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例6篇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经历;发现;学习;运用;三维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所谓经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历的活动。新课标要求知识传授过程中完成“三维目标”,很多教师只完成了一维或二维目标,其实,这只是短期的知识目标。实践课不上,实验课不做,直接告诉方法,然后反复练习,学生没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长期目标未得到实现。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他带领三个弟子经过一片麦田,要他们选择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前进且只有一次选择机会。

第一个弟子走进麦地,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麦穗,他担心错过这个麦穗就摘不到更大的麦穗,于是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了。在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麦穗比他摘的那个大,但已经没有了机会,只能无可奈何地走过麦田。

第二个弟子看到不少很大的麦穗却下不了摘取的决心,总以为前面还有更大的,可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只能在麦田的尽头摘了一个较大的麦穗。

第三个弟子先用目光把麦田分为三块,在走过前面这一块时,既没有摘取,也没有匆匆走过,而是仔细地观察麦穗的长势、大小、分布规律,在经过中间那块麦田时,选择了其中一个最大的麦穗,然后就心满意足地快步走出麦田。

为了摘取最大的麦穗,三个弟子一定会有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一次经历体验胜过千万次的说教。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在实践操作中经历“发现数学”,在自主探究中经历“学习数学”,在联系生活中经历“运用数学”。学生经历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产生思想碰撞,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导实践操作,在经历中“发现数学”

学习者在经历中会“再发现”,对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例如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学生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经过拼图操作,细心比较,就能看出:长方形的周长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便迎刃而解。还如,教学“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不一定非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剪、移、旋转、拼接,得到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学生对公式中乘二分之一的意义会有不同的理解。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合时,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借鉴洋思模式,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老师不能给予的东西。

二、挖掘潜在资源,在经历中“学习数学”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学校教室里有许多工具和材料,让学生找找、做做,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应和认识。

如学习“长方体”时,有一块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用它做一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焊接处及铁皮厚度不计),容积越大越好,你如何设计?容积是多少?学生很快设计出图纸并求出容积为:(40-5×2)×(20-5×2)×5=1500(立方厘米)。教师再提出充分利用边角料,可以拼焊接。让学生的思维马上向深层发散,利用边角料就是增大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容积肯定变大,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设计,学生兴趣倍增,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开始碰撞,充分挖掘图形潜在的数据、线索,经过动手操作、画画、拼拼、摆摆,将长方形一条宽的两角上分别剪去一个5×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后,拼焊接到另一条宽的中央,这时的容积为(40-5)×(20-5×2)×5=17500(立方厘米),当然还有设计成底面是正方形20×20(平方厘米)的,容积还会更大。

在学习“圆柱与圆锥体积”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实际问题仍有难度,如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3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学生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手脑并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创设生活情境,在经历中“运用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在学习完“各种平面图形”后,向学生提出:校园有一长50米,宽30米的长方形花坛,学校准备绿化,一半种花一半种草,栽插不同的色块,增加美感,请你帮助设计一下,分组进行,比一比,看哪个组的设计方案美观实用?方案越多越好,我们将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提交给学校。显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内容源于学生的学习环境,一种美化校园的激情驱使着他们投入了绘制活动,学生要充分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否定与肯定,内动和外动有机地结合,创造的欲望逐步地高涨,让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

学习“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工合作,动手测量计算自己教室的粉刷面积,也许教室里暂时是混乱的,平静之后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在经历的过程中会有新的生成。事实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使用数学知识,学生的创造欲望越来越强烈。

总之,经历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更加开放的数学实践活动,到户外去测量,深入社会去调查。每一项活动意味着一种经历,这些经历,不仅能对学生目前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能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注:此文参加2010年江苏省行知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荣获

二等奖,内容已删修。

参考文献:

[1]张以瑾.给孩子一百种经历.中国教育报,2010-04.

