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教案范例6篇

乌鸦喝水教案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1

一、模仿训练

模仿绝不是呆板的复制,而是找准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进行再创造。模仿可以激发兴趣,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阅读时,感知、理解其表达方式并及时进行迁移,就是一种很基本的模仿训练。如我在教学《落叶》这篇课文时,在学习了2-3节后,让学生找出这几节的相同点,即树叶落在(哪儿)(谁)把它当做(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回答也富有诗意。学生甲:树叶落在地上,小朋友看见了,把它捡起来当做扇子。学生乙:树叶落在小姑娘头上,小姑娘把它当做帽子。学生丙:树叶落在地上,小朋友看见了,把它捡起来夹在书里,把它当做书签。学生丁:树叶落在沙漠上,骆驼看见了,把它当做食物。

由此可见,模仿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很好的训练形式,同时它可以架起阅读和写作间的桥梁,达到以读练说,以说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想象训练

想象是由此及彼,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想象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从中引出新现象和新结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赖于想象力的提高,想象是一切创新思维的核心。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训练,抓住段篇中的关键,展开想象。如在教学第二册《龟兔赛跑》时,我多次设计了发挥自由想象的教学环节。在读到“兔子跑到半路上,回头一看,乌龟落得老远老远”时,教师启发提问:兔子看到这一幕,他会怎么想?在读到“乌龟向着大树一刻不停地向前爬去。”教师又发问:乌龟向着大树一刻不停地向前爬去时,会怎么想?在读到课文最后“兔子跑到那儿,乌龟早在那儿了。”教师再发问:兔子看到乌龟得了冠军,心里会怎么想,又会对乌龟怎么说,乌龟得了冠军,心里会怎么想,又会对兔子说些什么?

三、求异训练

求异即坚持答案结论的多维性,不刻意寻求一种答案,相信真理在一般意义上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习惯性思维,从另一角度、另一方位、另一侧面来考虑事物,独辟蹊径,发现新结论。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了求异思维的训练,而且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在学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时,我对学生说:“乌鸦用这种方法喝到了水,那么你还能为乌鸦想些办法喝到水吗?”学生甲:“因为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之一是瓶口小,所以,用石子砸破瓶口,就可以喝到水。”学生乙:“找一个小勺子,把水倒在勺子里再喝。”学生丙:“找根管子伸进瓶子里,然后吸着喝水。”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禁锢,不断创新。

四、拓展训练

拓展,即在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延伸。如在学完《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后,教师发问:“狐狸和乌鸦,你喜欢谁?又不喜欢谁?为什么?”学生甲:“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它想办法骗到乌鸦嘴里的肉。我不喜欢乌鸦,因为乌鸦很笨,容易受骗上当。”学生乙:“我不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狡猾,它用不正当的办法来获取食物,不脚踏实地地工作。我也不喜欢乌鸦,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最后受骗上当了。”学生丙:“我喜欢乌鸦,因为乌鸦忠厚老实,她相信邻居狐狸是不会骗它的,所以不假思索地就唱起了歌,她受骗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喜欢狐狸,因为狐狸把它们之间的友情看得很轻,骗邻居的食物。”

由此可见,设计拓展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2

一、诱发错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霸占课堂,讲得太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解决问题就会浅尝辄止,更谈不上创新.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甚至诱导“犯错”,让学生认认真真地错一回,再引导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对数学问题作深入的思考.

教完平方根这节内容后,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的平方根是____,___的平方根是±3. 学生很快得出■的平方根是±4,极个别同学写出4,两派立刻争论起来,只有数学课代表将手一直举着,我知道这个孩子是真正理解了本题,因此我在黑板上写下此题,孩子上来后,直接在■上画个圈,写上4,说:“ ■是它的表象,4才是它的本质,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句话说完,教室里鸦雀无声,大部分同学进入思考状态,继而明白,紧跟鼓掌.

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未发一言,让学生去争论,去思考. 因为这个知识点是教学的难点,直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印象不深刻,部分学生有可能根本就不听,但是通过错误——争论——纠错,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明白为何出错,才能使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这样,他们的选择、辨析、批判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分析错误,寻找教学的切入点

教授分式方程时,如何告诉学生增根的概念和产生增根的原因,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通过类比发现新课内容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似,去分母就是要找准最简公分母. 学生跃跃欲试,我“适时”抛出一题(产生增根),要求解出方程的根并写出验证所求的值是否为方程的根的过程,学生爽快地答应. 两分钟后,有同学停笔表示写好,有同学皱眉托腮后重新计算,而后一脸茫然. 通过巡视,我收了三名同学的作业(两位验证过程中有“左边 = 2 ÷ 0 = 0”,一位未能解完整),放在展示台. 要求全体同学共同分析,判断对错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解题不完整的同学立刻指出那两人的问题及自己的困惑:0不能作分母,所以检验过程的书写是错误的,但自己不知道怎么写. 那么明明解出了方程的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大增. 这时我要求学生将求出的解倒过来一步一步进行验证,学生惊奇地发现,所求解是所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不能代入原方程,问题就在“去分母”这一步,此时增根产生的原因与概念水到渠成.

