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四则教案范例6篇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1

打开我的书橱,里面的书真是琳琅满目,有《十万个为什么》、《世界未解之谜》、《福尔摩斯探案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总之,我爱书。

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今年刚买的彩图版《伊索寓言》。它的封面是一则寓言的插图——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葡萄酸。讲的是一只黄色皮毛的狡猾狐狸,它的肚子非常饥饿,路过一个葡萄林,绿叶的掩映之中,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亮,那么诱人,狐狸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狐狸并不在意葡萄的主人是谁,四周没人,葡萄又颇多,于是产生了摘葡萄的念头。它挺直了身子,把前臂使劲伸长,立起来去摘葡萄。可是由于葡萄架太高,狐狸怎么也够不到,急得它恨不得长上翅膀飞上架去!于是它又跳起来摘,还是摘不到,这可急坏了狐狸,它气呼呼地说道:“吗非吃那些葡萄呢!那些葡萄颜色青青的,肯定没成熟,一点都不好吃,说不定又酸又涩,即使摘到了,吃进去也得吐出来,真没意思!”这则寓言说明能力小的人,做不成事,就借口时机未成熟,这是喜欢对自己找借口辩解的人的写照。

这本《伊索寓言》总共120则寓言,每一则都有它们的教育意义,有嘲笑、讽刺和赞扬之类的寓言,但嘲笑和讽刺的属更多,如《揠苗助长》、《亡铁》、《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叶公好龙》、《攘鸡》等优秀寓言作品。这些寓言作品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充满智慧、给人启迪。阅读这些寓言故事,能够让我启迪心灵,增强哲思。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2

【关键词】寓言 寓意 思维力 创造力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篇幅大多简短,它一般是以人或某种拟人化的动植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理解寓言,关键在于理解它的寓意。

苏轼《题西林壁》中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精辟地道出了客观事物具有多侧面、多视角的特征。无独有偶,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也说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寓言时选择的角度不一样,对寓意的理解也会不一样。如果只满足于一个答案,思维就会会受到束缚,所以应灵活地、富有独创性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寓言.这样才能达到培养扩散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力的目的。

第一,分析寓言故事 :《滥字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一般人对这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只停留在“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上,南郭处士也就成了没有真才实学之人的代名词。

但是,仅仅停留在此层面上,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思维僵化,难于创新。我们应从多个角度考虑,引导学生抓住寓言中的人物和情节来着手分析,先列举出寓言中的四类人物:齐宣王、南郭处士、齐酢⒍百九十九位乐师(三百人中除去南郭处士) ;再列举出几组有关联的人物: 齐鹾湍瞎处士、二百九十九位乐师和齐宣王、然后结合情节从以上六项入手,就有六个不同的角度。另外,还可以从南郭处士这个人物身上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因此这则寓言的寓意至少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讲解法,细述如下:

一、从南郭先士的角度思考(正面)――南郭处士没有吹竽的本领,却混在行家里面装腔作势,实在是不懂装懂。因此,寓意可讲解为:不懂装懂可耻。

二、从南郭处士的角度思考(反面)一一南郭处士听说齐跸不短人一个一个地吹竽,他知道自己过不了关便马上逃之夭夭,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因此,寓意又可讲解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三、从齐宣王的角度思考――齐宣王喜欢众人一齐吹竽,不分优劣,待遇平等,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只会扼杀有能力人的才华,打消有能力者的积极性,使无能之辈有机可乘。因此,寓意可讲解为:吃"大锅饭" 有害。

四、从齐醯慕嵌人伎家灰黄跫次恢后,改革旧制立新规,“好一一听之”把南郭处士之流扫出乐师队伍,最终辨别出了人才的真伪。因此,寓意又可讲解为:考核与改革是必要的。

五、从二百九十九位乐师的角度思考――齐宣王在位时,南郭处士与他们混在一起吹竽,他们不举报,以致南郭处士最终不学无术,在齐跫次恢后只好仓惶而逃。试想,当初齐宣王在位时,他们帮南郭处士一把,说不定南郭处士能成为吹竽的高手呢! 因此,寓意可讲解为“好好先生”信不得,最终不仅不能成人之美,反而会害了别人。

