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05-18 17:59:32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文1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董国平.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1995.

[2]储江伟.汽车维修工程.28.

[3]蔡伟铭,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与维修【J】内江科技,2008年06期

[4]赵伟等基于主动转向技术的汽车制动稳定性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2期

[5]张开智.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0):40-41.

[6]戈剑,杨维军.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J].轻工科技,2012,(4):51-53.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茂国.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王静文.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李清明.汽车发动机故障分析详解[M].机械工业出版社.

[4]胡光辉.汽车故障诊断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5]姚国平.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斌.汽车电控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334-335.

[2]阳光华,陈航.浅谈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故障与维修[J].岁月,2011(12).

[3]李松平.论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常见故障与维修[J].才智,2012(22).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培养、维修电工、故障排除能力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维修电工专业的技校学生来说,技能培养应注重故障排除的能力的培养,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们有扎实的理论储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实践经验。

一.增强理论授课力度,为排除故障提供知识储备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故障检修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深入的了解,熟悉电路工作的原理、阅读电气原理图,是分析、判断故障的理论依据。首先在进行故障排除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学,给学生讲明白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而后再进行典型电路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和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强化记忆的基础上,拓宽思维,积累经验。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分析单元电路,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动作顺序。而对于复杂的控制线路,则要按其功能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局部的单元控制线路,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逐个分析每个基本环节,再综合起来掌握全部,加深学生对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的认知。

接线图是为安装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进行配线或检修电气故障服务的。在接线图上电机和电器元件都是按照它们的实际位置绘制的。学生在掌握电气线路工作原理的同时,还应掌握电气接线图,逐步培养学生设计电路安装图的能力。这不仅能保证安装电路的快速无误,而且对分析寻找故障点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较复杂的机床控制电路,接线图起到了原理图与实物的过渡作用,是检修故障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排除故障能力,必须加大理论授课力度,否则会对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

加强故障排除训练,增强基本故障排除技能

在学生完成电路的通电试验后,教师在电路上设置故障。设置故障时,可以是线路故障,同时也可以是元件故障。在训练的形式上,可以是教师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设置故障进行排除。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单元电路常见的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为掌握较为复杂的控制电路故障排除技能打下基础。测量法是维修电工工作中用来准确确定故障点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电路进行带电或断电时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阻、电压等的测量,来判断电器元件的好坏,以及设备绝缘情况和线路的通断情况。在实践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表有测电笔、钳形电流表、万用表、兆欧表、检验灯等。在配电盘上对学生进行故障排除训练一般采用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电压分段测量法”,就是让学生在通电的情况下观察故障现象,用测电笔和万用表测量各个节点的点位来确定故障部位;第二种方法就是“电阻分段测量法”,让学生在断电的情况下观察故障现象,用万用表的电阻挡逐段测量线路的在线电阻,根据测量点之间在线电阻值的大小确定故障部位,找出故障元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也应该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排除复杂电路故障的能力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维修电工;仪表;传感器;故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21-02

维修电工对于每一个单位来说都非常重要,维修电工担负着单位巨大的电力安全责任。掌握有效的故障排除方法,对于维修电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为此,作为维修电工,必须掌握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并针对自己单位的具体电力设备,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故障排除步骤,这对于其在遇到故障时,快速解决电力问题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故本文从维修电工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以及故障排除的步骤,最后通过实例分析了维修电工进行故障排除的具体过程。

一、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

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都是基于具有一定的电气理论基础前提下的。基本的电气理论基础不用多说,我们的维修电工都是学习电气本专业的,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故障排除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替换法,短接法,直接检查法,仪器测试法,逐步排除法,调整参数法,比较、分析、判断法等等。

其中电阻法,电压法,电流法都是基于万用表的基本用途,来进行的,都是直接的办法,这儿不再细说。而替换法是电气维修过程中比较直接,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有效的。也就是在怀疑某个器件有故障、但不能确定,且有代用件时,可替换试验,看故障是否恢复。

短路法,直接检测法,仪器测试法也是常用的单一方法,我们在平时经常用到,大部分维修电工都能熟练掌握,这儿也不在详述。重点说一下比较、分析、判断法。它是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各种逻辑关系,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减少测量和检查等环节,迅速判断故障范围。