[2]叶天荣.传递数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01.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文2

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党史心得体会3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党史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党史,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以下是学习党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

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担负特殊职责使命的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__x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__x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党史心得体会2

最近一段时间,我怀着崇敬的心境学习了,回观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一句毛主席的词在脑海中浮现“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可是,为了解民众于倒悬的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1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强,已经走过了90年辉煌的历程。

这9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救国之路,成成败败,经历了许多坎坷,走过了许多弯路,可是我们的前辈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就算只剩一丝期望,也要用尽全身的力量把它握紧,直到胜利的光芒洒落到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学习党史心得体会。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一句话: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可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日,我们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

应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从1949年建国到2011年,中国从中国共产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成功、从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穷二白到今日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的速度令世界刮目相看,国际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提升,这一切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让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我的历史使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在党的历史发展的不一样时期,党的先进性始终是贯穿党的建设的一条红线。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推进党的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直至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异常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构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期间党员的先进性表现为: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昂扬的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率先示范,进取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党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的生动体现。今日我们的中国人民,在中央领导团体的带领下阔步前进。

党史心得体会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在主持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国史作为一门必修课。

时强调,要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提高我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自觉性。我党、我国的历史是一部光辉灿烂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绚丽壮观的发展史,学习党史、国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可以说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更是一座蕴涵丰富的宝库。在领导革命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借鉴历史经验,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因此,党史国史是党员干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该怀以崇仰之情认识党的历史,以敬畏之志对待历史、学习历史,从“红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文3

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教育我们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心得体会1

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5月9日下午举行。市委书记、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强主持会议并指出,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市委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部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9年的历程,对每一名共产党员而言,学习“四史”,不忘过去,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中国近代软弱落后的屈辱历史,中国老百姓被欺辱的苦难过去,让我们铭记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这一真理。在重重困难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祖国从积弱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在居安思危中,努力的实现中国梦。

我们共产党员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

我们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历史中吸取前人的经验智慧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不断增强自已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能力,用务实担当的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心得体会2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既是对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新部署,也是对传承与弘扬我们党优良传统的新要求。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要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学习新中国史,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各级党组织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各级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

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从以往的学习情况来看,对标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新要求,如何在历史学习上提高加强深化“四史”教育的学习,我们可从以下抓起:

一是坚持全面地学。研读“四史”应坚持在大历史观的指导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阔视野,把40年的改革开放史置于新中国70年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学习,把70年的新中国史置于近百年党的奋斗历程中学习,把百年党史置于500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学习。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学习活动,夯实“四史”基础知识,构建逻辑严密的“四史”知识结构,全面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及其发展方向。

二是坚持深入地学。深化“四史”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与精神力量,特别是在当前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四史”教育是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力量,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的重要途径。因此,“四史”学习教育不能满足于对一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坚持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善于突破历史的表象,深入到历史事件的内核,勇于探索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深入解读重要历史人物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心路历程,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在为民族谋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规律。

三是坚持辩证地学。党员干部研读“四史”,既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更要落实到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的实践上,只有如此,才能凸显建立“四史”教育长效机制的意义。因此,研读“四史”必须要贯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笃行之,真正把握“四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从而达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效果。

四是坚持反复地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有的知识点记不住、记不牢、记不全和记忆混淆、记忆串门,对有的历史问题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彻底等现象。化解这些“现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大历史观指导“四史”学习的同时,还要综合运用人民史观等,将“四史”学习融入现实生活中,结合到实际工作中,实现“四史”学习经常化、日常化和制度化,在反复学、反复读、反复研中,丰富对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知识储存,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认识,科学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史的艰辛历程和发展趋势。

总之,只有坚持全面地学、深入地学、辩证地学、反复地学,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长效机制,才能教育党员干部开拓工作视野,增强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铁、信心如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历史的基本方法,是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我们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要更好激发党员干部的奋斗精神,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坚决守住守好疫情防线,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

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心得体会3

经过一段时间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学习,联系当前我的所见所闻,的确有很多感触,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国家的实力一天天比一天强。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后是一个个的不平等的条约,最后的《辛丑条约》彻底把中国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之后又是军阀混战,至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从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各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就这样100年过去了,但大家都应该清楚;历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事实也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发动,在动乱的年代为人民开路,朱德,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一批元帅运筹帷幄,再无数个不眠夜的灯下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从1928年起,不断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红军的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在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的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只要回首长征就点燃了一种精神,照亮了一个民族,我觉得,无论将来我们走到哪里,长征将会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

我们的历史也有创伤,那惨烈的日军30万人南京大屠杀至今仍是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阴影。1937年日本的侵华行为,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他们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他们惨无人道的行径毫无天理。可是中国共产党没有被吓倒,反而拍案而起,在全国范围内与日本鬼子斗争到底。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我们党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责任,强人悲痛,义无反顾。

在党过去的不到百年的历史上,经济发展不常提及。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我们确实无法一心一意发展生产力。可现在不同了,历史已经被我们改写,在新时期,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证明,我们的经济同样可以向革命一样焕然一新,有理由相信,我党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长远战略为计,以远大目标为航,在今后的百年谱写更加辉煌的奇迹,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心得体会4

