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例6篇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1

第一条为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耗能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量或者转换量大,并具有较大节能空间的锅炉、换热压力容器、电梯等特种设备。

第三条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使用、检验检测的节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实行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履行节能义务,做好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并接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鼓励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特种设备能效水平。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第二章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

第八条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生产,确保生产的高耗能特种设备符合能效指标要求。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不得生产不符合能效指标要求或者国家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种设备。

第九条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设计,应当在设备结构、系统设计、材料选用、工艺制定、计量与监控装置配备等方面符合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节能要求。

第十条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应当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进行鉴定,方可用于制造。未经鉴定或者鉴定不合格的,制造单位不得进行产品制造。

第十一条高耗能特种设备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应当进行能效测试。未经能效测试或者测试结果未达到能效指标要求的,不得进行批量制造。

锅炉、换热压力容器产品在试制时进行能效测试。电梯产品在安全性能型式试验时进行能效测试。

第十二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接到高耗能特种设备制造单位的产品能效测试申请,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并出具能效测试报告。

第十三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高耗能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进行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时,应当同时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对影响设备或者系统能效的项目、能效测试报告等进行节能监督检查。

未经节能监督检查或者监督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第十四条高耗能特种设备出厂文件应当附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产品能效测试报告、设备经济运行文件和操作说明等文件。

第十五条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安装、改造、维修,不得降低产品及其系统的原有能效指标。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发现设备和系统能效项目不符合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时,应当及时告知高耗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被告知单位应当依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进行评估或者能效测试,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六条高耗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移交有关节能技术资料。

第三章高耗能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十七条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设备及其相关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运行、能效计量监控与统计、能效考核等节能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

第十八条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特种设备,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或者出厂文件的要求配备、安装辅机设备和能效监控装置、能源计量器具,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十九条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时,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提供有关能效证明文件。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种设备,不予办理使用登记。

第二十条高耗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含有设计能效指标的设计文件;

(二)能效测试报告;

(三)设备经济运行文件和操作说明书;

(四)日常运行能效监控记录、能耗状况记录;

(五)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六)能效定期检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考核时,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将节能管理知识和节能操作技能纳入高耗能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考核内容。

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开展节能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操作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经济运行。高耗能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节能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保障锅炉安全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三条锅炉清洗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锅炉进行清洗,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锅炉清洗过程监督检验,保证锅炉清洗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第二十四条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在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时,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节能管理和设备的能效状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的,应当要求使用单位进行整改。当检查结果异常或者偏离设计参数难以判断设备运行效率时,应当由从事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能效测试,以准确评价其能效状况。

第二十五条高耗能特种设备及其系统的运行能效不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使用单位应当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整改或者节能改造。整改或者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指标要求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二十六条对在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改造或者更换。到期未改造或者更换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产品推广目录、淘汰产品目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八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现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行为,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有关单位予以改正。

第二十九条地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效果的信息收集,定期统计分析,及时向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送,并将相关工作信息纳入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

第三十条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状况。

第三十一条从事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依法进行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测试工作。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油气田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的各大油气田广泛应用多种特种设备,它以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范围广泛等为特征,且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数量持续上升。“特种设备,是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特种设备包括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和防爆电器也列入其中。多种特种设备大量应用到油气田企业生产过程中,因此,油气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个油气田企业都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切实保证安全生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特点和重要性

1.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特点

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目前,全国各大油气田都注重科技方法,学习和实践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例如胜利油田借鉴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组织HSE小组并深入现场,检查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在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方面,严格遵从“三个重点”,其中一点便是“抓好操作人员管理”,建立四级管理模式。

加大整改安全事故隐患的力度。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彻底消除在日常检测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我国各个油气田均采取了各种排除事故隐患的方法,并不断加大整改力度。例如,为更新有关特种设备,常在管道处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全面报废日常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依据检验报告对管网等的特种设备进行彻底地检查和维修;不断增加排除事故安全隐患的人、财、物的投入。

