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例6篇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文1

摘要:近年来,国企改革步伐加快,集团层面兼并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实施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的案例层出不穷。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了并购重组对于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意义,归纳了并购重组的一般做法,结合所选案例面临的具体问题对国有企业监管的具体做法提供改善建议,为操作层面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重组并购 案例研究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全球著名的大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促进公司不断发展,且处于持续进行中。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步伐加快,集团层面兼并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实施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的案例层出不穷。2015年,国务院国资委共推动12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2016年,分类基础上的中央企业整合将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围绕国企改革的市场化重组大潮正在开启。

(二)研究意义

企业在发展瓶颈期可通过跨越式并购力求突破,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通过协同效应,提高研发、销售、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取得靠内部资源无法获得的利益,如品牌、技术、人才。

国有企业是特殊的市场主体,在职责定位、运行体制、监管体系等方面有其特色。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国有企业改革从未停止过,《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把国有企业打造为独立市场主体。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了并购重组对于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意义,归纳了并购重组的一般做法,结合所选案例面临的具体问题对国有企业监管的具体做法提供改善建议,为操作层面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规范研究方面,重点审阅了国资转让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有关规定等,从实践角度梳理了并购重组主要类型、交易方式、支付手段等。在案例研究方面,选取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熊猫”)收购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熊猫集团”)所持深圳市京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京华”)部分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从实施收购的背景和动机出发,详细介绍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过程,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开展并购重组提供参考。

本文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剖析所选案例中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共性及需要重点关注事项,希冀作为业务规则的补充。

(四)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本文选择典型的以现金方式收购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进行分析,对于遇到的一般性问题及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案例对于A/H股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适用的两地交易所的业务规则进行了比对,明确了需要关注的方面和履行一致性原则,对于A/H股公司具有借鉴作用。文中提到了国有资产流转中产权交易所业务规则和中国证监会重大资产重组程序之间的协调事项,提醒有关部门给予关注。

笔者认为,并购重组是一个方案的概念,要求切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案例的方案,是在研究了多个重大资产重组案例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本文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缺乏足够的样本量,分析问题及解决方案针对性强,普遍适用性相对较弱。其次,案例本身具有局限性,只运用了现金方式支付对价,发行股票、配套融资没有涉及。

二、关于国有股权转让和重大资产重组的规定

(一)宏观形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新国九条)从顶层设计上保护中小投资者,完善市场功能,补足制度“短板”,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有了纲领性文件,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新国九条”从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优化投资回报机制、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等九个方面,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

(二)国有股权转让有关规定

本文重点审阅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操作规则》《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等。

(三)重大资产重组有关规定

本文重点审阅了中国证监会近期出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

(四)关于股权转让涉及重大资产重组的关注要点

1.重大资产重组的定义和标准。重大资产重组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

根据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购买、出售资产,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2)购买、出售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同期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3)购买、出售的资产净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净资产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超过5 000万元。

购买股权导致上市公司取得被投资企业控股权的,其资产总额以被投资企业的资产总额和成交金额二者中的较高者为准,营业收入以被投资企业的营业收入为准,资产净额以被投资企业的净资产额和成交金额二者中的较高者为准;出售股权导致上市公司丧失被投资企业控股权的,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以及资产净额分别以被投资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以及净资产额为准。

2.国有股权转让的方式及对应操作程序。(1)协议转让。符合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要求,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交易双方可就拟转让股权实施协议转让。协议转让方式下,转让方和受让方均为国资背景的,双方均可以作为评估委托单位履行评估备案程序。(2)挂牌交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要求,不符合协议转让要求的股权转让,须履行挂牌交易程序。挂牌交易须在国资委认可的产权交易所内操作。挂牌交易方式下,由于涉及公开挂牌转让,须有出让方作为评估委托单位履行评估备案程序。

三、南京熊猫收购深圳京华部分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的案例分析

(一)交易概况

南京熊猫以现金方式收购熊猫集团所持深圳京华5 834 430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5.07%,公开挂牌转让);交易完成后,南京熊猫直接持有深圳京华43.10%股权,并在改选后的深圳京华董事会拥有多数席位,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本次交易价格以评估值为基准,南京熊猫购买熊猫集团所持深圳京华股份以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摘牌价格为定价依据,最终交易价格为摘牌价格5 036.583万元。

本次交易对方熊猫集团为南京熊猫的控股股东,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本次交易构成南京熊猫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南京熊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

本次交易前,南京熊猫持有深圳京华38.03%股权;交易完成后,南京熊猫将持有深圳京华43.10%股权,在深圳京华董事会拥有多数席位,深圳京华将由权益法核算的参股公司变为控股子公司。按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本次交易须按照深圳京华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资产净额计算占南京熊猫相应财务指标的比例,南京熊猫2013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为247 948.51万元,深圳京华2013年度的营业收入为165 672.97万元。深圳京华2013年度营业收入占南京熊猫营业收入比重为66.82%,超过50%,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本次重组前后,南京熊猫股权控制关系及持有深圳京华股权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

(二)交易背景

深圳京华主要从事平板电脑、导航仪、手持数字电视等电子产品以及手机通讯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从事消费电子行业已有三十年,具有较为深厚的行业积淀。深圳京华总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繁华的华强北,拥有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物业,租金收入稳定。

南京熊猫的主营定位是电子装备、消费电子和制造服务。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有利于扩展南京熊猫消费电子产品领域,进一步整合消费电子业务板块,扩大“熊猫”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南京熊猫合并范围内的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大幅提升,提高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三)交易决策及实施过程

完成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至完成股权交割)耗时8个月左右时间,交易决策及实施过程见下表。

(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方案设计与执行。

(1)关于标的企业的审计和评估。重大资产重组需要提供近两年审计报告、“两年一期”的备考报表及盈利预测报告等资料。由于深圳京华对若干事项进行了调整(如调整关联交易的统计口径),需要调整相应的审计报告。标的企业的评估关系到定价的基础,是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关键环节。本次评估报告采纳了资产基础法的评估结果作为最终结果,转让方无需出具盈利承诺;而资产基础法的评估结果较收益法略高,满足国资转让评估备案的要求。

(2)关于股权转让的形式。最初设计方案时,南京熊猫计划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收购深圳京华5.07%的股权,经请示上级主管部门,收购该股权不适用协议转让,须履行进场交易程序。协议转让和进场交易的差异在于履行完毕评估备案程序后,前者由双方签订转让协议即可,后者需要转让方在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标的企业,在受让方摘牌成功后方可签署有关转让协议。根据有关规定,涉及公开挂牌转让的,由出让方作为评估委托单位履行评估备案程序。公开挂牌的进场交易程序,在理论上存在着摘牌失败的可能性,在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环境下,约束性条件越来越少。由出让方作为评估委托单位出具的评估报告,在交易公允性方面受到了香港联交所的质疑,要求受让方(南京熊猫)委聘独立的评估师对增值较多的物业部分进行重新估价。

