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例6篇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文1

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听了这优美的旋律,老师仿佛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听,窗外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多好的享受啊!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画面,看看哪位同学观察地最仔细,想得最深入(播放有关柳树的画面,目的让学生感受柳树是春的使者,带来春天的信息,春天充满生机)

师:看完了这段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交流,谈感受

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想知道檀老师在想什么吗?此时此刻,老师就想把唐朝诗人贺之章写的《咏柳》推荐给大家。

(边出示诗句,边朗诵)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3.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多美的柳树呀,多好的春天呀,怎能不让人喜爱?你准备怎样读这首诗,让别人听了确实感到很美。自由练习,你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换气、轻声、重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你自己认为那里读得最好。(老师可以帮助点评)

师:你认为谁读得最好,让我们象他那样去读,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看谁读得最美。

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再听一遍古诗,请同学们将眼睛轻轻闭上。

师: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我们一起背诵,不会的就看书朗读。

默写,同桌对改,订正,集体反馈:错在哪儿?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文2

[关键词] 古诗词;情感;意境;感受

小学古诗词有着丰厚的内涵和意蕴,内容大都形象鲜活,感情强烈,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遗憾的是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导致古诗词在教师逐句逐字的解读中变成了枯燥的文字。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该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体会古诗词独特的神韵呢?为此,笔者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以情引读,引导学生在层进式复读中融情入境

教学古诗词,如果把它当作古文去逐字解读,得到的应是支离破碎的词语;如果把它当作散文去欣赏,就忽略了诗词的意象、语言韵律的组合。古语说得好: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因此,以情引读,引导学生在层进式复读中融情入境应该是深入解读、感受古诗词意境的绝佳途径。如《题临安邸》教学片断,老师问学生:“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应该怎么问?”学生回答:“西湖歌舞几时休?”学生读出了质问的口气。接着老师又引读:“让我们再一起去痛斥、问问他们吧!”学生立刻带着气愤的语气读出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语气饱含怒斥。教师在学生层进式复读中,不断引导学生读出痛斥的语气。以上的教学片断,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求。教师满腔激情,以情引读,运用层进、排比等方法进行追问的渲染,让学生设身处地指着权贵的鼻子“质问”读、指着南宋皇帝的鼻子“怒斥”读,由“质问”到“怒斥”,再升级到“痛斥”,教师变着法子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个个激情满怀,融情入境,酣畅淋漓。

二、创设场景,让学生走进诗词的情感世界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根据古诗词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或演绎成一段故事,或编织成一个戏剧性的场面,或描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充分挖掘古诗词中可能隐藏着的情感画面,由此让学生深入地走进古诗词的情感世界。且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片断。

师:孟浩然离开黄鹤楼,走啊,走啊,李白等啊,等啊,直到那个影子都看不到了。猜猜看,李白在那里站了多长时间?用现在的时间计算,大概用了多长时间?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

生:可能接近半个小时。

师:到底多长时间?

师(继续设问):作者视野中最后浏览到的是什么?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他还在那里看长江水滚滚向天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你这样送过客人吗?请带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

之后,老师又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地读,读出了“目送”的感人场面。

以上教学片段,传神之处就在于教师抓住了“见”字做文章,把诗中所蕴含的离别深情具象化为“目送”的感人画面。李白到底“目送”了多长时间?教师把本来很模糊的时间长度,借用电脑里的特写镜头,启发学生去还原成具体的小到一分钟、两分钟的令人断肠的“目送”离别场景。教师先让学生走进这样的画面,再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诗中的意境联系起来去“想诗”,从而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情思和联想,为诵读提供了感情依据,学生自然就能主动、深入地去体会诗意和文字背后的韵味,读起来也就随诗词神驰目眩,充满畅想。

三、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在诵读中把握古诗词神韵

古诗词的感彩,因为学生感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教师引导学生诵读时,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所理解的感彩就行了。各种各样的视角、切入点,各种各样的理解和情绪,没有规定的标准,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再创造,就能在诵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享受古诗词带给自己的美感,从而把握古诗词的神韵。请看《忆江南》教学片断。

师:诗人感慨的“能不忆江南”是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请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请你读出不能不忆之情。

生:能不忆江南?!

师(深情地):在思念中赞叹!在赞叹中思念与赞扬!

生(小声读):“江南好!”

