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08-06 05:12:31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文1

最近几年,医院的门诊、住院及相关的临床信息系统取得长足进步,但医院特需诊疗信息系统建设却相对滞后。

医院特需诊疗信息系统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以手工作业为主。目前特需诊疗科室对病人的处理基本上处在比较原始的手工处理上,从登记、排班、治疗、报告到档案保存和查找都采用手工或者半手工方式进行事倍功半,缺乏科学有效的处理,严重影响了科室对病人的处理速度。

缺乏规范化管理。当前,特需诊疗资料的保存、收集、分析、统计缺乏规范化管理方法。有些医院使用住院系统代替,如把住院系统用于急诊留观,导致统计报表的不准确并给病历管理带来混乱。

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为了让医生能够掌握病人的全部诊疗信息,特需诊疗信息必须能进行共享,无论在门诊部还是住院部这些特需信息应该都可以查询和浏览,提供病人相关诊疗信息。

因此,如果能够对急诊留观、放疗、透析、生殖等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一些特需诊疗进行信息化处理,对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加强病历管理、优化就医流程,并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大设计原则

医院特需诊疗信息系统在设计中,主要应突出以下特性:

简单易用。根据急诊留观和特需病人门诊诊疗的特殊性,其要求操作高于门诊又低于住院,而且急诊要求操作简单、功能更具有人性化,必须在简单操作的情况下尽快处理病人信息和医疗业务流程,保证快捷、畅通、易用,节约时间,加快对病人的处理速度。

强调重点。该系统重点不在于庞杂的功能,而在于突出工作重点,强调简单实用,在于重点突出快速登记、快速处理医嘱、快速处理病历和快速处理费用。

突出共性。特需诊疗具有很多共同的属性,这些属性都可以进行合并研发,共用一套表结构和一个程序界面,减少研发人力资源浪费、减少开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缩短开发周期。

整合差异。将特需项目中看似特异性的一些因素进行巧妙结合,求同存异,在后台数据结构上进行整合,只在程序界面上体现不同。

功能注重实用

系统主要针对急诊留观、放疗、透析、生殖等介于门诊和住院之间的一些特需诊疗病人,重点加强这些特殊群体的医疗信息处理能力,并与门诊系统和住院系统进行信息共享,让医生全面掌握病人诊疗情况(见图)。

特需(留观)登记。统一分配号段,根据病人主索引建立特需号,与病人ID进行对照。以特需号和ID号作为系统的主线,各特需号之间相对独立。我们将特需项目进行分类,建立了特需诊疗类表,并对参加特需诊疗的科室进行单独设置,建立了特需科室配置表,配置跟科室有关的相关属性,并控制程序运行。

病人登记。主要登记病人以下信息: 特需号、ID号、姓名、费别、身份、初步诊断、就诊时间、离院时间和总费用等一些基本信息和业务信息。可参考病人住院主记录和病人主索引字段来进行设置,将信息记录到特需号索引表。

床位设计。立科室特需床位安排表,对床位或仪器进行管理,有些科室如急诊留观等可以根据科室设置进行床位安排,血液净化科可以将床位变成血液净化机编号。床位的处理就是给出床位的状态如预约、改约、结束治疗、出科等。

诊疗计划(医嘱)模块。与住院子系统类似,由医生下达医嘱或者医生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补充录入。为了加快医嘱处理速度,护士无需转抄医嘱,直接处理医生医嘱、录入后直接校对执行。医嘱保存后不可删除,未执行医嘱可作废。

药品处理模块。药品还是以门诊处方为主,与现有药品流程类似,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存在大批量集中的病人和处方的科室,可以根据住院摆药方法,设计特需摆药程序,药房每天定时按该科室的执行计划(药疗医嘱)自动摆药,生成药品清单和待发药处方; 二是病人和处方无法集中的科室由科室处理执行计划(药疗医嘱)时直接生成药品清单和待发药处方,由药房来确认发药。

各种申请模块设计。开单申请参照门诊和住院医生站申请查询模式。申请时将申请信息写入检查申请表中,并将费用写入开单临时表和费用明细临时表,由辅助科室扣除相关加查检验费用。

护理信息。制定的护理计划直接录入到诊疗医嘱中,与医嘱一起处理,费用可以使用划价按钮实现对未划价的医嘱进行一次性划价,可以是单个病人也可以是全科室。

费用模块设计。对于计费问题要坚持以下原则,从哪里产生的费用还是由哪里执行扣除。与住院后台划价一样,根据医生医嘱进行划价,由科室选择全科、单个病人或多个病人每天自动划价,直接收取已执行医嘱的护理费、治疗费、其他费等长短期医嘱,费用直接写入门诊费用明细表。

病历档案设计。指电子病历档案的建立、书写、存储、调阅。用于初诊与复诊病人的病情记录,提供科室、医生常用门诊病历书写模板及相应编辑功能。采用经济实惠、稳定可靠的军卫病例文件服务功能,与住院病例类似,建立特需病历文件主索引,只允许经治医师修改病历。

