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法论文范例6篇

听说教学法论文

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听说法;问题;解决方法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和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也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近七百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外国人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选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汉语的速度和质量。听说法是汉语教学课堂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教学法体系,但是我们在实际运用听说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本文将以《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Ⅰ》中的第七课《你们班有多少个学生》为例,通过详细的分析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二、听说法的基本理论

听说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并于五六十年代盛行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听说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①。”听说法的出现和发展与当时美国的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最初运用于培养为政治所用的人才,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在中学和高校教学中得到运用。

听说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其代表是布龙菲尔德,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教材是《英语900句》。基于听说法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视听和说的能力;强调反复操练、模仿和记忆;重视语言形式,以句型为中心;用目的语教目的语,忽视了母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听说法的教学实践

《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Ⅰ》是由肖奚强、朱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主要针对初级汉语综合课的教材。第七课《你们班有多少个学生》分为课文、生词、注释、汉字知识、语法、练习和文化小贴士七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之前注明了本课的常用句型和功能项目。根据美国布朗大学特瓦德尔对于听说法教学过程的划分,本文将按照以下流程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认知:利用PPT呈现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课文内容。本课的课文内容是学生A和学生B的对话,课文呈现之后全班集体朗读课文,之后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内容。完成后老师设置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其次,模仿:生词的讲解也利用PPT来呈现,这部分老师应为学生设立一定的语境,利用句子的形式来教授生词,句子最好是课文中的句子。老师领读句子,学生跟读,模仿老师的发音和句读。应尽量大量的模仿,期望通过大量的模仿使学生达到记忆的效果。语法的讲解与生词大致相同。

第三,重复:练习环节中的朗读词语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即为重复的过程。词语为生词或者两三个生词的组合,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反复不断的朗读词语和课文,进一步熟悉语言材料。

第四,变换:等学生基本掌握了生词和课文,可以设计选词填空、替换练习和扩展练习,并反复操练,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通过替换和扩展训练达到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

第五,选择:设计一个开放性的练习,比如在PPT上呈现一张两个人讨论的图片,讨论的话题是“你们家有几口人?”安排学生分组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之后请同学表演。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具体教学流程,听说法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能力,力求通过大量的输入和反复操练,使学生达到能够脱口而出的程度;同时强调句型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词还是语法的讲解中都是通过句子的形式练习的,能够让学习者比较好的掌握句型。然而,听说法也有不足和缺陷。它过于侧重于培养学习者听和说的能力,而忽略了读和写的能力的培养,例如本课有汉字的知识,但是根据听说法的特点在教学的设计上忽略了汉字的笔顺和写法,而写汉字恰是留学生认为汉语学习中最难的一部分;在生词和语法的讲解中忽视了对其意义的分析,只强调利用句型进行机械的操练,而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如果不懂词汇或者语法的意义,则有可能造成表达上的偏差;听说法注重反复的模仿和机械的操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在用听说法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一味的模仿和机械操练,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本课相关的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其次,在讲授生词和语法时要适当的运用母语进行翻译和解说,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最后,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是有缺点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只是单一的用到某一种教学方法,而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会达到最佳的教授效果。

四、结语

听说法的出现对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第一次把教学活动放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提出一系列符合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重要原则,现在仍被认为是正确的。因此听说法目前在全世界内仍受到广泛的欢迎,历经七十年长盛不衰,并被认为是经验派教学法的代表。然而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尽善尽美的,听说法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满足语言学习的全部要求,因此在某些语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上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王杨琴、周金声.“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教文汇2008年11月

[3]庞欢.以听说法和交际法为指导的汉语听力课堂教学.西北大学.2012年6月

[4]刘芳.听说法和交际法与外语教学.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3月

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听话和说话的过程与人的思维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想清自己要讲的内容,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听与说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面对突况能够做出妥善的处理,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这也需要在听说教学中加以训练。