2.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特种设备大量地进入我国油气田的各个领域,不断刺激着油气田企业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的特点有三点,一是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危险性较强,三是事故后人、才、物损失不可估量。油气田企业涉及到勘探、开发、炼制各个环节,多以露天作业为主,产业链长且广,无疑属于高危行业。近几年来,我国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屡次发生,给我国经济和油气田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我国油气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例如,1984年1月1日,大连石油七厂分气装置发生爆炸;2000年2月7日,大连某石化公司余热发电锅炉蒸发器发生损坏,酿成事故。安全始终是维系油气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计,为了确保油气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油气田企业始终不能放松警惕。

二、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观念宣传不到位,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首先,油气田企业领导和员工没有深刻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贯彻宣传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宣传还停留在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章制度和企业安全条例上,并没有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来宣传。其次,某些油气田企业只看重生产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只流于形式,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重要性只挂在嘴上,行动起来全然不顾,不重视甚至无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整改力度不加强,整改措施不得力。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工作人员权责不明,责任不清,当出现安全问题和事故时,使得各部门人员相互扯皮,互相推诿。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不规范。我国油气田企业存在诸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监督问题,例如,某些油气田企业工作懈怠,疏于管理,没有对特种设备逐台建立安全技术档案;某些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没有取得资格证书就上岗,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油气田企业对某些特种设备不按规定维修和保养工作;检验合格的产品未及时张贴和悬挂安全合格标志,检验未合格、将报废的特种设备没有按时、按规定办理销毁手续;没有预先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使得发生安全事故,出现安全隐患后,无计可施。另外,对特种设备的监管体系不完善,例如,某些油气田企业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甚至触犯法律,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在未办理册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就将特种设备投入生产中;某些检验不合格的、已报废的特种设备仍在投入使用;未对长期使用的特种设备做定期的验收、检验和排查等。

三、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宣传力度,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首先,应加强组织和领导,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油气田企业内部电视栏目、内部网络、企业内部期刊等媒介,将宣传工作落实到基层,对内部员工进行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全方位展开宣传工作。其次,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领导和员工权责明晰,加强安全检查工作力度,办公室还要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再次,深化安全管理和整治工作,要定时安排专家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使安全检查工作落到实处。最后,企业应依法自治内部特种设备,坚持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条例办法,落实好油气田企业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使用维修、检验检测各个环节中的工作,使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工作万无一失。

2.不断完善油气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领导层的领导,可在油气田企业内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下设企业安全部门、装备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设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公室。其次,预先制定应急预案,预先制定特种设备救援预案,并及时进行演练,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和维修计划,并及时实施整改方案,严厉制止各种违规行为和违章作业,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最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工作,严厉制止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行为,并对在岗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

油气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繁琐的工程,必须深入到各个环节抢抓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制度化与规范化,切实提高油气田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维护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3

特种设备安全问题是生产行业主要的安全监察监管问题,我国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安全监管、检测和技术提升,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数量和严重度呈降低趋势。虽然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特种设备事故情况相比较,情况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特种设备管理面临的安全形势是:(1)事故发生几率较高,万台设备事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事故后果直接就是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2)《特种设备安全法》刚刚开始实施,但之前存在一些设备生产单位制造设备质量不够高,施工单位运行维护不足的现象。(3)特种设备运行单位对于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从而引起事故发生概率高。(4)特种设备迅速发展需要更为严格的安全科学技术的保障,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滞后与其严格的要求。(5)现在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要求相当之大。

