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例6篇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1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章程》第五条的规定,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

2.对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3.对学校的教风、学风建设进行监督、评估;

4.进行教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师手册、教学日历、教案等。委员会可根据一定程序调阅各种教学文件、资料;

5.开展教学工作调研,包括召开各类人员座谈会,收集相关信息。监督各专业学院(教学部)落实和执行学院有关教学管理规定的情况;

6.对教学设施、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评估;

7.检查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

8.通过听课检查课堂教学质量,当堂填写《听课记录》;并及时向当事人反馈意见,《听课记录》由委员会统计、存档;

9.每学期确定督导工作重点并制定工作计划;定期撰写调研报告和督导信息,为学院提供决策参考;

10.进行其他本委员会认为必要的督导工作。

二.教学督导委员会工作计划

根据上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章程》第五条的规定,制定本年度的重点工作及工作计划如下:

1.坚持督导委员随堂听课的制度,本学期内每位专职督导委员随堂听课80次,兼职督导委员随堂听课20次,每次听课当堂填写《听课记录》,并将听课的意见及时反馈给讲课教师,以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听课记录》由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存档。学期结束时,每位督导委员对本学期的督导工作,写出书面总结意见。

2.与教务处配合组成联合检查组,有计划地对全校的教学运行进行常规教学检查。本学期每位专职督导委员进行常规教学检查14次,兼职督导委员进行常规教学检查4次,具体安排见附件: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常规教学检查分组表。

3.每位督导委员出席教务处和各专业学院本学期在期中或期末组织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会后将学生意见整理成书面报告,及时提交给有关部门,并及时与有关教师沟通交流。

4.与教务处合作,在本学期期中或期末组织一次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意见,会后将教师意见整理成书面报告,呈报董院长,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5.督导委员会对2007级专业教学计划的终审、编辑工作,以及各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审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6.督导委员会组织督导委员参加学院专家组对独立学院如何建立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调研,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初步进行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分解工作,以为适当时间进行自评做好理论准备。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2

2、经常督促、检查医疗工作制度、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医技人员工作职责的贯彻执行情况,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做好科室间的协调工作。

3、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标准和评价检查办法,报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4、及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院技术委员会审理。

5、了解或参加临床医疗科室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组织协调重大急重危病人的抢救、疑难病人讨论、重大手术讨论和审批、院内外会诊工作。

6、督促、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管理工作。

7、组织对全院医疗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做好资料的整理和保存。

8、组织实施对基层医院的技术指导工作和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

9、全面负责本科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1.在院长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2.拟订有关业务计划,经院长、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3.深入各科室,了解和掌握情况。组织重大抢救和院外会诊。督促各种制度和常规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4.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及时向院长、副院长提出处理意见。

5.负责实施、检查全院医务技术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协助人事科做好卫生技术人员的晋升、奖惩、调配工作。

6.负责组织实施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和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工作。

7.检查督促各科进修和教学科研计划的贯彻执行。组织科室之间的协作,改进门诊、急诊工作。

8.督促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9.领导医务科及所属人员的政治学习。抓好病案统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

1.在科长领导下,拟订有关业务计划,组织实施。

2.协助科长组织重大抢救和院外会诊。

3.深入各科室,了解和掌握情况。督促各种制度和常规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4.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及时向科长提出处理意见。

5.负责制定全院医务技术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计划并监督检查。

6.协助科长落实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和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工作。

7.督促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3

教学督导是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院校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它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地反馈一线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科学有效的督导机制对促进教学秩序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教学督导工作在各大高校已经全面展开,并成为各大院校教学监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化综合大学发展需求的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学督导队伍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二、目前国内综合大学教学督导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职责不明确

很多院校所实施的教学督导工作都是狭义上的教学督导,督导面窄、深度浅、力度小。所实施的教学督导一般是组织一批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成立督导组,主要是出入课堂,听听课,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提建议。这仅是从事的课堂教学督导。而教学督导工作是对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指导。包括对整个学校经常性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提出改革意见。当好学校领导和机关的参谋和顾问,参与学校对教学工作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在各级领导和机关教学管理工作中出谋划策,能够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向领导和机关提出建议。

2.督导内容简单,督导方式单一

教学督导包括教学管理督导、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教以及如何学的督导。但大是多数院校只注重课堂教学督导,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课堂设计、教案、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而忽视了教学管理工作督导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果检查、督导。比如,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管理以及教师的试讲、辅导员的到位情况,还有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教学准备组织情况、跟班听课情况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情况都还处于教学督导的盲区。而且在督导方式上督多导少,甚至是有督无导,往往发现了问题,但没有相应的整改措施。