二、小学语文听说教学的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表现欲与求知欲强、乐于听说等特点。但是他们往往由于思维不够清晰,导致在表达的过程中出现表述不清、断断续续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听故事说话、看图说话、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一)听故事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在故事的选择上,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选择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故事内容。这些故事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的,也可以是教材、参考材料或课文读物中的。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军神》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朗读文章中的一些段落,再让学生表达自己在朗读的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在思考与感受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学生就会有话可说、侃侃而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看图说话

在听说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幅图画,对图画作出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看图说话中图画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来选择,可以是自己看到的内容,将其有条理地表述出来,也可以是自己联想的内容,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听说教学中运用看图说话这种方法时,要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图画,同时还要设计好教学思路,将看图说话的过程与教师的指导有效结合起来。

(三)课堂讨论与辩论

讨论与辩论的主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熟悉的话题,并要确认这一主题是否具有教学价值。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通过相互的讨论与辩解得出统一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在讨论和辩论之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请教、实际调查等方式获得资料,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质量。在讨论与辩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使辩论过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在讨论与辩论中出现不礼貌的言语与行为。

(四)创设情境说话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听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对话情境,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如模拟借书、游玩、接待朋友、打电话、购物等情境,让学生根据一定的对话情境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使他们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提高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

三、结语

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课;建构主义;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45-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12

著名语言学家Rivers曾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听”在语言综合技能中所占比例最大,“说”的量约是“听”的二分之一(Rivers, 1981)。据此,语言学习中听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升,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实际应用能力成为我国英语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英语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其通过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增强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学生对外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认识,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在2003年10月由教育部颁布的《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首先强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要求英语教学要重视个性化学习(张尧学,2003)。但目前大学英语听说课受各种因素制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拟通过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现状分析,探究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 . 大学英语听说课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英语教育届呼吁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改革,但听说课的变革仍然困难重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80%的大学新生中学时学校没有开设过英语听说课,听说能力普遍较差;48.09%的人表示最想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但不知道该如何提高。显然,各种因素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大英听说课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时至今日,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的主体却依然是传统模式,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效果难尽如人意。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目标不准确,对英语听说应用技能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基本是以应试素材为主的听力课。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模式偏于单一,班级容量大,教学设备资源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听说技能的学习环境,难以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交流教学法,而且对学习主体的听说能力评价体系也比较单一。“教师放、学生听”在整个课堂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语言的“无规则性”――创造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难以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实现成功的现实语言交际。

2 . 大学英语听说课改革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己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该理论对于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发展的产物。其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aget)。后来在科恩伯格(O.Kemberg)、斯滕了伯格(R. J. Smmberg)、卡茨(D. Katz)、维果斯基(Vogotsgy)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基于情境的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何克抗,2004)。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获得的,而是在人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与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对话、协作与竞争,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被动、无创造性地接受教师所灌输内容的能力。该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处理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提倡探索式学习与解决问题式学习,而且要求教师要由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长期以来,传统的听说教学导致的是学生上课接受到的听说知识与课后实践脱节,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对其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据此,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及教学评估等各方面着手,采取更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的运用具有较强的实践可操作性。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用先鼓励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学生在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完成部分英语听说知识的认知和积累。在课后,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会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因此,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实际运用水平,而且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及总体素质的培养,使其能符合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3 . 实施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它在实践中的运用有助于改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评估体系,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注重学生的多元智力运用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过程,能够将“死听干说”的学习变化为包含文字、交际、形象思维与逻辑推理等形象化理解、学习和记忆,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多维动态方式学习,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听说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 . 1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学习过程也是个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和学习等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必须成为思想者与问题的解决者。建构主义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媒体作为现代化的技术,顺应人的认知特点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大学英语听说课堂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好、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部分教学内容还配有图画、听力、录像等相关资料,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实现“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化教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同时,它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听说练习的主动性,使枯燥单一的听说教学成了直观具体的“模拟实践”。比如在主题为“文化冲突”的听说课上,笔者呈现了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与主题有关的图片,还根据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影《喜福会》中外国女婿拜见中国丈母娘的电影片段,并提问他们对于文化冲突的直观理解。在了解了相应的背景知识之后,再呈现一些相应的难度适宜的听力材料和布置模拟交际任务,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听说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听说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还应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延伸到课外。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网络平台,完善大学英语听力网站资源,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解决式学习提供广阔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其他渠道查找资料,把握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生的主动型学习。

