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法论文范例6篇

联想法论文

联想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教训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5-0119-04

苏联共产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历任苏共领导人无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当作执政的头等大事,“现代史上还没有其他哪个政权的政治领导人对文化宣传如此关注,而且投入如此之大。”[1]217但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体系却没能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反而让人民极为反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深入分析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对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启示意义。

一、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苏共既没有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阶段性的理论创新固化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被遮蔽了。

十月革命胜利后,鉴于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成为当务之急,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党忙于实际事务,没有时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吨粮食在列宁的心目中比马克思的一卷书分量还重。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好像不曾有过似得,因为没有时间去进行那种争辩。”[2]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供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案,这一切都需要布尔什维克党自己摸索。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3]列宁这样做为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打开了空间。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终归需要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解释,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未来建设,这个工作是由斯大林完成的。斯大林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一经提出,便被当作绝对真理,不容讨论,不容置疑。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揭露并批判了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行为。被当成神一样崇拜的斯大林走下了神坛。据一位美国观察家说,有些苏联学生觉得自己的信仰被打碎了,他们从此不可能再相信苏维埃政权要他们相信的东西了[1]222。斯大林的后继者们本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可他们不但继承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反而提出了与苏联实际更加不符的理论,与苏联实际脱节。由于苏共领导人垄断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权和解释权,当苏共领导人改变,理论也随之改变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跟着改变了,人民无法感知到理论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因而也无法认知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既要从横断面上解释理论的合理性,还要从历史纵深方面阐释理论的继承性,否则无法给人以历史连贯感。只有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在宣传教育中体现出来,才能让人民感知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相信马克思主义。

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思想教育上的能动性

十月革命之后,苏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苏联人民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学习马克思主义,也有足够的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斯大林却继续推行灌输方法,并且让说服式的灌输变成强制式的灌输。“领导是以说服群众的方法(党用以影响群众的基本方法)为保证的。可是,这并不排斥而是预计到要实行强制,只要这种强制有工人阶级多数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做基础,只要这种强制是在说服了多数以后对少数使用的。”[4]斯大林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铲除异己,经常在思想领域开展大批判运动。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不允许人民自由思考不同于当政者的思想观点时,那么人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隐藏起来。人民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不屑一顾[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苏联共产党首先是不够尊重人民群众的思想创造活动,把自己定位为高高在上的理论创造者,而人民群众只能做理论的接受者,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厌恶和唾弃。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的理论疑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苏联人民群众的真实理论需求被忽视了,苏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变成了自说自话,它自动地远离了人民。

三、要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苏联自十月革命后就几乎是一个同外界隔绝的社会,“实际上在苏联,除国内极少数政界和科学文化界最上层人士对国外多少有所了解外,广大群众视外国犹如天外世界”[6]。在这样一种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用强制方式向苏联人民灌输思想理论,苏联人民在思想领域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斯大林的思想体系,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方式看似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斯大林去世后,国内外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频繁了,当走出国门的苏联人见识到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生活方式、自由的生存环境和繁荣的文化生活后,他们意识到,“与国家的宣传相反,他们并不是生活在可能生活得最好的世界中”[1]6。国家灌输给他们的思想可能不正确。怀疑和抵制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想法开始生根发芽。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苏联人民受教育水平得以提高。“群众在切身生活中体察到的现实与理论的脱节,言行的脱节,往往使他们由对现实的疑问发展为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动摇。”[7]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越来越不具有说服力了。苏联历史学家谢尔盖・德米特里耶夫在日记中写道,“苏联的生活方式可能会给它自己树敌。它产生并教育了自己的对手。”[1]214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影响是,更多的人自主思考理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都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机械地接受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他们开始主动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他们希望参与理论的创新和理论的宣传。但苏共意识形态管理机构并没有对人们的自主意识给予充分的尊重,而是采用更加严格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社会思想日趋多元而意识形态管理却日益保守的时期。对于国内不接受官方所宣传观点的持不同政见者或者从学术上封杀,行政上处分,或者被关进疯人院,甚至驱逐出境。人们对思想领域的严格管控极为反感,社会上弥漫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厌恶情绪和对官方理论宣传教育的逆反心理。 “在历史最终的反讽中,以革命的暴力作为意识形态基础的苏联社会主义帝国,却死于非暴力的意识形态。”[1]473

四、切忌单纯用行政手段解决思想分歧

苏联解体前夕,知识分子是揭露苏共历史、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先锋。为何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没把知识分子培养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强支持者,反而把知识分子培养成了自己的反对者。“苏共多年精心培养的理论队伍和思想精英一夜之间调转了枪口”[8]1216。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在文化领域实行严格的管控政策,错误地对待学术问题,粗涉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工作。

其实,苏共也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战斗力薄弱的问题。契尔年科曾失望地说,“我们对早在六十年代就成立的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央经济数学研究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至今也未能看到它们对社会现象和迫切经济问题进行过详细的具体研究。”[9]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也深感理论匮乏。于是,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政策,希望打破思想文化领域沉闷的风气,摆脱固有意识形态的束缚,促使人们积极参与改革事业。在公开性的冲击下苏联共产党也变得毫无立场,主动放弃维护甚至主动推倒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外,苏联长期“无菌环境”和官僚体制下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已经毫无战斗力,“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用外界思想理论武装面前,以及在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后涌入的五光十色的西方理论学说和文化思潮冲击下,束手无策,‘一夜间’土崩瓦解。”[8]1225

五、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党群关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成效。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我们应当同过去诀别,改进党的工作,多用行动少用言语来进行宣传。用言语既不能说服工人,也不能说服农民,只有用榜样才能说服他们 [10] 。可惜列宁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执行,苏联共产党还是腐化了,党逐渐脱离了人民,当然人民也必然远离党,远离马克思主义。