3.教学督导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

当前院校教学督导工作制度还不健全,没有正规的运行机制。比如教学督导工作计划的制定;督导工作过程的组织实施;专家督导组成员的聘任;督导结果的反馈、处理等,都缺乏具体成文的规章制度,使得教学督导工作随意性大,没有权威性,因此有效性也得不到提高。

三、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工作体系,使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1.建立多级督导体系(校、院、系),明确督导职责

随着综合大学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直管式督导存在着督导层次少,深度、力度不够,督导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为此,综合大学需要建立多级督导体系。各级教学督导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或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组成,中青年和高学历教师应占一定比例。

校督导组成员在院督导组成员中推荐产生,报校领导审定。校督导组采取“分散办公、有事集中”的工作方式,负责检查各学院贯彻落实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制度情况,确保按纲施训;对全校教师、学生进行教与学的监督指导;检查全校的教学设施及维修情况;检查各学院的教学督导工作,定期进行教学工作形势分析,查找问题,提出对策;参与开展教学法研究,协同教务处组织全校性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以及教学质量检查和重点课程建设评价等工作。

院督导组是在院领导以及业务管理部门指导下展开工作,负责检查各系、教研室、学生处贯彻落实校、院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制度情况;检查人才培养方案和年度教学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听查本学院各班次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检查教师的课堂设计、教案、教学场地器材的准备;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教学内容组织是否合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等情况,以及检查辅导教师到位情况和辅导效果。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督导单位和个人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了解和掌握全院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系督导组组长原则上由系主任担任,成员由教研室领导和本系在职或退休教授组成,主要以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依据,坚持督中有导,听查本系各期、班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主要检查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否翔实,对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对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把握是否得当。对系教学管理等工作有重点的监督、检查、指导、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对全系学生进行学习督导,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情况,分析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规范教学督导工作制度

(1)督导组成员聘任制

各级督导组成员要实行聘任制,任期一年,要签订任期内工作职责保证书,主要从教学经验丰富的在职或退休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中选拔聘用。督导组成员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从事8年以上的教学工作,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教授、副教授职称,具有完成学科、课程建设指导、建议、咨询的能力;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创新教育、现代教育教学、教学管理等理论;熟悉教学督导与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于实践;思想作风正派,原则性强,办事公道,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有较高的威信。

(2)听课制度

各级督导组要分别制定听课计划,分小组进行听课,督导员每学期对每个教员至少听两次课,听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提出意见。

(3)督导联系制度

校督导组与院督导组、院督导组与系督导组、系督导组与教研室要建立联系制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教学督导例会制度

系督导组每月召开一次教学情况汇报会,院、校督导组至少半学期要进行一次教学形式分析会,主要议程是汇报、分析一线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交流督导工作中发现的先进典型以及成功经验并加以宣传和推广。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督导是督导者和被督导者合力共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交流活动,是督导者帮助被督导者提高能力、素质、水平的探讨过程,在这样的交流和探讨过程中要以真诚为桥梁,合作、共享、互动为纽带,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使得教学督导工作发挥出真正的促进现代化高校发展的助推剂作用。

参考文献: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轻化工;卓越人才;教学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李瑞宁(1984-),男,天津人,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实习员;卢秀萍(1957-),女,山西长治人,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45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B05-0817)、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E2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70-02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原来的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倾斜的过程中,由生师比逐步扩大、教学资源短缺等原因造成的教学质量下滑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造成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下降。[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要求[3-4],天津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于2011年开设机电、化工、食品、经管4个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大类通识教育课、专业核心课、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

在高校越来越重视教学名师以及青年教学骨干培养的今天,建设高水平精英教学团队是落实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培育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5-6]教学工作内涵式建设的任务之一是质量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尤其是构建“层次化、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于轻化工卓越人才实验班教学工作,对提升卓越人才教学质量,挖掘教师教学的最大主观能动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一、卓越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的特点

1.教学团队的整体化质量管理

我校在卓越人才实验班建设之初,即强调围绕核心骨干课,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老—中—青”三代教师相结合,构建年龄、知识结构、教学经验合理、互补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成员依据分工不同,负责该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等工作,而教学团队本身又构成一个教研团体,教学过程包含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课堂授课、课后批改作业、考试及分析、日常教研活动等环节,对各教学环节实施整体化质量管理,可起到对教学团队所授课程的监督把控作用。

