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例6篇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1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码:第

1

页,共2页

人:白春湘

人:李玲丽

人:李玲丽

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检验科仪器设备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

3.要求

3.1各仪器设备均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内容包括仪器编号、名称、品牌型号、购置日期、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原始资料,由专人保管。

3.2工作人员操作精密仪器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并经科主任批准后方可上岗。

3.3建立健全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操作手册,使用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对仪器要定期保养维护,并有保养和维修记录;仪器要有明显的状态指示(使用、维修、停用);科室质量管理人员定期检查。

3.4建立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程序,按期进行强制检定或自检(贴有明显的标记);按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周期,使用配套校准品校准仪器。有检定及校准记录,定期检查。

沧源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版本号:B

修订号:00

文件号:CY-JYK-1-2013

生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码:第2

页,共2页

人:白春湘

人:李玲丽

人:李玲丽

3.5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完好,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负责人员和科室领导,不能私自乱**修。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仪器使用参数。

3.6仪器使用前必须检查仪器,清洗液,清理操作台及登记使用情况。

3.7注意保持仪器卫生整洁,严禁在室内抽烟,吃零食,非仪器操作人应尽量少入。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实验仪器设备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 利用效率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148-02

目前高校要培养高素质适应时代需求的大学生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如何建设高水平实验室,最大限度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和投资效益成为目前高校实验室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1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湖南城市学院测绘实践教学中心是我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中心现有仪器设备202台套。其中精密仪器有RTK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数字水准仪、普通全站仪、测深仪、精密水准仪;常规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测距仪若干台套。随着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在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仪器设备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我中心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现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1.1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意识、理念跟不上学校发展步伐

从2002年我校成功升本近10年来,我校大举实行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从场地面积、数量、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档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实验室管理的意识却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大局意识,造成管理上十分被动。

1.2 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

设备管理欠科学化规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2.1 管理制度及使用效果问题

虽然学校对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投资是可观的,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维修等后续工作不到位。(1)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每周使用多达40学时。(2)专业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忙闲不均,有学生做实验时用的多,平时无实验教学安排其使用就少。造成设备开机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科研技术力量不强,其科研经费不足,老师很少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教学之外的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以及大学生自主主持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也比较少。没有与此相关的科研任务做保证,则开机率很难提高。其次,对于专业性特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因为维护消耗费用大,在没有专项拨款时实验室无力支付维持费用,无法多开机,从而影响利用率。

1.2.2 管理方式问题

对仪器设备缺乏计划管理的思想,仍存在着“只追求量不重视质”的管理观念。在采购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时不广泛考虑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对实验设备精度的要求,而是尽量压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购置经费,导致购买进来的仪器设备有时候根本达不到科研任务所需仪器设备精度,只是仅仅满足了有此仪器设备即可,导致一些刚刚购置进来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机率低甚至闲置,造成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另一方面是可利用设备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局面。

1.3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及手段滞后

由于近几年来学校加大对实验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各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种类、数量急速增多,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模式、办法和手段的落后与过时,导致各实验室各自为政,较少交流,仪器设备共用的情况很少,出现了实验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开放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偏低。

1.4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

实验仪器设备能否管理好、利用好,制度是关键。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是制度不健全和不合理,虽然我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已经建立了一套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但制度不够健全且缺乏创新,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职责不清,难于落实到位,有些制度只是形同虚设,有些制度的制定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直接结果是在执行时效果不理想或是根本无法执行。

2 创新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仪器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心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好坏。管好现有的仪器设备,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教学、科研服务,是测绘实践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管理的目标。如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强有力的管理体系,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中心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2.1 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强化集中分散相结合管理模式

随着实验仪器设备急剧增多,主管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我中心仪器设备复杂多样且数量庞大等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模式。分类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散、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其具体做法是:(1)低价常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贵重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专人分散管理;(2)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使用频率低的仪器设备分散管理;(3)普适性强、服务面广的仪器设备集中管理,专业性强、服务面窄的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专人分散管理。

2.2 建立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加强仪器设备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过程管理包括仪器设备的领取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仪器设备的归还过程管理三个方面。在仪器设备的领取过程中,确保发放出去的每台仪器是完好的。并做好领取仪器设备的登记制度,仪器相关的情况需告知使用人。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管理中,最大限度地确保仪器设备不被拆卸、摔坏、丢失。并要求使用者按正确的方法步骤操作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归还过程管理中,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归还,对于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正常现象,要进行相关的责任认定和追究。