3 . 2 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最近,各版本的大学英语听说教材虽然陆续面世,但由于语言变化发展快,基本上存在诸如听说材料话题陈旧、材料单一、形式机械呆板及课后练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听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听说素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突出课堂交际,还应该改编、补充一些相应的最新听力或语言素材来配合教材的使用。同时,也有必要采用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设施等多种途径丰富和完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在不加重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学生可自愿组成兴趣小组,由教师组织观看趣味、时尚英文原版电影,还可通过原生碟片教唱英文经典歌曲,培养学生养成收听英语广播节目的习惯也很有必要,这些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把握现代英语的发展趋势、培养准确连贯的英语语感和学习地道的英语语言。比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A Hunk of Burning Love的时候,在鼓励学生自己收集语料的基础上,补充了当代最流行的一些有关爱的英语格言及口语用语,比如:“She is really a knock-out. I have a crush on her. I am the third wheel.”等等。这样的表达在课本素材中很少见到,在实际交际中却非常实用。在主题为“Internet”的听说课程设计中,补充了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有关对“因特网的利与弊”的提问及选手现场作答的视频,同时鼓励进行比赛现场模拟,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在课堂里,教师不仅应注重对听说任务的完成数量,更要注重学生对听说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讨论内容时,不应该侧重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而应努力帮助学生思考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有所创新,引导他们扩展视野开拓思路,培养和增强其勇于用英语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意识和信心。

3 . 3 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实现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课前让学生查询课上要听说话题的相关资料,课上让一部分学生借助于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汇报展示、故事讲述或演讲等。或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对相关的影视片段进行试听、仿说、配音或创造性表演甚至辩论等多元形式。在“Troubling over Genetic Doubling”的话题中,笔者安排学生课前充分搜寻关于克隆技术的起源及发展等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分享并对克隆技术的利与弊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辩论,给学生足够的平台练习表达,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增强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 4 教学关系的多元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性互相作用对于学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同时,也关注学生间多边互动型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是学习者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从而可以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听说课堂中,通常是老师播放音视频,然后让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简单的讨论或对话练习。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索然无味,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发挥,教学效率极低,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随着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比如,在强化及拓展型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资料、论证讨论和总结陈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意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原来的配角、搭档、观众转变为主演、导演和评委,而教师则由原来的导演、主演和评委转变为指导、搭档和观众,不仅师生互动明显增强,而且生生互动成效逐渐凸显。

3 . 5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增进师生感情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泰勒指出,凡是产生获得教育目标所指各种行为之有效证据的任何途径,都可以看作是评价的适当方法(钟启泉、李雁冰,2000)。Black & Wiliam(1998)曾指出,形成性评价的反馈者不应该只是教师,还应包括同伴和学生本人。同伴可以从不同层面上进行反馈,教师和同伴的共同反馈可以是最佳互补;而学生自我反馈包括自我评价和监控(王学锋,2011)。

由于学生的个体认知模式存在差异,笔者尝试将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单一评估手段改进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在新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听说成绩可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评测,测评方式、测评内容和测评人均发生变化,给学生带来一种新的学习体验。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测评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并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测评体系除了终结性评估(占60%)之外,增加了形成性评估,占40%。形成性评估主要涵盖学生课堂表现、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后的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老师评价。终结性评估则由月测成绩(占1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构成。

4 . 结语

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英语教育教学顺利发展的必经之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载体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新模式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估等方面实现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这种新模式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验班学生相较于其他班的同学而言,发音准确度和口语流畅度高,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凸显。2014年,3个实验班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过关率均高于校一次性过关率20%以上,校级写作和演讲大赛中分别有5名同学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多元化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听和说,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自主学习明显提高,个性化学习特性显著,他们体验了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在学习英语的体验过程中重新认识自己、体验成功并建立自信。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需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体系和框架。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以上教学理念和原则,值得进一步的尝试和研究。

参考文献

Black, P. & D. William.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1998(1): 7-74.

