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考总分范例6篇

深圳中考总分

深圳中考总分范文1

2007年2月13北京市环保局、统计局向公众首次北京 “绿色GDP”核算成果,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成本比重和GDP扣减比例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前。

这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的省份,首次由环保和统计部门联合公布核算结果。

据介绍,2004年,北京市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29.19亿元,对当年GDP(6060.28亿元)的扣减指数为0.48%;全市污染损失成本为116.52亿元,占当年GDP的1.92%,而这两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8%和3.05%。

通俗地说,虚拟治理成本就是指所有企业排放的没有治理的污染,假设把它治理了,需要花的钱数。2004年,北京市大气、水、固体废物各项污染物实际和虚拟治理总成本为82.66亿元,其中虚拟治理成本为29.19亿元,占35.3%。虽然对GDP的扣减指数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北京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还有较大欠账。

数据还显示,2004年,北京的大气污染实际治理成本为39.82亿元,占实际治理总成本的74.5%,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为17.58亿元,占虚拟治理总成本的60.2%。这表明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最大,缺口也最大。

1998年至今,北京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已达1192亿元

深圳:亮相国内首个绿色GDP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深圳市统计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广泛吸取了各方意见后,对新的GDP核算制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于2005年9月初获得了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论证认可。2006年5月,经广东省统计局批准制发,成为法定报表,和现行统计核算制度“两套并行”。

“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并推动建立。“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是对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效益深圳”指标体系与传统以GDP数据为核心的统计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其强化了民生色彩,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设立了总共21个考核指标,最后以综合指数来评价“效益深圳”运行质量。有关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个具备可考核性的全面系统的绿色GDP指标体系。”

“效益深圳”实行,标志着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初见成效,“效益”取代“速度”也标志着全国第一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益的统计数据在深圳正式诞生。深圳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方面都稳步提高。

有关专家评价说,以单位产出取代经济总量,以效益上升取代GDP增长,以无形资源取代有形资源,“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的正式出台,使“快、好、省”的“效益深圳”模式有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

据了解,2006上半年深圳市实现生产总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13.5%。而同期,广东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416.8亿元,增长14.4%。这意味着,自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GDP增速首次低于广东均速。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深圳调整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将“速度深圳”转变为“效益深圳”,虽然GDP增速下降了,深圳经济的增长模式依然如故。深圳经济运行并未受到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而大起大落,而是在一个高位平台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快节奏,一如既往地向前健康发展。

同时“效益深圳”指标体系开始行使考察官员政绩的职能,“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将成为深圳市考察官员政绩的工具。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今后考核考核下属各区的发展水平,不再是单纯考察GDP,而是考察科学发展观,考察的工具之一当然就是“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

苏州:取消古镇GDP考核

为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苏州市取消对周庄等古镇的经济指标考核,代之以“绿色GDP”考核衡量体系,每年只对古镇进行环境保护和旅游指标考核。

位于苏州东南部的名镇周庄,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内惟一获得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周庄镇,在抢救江南名镇的历史文化遗存方面倾尽了心血。多年来,该镇镇政府为了保护千年名镇风貌,投资近8亿元,对“小桥、流水、人家”格局进行保护,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企业。

但是,周庄镇在每年的GDP考核中,却总排在苏州的倒数几位。但统计资料表明,周庄镇去年的居民储蓄已超过了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到7734元,排在苏州前几名。“不再以GDP论英雄,要以绿色发展论高低”。当苏州市决定取消对古镇的GDP考核时,周庄镇领导开始“扬眉吐气”:环境保护和旅游环境指标,正是周庄的“拿手好戏”。

深圳中考总分范文2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方法,以广东省深圳市服务业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各行业的竞争优劣势和资源配置状况。研究表明,深圳市服务业总体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增长幅度。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增长速度低于广东省总体服务业增长速度,但是竞争力并没有明显削弱,在增长速度放缓情况下,资源依然向该行业集中。

关键词:偏离-份额法 服务业 竞争力

深圳市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2年,深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06.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增速比GDP、第二产业分别高2.3个、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5.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1.4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且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2012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99.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9%,比GDP增速高1.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为68.0%,占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达到37.8%。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为49.6%,比上年同期提高10.2个百分点。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