2.符合轻化工专业特点的特色化质量管理

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是国家对高校教学的新要求。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贵在发挥特色专业的育人水平,使学生夯实专业基础,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等“三动”能力方面获得深层次锻炼的机会。因此,应按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卓越人才实验班精品课和核心课为重点,开展特色化的质量管理措施。

二、卓越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层次化、体系化、常态化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由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共同承担,主要通过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方式实施。但校级和院级教学质量检查往往分别进行,存在标准不一、欠缺协调、不成体系、检查过于集中化等问题,一方面造成教学质量管理资源的浪费,存在针对某些课程以及教师反复听课、评课的现象,而忽略其他课程以及教师,另一方面造成突击式检查与常态式检查的矛盾,使教师产生“为检查而认真备课”的错误观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持久化、稳定化提升。

2.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强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目前,高校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还是教学团队建设,所采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管理手段多针对于课堂理论课教学,包括教学资料检查、课堂听课、课后评课、学生评教、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而针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手段还不够完备,这也与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分散、受限于实验场地设施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学团队为卓越人才实验班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为例,涉及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聚合物成型模具课程设计、植物纤维化学综合实验、制浆造纸工艺综合实验、高分子基础综合实验等多门实践课。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时、学分在逐年增加,教学要求也在逐年加深。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质量管理及评价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3.青年教师工程教学能力尚需提升

2010年6月,教育部提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培养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一所工科高校,我校在开设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在教学中注重向工程技术应用以及工程设计及设备设计倾斜。如今,青年教师的数量逐年增多,而青年教师多为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研究生,没有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经验,工程意识与工程经验匮乏,平时无暇顾及对自身工程能力的进修,青年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和水平亟待加强。

三、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手段

1.建立三层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以我院为例,“三层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如下图1所示。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一层次为学校教务处,即教务处对教学质量工作进行总体领导和监督,并制定《教学质量管理相关政策与办法》、《教学运行流程及其注意事项》、《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相关校级管理文件。第二层次为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由其负责对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细化检查。其中,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学院各系部听课计划、青年教师培训及新课程试讲方案,制定教案及授课计划质量标准,对学院重大教学事宜进行开会审议;教学督导委员会由退休老教师组成,发挥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课堂听课并担任各类教学基本功竞赛评委,开设教学督导示范课,为教师授课提供借鉴作用。第三层次为各教研室抓落实与反馈,各教研室利用每周教研例会时间对教学检查意见进行总结、研讨与整改,教研室以半学期为单位,将教研室教研计划、青年教师示范课安排等上报学院,由学院协调教指委以及教学督导教师深入教研现场指导工作,共同研讨重点问题。

2.创新二级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模式

二级学院教学督导队伍,是对校级教学督导的有力补充。其基本上均是本学院各专业教研室的退休教师,这些教师长期以来担任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有的还曾担任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等教学管理职务,有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把控的丰富经验,更了解本学院课程体系及教学团队建设及培养状况,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以我院为例,学院院级教学督导队伍由7名退休教师组成,其中含2名校级督导,以此实现校院两级督导在教学质量标准与问题交流反馈等方面的沟通;学院督导委员会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基本功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等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针对学院实验班开设的“化工导论”、“仪器分析与实验”、“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实验方法设计”等新课程以及实验班专业核心课进行重点听课与评课,担任学院教学基本功竞赛评委,为核心课教学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提供面对面授课指导,与青年教师签订导师制指导协议,为学院青年教师开展专题讲座。

3.提升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我校卓越人才实验班将“厚基础,强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以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实验班为例,在培养方案中加大了基础化学实验学时,并且在大三年级专门开设综合科研实践环节,对学生开展导师制下的科研课题专项训练。学院还鼓励实验班学生在大二年级就进入实验室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以及实验室开放基金,参加人数占到总数的60%以上。基于此,强化提升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管理措施,创新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显得更加重要。学院于2009年在我校首次举办青年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竞赛,考查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实验操作技术,该竞赛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对实验教学能力进行锻炼,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院各教研室还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和教学督导深入集中实践环节的实验室,现场听课,填写听课记录和教学效果评分表并进行反馈,教研室根据实验课程督导听课意见,每学期召开2~3次实验课专门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学院还围绕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等学生实践类项目,在项目申报、开题、中期、结题等各时间节点,组织教学督导和教学名师作为专家进行评审,实施“一票否决”制,严把实践训练项目质量。