Rivers, W. M.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56.

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12-16.

王学锋.形成性评价反馈循环模式与英语写作教学评价原则及措施[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52.

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视听说教学;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视听说教学是以试听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视听说教学强调学生运用耳、眼、脑等感知器官对语言感知而进行学习。视听说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听说教学法的一种发展,听说法中的一些原则都在视听说中得以运用。 

一、开展英语视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1.视听说有利于开展英语语境教学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语境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它对学生理解运用英语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运用语境进行英语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英语的语言特征以及实际活动的发生与语境之间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英语教学脱离语境是非常难以让学生获得英语的全面的学习以及掌握英语应用能力的。毫无疑问,视听说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掌握英语并运用英语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学习帮助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2.视听说有利于学生文化交叉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文化交叉意识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著名教育学家A Lptekins曾经提出,任何语言及其母语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在任何语言教学中都应当保持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语言教学中文化交叉的缺失甚至比时态以及语序的错误更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所以,学习英语不但要注重对英语词汇以及结构的理解,同时要与以英语为共同语的国家多进行文化交流。 

英语视听说教学之所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叉文化意识,其主要原因就是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英语国家的文化。视频不仅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如何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英语,同时也能让学生观察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英语的视听说教学所展示的英语更加具有文化背景,并且较为真实,对学生文化交叉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帮助。 

3.视听说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视听说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运用视频与声音的合成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将语言交际以及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取广泛的英语知识。因此,视听说英语教学在形音义结合方面比其他任何英语教学模式更紧密。根据美国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如果只通过听的方式学习英语,那么只能获取全部知识的15%,如果只通过看的方式学习英语,那么只能获取全部知识的23%。如果将视听结合,那么学生会获取全部知识的65%。教育心理学也提出,人们在使用大脑进行记忆活动时,图像式信息表达方式的记忆要远高于文字式信息表达方式。通过图声并行的教学方式接受英语的信息,就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提升学生对英语深层的理解以及内涵的体会,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 

二、视听说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图像与声音的视听说英语教学的应用主要有三面内容构成,视听教学、听力沉浸以及听力模仿。 

首先,在视听教学之中,教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在播放视频之前,教师要结合视听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有目的性的提问,问题的提出应符合学生对视频的关注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视频之中。这种通过图像方式进行视听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具体化,并且运用图像与声效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外语的感受。在视听教学之中,语言并不占据最重要位置。 

其次,在听力沉浸之中,教师应当将英语图像内容进行声音的单独处理,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听说英语,从而促进学生在听到视频中英语对话时能激活脑海中通过“视听教学”获得的语境,锻炼学生英语学习的听说能力。 

再次,在听说模仿之中,视听教学主要是经过视听情节以及对英语进行输入两个阶段。在视听教学之中,学生多以视为主听为辅。而在听力沉浸中,学生又以听为主视为辅。在二者共同的作用下,学生分别获取了对英语的视觉以及听觉感受,那么接下来的英语教学就应当通过视听拆分的方式进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对话进行模仿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英语输出性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视听进行模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文仲曾经提到,模仿练习是学生学习口语的基础,只有通过机械的模拟以及大量的训练才能学好英语,如果模拟不足很容易导致英语学习出现各种错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门群.从建构主义观点谈听力教学[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1). 