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上学生的错误,通过师生讨论分析,追本求源,巧妙地回到教学起点,把抽象的概念与错误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正确表象,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自我否定”,学生的错误就迎刃而解了.

三、比较错误,发现教学的拓展点

在教授函数及其图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题:

同学们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终于喝到水啦,喝足了水,乌鸦便地飞走了.如果设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向后的时间为x,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 则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得到的答案是B,原因是他们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看到水未喝(水位保持不变)——放石子(水位上升)——喝水(水位下降)——喝不到(水位不变). 教学时由于未出现我预期的结果(选出B,D两种),但我又不想给学生一点启示,气氛突然僵住. 学生看我没反应,立刻又回头看题,一分钟后,学生作出选择D,询问选择的理由,学生的原因是通过对比:乌鸦喝过水后的水位一定要比原先的水位要高. 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将问题进一步拓展:

若乌鸦在石子放入瓶后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才喝足了水飞走了.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要求学生根据上面情境画出函数图像.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3

【关键词】艺术;陶冶;情趣;充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中老师的艺术修养体现在他们自身的言行中,这样的言传身教将使课堂效果更加显著。

一、课堂语言艺术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师语言具有教育功能。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合逻辑、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如:在教学《两只鸟蛋》第一小节时“小小的鸟蛋凉凉的。”此时老师可设问:小小的鸟蛋为什么是凉凉的呢?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在没有得到满意答案时,教师适时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地想,在什么情况下鸟蛋是不凉的呢?不凉是因为什么呢?这种耐心而具有提示性的问题将引导学生考虑到鸟妈妈不在窝里,同时也是为什么“我”能顺利取下鸟蛋的原因。

二、课堂情境艺术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认字,在生活中认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识字。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表演,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里将来会是一片更加茂密的松树林”我让学生到讲台上延续我的板书,在蒙蒙细雨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松树。一双双稚嫩的小手画出了自己眼里的松树,一棵、两棵、三棵……在黑板的一角呈现出了大大小小的松树,有些并不是很形象,但足以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此外,课堂形象艺术还要包括一些手势形象、板书形象等。例如:识字课上,“闯”字形体难记,我就在黑板上画一扇门,一匹小马“闯”进门去,学生们看了很感兴趣,“闯”字也一下子记住了,这就是板书形象所起的作用。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但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严肃性、逻辑性和教育性,否则将不能称之为艺术。

三、课堂应变艺术

课堂应变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教师按照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的,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的不符合,很快就被老师“矫正”过来,若有与计划设计不协调的其他音符,很快也会被“消灭”。因此,很大程度方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了遏制,整节课也只有老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只是呆板地听。其实课堂上教师期望学生按教学设计做出回答,当学生和教师的思路不吻合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努力引导,将学生拉回预设好的轨道。将课堂编成表演的舞台,学生扮演者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设计的主角。

如在学习《酸的和甜的》一课时,让学生识记“猴”字时。我事先把字词板书在小黑板上,因为我的大意在“猴”字里面单人旁边多写一竖。把小黑板挂出来以后,很多学生都认读了,一个眼尖的学生看出来了,提出了我多写一竖。因为是公开课很多老师在下面听课,刹那的失控,随后我灵机一变,夸奖了那位学生,并告诉全班学生老师故意多写了一竖,一是考验你们的注意力,二是提醒你们别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的处理使一堂公开课更加的完美了。课后有老师调侃问是不是我故意设计的。我告诉他们是我的大意,他们都对我的应变表示赞赏。

四、课堂情绪艺术

课堂情绪艺术指教师通过自我情绪传达,以调动学生情绪,师生形成情绪交流和互动状态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物理学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生: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时……

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大家想一想,平时你看到过乌鸦到什么地方找水喝?”

学生都摇头。

师:那么假如你是乌鸦,你会上哪里找水喝呢?