病人转住院。急诊留观等病人可直接转入住院系统继续治疗,直接申请住院登记,将医疗信息带入住院模块中,并实现留观信息共享。

病人预约功能设计。根据特需诊疗要求,对长期治疗病人进行预排班,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首先设计特需诊疗病人每周预约表,用于定义每周病人的排班情况,然后再根据周预约表进行一个时间段的预约排班。如遇特殊情况可以临时调整周预约表或正式预约表,正式预约表也可以批量删除,然后重新生成。

科室人员设置及医护排班设计。首先设计了科室工作人员表,定义科室工作人员信息,记录在职人员和历史人员信息; 其次设计此表定义各科室工种类别字典,定义用于排班科室的工种; 其三定义了排班字典表,科室工作人员按工种分配每周排班预定,然后再根据时间区间进行自动生成工作人员排班表。

信息共享模块。支持医生查询病人历次门诊就诊信息及住院信息及辅助检查结果等。与门诊和住院医生站相结合,将特需诊疗信息查询等模块移植到病人信息中,直接供门诊和住院医生查阅。

医疗文书管理。可将各类宣传材料、专业教学与训练资料、讲义、学术报告资料、训练计划及考核成绩存档; 提供各种医疗治疗和医疗文书,各类抢救流程、质控标准、各类标准表格文书等。

我们对特需诊疗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后,设计编写了适合各个特需科室的专用信息处理系统,不仅解决了病人门诊看病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还彻底解决了以下弊病: 第一,病案查找困难; 第二,档案存储空间不足; 第三,病案安全性低; 第四,大量的医学信息无法萃取利用,一些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医嘱、病人检查诊断报告等)很难保存和传递; 第五,制定诊疗计划费时费力,而且手工计算的精度不够; 第六,患者对自己的资料情况和费用查询很困难; 第七,收费容易出现错收、漏收情况等等。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建筑规划;建筑设计

Abstract: The specification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project decision-making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rationally determine the scale of construction, proper understanding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the psychiatric hospital, to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promote mental health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s: psychiatric hospit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应首先科学制定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物力等条件,一次或分期实施,这是总结50多年来医院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其目的在于控制浪费、随意建设导致布局不合理、流程不科学、运行不经济等违反管理科学和医院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正确作法。

精神专科医院的建设必须与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力求使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在规模、功能、装备、建设水平等方面达到比较合理的水平。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工作应依法进行,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增强科学性,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一、精神专科医院的总体规划

(一)精神专科医院建设应当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的规划的要求。

(二)科学合理安排院区内各个功能科室与部门,确保功能分区合理,各个功能部门配置得当,人流、物流顺畅便捷。

(三)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高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医院总体建筑规划应考虑门诊、急诊、医技部门、住院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相互间的功能联系,讲求方便,减少行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卫生安全。

(五)患者活动操场宜宽敞、美观、清洁,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并有喷水池等,不宜栽种高大的树木,并注意其间隙和密度,便于巡视,观察病人活动情况。树木与围墙和屋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病人伺机攀高坠伤或越强逃跑。各种体育和安全防护设施完好,设置足够的长椅,供病人休息。

二、精神专科医院的建筑地点选择

(一)医院地点应满足功能与周围环境的要求,选择交通便利、就医方便、地形比较规整、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应当符合建筑抗震设防要求,不应选择危险地段。

(二)应注意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条件,如给排水、供电、电讯、热力、煤气等,在有条件的地方应争取靠近并利用现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减少投资。

(三)应充分考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按照公共卫生方面的有关要求,协调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四)避开传染源和易燃易爆物的生产、贮存场所。

三、建筑设计

(一)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所有区域,应尽考虑自然通风条件,所有区域的的新风量指标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为生标准要求,当自然通风条件不能满足现行有关卫生标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2、冬季设置供暖设施,供暖系统的热源、设备选型应视能源结构、经济能力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如果不采用空调系统供暖,宜采用以热水为热媒的散热系统供暖。供暖的室内设计温度不应低于18摄氏度。

3、如果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规定要求。

(二)给排水

1、医院给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室内外给水和热水的干、支管应设检修阀门。

3、每个护理单元应独立设置开水器。

4、医护人员使用的洗手盆、洗脸盆、化验盆等应采用非接触龙头,小便器应采用感应开关,大便器应采用脚踏开关或感应开关。

5、营养办公室、配餐室和餐车停放处,应设冲洗和消毒餐车的设施。

6、除淋浴、拖布池等必须设置地漏的场所外,其他用水尽可能不设地漏,各排水点应有良好的水封。

7、排水管上的通气管口不得接入空调通风系统的排风管道。

(三)电气

1、电源总开关应设在病区外,若病区末端配电箱,应将其安在护士办公室内,末端配电箱设置门锁。病房内其他地方禁止设置电源开关。

2、在病区走廊、病房内应设置若干地灯。

3、设置医护呼叫对讲系统、通信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病区、走廊及病房宜设置监视系统。教学医院宜设置闭路电视示教系统,防止无关人员或患者随意出入的场所应设置门禁系统。

4、可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路检修或故障时,另一路不断电。

5、消防应急照明电源应采用双路电源末端互投自动控制或采用自带蓄电池灯具且供电时间大于30分钟。

四、功能单元设计

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配置主要功能单元包括:急诊部、门诊部、医技科室、住院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院内生活、教学科研等部分。