师(小声叹):我听出了诗人的向往之情。

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时,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以上片段,学生如同一个个小白居易,畅游江南旖旎风光后,发出了一声声赞叹,或深情地、或强烈地、或小声地叹,不同的感悟就有不同的诵读。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根据处理诵读的抑扬、节奏、语调、音色,即表现词句的神韵,以读来检验学生对词的语言的理解,做到读中入境,读中入情。

四、注重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融情

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都是千古绝唱,语言精练深远,但它们并不代表唯一、全部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因此,要尽一切可能,恰当地根据古诗词的内在联系,如同一情感、同一景点、同一作者的几首诗词,优化整合资源,尽可能地拓展古诗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且看《忆江南》教学片段。

:诗人满怀激情地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词: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青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

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诗人又忆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分别回答了“忆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桂花的故事”“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江南美酒、美女”,等等。老师进而归纳出了诗人之所以对江南忘不掉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对江南有深厚的感情。之后再由学生反复地朗读和默读,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把同是白居易写的三首《忆江南》,以“情”字贯穿起来,在学习第一首的同时,带动学习另外两首。学生通过对比品读,不仅拓宽了阅读面,认识了词牌的特点,还更深入地感悟到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总之,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只要教师千方百计把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有可能把古诗词的教学引向深处,深入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字背后的韵味。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晓冰.情理交融,小学生古诗阅读的审美关照[J].语文教学通讯,2010(5).

[3]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文3

关键词:特征;赠答送别诗;刘敞

刘敞作为北宋前期江西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与“清江三孔”、“波阳三洪”、“临川二晏一王”、“南丰三曾”以及欧阳修、杨万里、刘辰翁一样,成为宋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有力见证。

刘敞生活的年代,正好是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等人努力矫正西昆体的弊病,积极进行革新的时期。

刘敞生长于官宦之家,但他没有官宦子弟的纨绔,而是自幼饱读诗书,个性老成持重,且重情重义。这为刘敞创作大量饱含深情的赠答送别诗提供了主观可能。刘敞生活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为他创作诸多的赠答送别诗提供了客观条件。

由于刘敞赠答诗的大部分内容与其送别诗一样,主要以述友谊、道惜别、表思念、叙交游为主要情感特征。据此,笔者将赠答诗与送别诗合于一体来加以论述。刘敞性格随和,为人磊落明白,与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梅尧臣有密切来往,常有赠答唱和的诗歌。作者试图从刘敞赠答送别诗中挖掘其下面两大特征。

一、抒发其对亲友、同仁的深厚情谊及劝勉、赞美之情

宋代的官员调动非常频繁,流动性强,这就使得各官员之间、亲友之间话别的机会增加。作为社会的一员,刘敞也毫不例外,有诸多的应酬,有诸多与同僚、友人话别的场景。基于此情此景,刘敞深有感触,继而创作了大量的赠答送别诗来寄托离别的无奈与惆怅,表达诗人的哀伤、愁怨及思念之情。例如“谁令春风来,翩翩动归舟,千里在明发,一樽献酬,江湖望魏阙,离思空悠悠。”(刘敞《送占光禄》卷五)质问春风为何要来吹动友人的归舟,留下悠悠离思。又如他的《送焦生》“宁复悲归来,眷眷儿女泣” ;《送雍秀才归琅琊山》“盛论山水趣,局促恨来到,江湖且相望,送子一何啸” ;《送冲卿守高邮》“离怀重自感,堕泪沾长缨” ;《山光寺献臣》“离怀目无极,日落似忘返。”这些诗歌均表达了诗人送别亲友时的不舍,眷恋之情。

刘敞与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江休复等关系甚密,诗歌上的赠答唱和最多。笔者试举几个例子深入探讨刘敞与亲友、同僚的深情厚谊。如《寄圣俞》,这首诗写诗人独自在京城徘徊,思念曾经在此相别的友人,秋风依旧,流水已去,新雁归来。新雁归有期,而友人却不知何时归来,无奈之下,只得将这问候托于大雁,以宽慰远在天涯的友人。刘敞小梅尧臣16岁,但两人的关系很好,相聚甚欢,常饮酒唱和。由于刘敞常被调任于各地做官,所以与梅尧臣常处于离别状态,使得诗人只好通过吟诗来表达彼此的情感及对友人的无比思念之情。