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听说法 视听法 认知法 交际法 高级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外语教学的发展史中,各种教学法层出不穷,在不同的时期各领,尽显风采。每种教学法都是一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产物,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先前的教学法有所改进和创新。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优势和局限,即使是传统的听说法和翻译法,对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并非一无是处。所以,外语教学不能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法,而必须立足于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吸纳各家之长,并将它们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高级英语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要实现高级英语课程的要求,必须遵循以下教学原则:在教学方面要从基础阶段的语言形式教学转变到侧重语言意义和功能教学,同时要做到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语言和文学相结合。在新原则的指引下,这门课程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3种意识,即语篇、文体和文化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四种能力,即语篇分析、文体分析、文学鉴赏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综合利用现代教学法来实现高级英语的教学目标呢?

二、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简介

1.听说法(the audio-speaking method)

听说法又叫结构法或句型法,以句型或结构为纲是听说教学法的主张,其教材用会话形式表述,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听说法把语言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具有科学的依据。这对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加速外语教学的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和进步。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和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2.视听法(the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主张广泛利用幻灯、电影等手段组织听说操练,把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结合起来。视听法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发扬了听说法的长处,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声、光、电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设备,使语言与形象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整体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视觉形象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自然和牢固地掌握外语。听觉形象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和习惯。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3.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

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和挑战的情况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首先提出的。认知法反对语言是“结构模式”的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习惯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时就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认知法是以认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将语言学习和理解过程概括为语言信息的输入、存储、加工、输出或运用等几个基本步骤。使得外语教学法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但认知

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外语教学法体系还是不够完善的,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充实。

4.功能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discourse)。话语立足于语言形式并具有交际功能。仅有听、说、读、写技能并不能完全确切地表达意念和传达思想,因为话语的具体意义受制于使用场合的诸多社会因素。同一形式可能有多种功能,多种形式可能有一种功能。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交际化,要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练习。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交际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观点,交流思想。功能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英语教学应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交际的内容上,而不是个别语言错误上,除了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需要纠正外,一般不因为语言错误而打断学生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功能交际法以功能项目为纲,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英语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虽然具体方法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学者已得出共识: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communication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in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三、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人口头表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当学习者学习上有动力,他就会积极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机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

2.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主,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励学生机械翻译课文,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在语境中练习翻译,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将传统的“一言堂”改为“师生/生生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随着高年级课程的难度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较低年级有所下降,教师应积极挖掘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而不是仅仅成为接受教师知识的接受器。课堂是学生学习使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课堂上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但是无论选择

何种教学活动,都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的一致。切忌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进行的虽妙趣横生但毫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读增加他们的语言储备,利用所学到的技巧对语言进行分析和讲解,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增强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等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对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brumfit,c.j.& johnson,k.(ed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79.

[3]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krashen,s.the input analysis[m].london:cup,1987.

[5]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sket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up,1998.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9]wedell,m.&(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0]孔燕平.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写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52-54.

听说教学法论文范文6

对于语言理论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法流派。外语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和互动主义语言观。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取哪种方法取决于教师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视听法是顺应结构主义语言观而产生的教学方法。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Comenius)就提出“事物先于文字(things before words)”的理念,提倡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触觉的功能进行感官教学。基于此,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古布里纳(Gubberina)在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培训速成时提出了视听法。因为该教学法主张在情境中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故又被称之为情景教学法。

2. 视听法的理论渊源及教学主张

该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还受完形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将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并突出视觉性。让语言与形象直接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以日常生活情景需要为出发点,将语言和显示情景事件相结合组织语言材料。这种做法更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具有实用性,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场合意识。

(3)注重整体结构感知。该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识记。一般的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4)重视句型教学,进行反复的操练。在情境中进行句型操练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

3.视听法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视听法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定的任务驱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机械化。

(2)过于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外语。

(3)排斥母语,对母语的积极因素认识不足。

(4)忽视书面语的作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过于强调口语和听力,讲求听说能力先行发展,优于读写能力,有失偏颇。