(2)强化仪器设备专人保养维修制度。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引进专业的测绘仪器维修人员,负责实践教学中心的全部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修。进一步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以达到挖掘潜力、节约经费、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提高尖端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于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高尖端的仪器设备,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可以提高其使用频率和效率。采用和兄弟院校搞高科技科研合作,或者和一些测绘生产单位进行技术交流、项目合作的方式,来使用和管理这些高尖端的设备。

(4)实施仪器设备的档案建立、清查报废制度。确定专门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对每一台仪器建立完整的档案。从出厂日期、购买时间、到使用寿命、报废年限,都应详细的记载。对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所有仪器每半年进行清查一次,确定报废仪器的数目和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器管理人员的变更,会使仪器档案后续收集归档不完整,这部分档案对仪器的日后潜力开发、升级改造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作用,可以通过完备制度,责任到人,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解决。

2.3 建立大型仪器资料电子数据库,进行资源统筹调配

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仪器设备数据库和网站。介绍仪器设备的功能、当前使用状况。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网上预约申请,测绘实践教学中心在线处理并反馈具体使用安排。

2.4 完善仪器设备制度管理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仪器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强化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提高中心管理工作效率。管理制度的完善要以人为本,结合测绘实践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展开,根据仪器在使用、维护,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哪些方面要加强,在哪些方面原来的制度已经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都需要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

3 结语

一个高效率的高校设备管理模式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不断探索,这样才能使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服务化、信息化,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良才.试析地方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5 (7):22-24.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3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经济性强、涉及面广,业务知识要求高,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优化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仪器设备管理实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重采购、轻管理 。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

长期以来,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仪器设备“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仪器设备整体利用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高校在仪器设备购置过程中,对仪器设备性能和校内同类设备拥有与使用情况调研不充分,经常为满足某一单一功能需求、某一时段要求或为完成某一项目而购置仪器设备,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低。[1]

(2)缺乏有效的信息传播与共享机制,仪器设备共享程度低。

(3)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维修工作不重视,维修经费紧缺,仪器设备缺乏科学的维护和维修,设备待修、缓修的情况比较普遍。

(4)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账物不符、移交不清等现象。

(5)部分高校未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仪器设备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1.2忽视档案建设 ,仪器设备档案质量不高

仪器设备档案能全面系统的反馈设备各项性能指标、完好率、利用率以及售后服务水平等情况,是高校管理同类仪器设备的重要参考。[2]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没有足够重视,设备档案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未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没有明确仪器设备使用单位、仪器设备管理部门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在仪器设备档案建设与管理中的责任。

(2)未严格仪器设备档案建设工作,部分仪器设备的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招标资料、随机资料、安装调试记录、验收报告及文件材料等没有及时归档,售后服务、使用和检修、故障事故记录不全,大大降低设备档案的利用价值。

1.3不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素

质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受高校政策和待遇等因素影响,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人员异动时,工作交接不到位,新的管理人员由于理论基础不牢固,实践经验缺乏,加之对管理的仪器设备现状不了解,短时间内很难胜任设备管理工作。另外,部分高校忽略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及功能开发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4未建立设备管理平台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为实现仪器设备的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需要高校与时俱进,引进先进的设备管理系统,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然而,许多高校对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进程进展缓慢,影响设备管理的实效。

2提高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开展资产清查,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2.1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提高执行力

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必要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

(1)对现有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那些已经过时的制度予以废除,对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制度重新整合,对有缺陷和漏洞的制度修改完善,对仪器设备管理的新领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3]

(2)建立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与追责机制,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强对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督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3)严格设备管理工作流程。一是严格档案建设各项工作流程,确保仪器设备在论证、购置、安装调试和使用各阶段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图片、音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随机文件资料能够及时归档[2];二是严格设备入账、使用、维修、调拨、报废和人员异动等工作流程,规范设备日常管理。

2.2搭建仪器设备管理平台, 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从本校实际出发,搭建适合本校的仪器设备管理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1)根据学校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搭建一个涵盖设备日常账务管理、维修管理、信息展示与预约使用管理等系统的管理平台,对仪器设备台账、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

(2)以网络系统数据为基础,加强设备管理。一是根据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和维修等情况,为仪器设备购置提供参考;二是根据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加强对仪器设备购置论证、维修和使用效益评价等工作的管理;三是对技术淘汰、闲置仪器设备及时进行调拨,对待修仪器设备及时组织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2.3开展资产清查 ,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资产清查工作是高校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对于保障学校资产安全、完整和合理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推动设备管理精细化。

