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与政治论文范例6篇

时事与政治论文

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1

[关键词]时事政治;初中政治;兴趣;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7401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不会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会融入当前的热点新闻作为政治教学的重要素材,或者组织学生对时事政治热点进行讨论、分析或竞赛。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了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要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是一门相对枯燥的课程,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透时事政治,能够一改政治课堂死板枯燥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在时事政治内容的刺激下,转变传统政治课堂枯燥死板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设置新闻讨论环节。新闻讨论环节是让学生对有兴趣的新闻进行事件背景、事件缘由、事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讨论。教师组织开展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学生阅读新闻、联系教材讨论新闻、教师最终点评。教师在组织新闻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紧扣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时政新闻。在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开展指导工作,对学生提出的论点进行鼓励与引导。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联系2015年10月政府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的政策来进行讨论分析。在对这一新闻的讨论中,教师可以紧扣教材,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要怎样的角度进行分析,联系教材中的计划生育政策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这种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渗入时事政治的新闻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沉闷的政治课堂氛围,学生能够时刻跟随教师的脚步来进行新闻讨论分析。可以看出,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二、可以丰富政治教学内容

在传统初中政治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针对教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虽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十分全面、系统,但是在变化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固定的政治知识内容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往往导致初中政治教学出现严重的滞后性。并且,传统初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陈述枯燥,理论过多,缺乏相关的事例加以支撑,从而导致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学失去兴趣。而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融入时事政治,则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师能蛟诮滩慕萄е余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时事政治竞赛活动,结合教材针对故宫博物院迎来成立90周年院庆、“一带一路”经济路线问题等进行竞赛,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相关资料的详细搜集,在课堂上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讨论,然后安排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

三、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

初中阶段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不单单是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特别是对于初中政治课程来说,其中的知识点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时事政治内容,让政治课堂具有时效性。将时事政治运用到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让政治课堂不仅局限于教材。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政治的时效性与生活性,让学生密切关注自己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政治课堂的前五分钟,组织学生轮流朗读《时事报告》等杂志上的新闻,在给学生一定讨论时间后选择一至两名学生来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点评。这种方式不单单可以让初中政治课堂更加具有时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融入时事政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灵活、科学地使用时事政治材料可以弥补教材的固定性、滞后性,有利于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对时事政治事件开展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利用政治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自身应用时事政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文平,张淑华.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14).

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时事政治 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57-01

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政治课程是一门具有较强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一定的政治课理论知识,还应根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多了解当今世界和国内的热门事件,通过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时事政治的内容又是政治课考核的重点考察内容,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能有效的提高时事政治学习的效率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点。

1 时事政治教学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意义

1.1 丰富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

时事政治教学与政治课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还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时事政治的内容广泛,涵盖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文体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时事政治政治内容的学习多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及多媒体等形式传递给学生的,其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所学习的马列主义,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的理论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列主义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分析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通过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逐步来分析国内外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事件,从而达到理论与事件相结合。

1.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接触到外界的信息,因而当今社会的发展万象会从不同的方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某些方面的缺失,如:价值观缺失、道德沦丧等诸多问题,都会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因此,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时事政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辨别优劣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2 高中阶段时事政治教学的方法

2.1 让学生参与到时事政治事件的评论当中

让学生参与到时事政治事件的讲评当中,最主要的是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可以把每个班级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其在课下自主收集近期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原理或自己的看法。在每节课前,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名同学来分析一件其所在小组中认为近期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件,在同学分析完后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2.2 课堂教学内容应与实际事件相结合

目前,高考阶段时事政治的内容考核,不仅仅是对所发生内容的考核,更是为了对学生政治理论内容学习程度、掌握程度、实际运用程度的考核。因此,政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分析实际事件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一些近期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政治世界,通过理论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更能弥补以往政治课教学的枯燥教学。

2.3 在校园中设置一些展示时事政治事件场所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所在班级的墙报或黑板报,设置时事事件版面,主要刊登近期国内外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十的召开、近期中国南海问题、日本侵占中国问题、中国首艘航母服役等问题。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获取时事政治信息,并通过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这些信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举办一些关于时事政治事件的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并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开拓创新之能力。

2.4 组织专题讲座

对于党中央所的新的政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政治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时事的了解、掌握,如何能让学生尽快的了解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组织专题讲座。在我历年来的政治教学中,就采用了专题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社会最新动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诸如近期所十的召开、中日争端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三沙市的成立等热点事件,我都是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并分析这些事件的深层原因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事件的理论原理。专题讲座形式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求教师在课下广泛地收集相关信息的材料,深入分析问题原理,才能在课堂上讲的有理有据,从而很好的发挥专题讲座的效果。