苏联共产党的贪污腐化是极为严重的,是苏共领导一手促成的,从特供体系的建立,到斯大林的红包,以致于最后形成了特权阶层。1970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的生活改善困难,可是各级政府官员却过着无比奢华的生活,鲜明的对比激起人民强烈的不满,并且党的领袖不采取严厉措施制止这种腐化行为,导致人民不再信任党,也不再相信党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这个阶层的成员掌握着一些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有较多机会去西方国家访问,接触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想,更容易抛弃马克思主义。“到了80年代,意识形态对于大多数苏联精英来说已经很长时间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了。”[11]5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人首先没有了坚定的理论信念,放弃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再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也无法深入人心,只能是一N形式化的工作。

六、要构建价值共识,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价值共识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直至苏联解体,苏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上都没有提出鲜明的苏联社会核心价值观以消解西方价值观特别是美国价值观的渗透,从而失去了大众文化领域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最重要的阵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三十年,全世界经历了一个深刻的文化变革阶段,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从精英走向大众,这场变革是以战后经济和技术奇迹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转换为基础的。文化消费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大众文化从未以如此规模让如此众多的民众以如此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此频繁地接触过。”[12]2实际上,二战以后,能不能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决定着能不能获得意识形态的胜利。美国的价值观成功融入了大众文化,并借助大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苏联。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

文化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苏共高度重视文化的教育功能,把苏联文化打造成教育性的、动员性的、鼓舞性的文化。但大众文化却是偏重体现娱乐功能的文化,社会大众消费文化只是为了娱乐,只是为了休闲,文化消费本身构成一种文化的价值或者说就是文化本身。如何在人们娱乐的同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以榜样的力量灌输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引导人们从英雄的过去向光辉的未来前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显然,苏联文化产品的内容和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与大众文化不相符。苏联也曾大力发展大众文化,但“苏联文化在得以改善的同时也自相矛盾地变得更糟,在获得最大的影响范围、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损害了其积极宣扬的价值观和被珍视的目标。”[12]19原有的价值观被损害了,新的价值观并没有被建构起来,价值观的缺失给西方国家的价值观随大众文化进入苏联人民头脑创造了机会。由此可见,拥有了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主导权,也就能掌控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传播权。这是新的时代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没有顺应时代变化,形成价值共识,在与西方国家争夺大众文化引领权的时候失败了,导致其无法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美〕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著.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M].李晓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美〕路易斯・费希尔著.列宁[B].彭卓吾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10:611.

[3]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

[4]斯大林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428页。

[5]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第31卷[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45.

[6]马龙闪.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2.

[8]马龙闪.为什么说“文化统制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原因之一?[J].陆南泉、黄宗良、郑异凡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9] 契尔年科.契尔年科言论选集[S].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5:380.

[10]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353.

联想法论文范文2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小小露珠自生自灭,实在不起眼,但田晓菲同学却由它联想到平凡、纯洁、默默奉献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崇敬赞美的情感,写下了《露》这首清新优美的诗歌。(见高中四册)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了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通过对比,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到这里,似乎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无路可走了”,但联想又使作者的思路拓展到更新的层次:联想到“轻盈的”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最后作者再联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眼前的绿和想象中小姑娘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完全的升华。

议论文写作可以纵向和横向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充实内容,增强论说的力量。比如《谈“开卷有益”》,如果只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再举几个事例证明它,就未免肤浅。首先要联想到“开卷有益”的出处,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阐明它本身的意义。再联想到文化知识对人类的推动作用,想到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特征,论述“开卷”的益处。再联想到一些人读迷信、色情、反动的书而受害的实事,指出“卷”需选择,否则百害无益。再联想到一些死读书,只贪多,不消化的“书呆子”,于是指出“开卷”要善于思考,注意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联想到那些见书就读,读书就是目的的人,指出“开卷”要有计划,要目的明确。这里的联想,很好地拓展了思路,对“开卷有益”这个不全面、不科学的论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三、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

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其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了成百上千的文章,不应该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比如写《雨中》这篇作文,先展开相关联想:

①雨中的校园,雨中的田野,雨中的人们;

②教室外,爸爸(或妈妈)打着伞在雨中等我放学;

③全组同学轮流背腿残的××同学回家;

④××同学追上雨中的×老师,把伞送给她(或他)。

由③④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与此相似的助人为乐的事情;

⑤大街上,一个红领巾把伞遮到一位不相识的正在淋着雨的老奶上;

⑥某同学扶起摔在地上的小同学,用伞遮住她,把她送回家。

还可由③④⑤⑥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与“助人为乐”相反的事情:

⑦某同学用雨帽遮住脸,与双手紧抱一叠作业本,又没带雨伞的某老师擦身而过;

⑧几位大同学看到一位小同学滑倒在泥水中却哈哈大笑。

经过这样的联想,不就得到很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了吗?

再如写《勤能补拙》的议论文,首先从时间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吕蒙笃志就学而令人刮目相看;阎若璩“愚”而苦钻经史,终成学者;章学成“愚”而好学,终有所成;童第周刻苦钻研,获得第一个百分等。再从地域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外国的威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少小反应迟顿,而后勤奋学习,终成大家的事例。另外,展开相反联想,还可想到自恃聪明,不勤奋学习,结果变得平庸无能的方仲永等。这样从时空上、正反方向上展开联想,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就会连绵不断地涌现出来,供你选择,听你调遣,从而写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四、联想能为借鉴写法架起桥梁

学生作文常困于谋篇布局,困于开头结尾,难于寻求到恰当的表现手法。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联想。如果展开联想,就架起了所作题目与范文之间的桥梁,寻找到恰当的写作方法。

比如布局谋篇。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可联想到《一件珍贵的衬衫》,采用“引联式”结构: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联想到《荔枝蜜》,就可借鉴“转情式”结构: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写景抒情,可联想到《春》,采用“情索式”结构: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写议论文,可联想到《义理、考据和辞章》,借鉴并列式结构:引论本论(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也可联想到《当说必说》,采用层进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解决问题。

写景状物,我们可联想到朱自清《绿》中写梅雨潭多层次展开的手法:整体描写具体描写联想映衬想象升华。同时学习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和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可联想到《母亲》,借鉴刻画心理活动的种种手段:动作描写、感觉描写、幻觉描写、内心独白和景物烘托等。