(3)关于A/H两地监管要求的协调。本次股权转让A股适用重大资产重组的有关规定和程序,H股适用主要交易的披露要求。重大资产重组要求披露近两年审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两年一期”备考报表和评估报告;主要交易要求披露会计师报告(近三年经审计数据),对于主要资产是物业的标的,对物业单独出具评估报告。本次股权转让A股信息披露内容较H股多,联交所要求南京熊猫履行一致性原则,同步增加按照香港准则或国际准则要求编制的盈利预测报告、物业估值报告和备考报表。

2.时间安排。

(1)关于停牌、复牌时间。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重大资产重组须执行停牌处理。为防范内幕信息泄露,避免股价异常波动,确保该重组事项顺利推进,经与保荐机构、律师、评估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协商确定,经申请,南京熊猫股票于深圳京华股权收购项目启动会次日起停牌。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原则上不能超过3个月(属“重大无先例”可在3个月后申请继续停牌,但须履行复杂的决策程序)。

本次收购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涉及转让方、受让方、交易标的和各中介机构等多方,需要在3个月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在复牌之前须完成的重要工作包括:①完成对交易标的尽职调查工作,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完善或提出后续解决方案。②交易对方熊猫集团同意以深圳京华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的净资产评估值为基准,通过国有产权交易机构转让其持有的深圳京华5.07%股权。交易标的股东会同意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南京熊猫推荐5名董事候选人,并同意在本次交易完成后改选深圳京华董事会。③本次股权收购的审计和评估报告经过反复斟酌,耗时较长。④评估备案耗时较长,自向负责评估备案的上级主管部门提交资产评估报告初稿,到取得评估备案表,耗时1个半月。⑤公开挂牌进场交易程序要求公示20个工作日,占用自然日约30天。

(2)关于财务数据有效期。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中引用的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资料在财务报告截止日后6个月内有效;特别情况下可申请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至多不超过1个月。本次交易的审计基准日为2013年12月31日,南京熊猫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2014年7月14日),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及相关文件中所引用的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报告的截止日超过6个月。根据上述规定,南京熊猫申请延长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及相关文件所引用财务报告数据的有效期,延长时间将不超过1个月。根据香港联交所有关要求,通函(H股要求的重要资料)中会计师报告的债务方面数据的截止日期与通函寄发日期间隔不得超过两个月。由于未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通函审阅并寄发,加审了相关债务数据。

(3)复牌时点涉及增发股票解禁。南京熊猫于2013年6月实施了A股增发,部分增发股票限售期于2014年6月28日届满。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股票复牌交易时间为7月16日,迟于限售股解禁日期,解禁股票无法及时流通,对解禁股东产生一定的影响。复牌后,由于参与认购2013年6月增发股份的个别解除限售的股东集中减持,南京熊猫股价短时间内急速下跌,中小股东反应强烈,为上市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沟通协调。(1)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熊猫集团董事会审议出让深圳京华股权事宜,及深圳京华股东会同意改选董事会成员构成事宜。上市公司在与熊猫集团、深圳京华的沟通协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国有资产转让涉及评估备案程序,为了及时取得评估备案表,上市公司同负责评估备案的上市主管部门进行了多轮沟通。(3)对于股权转让合同中“协议生效”的理解,产权交易所和上市公司(按照重大资产重组的有关要求理解)存在不一致。由于是进场交易,产权交易所在股权转让合同中加盖“合同审核章”,并且向监管机构报送股权转让合同时,须完成加盖“合同审核章”。产权交易所加盖“合同审核章”的前提是受让方身份确认后,合同生效,且交易双方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完成付款。按照重大资产重组的有关要求理解,合同生效的前置条件是南京熊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行为,及监管机构对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行为进行核准或备案(如需),付款是在上述程序履行完毕后的动作。由此陷入“囚徒困境”,监管受理材料前提是加盖“合同审核章”,产权交易所加盖“合同审核章”前提是完成股权转让款项支付。

上市公司成功摘牌后,分两次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进而完成加盖“合同审核章”,完成信息披露工作。

(五)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方案设计与执行是两个层面问题,由于设计和执行紧密结合在一起,且实际工作中是互为修正和补充的,不能完全分割成两方面,故在分析问题时一并考虑。在方案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充分、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熟悉相关业务规则,特别是有关的业务指引和交易的独特之处。在方案执行阶段,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对于原则性的问题不能妥协、变通,同时秉承灵活应对的策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合规合理的整改方案,保证项目合规、稳健、顺利推进。

2.重大资产重组涉及尽职调查、审计评估、评估备案、挂牌交易多个阶段,及转让方、受让方和标的企业多方的决策程序,其中有些事项时间重叠或交叉,有些事项有独立的时间要求。时间安排方面的问题可以由任一阶段或事项未能如期落实引起。因此,应在充分、全面了解法律法规、业务规则及项目内容的前提下,尽可能制定各阶段、各事项的时间安排,并确定主要负责人,进而汇总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的总体时间进度表。实行例会制度,定期查看总体时间进度执行情况,对于未能如期完成的事项,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或解决措施,对于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应及时调整时间安排,确保总体进度可行性。

3.协调沟通工作非常关键,不可或缺。涉及多方的重大资产重组最复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协调。协调分为多个层面,协调交易对方和交易标的,可以提高交易的成功概率;协调审计、评估报告,可以缩短报告时间,并且减少反复的次数;协调评估备案和挂牌交易,可以缩短停牌时间,确定复牌时间。协调工作的成功要点,在于主动协调,既可以把握时间,又创造了务实、坦诚的沟通环境,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 深圳, 城市轨道交通, 可行性研究, 总体协调

本文试图就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应该是什么概念的轨道交通、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协调工作应该围绕什么样的目标开展,研究思路和方法应该如何等 问题 展开讨论并提出建议。

1 打造全新概念的城市轨道交通

在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中,应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突破创新,完善功能,保护环境,实现功能、环境、安全、 经济 和效益的高度统一,打造全新概念的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应体现在以下6 个方面。

1. 1 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百年大计, 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完善功能,保护环境,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有: 合理制定载客标准,并适度预留规模,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完善换乘衔接功能,并预留接口;合理选择轨道交通模式与车辆制式;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及敷设方式;注重建筑景观效果,加强减振防噪措施;完善公众服务设施;提高系统舒适度(如乘车环境等) 。

1. 2 安全可靠的轨道交通

贯彻安全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提高工程设施技术可靠性,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安全运营。实现安全可靠的主要途径有:车辆、设备技术成熟可靠;加强防灾措施;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改进运营管理体制,加强运营管理与维护。

1. 3 便捷、畅达、高效的轨道交通

贯彻高效服务意识,完善客运设施,提高线路的直达性和可达性,缩短出行时间,充分体现快捷的特点,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实现建设轨道交通的 社会 效益。实现便捷、畅达、高效的主要途径有:完善线网衔接换乘功能;线路功能定位与轨道交通模式选择;选择技术先进的车辆、设备;优化运输组织,提高旅行速度,缩短出行时间;合理设置站位,完善车站交通功能设施;改进运营管理体制。