时事政治教学凭借其“鲜活性”可以弥补了以往政治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事件的良好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时事政治教育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社会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的爱国豪情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高中教学中,作为政治教师,一定要及时引导学生关注所国内外重大的时事事件,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去提高学生认知、分析时事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网络微叙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新维度

在网络“微时代”语境下,网络微叙事平台的兴起为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方式、新视角和新理念。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仅仅被动地认识、接受和应对,而应该主动思考、出谋策划,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微叙事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策略。

一、网络微叙事的概念及其特点

叙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叙述和故事,或者说“讲什么”和“如何讲”,即“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来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1]P2。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热奈特将“叙事”概括为三种含义:“第一是指讲述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的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即叙事话语;第二是指叙事话语中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故事);第三是指某人讲述某事的行为。”[2]P11叙事原本是文学的一种样式,是以小说为主的叙事文学的主要元素和手法。20世纪中后期以降,叙事研究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注。80年代中后期,美国人格教育学派将叙事研究应用到价值领域,并开发了系列与道德叙事相匹配的课程教学资源,达到了显著的教育效果。洛朗・理查森认为,叙事“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为有现实意义的事件的基本方式……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又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3]P9。之所以,叙事不仅指讲故事,叙事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叙事作为一种久远弥新的教育方式,可以激发教育的内隐价值,促使教育过程中各要素发生交互作用,在无形之中完成价值观的传递,叙事所特有的潜移默化的价值传递方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了新思路。

“叙述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从钻木取火的远古时代对神话故事的讲述,到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的编撰、解释,以及电影表达、舞台再现、网络讲述,都是最宽泛意义上的叙述”[1]P2。当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传播快速、信息交互便捷的网络微文化时代。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博、微信、BBS、QQ空间等成为大学生进行文化思想传播、知识学习与话语交流的重要手段,并将大学生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网络微叙事平台随之应运而生,人们逐渐体会到网络微叙事是一种亲切、随和、灵活、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究竟何为网络微叙事?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明确概念。在吸取“叙事”及“道德叙事”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网络微叙事定义为:指叙事主体通过网络空间,借助文字、图像、表情、视频等再现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网络微叙事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而且是一种文化样态,更标志着日常生活样态的转型。网络微叙事具有超时空性、便捷性、渗透性、世俗化和平等化等特点,它不以抽象的概念或符号压制教育生活的情节和情趣,而是用自由真实的情感、便捷平等的对话呼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然而,其去中心化、动态化、碎片化、零散化、即时化等特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网络微叙事研究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与方法的一种研究方式,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解与阐释。

二、依托网络微叙事平台,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微阵地”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微叙事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时空束缚,每个大学生都是信息传播的发起者、传播者和接受者,既受他人的影响,又影响他人。微叙事平台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和阵地,发挥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等功能,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提供“微阵地”。

(一)综合运用“微载体”,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场域。

相对于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而言,网络微叙事平台具有微型化、个性化、即时性、便捷性、多边性等特质,其符合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信息习惯与生活习性,能满足大学生群体思想多元化和追求个性化的需求现状,深受大学生群体的追捧,成为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有效平台。在网络微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可以依托微叙事平台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局限,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博客、BBS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即时信息平台,进行深入探讨,及时答疑解惑,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性、立体感和生活气息。同时,通过网络“微载体”进行议题设置,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共同参与研讨,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辩证思考、全面理解,实现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标,使网络微叙事平台发展成为大学生明辨“正”“负”能量的“微阵地”。因此,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微载体”,拓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场域。

网络时代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几乎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园网、BBS论坛、校园微博、辅导员博客、学校微信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拓展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一些学校还专门建立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如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南开大学德“觉悟网站”、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党建之窗”、南京大学德“网上青年共产主义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党校在线”、河北大学的“红色战线”、重庆邮电大学德“红岩网校”等。在这些平台中,基本都设有红色艺术、经典重读、焦点话题(时事评论)、网上讨论区、两课之窗、党建专题等栏目。学生通过浏览网站的文字、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较轻松地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也可以在自由讨论区和同学、老师之间进行自由讨论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网络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校园网、校园微博、红色网站等网络平台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但在网站创新、主题栏目、内容更新、技术维护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红色网站存在功能比较单一、内容更新过慢、技术维护滞后等问题,造成其对某些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的现状。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网络微叙述平台的建设,弥补网络微叙事平台的不足,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首先,要加强人员培训,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练网络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具有网络监控防御能力、检测预警能力和覆盖孵化能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其次,网站内容建设要注重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布局,将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经典的影视剧作、重大时政新闻放到网上,进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再次,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时性优势,让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沟通,使之成为师生的网上精神乐园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总之,网络“微载体”是将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场域。