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更好的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下称“四史”)结合起来。贯彻学习“四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是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作为己任,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逐步建立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引领新中国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的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时期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以经济体系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快速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重点加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了司法体制综合改革,深化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了国防和军队改革,建立了国家监察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国共产党一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最重要的参与者和最强大的引领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摆脱了模仿苏联模式的传统思路,成功开辟了符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长期稳定,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所处的被动局面得到很大程度的扭转。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也体现出显著优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而如今,年轻一代的党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走过革命先辈们走过的路,无法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唯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各级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拥护党、热爱党,坚定不移跟党走。

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要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学思践悟守初心主题线上培训活动心得体会5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文4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一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了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讲话,认为中国共产党在95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不仅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值得借鉴。

聆听了的讲话,触动最深的是历史和未来这两个关键词。关于中华民族近代历经的苦难,以前讲过,这次再次提到,并强调回顾历史是为了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面向未来,是为之奋斗的两个一百年目标。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更应做好当下。

9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波澜壮阔;95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到百年间,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时刻,的讲话系统、全面,既有对过去走过路程的回顾,也有对当下形势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在过去的95年里,中国共产党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但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持续发展繁荣。看到回顾中国共产党95年来走过的波澜壮阔历史进程和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非常振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中国人民克服近现代以来的重重困难,实现民族解放,建立独立国家,并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数亿民众脱贫。

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正是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新的辉煌,必须从过去吸取经验、找到动力。在讲话中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分别从坚持指导思想、坚定崇高理想、坚持四个自信等8个方面提出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记历史,牢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表明中国共产党仍将继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将通过不断努力,引领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就。巴基斯坦伊斯兰堡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表示。

坚持不忘初心,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成立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跨过了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如今,面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再次吹响了集结号,世界由此看到了中国和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个世纪,在其领导下,中国经历着快速发展的时代,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至少温饱的生活。如今,再次强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充分表明了中国实现目标的决心和信心。的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并阐述了实现途径。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将更加有信心地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难题,让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而存在的政党,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也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的讲话,既立足中国,也面向世界,指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光辉历程的世界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的成就,中华民族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就,增强了国家繁荣发展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并进一步揭示了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涵。

在讲话中特别提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津巴布韦津中青年论坛主席布莱恩姆杜米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重视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为他们指明路线,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能力,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拥有成熟、完备的后备力量是所有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之一。

2016习主席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二

今天下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主持召开团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会议认为,的重要讲话牢牢把握时展趋势,回答了党的建设和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时代性,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讲话充分肯定了青年在党的奋斗历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全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对亿万青年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是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引,必将激励广大青年进一步焕发创新创业创优热情,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会议指出,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以实际行动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既要充分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又要深刻理解党的发展历程所揭示的重要启示,对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人民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做到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跟随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既要高度重视理想信念的关键作用,又要深刻认识科学理论的决定性作用,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自觉性、主动性,切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既要铭记历史、感恩先烈,又要珍惜当下、继往开来,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既要牢固树立 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又要切实增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责任感、使命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永远保持与青年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共青团永远保持生机活力;既要时刻铭记党对广大青年的重视关怀,又要充分认识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肩负的光荣使命,发挥好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会议要求,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共青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各级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抓好学习宣传。把学习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共青团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结合走转改大宣传大调研、常态化下沉基层、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主题团日活动等工作载体,发挥各级团的领导机关示范作用,充分利用团属新闻媒体阵地,创新运用网络文化产品,广泛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习。团中央直属机关要带头组织好学习贯彻工作,抓好讲党课、专题讨论、系列培训、征文演讲、学习交流等活动载体。注重突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精髓和重要要求,引导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始终不渝地跟党继续前进。要把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落到实处。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继续抓好巡视整改工作,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把强化党的领导、重视党的建设体现到、落实在团的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扎实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工作。严格按照中央有关部署要求,严格遵照已经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一项一项盯紧抓实重点改革举措,努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要组织动员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建功立业。各级团组织要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用七一重要讲话描绘的奋斗目标和美好蓝图激励青年,广泛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把个人梦想汇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探究激趣;生动课堂;主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65-02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预习,做好探究激趣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自主探究”,作为预习这个环节也不例外。预习中要尊重学生的体验,不给学生任何的束缚,让学生尽情享受预习的乐趣,并随时将自己的体验记录在导学案中“我的疑问”上。带着这种体验,再借助导学案上精心设计的思考题,了解学习的重难点,再读课本,进行初步的整体把握,做出批注,写出自己的读后再体验。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那就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否则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