1. 4 一体化的轨道交通

实现并完善与其它对内和对外客运交通的有机衔接,将轨道交通融入城市客运交通体系,实现轨道交通与其它客运交通的一体化,进一步实现建设轨道交通的社会效益。实现一体化的主要途径有:协调与公交的关系,强化与交通枢纽的衔接功能;强化与机场、铁路客站、长途汽车站及口岸的衔接功能; 实施“停车-换乘”方式。

1. 5 经营概念的轨道交通

创造轨道交通经营资源,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经营收入,资源整合与共享,综合开发,体现建设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营概念轨道交通的主要途径有: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范围和建设计划; 优化线路走向及站点布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制式统一与兼容;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国产化率;土地利用与综合开发;改进运营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车辆、设备维修社会化;注重目标成本控制。

1. 6 可实施性的轨道交通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密切结合实际,强化建设方案的可操作性,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的可实施性。实现可实施性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工程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并降低工程实施难度;优化项目建设管理方案;搞好项目实施策划。

深圳市是现代化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济特区,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应该是具备全新概念的城市轨道交通。因此,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必须围绕建设全新概念城市轨道交通这一目标开展,努力搞好实施全新概念城市轨道交通的策划工作。

2 可行性研究总体思路及关键技术问题的基本观点

2. 1 可行性研究的总体思路

(1)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依据,以“打造全新概念的城市轨道交通”为目标,以在建一期工程为基础,充分理解并贯彻政府和业主意图,吸取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经验,根据评审意见和政府有关批文,紧紧围绕项目的可行性展开深入全面的研究。

(2) 从整个 网络 (乃至“珠三角”轨道交通网) 和线路远期延伸发展角度,结合深圳市“ 组团式”“ 多、中心”和“ 田园城市”的特点,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进行工程方案研究,做到“ 近期结合远期、局部服从整体、设计服从规划”,处理好“ 轨道交通建设与使用、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轨道交通客运功能与城市发展功能”的关系,追求总体最优。

(3) 贯彻“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 理论 ,以 科技 创新为手段,对工程进行多方案综合比较 分析 ,考虑功能、环境、安全、投资和效益的统一,提出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环境协调、安全可靠、造价合理的方案,为项目决策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优势,注重相关专业或系统的配合协调,强化实地调查研究,确保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提高可行性研究工作质量和速度。

2. 2 关键技术问题的基本观点

(1) 应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根据各轨道交通项目功能特点和具体情况,重视轨道交通模式和车辆制式选择、供电、信号、AFC 等制式的统一或兼容以及联络线设置问题等。方便车辆及检修设施和备品备件等的相互调备,并可减少备用车等,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

(2) 充分考虑发展预留,确保线网可持续发展, 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这包括运能储备、出行舒适度的提高、线路延伸、换乘联络接口预留及车辆设备制式等。

(3) 应从网络总体上对车辆维修基地、停车场、控制中心及主变电所进行统筹研究,力求人力资源、运营设备和设施资源、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共享和综合利用。

(4) 从规模上预留扩编条件和从线路设施上适当预留线路通过能力,均可实现运输能力的发展预留,而且这些适当的预留措施对工程初期投资 影响 不大。当然,发展预留要适度。

(5) 采用“ 小编组、高密度”的运输组织方式是值得推崇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设施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减小车站体量,易于与环境结合。但是,单靠提高行车密度,甚至线路远景通过能力采用40 对/h 来实现运能储备和提高舒适度(以满足人们未来的出行需要) 是不恰当的,甚至是有风险的,需综合研究确定。

(6) 应重视环境保护,“ 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上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远期的利益来换取今天的发展”。轨道交通模式和车辆制式选择、线路走向、线路敷设方式、车站建筑、高架桥及地面建筑均需与环境相适应,满足城市环境要求。

(7) 强化线网衔接换乘功能,通过换乘枢纽锚固线网。同时,加强与其它交通(机场、道路交通枢纽、铁路客站、口岸等) 的衔接功能,以充分发挥功能和提高效益。应进行公交配套专项规划研究,为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依据和基础。

(8) 在统筹安排、充分考虑资源共享的前提下, 车辆基地设计中应运用先进的检修理念,并改进车辆检修体制,由计划修向均衡修和状态修转变,尽可能压缩基地规模。同时,工程建设应分期或分步实施,避免厂房和设施闲置,并减少初期工程投资。

(9) 车站设计须贯彻“ 以人为本”的理念,并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尽可能压缩体量,高架车站应轻盈、通透,出入口及人行过街系统联为一体,出入口、风井甚至设备管理用房等尽可能与建筑物结合建设。

(10) 供电系统采用集中供电方式还是分散供电方式应结合在建一期和城市电网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研究,并与当地供电部门协调并取得认同后确定最终方案。

(11) 机电设备系统应运用“ 价值工程”理论进行配置,努力提高国产化率,注重目标成本控制。

(12) 车站、车辆基地及可利用的土地和空间尽可能地进行物业开发(但要事先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进行专项研究) 。

(13) 改进运营管理体制,努力实现车辆设备检修与维护的社会化。

3 可行性研究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3. 1 可行性研究工作原则

(1) 现场踏勘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现场的踏勘和实地调查与资料的分析比较,根据以往经验,一个方案的形成要结合图纸工作,对现场进行多次反复踏勘了解才能够成熟。

(2) 理论分析与专家经验相结合:运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理论对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并结合专家经验,进行定量分析以取得最佳结果。

(3) 专题研究与可行性研究相结合:为使可行性研究报告更加深入, 内容 更加丰富、翔实,更具 科学 性和合理性,在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要开展一些项目的专题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工作结合进行。对由6 条轨道交通线组成的深圳二期工程尤为必要。

(4) 内部方案论证与外部协调相结合:轨道交通系统是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由于轨道交通系统的专业众多,与城市其它设施的接口十分复杂,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既要注意系统内部方案的合理性,又要注意与外部条件的协调性。

3. 2 可行性研究工作方法

(1) 选择合适目标并掌握约束条件:进行科学可行性研究首先必须选择目标,要客观分析并掌握约束条件。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并以定量分析为主, 力求能够反映项目实施中的所费(即费用,如投资、运营成本等) 与所得(即效益,如运营收入等),对不能直接进行定量分析比较的,则实事求是地进行定性分析。

(3)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各有特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需要,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静态分析为辅的决策分析与评价方法。

(4) 多方案比较与优化:多方案的比较论证与优化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关键,尤其是在多目标决策分析时,方案众多,可采用综合评分法、目标排序法、逐步淘汰法或两两对比法进行比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程序见图1 。

4 总体协调工作建议

4. 1 总体协调单位的工作内容

为了在同一时间内按期按质完成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6 条线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有一家总体协调单位承担技术协调工作。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协调的基本任务是:

“提出问题、组织研究、协调落实、提供咨询”。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协调6 条线可行性研究总体技术方案、技术接口、综合进度等,协助业主组织完成各种汇报、审查和验收。

(2) 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要求,落实协调,组织完成6 条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3) 审核6 条线可行性研究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送审稿,协助完成客流预测和环评报告编制和审查工作,审查各线勘探要求,组织勘探工作,验收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报告。