二、故障排除的步骤

作为维修电工,掌握故障排除的正确步骤非常重要。具体的故障排除步骤如下:第一,首先要充分了解故障发生时的具体情况;第二,分析故障,确定故障范围;第三,通过检测、分析和判断,缩小故障范围。

同时在排除的过程中药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先动脑、后动手;第二,一般情况下,以设备的动作顺序为排除故障进行分析、检测的次序。

在掌握了正确的步骤,并遵循了正确的原则后,可以有效的快速排除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维修电工故障排除实例分析

本文以特种设备上电器设备为例进行分析故障排除的具体过程。下图是特种车辆设备上的一个压力显示电路。二次仪表在控制室内,传感器在外部设备设备上,通过二次仪表来检测各部分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二次仪表不显示或显示错误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维修电工要进行有效的故障排除。

排除的过程可以从二次仪表入手。如果在正常送电情况下,二次仪表无显示值,首先用万用表测量给二次仪表和传感器的送电,假如供电不正常,先解决供电问题,解决后,二次仪表若能正常显示,说明故障排除。

如果此时,外部供电正常,就要检查线路,如果线路不通,那么更换线路,更换好线路后,如果二次仪表正常显示,说明故障排除。

如果外部供电正常,线路也完好,那就要查看传感器的情况,最简单快速的方式就是更换同等型号的传感器进行实验,如果更换完传感器,二次仪表能够正常显示,那么问题解决。

如果外部供电、线路、传感器都正常,那么就要考虑二次仪表自身的问题,更换同等型号的二次仪表尝试,如果问题解决,说明二次仪表存在问题,最快的方式就是更换新的同等型号的二次仪表。

此实例可能存在的问题点主要是:外部供电、线路、传感器以及二次仪表。维修电工在排除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点进行逐步排除,就能较快的解决问题。

再比如,特种设备上的控制电路部分,如下图。通过电位计调节阀控制器,阀控制器的输出来操作电磁阀的开关。在该部分电路遇到故障时,可以从阀控制器着手。因为阀控制器是数显的,有相应的数值比例输出,在正常操作中,如果阀控制器能够正常显示数值,那么故障肯定是出在阀控制器以下,如果阀控制器不能正常显示,那么问题就是出在阀控制器上部电路。这样通过中部切断的方式,就可以很方便的判断是哪一部分存在问题。再针对具体存在问题的部分一一进行排查,问题就会很快解决。

综上所述,要想在工厂企业中更好地将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各类故障得到解决,处理要求维修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外,还应有扎实的电工理论知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排除故障的正确步骤。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工自身的维修技术也得到了较高要求。同时,故障排除能力的提升方法也在不断研究、实践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业金.浅谈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 2014(21)

[2] 段文群.高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鉴定考前培训之拙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1)

[3] 杨春华.故障排除在电工维修技能中的重要意义[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3) [4] 高大宏,孟会君.浅谈维修电工的故障排除技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7)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电故障;故障排除;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D4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03-01

前言

现代制造行业应用最多的设备之一就是机床,机床运行过程中不仅受到外部环境,如温度、磁场、湿度等的影响,内部零件的可靠性也直接影响机床的运行。机床发生故障,往往会导致加工停止、停产,机床的后期维修会耗费较长时间,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故障检测诊断技术不断发展,机电信号处理技术、声发射技术等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机床机电故障的排除提供了技术支持。机床机电故障的排除与维护管理不仅需要先进的监测分析技术,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发现机床存在的问题,排除机电故障,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

一.机床机电故障排除

1.1 机床机电故障排除原则

机床机电故障的监测、排除与维护管理一直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机床机电故障排除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从整体到部分,先以宏观的角度判断机床的整体状态。机床的结构复杂,由机械部件、电气部件、液压部件等组成,从整体着手,避免过早的拆卸机床,有效避免故障的扩展,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通过整体性能从故障特征定位出故障部位,然后进一步深入分析故障原因。

其次,先从简单问题着手,逐渐深入分析复杂故障。机床由于其本身结构的复杂性,机电故障的原因可能是单一部件失效,也可能是多种故障相互影响,故障源的寻找过程应从简单的故障特征出发,逐步分析,在解决简单问题的基础之上探索复杂问题的根源。

再次,机床的机电故障诱因复杂,在无法判别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的时候,应先从机械故障出发,然后分析电气故障。一般由机械部件引发的机床故障较易识别,可以通过检查机械部件的固定、平衡、对中等识别。通过分析排除机械故障,重点分析电气原因,大大提高寻找复杂机电故障源的效率。