近年来,深圳市制造业总量规模持续增长,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猛,2012年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632.41亿元,同比增长6.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2955.44亿元,同比增长8.9%。2012年深圳市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00多个,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增速为经济增速两倍以上,占本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生物产业增加值205.03亿元,同比增长17.2%;互联网产业增加值356.91亿元,同比增长22.6%;新能源产业增加值325.26亿元,同比增长19.8%。这为深圳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交通运输、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业保持较快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1.99亿元,同比增长7.2%;金融业增加值1819.19亿元,同比增长14.3%;现代物流业增加值451.09,同比增长11.0%。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比GDP高4.3、 1.0个百分点。

(五)服务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

2012年,服务业完成投资1794.80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7.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15.78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2.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完成投资165.06亿元,同比增长69.9%,增速比整体服务业高56.8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共完成投资57.32亿元,同比增长28.2%,增速比整体服务业高15.1个百分点。

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一)现代服务业繁荣兴旺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基本特征

从世界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来看,现代服务业繁荣兴旺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基本特征。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确立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般认为,服务经济为主是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或者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形态。2012年深圳市这两项指标分别为55.7%、51.6%,服务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经济体相比有一定差距。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和内涵作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科学表述。从结构优化的角度讲,在发达经济体,现代产业体系主要由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要占GDP的70%左右;在新兴经济体,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一般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无论以哪一种标准加以考量,发展服务业都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

根据《深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实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9000亿元目标,2013-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应该保持在7.7%左右。《规划》中2015年预期目标与2012年深圳市实际完成情况如表1所示。

(二)现代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

从现代化城市发展来看,世界城市发展的现实表明,现代城市特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深圳市应该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同时提升服务业发展品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深圳入围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前100名,位列第67位,排名在香港(9位)、上海(36位)、北京(55位)之后。深圳服务业占GDP比重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尚存在明显差距。深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平均水平相比要落后近40个百分点,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先进城市平均水平相比也要落后10个百分点左右。2012年上海、北京、广州的服务业总量分别是深圳市的1.67、1.89、1.20倍。

(三)产生外部经济波动时服务业波动比第二产业平缓

从抵御外部经济波动能力来看,当外部经济波动时,服务业波动比第二产业平缓。现代服务业作为高端产业,具有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等优势,对资源依赖小于制造业,因此, 当外部经济波动时,服务业波动幅度小于第二产业。这从深圳市近年第二、三产业的同比增长速度的变化中可以证实,如图1所示。

2008年和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圳市服务业同比增长速度趋缓,但下降程度明显小于第二产业。在这两年,第二产业增速连续两年回落2.6个百分点,总体回落5.2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增速在2008年回落2.5个百分点后,于2009年企稳,增速与上年基本保持不变,总体回落2.5个百分点。2010-2012年期间,第二产业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但是2012年服务业增速比2011年、2010年分别提高了3.8个、2.4个百分点。可见,作为新的产业引擎, 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为抵御经济危机、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回升、增添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服务业及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

从相对劳动生产率看,服务业及主要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本文根据以下公式测算深圳市2010-2012年不同产业(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

某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产业增加值/GDP) / (产业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虽然深圳市相对劳动生产率并不高(1996年世界服务业、工业相对生产率总体水平就达到了1.76和1.35),但是服务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仍然高于第二产业。金融业相对生产率接近总体服务业的7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明显高于总体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总体服务业基本持平,高于第二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吸纳了较多的就业人口,但相对生产率却低于总体服务业和第二产业。

深圳市服务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四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资源配置分量。若以广东省为参照地区来研究深圳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份额分量反映深圳市各行业在报告期内以广东省服务业总体增长率为参考标准计算而得到的增长水平。

结构分量反映广东省某行业增长率与服务业总体增长率的差值。若分量值为正,表示广东省某行业发展速度高于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反之则表示广东省某行业发展速度低于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结构分量值越大,说明该行业在广东省发展优势越明显。

竞争力分量以深圳市某行业的增长率与广东省该行业增长率的差值来反映该行业的竞争力状况。该分量值为正,说明该行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反之则不具有竞争力。竞争力分量值越大,说明该行业竞争力越强。

资源配置分量反映深圳市在剔除了与广东省基期产业结构差异性的影响后,资源向该行业集聚程度。该分量值同时受到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的影响。该分量表示的意义如表3所示。

总偏离分量表示由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资源配置分量综合形成的总偏离效应。该分量值越大,表示深圳市某行业实际增长与以广东省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计算而得的预期增长量的偏离值越大,说明深圳市该行业的发展越具有优势。