(4) 协调主要技术专题 研究 工作,并协助业主组织审查或验收专题报告。上述各项总体协调工作按其性质可分为总体协调管理工作和总体协调技术工作两个方面。“管理”

是各项工作按质按期完成的保障,“ 技术” 是按质按期完成的手段,两方面工作都很重要,总体协调工作应两手一起抓:一手抓“管理”,一手抓“ 技术” 。

图1 深圳市轨道 交通 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程序(技术路线) 框图

4. 2 对总体协调工作的建议

对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协调工作提出以下7 项建议。

(1) 一个目标: 可行性研究总体协调工作应紧

紧围绕实现“全新概念城市轨道交通” 这一目标开展工作。

(2) 两个协调: 只有同时做好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协调工作,才能保证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内部协调即各线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客流预测单位和勘察单位等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协调。而作为项目决策重要工作阶段的可行性研究中,有大量的 问题 涉及到政府各相关部门(包括铁路、机场等) ,则须进行必要的外部协调工作。

(3) 三大任务: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技术协调工作有很多具体的 内容 , 为便于组织和管理,确保技术协调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分成以下3 大类型。

①各线研究涉及的共性问题 内部协调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重大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轨道交通模式和车辆制式选择、系统建设规模与运能储备、系统运营模式和运输方案、机电设备制式选择及国产化方案。

② 涉及到轨道交通线网衔接与 发展 和城市建设发展技术问题— 内部协调、外部协调相结合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重要的线路走向方案和敷设方案、线路的换乘衔接(含与其它交通的衔接) 与联络、线路远期延伸和发展预留、车辆基地、供电、控制中心等功能定位与资源整合、与铁路部门的协调、土地利用与协调和环境协调等。

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技术问题— 内部协调技术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包括:重要指标和参数取值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研究内容和文件编制深度、技术文件的审核工作和目标成本控制。

(4) 四项原则:总体技术协调工作应遵循“总体研究,统筹协调,综合平衡,整体最优四项原则。

(5) 五大专题:由于本次研究是6 条线同时研究,为了可行性研究达到理想的深度,为实现全新概念轨道交通奠定良好基础,对一些共性问题和涉及 网络 乃至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论证研究。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有以下5 大专题需进行专门研究。

·系统规模与发展预留;

·轨道交通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包括:车辆基地功能定位、合理分布与资源共享,供电方案与供电设施的 社会 化,控制中心的合理分布,机电设备制式选择,轨道交通模式、车辆制式选择;

·大型综合换乘枢纽方案研究;

·车辆、机电设备国产化方案;

·土地利用、综合开发与融资方案。

(6) 六个步骤: ① 熟悉并研究6 条线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政府相关文件, 总结 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研究总体思路; ② 组织各研究单位讨论交流,明确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协助业主组织力量启动专题研究; ③组织总体方案的讨论交流,基本确定各线总图方案和各项研究工作前提; ④ 中间报告和地质勘察资料的审核与验收,协助业主组织中间汇报审查工作,研究并落实中间审查意见; ⑤ 最终报告和专题报告审核与验收,协助业主组织送审稿汇报审查工作,研究并落实送审稿审查意见; ⑥ 各项研究成果的审核与验收。

(7) 七项措施:确保总体协调人力资源配置完备;制定总体技术协调工作计划、工作思路和工作程序;制定各阶段技术文件编制内容和研究深度,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建立总体协调例会制度,并组织专题交流讨论会;分阶段汇报审查,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编制各阶段文件审查要点;必要时,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由业主核发。上述建议可视为深圳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体协调工作的行动指南,可喻指本次研究工作相关的7 个方面的力量(政府、业主、总体协调和四家设计单位) 或7 项工作任务(1 项总体协调和6 条线的可行性研究) 。

参考 文献

1 宋键主编.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投标书.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2003

2 于松伟,万学红. 南京地铁2 号线的设计新理念. 地铁与轻轨, 2003(2)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05)04—0191—03

地方文献记录特定区域内的自然现象和人们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当地人文、经济和地方发展情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永久的历史价值。有专家说:地方文献藏书是各地方公共图书馆在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馆藏特色.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地方文献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特点正成为当今图书馆的收藏和利用的重点。那么要使地方文献工作成为图书馆工作的亮点,就必须敢于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创立新思维.突出地方文献的特色.拓展地方文献工作的新路子,激发地方文献工作的活力,为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1 理清思路,对文献征集进行创新,造就地方文献特色

任何城市都有历史.有历史就有文献,但文献能保存下来者无多.深圳也如此。溯其渊源.深圳及其前身宝安县或新安县的历史也有1600年,但是能保存下来的文献却不多.存世的地方文献大部份是反映从改革开放深圳立市以来的发展历程资料。深圳图书馆从2001年成立特区文献中心开始,就结合本地情况,确立征集、收藏地方文献的新思路。

1.1 文献征集注重深圳特色与价值

深圳文献资源除了地方志、大事记、年鉴、名录、地图、专著、论文和图片之外,企业文化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集中体现在企业内部报刊上。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成熟的标志,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处于与国际接轨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企业更注重、更需要建立企业文化,以创办本企业的报纸、期刊,作为宣传企业的理念,增进决策者与员工沟通的园地。每一种企业内部刊物都能体现出本企业自身的价值和其被借鉴的价值。在深圳一般具有一定规模或较成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刊物.这些刊物汇集起来实际上就是深圳的经济发展史,因此,企业刊物成为我们征集的重点。通过努力,目前,我馆已拥有各种企业报刊316种,形成了深圳文献中的特藏。

1.2 征集过程中注重深圳文献的纪实性和直观性。

图文并茂是网络环境的特征之一,以特有镜头语言向人们传递最直观的视觉信息的图片和用物理的方法把声音、图片、文字记录在磁带、唱片、光盘等载体上,供人们查考利用的音像资料已成了时尚和潮流。它们都以纪实影像记录着某种社会现象,成为信息时代地方文献的重要资源。令人可喜的是深圳图书馆特区文献中心很注重这方面资源的收集,仅二、三年的收藏量就是2001年以前的39倍。直观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地再现深圳发展历程中某一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作为珍贵的史料及第一手资料保存,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使信息接受者如身临其境,这是语言描述所无法代替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例如:《百年宝安》以精选珍贵历史图片和视频演播,全面展示百年(19O1——20OO年)宝安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及改革开放2O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历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交易会》利用高科技手段,融声、光于一体,全面展现高交会盛况,全方位提供交易信息,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对参展商,参展项目、成果进行全方位检索,并作为现场会展的延续。

1.3 对深圳成立初期及成立前的文献进行快速有效的补充

深圳图书馆于1986年开馆,这就造成了86年以前的深圳文献几乎是空白的。在征集的思路上,我们制定了“不求实物,但求内容” 的快速补充的原则,即对深圳文献相对集中的单位进行查漏补缺,补充深圳文献“过去信息”。我们先后对国家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宝安区档案馆中的深圳文献进行了检索、核实,通过复印、扫描、缩微等手段复制实物,快速补充了馆藏,由此收集到一些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获得原始实物的资料,从而确保了文献资源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和馆藏结构,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4 转变征集观念,通过合作建库的方式,推进征集工作的开展