4.开展多种形式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工程教学的质量高低与师资队伍的工程素养、工程背景和工程意识密切相关。围绕工程教学能力专项提升工程,可着重做好下列工作:一是建立院级工程教学能力培养领导机构,由学院教学名师、教学督导以及校外企业工程师联合组成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为卓越人才实验班开设的专业课新教学大纲,提高相关课程工艺类、设备类、设计类章节学时,开设课内工程师讲座;二是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工程教学导师制,由在岗或退休的有化工工艺、化工设备等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在企业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和新引进教师建立指导关系,将教师工程教学能力培养“早做”、“做好”;三是以国家及行业标准严格落实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工程教学内容,由机械制图、化工机械等相关教研室教师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质量手册等标准文件详细讲授工程设计教学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基于培养轻化工类卓越人才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涉及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工程教学等多方面,需要结合轻化工学科特点,对现有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办法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新措施和新思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使轻化工类卓越人才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范爱春,程梅珍.应用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教学管理[J].中国轻工教育,2008,(1):8-10.

[2]董志峰.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内部环境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13,7(1):81-85.

[3]董瑞.国内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5所名校学院建设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6):66-70.

[4]刘海兰,武荷岚,顾牡,等.坚持教学模式改革 培养卓越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31-34.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5

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国务院决定,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同时,不再保留卫生部、人口计生委。

新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规章,依法制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拟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

(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统一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六)制定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八)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九)起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指导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一)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二)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十三)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

(十四)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五)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负责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学院督导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统计工作 现状 对策

统计一般有三方面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工作是指搜集、整理和分析客观事物总体数量方面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一般反映在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手册、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和统计分析报告中。统计科学是指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理论和方法。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的基础是统计工作,统计科学既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而高校统计工作的内涵非常丰富,是社会统计工作的一个分支。它根据统计学原理,用各类准确的数字来反映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的现状,使高校的管理者进一步明确学校事业发展的状态、存在的问题以及努力方向。统计工作的信息功能、咨询功能和监督功能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晴雨表”和“监测仪”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各项统计数据的研究运用,可以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统计工作在作为高等教育底端的高职院校不可或缺。

一、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办学自、办学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国家实施“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后,要求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更加贴近市场,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增强产业意识,主动将自己作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参与市场竞争,因而其生存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市场信息的反馈并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这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出现了扩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的现象,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强烈需求、体现和维护大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而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扩建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必然会向买方市场转变,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余地将逐渐增加,这无疑加大了高等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度。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是高职院校实现“现代的管理”和“一流的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职院校只有掌握了及时、准确、全面和科学的反映本校基本情况和行业情况的统计数据,并通过对统计资料的研究与分析评价,才能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对现有办学条件、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和校办产业创新能力等情况进行如实评价,并参照国家“示范校”建设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全面掌握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二是密切关注兄弟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动态,全面评价本校与其他院校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知识创新、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差异,以便学校认清位置,及时调整思路,明确奋斗目标,争取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不断创造新成绩,跃上新台阶;三是结合统计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真考察和仔细评判学校办学资源配置现状、收入分配状况,努力挖掘办学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办学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积极参与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在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五是运用统计指标和相关统计数据参与学校对二级院系和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统计的评价作用。

二、高职院校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基本上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进行单纯的事后统计,以至于一些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领导认为统计工作不过是用数字填填报表,报表一完成统计工作也就结束了。至于统计分析、统计监督等工作则更是可有可无了,这反映了人们对统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统计意识淡薄。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但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长期无人分管,或是流于形式,领导几乎不会过问统计工作,更无法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计工作水平自然难以得到全面的提高,统计职能也就顺理成章地得不到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无法在正常的工作中得以体现,又会导致领导越发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根源就在于统计意识淡薄、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如果这个根源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扭转,那么统计工作重要职能的发挥也只会是一句空言。

2、高职院校统计数据利用率不高

《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教育统计数据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的功能。但是,有的统计人员认为统计的任务就是收集数据,填报报表,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不主动开展统计分析,也不主动将统计信息提供给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致使统计信息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统计数据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3、高职院校统计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高职院校的统计工作往往只停留在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以及反映计划的完成情况上,基本属于事后统计。平时只是根据报表需要收集有关资料,很少根据本单位管理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指标和开展统计调查研究活动,没有把它放在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层面上来做。同时高职院校统计工作的内容及范围比较狭窄,往往只注意量方面的绝对数,却忽视质方面的相对数。在数量统计方面,只限定在完成计划的主要指标上。而对于考评学校发展与效益的重要指标,更缺乏对现有资源利用情况及绩效情况的探索与分析。收集的各种原始资料在完成报表后便被束之高阁,不能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利用,不能用来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另一方面,统计工作只是限于对本单位的情况统计,很少掌握同行业、同类型学校的相关情况,因而也不能进行横向比较,工作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此外,统计工作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统计工作规范,数出多门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统计指标在解释上也不一致,往往根据需要,随意扩大内涵,导致同一指标在同一时点上出现差异,统计数据权威性不高。有的指标缺乏系统性,很难进行比较,实际用途不大,不能作为史料留存。