江休复,字邻几,是刘敞的姻家,其人博学多闻,比刘敞大15岁,二人可称为“忘年”之交,原甫以知音待之。刘敞诗集中有诸多的诗篇涉及他,有不少送别的诗。诗歌表达出这种深切思念,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他还写了些诗歌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寄贡甫》,贡甫即刘攽,是刘敞的弟弟,自小跟着刘敞学习,兄弟两感情深厚。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甚至希望“简略或易足,长当并形影”。刘敞经常是病痛缠身,特别41岁那年是经受了官场失败的沉重打击后,更是感到孤独寂寞。这也是诗人对亲人如此思念,对岁月流逝如此感叹的原因之一。

刘敞诗集中还有很多反映对亲友、同仁的思念的诗歌,如《二十六日大风寄贡甫》(卷九)、《送裴殿丞》(卷八)、《陈桥别隐直》(卷十)等等。

在刘敞的赠答送别诗中,还有些诗歌表达着他对亲友的勉励,如:“丈夫非怀安,少壮宜努力”(《别和弟》)。另外,刘敞诗歌中也有表达对友人的赞美的。譬如:“刘侯之弓三百斤,壮气可以摧浮云”(《送刘泾州》)。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友人或同仁的能力的认同与赞叹。

再举几例来探讨诗人对亲友同仁的关切与赞美,以便增加对刘敞的深入了解。如《赠梅圣俞》,诗中提到文士们的洛中相会,发生在天圣九年,诗人年仅13岁,由“及此将十载”可知,诗人写此诗是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还在年少时,便闻之梅尧臣的诗名,高度赞扬其才情,并颇为推崇,一种相恨见晚的情愫与于言表。诗人与梅尧臣关系甚密,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彼此间有着深深的影响。刘敞对友人、同僚赞美的诗歌还有《送李才元》、《寄佑之》等等,这些诗歌都表达了诗人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表达其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奈及自身境遇的感叹

在刘敞赠答送别诗中,除了表达离别情怀的外,还有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诗人从小身体不好,并且一向少年老成,这在其弟刘攽的《故朝散大夫给事中集贤院学士全判南京御史台刘公行状》中可以了解到这些情况。对人生悲苦与无奈的感慨,可以从他与亲友交流的诗歌中找到踪迹,如:《答吴冲卿学士》

诗歌开始便用“人生若浮云,聚散不自知”来表达人生的无常。然后就开始回忆与友人初识时的欢快、喜庆场面。接着因为变故致使两人分离,生活的境遇也使两人无法再联系了。离别使诗人与朋友都互相思念着对方。后面表达了彼此间深厚的友谊,并感叹人生。

刘敞赠答送别诗歌中有表达个人志向的诗歌,如《送张四隐直游边》,诗歌写因友人游边而引发了诗人满腔的热情,回想年少时的凌云壮志,感叹卫青、霍去病能建功立业的豪壮,诗人自己虽然有壮志,但却力不从心,并将希望寄托于友人身上。“力弱非志弱,送君心长悬”这句诗很明确的表达了这样的情怀。

刘敞的赠答送别诗还有些表达诗人的伤感情绪,如:《寄邻几》、《风雨寄贡甫》等。刘敞身体不好,曾多次请假回家养病。这期间,难免孤独寂寞、惆怅,并越发思念亲人、好友。这几首诗歌正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字里行间充满着淡淡的忧伤。

有些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爱护,譬如:《送杨十七秘丞知瀛州河间》。据《宋史》本传(卷三百一十九)记载,他在任扬州知县时,为人民要回被官府霸占的良田,为百姓伸冤等;另外,他在任郓州知县期间,也是“决狱讼,明赏罚”,使“境内肃然”因而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刘敞把儒家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忠君爱民思想一直伴随着他的仕途,但是偶尔也能从其诗歌当中感受到他的向往老庄的隐逸思想。

一般而言,传统的赠答送别诗发挥着良好的交际功能,同时也伴随着审美效应的缺失,甚至可以说这种题材中有很多的言不由衷的伪诗、劣诗。刘敞的赠答送别诗主要有反映其与亲友的深厚感情,自身的人生态度,对亲友的勉励、赞美等几个方面。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诗人的思想,一方面,他积极入世,忠君爱民;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感叹人生无常,个人的忧郁孤独与寂寞。尽管刘敞的送别赠答诗在艺术上没有很大的成就,但是这些诗歌毕竟倾注了诗人大量的心血,从多维度反映了诗人与亲朋好友的交往情状,及与他的深挚情意,刻上了诗人心灵的印迹,是其生命的历程缩影。