争取政府和行政单位的支持.依靠行政手段.施行“呈缴”制度一直足图书馆文献征集的一种好方法.但是具体的实施效果不是很好。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多变.给文献征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相关文献出版监督单位又面临收藏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我们在“ 缴”制度上下功夫.发挥图书馆收藏场地宽裕、文献整理榆索专业的优势.与相关单位合作.既为之“排忧”又为我“解难”。除了与海天出版社建立呈缴制度外。采取与相关单位共建的方式:2001年与新闻出版局共建.在本馆挂牌成立了深圳市本地出版物资料库;2004年与深圳市民政局合作.成立了深圳市社团出版物资料库。同时,自行发征集信函到各政府企事业单位征集,收到很好的效果.地方文献的收藏量大增:既补充了原来欠缺的资料又大量增加新的文献。保证文献资源的完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地方期刊(主要是内刊)文献的齐备性、连续性都大大加强。

1 5 文献征集、使用与建立数据库相结合

征集的目的是社会使用。目前形势下,建立征集文献数据库是展现征集成果,方便社会利用资源的最有效方式。我们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在深圳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通称为“论文”),是“深圳地情”的总结之作,极富指导、研究、参考和借鉴意义。另外.有许多真实记录、直观反映深圳市情的图片(主要是老照片),极富历史价值和档案意义。因此我们确立“深圳论文库”和“深圳图片库”的数据库建设,并在征集工作中将论文和图片作为重点。所谓征集的重点,除了获得实物.还必需解决网络传播权问题。在征集过程中,与作者或机构签订授权,解决数据库网络传播问题,并请尽量提供电子文本。同时,对于未取得完全网络传播权的文献,我们采取简单题录的方式在数据库体现。领导的重视、思路的创新、措施的有效和征集人员的努力,仅2001年至2004年馆藏地方文献就成倍或者成几十倍增长。这促使深圳图书馆地方文献形成了有独特优势的馆藏体系资源。“人无我有”,“人缺我全”。用最近一位商报记者的话说:“这里是任何一个研究深圳的人不可缺少的资料库。你可以从这些图书中潜入深圳发展历史.. 。

2 深圳地方文献的读者需求总结

文献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和利用.开放和利用的主体主要是读者,因此读者的需求就是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根本.必须从读者的需求来思考开发利用地方文

献的对策。以笔者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尝试对读者利用地方文献的需求作了个简要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一般是研究者、投资者或从事城市规划者,他们需要掌握自然资源及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深圳人口的变化情况以及分布状况。如有位社科院的人士因研究一个课题前来查阅旧村地图及相关资料。

2.2 经济信息

本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编制、形成的文字、图表等以印刷型、音像型、电子数字型等形式记载下来如图书、报纸期刊、年鉴、资料汇编等是各阶层读者主要使用的经济信息源。主要为宏观及地域经济决策、调控提供依据;指导生产、经营、管理、撰写著作、论文、科研需要;工作联系与就业;家庭生活消费、投资指南等。

2 3 查证事实

一般读者目的明确,他们主要是取证或监督,提供证据或者了解某特定事件的具体情况。如.广告、公告、新闻等。

2.4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投资、经营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以保证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和法律的保障,也是各阶层读者法律保障的依据。

2 5 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动态

主要是报纸、期刊和本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出版物。

3 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确定开发利用深圳地方文献的新思路

地方文献的地方性,决定了其重要的资料性。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给地方文献整理和加工、传播与交流、开发与利用带来复杂性,也就是给提供服务带来了难度。怎样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发挥其信息价值,为振兴地方经济、文化等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3.1 深圳文献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一次输入反复使用,一家输入,多家使用,便于查询,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使用和传递,因而能够方便读者使用及大大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在数据库内容的选取上,文献的读者利用率、文献查找的难易程度以及文献的保存价值是我们建库的选题原则:根据地方文献类型多、内容分散,非正式出版物多,且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利用价值的特点,力求注重文献资源的检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时问就是金钱的信息时代里,读者对地方文献的需求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教他们查找或指明信息在那的咨询,而迫切希望能够迅速地为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库建设为满足读者新需求创造条件。为保证数据库能够通过互联网,使更多读者利用深圳文献,从征集开始.我们就和作者签订了论文和图片的相关版税协议。如此,图书馆可自由反复地以各种形式使用这些资源.这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具有特色文献的优势;同时图书馆也培育出复合型的高素质的具有研究精神的地方文献馆员。

3.2 针对读者需求热点提供定题服务

深圳文献包含了所有深圳主流纸质媒体的信息。政府职能部门增加监督管理力度需要在新闻媒体上获取相关信息进行监督或取证。因此新闻、广告成了读者需求的热点,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把读者这一需求热点作为服务重点。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承担逐日提供专题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例如,为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逐日收集有关药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广告相关资料。

3.3 主动推送服务

为政府和有关部门举办大型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和历史文献。例如,2004年深圳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文化博览会,我们承办了提供文化立市的资料.得到主办单位的嘉奖。此外利用举办讲座、展览或播放影片等形式,宣传深圳.扩大地方文献的影响,提高深圳的形象。如开展“中小学深圳发展历程教育讲座. ‘深圳发展成就展”等等。培育地方文献的社会信息需求。

3.4 开展特色服务

人们在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广告虚张、房产造假、遗失公告等事情与媒体上的新闻、广告和公告有关,而纸张型的文档却最具有证据的效力,当地报纸的公告、广告要约成为取证的重点。因此深圳市民要获取证据需要到深圳图书馆查找深圳报纸。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读者的新需求,我们开展上门提供作证的证据服务,受到读者的欢迎。

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是读者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开展服务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资源品种和类型的增加,文献内容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增强,减少了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拒绝率。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断调整读者服务的重点、服务的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了读者的服务质量;提高深圳图书馆特区文献中心的美誉度。

4 结语

深圳地方文献更大的意义是在于深圳现代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加工、传播和利用是深圳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创新思维,不断调整工作模式,以保证地方文献的继承、传播和利用。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文4

2010年12月21日,深圳市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东湖宾馆举行,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有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梁铭会所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何雨生副主任、广东省卫生厅信息中心李奕明主任、深圳市卫人委罗乐宣副主任、深圳市医学会李耀培会长、深圳市急救中心张福林主任、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林德南主任和梁实副主任等。近1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刷新了以往年会记录,是2010年深圳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医疗行业学术交流会。

罗乐宣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他对近几年来深圳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罗乐宣副主任强调深圳市卫生信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对深圳市卫生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代表们可以把此次大会做为分享领导和专家带来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政策方针、最新技术和成功经验的“知识盛宴”,希望代表们充分利用此次学术年会的难得机遇,找出所在单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更好的推进来年的卫生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林德南主任对深圳市在2010年卫生信息和统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做了全面的总结;梁铭会所长对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李奕明主任就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和看法;何雨生副主任委员介绍了2010年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综述;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郑静部长做了电子病历展望的报告;深圳市二院吴清平教授做了医院主要临床工作量贡献比的估算的专业报告;深圳南山医院朱岁松主任介绍了南山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结束后,代表们对电子病历、临床路径、信息安全、医疗行业3G的应用及安全解决方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交流。