1.2 机床机电故障排除过程

当机床出现故障,应立即寻找故障源。第一步,根据机床机电故障排除的原则,先检查机械部件,可通过敲击法、振动分析法找到机械故障的原因,对机床进行仔细的检查,看是否由机械部件、电气元件失效导致。若排除机械故障,第二步则分析电气故障,可以通过数控机床自带的诊断系统,根据诊断提示排除故障,也可通过校正湿度、温度、电压等参数排除故障。对于复杂的故障可采取信号处理的方法寻找故障源。通过传感器获得机床的振动信号、声发射信号等,对机床数据信号进行时域、频域分析处理,目前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方法运用成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发现故障源,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二.机床维护管理方法

2.1 机床维护方法

机床维护直接影响机床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对机床的维护工作不能小觑,机床维护人员应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保证安全健康的运行环境,更要注意对机床电气系统、机械部件的维护。

保证机床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对机床周围的温度、湿度、电源电压等定时监测,保证机床部件处于正常工作条件。对于数控机床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应注意周围的磁场环境、噪声等影响,在必要时可以对机床进行隔离防护。

定时检查机床的机械部件是否有损坏,是否存在松动、弯曲等故障,加工过程产生的碎屑应及时清理,通风部件等重要部件定时清理,启停车的过程应严格按照操作步骤,避免对机床造成损坏。机床的电气部件更应认真检查,检查电路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漏电情况,气动系统的气压是否正常等,同时保证电气控制系统的清洁。

此外,还应注意机床的情况。机床的结构复杂,大部分零部件都需要,根据不同部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油,依据油耗损情况,定时定量的添加油。机床的某些故障可以通过分析油中残渣的成分判断。

2.2 加强机床管理

机床的管理,重点是加强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机床操作人员不仅要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原理,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编程技术,掌握机床的自动化运行过程,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机床故障。机床维护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对于突发的机床故障能及时判断处理,同时要不断学习新的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加强机床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机床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企业需要及时引进科学的设备管理软件和管理方法。对于机床故障的管理可以引进故障树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对于机床的日常维修、维护可以建立机床维修日志,保存相关资料以备日后参考,同时存储于数据库中的资料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使机床的维护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总结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床的自动化改进,数控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问题。机床由于自身的结构复杂,机床故障也比较复杂,主要故障类型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机床机电故障的发现排除与维护管理成为企业一大难题。充分了解机床的结构和运行机理,熟练掌握机电故障排除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注意维护,合理科学的实现对机床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机床故障的发生,保证机床的正常运行,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蓝晓威.数控机床电气故障的排除方法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2] 赵中敏,数控机床可维修性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冲突因素;无线网络;故障排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N915.06

可以说,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故障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为了更好的降低无线网络发生故障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采取一些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其运行状况的检验,尽量排除一些可能发生的故障。不过,在对无线网络故障的解决流程以及无线网络故障排查技术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线网络故障分类。

1 无线网络故障分类

无线网络故障的种类较多,不过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线路故障、路由器故障以及主机故障等几个方面。首先,线路故障。一般来说,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线路损坏和线路受到严重电磁干扰两种,线路故障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线路不通。对这种故障的排查通常采用的是ping命令诊断方法,首先检查路由器端口是否有响应,或者线路上的流量是否还存在,如果检查的结果均不是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那就很有可能是线路出现了故障;其次,路由器故障。网络发生故障的原因大多数与路由器故障有关,而路由器发生故障的原因则基本上在于CPU利用率过高、路由器内存不足或者是路由器温度过高等,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路由器温度过高引起的故障,严重时则可能引起路由器的烧毁。除此之外,配置错误也会引起路由器发生故障,配置错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旦引起路由器故障后,一般网络就无法正常运行了;最后,主机故障。主机故障最为常见的就是主机配置的不合理,比如IP地址不存在子网范围之内,或者是主机所配置的IP地址与其它主机发生冲突等。除此之外,另一种比较常见的主机故障是主机安全故障,比如一些恶意攻击者可能会通过一些多余进程的正常服务而对主机进行恶意攻击,这样就会导致主机的使用者受到一定的网络限制。