二、贴近生活,创建生动课堂

学生厌倦沉闷的历史课堂。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觉得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没有意思,不喜欢老师对教材内容枯燥无味的介绍,希望老师教给他们生动而有趣的历史。所以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重要性,树立新的教学理验;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在生存和发展中的活动包括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学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但是他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社会的,要让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就要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也要联系其家庭和社会生活实际。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就应当让历史“重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感悟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如:在教学《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老师为学生虚拟了这样一个历史场景:“假若坐着时空穿梭机,来到距今70万到20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来考察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你会观察到什么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讲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这个案例,教师利用了学生对北京人的了解,虚拟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讲述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进行了一次北京人的生活体验。

2.巧设问题,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现实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说,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进行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看现实,从现实中看历史。这种联系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认识现实。

3.开发资源,让学生利用生活素材探讨历史。历史教材是教学资源,但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现实生活实践才是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最大资源库。现在学生虽年龄尚小,但已具备了一些知识与生活体验,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这个世界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如果我们采用一些生活知识调动他们,帮助他们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使他们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利用大家都熟悉的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国的工厂这样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样教学更直观,更易于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经济趋势。

三、主体性教学,实现优势互补

实习经历心得体会范文6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突出表现为单向的信息传递渠道,即由教师主讲,从头到尾,一讲到底,“满堂灌”、“一言堂”,真正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容器”,只能是听话听话再听话,被动地接受知识,服从地听讲,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一节课下来,教师满以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却晕晕乎乎,似懂非懂,甚至不知所云。这种状况,就是学生被同化了,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束缚,阻碍着学生能力的 发展 ,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用异化的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多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精心布置,把学生引入到发生疑问―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来,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互相合作,在互动中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了创新的条件。

二、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为学生提供创新环境怎样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让师生成为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一点,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以亲切、友善的教学态度对待他们,以“爱生乐教”为座右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起成功的信心,让学生从教师那儿感受到爱的力量,继而转换成学生的内部动力,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教师要赏识学生,多鼓励学生。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生活在赞美声中的学生会自信。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老师的赏识,没有哪一个教师的赏识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托尔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人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教师要用经常的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要经常说:“回答得真好!”“你真棒!”“说得好极了!”“你真聪明!”,杜绝“这样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真蠢!”等说法。教师在设计活动或提出问题时,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不要急风暴雨似的要学生立刻做出反映,要尽量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启发学生思考。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假设和陈述,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却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并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不要排斥学生的失败和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从而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学中民主、平等的气氛。让鼓励和赞美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

三、激发兴趣促进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稳定积极的学习情感,以及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努力进取的学习精神,这是一份自觉的、主动的、活跃的学习动机。在历史教学中采取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新教材中的“自由阅读卡”,“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阅读兴趣,能推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英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历史可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其中一项就是“发展休闲的兴趣”, 现代 教育理念也立足于“学生发展为本”,新教材精美的图片,蕴涵人文关怀和生动化的编排设计,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呼唤个性,在对历史本体的个性追求中,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人格的塑造。无个性的共性化历史是毫无生气的“死寂”的历史,无生气的历史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窒息,而历史的鲜活性特征是由其个性化特征决定的。

四、投入情感植入创新

在心理学中,创新情感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创造潜能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作为 历史 教师,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情感。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呢?首先,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历史老师应利用历史内在的兴趣、情感及德育因素,向学生展示历史美,使学生获得对历史道德感、美感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另外,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应用充满情趣和美感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体验创造的欢乐,从而使创新情感得以培养。其次,教师的积极鼓励增强了学生成功的愉悦感,心理压力减小,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情感进一步得到培养。

五、培养创新灵感思维

灵感是指人们头脑里突然出现新思想的顿悟现象。灵感思维是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历史灵感思维是指未经逻辑推理就直接迅速地对历史事物作出理解和结论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历史创新能力的表现。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灵感思维呢?这要求学生们掌握和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在新课程教学中,不但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以往历史学习中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历史学习中不断得到 发展 。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从枯燥、沉闷的认知、记忆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历史学习的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在历史学习中既得到知识,也得到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经。这样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获得课堂和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历史知识的不同方法。因而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培养灵感思维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