六、从齐跤肽瞎处士的角度思考一一“齐鹾靡灰惶之”,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必定过不了关,齐醪捎玫恼庵钟攀ち犹的方式实在令人叫绝,南郭处士只好走为上计。因此,寓意可讲解为:在智者正确的领导之下,像南郭处士这类不学无术的人最终会被淘汰。

七、从二百九十九位乐师和齐宣王的角度思考――“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三百人一齐吹,定然分不出优劣,这就为南郭处士"充数"创造了条件,而二百九十九位乐师又知情不报,不经意间充当了南郭处士的保护神。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道理:有良莠不分的领导和知情不报的众人,必将产生腐败。

这样,从多个角度、全方面地去分析寓言,其寓意的讲解更为深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

第二,分析故事《狐假虎威》 :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则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家都会讨厌故事中的那只狐狸,认为它太狡猾了,只会依仗别人的声势,自己没什么真实本领。当然,这种认识未尝不可,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狐狸:狐狸凭自身无法斗过老虎,硬拼不行,那就斗智吧。为了逃脱虎口,它想出了一条妙计一一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使老虎信以为真,最终自己得以保全性命。这又何尝不可呢?古人欣赏的“智者”,就有这种“善假于物”的人。因此,这则寓言的寓意又可讲解为: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善于利用外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另外,故事中除了狐狸这一角色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一老虎。在这则故事里,老虎在一般人的意念中成了一个可怜的、被人欺负的、值得人同情的形象。它被狡猾的狐狸骗了,眼看就要到口的美味没有了,好像很值得人为它鸣不平。其实,我们反过来思考,可能会哑然失笑:老虎啊老虎,谁叫你这么笨呢?居然被狐狸骗了,到最后还不知道真相,活该!因此,这则寓言的寓意又可讲解为:不要像老虎一样不动脑筋,不相信自己,以致最终上当受骗。

以上这种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敢于向传统挑战, 不只是为狐狸翻了案,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第三,分析寓言《智子疑邻? :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3

1. 唤起经验,谈话导入。说起《伊索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谁来说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 引入古文版《伊索寓言》。其实,《伊索寓言》与中国还是颇有渊源的。早在1840年,这部书就被翻译到了中国,最初的名字叫《意拾喻言》,翻译者是英国的罗伯特・汤姆。他是个中国通,翻译使用的语言是文言文,每篇寓言中还引用中国的名言、谚语、俗语、成语。于是,故事中的狐狸、乌鸦、狼都说起了中国的古语,之乎者也,读起来十分有趣。你们想读读吗?(出示)

《狐与葡萄》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所不至。乃口是心非,曰:“似此葡萄绝非贵重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3. 诵读小古文。读准句逗、停顿,读好文中的四字词语,说说大概文意。

4. 有感情地读好课本中的故事。小古文都能读得这么通顺,现代版的《狐狸和葡萄》读来,应该更不成问题了吧,谁能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读好狐狸“直流口水”的馋样,读出狐狸“一步一回头”的不舍)

5. 对比阅读。两个版本的《狐狸和葡萄》,你更喜欢哪个?说说你的理由。

【点评】说到《伊索寓言》,学生似乎都不陌生,《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他们几乎个个耳熟能详;对于“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他特别博学,聪明机智,是个编寓言故事的能手”,“在每则寓言的最后,作者通常会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等,学生也早有所闻。故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若仍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读懂课文,明白道理”,就会显得平淡无味;那么,如何让看似简单、熟悉的文本依然拥有陌生感、新奇感?如何让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获得新的视野拓展和能力提升?小古文的引入就特别巧妙而有意味,妙者至少有三:其一,《伊索寓言》竟然有古文版的?而且竟然还是“老外”用中国古语翻译的?“一睹为快”“一读为快”的学习热情被迅速点燃;其二,小古文本身极具语言美、节奏美,读来琅琅上口,细品又倍觉形象鲜明;其三,古今版本的对比阅读和鉴赏评述,又能勾起学生的思维张力和表达欲望。

二、 展开想象,扩编故事

1. 找出文中的留白之处。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了觉得意犹未尽,留给你发挥想象、扩编故事的空间?