(一)门诊部、急诊部设计要点

门诊部应设在靠近医院主要交通入口处,与急诊部和医技部临近,并设直通医院内部的联系通路。根据规模、用地情况,门诊部与急诊、医技部可组合为一体。少儿精神科、精神医学鉴定科、临床心理科应考虑设置单独出入口。

门诊部分采用分科候诊,门诊量小的医院也可合科候诊。可采用厅式候诊或廊式候诊形式。诊室应以单人诊室为主,参考方案中单人诊室面积控制在8―12平方米之间。根据教学等工作需要,可设置少量多人诊室。

为方便医护人员交流及互相支援,诊室之间应设置医护人员应急出口。

急诊部要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便于急救车停靠,并与门诊部、医技部联系方便,也可考虑与门诊部组成一体。

(二)医技部、工娱疗室设计要点

医技楼与门诊、急诊及住院部之间应设有便捷的交通联系通道,方便各部分病人使用。医技楼内应考虑设置医护人员工作区域,与病人活动区域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

工娱疗室设置位置应最大限度方便住院病人到达,并应与门诊部、急诊部及医技部的其他功能适当分割,可考虑与住院部组合为一体。

(三)住院部设计要点

护理单元按设置40张病床考虑,护理单元内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内部工作区,该区域应与病人活动区域设置必要、可靠的隔离措施。护理单元内的病房以每间4―6张床为主,附以少量单床间。

各护理单元内宜设置兴奋室一间,供急性发病病人住院使用,其墙面、地面等部位均采用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护理单元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病人餐厅及活动室。

住院部出入院处可独立设置,规模较小的医院也可与门诊挂号、收费处合并设置。

(四)其他部分设计要点

保障系统与院内生活部分可合并设置,并应考虑在院区内独立成区,靠近后勤辅助出入口。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文3

制定好工作计划再开展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院门诊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阅读。

 

医院门诊工作计划20xx年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遵照全院的统一战略意图和经营要求,开展并做好综合门诊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公司及医院所制定的计划任务。现计划安排如下:

一、经营目标(含住院)

全年经营任务指标定为650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150万元;第二季度为160万元;第三季度为160万元;第四季度为180万元。具体为:

一季度(150万元)

1月份:55万元2月份:45万元3月份:50万元

二季度(160万元)

4月份:50万元5月份:60万元6月份:50万元

三季度(160万元)

7月份:55万元8月份:55万元9月份:50万元

四季度(180万元)

10月份:65万元11月份:55万元12月份:60万元

各专科经营任务指标分配另行拟定(略)。

二、经营管理

1.加强门诊制度与纪律的监管,规范门诊工作秩序。

2.提高医生的业务技能以及经营意识和运作水平,夯实经营基矗

3.经营有侧重点,寻求突破。重点加大耳鼻喉科与失眠科的经营力度,特别是耳鼻喉科,争取打造成全院甚至全市的拳头科室。

4.进行资源整合,淘汰经营业绩较差的科室项目,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项目,为经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充分利用医保、新农合的优势,加大各种手术患者与住院病人的收住治疗的力度,提高手术和住院的比例。

6.加强与企划部的合作,广告宣传求异创新,投放力求精准,以实现广告效果最佳化。策划有新意创意、具备优质水平的营销活动,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7.加强与网络部、市场部的合作,提高营销业绩。

8.加强与导医客服的合作,做优服务,提高患者咨询预约来院就诊率。

9.加强与相关部门、科室的协调合作,减少患者流失率。

三、统筹配合

1.服从公司及医院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2.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

3.协调全院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及各种活动。

4.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5.接受公司及医院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培训规程。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逐步提高预约门诊比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推动文明有序挂号就诊,特制定预约门诊比例工作计划。

一、严格执行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制度》,落实管理到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社区预约门诊。

三、加强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时的预约复诊比例。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医疗建筑流线系统 研究

前言

过去,医院往往只根据医生、护师和后勤保障部门职工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病人及探视人员容易迷路,不易寻找需要去的科室.院内环境局促紧迫,单调乏味,喧哗杂乱。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科室的分工越来越细,目前有些医院内部的布置成为各功能科室和交通廊交错形成的迷宫。大量的外来人流,特别是神疲行缓,带菌行动的患者容易迷路,加上标识系统不够鲜明、统一,使患者及家属常常找不到或耽误很长时间才找到该去的位置,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交叉,增加了拥挤程度和感染的机率;医院中挂号、收费、划价、取药、检验等处布局及管理不合理,病人往返于各个部门,产生不必要的时间及空间浪费;内部工作人员流线与患者流线存在这样那样的交叉:住院部护理单元设计不规范,医护人员巡护路线过长,大大降低了护理效率:急救的绿色通道在建筑设计上尚属落后,走廊偏窄,抢救流线不够短捷顺畅等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流线系统进行研究,做出更科学的设计。

