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自我总结范例6篇

急诊科自我总结

急诊科自我总结范文1

关于急诊护士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急诊科工作已过半年,这半年的成长充满艰辛与幸福,激情与挑战。现我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能够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遵守科室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思想,开阔自己的视野,在科室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认真开展并组织业务学习,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像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迈进。

  同时,我也积极地响应医院各部门的号召,踊跃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如红歌会,义务献血,技能比武等等,丰富自己业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无陪护病区,我能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病人服务。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我能够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身心痛苦,急家属之所急,忧病人之所忧,把病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挽救病人的生命,帮助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时刻铭记:救死扶伤,才是我们的职责之所在!

  二、业务技术

  重症监护室对护士的全面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平日的工作必须更加努力,更加精益求精。思想觉悟要达到一定水平,业务技术更要一丝不苟。吸氧技术,静脉输液,心电监护这些常规技术一定掌握,尤其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更是作为一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

  平日里我能够认真巩固课本知识,工作中反复练习各项操作,争取做到熟能生巧,每一个月的业务学习也会准时参加,作好记录,并且积极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在河科大一附院首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上,获得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二等奖,氧气筒氧气吸入技术二等奖。但是这些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能手!

  三、自我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

  在EICU工作期间,我能够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尊敬老师,团结同事,对病人认真负责,真正的承担起一名急诊科护士该做的。无论何时何地,永远铭记,我是一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四、实践与思考

  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收获五彩缤纷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许多缺点和不足。

  1、业务不熟练。

  例如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术,各式管路的护理等等,因为自己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难免会造成一些时间、资源的浪费。以后我会勤学习,多动手,争取样样精通。

  2、思想不成熟。

  救死扶伤,挽救病人的生命,解除他们的痛苦,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碰到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不支持,我还是会烦躁,不够耐心,细心。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多提醒自己:要用一颗宽容、博爱的心,对待每一位病人,每一位家属。

  3、工作不精细。

  细节决定成败。EICU的工作不比普通病房,急、危、重是它的特色。有时候忙起来,我就会“抱西瓜,丢芝麻”。比如微量泵用后不知道放回原位置,比如呼吸机过滤网忘记清洗等等。这些细节我以后会多多注意,争取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

  工作的大半年,充满酸甜苦辣。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轻松上路。人生旅途最美丽的风景,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希望自己能够勇往直前,奋勇前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急诊科护士,为急诊科的发展,为河科大一附院的发展,争光添彩!

  关于急诊护士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急诊科围绕护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出色地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如要求护士听到救护车的鸣声后要迅速推车到急诊室大门接诊病人。为病人提供面巾纸,纸杯和开水。为无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挂号、取药。每个急诊住院病人均有护士或护工护送入院。为了解决夏天夜间输液病人多,实行弹性排班,加派夜间上班人数。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评。特别是在有医患纠纷时,甚至打骂我们医务人员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做到尽力合理解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受到医院的表扬。

  二、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

  急诊科制定学习制度和计划,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开展急救专业培训,选送护士到麻醉科、手术室学习气管插管,要求急诊八大件操作人人过关。与医生一同学习心肺复苏新进展、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急诊处置、创伤急救。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和抢救反应速度。全科人员自觉学习尉然成风,目前有8名护士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护理大专班和本科自学考试。两位工作一年的护士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均通过。指派高年资的护士外出学习部级《急救护理新概念与急诊模拟急救培训》。

  三、做好新入科护士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护士三个月的培训计划,要求其三个月内掌握急诊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电话、掌握急诊科所有的仪器使用,同时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与考核。在实施培训第一年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实习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实行小讲课。

  四、关爱生命,争分夺秒

  是急诊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诺。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诊科的高处坠落伤的患者,既无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呼之不应,口腔内血性液体溢出,双下肢开放性骨折。当班护士见状即给氧、静脉注射,并果断采用气管插管,气管内吸痰,吸氧等处理,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