2. 学生实践,想象补白。我们就选择“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这一句来想一想,扩编一段故事。

3. 教师提示。先想一想,狐狸可能想到了哪些办法?再把“当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说具体。

4. 学生练习,交流。(教师随机适时点评:想象是否合理,逻辑顺序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形象生动)

【点评】学生在对《狐狸与葡萄》古今版本的对比阅读和鉴赏中,发现现代版(即课文)的描述比较简单,不如古文版的来得细腻生动、形象鲜明。于是,执教者就“顺势而下”,让学生对“意犹未尽”处想象补白,扩编故事,既进行了言语实践,又为下一环节“巧改寓意”埋下了伏笔。

三、 智慧解读,巧改寓意

1. 故事比较,发现狐狸身上也有闪光点。听着你们编的故事中的狐狸,为了够到葡萄,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全力,颠覆了我们传统观念中对狐狸的认识。比一比,两个版本中的狐狸,你喜欢哪只,说说你的理由。

2. 对这只“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依然不能如愿的狐狸,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 拓展阅读心理小故事:《狐狸和葡萄》。

五只狐狸都想吃到葡萄,可恨葡萄架太高。

第一只狐狸吃不到,就说:“嘿!酸葡萄。”便一走了之。

第二只狐狸摘不到,不停地往上跳,结果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三只狐狸便大发牢骚,诅咒葡萄架太高,被主人听见了,一棒打死。

第四只狐狸则得了相思病,整天口里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第五只狐狸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个葡萄不简单。但最终还是没得到,所以生闷气,抑郁而死。

最后,只有第一只狐狸还有机会回到葡萄架下。尽管人们说它“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对它而言,吃到葡萄至少还是有希望的。

4. 介绍小知识“酸葡萄心理”。原来吃不到葡萄的狐狸的经典语录“葡萄是酸的”正是它自我解嘲、自我减压的一种方式。在心理学上,这叫“酸葡萄心理”。(出示小知识:“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5. 续写寓意。读到这里,你能为这则伊索寓言改写一句新的寓意,也算为这只“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的狐狸吧。

【点评】教材给出的寓意,是“告诉”式的。这种告诉式的唯一的寓意,其实只对考试有用,它不能成为真正的智慧,无痕地融入学生的生命之中。这一板块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智慧解读,巧改寓意”,是要引导学生读出寓言故事背后具有个人深切体验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寓意,它锻炼的是学生的思辨眼光和具有个人意义、个性价值的表达。由于这样的思辨与表达是“内生”而不是“外烁”的,故而,它才更具备进入学生思想深处的可能性。

【总评】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为促进学生智慧的生长而教,正成为课程改革深化推进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和追求所在。那么,语文课堂中,应着力助长学生的哪些智慧?又如何力促学生智慧的蓬勃生长?吴老师的这则教学案例无疑能给我们不少启迪。

首先,语文教学要以促进学生言语智慧、学习智慧和思想智慧的生长为己任。

本课教学,如果仅把学习视野局限在通常意义上的读懂课文、掌握寓意上,那么,学生所得的无非就是一个外在的、与他的生活、智慧毫不相干、毫无触动的冷冰冰的“事实性知识”,这样的“事实性知识”对学生智慧的开启、生成与提升是并无多大帮助的。教者正是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对教材作重组与创生,小古文以及心理小故事等,多个版本《狐狸与葡萄》的引入,与原教材形成对比阅读和拓展阅读,学生在有滋有味读故事、阅读比较评故事、想象补白编故事、多元解读改寓意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既领略了小古文善用四字词语、语言生动凝练、节奏明快、形象栩栩如生的表达之美,又获得了现代文朗读、想象、扩编、改写等方面的学习策略培养,还激活了思维,获得了处事方式与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启发。

其次,遵循智慧生长的特点与规律组织教学,方能力促学生智慧的蓬勃生长。

第一,智慧生长需要自由的而非压抑的、开放的而非框定的教学情境。新奇、快乐、自由、开放、创造、体验等,构成了智慧生长必备的“土壤”“阳光”“空气”和“水”。本教学案例中,“诵读‘中国通’罗伯特・汤姆翻译的趣味横生的小古文”“评论哪个版本寓言故事更让人喜欢”“挑战编者、在意犹未尽处扩编故事”“摒弃成见、改写个性化寓意”等环节的设计,无一不充满新奇、自由、开放等元素,学生在一个接一个充满兴趣而又不乏挑战的学习情境中,或读或思,或评或写,加上同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思维互启,其学习热情和智慧的增长就自然得以实现。