2 无线网络故障的解决流程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网络故障分层诊断、网络故障排除以及网络故障解决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网络故障的分层诊断。对于网络故障的分层诊断,主要应从物理层的诊断和数据链路层的诊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物理层主要是分层结构体系中非常基础的一层,它主要是为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物力连接提供服务,对物理层的诊断需要检查其电缆连接是否准确。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在于保证网络层在不了解物理层特征的基础上获得可靠的传输,其故障的诊断需要仔细检查路由器的配置以及数据链路层的封装情况;其次,网络故障的排除。网络故障的排除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后期网络故障的合理、科学解决。在对故障进行排除的过程中,需要对线路连接、网卡指示灯等进行详细检查,以更加准确地找到无线网络发生故障的原因;最后,网络故障的解决。对无线网络进行排查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对这些故障进行解决与处理,以更好的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比如,对于IP地址发生冲突而导致的部分用户不能正常上网的情况,一般采取的是将IP和MAC绑定起来的方法来进行解决。

3 无线网络故障排查技术

对无线网络故障进行排查可以有效避免其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故障,减少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在实际操作中,排查技术的种类较多,不过为了理解与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将对逐层排查技术进行分析。与其它排查技术相比,逐层排查技术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与优势,比如能够更加有效的发现与隔离故障等,所以目前在无线网络故障排查中应用比较多。从整体上来看,逐层排查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种,即由低层开始排查和由高层开始排查。对于由低层开始排查的技术来说,主要在发展还不够成熟稳定的物理网络中应用比较多,比如建立新的网络或者是增加新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下,而与此相对应,对于由高层开始排查的技术来说,则主要应用于物理网络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稳定的情况下,当然无论哪种排查技术,其目的均是为了提高故障排查的效率。具体来看,在对无线网络故障进行排查的过程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与步骤,又要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与手段。首先,对于所要遵循的程序与步骤来说,第一步就是要对无线网络的TCP/IP配置信息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ipconfig/all或者是winipcfg/all命令,第二步就是对网络数据交换的统计信息进行检查,最后一步就是使用ping命令对连通性进行检查。而对于所采用的检测工具与手段来说,网络层次不同,它们也是不同的,比如处于最底层的物理层,一般来说,专业人员所采用的是专门的线缆测试仪,如无测试仪还可以根据网卡、信号灯等网络设备进行目测。对于数据链路层来说,其出现故障与问题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对其进行故障排除时,可以对网络设备的状态进行分析。相比较而言,网络层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大,对其排查可以采用route命令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进行检查,至于应用层则可以使用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检测与分析。协议分析器具有非常强大的检测与排查能力,可以对链路层及其以上的网络层发生的故障进行排查,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较多。

4 结束语

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给其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过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旦无线网络发生故障,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甚至是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无线网络故障排查技术进行分析,以更及时地避免无线网络可能发生的故障。本文从无线网络故障分类、无线网络故障的解决流程以及无线网络故障排查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在具体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与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参考文献:

[1]刘伯华,李新强,魏宏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排除[J].计算机与网络,2008,22(10):89-90.

故障排除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飞机改装;电气故障;排故方法;逐步逼近法;故障再现

中图分类号:V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048-01

飞行试验过程中,对试验机进行改装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随着飞行试验水平的提高,试验机自身的电气设备及改装的设备越来越多,改装的电气设备多达几十、甚至几百台件;改装导线的长度几百到上千公尺;改装插接件几十到几百个。由于工作量、任务繁琐,加之机载的机械、电磁环境恶劣,发生一些改装电气故障在所难免。针对各种各样的故障,需要将其分类、分析以及排查故障的方法进行总结研究。

1 电气故障种类

按故障能否再现分,可分为固有故障和随机故障。固有故障不排除就会永远存在,因此分析、查找、定位和排除相对容易;而随机故障是随机出现,故障现象不易复现,排查难度相对较大。

1.1 固有故障

1)线路不通:用线路导通法测量线路时,线路不通是最常见的故障。现代飞机改装大多采用先部装,再总装方式。飞机上的线缆在进入密封舱时需要加装密封连接器,在机翼、机身之间需要加装对接连接器。所以线缆在整个链路上被分成了若干段,然后使用连接器进行对接。这样就增加了线路不通的概率。