2我国特种设备管理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

2.1特种设备的维护情况不达标

(1)从企业领导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的领导不重视设备维护,只在意目前利益。对设备的使用过度,不重视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常常造成设备的超符合运行,带病作业,不注意小隐患,加速特种设备的磨损甚至老化。这样反而使企业在日后要花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设备进行大修甚至更换。(2)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都是设备出现损坏才进行,由于每个员工的操作习惯及每台设备耐损程度不同,维修人员也存在应付现象,这种维护制度并不能十分有效。其实最好应该推行的是“定人使用、定人保养”制度。这样,有利于对每台设备的及时保养与维护,使设备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2.2特种设备的实际使用不规范

我国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技术良莠不齐,有的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对机械设备了解程度也不够,甚至有无证操作的情况出现。这样,市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带病作业以及违章操作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磨损和老化。在加上企业不能够及时的进行保养维修等工作,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大大增加。

2.3特种设备落后情况下的盲目购置

我国很多企业的特种设备早已经陈旧,技术水平落后,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制约了企业向上发展的潜力。设备落后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并没有按照生产实际和市场行情严格制定采购方案,企业盲目采购一些高精尖的特种设备。一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设备,却没有能够熟练操作的员工,或者难以维持设备运行的资金,浪费了机械设备的产能,甚至闲置;二来,即使能够保证新进机械的工作需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可是,市场需要并没有如设想的那么大,导致产能过剩。

2.4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责任理念不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对设备使用超负荷,甚至进行违法改装,维修程度不够,导致很多事故隐患出现;另外,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不够专业,往往配备不齐专业的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殊不知,短期的减少安全投入长远上看并不能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反而若是出现安全事故,往往对企业造成极大地损害。

3提高特种设备设备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的设备管理部门

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实现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在特种设备管理中,层次管理很重要,合理地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实现科学的综合管理。企业应实现统一规划、管理明确的体系,明确内部专职管理人员和群众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

3.2完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保养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保养的到位与否能够影响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否,保养不到位也是特种设备出现故障的重要原因。企业员工要依据特种设备维修保养使用说明书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地保养,并日常、定期进行监督保养的落实情况。再设激励奖惩机制,把特种设备机械的性能状况、维修保养情况、运行状况、成本费用等列入奖惩计划,激励企业员工的自主积极性和责任。从而企业能够保证特种设备机械的正常工作,延展特种设备的使用周期,同时又能有效降低设备维修保养成本。

3.3落实特种机械设备淘汰工作做好特种机械设备

除旧更新工作即报废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行效率、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落后的不安全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淘汰工作。以下几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应及时淘汰:(1)损耗严重、技术性能落后;(2)能耗高、效率低;(3)达不到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4)超过使用年限。

3.4保障维修维护的及时性、计划性和预防性

在维修方面,一是重视小故障的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切不可小故障不影响使用,为了赶任务让设备带故障作业,最后小毛病拖成了大故障,不但影响正常使用,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二是采取“计划维修”与“预防性维修”两种制度的相结合的维修制度,科学合理的安排设备维修工作。因此,完善的企业的维修机制包括具有两个职能,能够保障维修的及时性,同时也能保障维修的计划性和预防性。对于故障的及时检查与排除,能够有效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对于设备的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是全方位的维修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与不定期的维修保养是能够提升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4结论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

一、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二、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的使用环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应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落实好责任主体。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再次,要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三、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1 各级政府领导要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舆论宣传,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使用单位或个人乃至全社会公民的法律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安全发展意识,营造一个依法使用特种设备安全,非法使用特种设备危险的舆论氛围,使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接受监管,依法安全使用。

2 监察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把好“三关”,即:严把设备准入关、安装质量关、设备使用关。对没达到“三关”要求的设备,不签发验收合格证明,设备禁止使用。从根本上改变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管理混乱的局面,堵塞一切祸源、不留死角。对造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渎职者、造事者,依法行政、严加惩处,做到“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职工没受到教育不放过”,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3 建立监察机关与基层检验机构联网互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动态监管网络,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档案及数据库,搞好“三个确认”,即确认特种设备数量和安全状况、确认企业作业人员的数量和持证情况、确认设备使用单位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做到全地区特种设备底数清、情况明、数据新,保证安全,提高工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监管设备的安全使用,聘请监督管理安全员、信息员、协管员等,协助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及时发现、排除违法违规现象及各种事故隐患。