参考文献

[1] 刘敞.公是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2] 江西省新余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新余市志[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罗露平,女,江西宁都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文4

文/姚冰冰

【摘 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系到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有效、高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 阅读;激发;兴趣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新课程标准》低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内容。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有了阅读兴趣,就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使学生真正地爱学、乐学。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那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极大地激发起来,内心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就可能实现有效、高效的学习效果。但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面窄。如果强迫要求他们阅读,就会使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具体方法如下:

一、真情引路,激发阅读。

阅读的过程若缺乏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例如,教学《画鸡》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说:“唐寅就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明朝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是个智能与才华兼具的诗人和画家。唐伯虎是老师的超级偶像,老师是他的超级粉丝。今天,我们要学习唐寅的一首“题画诗”,诗题是《画鸡》。这首诗脍炙人口,世代颂传。”学生听了我的“真情告白”,对这位江南第一才子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马上兴趣盎然地翻开书本,津津有味地投入到了课内阅读中。整堂课因为学生的有效阅读,处处生彩,时时高效。在学完这首古诗之后,学生纷纷表示才学一首唐伯虎的一首古诗很不过瘾,我顺势向学生推荐了唐伯虎的另外两首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和《流水诗》。第二天,我请学生朗诵课后学到的关于唐伯虎的其他古诗,并在随后的班队课上举行了“朗诵古诗大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班形成了“学诗热”。我们班的学生俨然成了“小诗人”,经常一起赏诗,诵诗,赛诗,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二、朗诵美文,吸引阅读。

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构筑了自己精神的芳草地。听故事几乎是每一代孩子共同的享受和心灵慰籍。用耳朵倾听故事给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再加上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朗读,孩子每次都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所以在每节语文课的尾声,我都会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选择相关的故事进行讲述,我讲述的故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比如《阿嚏的故事》、《大灰狼罗克》、《神奇校车》、《三毛流浪记》等,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之际,我们教师嘎然收声,充满神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曲折有趣,后面的内容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巧妙结合起来。

三、你追我赶,引导阅读。

阅读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学生能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阅读的主要动机。所以,我组织各种各样的让学生展示收获,分享成功的活动,让学生有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评选“校园小诗人”、“成语王国主人”、“小小民间故事家”、“小小童话故事家”、“课外阅读最佳兴趣小组”等评比。我们班的学生为了能得到这些光荣称号,一个个暗中较劲,你追我赶,不仅在学校的时候个个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而且回家后也尽情地在书林里漫步。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了阅读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享受阅读。

“认可赞美和鼓励,能使白痴变天才,否定批评和讽刺,可使天才成白痴。”的确,低年级学生最热衷于被别人赞美和鼓励。我们班的学生也如此,他们善于表现自我,爱做别人的“小老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虚心向学生请教,也大大激发出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我曾向学生请教过“白雪公主有多美啊?”“白雪公主被皇后骗了几次?”“豌豆姑娘最后嫁给了谁?”“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给了我满意的答案。我赶紧对“帮助”我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真诚地和他拥抱一下,然后真心地赞美他说:“你是老师见过的最认真阅读的学生,以后我如果有其它的问题继续向你请教,好吗?”有的同学私底下说:“我最喜欢当老师的‘小老师’啦!我告诉老师答案时,老师惊讶得眼睛睁得大大的,老师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要多读一些好书,和老师比赛,真正地超过老师。”可见,赏识和激励每一个孩子,能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点点滴滴地进步,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阅读的愿望,能让他们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促使学生的阅读激情永恒。正如马克·吐温曾说的:一句赞美的话,往往能够让一个人不吃不喝活上一个月!实践证明,实施更多的鼓励性评价,可以引领儿童走进一个全新的阅读乐园。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奇妙地运用。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文5

弯路。

于是,我在开学初利用两周时间,以第一课《在山的那边》为诗歌学习的起点,分阶段、有侧重地对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所有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到六课诗歌都已全部学习完毕,我明显感受到了学生在诗歌朗读、把握情感和揣摩词语这三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以学习第六首诗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为例,谈谈学生的学习效果。

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大家着重从句中节奏和节次间停顿的把握这两个角度来欣赏评价朗读的效果。

生1:读全文。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生2:他读音准确,节次间的停顿也恰当,但句中的节奏体现得不够好。

如:“定然/在天街/闲游”一句,他读成了“定然在/天街/闲游”。

师:你听得真仔细,纠正得也准确。你能在他的基础上,不仅读出节奏,而且读出点诗味吗?