(1)小型清查常态化。对当年新增的资产,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人对学校各单位标签粘贴、存放地点、使用情况进行清查。

(2)大型清查制度化。将资产清查工作写入设备管理制度,每隔几年对各单位仪器设备进行全校性的清查。为做好此项工作,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要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和成果巩固等工作,不断提高资产清查工作的群众化、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3)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强化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加强仪器设备入账、调剂、增值、减值、报损、报废等环节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4]

2.4加强仪器设备维修管理,提高完好率

仪器设备维修可以消除设备故障,改善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要多途径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其完好率。

(1)统筹考虑仪器设备所处的使用阶段、类型、原值、生产国家、经费来源与使用方向,合理安排维修工作。

(2)分类组织维修。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以状态监测为基础,以可靠性维修为中心,多种维修方式相结合;中型仪器设备主动维修,邀请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机内保养和功能性保养,及时更换有故障隐患的配件,如老化的电子元件、导线,过了正常使用期的光源等,把故障排除在使用之前,降低维修费用;常用小型仪器设备以故障维修为主,维保为辅。[5,6]

(3)对集成化、智能化的新型仪器设备进行改善性修理,及时升级操作软件等。[5]

2.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高校设备管理部门要多途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训,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等方式,组织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和设备使用技能,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科学管理能力和设备使用维护与开发水平。

(2)制作仪器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说明和设备常用分类号等文字与视频材料,提高管理人员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的能力。

(3)建立校内仪器设备管理人员QQ群,通过QQ群及时有关制度和通知,及时解答有关仪器设备管理系统问题,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4)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研发基金、技术成果奖等方式,鼓励和吸引高水平、高技术人才从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7];同时通过设立设备共享使用技术服务费(劳务费)等激励机制,稳定现有高水平仪器设备管理人员。

3结束语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仪器设备 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

1、加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仪器设备是环境监测实验室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和科研顺利进行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环保要求的提高,监测仪器的种类、数量越来越多,功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仪器设备在环境监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合理地使用仪器设备是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实施有效、科学环境监管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必然要求。

2、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不明确、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即造成仪器设备管理混乱,又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质量。二是经费紧张,不能保证仪器设备及时检定、维修更新,硬件建设严重滞后于时展的需要。三是档案管理不规范,缺少完整性,仪器设备日常保养、维护工作做的不够,直接影响仪器的使用寿命。四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小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五是对购置仪器设备技术指标、性能不够了解,所购买的仪器设备有的可能面临淘汰,有的技术指标不符合监测和科研的需求。六是缺乏对仪器设备报废论证制度,有的仪器设备在各监测室已报废,但没有报废手续。

3、强化环境监测仪器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3.1加强仪器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必须按规定将仪器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房间要保持通风、干燥,使用人员要尽心尽责,加强仪器设备保养维护,使之处于完好的使用状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一般仪器设备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查和检测。仪器设备一般不得拆改,如确需拆改时,需通知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当仪器设备发现故障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提出申请,经室主任同意后报办公室,涉及到关键技术问题时,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提出方案报有关领导。仪器设备修理应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实施,可采用招标的形式签订协议;修复后必须经过校准或功能检测,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将所有材料存档保管。

3.2更新和合理配置仪器设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测试对象日趋复杂,测试范围越来越广、测试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必然越来越快。既要根据监测工作的需求,又要考虑本单位的经济条件,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确保监测仪器设备更合理、更加充分利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以监测项目和科研发展为依据,认真填写购置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对拟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论证,提出参考意见,报办公室审批,然后编制购置计划,上报主管领导批准。凡经批准购置的仪器设备,应采取统一招标的方式购置,少量专业性较强的仪器设备由技术负责人会同使用部门与供货商联系,并索取合同书,确定技术指标、安装、调试、验收、付款和签定合同。仪器设备到货后使用人和室主任及时开箱清点验收和安装调试,技术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如全部合格,在验收单上签字,填写固定资产卡片,将来作为固定资产帐目核对依据。如不合格,须立即提出书面材料,由办公室与供方联系退、换事宜。

3.3. 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及时掌握仪器的性能。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越高,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越高,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不仅要求每位技术人员有监测方面的知识,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等技术指标;提高技术人员正确使用和维护仪器设备方面的能力。凡属首次购入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务必详细阅读说明书及有关资料,切实掌握其结构原理、性能指标、操作程序、维护保养及有关注意事项。并制订操作规程和维护管理程序,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对所有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保证经常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对新参加工作和换岗的技术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保证持证上岗。对开展新监测项目和接受新监测任务的人员进行适时培训,保证他们熟练掌握所使用仪器的性能、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按规定制订所管设备的安全及操作规程,并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初次操作的人员上机前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上机证,凭上机证上机操作,无证人员不准擅动仪器设备。