4 检验机构在强调企业主动报检的同时,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严把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安全质量关,严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能关,为设备安全使用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做到科学检测、记录真实、数据准确。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责任事故。

5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考核,使其了解特种设备的范围、特性及国家对这类设备使用的规定要求,提高对特种设备危险性的认识,克服麻痹侥幸心理,使之成为安全管理的明白人、设备操作上的行家。提高设备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和定期检验率。

6 使用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三落实,即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规章制度,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确保人人按照安全规程操作、按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做到管理到位、制度上墙、责任到人、依法操作。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平安州”建设,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夯实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基础,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提升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水平,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到年底,建立健全区、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村(社区)三级上下贯通、联动协作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基本形成“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部门联合监督、检验技术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的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工作格局。

(二)到2015年,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安全隐患预防能力明显提高,最大限度控制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

三、工作重点

(一)强化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设

1.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的属地安全监管职责

各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要按照《关于进一步明确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要求,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属地管理,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和监管责任体系。加强对本区域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监管,定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三非”(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排查、隐患治理工作机制,发现重大隐患应及时抄告区质监部门;同时,各镇乡(街道、潘火)应充分发挥村(社区)公共安全协管员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2.质监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

质监部门要严格依法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严格行政许可,强化证后监督;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重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资格考核发证工作;建立完善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处置以及重大安全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公告等制度;依法组织查处特种设备“三非”等违法违规行为;指导、协调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和有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

3.行业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责

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抓生产必须抓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把特种设备安全纳入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指导督促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定期分析行业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对重大隐患应及时抄告区质监部门。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应按照特种设备“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一治理”的要求,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严格执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严格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检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义务,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从业人员的特种设备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经常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救援演练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自觉接受所在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和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

(二)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机制建设

1.完善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制订、完善政府层面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考核机制,年,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并逐步提高考核权重。

2.强化部门协作机制。区质监部门应加强与区安监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协调,建立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研究安全监管工作措施,形成信息联通、工作联动、部门联合的工作格局。

3.健全监管网络机制。进一步明确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安监所(站)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妥善协调基层质监站(所)和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安监所(站)的工作关系。到年底,健全以一线专职监管人员为节点,由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安监员、村(社区)协管员、企业管理人员组成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

4.强化教育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安监员、村(社区)协管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监管人员的现场巡查能力、隐患治理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应急应对能力。

(三)规范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1.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各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和有关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推进建立“企业全面负责、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日常检查、部门依法监督”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危险性大、治理难度高的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要按照区政府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实施区、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分级挂牌督办,切实加大重大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治理力度,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2.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各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和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重点监察和行政执法等工作制度,做到安全监管计划科学、处置规范、整治到位,确保各项监管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在规范监管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对特种设备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实现违法行为查处与隐患治理封闭的有效统一。

3.强化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在完善市、区、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三级共建共享的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平台的应用,及时掌握辖区内特种设备状况,提高信息共享度,切实增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全区特种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4.推动企业诚信建设。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实施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促进企业质量安全诚信建设。年,重点对电梯维保、气瓶充装企业进行分级、分等评价,并逐步扩展到其它行业。各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高层住宅、商务楼宇电梯的安全监管。

5.推进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各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和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特种设备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达标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乡(街道、潘火、园区、中心)、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工作机制,保证必要投入,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区质监、安监、经信、住建、旅游、贸易、教育、卫生、交通、城管等部门要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沟通,强化联动配合,共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特种设备;设备安全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21-02

当前,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落实安全使用等规章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有利于各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安排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迅速救护人员、减轻危害的影响;有利于广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引导特种设备的使用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使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水平;有利于定期开展自查,重点是设备的定期检验及安全状况、人员持证情况、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以及隐患的整改情况。