生2:我试试吧!(生读)

师:(鼓掌)你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是作者心中的想象,而且是在夜空下的想象,所以我就读得轻柔、舒缓一些。

师:我们明白了,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是与诗歌内容相关联的。比如,读《理想》这首诗,语调整体就比较高昂,语气也要更坚定有力,才能体现作者对理想的赞美。谁能根据这个规律,以学过的诗歌为例,谈谈语气语调与诗歌内容的关系?

生3:何其芳的《秋天》,描绘的画面宁静恬淡,所以朗读时语气就较轻松,语调也较柔和。

生4: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了他渴望一统天下的豪情,所以语气语调都更高昂、铿锵。

生5:张峰的《化石吟》抒发了对化石的赞美,也写出了化石的神奇,问句要读出惊讶,一些语句要读出由衷的赞叹。

师:对,内容决定了朗读时的语气和语调。诗歌读出诗味,才能将诗人的情感传达给听众。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6:对天上的街市的喜爱和向往。

师: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6:“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美丽”这个词可以体现作者的喜爱之情。“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世上没有的”可以流露出向往之情。

生7:“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句想象牛郎织女生活得自由幸福,可见他心中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这句中的“定能够”体现出坚定的信念。

师:所以你在读“定能够”时加重了语气,是吗?

生7:是的。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范文6

曲云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曾任胶东文协文工团话剧演员 ,1956年进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演员,先后参加了15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以塑造母亲形象闻名全国,在《苦菜花》、《布谷催春 》、《奇袭》等影片中都有上乘表演,有“中国银幕第一老大娘”的美誉,其中在影片《奇袭》中扮演的朝鲜族阿玛妮形象尤为深入人心。

放慢节奏 注意养生

1992年,在影坛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曲云离休了。虽说离休了,但找她拍片的剧组依然不少,当时已过花甲之年的曲云深知拍戏的辛苦,她说:“在八一厂工作时,拍片是组织安排的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努力完成。如今离休了,这是国家给老年人的待遇和关怀,因此主要任务是要把身体修养好,如果再拍片,就应该由主业变为副业,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一种身体锻炼,说白了就是不能为了挣钱玩老命。 如果把身体弄垮了,挣再多的钱也白搭!”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离休后,她经常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安排接戏频率,最多时一年她曾推掉6部电影、电视,从不使自己过于劳累。正是这样的有张有弛,使她的身体一直保养得不错。2005年她接受电影《霍元甲》剧组的邀请,在剧中饰演孙婆婆。在浙江仙居拍摄时正值春夏之交,剧组怕赶上雨季,几乎是连轴转着抢拍,曲云的戏整整拍了半个月,一天没休息,当时已经77岁的曲云既没累倒,也没得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李连杰、孙丽等剧组的人都赞扬她身体好!

与画为伴 愉悦精神

除了把拍戏当成乐趣、身体锻炼外,在诸多养生手段中曲云最注重精神养护,“只有精神愉悦,日子才能过的有滋味!”为此,离休后她参加了老年大学,专心致志地学画画,“画画,必须神安、气静、神凝,这些绘画的基本功,能使人静心、提气、屏弃私心杂念,相对于其他健身养生方法而言,对身体有许多独到的锻炼作用,天长日久的坚持,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追求一种自然洒脱的心态,即减少了烦躁,愉悦了心情,又陶冶了情操,能使人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状态”。如今数年坚持下来,曲云不仅绘画技艺大增,创作也颇丰,整个心态也年轻了许多,尤其当自己的作品受到老师、朋友们赞扬时,“心中总有一种自己还行、得到了认可的成就感,那种舒坦劲儿很难用语言表达,对于上了岁数的人来说简直胜过百种营养品、千种保健药!”

创作诗歌 益智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