(二)建设网络“微文化”,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空间。

网络“微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信息表现形式,已成为校园文化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习惯等。网络“微文化”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紧密相连,网络“微文化”生态中既有丰富并融入到主流意识形态中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公益文化,又有游离于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琐碎、平实的“小众文化”。网络文化观念的碰撞、相互依存及由此产生的网络文化变革,对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很大冲击。因此,构建高校网络“微文化”是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怎样创建良好的网络“微文化”,成为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首先,要利用网络“微文化”简洁明快、操作简便、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综合运用网络文化媒介,占领思想文化新阵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作为“微文化”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次,要加强专题性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开辟国内热点问题、国际动态、历史回顾、校园生活等网络讨论栏目,并组成专家进行深度分析与评论,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再次,运用充分发挥网络视频的叙事功能,让大学生在自觉接收信息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正如丁锦宏所指出:“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描述世界的模式,不管是记忆性的,还是虚构的故事,都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意义和归属,它们把我们同他人联系起来,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提供一种具有丰富的时间、空间、人物甚至对生活的建议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使我们在道德上产生共鸣,促进我们对他人、世界和自己的认识。”[4]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通过筛选具有教育意义的网络视频,借助网络对故事(包括寓言、神话、歌谣、英雄人物、典故、生活事件、生命故事等)的叙述,有效化解大学生自我价值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冲突,帮助大学生消化、吸收、接纳、理解社会主流文化,促进其思想道德水平与觉悟的提高。

(三)关注“微话语”,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

语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人在语言中得到了相互理解的可能性。正如伽达默尔所说:“对于人类来说,世界就是存在于那里的世界……但世界的这种存在都是通过语言被把握的。”[5]P10语言创造了人类拥有世界的可能性,话语也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在网络虚拟社会系统中,网络流行语是新时代的特殊语言。网络流行语日益盛行并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正从“网上”走入“网下”,从小众走向大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任务就在于,在一定的语境下如何描述以及能在什么程度上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6]。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在网络流行语的喧嚣声中受到质疑与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被铺天盖地的网络流行语挤占,使得对社会认识尚浅的大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出现迷茫,进而影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交流方式,某些网络流行语的背后也具有一定的正确价值,而且其语言具有时尚幽默、创造性、生活化、内容新潮、形式新颖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青睐,更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借鉴。例如“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即不简单”、“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等流行话语隐含着正能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呈现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描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微叙事平台更新话语表达形式,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微旋律”。首先,将网络流行语的语言风格引入微叙事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中,改变其抽象化、命令化的话语传统,消解教育者的话语霸权。网络媒介的兴起冲破了话语霸权的坚固藩篱,开创了一个话语权日益平等、言说方式日益多元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这一潮流,利用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作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争取话语权。其次,要理性的对待网络流行语,汲取网络流行语中的积极因素,从中获取新话语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对当前流行的、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和初级阶段国情的网络流行语进行精选,将具有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警示性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络流行语进行分类归纳,进一步提炼出思想政治教育新话语。再次,要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变化,以此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析时代的动向,掌握话语创新规律,创造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网络微叙事话语,提高其实效性。如,多创造一些类似“糖衣炮弹”、“三座大山”、“不要四面出击”、“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生动形象、易于传播的话语。

(四)引导网络“微舆论”,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旋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在网络“微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根据当前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将主流价值观输送给受教育者,唱响主旋律。网络舆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学术界对于“网络舆论”还没有统一定义。谭伟认为:“网络舆论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7]海量信息容易导致信息“泛滥成灾”,网络舆论的观点如果与意识形态主旋律的方向一致,网络舆论就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反之,就会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成效,对意识形态主旋律形成冲击。因此,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网络舆论引导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不具备硬约束力。网络舆论引导要发挥作用: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要实现从“灌输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着力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机制。第二,要实行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创建一支精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将舆情引导和价值引导有机结合。第三,要实行网上引导与网下引导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现代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灵活运用“疏、导、堵”等方式,以平等身份交流,增强网上正面声音,保证网上信息的导向和质量。

三、结语

当代大学生借助互联网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与交往场所,创造和发展属于自己的网上精神文化空间。网络微叙事交流不同于正式场合的课堂教学,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鲜、时尚、个性化学习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微叙事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为了运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新的思想阵地,塑造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总之,在“微时代”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必须正视现实,主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坚持将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春风化雨式的网络微叙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补充,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微叙事平台加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热奈特.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博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丁锦宏.道德教育中的叙事方法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3(12).