3.4. 建立严格的仪器设备检定和报废制度。实验室对仪器设备实行三定:定人保管、定点存放、定期校验。三防:防尘、防潮、防震。一保:保清洁。精密仪器要做到操作有规程,使用有记录,保养有措施,检修有制度,事故有报告。对非强制检定仪器设备,应编写自检校准程序,按程序步骤随时校准。对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每年第四季度编制下年度周期检定/校准计划,报领导批准后,采用集中送检和来单位检定的方法进行,在周期受检两次之间至少进行一次自检。对精密度、稳定性差的大型仪器设备要请检定部门在线检定;对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应在到货(安装完毕)半个月内送检或自检。要加强仪器设备报废制度。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由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填写报废申请表,说明报废理由,经室主任签字后报办公室,技术负责人组织评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 确定报废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填写“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表”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财务办理注销手续,并通知使用单位。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置由办公室组成处置领导小组,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收益。

3.5 成立仪器设备的管理。一要加强领导,要成立监测站仪器管理领导小组。领导要亲自挂帅,任命一名懂仪器设备管理知识,内外协调能力强的技术人员牵头,成立仪器设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仪器设备的购买、维护、保养和报废等工作。每季度安排一次对本单位仪器设备的存放、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其次,要加强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建立规范系统的仪器设备档案,明确唯一标识,这样不仅能提高仪器设备使用价值,而且更能反映出本单位实际管理水平。分类管理仪器设备资料,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认真填写仪器设备购置、验收、检定、使用等记录。技术人员查阅时应办理借阅手续,以保证资料的完整。

参考文献:

[1]黄 铭,监测站实验室仪器的养护与管理.江苏环境监测[J].1999年第11期,22―24页;

[2]陈天敬,环境监测站仪器的养护与监测数据精度关系初探,黑龙江环境通报[J],2010年第8期,68―69页。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大仪共享平台;信息化管理;培训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13-02

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是当今高校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形式,它主要以设备为基础,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成相关资源,达到配置优化、布局合理、开放共享的管理目的。平台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的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支撑科技创新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国家相关资源的配置提供决策依据。近年来高校在改善科研与教学仪器上的经费投入逐年增高,尤其是伴随“211工程”、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以及本科教育提升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各类大型仪器设备不再主要配备在学校层面,而是更多的配备到了学院或教学系。加强学院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使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是国家资源配置效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如何有效提高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关键。在院系级别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不仅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以使高校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本研究主要探索授权日常管理、授权使用、培训三位一体的学院一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

一、学院大型仪器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院系大型仪器的构造主要服务于科学研究,购置的经费主要依靠中央财政、省财政及学校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和个人项目的资助。购置的对象主要取决与学院重点学科以及研究组的需求,针对性较强,在部分研究方向形成了较系统的配置体系。目前,国家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均在大力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信息共享机制,但由于管理手段及制度的不完善,大型仪器共享工作仅仅实现了院系内部或学校一级上的共享,很难推广至全社会的范围。校内相关部门之间可能进行一些名义上的共享服务,而在管理层面还处于相对分散状态。在传统的封闭式设备管理模式中,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益很难进行量化的考核,仪器的维护和维修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由于学校对仪器管理工作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导致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毫无积极性可言,更有甚者为了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在使用中人为设置各种阻碍,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这样就更难期望其在仪器使用与开发上有所建树。而国家以及各部门对大型仪器数据的考核与统计工作,大多数采用仪器管理单位自主统计上报的方法,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于学院在专业仪器管理人员上的缺陷,仪器的使用大量依靠研究生自主进行,常造成仪器设备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急需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与管理手段,对各类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

二、院系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总体目标

本着“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授权使用、培训的大型仪器使用制度,促进仪器资源有效的利用。首先建立结合了激励政策、监管机制、有偿服务制度的科学管理制度,对分配制度、人员编制、资金运转等方面的管理进行改革;其次以自身条件为基础,有序的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最后建立体系化的培训制度,对使用对象进行全方位培训,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维护仪器正常使用。

1.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和监管机制。改进仪器管理人员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从薪酬制度、晋升制度、职业规划等方面全面激励管理人员在仪器管理与功能开发上的工作热情。加强仪器使用与共享情况的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各设备的真正使用情况进行汇总,为仪器设备的采购、调配、维护提供数据支持。