总之,作文时展开联想,各种典范文章就会浮现于脑际,各种表现手法会不断涌现出来,供挑选,供借鉴。

五、联想能使作文语言丰富生动

语言的贫乏,表现为思想的贫乏;语言的呆板,表现为思想的呆板。联想能活跃思维、丰富思想,从而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联想能充分调动贮存于大脑中的语汇,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使用了“对牛弹琴”、“得胜回朝”等成语;使用了“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俗语;使用了“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等歇后语,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联想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宋人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作者正是从眼前的盎然春意,蓬勃生机联想到人们“闹元宵”等节日的热烈气氛和动人情景,觉得非用“闹”字不能表达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可见“闹”字正是联想的结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到”、“过”、“满”等十几字修改而来,也正是作者由春风联想到春天中百草萌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而筛选确定的,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使诗的境界顿出。

修辞格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联想则是修辞格形成的基本思维方式。朱自清先生由淡淡的细细的时断时续的荷花香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从而形成贴切生动的比喻。“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作者由高处倾斜的树的形态展开相似联想,想到多情人的盼望等待,从而形成拟人,形象地展示了泰山松的多情与自然情趣。“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作者展开相关联想,由西方文化想到希腊文化,由我国历史想到我们祖宗,形成了借代,生动幽默,形象地批判了不重视研究本国历史和现状的教条主义倾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由“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了极小的“细浪”与“泥丸”,形成了夸张,很好地表现出红军的高大形象。

联想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步骤。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力促网络文明的建设,这既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当前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1)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在我国普及,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互联网普及初期,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所以忽视了对互联网的管理,直到网络犯罪、青少年沉溺网吧等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提醒了人们网络也需要加强管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效率、进程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无论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1]。

(2)互联网自身的一些特点增加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困难。互联网自身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现实世界中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观念在这个人类自己创造的虚拟空间中难以起到约束作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又不能很好地抵制网络垃圾从而出现了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等现象。互联网自身的这些特点被一些网民随便利用,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阻碍了文明网络氛围的形成。

(3)我国现有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滞后,网络文明建设缺少坚强的后盾。近些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文件虽然不少,但多以规章、办法、通知等工作性文件形式体现,不具法律效力,关于互联网建设的基本法律法规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互联网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互联网在起步之时,政府部门就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条例来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但大都比较模糊,不够详细,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二是现有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条例存在一些不合理成分。《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在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已经习惯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和娱乐之时,我们却规定自己的孩子18岁以后才能接触互联网,这是在保护他们还是在断送他们?

(4)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在互联网上的作用有限。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三者结合而起作用的[2]。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缺少了约束力,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阴暗的一面在互联网中寻求到了生存的空间,网上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增多;同时,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腐朽的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加之网民自身道德修养不高,极易受其影响。

(5)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加紧文化渗透,给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有一半以上都设在美国,西方文化在网络上正处于一个霸权地位。互联网作为一个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斗争。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优势不断向我国传播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攻击我国社会制度,以达到其文化渗透的预谋。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安定团结,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建立一个文明的互联网世界,是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当前的重要目标。

(1)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网络活动。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还要准确地分析互联网以及人们网络行为的特点,将思想与特点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理论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引导网民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自身道德修养,确保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依法治网,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于网络犯罪,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必须综合治理。法律相对于技术和道德具有更大的威摄力,所以在互联网世界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网络立法,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把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他们正确上网。同时,针对互联网的一系列问题,都要及时合理地立法、执法。

(3)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伦理资源,建设网上文化基地。互联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网络中的伦理道德教育。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凝练,博大精深,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有步骤、有计划地把中华优秀文化成果、伦理道德资源推上网络,用优秀的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同时从整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入手,通过教育和引导,使网民自动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伦理资源的神圣使命[3],建设网络文化阵地。

(4)提高互联网科技水平,加强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网络文明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网络垃圾产品,不但需要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对其约束,更要技术做保障。要积极开发和研制一些网络安全技术,推出新的网络安全产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对互联网中的不良垃圾产品予以过滤和查封,或从源头上予以堵截,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破坏作用。

(5)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首先,政府机构及相关文化部门要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和监督,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来引导网络行为;不断完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网、合理管网,坚决清除不良网络现象。

其次,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要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尤其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网站经营要起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优秀文化及伦理道德、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作用。

第三,互联网用户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熟知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要严于律己,争做文明网民,积极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秋波.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1年7月 第4期,第102页.

联想法论文范文4

摘要:目前,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阵地;建设

1.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分析

互联网领域是一块重要的理论阵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互联网媒体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在新闻阅读日益碎片化的今天,互联网,特别是手机互联网成为当今民众获得资讯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正因如此,互联网领域有着一片广泛而又极端重要的文化阵地。另一方面,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低门槛地准入的互联网自媒体的数量有着爆炸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媒体平台参与文化建设。这意味着互联网这块思想文化阵地可能会存在随意性等问题。最后,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领域文化事件开始向主流思想宣传阵地渗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主流思想宣传阵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引导互联网思想文化的全进方向,使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适应。

2.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互联网领域优秀文化产品的缺失,降低了主流思想在互联网文化阵地中的竞争力。在当前,我国互联网领域文化传播存在着种种乱象,各种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文化产品在互联网上屡屡出现。而代表着主流思想的文化产品供给却相对疲软,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短板,与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主流思想在互联网阵地中的竞争力。因此,繁荣发展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产品的任务迫在眉睫。

(2)对互联网文化领域关注较少,阵地建设意识较弱。最近一段时期,互联网舆情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的情况屡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信息源头与传播渠道相当广泛。某些事件一旦在互联网领域引发一定程度的关注,就有可能爆发互联网舆情事件,进而向社会实体层面发展。目前,互联网领域可谓硝烟弥漫。从意识形态角度讲,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意识形态渗透于反渗透的重要战场。但遗憾的是,对于互联网文化阵地的建设工作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政策和技术还不够完善。有关部门对互联网文化阵地建设的关注度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尚未认识到建设互联网文化阵地的极端重要性。