  五、做好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的管理

  急救药品准备及各种急救设备的调试是急诊工作的基础,现已施行每项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做到班班清点、定期检查,这一年里未出现因急救药品和急救仪器的原因而影响抢救工作。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急诊科,因为刚刚进医院工作的我没有多少工作经验,又习惯了妇产科单一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很多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及急救设备都不熟悉,我怕自己很难担起急诊科护士的责任,但是,在护士长及其他姐妹的耐心教导与帮助下,我渐渐适应和融入了这急,忙,杂的工作环境中,从第一次为病人插胃管手还颤抖,到自己当班独立抢救危重病人,我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光如水,2019年在一阵阵烟花爆竹声中悄然走来,而我也要认真的总结一下过去一年里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努力改进,来迎接新一年的挑战。

  过去的一年里,我觉得自己做的好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工作作风方面,我自觉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服从管理,准时上下班,和同事关系融洽,和谐相处,团结合作,保证工作顺利完成。其次,在护理工作方面,我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记得南丁格尔说: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艺术。在工作中,我学了会观察,只有细心观察才善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包括对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属的观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属对护士的行为百般挑剔,却对自己患者液体输完都浑然不知,像这样的家属我们就应该在每次更换液体时都耐心的提醒他液体输至什么地方时应该叫护士,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按时巡视病房,多观察液体的进展,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液体没有及时更换了与患者家属产生矛盾。在工作中我还我学会了沟通,人与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对于来急诊就诊的病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询问,热情的为其引导。例如: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我们可以予以搀扶或协助其用推车送至诊室,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对于需要做检查的患者,我们可以为其细致的指明需要去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对于患病时间长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们可以建议他去门诊就医,耐心而细致的告知其门诊的位置和就医的时间,便于患者的安排。虽然,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解决不了患者身体上的疼痛,但是,却能迅速缩短护患距离,有效满足病人需要被照顾的心理需求,也可以减少患者及家属留下“不被重视”、“急诊不急”的错觉,保证自己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在业务水平方面,我通过理论及操作考试,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水平。但是我在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工作缺乏灵活性和整体性,尤其是在抢救病人时,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我还要加强理论知识,把常用的抢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不良反应牢记在心里。我还应该加强技术水平,如小儿头皮针及各项抢救仪器的使用。

  关于急诊护士工作总结范文最新

  了XX年急诊护士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共各位新老护士参考:

  1、在急诊室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2、做好急诊病员的检诊工作。按病情决定优先就诊,有困难时请示医师决定。

  3、急症病员来诊,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在医师未到以前,遇特殊病员,可行必要的急救处置,随即向医师报告。

  4、准备各项急救所需用品、器材、敷料,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而准确地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

  5、经常巡视观察室病员,了解病员病情,恩想和饮食情况,及时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严密观察与记录留观病员的情况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做好查对和交接班工作,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分诊业务能力和抢救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急诊科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CHQ-12;HADS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5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急危重症患者及严重创伤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不仅给急诊医疗事业带来了挑战,对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急诊科医务人员随时会面临急危重症患者紧张状态,巨大的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势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本研究旨在调查我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组为我院急诊科医务人员43人,其中男10人,女33人;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0.81±6.30)岁;文化程度:中专2人,大专27人,本科8人,研究生以上6人;平均急诊工作年限(6.72±3.99)年;均参与夜班值班。对照组随机抽取外科系统科室工作人员40人,其中男15人,女25人;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30.6±6.00)岁;文化程度:中专5人,大专20人,本科8人,研究生以上7人;平均工作年限(6.90±3.56)年;两组间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进行抽样,由组织者进行问卷调查,先由组织者详细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受试对象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性别、年龄、民族、工龄、文化程度、急诊工作年限),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1.2.1 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按照0-0-1-1评分方法进行,总分为0-12,总分越高,心理障碍问题越严重,该量表广泛用于人群心理障碍的筛查和评定,具有理想的信度和效度[1] 。

