累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一、运用生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生物探究欲望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对生物学习知识产生浓厚兴趣,要立足于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向学生展示生物学中的趣味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探究欲望。例如,笔者在光合作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专门设置了树叶照片的形象实验,以此作为引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探究与分析中。笔者指导学生选取胶卷底片,将其固定在植物的叶子上,同时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开展光合作用。经过几天时间,笔者要求学生将底片拿掉,把叶子采摘下来,将叶子放到煮沸的酒精里面,待叶子的颜色退了之后取出来,脱色后的底片放在培养设备中,滴上几滴碘液,原先的照片就会在叶子上出现,形成了树叶照片。在实验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学生经过分析研究充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是因为底片黑白浓度差异导致接受光合作用强度不一,产生的淀粉出现差别,而碘的染色度就会出现差异形成人像。在这样的实验引导中,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并且在问题答案的探寻过程中提高了创新能力。

二、强化实验操作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验操作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是指导设计实验观察方案。在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学生只要依葫芦画瓢即可。笔者在教学中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实验观察方案,而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研究设计观察活动方案,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实验器材用具,在整个过程中自己研究分析操作程序,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要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实验观察方案,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是启发总结实验成果结论。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宜直接给予结论,而要注重启发引导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研究,对相关的结果进行论证,并撰写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并在提炼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三是改变条件鼓励学生实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促进作用有限。对此,教师可以依据这样的实验内容,对实验条件、实验形式进行适当调整,改变成让学生自己重新设计实验。在这样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进行大的原则性把握和审核,细节与操作环节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付诸操作实施,一直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整个过程都注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摈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对生物教学课堂进行优化与改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一是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传统的灌输模式不同,高中生物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教学重点要点设计为思考题,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己探究思考,自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思考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与线索,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是鼓励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研究。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搭建合作小组这样的载体,让学生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独立思考、相互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带着积极的探究心理去思考研究,相互之间不仅交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针对观点不一致的环节进一步分析,深刻思考,以及采取辩论的方式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找到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充满了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三是搭建平台要求学生完善补充。在运用启发性、互助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学习、规律的实验验证,又要掌控好整个教学节奏,把握好教学大局。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之后,还要做好梳理、甄别、提炼、总结工作,针对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要求他们汇报交流并进行讨论分析。如果出现不一致的观点,则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教学成果的完善也有更大帮助,以此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拓展。

四、鼓励分析总结经验,提炼生物学习技巧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既要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又要总结自身的技巧方法,两者融会贯通,在创新中提升技巧水平。

一是总结记忆理解技巧。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先进的记忆经验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一些较实用的记忆技巧,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许多学生的记忆方法简单实用、科学高效,如联想记忆法、框架记忆法、联动记忆法等,这些记忆方式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将枯燥的生物教学知识点形象地记在脑海中。

二是总结思维探究技巧。学生在分小组学习及小组间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思维探究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宽广度,拨开云雾见天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探究的技巧总结出来,或循序渐进,或紧扣要点,不同的探究技巧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生物学习能力。

高三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大学生 高中生 自我监控 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英语学习的高效和成功,而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英语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验、调节和管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活动的计划;二是在英语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检验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矫正和管理。

目前,对于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对于从高中到大学学习自我监控比较相对较少。我们试图通过对大学生与高中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并分析原因。

二、研究方法

1.被试对象

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三个年级的高中生与赣南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四个年级的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采取整群抽取的方法,在赣南师范学院共发放问卷100份,删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96份,回收率达0.960;在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共发放问卷90份,删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84份,回收率达0.9333。

3.问卷编制

该问卷分为五个维度:英语学习的计划、英语学习的控制、英语学习的调节、英语学习的检验、英语学习的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英语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调查。

4.分析方法

调查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处理。

三、测试结果

1.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在计划、控制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在调节、检验和反思总结这三个维度的得分较低,实际得分低于问卷平均分;大学生在计划、控制、调节这三个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检验和反思总结方面较欠缺,实际得分约为甚至低于问卷平均分。这反映出高中生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都还是比较低的,较多的学生不能对英语学习进行有效的调节,没有意识地、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不注意反思总结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

2.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比较

由表2看出,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各个因素经正态检验呈正态分布。高中生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计划、控制、与检验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反思总结以及总体水平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

3.调查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与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偏低。(2)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节、反思总结以及总体水平方面明显优于高中生,但在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计划、控制与检验维度却均无显著差异。

四、原因分析

1.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总体偏低的原因

(1)学生总体上被动接受学习。在高中,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大多教师讲授题目都重结论、轻过程,以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大学,有些老师为了赶进度,只是注重了片面向学生灌输知识。无论在大学还是在高中均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反思总结,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2)缺乏意识,缺少训练。学生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缺少自我检验与自我反思总结的意识与训练,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习惯。教师也很少给学生反思技能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3)教材问题。新课改之后,高中的英语教材内容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题型,所需课时远远超过了实际课时。而大学的英语教材内容比起高中教材更抽象、枯燥难懂。这些都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影响了高中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2.大学生英语自我监控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大学课堂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抑制了大学生自我控制与自我检验能力的正常发展。现在的大学教学仍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理解、反思总结。长期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必然减弱,也影响学生的自我控制、检验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2)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不够明确。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来自父母和教师的期待较高,而高考又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志向息息相关,这些都为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的计划、控制、和检验能力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

(3)班级管理上的差异。在高中是班主任管理制,学生英语学习自我监控的控制能力较高,但是学生实际处在一种自我监控的低级阶段――他控阶段,主要由老师、父母控制;而在大学,施行的是辅导员制,大学生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实际上,他们正经历由他控到自控的过渡,很多家长、老师并没有把握好学生的这一过渡转变,导致很多大学生采取了放纵、逃避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在这种状态下,英语学习自我监控的控制能力也停滞不前。

(4)考试方式的改变。大学的“一学期一考”考试管理制度让学生变得懒惰,抑制了大学生计划与自我检验能力的发展。

综上,大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计划、控制与检验维度上较高中生没有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竹菁,徐淑媛.影响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情境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4).

[2]毛红梅.高师英语专业学生自我监控策略分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