一、工程改扩建基本概况

长春市中心医院(如下图1所示)改扩建项目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计,新建工程住院部设有病床725床,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医院住院部的总床位达到1200床,日接待能力为3580人/日。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9187.8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4867.89m2,地下建筑面积34319.95m2。新建项目包括门诊、医技、住院部等,新建工程与扩建部分在-1F、2F、3F、4F、5F通过连廊连接。

图1

长春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扩建、新建工程位于长春市北安路以南,清明街以西,清明街西二胡同以东,重庆路(春城旅社)以北区域,北安路与清明街为临街商业,项目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因此该路段交通压力较大,扩建部分位于医院原有住院楼东侧,新建工程位于扩建部分东侧,新建工程与扩建部分在-1F、2F、3F、4F、5F通过连廊连接,交通便利(如下图2所示)。

图2

扩建部分入口位于清明街西二胡同方向,与原有住院楼相连,功能分区明确,洁污路线清晰,避免交叉感染,地下车库坡道出入口分别位于清明街和北安路方向。中心停车场位于新建工程架空一层处,南侧重庆路方向也设置了少量地上停车位,停车数量为138辆,于北安路设车行出入口。

二、医院建筑流线系统设计的要求

根据医院流线的特点,在流线中设计应注意提高效率,避免病人往返迂回,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中完成诊疗并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一体化医学的发展也要求在流线的设计中应完整地体现和适应病人心理需求,安排好空间序列的变化,以调节病人的心理因素,增强有机体的抗病能力。从医院卫生学和医疗心理角度出发,流线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人流众多,如果组织不当,形成拥挤混乱,则易使病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感染机率提高,对病人的健康不利。交叉感染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人们在医院中从他人身上获得微生物而引起的感染。所以要进行不同人流的分散。

医院分流方式可分为时间分流、立交分流和平面组织分流:时间分流指分时段将使用同一路径的不同流线错开,如医院机械化传输系统中的定时物品的搬运;立交分流则将不同流线在竖向上进行分隔,如某些医院将医药、食物等供应流线及污物、尸体的运出流线安排在地下层,而病患及医护人员流线在地面以上进行。特殊部门如手术部、放射诊断、传染病房应专设医生和病人廊道,以区分内部洁污路线的问题。

2.路线短捷

大量的人流进入门诊大厅以后,迅速的疏导尤为重要,应按就诊程序安排好各空间的次序,避免病人的来回往返,要理顺就医人流,减少病人往返,还需根据各科室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将联系较多的科室安排于同一楼面之上,如外科与放射科、门诊手术等科室间关系密切的:内科、妇产科与检验科联系较多。

3.出入口和流线组织

出入口是医院对外联系的通道,不仅要便于行政管理和内外交通,而且要利用创造院内安静、清洁的环境,少受外部干扰。出入口的数量与组合方式,应根据病床规模和院外道路综合考虑。医院的内部交通十分复杂,但都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进行,形成各种交通流线。

三、合理的流线系统设计

1.从分层入手分散人流

为了缩短病人的流线,使病人方便就诊,门诊室与技术诊断用房最好集中设在一、二层,最多不超过三层,既使有电梯的大医院也不宜超过四层:同时一些诊断设备,如放射科室与CT诊断室等亦不宜设在过高层内。调查的许多医院都基本是按此原则进行整体布局的,可能个别有出入的,但因为都遵循了这些原则,因而基本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设计时,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由于一、二层,三、四层或四层以上的房间对面积的要求不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尽量满足底层、二层的需求,将部分科室放置在三四层,并可以用退层的方式来解决其面积不等的问题,并可利用退后处理的平台获得楼层的对外空间,这可以使视野比较开阔,同时可以使建筑的造型比较新颖。同时亦可将部分医技科室放在地下层,通过调查发现医院各科室都愿意将自己部门放在低层,以增加诊治量,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医院设计中大部份地下层均作为车库及设备用房,没有很好地利用与首层患者最近的便利条件,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影像室等必须放在首层的部门转移到地下,这样即可以缓解首层面积的紧张,又可以减少放射污染。

新建工程地下四层、地上十二层,裙房四层,建筑高度46.45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四层为放射治疗、Pet-CT、核医学科及污水处理间,地下三层平时为柴油发电机房、污水处理间设备用房、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报警阀间及地下停车库,战时局部为中心医院;地下二层为告别室、被服中心、病床中心、中心仓库及地下停车库,地下一层设高低压配电间、燃气锅炉房、生活水泵房、冷水机房及换热站、负压吸引室、压缩空气机房、集中更衣、地下停车库,一层为住院大厅、120急救中心及120车库、高压氧舱、医学整形美容中心、VIP住院大厅、会议中心入口、体检中心入口、架空停车场;二层为放射科、检验科、血液净化中心、内窥镜中心、医疗散步街;三层为体检中心、ICU监护室、血库、手术部、会议中心;四层为中心供应、信息中心、弱电中心、手术室设备间、ICU/DSA设备间、病房转换层、会议中心上空、会议室、教育培训中心;五层为CCU监护室、康复中心、产科、妇产科病房;六层为病理科,呼吸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病房;七层为神经内、外科病房;八层为胸心外科、内分泌科病房;九~十一层为干部疗区病房;十二层为特需疗区(VIP疗区)病房,共设病床725床,18间手术室。