总变化量表示深圳市行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实际增长量之差。总变化量越大,说明该行业增长量越大。根据各指标的具体含义:

总偏离量=总变化量-份额分量=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资源配置分量

(二)实证分析结果

偏离份额法通常选取的时间跨度为五年,故本文选取2007-2011年深圳市与广东省服务业及各子行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1.总体偏离情况。从整体上看,深圳市服务业的总变化量比份额分量高103.23,这主要得益于由结构偏离、竞争力偏离、资源配置分量形成的正向总偏离效应,反映了深圳市服务业的增长水平高于按广东省服务业总体增长率为标准计算而得的预期增长水平,说明了深圳市服务业总体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增长幅度。

由表5可知,在服务业的各子行业中,四个行业的总变化量明显高于份额分量,分别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八个行业总变化量与份额分量基本持平。仅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这两个行业的总变化量明显小于份额分量,说明这两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低于广东省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

2.具体行业分析。金融业的总偏离量、竞争力分量、资源配置分量、总变化量均为正值,且均为深圳市服务业中各指标最高的一个行业,这说明深圳市金融业的竞争力强,资源集聚程度高,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的结构分量为负值,反映出广东省金融业发展速度低于本省服务业总体的发展速度。金融业竞争力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均为正值,反映出深圳市金融业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资源向该行业的集中效应增强。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总偏离量为92.98,是深圳市服务业中总偏离量排名第二的行业,说明该行业发展具有较大优势。该行业的结构分量为负值,竞争力分量为9.11,资源配置分量高达123.18,对该行业的总偏离量贡献最大,说明该行业在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的同时,具有较高的资源集聚效应。

批发和零售业总偏离量为72.26,是深圳市服务业中总偏离量排名第三的行业。该行业结构分量较高,达到154.13,说明广东省批发和零售业发展速度高于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竞争力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均为负值,说明深圳市即使在批发和零售业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资源依然向该行业集中。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总偏离量为67.41,是深圳市服务业中总偏离量排名第四的行业。该行业的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资源配置分量均为正值,分别为21.56、0.88、44.97,资源配置分量对总偏离量的贡献为66.7%。说明该行业在深圳市和广东省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深圳市相对于广东省有一定的竞争力,且资源配置程度较高。

住宿和餐饮业总偏离量为8.77,是深圳市服务业中总偏离量排名第五的行业。该行业的产业结构分量为-16.07,竞争力分量为1.32,资源配置分量为23.51,说明广东省该行业发展速度低于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而深圳市在该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资源向该行业的集中效应比较明显。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偏离量为-83.89,说明深圳市该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广东省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竞争力分量为-4.41,对总偏离量贡献较小,又考虑到该行业增加值基数较大,说明与广东相比深圳市竞争力并没有减弱。竞争力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均为负数,表明深圳市在该行业增长速度放缓情况下,资源依然向该行业集中。深圳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偏离量为负值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深圳市该行业增长速度仅为1.7%、2.5%,2010年回升至20.6%,2011年再次下降至9.7%。而2008年和2009年广东省该行业增长速度为8.4%、5.8%,2010年和2011年企稳回升至12.0%、13.2%。

房地产业总偏离量为-205.05,说明深圳市房地产业增长速度低于广东省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竞争力分量为-9.12,资源配置分量为-48.16,对总偏离量的贡献较小,又考虑到房地产业基数较大,表明深圳市房地产业的竞争力没有明显削弱。竞争力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均为负数,表示在深圳市房地产业增长速度放缓情况下,资源依然向该行业集中。深圳市房地产业总偏离量为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受到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深圳市房地产业对外部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敏感程度高于广东省。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圳市和广东省房地产业均出现负增长,分别为-12.0%、-5.0%,深圳市房地产业下滑速度明显快于广东。2010年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深圳市房地产业再次出现负增长,增速为-5.0%,2011年回升至0.6%;而广东这两年房地产增速分别为4.9%、6.0%。

深圳中考总分范文3

周斌 张惠屏

【摘要】“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如何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大战中出新出彩,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高性价比”,考验着报道团队的智慧。《深圳商报》的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在前线报道的记者人数和采访证数量为历年最少的情况下,创新报道方式,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真正做到了读者和领导“两头”满意。《深圳商报》是如何做到“两头”满意的?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浅析。