第二, 智慧生长需要整体的而非割裂的、实践的而非灌输的学习方式。知识可以传授和记忆,可以交给和转让,而智慧则不能。智慧必须是个体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常识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去顿悟、去生成。智慧和能力联系在一起,有能力往往是有智慧的表现。因此,智慧的课堂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智慧生长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标志。而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需要有整体的、实践的、自主的学习方式去支撑。本课教学中,“诵读”“评述”“扩编”“改写”等,都是整体性、实践性、情境性很强、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正是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与任务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感悟不断在加深,智慧不断在生长。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4

论文摘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顿城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基拙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拙作用,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五、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实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寓言 教学启迪

引言

英语在我国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无论是升学、找工作都必不可少,因此,学好英语是很多人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希望。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调查到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谈英色变”,他们觉得学好英语实在是太难了,每次面对英语时都是饱受它的折磨。针对学生遇到的英语学习中的不同问题,寓言可以给予有力的解答。通过寓言的感召,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充满智慧,充满快乐。

一、“英语无用者”谨记《鹅卵石与钻石》: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学生觉得,英语在生活中没有用处。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为什么非要学习英语呢?实在是既无聊又无意义。对于持有这些观点而导致不学英语的学生,不妨给他们讲这样一个寓言《鹅卵石与钻石》。

一天晚上,神忽然出现在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面前,并告诉他们,在前行的时候边走边捡一些鹅卵石放在马褡子里,第二天晚上时,他们会既快乐又后悔。牧民们听完后,觉得很失望,因为万能的神吩咐的事竟然是如此的无意义。但是神总是神,他们虽然不满,也还是不敢完全违背神的旨意,所以他们多多少少还是拣了一些鹅卵石,放在各自的马褡子里。第二天夜幕降临时,果然如神所言。他们很高兴,高兴的是这些鹅卵石都变成了金子,同时很后悔,后悔的是当时觉得捡鹅卵石没有意义,如果多捡一些就更好了。

通过这则寓言,老师希望学生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现在自己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会变为无尽的财富。

二、“过度依赖者”谨记《鹌鹑和她的孩子们》:做事主要靠自己。

也有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希望老师从旁指导,监督着背单词,督促着做试卷,离开了老师,就不知所措,心中茫然。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给他们介绍《鹌鹑和她的孩子们》的寓言。

春天,鹌鹑妈妈把家安在一块麦地中间,一直安然无恙。秋天,鹌鹑宝贝们能跑、能跳、能飞了,这时麦子也变黄了。鹌鹑妈妈开始担心一旦农夫收割麦子,就会被发现、被捕获。所以她告诉小鹌鹑们,自己要外出觅食,在此期间,他们要保护好自己,并注意农夫说什么时候要收割麦子的话。不久,农夫果然和他的儿子来了,他察看了麦子后,告诉儿子,麦子成熟了,第二天一早就去请邻居来帮忙收割。老鹌鹑飞回来了后,孩子们告诉了她农夫的话。老鹌鹑听后淡定地告诉他们,麦子不会马上收割。第二天情况果然如老鹌鹑所言。等第二天老鹌鹑出门又带着食物回到家时,小鹌鹑们又说,一天后农夫的亲戚朋友们要来帮他收割。这次老鹌鹑还是告诉他们,不必惊慌,继续居住。下一天早上,农夫和他的儿子又来了,他们既伤心又难过,决定第二天自己动手开始收割。小鹌鹑们马上告诉了妈妈这个新消息,老鹌鹑听了后,当机立断,马上迁移。

从这则寓言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事情一定要靠自己,路在自己脚下。

三、“盲目追从者”谨记《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最初的目标。

在教学英语时,会遇到一开始学习成绩和状态都很好的学生,因为禁不住外在世界的诱惑不能自拔,结果导致学习一败涂地,后悔不已。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可以用《土拨鼠哪去了》来引导学生。

一只土拨鼠被三只猎狗追赶时,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突然,一只兔子从树洞里钻了出来,三只猎狗立即对它展开追捕。兔子无奈爬上了另一棵大树,一不小心掉下来,结果竟然砸晕了三只虎视眈眈的猎狗,很幸运地跑了。之后,教师问学生:“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他们已经忘记了猎狗最初追逐的目标。