扩建部分主要为楼电梯核心筒和部分办公、病房及候诊,新建工程与扩建部分在1F、2F、3F、4F、5F通过连廊连接,市医院旧楼改建为一~三层为门诊、急诊、点滴大厅,四~六层为病房层,地下一层为餐厅及厨房、库房。

通常采用放射式分流方式和街道式分流方式组织交通流线,放射式分流方式将门诊大厅作为联络各科诊室的枢纽。由各科诊室组成的分枝式尽端,形成放射形平面单元,使得各科室即集中,又分隔,便于管理,也可避免交叉感染。放射式分流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强调集中,即交通流线、空间组织要简明易找,视线通畅,易于识别。本工程改建工程既是采用在一层设门诊大厅的方法组织交通流线。而街道式分流方式则采用一种线性的平面流线组织,英国医院建筑设计专家约翰.维克斯曾把医院建筑的设计比为一个小城镇的规划,他论述,如同城镇规划中设计一条主要交通干道一样,医院中也应当设计一条医院主街,通过这条主街可以把医院的门诊、医技科室及住院部相互串连。本工程新建工程既是采用在二层设医疗主街的方法组织交通流线。短捷、明确、流畅的医院街式和放射式平面组织为患者认知医院环境提供了依据。

2.合理安排部门以减化人流

新的流线组织下,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个很积极有效的措施就是医院在管理上,建筑在设计上,都将从划价、收费和中西药房邻接并立,划价与收费一次办理,处方在内部传递,那么病人一处办完划价收费手续后,即可在候药厅候药,待窗显示号码时,再直接到窗取药,然后就可很快地离开医院,既减少了医院内的人流,也避免了不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此外,门诊部各科室间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并便于隔离消毒人流与物流构成医院的流线组织。候诊诊查一般多采用分科设置,分散到各科室内。

医技部是全院功能最复杂的部门。对这一领域进行流线分析,需分类分层次进行。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在该领域所有流线系统中,患者人流仍然是该系统的动态流线;由于医技部门的医师和技工共同来完成诊断、治疗的一系列工作程序,所以他们也存在一个内部流线即工作人员工作流线,也属于动态流线;还有物流系统,是由后勤部或物流中心完成。这三组流线共同主导了医技部门的流线系统。

住院部的设计以患者住院流线为依据,将公共部分,包括出入院处、商店、银行等设在底层,各科诊室设在三层以上的高层部分,地下室与后勤服务部门相结合,便于物资的传输;在护理单元内部,以护士流线为依据,强调医护人员的活动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为目标;在病房内,以

病人的静态流线为依据,创造了开敞舒适的室内空间。

长春市中心医院的人流、物流系统较为复杂,交叉感染的管制是交通组织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在设计中首先考虑洁污分流。新建工程门诊、住院部主要出入口位于北侧北安路方向,作为病患出入口,体检中心入口、120急救中心位于清明街西二胡同方向,会议中心入口位于清明街方向,住院部VIP入口位于重庆路方向,医护人员出入口设在南侧VIP患者入口处,医院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出口位于建筑东侧清明街上。

交通组织原则是使医患分流,人、物分流,洁、污分流,通过合理设置病床梯、客梯和楼梯供病员、医护人员、探视人员能合理流动,通过设置污物梯避免洁、污物品相互交叉,同时设有两部专门用于送餐的客梯及方便中心供应与手术室联系的专用小型运输杂货梯。

1)新建设工程从地下层开始即实施电梯的医患分流,在患者及来访者的流向中不会出现与治疗无关的后勤及大量医护人员,最大限度地使病人及来访者感受到温馨的舒适环境,同时确保供应医用的医梯的使用独立性;

2)患者从病房送至手术室等重要科室有独立通道,确保病人的隐私,又为医疗提供了安全和便捷;

3)门诊诊室设计为医患分流型,医护人员配有独立通道,提高就诊环境及医院的专业素养;

4)诊室设计为双通道型,辅助护理人员可同时兼顾多个诊室,减少人员配置,提高医院的经济性;

5)候诊区域独立设计,不与公共区域交叉,分别设置一次候诊,二次候诊。有效解决了现代医院普遍存在的3长1短问题(排队挂号时间长,出检验报告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

6)医技部门的集中化设计,减少了患者的行走距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性化流线设计

长春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的设计目标在于建立一所以急诊急救为特色,集医疗、预防、教学及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公立非营利性市级中心医院,为全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水平、高层次、多方面的健康服务,以及满足不同层面防病治病要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人们生存质量,加速社会全面进步;极大改善长春市中心医院的就医环境和住院环境;建设标准临床培训基地; 医院建有完善的“120”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并为本区域功能全方位发挥作用,提高本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同时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医疗设施必须跟上跨世纪的脚步。随着医学模式的根本改变,新科技、新医疗及现代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型综合医院的规划与设计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本着最新的医疗建筑设计理念为设计准则,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全方位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