关键词 “两会”报道;创新;驱动;媒体融合

2015年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全国“两会”,乃中外媒体“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报道如何出新出彩,最终实现“高性价比”,考验着报道团队的智慧。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商报》聚焦“四个全面”、创新驱动等重大主题,前后方加强策划、勇于创新,带着深圳关注、深圳视角上会,带着商报态度、商报思考报道,在“深”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动脑筋,做到既能把握大局,又能生动出彩,不仅很好地宣传报道了“两会”精神,也把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带到了“两会”上,真正做到了读者和领导“两头”满意。

《深圳商报》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之所以能够赢得读者和领导“两头”满意,最深的体会是:只有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才能踩准节拍、引发共鸣;只有抓住节点加强策划,才能突出主题、出彩出新。

抓要点:紧盯“四个全面”

“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件,全国“两会”日益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竞争日趋激烈。媒体之间的竞争,如同一场“同题作文”竞赛,要想脱颖而出,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是拼出自身特色的先决条件。

2015年全国“两会”会期长达13天,可以说是一次新闻“长跑”,不仅要求耐力,也讲究技巧。《深圳商报》按照大会进程把握好报道节奏,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踩准节拍,适时推出重磅报道,引发了会场内外的共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 “四个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圳商报》在会前的选题讨论会上经过分析认为,上述这些战略部署和任务必然是2015年的“两会主题”,也必然是主流媒体两会报道的主线。在“同题作文”竞赛中,只有避免判断出现偏差,“作文”才不会“跑题”,拿“高分”才将成为可能。

2015年3月6日,是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当天,恰好也是广东代表团的中外媒体开放日。《深圳商报》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围绕“四个全面”报道主题,统筹策划,于次日推出了总书记在广东团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大型组合报道。分别发表了消息《广东代表团热议总书记一年前对广东的殷殷期望:继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业绩》、综述《深圳: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写在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访谈《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圆梦之年——冼润霞: “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村的路修通了”》、“两会观察”《我们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梦想》等。广东省委宣传部阅评认为,这组报道主题突出、策划到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多家门户网站、大型商业网站也都加以转载。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深圳商报》继续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2015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勤接受人民网在线访谈。《深圳商报》抓住这一契机,在次日强势推出两个整版的报道,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消息《许勤做客人民网畅谈创新驱动:创新成为深圳新常态下发展主动力》发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强音;综述《解码创新:“创时代”的深圳样本》展示了深圳的创新实践;现场报道《创新,永不言败》从代表委员的视角阐述了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期许;消息《科技部部长万钢谈科技改革与发展:深港可联合发展大学科技园》从小角度切入创新驱动主题。与此同时,编辑还在报纸封面作了专题导读。整组报道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热度,受到会场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勤说,《深圳商报》的这组报道更加放大了深圳的声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两会”期间看望深圳报业集团记者时,对这组报道表示了极大关注。

重思考:创新商报表达

“深度思考,商报表达”是《深圳商报》赢得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要想“同题作文”出新出彩,能否巧抓节点找好角度考验着一个报道团队的功力。《深圳商报》在研究选题的报道角度时,不仅注重与深圳改革、开放、创新的探索实践相结合,与深圳发展的战略、理念、文化相结合,在全国“两会”平台上观察、思考、助力深圳发展,更是力求站在全国的高度、以全球的视野审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典型切面,寻找新常态下中国加速发展的优质基因。

做好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是两会期间“兵家”拼“功力”的重要节点。《深圳商报》设立多年的两会名专栏“老记读报告”2015年再次令人眼前一亮——《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看点》,不足3000字就把政府工作报告的精髓呈现给读者;驻京记者配合采访专家学者的《7%的增速目标含金量更高》增加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的深度;前方记者采访代表委员谈“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经济的消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代表委员热议“怎么看” “怎么干”——要以创新另辟发展蹊径》扩展了解读的厚度;后方编辑部设计的图表《数据+热词看懂报告中的 “干货”》则为读者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快捷通道”。这套“组合拳”,巧抓节点妙做文章,以深度思考的商报表达,凸显了《深圳商报》经济大报的优势和特色。