1.2.2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 [2] 可评定抑郁和焦虑的状况。D代表抑郁,A代表焦虑,每个项目均4级评分。总分0-7分代表无抑郁或焦虑;总分8-10分代表可能或“临界”抑郁或焦虑;总分11-20分代表可能有明显抑郁或焦虑。诊断抑郁时需将所有双号项目评分叠加总分;诊断焦虑时需将所有单号项目评分叠加总分。HADS的焦虑分量表Cronbach’s a为0.76,抑郁分量表的Cronbach’s a为0.79。

1.2.3 本组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 检验、t 检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工作的最前线,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工作具有不稳定性,无规律性,急诊患者的来源又十分广泛,具有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病情急、危、重等特点,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技术和应急能力要求高,工作难度、强度和风险大,属于高风险科室[3]。目前,绝大多数急诊科工作人员参与值班倒班,工作、生活作息没有规律,且长期处于超负荷和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大多数医护人员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偏差[4],工作压力及疲倦感现状较为严重,工作成就感明显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外科系统,更容易形成焦虑抑郁情绪,这与急诊科护士长期处于临床一线这种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有关。在我国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相应的专业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而急诊医学的综合性及所面临疾病的复杂性在临床思路和诊疗、护理技术方面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危重症抢救时更需要综合判断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这些都对医务人员的心理产生压力[10],特别是在非典型肺炎、禽流感、“5・12”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爆发、新疆“7.5”事件等突发事件和灾难的发生,全国有多起患者或家属殴打医务人员事件,新疆急诊医护人员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面临严重传染病时,急诊科往往是最早接触大批患者的前沿阵地,急诊科工作人员一方面要诊治患者,一方面又要避免感染保护自者、同事以及家人,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急诊科医护人员不仅每天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工作,而且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心理压力,双重压力使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紧张、抑郁心情长期得不到宣泄,极易导致身心疲劳,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抑郁和焦虑等症状的出现。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医务人员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Hankins M.The reliability of the twelve-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 underrealistic assumptions[J].BMC Public Health,2008,14(8):355-358.

[2] 郑磊磊,王也玲,李惠春.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综合性医院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2013,15(5):264-266.

[3] 胡容.急诊科护士心理行为特征调查及其干预对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12,8(4):282-283.

急诊科自我总结范文3

摘要目的:探讨分诊信息化前后对急诊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统计数据的影响。方法:分别统计2012年1~12月(分诊信息化前)和2013年1~12月(分诊信息化开始后)护士登记分诊不准确患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例数为0,2013年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18%。结论:分诊信息化开始启用新的表格后统计分诊不准确发生率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关键词 急诊;分诊;信息化;不准确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77

作者单位:518172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张晓瑜: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给予疾病初步的判断并予以分诊,为病人赢得有效的救治时间。因此,急诊分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病人及时、合理的救治[1]。根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的规定,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科学动态地反映护理质量的基础、过程与结果。建立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是实施科学护理管理的基础,通过建立指标、持续监测和动态数据来评价护理质量,实现护理质量的科学管理和持续改进[2]。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全年急诊就诊人员,包括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和急诊五官科的就诊患者。

1.2方法按广东省三级医院急诊专科护理标准的要求必须建立急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一项就是统计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并有数据记录。分诊护士都要求要有护师以上的职称,具备基本急救护理知识还需要掌握丰富的全科医学知识,对各个科室所有常见病种、急危重症能用专业知识快速准确地分析、评估病情,同时依据病情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以最快的速度把病人分配到正确的专科救治,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3]。另外,分诊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急救意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好望、闻、问、切工作,注意观察病人入院方式、面部表情、体位、语言、分泌物及排泄物的色、质有无异常,注意病人呼吸音有无变化,语音是否嘶哑[4]。2013年我科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启用了分诊系统及电子处方、电子病历,除了分诊是否符合一项外,原有的人工登记项目内容均可以在医师工作站和分诊系统中查询到,分诊的总人数也可以通过电脑中查到准确信息。