完善并兼具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整个院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到建筑形态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以确保使用的合理与建筑形式的统一。规划设计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贯彻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方便管理、统一规划并留有余地的基本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中营造了合理的120急救中心、门诊、急诊、医技及住院入口空间,宜人的绿化环境,新建工程通过连廊与现有住院楼扩建部分相连接,使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等各功能单元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设计中合理组织各种医疗工艺流程,重视科学合理的分区分流,充分体现医院建设的功能特点,符合先进的医疗流程,达到提高就医效率,便于医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医疗建筑的功能要求,符合现代化医学的基本规律,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室内外动线规划与分流――室外不同属性的人流、车流动线均做出明确规划,分流不交叉。室内以简洁的平面动线处理配合垂直输送的客梯、病床梯与货梯之使用,以使人流、物流得以流畅,达到人、物、清、污分流的使用目标。统一门诊、急诊、住院、VIP等入口风格,方便患者识别。

人性、舒适与安全的室内就医环境――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既要体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紧密关系,又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的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就医场所,并提供方便舒适的无障碍医疗环境,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优质的高效的诊疗工作环境。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创建健康医院;实施医患分流,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流就诊环境;医技部门的集中化设计,减少了患者的行走距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建SPD理念,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的停车空间;提高病房的标准;设置医疗散步街(Medical Mall),提高了医院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日常购物所需同时更放松了就诊心情;提出集中更衣理念,使医生进入医院内部后即统一着装,节约医院内部空间布局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专业品质,加强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针对长春地区,冬天气候原因,设计急救车辆可直接停入室内部后再进行急救操作;设立独立的配膳梯,提高病人用餐质量及安全;针对突发、应急事件,设计了多功能大型会议中心,座椅设计为可收藏型,必要时可作为临时避难处使用。

3.1提高病房的标准

1)全部病房实施4人床以下设计,且新旧建筑病房大小,规格无差异;

2)部分4人病房创造了“个性化的四人病房空间”设计理念,使每个病人均有独立的外窗,使每个病人都享有均等的就诊环境,更私密的空间;

3)4人病房的卫生间采用功能分区化设计,使洗手与厕所分开,提高病人使用效率;

4)创造日间活动室(Day Room),增加病人用餐空间的第二选择,患者与家属沟通的私密空间;

5)通过每楼层二个护理单元的设计,使公共建筑空间大幅度增加,为共同使用提高了效率,其次,使每个科室的各病区活动由垂直跑动多个楼层减少了一半,更多的可以在同层或上下各步行一层进行联络,为医护人员的高效率工作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无味的非效率走动,也减轻了垂直方向电梯的压力;

3.2设置医疗散步街(Medical Mall),提高了医院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日常购物所需同时更放松了就诊心情;

3.3提出集中更衣理念,使医生进入医院内部后即统一着装,节约医院内部空间布局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专业品质,加强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

3.4针对长春地区,冬天气候原因,设计急救车辆可直接停入室内后再进行急救操作;

3.5设立独立的配膳梯,提高病人用餐质量及安全;

3.6针对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设计了多功能大型会议厅,座椅设计为可收藏型,必要时可作为临时避难处使用。

3.7因地制宜,利用一层架空做地面停车,利用地下室做地下停车,创造出更多的停车空间;

3.8 创建SPD理念,提高后勤管理效率

1)除中心供应室等医院特殊需求,将集中更衣、中心仓库、被服中心、病床中心等后勤部门均设计在地下二层,为后勤集中供应及回收的高效率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后勤社会化打下了基础。外来后勤车辆也可直接进入,完全避开了医护人员的视线。为后勤人员,尤其是运输人员的共同使用和合理安排作下了保证,方便后勤部门营运;

2)提出中心仓库管理理念,减少各病区及医技部门的死库存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性。

结语

医院建筑是复杂的综合性建筑,它由许多功能各异的功能组团组成,遵循医院特有的客观规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依靠它们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医院的正常运营。我们从长春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实例中,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医院,有利于我们从量化的角度正确把握各功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去研究可以使我们的医疗建筑设计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董黎.现代医院建筑发展趋势.华中建筑,2001.2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总体布局 医疗服务空间 职能科室

[Abstract]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hospitals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s and design theory, building design in hospitals, the use of new design concepts - integration of the status quo, Future-oriented architecture; easy to use and management of the building; "people-oriented" human construction; highly intelligent buildings; regional landmark buildings.

[Key words] Overall layout; Medical space; Functions of the department

引言

根据现代医疗理论,在患者接受诊治和康复的过程中,其心理和精神状态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与关心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力求使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保持平和、温馨的心态,从而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提高治疗的效果。

当前国内外主流的医院设计思想和设计理论,几乎都把“患者第一”作为其首要原则。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医院必须把患者当作顾客,乃至“上帝”来看待,才能够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治病救人”的根本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医院与患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商业关系。

一所医院整体就医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体布局的优劣。这一方面是指能否处理好整个医院各部分与周围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指能否有序地组织医院建筑群本身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布局。

正是基于以上设计指导思想,在工程设计中首先必须从整体布局中统盘考虑。

1、规划设想--总体布局的统盘考虑,分区明确,分流合理

院区总体规划指导思想是 :功能分区合理,洁污路线清楚,布局紧凑,并适当留有远期发展用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方便患者就医,便于科学管理的原则,在满足各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就医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在总体规划和各单体建筑设计中,着意体现“清新、典雅、朴素、高效、求实”的行业特点。