深圳联通作为此次学术会议的唯一运营商合作伙伴,在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明山、集团行业部徐颂锋副经理、叶澍茵副经理和林伟雄行业总监带队下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在上午的会议中,深圳联通行业应用中心苏雷主任做了关于3G医疗行业的讲解,所有到场的嘉宾对深圳联通全业务有了系统的了解,特别对3G在医疗行业的运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文5

特区货币的提出

不少文章已明确,原广东省委书记、省委常委兼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最早提出了发行特区货币的主张。吴南生的这一设想从何而来呢?笔者以为,这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吴南生集思广益的结果。

深圳一开始搞对外开放,金融状况就极为混乱。1979年11月14日,在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主持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业已正式提出“特区内使用什么货币也要考虑”。1980年4月1日,外汇券开始在国内发行之后,人民币、港币、外汇券三种货币在深圳同时流通,港币优势,外汇券次之。人民币最劣,特区金融市场更形混乱。这是地方领导人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1980年9月24~25日,在中央书记处讨论广东如何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会议上,姚依林对说,“打个比方,广东是个独立国,你是总统,你这个‘国家’如何发展?”“我甚至想过,广东可不可以单独发行票子?国务院领导讲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同时也是广东省银行,我看也可考虑单独成立广东省银行。这事将来要考虑,甚至可以单独发行货币。不这样独立来考虑,很多优势发挥不起来。”回到广东后,原原本本传达了中央书记处会议内容,其中就包括姚依林的这番讲话。笔者以为,这应该给主政深圳特区的吴南生以很大启发。

深圳金融货币状况极为混乱,是吴南生倡言发行特区货币的一个原因,但还不是主要原因。三币混战的现象不仅深圳有,内地也有,深圳因为与香港接壤,情况突出一些罢了。最重要的,也是燃眉之急,是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汇率偏低、价值被高估的情况,对国内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十分不利,中央要求深圳特区主要依靠大量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面临难以破解的难题。吴南生倡言发行特区货币的初衷正在于此。这一点,在有的回忆文章中被忽略了。

1981年5月2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向中央和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我省试办经济特区的情况报告》,报告由吴南生主持起草,正式提出发行专用的特区货币。在国务院于同年召开的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广东这一建议引起与会者的重视。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许涤新认为要认真研究、谨慎行事。中央于7月批转的会议纪要中指出:“人民银行要抓紧研究是否要在深圳发行特区货币的问题。”特区货币可行性论证工作由此发端。

198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到深圳调研后,提出近期不发行特区货币的意见。同年4月,人总行向国务院报告:发行货币问题比较重大,涉及方面也较多。不宜仓促定论。这一意见明显持观望态度。这有其特定的背景。1982年1月,中央下发几位政治局常委批示的文件,要求严厉打击广东等地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1982年2月,在中央召开的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上,中央有的领导人强调特区等地正在经受腐蚀与反腐蚀的极其尖锐的阶级斗争,会上还印发了引起较多争议的《租界的由来》的材料。1982年大多数时间里,特区政治气候一直阴晴不定。就中央最高决策层而言,此时来明确特区货币发行问题并不合时宜。

1982年12月,中央下发50号文件,强调继续办好经济特区,并第一次把经济特区工作从广东省内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具体举措提升到中央层面,指定由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国务委员谷牧具体分管。文件提到试办特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指出:“有人主张在深圳发行一种能自由兑换的特区货币,来制止港币在特区流通。这是个大题目,有关部门要抓紧调查研究,提出方案。”

由此,特区货币问题再度引起中央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重视。

1983年1月,钱俊瑞、宦乡率国务院联合调查组到深圳等地研究特区货币问题。调查组总体上表示了肯定的意见。

1983年2月,视察深圳,高度评价了深圳的建设成就。这是中央高层领导人自1982年以来第一次正面评价深圳。在谈到特区货币问题时说,如果要发行,就必须重视物资储备,要做到票面与票值相一致。

1983年3月,谷牧在北京召集国务院系统的经济专家研究特区货币事宜,许涤新、薛暮桥、钱俊瑞、宦乡、徐雪寒等人纷纷表示支持,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也表示支持发行特区货币。谷牧要求与会者花半年时间,为发行特区货币工作提供依据,然后用两个月时间向中央讲清楚这个问题,请中央尽快作出决策。

根据中央指示,1983年4月初,国务院特区货币研究小组成立,随后派调查组到深圳等特区和港澳进行调研。谷牧对调查组负责人刘鸿儒说:“如果你们调查结果,认为发行特区货币不行,那也可以,但必须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4月中旬,谷牧视察深圳时强调说:“现在越来越明显,不发行特区货币是不行了,因为外商进来特区以后,必然会带来各种货币,怎么处理呢?要换成人民币,但人民币的汇率是我们自己定的,和外币兑换的实际币值并不一致,外商就会感到吃亏。如再不解决,外商就不会来投资。当然,小的投资,如搞些简单的来料加工仍然会有的,而大的投资,真正搞事业的,就不可能进来。”

同年11月底,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深圳谈到特区货币时说:“主张发行和反对发行的都是一些经济界权威。”“有些权威根本就没有来过特区,也没有深入认真研究这个问题。我看过一个反对发行特区货币的材料,完全是坐在家里想出来的,都是吓唬人的,而有些同志看后又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从长远来看,人民币逐步向国际货币靠拢,那是对的。如是这样,不发行特区货币也可以。但在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国内的生活水平还不高,一下子难以达到国际水平。”“目前,发行特区货币虽然有困难,但如让外币占领特区市场,而人民币被排斥在外,这种状况就更坏。”田纪云表示,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让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尽快研究此事。

谷牧、田纪云等人对特区货币的认识是比较清醒的。

1979年至1983年,深圳引资工作由于人民币汇率偏低且不能自由兑换而受到极大影响。深圳与外商签订的协议投资达15亿美元,但实际投入使用的只有4亿美元。而且这4亿美元的80%

以上是各种设备和材料,真正的投资比重非常小。深圳特区名义上一开始就强调要以引进外资为主,而实际资金来源却不得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内联融资。要创办外向型特区,实现以引进外资为主,对特区领导人而言,紧迫感可想而知。

中央决策的形成

这个决策过程,在《南方周末》和《百年潮》刊登的两篇文章中已经说得比较清楚了,笔者在这里对有关情况作一些补充说明。

1984年1月19日,在邓小平视察深圳前夕,深圳市委市政府向中央和省里上报了《关于经济特区金融货币政策的请示报告》,明确提出国家支持在特区范围内发行一种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亲临深圳视察。市委书记在汇报工作时,提出需要中央帮助解决的头一个问题就是发行特区货币。

邓小平问:深圳现在流通多少种货币?