[5]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译者序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4

关键词: 时事政治 高中政治 教学策略

近年来,高考越来越注重对高中生进行时事政治考察,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高中生重视时事政治学习。基于时事政治的高中政治教学,有利于高中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开阔知识视野。运用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时事政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基于时事政治的高中政治教学意义和策略进行重点探讨。

1.时事政治教学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新的高中政治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时事政治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政治试题与时事政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高考政治考题越来越注重对国内外时事政治的考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注重时事政治教学,不仅能传授学生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贴近实际,结合国际和国内发展形势,有利于开阔高中生的知识视野,实现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政治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化,学习政治比较困难。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比较单一,不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效率不高。教师创新教法,运用不同策略,可以激发高中生参与政治教学活动的热情,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实施时事政治教学。

2.1课前引导时事政治讲评

高中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引导高中生针对当前热门时事开展课前讲评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课程学习状态,而且可以在准备讲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教师在课前引导高中生进行时事政治讲评,调动高中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高中生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为高效开展高中政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结合前段时间的点问题“案”,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案件动态。在课前讲评中,高中生组织语言,针对该时事开展讲评。教师适当总结,让高中生感受到在该时事中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在课前引导高中生讲评时事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政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2课间开展时事政治讨论

高中教师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高中生针对时事政治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时事政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参与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生生讨论对该时事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例如,结合时事热点话题“李某某案”,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开展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教师布置讨论任务:被告律师是否侵犯原告隐私权。高中生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对该案有充分的了解。再通过讨论交流,更了解该案,深入分析,对隐私权等知识有直观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引导高中生关注、分析和探讨时事政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2.3课堂穿插时事政治新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穿插时事政治新闻,可以将政治理论学习与国内外时事紧密结合起来,加深高中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在当前高考中,不仅要关注对时事政治的考察,更要关注考查学生运用政治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研究时事政治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穿插时事政治新闻,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时事新闻,提高高中生的政治学科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结合党的十召开的时机,组织学生学习十会议报告,了解十会议相关新闻。引导高中生结合政治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十报告的主要内容,领会十报告中的精神。在课堂穿插时事新闻,改变课堂教学比较抽象的形式,不仅能巩固高中生所学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教学课堂。

2.4课后组织时事政治辩论

课堂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补充学习。教师在课外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热点时事政治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时事政治的能力,同时在辩论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后,教师结合当前社会中的“郭美美”事件,组织高中生开展辩论。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举办辩论赛,正反方就消费有理还是储蓄有道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就日常生活中的合理消费,通过正反方的激烈辩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理消费和必要的储蓄。通过辩论比赛,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金钱消费观,最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结语

基于时事政治的高中政治教学,培养高中生关注时事的习惯,让高中生在时事政治学习中,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分析时事政治等实际问题。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让时事政治贯穿整个政治教学活动。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时事政治学习,有利于高中生了解国内外形势,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海东.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2,11(29):226-227.

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5

1.时事政治材料的选取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由于教师看报纸杂志较少,所以接触的新知识较少,一个时事政治材料反复讲,时间久了,自然与现实相差甚远,收不到好的效果。其次,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讲一些较高深的东西或与当今社会现状相差甚远的陈年往事,既没有效果,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再次,备课不充分,课前准备不足,因此在运用实例时明显存在不足,无法理论联系实际。最后,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获取信息的媒介增多,但也因此,虚假或过分夸大信息内容比比皆是,这就造成了学生获取信息不准确,影响了教学。

2.时事政治材料处理不当

时事政治,必然注重“时事”二字,因此时事政治教育存在时效性,时事政治材料的处理相当重要。在现今的时事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教师由于对教材或时事政治把握不够全面和深刻,选择的时事政治材料可能与所讲知识点无关,即便讲得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其次,虽然引用的时事政治材料很多,但与考试重点、难点无关,只注重外在形式,象征性地引用时事政治,却不注重内在内容。最后,讲述的时事政治材料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3.对待时事政治的观念错误