1.3统计采用的表格2012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是人工排队分诊,护理工作量大,为此我科设计了“急诊病人就诊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姓名、性别、年龄、地址、就诊原因、护理查体、分科、去向时间、签名和分诊是否符合,在符合1项中如符合则打√,不符合打×。病历、处方及治疗单均为手写。2013年起急诊挂号、分诊、病历、处方和治疗单全部信息化,基本信息全部可在计算机中查询。如医师接诊后认为应转到其他专科,会让病人到分诊台更换就诊科室后再到其他专科就诊。为避免重复记录我科又设计了“急诊分诊不准确例数登记表”,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姓名、性别、年龄、主诉、初诊专科、复诊专科、诊断、分诊护士。

1.4评价方法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发生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接诊护士判断不准确发生的病人数量÷在同一单位时间所有急诊就诊的病人总人数×100%。从医院数据库收集2012~2013年全年就诊的患者总数,分诊不准确发生的病人数量分别通过“急诊病人就诊登记表”和“急诊分诊不准确例数登记表”进行统计。

1.5统计学方法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分诊信息化前后接诊护士分诊不准确率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012年就诊人次为100 909例次,分诊是否符合一栏全部打√,无1例分诊不准确病例。2013年就诊105 366例次,其中登记了194例次分诊不准确的病例,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18%。

3讨论

分诊信息化以前,分诊不准确发生率为0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护士认为分诊不准确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不想暴露自身的不足,因此就算分诊错误的病人也不登记。(2)病人就诊后如果医师判断应该由其他科诊治,直接将病人介绍到其他专科就诊,不需经分诊台护士转介,分诊护士不亲自追踪就无法得知该类病人情况。(3)分诊护士身兼多职,询问病史、测量生命体征、记录、提供咨询服务等。尤其是大量的登记工作经常让急诊分诊护士埋头书写病人信息,不能很好地兼顾追踪每例病人就诊后的去向,自然无法准确评估分诊是否符合。(4)我国急诊预检领域存在急诊病人信息登记不全、手工登记速度慢、错误率高、遗漏等问题,主要因为预检分诊工作量大, 病人数量多、心情急、不理解、不愿意登记分诊, 只要求尽快到诊室就诊[5],未经过分诊台分诊。

分诊信息化以后,分诊不准确统计例数明显提高,原因分析如下:(1)告知护士分诊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很多疾病症状相似,需要一系列的鉴别检查才可以确诊。如果发生分诊错误,就要如实登记在表格上,科内不给予任何处罚,且对表格进行统计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分诊水平。(2)如有分诊错误,病人会在分诊台重新分科,护士就可以了解并登记该类病人的信息。(3)分诊系统启用以后,可以直接搜索到每例病人的基本资料,取消了就诊登记本,为分诊护士节省了很多时间,可以对病人的去向进行追踪。

新的表格增加了初诊科室、复诊科室、主诉以及诊断,为寻求错误分诊的原因提供了依据。根据新的表格,科内定期进行总结出一些较易混淆的疾病或疾病按发展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科的技巧,全科护士展开学习,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做到快速识别病种,提高分诊的准确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无限制急诊”,首先造成病人候诊时间延长,扰乱正常的就诊秩序,耽误分诊时间,影响分诊质量。其次,病人通常认为挂急诊号就意味着看病快,导致非急诊病人增多,这种现状极易造成分诊护士思想上的懈怠[3],不排除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仍有漏登记的情况,所以该流程仍在继续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刘小燕.急诊腹痛病人分诊误诊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5):84-85.

[2]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288.

[3]陈文红,赵树娟.急诊分诊准确率相关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8):1712-1714.

[4]姜崇丽.如何提高急诊预检分诊的质量[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102.