(3)对互联网文化阵地建设方法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和误区。有些管理者对互联网文化阵地建设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网络环境的相对宽松性,导致了部分并不真实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有些虚假信息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刻意的渲染和放大。而对于这样的问题,不能仅仅是简单的一禁了之。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努力。最近由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等联合组织的“净网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在这方面的决心。另一方面,有些管理者对于互联网舆情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互联网舆情反应出的网民意见,有可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也有可能只代表了一部分群众的利益诉求,并不能完全代表民意。如果盲目追求对互联网舆情事件的平息,进行错误的引导,很有可能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引发更大规模的问题。由此可见,部分管理者对互联网文化阵地建设方法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区。这是互联网文化阵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3、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对策建议

(1)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为先。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面对互联网领域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指导,保证互联网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不断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互联网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真正的将互联网这一平台为我所用,将其建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其次,应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不断营造较为和谐、正面的网络舆论氛围,以增强广大网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最后,要坚持在互联网领域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弘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占领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

(2)不断发展先进互联网文化。目前,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竞争十分激烈。这需要我们充分重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扶持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内涵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要不断树立用优秀文化成果占领互联网文化阵地的观念,以市场和人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供应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互联网文化产业向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前进。

(3)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文化管理。面对互联网文化领域中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符的方面,我们要绝不姑息。一方面,我们要规范互联网企业的行为,使它们在互联网文化传播中不断加强自律,杜绝不良文化在互联网领域的传播。另一方面,我们要从法律层面对互联网文化进行规范,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规范,使网络文化传播合法合规。在日常监管中,有关部门要充分负起责任,对互联网文化传播中的违法行为加以制止和处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树立起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点立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MKSCXY201202)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舆情检测室.2014年上半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R].人民网舆情监测时,2014,(6).

[2] 程旋.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报,2007,(5).

联想法论文范文5

    蒙太格是第一个用模型论的方法定义和处理索引词的人,卡普兰则是第一个建立关于索引词的演绎系统的人,蒙太格语法是逻辑语法学科群体的根本前提和开端,而逻辑语法与蒙太格语法有内在的关联性。蒙太格语法的特点是:认为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符号系统,提出了通用语法的思想,开创了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研究的新思路。蒙太格语法的产生标志着语言逻辑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语言逻辑的发展阶段,逻辑语法进一步发展出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现理论、情境语义学、动态语义学、类型逻辑语法以及关于自然语言理解的加标演绎系统等逻辑语法理论。英国逻辑学家萨莫斯创立的TFL系统是一个用现代逻辑对传统逻辑进行改造、以传统逻辑的自然句法为主体、以现代逻辑的形式化方法为用的传统形式逻辑的代数系统,即一个自然演绎系统。[1]1-8国内语言逻辑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也经历了开创、形成、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是国内语言逻辑的开创时期。我国着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周礼全先生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系统地介绍国外语言逻辑思想的同时,对语言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他在50年代末提出了自己的形式逻辑要结合自然语言研究的语言逻辑思想,开创了国内研究自然语言逻辑之先河;60年代初,他明确提出要扩充逻辑词项、构建新的逻辑系统,解决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问题;70年代末,他在题为《形式逻辑和自然语言》的讲话中,更进一步明确形式逻辑要结合自然语言、建立自然逻辑的思想,该文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即自然语言的指谓性和交际性、正统逻辑和自然语言逻辑、解决自然语言的多义性问题、预设问题、意谓和意思、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评价语句、成功交际);80年代以后,他逐步形成自然语言逻辑的概念,明确提出应该在现代逻辑学、现代语言学和现代修辞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把现代逻辑应用于自然语言逻辑的分析中,建立新的逻辑系统,从而扩大和丰富逻辑理论的功能,为人们的日常思维和交际提供更为有效的工具。[2]32920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末是国内语言逻辑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以周礼全主编的《逻辑———正确思维与成功交际的理论》、邹崇理的专着《一个运用蒙太格语法与广义量词方法分析汉语量化词组的部分语句系统》和蔡曙山的专着《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为典型代表。周先生在这本书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一个以意义、语境、预设、隐涵为核心范畴的语言逻辑体系。21世纪初是国内语言逻辑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邹崇理的《逻辑、语言和信息》(2002年出版)为新的起点。该书进一步完善了刻画汉语量化词组的语义特征、定义汉语特有量词的FC系统。从国内语言逻辑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看来,周礼全在其中起到开创、奠基和推动的重大作用。是什么原因使周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萌生出自然语言逻辑思想?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了准确地把握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产生、形成的原因和脉络,有必要把他的这一思想放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全面的考察。经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我们可以认为周礼全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是在下述社会历史条件的综合影响下萌生出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为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契机1.从清华大学哲学系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为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中国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可以参照的只有苏联的发展模式,借鉴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来进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成了当时的首选。社会主义改造涉及面十分广泛,学校也在改造之列。蒋绍椿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教程》一书中指出:中共中央于1951年11月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在大中小学校的教职员中和高中以上的学生中,普遍开展思想改造工作”[2]189。在高等学校教育层面,这次改造工作“对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3]190,直到1952年秋才基本结束。周礼全先生在这次院系调整中从清华大学哲学系调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正如他在《周礼全集》一文的自序中所说:“解放后,我国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一切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根据苏联当时的经验,在教育方面我国进行了高等院校的大调整。1952年秋,我从清华大学调到(新)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逻辑教研室工作。”[3]5在北大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的工作中,周礼全先生萌生出自然逻辑思想。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逻辑教研室里汇集了南北8个大学的逻辑教师,这些教师在这里接受思想改造的同时,还定期就如何进行形式逻辑课程内容改革的问题召开讨论会。当时北京大学全校各个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这条基本原则,周先生认为:“形式逻辑联系实际,就是应用形式逻辑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问题。实际思维,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在自然语言中进行的。因此,形式逻辑联系实际,就必须结合自然语言授予学生更丰富的逻辑知识,同时也必须在讲课中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4]6对形式逻辑课程内容的改革除“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改革。而对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指导形式逻辑”这条原则,当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有的人理解为:“在形式逻辑中大量讲授辩证唯物论。”另一些人(包括周先生本人)理解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形式逻辑课程中的问题。”正如周先生在《形式逻辑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修正》一文中所说:“‘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洞的普遍原则。它的具体意义就在于形式逻辑应‘从思维实际中来,到思维实际中去’,就在于形式逻辑应‘结合我国的语法修辞’和‘多讲逻辑谬误’。”[4]10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周先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里不仅参与对逻辑学课程内容改革的讨论,同时还对改革课程的基本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独到见解,从而萌生出了形式逻辑结合自然语言的思想。所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周先生从清华大学哲学系调到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这为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正如周先生在《周礼全集》一文的自序中谈道,标志着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发端的文章《形式逻辑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修正》的四点修正意见时指出的:“这四点,实际上,就是1952年秋至1955年我在北大教研室时的思想。”[4]102.20世纪50至60年代的逻辑大讨论催化了周礼全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周先生在《周礼全集》一书的序言中说:他研究生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期间(1949年至1952年秋)参加了北京社会科学联合会办事处组织的,金岳霖先生召集的由十几个人组成的每周召开一次的逻辑讨论组,该讨论组直到1952年秋天才被解散。他曾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早参加的正式学术活动,对他的影响极大,“会上各种不同的意见发人深思,刺激我去找寻正确的答案。”[3]4宋文坚在《逻辑学的传入与研究》一书中也指出:20世纪50至60年代,苏联还在绕着30年代遗留的许多逻辑学问题争论不休。