2015年全国“两会”,中国如何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成为热得发烫的话题,可谓举世瞩目。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深圳商报》采写了综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抓住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召开新闻会的关键时点,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新华社综述《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同时配发“两会观察”《为陈吉宁的亮相点个赞》;对话栏目《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从我做起,雾霾问题能解决》又从一个人大代表的视角阐述了百姓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广东省委宣传部阅评认为,这一组系列报道从正面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唱响了“两会”主旋律,在热点问题报道中传递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在关键节点专注做深做透一个话题,是《深圳商报》2015年“两会”报道的一个创新打法。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互联网+”的内容,《深圳商报》抓住这个节点,连续4天对广东代表团的三大企业家董明珠、马化腾、雷军以及相关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形成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互动、对话,采写的稿件《马化腾代表记者会吸引100多名记者,小马哥有问必答——二马“掐架”是外界的误解》《雷军谈互联网思维七字诀首推“专注”——小米不做房地产更不会做马桶盖》《到日本抢马桶盖,到香港打酱油?刘明康委员从“创新”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创新,要以“客户体验”为本》,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有的还是独家报道、率先报道。

为了正确引导舆论,防止“两会”追星娱乐化,《深圳商报》也发挥了独特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严肃地“侃”足球》《姚明谈委员履职:明星在政协这个舞台上,要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去做事》等报道,把看似娱乐的话题,以新的视角作了“严肃”报道,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不少门户网站也加以转载。

深度思考的商报表达,为“两会”报道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嫁衣”。

看结果:推高终端转载

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深圳商报》前线报道团队共有7个人,其中4个人持有采访证,这是近年来本报采访人数和采访证件最少的一次。与兄弟媒体相比前线人数处于劣势,但《深圳商报》不拼数量拼质量,力求精耕细作,以实现投入产出的“高性价比”。

北京前线报道团队中,有5人是《深圳商报》采访部门的主任、副主任,他们充当了突击队员角色,每天冲锋在前,采写的稿件有广度、有深度、有锐度。与此同时,深圳后方编采部门也给前方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撑。前后方每天都有热线联系,沟通情况、完善选题、良性互动,形成了举全报社之力报道好全国“两会”的强大合力,产生的必然是1+1>2的显著效果:

在“四个全面”专题报道中,前方记者采写了广东团动态消息和访谈,经济新闻部在后方配发了综述《深圳: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评论部也在后方配发了“两会观察”《我们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梦想》;在创新驱动发展专题中,前方记者采写了许勤市长访谈,经济新闻部在后方配发了综述《解码创新:“创时代”的深圳样本》;在文化建设专题中,前方记者采写了主打稿件,文艺新闻部在后方配发了《文化走出去,不能自说自话》和综述《深圳以领先理念成为文化创新主场:让文化温暖浸润每个深圳人》;总编室在精心编辑两会专版的同时,提出的不少报道创意也都通过记者的笔端最终体现在报纸版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后方联动中,后方的支撑主力大部分都是采编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同样发挥了突击队的表率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让前线的同志们备受鼓舞。

前有“突击队”冲锋,后有“千军万马”支撑,《深圳商报》“两会”报道最终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高性价比”。许多重大选题和报道不但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与表扬,还被各大门户网站高频率转载。这也成为《深圳商报》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最大亮点。

《大学生村官代表: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村的路修通了》被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转载;

《深圳市长许勤:将泛珠合作与粤港澳大湾区结合起来》,被新华网、腾讯网、凤凰网、环球网、新浪网、一财网转载;

《宋丽萍: “深港通”有望于下半年推出》被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新常态下求解“老问题”》被网易、搜狐、环球网、南方网、东北网、中国经济网、中华网、光明网、中工网等转载;

《法官如何才能成为“燃灯者”》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腾讯网以及其他众多地方网站转载;

《王穗明在北京接受联合采访,介绍深圳市政协协商民主做法经验,详述如何用好“话语权”:政协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被深圳市政协专门做成官方微信推送。

较之于转载的“被动”,《深圳商报》2015年紧扣新媒体发展趋势,主动出击,在“全媒体融合、全时段播报”上做出新尝试,首次派出新媒体中心的人员加入“两会”一线报道团队,通过商报官方微博、微信、商报路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即时、立体报道两会盛况,获得网友点赞。

深圳中考总分范文4

“年初我还发愁房子卖不动,现在我开心得不得了――这两个月楼盘卖得实在太火。”面对记者,深圳市一位地产开发商不无得意。

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0月后,房价飙升,炒家追捧,平静了数年的深圳楼市陡然掀起热浪。据市房地产研究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前九个月,深圳房市平均价格猛涨12.18%,一反往年小幅上涨常态;关内(特区内)南山区,关外宝安区、龙岗区的涨幅更高达30%。