[5]金静芬,许杰,沈国丽.急诊分诊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4):219-220.

急诊科自我总结范文4

第二五四医院急诊急救康复中心 天津市 300000

【摘 要】目的: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XX 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专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测试评价护士核心能力,对所有护士进行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形式进行规范化培训,培训时间为2 个月,培训后再次进行核心能力评价,比较所有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评分并研究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结果: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改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技能培训;护理核心能力

护士的核心能力对提高医院竞争优势、改善医护服务质量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国外对于专科护士的研究较早,我国是近年来才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专科培养,并且受我国医疗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并不理想,因而切实提高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本组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1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XX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50 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护1 例,女护49 例,年龄在24 岁~35 岁,平均年龄(29.5±2.3) 岁,本科12 人,专科21 人,护士5 人,护师8 人,主管护师4 人,其中有15 人参加过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学习。

1.2 培训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结合临床实践的形式进行急诊急救专科培训:

1.2.1 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分为集体授课与网络学习两部分,集体授课于医院阶梯报告厅进行授课,由我院优秀自身护理人员进行理论讲授、病理分析,并通过小组学习等方式讲解急诊医学与护理学、急诊分诊、急诊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急诊监护等。网络学习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以网络群聊方式进行实时沟通,自主查找文献或观看相关护理专业视频,并要求书写阅读、观看心得。

1.2.2 临床实践

安排学员在医院急诊抢救室、急诊监护室、急诊内科、急诊观察室进行见习,临床实践包括带教老师现场示教、学员练习、小讲课、集体练习、心得交流、问题反馈等方式,要求学院在争取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积极进行医患交流及实际操作,事件过程中要求学院记录时间心得,并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心得的形式撰写实习小结论文,并在培训结束前进行答辩报告。

1.3 观察指标

于培训前及培训后对专科护士进行理论、技能测试评价护士核心能力,采用全方位测评注册护士核心能力的自评量表(2005),共分为7 个维度,58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制计分,由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0 分~ 4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应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及评判性思维与科研、临床护理、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领导能力、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对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架构主要为提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教育指导能力与科研能力,其中临床护理能力是护士核心能力的重点[2]。

而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我国医学院校或护校培养的专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严重缺乏,而领导决策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更是严重不足,而通过培训护士急诊急救工作中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方面提高了急诊专科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3];另一方面使其有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分析、讨论和交流,共同寻求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急诊专科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临床护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通过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模拟应对批量伤员等突发事件,指导护士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维持急诊护理工作的有序、高效[4],确保急诊绿色通道的便捷、畅通。

综上所述,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可显著提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改善专科护士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菲, 叶茂, 代颖.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15-17.

[2] 黄亚兰, 尹红, 徐俐文, 等. 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我评估与培训需求的调查[J]. 护理研究,2011,25(1B):122-123.

急诊科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护理流程优化 心肌跟死 急诊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82-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病情重,常可危及生命,且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呈明显上升趋势[1]。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因此在急救的“时间窗 ”对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具有关键作用[2]。而传统的急诊护理流程已经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如何建立一套合理、快速的急诊心肌梗死护理流程值得我们探讨。目前,我院对急诊心肌梗死的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抢救的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急诊科护理流程优化的时间为节点,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6例,有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范围45~71岁,平均年龄57.5±3.5岁;患者梗死部位涉及前间壁及广泛前壁28例、下后壁18例、高侧壁14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5例,有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范围44~70岁,平均年龄56.9±3.8岁;患者梗死部位涉及前间壁及广泛前壁30例、下后壁17例、高侧壁13例。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入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符合ISFC及WHO的相关规定;②患者无精神疾病,未昏迷;③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且排除脑中的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科常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急诊科优化后的心肌梗死护理方案如下。