答:三种,人民币、兑换券、港币。现在想发行一种特区货币,但有争论,专家们意见未统一。这个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对特区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

邓小平说:要发行一种新货币,关键问题是要考虑对人民币的打击怎么样!你们要研究一下。

同年2月,邓小平回到北京后发表谈话,全面肯定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和经验,并提出对外开放“不是收,而是放”的指导思想。谈话中,他还提出了要在深圳、厦门发行特区货币。邓小平拍了板,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将发行特区货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袁庚在蛇口感慨地说:“在讨论发行特区货币时,有些专家问:你们的财政收益怎样,收支是否平衡,外汇是否平衡,有多大漏洞,要补贴多少,这些问题弄不清楚,怎么能发行特区货币。我说这些问题我不能回答,深圳市同样回答不了……好在邓大人来了一趟,回去说要发行特区货币,这下行了,没有争论了。”

1984年8月10日。国务院北戴河会议同意深圳发行特区货币。

10月3日,在邓小平接见香港国庆观礼团时,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知名实业家安子介询问,“现在开放十四个城市,还要发行特区货币,是否二十几个开放城市都发行货币?我认为各个城市的物价不能差距太大。否则货币就会乱。”邓小平回答说,“这个意见好,我们不会在二十几个城市都发行货币,我们只在深圳、厦门发行特区货币,这也只是个试验,试验不成功再改回来。”

特区货币票样印出来后,谷牧认为应该把近期工作向陈云作一次汇报。10月27日,谷牧、刘鸿儒在向陈云汇报特区货币工作时,陈云提出了两点意见:第一,发行权归中央;第二,只能在特区流通。

11月12日,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货币小组《关于发行特区货币的报告》。会议原则同意发行特区货币。

1985年1月,货币小组将修改后的《关于发行特区货币的报告》呈报国务院。报告提出,特区货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时间为1985年10月1日。发行工作如箭在弦上,势所必发。

1985年2月26日,谷牧在深圳特区工作座谈会结束时讲话说:关于发行特区货币问题,决心不能动摇。发行特区货币的三年之内,国家要给予深圳特区必要的支持,主要是政策支持,使深圳特区不致出现大的经济萎缩现象,小的波动我们不怕。

发行受阻与放弃发行

随着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的对外盲目引进等情况愈演愈烈,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从1984年第四季度到1985年第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下降了大约l,3。与此同时,全国范围的基建膨胀和信贷失控,使国务院在1985年2月决定实施包括深圳特区在内的全面紧缩银根的举措。形势瞬息万变,深圳特区何去何从,各方面都在观察。深圳想依靠国家外汇储备支持特区货币发行的设想渐渐地落空了。

张劲夫在文章中认可日本兴业银行董事小林实提出的“多币则多弊”的意见;《南方周末》一文用的是“外汇储备吃紧,人大常委会提出反对意见”的小标题;《百年潮》和《中国金融家》刊登的两位当事人深圳常务副市长周溪舞和刘鸿儒的回忆文章则认为是中央和特区放弃了办“自由港”的思路,所以特区货币没有存在的根据了。笔者认为,比较而言,还是千家驹在1993年的回忆文章中指出了症结所在。特区货币发行与否,始终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引进外资的实际影响,有内在的和直接的关系。这一点,谷牧与田纪云已有明确的看法。

1985年上半年,国务院对发行特区货币反复组织了多次调研。之前支持发行的人没有放弃主张。但是主张缓行,理由是:国家外汇储备形势严峻,对马上发行特区货币难以形成有力支持;深圳正处于转折时期,经济走向有待进一步观察。反方除原来的人外,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友好人士也大都反对发行特区货币。日本小林实向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的张劲夫反映意见,认为一个国家不宜搞两种货币,张劲夫把意见传达给国务院领导同志,他们认为这意见很重要。新加坡吴庆瑞是1985年初中央配给谷牧作沿海开放工作的顾问,吴庆瑞态度坚决,认为发行特区货币冒险性太大。谷牧还请特区货币“主发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千家驹到香港调研,调研结果是,各方面均认为客观条件不成熟或不赞同发行。千家驹向国务院及谷牧如实汇报了这些情况后认为,暂时不宜发行特区货币。从千家驹处得知最新情况后,极为失望。

邓小平在向谷牧等人综合了解情况之后,于1985年七八月间表明了他的看法。他说:深圳的发展很快,但毕竟是个试验,还有些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货币问题,引进技术和出口创汇还不理想。但建设特区才3年多一点,再花3年时间,这些问题是会得到解决的。

中央对特区货币问题的最后态度,实际体现于谷牧于1986年1月5日在经济特区工作会议最后一天的讲话。谷牧说:“去年对这个问题我们就开了五六次座谈会,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究。但是,考虑到这个问题不只涉及深圳,也涉及其它特区、其他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问题很复杂,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币制改革走什么路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因此,特区货币问题,要通盘研究考虑后,再下决心解决。”简言之,“缓行”二字。

特区货币发行条件不成熟,而深圳金融混乱状况依旧。经实际测算,1984年货币流通结构实际上是人民币仅占30.59%,外汇兑换券占10.11%,港币则高达59.3%。

特区货币既不能诞生,问题又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补救措施――外汇调剂中心应运而生。深圳于1985年11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1985~1986两年外汇调剂成交额不高,只有0.58亿美元。这两年引进外资工作进展缓慢,深圳更多依靠了国内资金支持,闻名一时的口号“特区是全国的特区,全国支持特区,特区服务全国”就诞生在1986年初的全国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内对外开放新政纷纷出台,深圳外汇调剂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有效促进了对外引资工作。1987年深圳外汇调剂成交额迅猛增长,达到4.7亿美元,1988~1989两年的成交额超过22亿美元。1988年国家体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深圳调研组认为:“深圳的调剂市场汇率接近于真实汇率,基本上能根据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和国际市场的物价变动而浮动。”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报告没有提及特区货币问题。这间接表明,特区货币问题已不再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持续调整也值得关注。1985年1月,调整为3.2元兑1美元;1986年7月调整为3.7036元兑1美元;1989年12月,调整为4.7221元兑1美元;1990年11月,调整为5.221元兑1美元。通过这几次调整,人民币长期被高估的状况有所改变,对全国以及深圳引进外资、开展对外出口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到1991年,港币在深圳流通量约4.8亿港元,占货币流通总量比例下降到12%,外汇券已极少流通,人民币流通量约25亿元,占货币流通总量88%。人民币在特区货币市场的主导地位日渐恢复。

1989年2月,中央负责同志到深圳视察工作。深圳领导人希望在治理整顿期间,使特区进一步“特”起来,所以重提特区货币一事。中央负责同志指出,特区货币仍要研究。这实际上与之前的“缓行”是同一个思路。其原因如上文分析,特区货币发行与否不再是燃眉之急。

深圳调研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手足口病;暴发;控制效果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之一,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1]。2008年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各地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并通过国家疾病监测管理直报系统及时上报疫情信息[3]。自2006年4月18日至2010年12月30日深圳市宝安区先后暴发手足口病疫情21起。1起疑似暴发疫情,1起重症病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06――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各街道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生的过程、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流行环节与传播方式、暴发影响因素和疫情控制措施及效果。人口资料来源于深圳市公安局宝安分局。

1.2暴发定义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1周内出现临床诊断或和实验室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大于等于3例。