4、统计数据的搜集过程中难度大,数据失真现象严重

一是一些相关职能部门认为统计工作不是日常性的工作,而是额外的、附加的工作,所以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出现不愿填报统计数据的情况。再加上有些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甚至不知道有统计工作,更谈不上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

持,无法充分给予统计人员以有效的配合,也没有对填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详实的核查,这就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二是有些统计工作会牵涉到两个甚至是更多的部门,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配合程度不高,甚至相互推诿,使得统计数据搜集难度加大,失真现象严重。

5、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与统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趋向科学化、现代化,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报表、调查表的难度相应增加,现代化计算和传输技术的运用对统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统计力量来看,一般是在院办设兼职统计人员或临时统计人员,这些兼职或临时的统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很难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无法专心从事统计工作,更无法钻研统计业务,只为应付报表,谈不上统计调查、分析,更不能提高统计工作的水平。

三、解决高职院校统计工作中现有问题的对策探讨

1、切实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统计人员要率先认识到所从事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积极主动向单位领导宣传汇报教育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得到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出发,参照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失控和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的人力、物力和信息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有为才有位”,要通过统计工作的业绩和作为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2、加强统计队伍的整体建设,以适应工作需要

一是建立良好的统计组织体系。在院办或财务处设立统计科,专司统计工作,规模较小的高职院校应设立专职统计人员,将以前分散到各部门的统计业务集中起来。要选择那些政策水平高、个人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统计队伍,并且尽量保持队伍稳定。二是要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配备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建立专门的统计信息网络,并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作保障。三是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支持统计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统计专业知识、经济知识、政策法规、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积极参加高职院校之间的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切实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规章制度。要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统计人员和统计工作,明确其责任及工作任务,明确向统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统计人员工作是各部门领导应尽的职责。五是加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大检查和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等方式,严肃查处虚报、瞒报数据的违法行为。及时表彰奖励统计工作开展好的人员,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确保统计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预警系统,强化高职院校统计的监督职能

高职院校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是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方面运行情况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实际工作,同时又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能对学校管理实施有效监督。高职院校统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一是要以确保数据准确为前提,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杜绝虚假数字和“领导数字”,全面提升统计信息的可信度。二是要从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反映出来的问题出发,参照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对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控制,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和失控、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整体实力。三是强化高职院校统计的监督职能,还体现在应及时监督学校各项计划的实施。计划不同于统计,统计讲究的是客观、真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但工作计划则可以留有余地,计划不一定与执行结果完全吻合。因此,在对学校各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时,应对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处理和分析有关数据,反馈情况,正确把握计划执行的过程、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校及时调整计划,保证学校发展规划能达到预期效果。

4、加快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为高职院校统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高校应建立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综合统计部门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使数据更新、更准,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以提高统计质量,从而用来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通过统计信息网络的建设,扩大信息交流,使信息交流做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统计工作更加科学化,更好地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服务。二是高职院校统计信息系统要以建立学生、教师、经费、科研项目、办学条件等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满足基础数据查询要求,并根据教育管理的需要,形成灵活方便的统计指标体系,实时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为教育管理提供各种各样的统计信息。在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教育统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高职院校基础数据库,进行综合统计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数据查询系统,以实现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上,符合数据查询灵活、实时、共享、统一的要求。三是要树立大统计思想,将现行分散的教育统计业务纳入到综合统计系统中来,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教育统计体系,实现教育统计信息的综合利用。高职院校统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一组织做好各部门工作,尽早制定建设方案和各种基础数据标准。在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统一组织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关系,在软件开发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要根据各职能部门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吸收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建设,有效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四是要将统计信息的利用放到重要的位置,切实发挥出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教育综合统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信息使用效率,要组织好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真正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水平提供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广军:加强高校统计工作发挥统计整体职能[J],统计教育,2005(9).

[2]杜文平:对高校统计工作现状的思考[J],统计与咨询,200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z],国家统计局,200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