1.3.1 建立领导小组,培训护理人员

根据医院已有的医疗资源,对急诊科进行高资历护理人员进行考核,选择优秀人员组成护理流程优化组,并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本科室的护理制度。制定责任划分制度,采用专职护理模式,拟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内容包括急诊分诊,出诊,抢救等内容,且每项内容有一名高资历护士负责监控;优化排班方式,根据每天患者数、护理工作量、难易程度增减上班时数,并保证每班都有至少1名高年资、高水平护理人员值班。

由流程优化小组组员接受院内急诊科、心脏内科及心胸外科的高水平专家的培训,包括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步骤、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急救技能培训、模拟实训,并且需要通过院内组织的考核,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1.3.2 接诊优化

改变传统模式,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后挂号。由120急救车送诊的患者,急救车随车护士要提前通知急诊分诊护士提前等待接诊,并迅速送至抢救室;自行就诊者由分诊护士及时送至抢救室,并提前通知医生做好准备。

1.3.3 分诊优化

实行初评-早期检查-再评估。护士接诊患者后要立即开始出诊,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和初判,并做出危险评估。及时通知医生并入室即开展心电图检查。护士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症状不典型者先到诊室由医生诊断后入抢救室。

1.3.4 救护流程优化

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出评估后要在2min内给予氧2~5L/min,在3min测量血压,5min内建立左下肢静脉通道,10min内护士做血压、心电图、采集血标本查血常规、心肌酶学、凝血系列、心肌标志物等,通过询问病史,结合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查以帮助医生确诊心肌梗死诊断。按照定时、定人、定位、定责的模式进行抢救。认真落实 “危机值”报告制度。

1.4 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两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等。满意度调查分为3个等级,即不满意、较满意、很满意,将较满意以上统计为满意,由患者家属填写并当场收回。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平均值±标准差(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早期病死率高,且近些年的发病率正逐年递增,已成为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迅速,若不及时得到相关救治,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规范、及时、有序、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护理流程,是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是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改善长期的预后的关键[3]。

我院对急诊心肌梗死的护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接诊优化,建立绿色通道,优化前“120”护送和自行就诊者重症入抢救室,减少了挂号、等待医嘱、缴费等环节对患者病情的延误,确保了患者的安全[4]。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成立专门的优化小组,加强急诊护理管理,提高整体工作效率。采用“四定”模式进行抢救能够提高医疗工作这的团队合作能力,对患者的急诊护理与医生诊断治疗同步,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合理安排组合抢救操作,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至确诊救治的时间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护理流程优化在心肌梗死急诊患者的抢救中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菊兰.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8C): 130.

[2]吴新萍.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 2013, 32(20): 146-148.

[3]王松玲, 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2(2): 101-102.

急诊科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急诊;留观病房;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37-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今天,住院难问题日益凸现,目前现有的住院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1]。我院是三级甲类的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以救治创伤危重患者多为特点,日急诊量达200余人次,危重病比率达10%。由于危重患者多,医护人员的工作重心安排有冲突,为了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我院根据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开展留观病房的先例,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特色,适时地建立了急诊留观病房的工作管理模式,近两年来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管理模式

1.1病房规模:急诊留观病房设置床位21张,配备吸氧、吸痰装置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呼吸皮囊等。医疗分科管理,无常驻医师,实行主管医生负责制,每日由二级医生查房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时可直接通过大楼广播呼叫系统或网内电话呼叫相应科室的急诊值班医师处理。护理设护士长1人,责任组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5人,实行护士长带领下的全程护理制度。

1.2出入院流程:病房24小时运转。患者入住急诊留观病房需要办理正规住院手续,24小时可以办理出入院手续。

1.3取药流程:急诊药房根据人员效率的最大化利用,总结急诊留观病房取药的高峰期,在每日上午9:30-12:00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急诊留观病房取药窗口,由专人统一核对摆放配发,其余时间及夜间用药则由急诊取药窗口代为配发。