    中国由于在建国后的一段较长时期里,高等教育方式全面学习苏联。中国逻辑学界引进翻译了不少苏联出版的有影响的大学中学逻辑课本,聘请一些苏联逻辑学教师到中国高校授课,还把高校的逻辑学教师派到苏联去学习逻辑学知识。[2]101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一股大学逻辑课,全面学习苏联逻辑的高潮。受此潮流的影响,国内逻辑学界也跟随苏联展开了历时10年的大规模的逻辑讨论。这次大讨论虽然并没有解决争论的问题,但对逻辑学的学科发展还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逻辑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就是在此时开始萌芽的,周礼全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也是50至60年代,逻辑大讨论中萌生的理论之一。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周先生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是在我国大学逻辑课程全面学习苏联和五、六十年代逻辑大讨论的推动下萌生的。正如宋文坚在《逻辑学的传入和研究》一书中指出:“我国80年代后开展的自然语言逻辑的研究,也是在五六十年代的逻辑讨论期间开启端倪的。周礼全在中国最早开创这一领域的研究。他在1959年的文章《形式逻辑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修正》和1961年的文章《形式逻辑应该尝试研究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中,提出了构建自然语言逻辑的设想。”[2]11957年反右风暴和之后的“左”倾错误中两度下放农村,为其自然语言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时间和实践基础周礼全的自然语言逻辑思想还受到1957年的反右风暴和1958年至1960年“左”倾错误泛滥的特殊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共中央于1957年6月8日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中,“要求各省市机关、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3]216从那时开始,反右风暴席卷整个神州大地,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持续不断的政治整肃运动打断,直到1960年才基本结束。周先生当时由于集中精力整理《黑格尔的辩证法》草稿而逃过一劫,但发生在周先生眼前的事实使其决心远离哲学的研究工作,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转移到没有阶级性的形式逻辑研究中。此外,反右运动“不加分别地要求一切学术都直接为工农兵服务,反对大洋古和高精尖的学术研究”[4]9。1959年初,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周礼全先生提出了编写一本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阅读的《逻辑通俗读本》的计划,后来该书由5个人(包括他)分章完成。反右的风暴虽然对周礼全先生没有造成直接的伤害,但对其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他而言,反右的另一后果是自己在1958年秋至1960年底的两年多的岁月里被两度下放到农村去参加劳动。1958年秋,他和哲学所一部分研究人员被派到河南七里营参加为期3个月的田间劳动。这也是解放后他第一次被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回到北京后,他利用几天休息时间写了标志着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发端的文章《形式逻辑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大力修正》(《哲学研究》1959年第6期)。1960年2月,他被下放到山东曲阜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直到年底,才带着一身浮肿疲倦不堪地回到北京。春节期间,周先生去上海亲戚家探亲,在没有专业文献的情况下撰写了标志其自然语言逻辑思想形成的文章《形式逻辑应尝试分析自然语言的具体意义》。该文于1961年5月26日刊发于《光明日报》哲学副刊上。上述材料说明,周先生在不正常的政治气候中因祸得福,为自己研究形

联想法论文范文6

内容提要:

自上世纪末迄今,互联网上出现了一批中文学术思想网站,它们数量不多,却影响深刻,已经成为了各种观点、不同思想竞相占领的意识形态阵地。这些网站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也有自由主义的。整体来看,当前思想倾向好并且影响力大的学术站点并不多;但一些回避、拒绝甚至排斥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站点却有着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术思想网站这块思想教育阵地,大力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思想网站建设,培养健康的学术思想传播环境。

中文学术思想网站与思想教育

当前,互联网上存在着一批中文学术思想网站,它们不仅推动了学术思想在互联网上的传播,也广泛深入地参与各类热点话题的讨论。例如:近年来的网络热点如“911评论”、“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对日关系新思维”、“新自由主义批判”、“新帝国主义论”、“伊拉克战争”、“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一塌糊涂关站”、“卢雪松停课”、“李大同信”等事件的讨论都是从学术思想网站引发的。学术思想网站对这些事件的讨论形成了重要的网络舆论,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成为海内外引人瞩目的重要思想阵地和当前网络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加强对学术思想网站的研究,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的中文网上学术思想阵地和思想教育阵地意义极为重大。

一、学术网站的产生与发展

互联网由于在传播速度、范围,查询手段及交互性方面具有传统学术思想传播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已逐步成为学术研究的主要辅助手段和了解研究成果、发表观点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满足这一需求,学术思想网站应运而生。