1.3暴发判断疫情持续不断,病例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所有患儿都有典型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且有首发病例。

1.4方法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应用Excel2003与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区(2010年底人口数667万),而且2006――2010年宝安区手足口病暴发数占总的各病种暴发数的12.85%。无死亡病例。中国也是手足口病多发国家,自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后,手足口病已波及北京、河北、天津、广东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9年6月报告178680例,死亡45例[2]。说明手足口病是一个需要重视的传染性疾病,为了更好地防治手足口病,分析报告如下:

2.2时间分布2006年有2起手足口病突发疫情报告,分别在4月份与12月份。报告疫情占全年报告总数的6.90%。2007年有2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分别在4月份与6月份。报告疫情占全年报告总数的8.33%。2008年有4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分别在4月份与5月份。报告疫情占全年报告总数的13.7%。2009年有12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分别在4、6、8、11月份,其中7起集中在6月份。报告疫情占全年报告总数的16.4%。2010年有3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分别在3月份与4月份。报告疫情占全年报告总数的12.5%。暴发高峰集中在4月至6月,详见表1。

2.3地区分布23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主要分布在宝安区的7个街道,报告最多的是新安街道,共9起,占总发生数的39%,其中新安兴华幼儿园发生2起确诊暴发疫情,1起疑似暴发疫情。新安街道五年平均人口数为138731人,占宝安总人口的34.48%。辖区总面积24km2,人口密度大。松岗、民治、龙华自2006年至2010年间没有暴发手足口病疫情,详见表2。

表2宝安区各街道2006――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生数Table2 The street,Bao'an District,2006――2010 HFMD outbreak occurred cases

2.4人群分布

2.4.1年龄分布将2006――2010年间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年龄分组,详见表3。暴发的23起疫情中21起发生在幼儿园。2起发生在家中。总发病人数为156人,总波及人数为2242人。按年龄分3-岁组的发病人数最多。报告病例按职业分,托幼儿童最多,占97.79%,其余3人为务工人员,也均为被幼儿传染。

表3宝安区2006――2010年手足口病年龄分布Table3Baoan District,2006――2010 Age Distribution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2.4.2性别分布156例病例中,男性发病人数为96人,女性发病人数为60人,男女性别比约为1.6:1。

2.5临床特点见表4。

2.6流行环节23起暴发疫情中,2009年大浪和石岩街道、2010年石岩街道分别有一起的暴发疫情传染源尚不清楚,大浪街道另有一起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其余19起的传染源均为首发病例(占82.60%)。2008年沙井有一起暴发疫情的传播途径为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2009年大浪有一起暴发疫情的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其余均为日常的接触性传播(占91.30%),其中有6起为同源日常接触性传播。23起暴发中对11起进行采样,由于回家隔离治疗的患者未采样,所以只能对部分现患病例进行采样。人群对CoxA1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到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易感性随年龄增高而降低,但以隐性感染为主,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23起暴发疫情采样结果有10起阳性,1起阴性。阳性中有6起为EV71阳性(占60.00%),4起为CoxA16阳性(占40.00%),有19名患者被检验出EV71阳性,11名患者被检验出CoxA16阳性。流行持续时间最少1天,最多20天,超过最长潜伏期的有6起。3起原因为家长怕患儿在家隔离时间太久影响学习,在患儿未痊愈的情况下提前返园,2起为传染源没有及时隔离,参加公共活动造成传播,1起原因为居住环境通风不良造成。

2.7危险因素分析手足口病在我国已经流行了较长时间,但危险因素研究却相对较少,我国台湾对其做过一定研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手足口病与小年龄(OR:2.5)、上托幼机构(OR=1.8)、与病例接触(OR=1.6)、家里孩子数量较多(OR=1.4)[3]。以上数据从一定程度上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线索。

2.8控制措施及效果2006――2010年手足口病回家隔离治疗的有104人(占66.67%),在医院隔离治疗的有52人(占33.33%)。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现场调查的具体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部门采取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控制疫情的蔓延。控制传染源:对有症状病人采取隔离治疗,隔离至痊愈后才能返园,阻止其进入公共场所或参加社交活动,同时对同园未患病的幼儿采取密切观察。切断传播途径:用1000ml/L含氯消毒剂对全园的餐具、玩具、水龙头、门把手、课桌面等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消毒,一日两次,持续一周;保持教室良好的通风环境;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手足口病现已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实行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疾控部门可据此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建立完善的HFMD流行监测系统,开展疫情分析,掌握流行规律,进而预测手足口病流行发展趋势。医疗单位在疾病流行期间要实行预分诊,规范诊疗流程,建立独立感染性疾病科,强化全员培训教育,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降低医院交叉感染风险,防止医源性传播[7]。保护易感人群: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指导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加强晨检制度,密切留意幼儿的健康状况,如发现类似症状立即嘱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23起暴发疫情最终都得到了控制,未发现续发病例,说明控制措施有效。

3讨论

中国也是手足口病多发国家。从历年疫情资料看,我国手足口病多发于4-9月,6-8月份达到高峰,婴幼儿最为易感[2]。宝安区2006――2010年手足口病暴发逐渐增多,这与2008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各地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有关。发病时间高峰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手足口病春夏高发,与邹城市报道的2005――2007两年病例均集中在5-9月份,山东省报道的疫情主要发生于5-7月,上海浦东报道的6月份为发病高峰,7月份下降的情况有差异[4-5],这可能与深圳市地处亚热带,进入夏季较早有关。新安街道为发病例数最多的区域,由于新安街道地处宝安区中心地带,人口密度大,感染机会比其他街道大。其中兴华幼儿园由于对首发病例隔离治疗不彻底导致五年间发生3起暴发疫情。2006――2010年3岁组托幼儿童发病相对集中,与该年龄段儿童学习生活集中在托幼机构有关。男女发病比例为1.52:1,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接触密切频繁,相互传染的机会大有关,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6-7]。根据资料分析暴发的影响因素为首先首发病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消毒隔离工作没有做好,其次该年龄段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同伴幼儿一起就餐、玩耍、生活密切接触多。还有部分家长怕小孩在家影响学习,在小孩未痊愈的情况下要求提前返园,导致传染源隔离不彻底。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迄今尚无疫苗和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早发现、早隔离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方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适时适量对环境、室内常用用品及托幼机构玩具进行消毒,室内通风,勤晒被褥,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等都是预防的重点;另外,对儿童家长、教师也要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使其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搞好环境卫生以及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展望

本论文还应探讨手足口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用数据说明哪些措施对防治更有效。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展开病例对照。但通过冯银彩等报道的幼儿园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可知,家长知晓情况和幼师知晓情况干预后幼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正确率明显提高,12项目知识指标中分别有9项和7项(P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4―30).

[2]王利花,李军,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419-421.

[3]刘益民,李红,李苑,等.手足口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8:66-75.

[4]庄严,赵亚双.哈尔滨市2008年――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0,3:9-10.

[5]李苑,詹志强,余光清,郭永乐.深圳市宝安区2006――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2010,11:25-26.

[6]庄振荣.天津市开发区手足口病三起小型爆发的调查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06,1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