了解了这个寓言之后,学生们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四、“自私自利者”谨记《瞎子和瘸子》:人无完人,学会合作。

也会听见有学生抱怨,说自己笨,没有英语学习好的同学聪明。这时《瞎子和瘸子》这则寓言,会让他们从中获得力量。

一天,一个瘸子外出时,看到了一个瞎子。瞎子忘记带盲杖了,所以他焦急万分地想有人帮助他。过往的人都很忙碌,无人理会瞎子的请求。这时,瘸子提议二人合作。让身材魁梧的瞎子背着他,他当瞎子的眼,瘸子当他的腿。于是,瘸子趴在了瞎子肩膀上,两个人步调一致,顺利前行。

因此,谁也别去羡慕老天给予别人的才能,老天给予了每个人应有的,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在学习英语时,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事半功倍。

五、骄傲自大者谨记《高傲的马》:祸福相依。

也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英语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自我感觉良好,对于老师的建议和指导充耳不闻,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充满鄙夷,觉得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殊不知,真正的大家对待学习的态度却是虚怀若谷,孜孜以求。《高傲的马》这则寓言就讲了高傲所带来的后果。

一个富人有一匹高大的骏马,这匹马被主人打扮得雍容华贵,所以马禁不住骄傲起来,有一天,马趁人不备,挣脱了马笼头,冲了出去。结果途中碰见了一匹又丑又脏的驴子。驴子身负重袋,步履维艰。骏马勃然大怒,对着驴子咆哮道:“快滚开!否则我就揍你!”驴子诚惶诚恐,急忙让路,吓得大气都不敢出。骏马向前跑去,一不小心,伤了蹄冠。于是,主人要它了,脱掉了它的配饰,把它卖给了一个车夫。从此,它从早到晚都在拉车。不久,驴子看见它,说道:“你也有今天,真是恶有恶报啊。”

所以,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要骄傲自满,古人曾言“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六、漫无目的者谨记《造船》:快乐在于过程。

作为大学老师,我们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困惑:“老师,我的高中英语非常好,高考考了130分。但是进了大学,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感觉自己的英语越来越差了。我觉得自己很痛苦,一点也不快乐,越来越孤独。”那一起来看看苏格拉底的答案。

一群年轻人在到处寻找快乐时,遇到了许多烦恼和痛苦。于是他们求教于哲人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听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只是让他们帮他造一条船。年轻人们没有推辞,立即投入到造船中。船造好了之后,苏格拉底和他们一起乘船在水里游玩,这时他才问他们是否快乐?学生都告诉他,快乐极了。最后苏格拉底才揭开谜底,快乐其实蕴藏在追求的过程中。

所以要想快乐地学习英语就是这么简单,一旦确立了目标并为之奋斗,一颗充实的心灵,哪还能容得下烦恼的影子呢?所以快乐在于追逐,成功在于过程。

七、情绪冲动者谨记《乌鸦和狐狸》: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有的学生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一旦别人给予赞扬就会洋洋得意,但是一旦别人给予批评就会失去理智,情绪失控。如下面这只屡战屡败的笨乌鸦。

自从第一次狐狸通过夸赞乌鸦骗得一块肉后,乌鸦就对狡猾的狐狸充满仇恨和戒备。又有一天,乌鸦历尽千辛万苦,寻得了一块肉。它把肉衔在嘴里,坐在树上休息,虽然疲惫但是也充满警惕。这个场景又被狐狸看见了,它眼珠骨碌碌一转,计上心来。它慢悠悠地走到树下,一看到乌鸦就破口大骂,骂它既丑又臭又难听。乌鸦越听越生气,马上就想骂骂这只卑鄙的狐狸。它张开了嘴,肉一下子就掉下去了。狐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肉叼着,扬长而去。乌鸦自然是懊恼万分,但又无可奈何。

学习英语何尝不是如此,想想“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不管别人如何讥笑,如何赞扬,他都依然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取得了成功。还有新东方的名师,称为单词之王的周思成,也是不畏别人的鄙夷,一天花13个小时来背诵单词,最终成了万人瞩目的英语达人。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八、自怨自艾者谨记《沙子》: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有同学觉得自己家境贫困,外表平庸,学习吃力,老师不喜欢,同学们看不起,所以自怨自艾,愤世嫉俗,不仅对英语,甚至对人生、对生活都了无信心。老师这时用《沙子》这则寓言,就会让学生找回自我,重新开始。