生:池塘里,小河边,屋檐下的水沟里,泉水边,井口边……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和难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要努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小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述人、景、事物等内容,生动形象具体。在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精练语言进行欣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语文知识的内涵,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受与共鸣 [1]。学生很容易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快速地进入文章所描述的场景,更好地体会阅读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想一想海底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学生会说,海底是黑色的,看不到光;有的学生说海底没有声音。教师并不对学生的回答判断正误,而是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会被激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充分发挥阅读教学中朗读的作用

朗读指导具有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通过大声的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朗读还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形式,但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准确用词,语句能够流畅、连贯,句式多样化,内容清晰明了。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同时通过文章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学习一定的句式,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2],提高会话以及写作能力。

在朗读学习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意图。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让学生会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是对生活的积累,教材其实只是一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加深理解和感知,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化,通过延伸的方式进行语文阅读学习 [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创造性思维,需要以学生、教师和文本作为基础。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当说到乌鸦喝水的办法时,学生说,可以让乌鸦把瓶子推倒,这样就能够喝到水了。还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喝。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将瓶子的上半部分打破。虽然这些方法可能乌鸦是做不到的,但是学生能够将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乌鸦,通过自己的方法喝到水。又如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说乌鸦这次怎么这么笨,之前都知道用石子填满瓶子喝水,现在怎么嘴里的肉都被狐狸骗去了,乌鸦太笨了,我还是喜欢聪明的狐狸。对于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不能随意判断正误,应该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四、拓展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还是要上升到形成阅读习惯上,使学生的今后发展都能够获得收益 [4]。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比如在学习了《三顾茅庐》后,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三国演义》的通俗读本,引导学生实现从作业的完成到被名著精彩吸引的目的。每周教师应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成立阅读小组,让学生对共同的读物进行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坚持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以及方式,明确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85-87.

[2]王志军,温小勇,施鹏华.技术支持下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构建研究: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16-121.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探究;提高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讲、读、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学-质疑-探究-提高”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切实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对教师有强烈的依赖心理。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落实好这一点,就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安排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学目标,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来学习新知识,以实现有效学习。“预习的要求”要凸显教材内容最基础性的认知要求,符合学生的学情,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有问题预设和自学提纲等方式,课堂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问题预设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的主要方法。自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学生以预习要求或自学问题为依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自读,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质疑

孟子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清代学者陈主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精神,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疑问。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丰富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如在《海底世界》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揭示课文中的问题:“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宁静”一句,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从而使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这是“揭示矛盾法”在质疑环节的典型运用。此外,还有“辨别差异法”、“比较优劣法”、“找原因法”,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渐渐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养成多思、善思、大胆质疑的好习惯,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勇于创新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究”是实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质疑作恰当的处理,并分类分层,有针对性地提出最主要、最关键的探究建议,从而安排学生读、思、研活动。教师还应避免“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讨论中去,积极张扬个性、展现自己。

在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而且要关注学生创造精神和自主能动意识的培养,更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时,词句教学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形象中体会词语的意思。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乌鸦“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一词,可先让一名学生戴上乌鸦的头饰扮演找水喝的乌鸦,教师进行启发渲染:“现在你就是课文中那口渴的乌鸦,你该怎样找水喝?”学生扮演乌鸦飞到这儿,飞到那儿。接着老师问学生:“这只乌鸦是怎样找水喝的?”使学生认识“到处”的意思就是到了许多地方,然后老师又问扮演乌鸦的学生:“你在找水喝的时候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会说:“我口渴得很,找不到水非常着急。”最后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乌鸦着急的语气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传神的表情,掀起一次次的课堂小高潮。学生对表演的浓厚兴趣也进而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极大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成长,在自主发展中成熟。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

乌鸦喝水教案范文6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但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评判者,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毫无创造力可言。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智慧火花一闪现,就要加以保护。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但他的回答具有创新的意识。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

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角度思考问题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上《乌鸦喝水》一课时,我找准切入点,让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避免了只有少数优生得到训练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可以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可以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如我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学生通过想象就编出了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是这样编的,《乌鸦又上当了》:这次狐狸知道乌鸦不会再听他的花言巧语,就想了一个说乌鸦坏话的办法,激起乌鸦的怒火,乌鸦破口大骂,结果他嘴里的肉掉下来又被狐狸叨走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清楚看到学生创造的火花,她不仅没有走吃一堑,长一智的老路,还从这个故事中揭示了一个她从生活中领悟的道理: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听了不好听的话,不冷静对待也容易上当。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智慧我们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且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①对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②善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已所用。③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④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指导学生自学《动手做做看》,可以先设计自读提纲。①小说有哪两位主人公?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③从这件事中你喜欢谁?为什么?④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逐渐引导他们归纳出学习课文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以后,再要求学生自学《邮票齿孔的故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进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