2.建立院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加强仪器有偿使用。构建学院大型仪器实验教学、检测服务平台,将全部大型仪器设备和通用检测设备集中于全校以便进行全面统一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平台可以实现大型仪器的专管共用、资源共享,既提高了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又限制了大型仪器的分散管理和重复购置。大型仪器的使用伴随着大量能源、耗材的消耗,为促进大型仪器管理和使用的良性循环,应建立了统一的有偿使用制度,规范仪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及维修工作。

3.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体系。随着大型仪器设备的普及,传统送样检测的管理模式已不适用,学校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也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操作能力。结合虚拟仿真培训软件、仪器分析课程、仪器使用前沿讲座、新型设备使用演示等手段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体系,严格按培训结果对仪器使用权限进行设定,保障仪器正常高效的使用。

三、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管理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大型仪器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采用三层架构:第一层为浏览界面,主要为用户提供友好访问界面与方便的使用体验;第二层为应用服务器,主要负责日常管理业务以及数据的处理;第三层中心数据库,放置在学校中心服务器中,主要提供数据的存储、访问及管理。管理平台能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仪器预约:网站为用户提供仪器预约安排表,用户通过浏览器可查看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与安排表,并根据自己的实验要求预约仪器使用时间。使用记录查询:平台可快捷查询、统计某仪器以及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的使用情况。以方便管理者在仪器出现异常情况时快速查找异常原因,同时方便用户和有关机构快速查找实验原始数据。在线监控:通过网络视频技术,采集各仪器设备使用的实时视频资料,方便管理者随时监控或事后查看。经费管理:建立统一的经费管理系统,充分规范设备的有偿使用制度。仪器使用统计:实时统计系统内所有仪器的使用情况,并可方便的提供各类统计数据,为大型仪器的购置决策和高效管理提供依据。培训提示:不定期各类培训提示。

2.预约平台网站。预约平台网站是系统中心平台的主要模块之一,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预约。教学实验项目享有优先安排权,无需支付费用,仅记录使用情况。教学计划以外的科研项目或共享使用按预约时间进行安排,并按有偿使用标准进行收费。对于本校教师从事的科研活动,可以直接通过自动扣费系统从个人预付账户中支付;执行对外检测服务项目时,在确保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提供服务,并严格按照相关收费标准收取检测费用。使用者还可以通过预约模块了解实验室与仪器分布、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培训信息等,并可以通过互动平台与管理者进行交流。

四、培训制度与体系的建设

对于各类仪器设备尤其大型仪器设备,无论对研究生、本科生甚至专业老师都可能是新鲜事物,如没有完善的培训、考察、使用权限授予机制,极易造成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坏。为了应对科研仪器尤其是大型仪器在管理上的难题,结合共享平台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三级授权的仪器使用权限授予机制,并设计了与之相配的不同层次的培训与授权体系。

1.实验室准入以及小型仪器设备使用权限的授予。这个层次的授权主要面对刚入学的研究生及本科生,为这些学生提供进入实验室的各类注意事项的教育以及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培训的手段主要以网络视频教学和考核为主,制作相关实验室注意事项教育视频、各类小型仪器设备使用培训视频以及网上考核软件,并将这些视频加入仪器预约平台网站供学生下载学习。学生可以在预约平台上参加相关在线考核,通过的学生的信息将被加入实验室初级授权准入数据库,即拥有了进入科研实验室操作常用仪器设备的权利。

2.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权限的授予。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操作难度以及专业性,通过组织虚拟仿真培训软件、仪器分析课程、仪器使用前沿讲座、新型设备使用演示等形式加强对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为仪器的使用步骤与规范、样品的制备、数据处理以及使用资格考核,培训老师包括专职管理人员、专业老师以及厂家工程师,培训结束为考核合格的学生授予使用权限。通过这些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的质量,最终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同时将一系列科研实践与所涉及的仪器设备结合,对研究生开设高级仪器分析课程。通过设计各类大型实验,系统的向学生介绍仪器使用、数据分析以及实验设计的知识。

3.结合专业特色建立仪器分析课程。仪器分析课程将是大型仪器设备最系统的培训手段。为了让本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能接受更系统的仪器使用培训,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水平,体系化的仪器分析课程将是大型仪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设置的相关课程就建立了完善的课程库,分别设立了环境样品理化性质分析、环境样品金属元素分析、环境样品有机污染物分析、微尺度观测与研究、分子生物学分析、地理信息及应用等6个专题,全面介绍了色谱、光谱、样品前处理、显微操作、分子生物学、地理信息科学等方面4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的概括,全面提升了学院各层次毕业生的视野与操作能力。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和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之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也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多,更重要的是实验仪器的精密程度不断提高,如何使这些高精度的大型仪器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这就对高校实验室的仪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功能及作用的发挥,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