有一粒沙子,最开始因为自己相貌丑陋,一贫如洗还弱不禁风,所以被人瞧不起。为此,沙子见别人也不顺眼。最后,它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就去找上帝评理。看着痛苦不堪的沙子,上帝异常平静地对它说了四个字:“相信时间!”沙子听后,豁然开朗,明白了上帝的良苦用心。从此,它不再自卑了,也不彷徨了,快乐地生活。有一天,天气炎热,沙子去海里游泳,不知不觉就掉进了一个贝壳里,沙子使完浑身解数也没有出得来。沙子想,既来之,则安之,我就当在里面修身养性吧。索性就耐心地在黑暗的贝壳里乐观地生活下来。几年之后的某一天,贝壳被打开了,沙子重见了光明,它被一个人从贝壳里取了出来,冲洗干净,放在一个华丽的锦盒里,作为珍宝,献给了国王。沙子这时才明白,自己竟变成了绝世珠宝。

所以不管怎样的家境,怎样的外表,怎样的英语基础,永远都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要相信只要自己目标明确并付出努力,时间就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证明一切。

结语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用寓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让他们从中受益,从而超越困难,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曹廷伟.民间寓言集[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9).

[2]《青少年必读丛书》编委会.中国古代寓言故事[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11).

[3]天下珍藏版编委会.伊索寓言图说[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11).

[4]白本松.试论中国寓言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6-9.

[5]欧阳文风.中国古代寓言的历史功用[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4):13-15.

寓言四则教案范文6

案例要研究的问题:“并行认知法”、“戏剧教学法”在幼师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并行认知法”是指这种方法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语篇难度和学生的语言水平三个层次上找出最佳契合点,教师借此来安排课堂教学。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教师不宜从头到尾地串讲课文,也不能在阅读中只关注文章的主要情节,而忽略重要的语言结构。教师应设计一些活动,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捕捉文章大意和重要的语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戏剧教学法”。“戏剧教学法”是指主张将表演引进课堂,开展情景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旨在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课堂参与和表演发现自我,树立学习的信心。《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课标》对职业中学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要求也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短剧;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案例背景: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06级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以及表达能力。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听故事和讲故事对训练幼师专业学生的技能是很有帮助,也是他们必备的专业技能,对于他们的外语学习也具有相似的效力。戏剧教学法在西方国家被广为运用在语言教学上,现正逐渐为我国英语教学所采用。职业中学学生,大都在初中时成绩的不理想,尤其对学习英语丧失了信心。怎样才能帮助他们重拾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呢?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失去兴趣就会坚持不下去。长期的实践证明:在职业中学阶段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故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心理优势和良性循环。运用戏剧教学法教授Story Elements,从听故事、讲故事入手,可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目前06学前、幼保专业部推广的英语儿童剧比赛相结合,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实际活动中得到激发,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得到提高。

二、案例呈现

Step1: Lead-in 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词汇情况,然后PPT展示图片导入课文话题。

师:Show some pi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m. 展示若干关于寓言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看荧幕上的图片,并根据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图片.(What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Have you read this story?)

生:欣赏图片,根据老师的问题描述图片中的语言故事。

Step2: Reading

(1) 师:Check the preview work

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再次熟悉本课文中将会出现的新词汇,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读音。

生:Match the definitions

Read the new words in this text

(2) Fast-reading

师:Read the text quickly, while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迅速抓捕课文的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有效信息来完成相应的问答题,形成对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同时也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阅读能力。

生:快速阅读课文的同时听录音,注意语音语调并根据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找出老师给出问题的答案。

(3)Further-reading

师: Show some multiple choices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m (small discussions are allowed)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展示选择题,要求学生回答,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出怎样找出叙事性文章的五要素。

Analyze the text and put the statements in right order. Find out the elements of this story.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宏观理解文章内容,找出这个寓言故事的五要素,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

生: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所给选择题的最佳答案,并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五要素,并说出这五要素。

Step3: Consolidation

师: Retell the text 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所找出的五元素复述课文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此项任务。这样既达到巩固课文内容的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寓言故事的寓意,又能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性。

生:根据故事五要素以小组为单位复述课文。

Step4: Extension-a play

师: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寓言故事,改编成小短剧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叙事元素并说出其寓意。

生:按照学案中的寓言故事,改编成短剧进行表演,其他同学找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叙事要素。

Step5: Homework

(1) Read the text a lot and try to remember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背诵单字、词。

(2) Search fo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hinese fables and Aesop's fables

利用网络或学校图书馆找有关于中国寓言故事和伊索寓言方面的资料。

(3) Read Aesop's fables on holidays if possible.