着眼于现在,面向于未来,通过最合理的布局进行总体控制,实现“一次性规划,单体分期实施”的目标。

2、出入口的设置

由于淄博市中心医院日门诊量可达2000人次,合理组织交通使人流、物流、车流各行其道,避免相互交叉,从而达到洁、污分流,是医院规划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指导思想,结合医院用地所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将进入医院主要出入口设置在院区南侧的共青团路上。

急诊出入口朝向西侧,面向现有门诊楼,方便近期使用,同时待现有门诊楼拆除后,急诊将面向院内中心绿地,环境优美,车流顺畅。

探视出入口、后勤供应出入口及污物出口均设置在院区北侧的西二路西六巷上。

职工生活区出入口设置在东侧的西二路上,便于合理组织人流,出入口的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各出入口结合综合医院的特点,合理布局,与城市道路衔接紧密,出入方便流畅。

3、功能分区

根据医院总体规划设计的特点,以充分利用现有用地为主导,合理而科学地组织院内三大分区。

3.1医疗区:包括门、急诊、医技、病房部分。

自南侧共青团路进入医院,以楼前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结合医院现状,尊重规划要求,将新建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布置在院区居中位置,现有门诊楼的东侧,占据着整个院区的中心位置,与该建筑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相称的,同时在建设中不影响现有门诊楼的正常运营。使其与病房楼共同围合成一完整的医疗区。医院的主要建筑面临宽阔的广场,便于人员车辆疏散。结合医院规模满足医院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要求,将医疗区的这一组建筑自然生长成有高有低错落有致的群体,造型流畅,富有时代感,同时环绕院区中心绿地,丰富了城市沿街景观,为扩大医院在淄博市区的影响起着积极的作用。门诊、急诊、医技综合建设,节约用地,并为医院今后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

3.2后勤供应区:医院北部是后勤供应区,包括中心供应室、洗衣房、营养食堂、锅炉房、(变)配电室、污水处理等。

为使后勤供应区供给便捷,与医疗区既联系紧密,防止交叉,将后勤供应区置于院区北侧,与门诊、医技、病房楼联系方便,同时又处于整个院内的下风向,最大程序减少对院区内污染。

3.3职工生活区:包括职工住宅、教授楼及值班医生、护士宿舍楼、职工食堂等,与医疗区严格区分,且需联系方便,故布置在医院东侧,以围墙划分。

4、流线合理

本设计在医院内部采用环形道路布局。进入医院区的车流和人流以楼前广场为集散中心,环绕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病房大楼等医疗建筑设置7米宽环形道路。在明显的指示标志的引导下便捷的地达到门诊、急诊和住院部的入口,而且各入口处均不设台阶,极大地方便了车辆、病人、抢救病床的出入,同时,整个建筑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和绿化景观,布置了几个大小、形状各异的开敞式内院,从而创造了幽雅、温馨的院区环境。地上、地下停车合理分流,合理组织医院的交通,使其能够方便、迅捷地把各种就医人流、车流引导到医院的相应部门,同时也能够把离开医院的人流、车流有效地融入城市整体的交通流之中。大大减少了来院患者及其家属就医前后的时间消耗,同时也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和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5、环境和绿化设计

5.1广场:本规划设计点之一是围绕中心广场烘托主体建筑。沿共青团路一侧进入医院内设置方便人流、车流的疏散广场,同时,在广场中心位置设置花坛、绿地、花团锦簇,绿草幽幽,广场正面为6层的门、急诊、医技综合大楼,广场地面采用拼花地砖,这片广场极大改善了医院的医疗环境和形象。

5.2绿化:医院的绿化设计采用分片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在院区西面设置中心绿地,门、急诊大楼和病房大楼环抱周围,使来院住院治疗、休养人员仿佛置身于花园之中。

院内春夏有鲜花柳,秋冬有红枫郁松,上有弥天树冠,下有参差花丛,绿地与蓝天相对,楼宇在水中倒映,山石旁榭掩映在花树之间,宛若园林公园,让人流连忘返。

6、创造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空间及亲切的环境

通过对国内外新建医院的研究,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公共空间的组织上采取了与传统医院截然不同的处理手法。在门诊部底层入口大厅空间形式上采用“共享大厅”设计理念,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医院那种冷峻、严肃的形象。在这新的主入口将人流引进入大厅和中庭,其中布置了药房、药物零售、礼品等成为医学综合体的休闲社交和营业中心。从入口雨棚、入口大厅及其多层回廊,中庭共同形成生动活泼的空间系列,加强了入口和交通枢纽的功能。

整幢门诊、急救中心综合大楼的内部布局能够合理有效地把各处职能部门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克服传统医院“迷宫”式布局的缺憾,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充分的便利。用一条“医疗街”--宽敞的室内通道把各个部门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了各部门这间紧密的相互联系,其结果,既可以使患者能够轻松地找到所要去的部门并完成相应的治疗,各种检验、检查等工作,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各部门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依托这条“医疗街”还布置有四个绿化内院,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和有光问题,也增添了人性化的情调,又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各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玻璃屋顶的巧妙造型使天然光线进入大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直射阳光,并为大厅造成一种动态感。