《财经》采访本地多家开发商和中介机构获知,今年以来深圳全市楼价实际涨幅当在15%左右,并形成豪宅别墅领涨,关内的南山、福田,关外的宝安、龙岗四区点涨带动的炙手行情。

一时间,抢购、涨价、售罄的信息纷传,让深圳市民委实感到一番“房荒”危机。“过去托关系是为了多打一点折扣,现在则是为了能够买到房子。”深圳某房地产中介的一位负责人感言。

深圳市今天这一幕,与去年此时的上海几多相似。然而2005年以来,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中央和地方的调控手段频频出台,深圳市政府也出台了系列政策。然而,一度高涨的上海楼市业已渐次降温,一向以理性、平稳著称的深圳房价却逆市上扬,原因何在?

11月2日,《深圳商报》发表题为“‘房荒’之说不攻自破”的评论员文章,意在稳定人心。11月11日,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商品房销售行为的通告》(下称《通告》),急颁“四大禁令”遏制炒房;11月15日,又召开新闻会,宣布稳定房价的五大措施。

然而,政策频出并未消除市场担忧,政府与市场的声音反差反而愈显突出。对于此轮房价飙升,政府归咎于市场投机和炒作,市场则一致认为土地供给短缺才是根由,政府若不从根本上修正土地供给政策和城市规划,则平抑楼价的任何技术性手段仅能治标,不可治本。

这轮不期而至的涨价风暴中,如何合理调配使用日益稀缺的城市土地资源,正前所未有地考验着深圳市政府。

泡沫前兆

深圳豪宅自今年国庆后集中面市,抢购者众,价格走高,令舆论惊呼“2005年是深圳的‘豪宅年’”。

在豪宅密集的香蜜湖地区,“中旅国际公馆二期”10月面市,价格从前年推出一期时的每平方米9000元暴涨至目前的1.6万元,而首批400余套住宅一周内即卖掉95%;若在以往,相同销售业绩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价位在3万-6万元/平方米的“香蜜湖一号”别墅区10月底开盘,首推29套别墅,旋即告罄,其中一套400余平方米的别墅售价高达2700万元。

买家不问价格,开盘一抢而空的实例比比皆是。豪宅火爆拉动整个深圳房市攀升。据深圳世联地产统计,今年10月特区内新开楼盘每平方米均价过万元。关外的宝安、龙岗两区涨幅同样显著。先前乏人问津的龙岗“振业城”联排别墅,11月的第一周竟卖出了30多套。

二手房价随之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深圳市二手房价同比上涨12.3%,涨幅居全国第二,几近全国70个城市平均涨幅6.6%的两倍,二手房均价已达7000-8000元/平方米。

习惯了几年贯一的5%以下的房价年均增长率,今年两位数的房价涨幅,无疑对深圳各层面强有震撼。有人惊呼,深圳楼市已泛起泡沫,成为“上海第二”;境内外投机资金正滚滚袭击鹏城,未来楼价还将大涨。

JP摩根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较之八个月乃至一年前的上海,目前深圳并未出现房地产泡沫,本地居民收入支撑着真实需求。

上述“基本面支撑说”广受业界认同。接受《财经》采访的多方人士都指出,前几年国内其他城市房价猛涨,深圳几乎不涨,而港深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连接香港的西部通道年底即将开通,地铁开通、交通改善,深圳的城市价值正在快速提升。另外,投资渠道不畅、股市不振,强化了居民投资楼市的意愿;加之居民收入、土地价格连年增长,成为推动房价提升的因素。

据统计,近年深圳居民家庭收入年增长率一直在10%左右,地价年增长率约在10%-15%,而房价年增长率仅为2%-3%,直到2004年才达到5%的年增长率。

另一方面,“投机说”也颇有市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向《财经》表示,今年上半年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的房地产投机热降温,炒家纷纷另寻突破。深圳楼市其实已具备诸多上涨潜质,无形中就会成为炒家的新目标。

此外,深圳市场上还风传山西煤矿老板的“炒房故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商向《财经》透露,国家近期整顿各地煤矿,尤以山西为甚,“一些山西煤老板携资金南下深圳,一出手就买几套十几套,我的楼盘也就大卖热卖了。”