学术网站的产生与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功能、网络设施的普及、网民数量是密切相关的。到1999年底,上网人数达到89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50万台,WWW网站数量达到一万五左右。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基础设施的发展,互联网强大传播功能的日益凸显,很多年轻学者和学生尝试通过互联网传播学术信息、交流思想。一些科研机构、商业组织、个人开始创办学术网站。此时期比较有名和影响力较大的网站有思想的境界、士柏咨询网、中国学术城、燕园评论、中国哲学网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很多商业网站提供免费主页服务,不少学者和民间“思想家”建立了个人站点或开通了个人主页,民间学术站点为学者和网友建立了个人文库,学术网站使学术交流开始走向大众。

进入21世纪后,尽管不少着名的学术思想网站如黑板报、思想的境界、思想格式化、神州思想文化网等由于资金、管理等问题关停,但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学术网站,如环球视野、中国学术论坛等。特别是虚拟主机服务大大降低了网站开办和维护的经济成本,不少机构和个人能够较容易地开办网站,中文学术网站的数量并未减少。《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排在休闲娱乐(包括网络游戏、在线点播等37.9%)、获取信息(37.8%)、学习与知识浏览(10.3%)、社区论坛与交友(5.9%)、对外通讯联络(2.0%)之后,有1.3%的用户选择学术研究为上网主要目的,位于网民上网目的的第六位,也就是说,至少有超过一百万的网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学术研究,进行学术研究业已成为用户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

二、学术网站的类型

(一)按主办者来分

1. 正规研究机构

近年来,国家研究机构以及高等院校下属的研究机构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学术传播的重要作用,加强了网站建设。整体来说,这类网站能够较好地遵守国家法规,管理严格,一般也保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舆论导向,对传播学术思想尤其是规范性学术成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这类网站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展示主办单位的窗口或作为实现本部门主要职能的辅助手段,资料搜集整理的数量不够丰富,信息的时效性、与网民的互动性较差,社会影响力不强。

2. 民间研究机构、商业组织和个人

一些民间研究机构,如士柏咨询网、天则经济研究所、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九鼎研究所,以及一些商业组织和个人也开办了学术思想网站。这些学术思想网站,在形式上更为适应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更能吸引网民的关注。许多有社会影响的学术着作及思想、言论往往是通过这些民间学术网站首先或作为争论问题而成为一时的舆论热点。

士柏咨询网2003年9月17日截屏图

如士柏咨询网,.cn,原名思想格式化,创办于1999年,因资金与管理问题于2003年10月关站。该站是民间颇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站点之一,曾被誉为“中国民间最大的学术思想网站”和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站点。士柏咨询网是一个综合性学术思想网站,主旨是“关心世界,真诚言说,平等参与,互动共建”,为国内知名学者建立了近500个学人文库,还建有400个网友文库,每日添加新文章20篇左右,日均浏览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注册的学人和网友近10万人。该站所创办的士柏评论杂志、本周学人、当代思潮大展、新书推荐、海外编译、独家、在线阅读、经典论战、网友擂台、热门话题等栏目在互联网有较大的影响。在2003年,该站曾相继推出了“新自由主义批判”、“私有财产是否神圣不可侵犯”、“能否让私营企业主原罪”、 “乡村建设研究”等专题讨论,在互联网影响广泛。

其他较为知名的网站还有:思想的境界、中评网、世纪中国、神州思想文化网、孤独书斋、燕南网、学术连线、学术批评网、论衡、剑虹评论、思想评论、环球视野等。一般来说,这类网站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规模不大,受投资人影响一般具有鲜明的学术倾向,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二)以学术思想网站的形式和内容来分:

1.综合类学术思想网站

又称门户学术网站,如燕南网的宗旨就是要成为“思想门户 学海领航”的综合类学术网站。综合类学术网站所的学术

信息一般涵盖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设有多个学术栏目和专题。较为典型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燕南网、世纪中国、学术连线、中国学术论坛等网站。影响力较大的综合类学术网站数量并不多。

2.专业类学术网站

此类网站专业性极强,一般为一个学科或专业,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站、当代哲学网、国学网、原道网、中国农村研究网、政治学研究网、国关在线、史学评论、简帛研究网、中国公法网等等。当前学术网站中专业类学术网站数量较多,有一些网站在本学科或专业已经形成较大的影响。

3.电子刊物类网站

这类网站如传统的期刊,有固定的栏目,定期文章。典型的网站如环球视野、中国与世界、思与文网刊等。

环球视野,,自2003年7月1日开通迄今,成为互联网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学术思想阵地。该站形式上为电子周刊,每周定期选编、撰写的文章,设时事评论、国际?望、社会圈点、学术点滴、背景播放、人物动态、杂谈随想七个栏目,内容涵盖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为“扞卫我们国家的、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该站旗帜鲜明的提出与境内外反华势力进行“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破坏与反破坏、分化与反分化等方面的斗争”。该站所的文章主题主要有: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批判日益抬头的日本军国主义,揭批“”分子的分裂行径,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评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揭露西方社会的阴暗面,剖析新自由主义的危害等等。

4.学术思想论坛和理论频道

还有一些为广大网民公认的学术思想论坛。如人民网强国论坛深水区、原一塌糊涂的一些学术思想版面,天涯虚拟社区的关天茶社等,凯迪网络的猫眼看人,西祠胡同的锐思评论社区等素以讨论深入闻名,如天涯虚拟社区的关天茶社的宗旨就是要打造“中国最好的学术思想论坛”。

此外,人民网去年底开通了理论频道,光明网今年开通了论文中心,这意味着党和政府领导的网络媒体也开始重视互联网上学术思想传播的影响。

三.学术网站的思想倾向

在诸多学术网站中,有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网站;有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思想站点;有旨在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学术交流与发展的专业性学术网站。

总的来看,学术思想网站大多以中性为主旨而实质有鲜明的学术思想倾向,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术站点不占多数。现存学术思想网站远远不能满足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有效引导舆论和学术思想倾向的需要。

(一)思想倾向好的网站不多

从网站的总体倾向性看,现有学术思想网站中只有少数坚持正确、积极的倾向:或能够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站等;或能够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如环球视野网站等;或能够在兼容并蓄中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主旋律,如士柏咨询网等。

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由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中国海派经学论坛合办的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于2004年4月21日开通。该站坚持马克思主义,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前沿、《资本论》教与研、比较经济理论、学者文库、中国发展评论等栏目,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学术文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网站

由河南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第一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命名的经济学网站于2004年开通。该站以“联合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工作者,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旋律,评介国外经济学,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意识形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经济学”为宗旨,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座、《资本论》教学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ABC、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园地、中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等频道,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章、评论,成为了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传播的前沿阵地。??