中庭是这个空间系列的端点和视觉上的高潮。从电梯上边俯视中庭的景色。电梯将来就诊者运到各个楼层。

公共电梯位于中庭,内部交通环线只供医护工作人员、病人和货物运输使用,拥有自己的电梯组,这样的组织结构不仅功能上合理高效,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医疗效果的优美环境。中庭里悦目清新的室内圆柱及入口穹顶舒缓了病人的紧张和不安,也有益于来诊者和医务人员。在这种空间环境中,患者甚至可以忘却了自己正置身于医院之外,从而可以用一种轻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整个就医过程。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的大量应用,分层挂号、分层交费、分诊及等候检验结果这些设计手段的运用,客观上使患者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从而减少了公共服务空间的拥挤现象,使得以往那种繁复的就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7、职能科室的悉心布置

在人性化医院环境的创造方面,各个职能科室的室内环境,空间布局设计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采用尽端式科室布局,避免干扰,便于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环廊式布局,使尽端科室可以较灵活地调整大、小科室的不同要求。

其次在门诊科室的候诊方式上,采用一种新的布局,即在进入各个职能科室前,布置一个相对集中的候诊大厅之中。通过电子叫号的方式,通知患者到相应的诊室就诊,从而使候诊病人之间的相互隐私权得到保护,避免了一些尴尬局面的出现。同时,在诊室的设计上,采用单人(专家)诊室与普通诊室分设的布局方式,以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的诸多不便,充分保护了患者的相应权益。

结 语

在儿科门诊的设计中,设置康乐候诊厅,布置一些儿童娱乐设施,以减少就诊儿童的心理恐惧感和焦躁感,使患儿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诊治。

在医技科室设计中,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控制廊,医务人员单独设置内部工作走廊,通过控制廊对医技诊室进行控制,避免医务人员与患者交叉,同时集中设置医技科室,便于防护,节约造价。

门诊科室工作计划范文6

石岩人民医院位于深圳市八景之一的羊台山北麓,辖区人口已近50万人。是辖区内唯一的公立性医院,全院职工共有667人,其中高级职称76人,中级职称 140 人。博士1人,硕士23人,本科213人。现有开放住院病床300张,现有开放住院病床300张,其中内科36张,儿科27张,妇科45张,外一科43张,外二科46张,外三科40 张,产科63张,2010年病床使用率达到109.39%。2009年,深圳宝安区政府批准了“石岩医院扩建工程项目”并由政府全额投资建设扩建工程。扩建规模为:500张病床,建筑面积:70118平方米,一期投资:28504万元。截止2011年石岩人民医院扩建(一期)工程被列为宝安区政府“十项民生实事”项目。

医院改扩建项目由山东省建筑研究院第三分院进行规划设计,在院长王岗,副院长贾敬龙的亲自指导下石岩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设计中主导“生态医院”理念,主抓整体布局,规划,环境和用房设计,展现出医院改扩建工程的特色。

绿色设计理念

在整体设计方面将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医院建筑设计中,通过医院街组织解决门急诊,医技等科室的交通空间的通风采光要求等问题,使病人和医生有一个舒适的医疗就诊环境。为解决项目用地紧张,绿化采用条状绿化为主,结合停车位种植落叶乔木,地面铺植草砖。绿化物种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的植物,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观叶植物和开花植物相结合,构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绿化体系。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吸滞道路尘土,隔离城市道路噪音污染,降低入口处风速,为建筑入口创造较好的小环境。利用南侧河畔公园的绿化资源,使病房拥有良好朝向,推窗见绿,给病人带来愉悦心情。建筑的五层架空作为空中花园,种植绿色植物,组织休闲空间,弥补用地紧张带来的地面绿化的不足,为病人营造安全舒适的休闲场所。

设计布局特色

扩建综合病房楼位于原有门诊综合楼的西侧,其规划布局重点考虑了与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其特点表现在

1.充分研究基地西侧建筑的消防间距及北侧住宅的日照制约因素,科学定位改扩建综合楼,使之与相邻关系协调统一。

2.将主入口广场架空四层,配置绿化水池,形成入口的重要景观。

3.新旧建筑之间设架空一层,作为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要求。

4.污水处理在北侧布置,污物出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满足洁污分流的要求。

医院设出入口三个,一为基地南侧中间的医院总出入口(开放式),单独设急诊急救,儿科,探视入口。二为基地北侧的后勤供应出入口,三为湖滨北路的地下车库出入口,所有出入口均开向城市道路。

另外在道路系统及停车场设计规划上建立院区完善的院内道路交通系统,将新旧门诊医技、病房、连接起来,满足医疗功能的实现。道路系统充分考虑消防的需求,设围绕建筑物的环行消防车道,道路宽度:6M。主入口南侧设一个集中式机动车停车场。办公科研教学入口北侧设停车场,后勤保障系统设少量机动车停车位,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基地实际情况,地上停车:小型车: 41辆救护车: 4辆。残疾人车位:2辆,大型车车位:1辆。

垂直分区解决单体医疗功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