1.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不细化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财政对高校教育的投入不断地加大,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各大院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随之不断增大。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大型的实验仪器设备不断增多,这些设备的价格较高,精密程度也高,高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这些仪器设备在购置时却缺乏细化的管理,部分高校实验室购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时没有进行详细地论证,实验室的建设存在着跟风现象,有很大的盲目性。实验室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科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有一些设备仅仅是为了某个科研项目的需要而购置的,这样的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体现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价值,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高校实验室均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如仪器设备借还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以及仪器设备事故处理办法等。但这些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却没很好地执行到位,特别是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方面,只强调使用,却忽视了日常维护和保养。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折旧,而仪器设备的投入产出比是与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成正比的,如不注意维护和保养,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应地会缩短,势必影响其投入产出比,造成大型仪器过早的报废,增加了高校实验室的运行成本。

3.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不高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依托学科教学和发展,仪器设备的购置也主要是为满足本学科的教学与发展,所以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相对独立和封闭,各部门、学科和专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分享,使得一些通用型的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并且闲置率较高,特别是一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其精密程度高,价格昂贵,不是所有实验室都有能力购买的,而且单一实验室对其使用率并不高,如不能共享使用,则会导致大量资源的严重浪费。

4.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多为“教辅人员”,他们的薪酬、待遇等与高校教师差距较大。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待遇较低,地位尴尬,他们获得的晋升、晋级、学习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使这些管理人员缺乏职业认同感,很多人不愿意长期从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造成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流失,现有的管理人员又不愿或不能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导致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实验室管理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大型的、高精密度的仪器设备对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技术人员的相对缺乏,也使得这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规范,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甚至导致其长期闲置。

二、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的对策

针对以上高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实验室大型仪器的管理水平。

1.完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

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管理是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基础,在购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时,要以教学、科研的需求为依据,认真做好购置计划,首先要对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现场调研,并要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可行后,执行审批程序;在采购环节要严格执行公开招标制度和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购置之后严格执行验收程序,要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相关技术资料进行验收,并建立完整的仪器设备档案,为以后的设备使用管理打好基础。

2.建立独立的综合性的实验中心

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的建立是按照专业来设置的,这样存在诸如管理封闭、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低、使用不规范使用寿命短等许多的弊端。高校要加强大型仪器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综合性的实验中心,在相同的专业或相近的专业之间组建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由学校统一管理,独立于专业学科之外,由学校对实验中心的人、财、物进行整体的规划,以便于统筹协调。每个学期实验中心根据各专业学科的实验项目,统一安排实验仪器设备,在避免重复购置实验仪器的同时,还保证了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特别是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其闲置时间,提高了投入产出比例,减少的实验室的运行成本,为高校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建立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有偿服务机制

要真正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建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机制,要积极构建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在网络上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外的宣传,在满足校内师生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与其他实验室、个人或科研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为其提供有偿服务,在大大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同时,收取一定的测试费用用于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能增加仪器管理人员的劳务费,有利于提高其积极性。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吸收校外的各种优势资源,利用实验室高、精、尖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然后利用实验室的技术力量为校外的个人和单位解决实际的困难,以提高实验室的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效益。

4.建立健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各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这是有效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途径。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维护、保养制度的落实情况,这是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防尘、防火、防盗层面,要对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实行“专管共同”,将大型实验仪器设备按功能分类后实行统一管理,设置专人管理,这样有利于高校师生取样测试的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人员深入的开发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准确率,专人管理还可以使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维修养护技能,有利于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产出比例,节约了实验室的运行成本。

5.提高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还承担着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以防止设备闲置,所以具有广泛的科学知识是这些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对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确保大型的、高精密度的仪器能够正常的运转。除此之外,还要有优秀的管理、服务、协调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为前来实验室的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

结语

总之,高校的教学与科研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实验室里这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手段,要想更好地体现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价值,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资源进行不断地优化,推进实验中心和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创新意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从而可以更好地教学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苏佩尧.浅谈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现状及解决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24.

[2]张世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盐化工,2016(3):68-69.

[3]刘朋,陈洪霞.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广州化工,2016(13):212-214.

[4]赵鑫.浅谈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