(二)许多学术思想网站推崇“学术自由、兼容并蓄”,实际多回避、排斥马克思主义

应该看到,有相当数量的学术思想网站却回避、拒绝甚至排斥马克思主义,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积极地引介和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和意识形态,如论衡、思想评论、公法评论、学而思等网站。

在某些学术网站的BBS和以学术思想讨论着称的BBS上,有一批网友在大量的自由化言论。这些言论以学术文章、时政评论、社会评论以及跟贴评论他人文章的方式,论题广泛,但往往是利用、夸大一些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报道,否定或抨击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制度。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网站以推动学术自由的名义一些谩骂中国共产党、抨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如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截屏图

如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的余世存的《次法西斯时代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任不寐的《90年代的中国法西斯主义思潮》、丘岳首的《后极权中国社会与李慎之现象》和《后极权时代的中国政情??在悉尼“胡温新政与中国政情”研讨会的发言》、李慎之的《后极权主义时代的人生哲学》、崔卫平的《后极权主义及其反抗(特稿)》和《李慎之论“后期极权制度”和“后极权制度”》等文认为中国正处于“次法西斯时代”,是“后极权社会”,肆意攻击我国现行制度。

丘岳首的《后极权社会的深层危机──在悉尼“中国如何才能真正稳定”研讨会上的发言》、刘晓波的《后极权时代的精神景观》和《邓小平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等文夸大中国现存问题与矛盾,预言“中共的体制”的崩溃。

张博树的《改变中共执政理念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更重要——写在中共16届4中全会公报发表之际》、王怡《“伪神学政体”与半人半兽的中国宪法》、刘军宁的《总统制与中国的选择》等文否定我党的领导、否定人民民主,主张“改变执政理念”,实行“真正的现代多元民主政治”和西方“”。

(三) 境外敌对势力注意利用互联网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策略

动态网截屏图

近年来,敌对势力非常注意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体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等传统的着名反华媒体建立了网站,海外也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支持下设立大纪元、博讯、看中国、人民报、北京之春、新世纪、多维网、万维网等网站,策动、纠集“民运分子”、“势力”、“”、“”等各种反华分子进行反华活动。这些网站一方面采用制造各种谣言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注重从学术思想角度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主要手段有:

(1)为一些民运分子所谓的“自由”学者和“公共知识分子”建立个人主页,如包遵信、刘宾雁、刘晓波、丘岳首、任不寐、、王怡、余杰等等,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华言论;

(2)与国内的自由化分子相互勾结,炒作共同的“话题”,在国内一些学术网站和BBS,转贴、违背、攻击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

(3)吹捧一些符合资产阶级立场、价值观的国内学者,如李慎之、丁子霖、杨小凯、刘军宁、任不寐、余杰、刘晓波、焦国标等等。

中国事务网截屏图

这些境外反华网站与国内一些学术思想网站互相呼应,给国内社会各界以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强化我党的执政基础。

四.学术思想网站与思想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学术思想网站对思想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形式上。与传统的学术思想传播方式相比,学术思想网站的观点表达更为自由、形式更为灵活、交互性更强,这些特点吸引了广大的青少年。到学术思想网站去浏览文章、查找资料、参与交流甚至激烈论战已经成为一些网民的“必修课”,一些网民也认为这种思想教育方式是正规思想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形式上,学术思想网站已经成为新的重要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教育阵地。

二是在内容上。学术思想传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导向性,对我国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是能够潜移默化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术思想网站传播内容的影响。

(一) 学术思想网站对学术思想传播的积极作用

学术思想网站的出现之所以受到诸多网民的欢迎,应该看到学术思想网站的积极意义。这些网站多为非盈利性网站,网民可以随意浏览文章和学术资料。尽管一些网站采用侵权的方式未经作者授权扫描书籍或文章擅自上网,但因为网站的非盈利性,多数学者也并未因此而采取法律手段维权。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功能确实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传播。即使是一些西方学术思想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有的也属于正常的学术思想交流和引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说,士柏咨询网上有一个栏目叫做海外摘译,是专门介绍西方学者的学术文章的,这个栏目和《国外理论动态》杂志合作,推荐一些西方进步学者的学术思想,批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对待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有利于人们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社会。

(二) 学术思想网站对意识形态的影响

应该看到,由于我国政府和正规学术机构在学术思想网站建设和管理上的滞后,学术思想网站中思想倾向好的站点不多。一些网站如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思想评论、论衡、公法评论等则主要传播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主张在中国推行所谓的西方和西方民主制度。

如公法评论网站,的王怡的“从民权到民主:自由主义的渐进思路??批评冼岩”一文就称“如许志永、滕彪、贺卫方、萧瀚、杨支柱,秋风,周伟、杜导斌、李健、刘晓波、余杰、任不寐等,以及更多的吹鼓手如在下(指王怡),几乎都是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公共知识分子。”公法评论网站基本上也成为这些“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理论,主张实行所谓的西方”的“公共知识分子”言论的重要平台。

如思想评论/,原名自由主义评论,又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中道自由主义网站,是网上着名的的自由主义思想库,主持人秋风,始建于1999年7月。主要引介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代表人物哈耶克的思想观点。该站设有阿克顿、休谟、亚当斯密、哈耶克、米塞斯、熊彼特、弗里德曼等西方自由主义学术大师的文集,以及包括 理、论传统、自由主义入门、自由理念、政治权利 、人权 法治 、民主平等、国外自由主义文献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当代中国自由主义、自由思想家、极权主义等内容的自由主义专题。这些专题文章被转贴到论坛,在互联网上影响甚广。