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教师的理念就是考高分为首任,因此平时对时事政治几乎不闻不问,打算在高考前猛攻。通过历年高考时事政治考题来讲述哪些是重点难点,学生只是临时死记硬背,但并没有完全理解,认识上还存在诸多偏差,没有在实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推进时事政治与政治教育相融合

1.教师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时事政治

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不仅仅是能够完美地理解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与教材教授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用以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坚持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媒介搜集时事政治材料,并及时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首先需要深厚的知识体系做基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2.学生要养成课前读新闻的习惯

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轮流读报纸,并在朗读结束后一一点评,学生读完并点评完后,教师做总结。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时事政治的学习与记忆也不再是枯燥的事,反而变得非常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思与语言表达能力,也从能从根本上起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作用。

3.开展时事政治案例讨论会

在一个课时讲授完毕后,教师可选择一个比较接近所讲知识点的时事政治材料,让学生围绕这个案例用所学知识来讨论。一个案例中一般包含了很多政治学知识,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这些东西,大家各抒己见,而后互相交流,更快地提高自己,这种学习形式也更便于记忆。从案例讨论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气氛从沉闷到活跃,有效性必然更高。

三、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融合的意义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上,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思想政治教学因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限制,一直比较枯燥乏味,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就更加重要。现在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渴望探索新事物的求知欲也强。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是激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一是时事政治本身的趣味性所决定的,二是时事政治与政治理论相结合时碰撞出的火花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渴望解决问题的好奇心。

2.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时事政治反映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实质意义。思想政治课是长期以来总结的正确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虽具有权威性,但毕竟社会不断在发展,书本上的理论必然存在滞后性的缺陷。只有把时事政治与书本教学相融合,才能更好地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今后为社会更好地发展做贡献,而发展离不开实践,只有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才是活的理论,只有融入实践中去,才能深刻理解理论的内涵,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来分析实践。另外,时事政治的具体化、灵活性也使学生学起来更简单。

3.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时事政治包含了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学好了时事政治也就是了解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主要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时事政治主要以人物或事件的形式出现,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而学生由这一事件引发诸多思考。在了解各个时事政治案例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开始掌握很多知识,在分析完案例以后,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学会了方法,这将有利于以后处理类似的事情,大大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文化底蕴。

4.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一直以来,传统的政治教学都是“填鸭式”教学,即老师只管讲,无论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能一次性接受。政治课堂相较于其他课堂而言,本身就比较枯燥,再加上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更反感。而时事政治的引入,将会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事件”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引导他们思考、解答,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势必会提高课堂有效性。

四、结束语

时事与政治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时事教育;热点;社会;新闻;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改进和提升,是对高中生整体价值观念的全面塑造。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是提高学生社会洞察力与思考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学生社会关注力的有效方法。以时事政治为基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成理论知识与实践事件的相互结合,达成逻辑理论与科学时事的相辅相成。将时事政治教育渗透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需要一定的研究策略,下面个人就此问题进行简短的阐述。

一、课前,以时事热点进行播报

在每节政治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对近期的重大新闻及焦点进行汇报与总结,让学生在讨论之后对国家及社会的热点事件有所了解。通过时事播报汇总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搜集时事资料的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高度关注。以时事政治为开端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分析及表达能力提供锻炼平台,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时事热点的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按期召开的两会,可以让学生将前年的两会内容与今年的两会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二者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以此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课中,以时事新闻进行穿插

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为基础,

以时事新闻为重要资源进行穿插,以时事新闻及热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热点分析,强化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理解的深刻印象,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检验。例如,如事件,教师可以将此事件穿插于《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深入探究与认知。

三、课后,以时事作业进行巩固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以时事新闻为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听取新闻,了解并记载时事新闻的后续内容报道,并鼓励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思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外作业,以此来调动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及社会动态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按照当前的社会热点与新闻事件进行作业布置,以此为课前时事播报做准备。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观看中央经济频道的作业,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动向。

四、课外,以时事园地进行宣传

在课堂学习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班级的学习园地布置时事宣传板块,记载和刊登近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与时事热点,以此开展时事政治教育,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例如,北京成功申请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事件等等。通过这种宣传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将时事内容从课堂延伸至课外,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身为高中生,必将接受思想政治的再教育;身为社会人,必将关心国家及社会时事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中渗透时事新闻,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国家政治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与社会责任感的主要方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