利用假期仔细阅读伊索寓言故事。

三、案例评析

1、教学策略的恰当选用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采用“学案导学”、“并行认知法”、“戏剧教学法”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一步接一步从阅读文章表层意思,到探讨深层内容,使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西方寓言故事。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活动。精心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活动是成功组织任务型教学的首要条件。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和巩固语言,积累学习经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本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课堂设计合理,结构流畅,成功的达到教学目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除了传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这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各种语言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总之,本课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教学主线,合作教学为原则,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突出交际性,重视读写的实用性,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重视个体差异和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方式。通过合作、探究,运用“并行认知法”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进行表层理解、深层理解、评价性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用的能力。经过授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例如,先带着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接着找出叙事要素(这是表层理解),最后总结全文,概括寓意。通过字面理解使学生达成共识,升华到深层理解。引入部分达到预期效果,准备了录音和图片(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图片)作为导入,能引起学生兴趣及渴望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2、多元评价与赏识教育。

在本课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表演等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本节课采用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

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基本性的评价。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例如有些学生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很强,即使她考不上大学,但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老师,你能说她不成功吗?我们还要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学生定一个切适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30多分到60多分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取得每一个阶段的成绩都应该给予表扬。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许一定要随时出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用“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That's a good idea.” “ I believe you'll succeed” 等语言鼓励学生。一次次表扬、鼓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无限兴趣和信心。

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应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老师的关注。比如说,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常常会写上: Great/ Excellent/ Good job……这些词语,有时画上一张笑脸,一个大拇指,或是贴上一张漂亮的贴纸,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可以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我们每次以满分来衡量他们或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蠢”、“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们将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迷失方向。就拿我班上的小蔡这个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怪,长着一张快嘴,常因为其他同学的一点小毛病就叽里呱啦的指责这个指责那个,同学们都嘲笑她,排挤她。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她能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作业清楚,回答问题声音响亮等优点,给予了肯定,同时委婉地指出她的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她找回了自信,随之带来的是更大的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和技能都提高较快。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帮助学生压在自己身上自卑的巨石,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学生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凡事都有个“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赏识也同样如此。“只要表扬不要批评”,这是赏识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误区。不能一味地赏识,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赏识和批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不能过分赏识,更不能夸大事情地表扬。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赏识的眼光注视每位学生时,要客观地分析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实际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赏识过多,否则学生会对教师的赏识无动于衷,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过度的赏识还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自满自傲的情绪,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因此,多元评价应把赏识与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批评的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地提出,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赏识中有批评,批评中有赏识。同时赏识要因人而异,例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让他克服不良习惯。教师要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英语教学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

3、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是实效的课堂。

“戏剧教学法”的主旨就在于体现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我们要从学生主体出发,依据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现,求知欲强等特征,以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基础,以意义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焦点,设计符合学生不同层次需求的教学任务。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所设计的任务应有明确的目标及活动价值,目标应贴近具体生活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应力求真实,应遵循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在英语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真实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提升,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

4、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补救的重要手段。

不足之处在阅读并回答问题部分,应该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如:Yes-no question),以照顾到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复述对于能力稍差点的学生难度大了些。职高学生,大都在初中时成绩的不理想,尤其对学习英语丧失了信心。怎样才能帮助他们重拾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呢?我认为在英语教学反思及教学补救的实施上,可以降低英语运用活动的起点,开展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能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如,为积极响应学校开展“迎奥运”活动的号召,我们英语教研组组织了手抄报(英语版)比赛。本次比赛学生个个兴致勃勃,三个一伙,四个一群,信心百倍地积累素材、组织素材、书画上色……的确个个大显身手。交上来的每一份手抄报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琢磨才制作出来的,皆有独到之处,看来下了不少功夫。作品展出后,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充满信心的迎接下一次挑战,为他们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