(三) 学术思想网站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由于学术思想网站=其文章编审标准较低,一些无法在正规刊物或通过正规渠道发表、表达的文章或言论往往通过学术思想网站或论坛、传播,一些文章、观点对一些缺乏辨别力的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极大。

如今年于某着名学术网站的某将军的《信念与道德》一文点击超过2万次,文中诬蔑同志,“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导师是研究的,他认为一生中一共干了三十一件事:……。我仔细研究了这三十一件事,发现其中二十件事与摧残人的精神和道德有关。” 作者盲目地崇拜美国式的西方“民主”,并否定中国历史,“西方的历史是一部改恶从善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则是一部改善从恶的历史。” 该文在互联网被广泛转贴,由于文章作者属名与我空军某将军同名,并且内容还涉及一些敏感事件的“内幕”,在互联网影响较大。另如,张五常的“最蠢还是马克思”等文在互联网传播广泛,误导了一些青年。

五. 加强学术思想网站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要求越来越高,学术思想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增强。学术思想网站这一新的交流途径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在重视学术网站这一新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教育阵地的同时,我们应当利用好、建设好网络上的学术思想阵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完善法规建设,加强管理工作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很快,管理工作难以迅速适应。在域名申请、网站申办、网站运行管理、网站内容监督方面都存在法规建设滞后、已有法规不能得到严格遵守,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等等问题,实质是管理观念、方法与实际相脱节。

由于现有的法规不够健全,有些管理制度未及时制订,目前建立一个学术网站非常简单,成本也较低;在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时,管理部门也很少予以关注。而一旦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网站又容易“尾大不掉”,难于处理。近年来,一些影响较大的学术思想网站或BBS,如思想的境界、一塌糊涂网站等,因经营许可或内容或自身管理等问题关停,引起了一定的社会不满情绪,被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们和海外媒体炒作,成为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话柄。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互联网管理的滞后和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尽快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规建设,加强管理工作。

(二)加强学术思想网站的建设

1.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站点。许多对马克思主义态度冷漠甚至排斥的网民,从未真正阅读过马克思主义的有关文献,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是朴素而有生命力的理论,应当结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站点,提供 使用便利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库以及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库,开办专题论坛、定期讲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讨论现实问题,利用BBS等较为灵活的方式,为广大网友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关注网友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情况,根据网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进行引导和解释。

2.大力扩充马克思主义学术思想网站。相对于自由主义等西方学术思潮而言,当前我国互联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站少,二是声势弱,三是影响小。因此,我们要尽快改变数量少、声势弱、影响小的局面,改进国家相关研究、教育机构的学术思想网站建设,鼓励学术机构与人民网等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网站合作,改变一些网站管理过于松散而另一些网站交互性差的弱点,使学术资源和传播优势相结合。同时还要扶持、资助一些思想倾向好的民间站点或个人站点,扩大其影响。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网上学术思想阵地。

3.建立互联网上中国人真正的学术思想家园。建议有关部门组织、策划,建立大型综合学术思想网站或学术思想社区,设立相对自由、宽松的学术思想讨论论坛,借鉴一些民间学术思想网站的成功经验,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网民并保证论坛的正确导向,建立互联网上中国人真正的学术思想家园。

(三) 加强对学术思想网站的研究、监督、管理

1.开展对学术思想网站的研究,如学术思想网站的传播特点,反映、影响社会舆论和思潮的机制等。

2.建立对学术思想网站的监督机制,如学术思想网站的数量、思想倾向,定期汇编学术网站动态,对重大情况则应及时上报。

3.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现有学术思想网站的管理。及时清理、整顿传播反动学术思想言论的网站;严格网站开办手续,适当提高网站开办门槛;针对学术思想网站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如要求影响较大的学术思想论坛实行主贴、跟贴审理制度。

4.设立专门的举报中心,发动广大网友监督学术思想网站的内容。

参考站点

一.综合类学术思想网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cn

2. 中国学术城

3. 人民网理论频道

4. 光明观察/default.aspx

5. 世纪中国 .cn

6. 士柏咨询网(思想格式化).cn (停于2003年10月)

7. 中评网

8. 学说连线

9. 燕南网

10. 燕园评论

11. 剑虹评论

10.思想的境界 (停于2001年)

  11.问题与主义

二.专业类学术思想网站和电子刊物类站点

1.环球视野

2.思与文网刊

3.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om/mkszyjjx

5.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cn

6.当代哲学网

7.国学网

8.原道

9.思问

10.中国农村研究网.cn

11.政治学研究网

12.政治文化研究网

13.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cn

14.国关在线

15.中文研究网

16.国史探微 /history/index.php

17.史学研究

18.史学评论

19.中华文史网 /qinghistory/Default.aspx

20.简帛研究网

21.法律思想网

22.思想的碎片??岳麓法学沙龙

23. 中国公法网

24. 中国私法网.cn/new2004/index/index1.asp

25.法律史学术网

26.法学空间

27.学术批评

28.学术交流网

29.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毛寿龙)

30.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网站(改造与建设)

31.公法评论

32.论衡

33.文本

34.思想评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中道自由主义)

35.天则经济研究网站 .cn

36.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

37.中国网

38.中国选举与治理

三.文化思想类站点

1. 故乡网

2.文化研究

3.神州思想文化网

4. 中国传统文化网

5. 中国儒学网

6.孔子文化网

7.老子文化网

8.博客中国

9.中国思维网

10.中国视点

11.乌有之乡

  12.时事中国 www.sszg.c om

13.昆仑之声

14.中国918爱国网

15.孤独书斋

16.蓝色战略

17.兴华网

四.一些以学术思想讨论着称的BBS

1. 人民网强国论坛深水区

2. 新浪网舰船知识模拟论坛

3. 西陆社区祖国论坛

4.天涯虚拟社区关天茶社

5.凯迪网络猫眼看人论坛

6.世纪沙龙

7.西祠胡同锐思评论

8.一塌糊涂(04年关站)

五.海外一些反华中文网站

1.动态网

2.大纪元

3.博讯

4.人民报

5.看中国

6.多维网

7.万维网

8.新世纪

9.中国事务

10.北京之春

11.美国之音

上一篇文化学论文

下一篇高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