一、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特种设备之所以被称为“特种设备”,是因为它的使用危险系数特别大,要特别注意、特别防范。要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必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而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至上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因素,要事先进行控制。一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例如,在每安装一台新锅炉时,首先是资料的把关,在资料齐全和技术监督部门同意报装的前提下,特种设备检验所所派检验员在现场应严格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才进行投入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应出具整改意见书,整改完毕方可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在用特种设备,除了国家的定期检验之外,大部分的安全法规还要在企业落实。因为企业的运作是与设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应该设立专管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于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要时进行定期交流工作经验以促进工作进步。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并及时解决问题,对于重大问题还应该及时向当地质监部门上报。做到安全生产,以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全面性原则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全面回顾特种设备原管理成果,了解企业生产各个环节对特种设备的要求,并进行全面调查和周密考虑,吸收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所需要选优、协调、统一和组合的事项中。力求使制度趋于完善。

(三)系统性原则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把特种设备和生产安全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追求特种设备一生的管理,即设计、制造、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调拨和移装.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从特种设备一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研究,而不应将特种设备前半生(设计、制造)与后半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调试和移装、报废)截然分开,孤立地研究它。特别是对一台旧整装锅炉的安装,首先质监部门应查清楚该锅炉之前的使用情况及检验报告,特别是最后一次的检验报告,假如是异市锅炉,还要求当地质监部门出具移装证明。这一程序把关后,该锅炉如果有移装使用价值的,质监部门还要责成特种设备检验所对该锅炉的移装前检验,检验合格,才给予从新报装,检验不合格,必须整改合格后给予重新报装,对于报废锅炉,一律不给使用。有这样的严格管理,才能减少安全隐患,也才能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四)全员参加原则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单靠企业的领导层重视管理不可能做好这一项工作,应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力量和积极性,依标准规定要求维护保养和实施,提高和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条例》主要确立两大安全监察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但使用单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特种设备管理还需要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增强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

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是为了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通过人的五官检查和运用检测手段进行有无异常状态和隐患的检查,以利于把隐患或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制分为日常检查、月检查和定期检查。第一,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检查间隔期在一个月以内的检查,其周期应根据不同特种设备或关键部位对安全的影响来确定,每日一次。每三天一次或每月一次。日常检查由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负责。一般在班前5―10分钟时间内进行。日常检查主要靠“望闻问切”检查方法。“望”,是用眼睛看,看的效果有两个,一是直观反映特种设备的真实情况;其次是比较观察,即把正常的与异状的特种设备来比较。“望”的对象有:重要的锅炉的四大安全附件;锅炉外保温是否漏烟或其他现象;锅炉附件是否有异常变化;炉堂内部是否有异常变化。“闻”,包括嗅觉和听觉。用鼻子嗅一嗅特种设备周围有无异常臭味,最明显是烧焦味。如果是橡皮烧焦味,就应联系到电器元件。如果是其他异味,就应联系到是否介质渗漏等;用听觉判断,当听到异常声音,应检查各部位是否紧固和平稳,或其他各部位是否松动和移位。“问”,询问交接班人员和查阅交接班记录,对特种设备日常运行的客观情况必须了如指掌。“切”,是触觉,有些特种设备和辅助设备可以用手去摸一摸.眼睛看不清的伤痕或波纹或异常振动,可用手指去摸,也容易感觉出来。第二,特种设备的月检查。检查间隔期在一个月以上的检查,主要对重要的特种设备和其安全附件或日常检查反馈结果进行的检查。月检查是较系统、全面、专业性的检查,视特种设备状况和部位一般有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月检查一般利用节假日进行,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指导维修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工作。为得到确切、科学的依据,按照不同的检查项目,选用适当的仪器来检查,以期正确掌握定量情况。同时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维护保养项目的参考选项。第三,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查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由检验检测机构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