1.4医疗指标:规定住院时间常规不超过48小时,最长不超过72小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无需做一些常规辅助检查。然后根据病情办理出院或转入相关专科病房继续治疗。

1.5病历设计:根据病历书写要求结合本病房特点,设计了专门的急诊留观病房住院病历,并实行医嘱电子化管理,最后交由病案室统一验收、保存、管理。

2收治病种和对象

我院急诊留观病房规定主要收治五大急诊常驻科室的患者,包括急诊的内科、外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一些病情较稳定但需要暂时住院观察的患者;另还包括一部分门诊特殊检查的患者,如内镜检查、介入治疗后需要短暂住院观察的患者。

3与相关科室的协调配合

为了缩短急诊留观病房患者的住院日、加快周转,在医院的调配指导下,各个相关职能科室给予极大的支持。譬如患者的普通检查和化验如血常规、电解质、凝血谱、B超、心电图、X线等由相应辅助科室安排急诊通道进行。若为特殊辅助检查如核磁共振、CT等检查则与相应辅助科室协调,利用他们相对空闲的时间段完成。如急诊留观病房患者复查CT多安排在夜间18:00-20:00,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4结果

急诊留观病房开科近两年来,共收治患者2920人次,占总急诊留抢人数的37.4%。其中创伤患者1585人次、占总收治人数54.28%。平均住院日2.65+0.28天。两年中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患者满意度达98%。

5效果探讨

5.1提高门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急诊留观病房建立的近两年中,收治创伤患者 1585人次、占总收治人数54.28%。创伤患者常有病情隐匿、迟发性等特点,让其中部分轻症患者在就诊当天出院,医疗安全就可能得不到保证;如果收住普通病房,由于没有明显的阳性体征或明确的诊断,必定给普通病房增添负担,造成医疗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医疗效率不能真正体现。我们通过急诊留观病房加快对急诊患者的分流,一方面缓解急诊抢救室的压力,使医务人员集中精力抢救危重患者,提高急诊患者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把相对轻症的患者集中观察和管理,对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专科救治具有积极意义。另外收治门诊特殊检查及治疗的患者203人次,使这一部分患者在短期内既得到治疗、及时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又得到相应的健康教育,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5.2护士的观察、判断能力提高。主管医生负责制病房,无常驻医生,又有不同专科疾病的患者。因此,护士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临床观察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2]。我们不断地通过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查房、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学习,全面提升各级护士的全科理论知识。护士在患者全程的管理过程中,责任心也不断加强,使护士从以往对医生的被动依赖变为主动观察、分析问题,提高判断和预见能力,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及护士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

5.3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在相关职能科室的协调下,收住急诊留观病房的患者,是通过急诊通道或利用辅助科室的相对空闲时间段进行各项检查和化验,明显缩减报告结果的等待时间。我院急诊留观病房平均住院日为2.65+0.28天,与国内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12-15天相比较[3],明显缩短患者在医院里的滞留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另外,通过分流出一部分需要住院但经简短观察治疗即可出院的患者,使普通病房的床位空出,可以多致力于收治危重症及疑难患者,使医院的各种设备、仪器等医疗及人力资源得到了最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各种医疗需求。

5.4规范管理,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患者入住急诊留观病房,办理正规住院手续,按病房要求实施规范管理,避免了家属进行付费、配药来回跑的过程,使患者的治疗变得方便快捷,由于入住的患者病情较轻,可以完全托付给护士,大大节省了家属在医院滞留的时间。根据留观病房住院日短、周转快的特点,设计专门的病历,由病案室统一验收、保存管理。使所有信息资料完整,也可以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有效依据。近两年的运行过程中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患者满意度达98%。

6小结

我院急诊留观病房的建立,有效地分流了急诊患者,明显降低急诊抢救室的工作压力;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和护理,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管理,最终满足了患者安全、方便、快捷、经济的医疗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余秀君,张卫东.肿瘤化疗病人在日间病房的相关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2):4319-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