4.视听法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教授听力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该教学法的成果。相比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听力课堂,学生易疲劳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学习提高的英文原声材料,无论英文发音、优美的文字,还是极富美感的图像都会给学生新鲜感,调动其积极性。常规做法是:教师截取一段经典的视频让学生反复看提问检验是否理解,讲解视频强调发音、节奏、词汇和语法学生模仿实践,进行角色扮演课后以作业形式讨论。用视听法讲解理论课,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授“this is..”和“that is...”这两个句式时,教师可以拿一个杯子说:“This is a cup.”然后放到桌上指着说:“That is a cup.”然后与学生互动,教师说前半部分,学生回答后半部分,最后让学生做替换练习。

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导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说多听多写,老师少说少写,不代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表现生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更好。此外,学习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挑战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有所进步。

5.结语

尽管视听法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被世界广泛运用的教学法,但是因过于重视语言整体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结构的分解和训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意义教学,未能有效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而大受批评。视听教学法具有广阔的教学研究前景,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该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作用,努力弥补其不足,致力于将此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化,不断优化视听法的教学模式,以期增强外语教学效果,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Paul Davies &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赫奇. 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蒋清风. 视听法与语言交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5]陈坚林.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引言

对于语言理论的不同看法,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法流派。外语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和互动主义语言观。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选取哪种方法取决于教师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视听法是顺应结构主义语言观而产生的教学方法。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Comenius)就提出“事物先于文字(things before words)”的理念,提倡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及触觉的功能进行感官教学。基于此,20世纪50年代法国语言学家古布里纳(Gubberina)在对外国成年人进行短期培训速成时提出了视听法。因为该教学法主张在情境中感知外语的声音和结构,故又被称之为情景教学法。

2. 视听法的理论渊源及教学主张

该教学法的语言学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还受完形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将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并突出视觉性。让语言与形象直接建立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2)以日常生活情景需要为出发点,将语言和显示情景事件相结合组织语言材料。这种做法更符合学生言语交际的需要,具有实用性,也有利于学生树立场合意识。

(3)注重整体结构感知。该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识记。一般的教学顺序为: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4)重视句型教学,进行反复的操练。在情境中进行句型操练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一定场合下常用的生活用语。

3.视听法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没有哪一种教学法是完美的,视听法也不例外,其不足之处和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没有一定的任务驱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机械化。

(2)过于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有碍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外语。

(3)排斥母语,对母语的积极因素认识不足。

(4)忽视书面语的作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过于强调口语和听力,讲求听说能力先行发展,优于读写能力,有失偏颇。

4.视听法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教授听力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该教学法的成果。相比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听力课堂,学生易疲劳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学习提高的英文原声材料,无论英文发音、优美的文字,还是极富美感的图像都会给学生新鲜感,调动其积极性。常规做法是:教师截取一段经典的视频让学生反复看提问检验是否理解,讲解视频强调发音、节奏、词汇和语法学生模仿实践,进行角色扮演课后以作业形式讨论。用视听法讲解理论课,也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授“this is..”和“that is...”这两个句式时,教师可以拿一个杯子说:“This is a cup.”然后放到桌上指着说:“That is a cup.”然后与学生互动,教师说前半部分,学生回答后半部分,最后让学生做替换练习。

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原则导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说多听多写,老师少说少写,不代替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表现生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效果更好。此外,学习过程中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生有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挑战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有所进步。

5.结语

尽管视听法继承、发扬了直接、听说二法的长处,创造性地提出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教学法体系,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被世界广泛运用的教学法,但是因过于重视语言整体结构而忽略了语言结构的分解和训练,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意义教学,未能有效提高言语交际能力而大受批评。视听教学法具有广阔的教学研究前景,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该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有效作用,努力弥补其不足,致力于将此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化,不断优化视听法的教学模式,以期增强外语教学效果,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Paul Davies & Eric Pearse.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赫奇. 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蒋清风. 视听法与语言交际.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