2)总电阻异常:改装完成后,需要根据参试设备负载所需的总电流计算总电阻,当测量总电阻小于计算总电阻时,称为总电阻异常。

3)无电压:试验机改装电缆经过线路导通后,断开所有参试设备的电源插头,接通电源,并测量每个参试设备电源插头上的电压。如果测量不到28 V,称为无电压。

4)信号灯不亮:试验机参试改装,常见的信号灯就是28V电源指示灯,电源指示灯不亮表示飞机供给参试设备的电源出现故障。

5)烧保险或者自动保护开关跳开:给参试设备加电时,哪路的保险丝烧掉或者自动保护开关跳开,将会导致该路设备无法工作。

1.2 随机故障

试验机改装完成后移交外场。经过若干次飞行,参试设备的连接器经过若干次插拔,线缆和连接器容易出现磨损、老化等导致接触不良。在恶劣的机载环境下,信号相互干扰是电气设备常见故障。参试系统单独工作时可以正常工作,但进行多系统联试时,会出现某个或多个系统工作异常现象。有些故障只在特定的工作状态下发生,例如雷达开高压、遥测发射等。这些故障的出现时有时无,分析和查找都比较困难。

2 改装电气故障排除方法

排除故障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统一的标准,因人而异。但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有一定规律的。针对不同的故障,应先观察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分类,确定故障所在位置,在确保飞机和参试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的排故方案并排除故障。

2.1 逐步逼近法

检查原理图与施工连接图的相符性,是否存在设计错误。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排故切入点,然后分段进行排查。检查连接器的外观、质量,以及所有针(孔)是否到位。分解连接器检测每个针(孔)的压接(或焊接)的可靠性。

2.2 故障再现法

将所有参试设备接上电源连接线,打开电源开关盒上所有开关,从开关盒汇流条和机壳地之间测量电阻,其值为测量总电阻。若数值小于计算总电阻,为总电阻异常。逐一断开开关盒上K1-Kn开关,当Km开关断开时,测量总电阻恢复到正常值,说明Km开关所带负载不正常,再用线路导通法查找故障点。

2.3 电源故障排除法

电源故障危害较大(如:无电压、信号灯不亮、烧保险或自动保护开关跳开),容易烧毁参试设备甚至影响飞机安全。因此故障排查前需要核对原理图与施工连接图的正确性,查看地线是否连接在飞机结构上,并用微欧表测量接地电阻值符合规定要求值。核对保险丝盒自动保护开关的容量选择是否正确。然后使用线路导通法测量通路。最终确定并排除故障。

2.4 线路突然不通排除方法

在机载环境下,电气线路经过长时间的振动,有时会产生线路突然不通,排除故障时又会出现时断时续,这往往是线路磨损或连接点接触不良问题。使用多种方法尽量复现故障,比如:轻轻摇动线缆、连接器,通过故障复现确定故障点。根据实际情况修复、更换线缆,或分解连接器,查找虚焊点或有压接质量问题的针(孔)。

2.5 干扰故障排除方法

信号干扰的原因很多也相当复杂,故障的分析和排查比较困难。所以解决干扰问题应该以预防为主,排除为辅。参试设备交改装之前,必须进行电磁兼容试验,并达到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严格控制装机合格证。在改装方案设计阶段,严格按照防电磁干扰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在方案实施时,将容易产生干扰的线缆和弱小信号线缆分开、分路敷设。设备和线缆的接地应牢固可靠。

使用专用设备在飞机上测量、查找干扰源。对产生干扰的设备进行更换,或者使用其他技术屏抑干扰发生。参试设备扰,其干扰方式主要有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两种。针对辐射干扰,可以采用屏蔽技术屏蔽干扰源或扰设备。针对传导干扰,在传导线路上加装电容或电磁滤波器。

3 结论

飞机改装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多、环节多,影响因素多,在改装及参数测试中对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总结,所描述的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适用于大多数的改装电气排故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该方法完成了多架飞机的改装电气排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参试改装技术在不断发展,随之带来的新类型电气故障会越来越复杂,排故的方法需要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天顺,雷虹.飞机电磁兼容性分析[J].飞机设计,2004(04).

[2]籍美俊.重复性故障及采取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2(08).

[3]许少伟.波音飞机电气接头的维护[J].民航经济与技术,1996(03).

[4]瞿曌,刘文彦,邓新中.接地抗干扰技术的讨论[J].自动化仪表,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