深圳市政府也认为,各类炒作是当前深圳市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为此,国土房管局于11月11日颁布“四大禁令”:第一,认购书必须从国土局网站下载统一文本;第二,商品房项目必须全部即时上网公开销售;第三,新开楼盘不得提前登记、集中开盘、分期销售;第四,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销售尚未办理房地产证的二手房。其矛头所向,直指炒房。

“无风不起浪,炒家之所以能掀起狂澜,根本原因还是土地供应短缺。”深圳同致行(中国)地产顾问有限公司总裁王波如是说。

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下称招商地产)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严世平也认为,“投机资金并非拉高深圳楼市的主导力量,大量的需求还是来自本地居民的刚性需求,包括一次、二次置业的人群。”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对近期销售的几个楼盘的抽查结果显示,持外地手机号码的认购者比例只占10%。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所谓“外来投机”对市场的影响并不严重。

深圳同致行研究中心总监刘海龙向《财经》表示,“目前深圳楼市泡沫虽未形成,但已出现了泡沫征兆。”房价涨势过猛已引起市场预期的转变,有开发商囤积房源坐地生财,一次购楼十几套的炒家纷纷出现,以往卖不动的楼盘也被疯抢,都是泡沫的前兆。

“楼市投机气氛渐浓,如果把控不住,我们很担心重蹈上海的覆辙。”他说。

供需失衡

在“基本面支撑说”和“投机说”之外,更多的市场人士已开始探求深圳楼市此轮飙升的深层次缘由。“只要分析新增商品房供求比例,就足以显示近年深圳商品房供需严重失衡。”严世平说。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新增商品房供需比为0.68:1,而去年这一比例为0.98:1,2003年为0.88:1;若回溯2002年之前的六七年间,这一比例均大于1。“这表明,2003年以来商品房的增量缺口日益加大。”严世平说。

他还认为,新增商品房供给不足,与市政府2002年出台的“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关内土地零供应”的土地政策直接相关。深圳政府希望借此遏制2002年商品房供给过快的势头,消化前几年过剩的商品住宅,并尽量将开发商手中的存量土地挤压入市。

深圳市国土房管局公开数据显示,自2002年下半年,深圳市开始实行三年房地产用地紧缩政策,暂停特区内新批房地产用地;而深圳全市房地产用地新增供给则被控制在每年1平方公里以内。

2003年,全市房地产用地实际供应量为1.08平方公里;2004年实际供应量0.98平方公里;2005年,计划新增供应量进一步减至0.8平方公里,分布在关外的宝安、龙岗两区,特区内仍无新的商品房用地供给。

在新增土地供给不足的情况下,2002年、2003年,特区内每年消化约2平方公里的存量土地,2004年仅有1.2平方公里存量土地入市。

严世平表示:“目前开发商手中能上市的土地存量已经不多,如果没有资金压力,谁也不愿急于出让土地,更希望囤积升值。”

深圳花样年投资发展公司董事总经理潘军就此估算,“政府若每年新增1平方公里的土地供应,按住宅商品房平均容积率为3计算,实际增加住宅量约300万平米;加上发展商手中每年约1平方公里的存量土地入市,总共仅能增加600万平米的住宅供应。”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在200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到七年,深圳每年住宅商品房需求约为900万―1100万平米。显然,旺盛的需求对供给造成了压力。

与此同时,深圳人口近年来持续增长。截至2004年,深圳常住人口近600万,实际居住人口则超过1000万。“每年900万平方米的住宅需求,仅是针对常住人口的保守估计,真正的需求十分庞大。”刘海龙说。

考验政府

针对市场日渐强烈的住宅商品房供给不足之吁,政府则一再表示,深圳没有“房荒”,土地也不短缺。

“其实,政府也知道近来的房价飙升是由供求矛盾引起,但这种原因不能明说,否则就会加剧抢购。”严世平说,“政府先从打击炒房入手,下一步必有更多实质性政策出台。”

11月15日,在“四大禁令”出台后仅四天,深圳政府再推五项措施:特区内将适当供应住宅用地,初拟今后每年新增商品房用地1.6平方公里;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促进市场供应;加大对闲置土地的管理,打击囤积土地行为。拟征收土地闲置费,甚至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加强政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及时公开商品房供应、销售、价格等市场信息,促使广大置业者理性购房。

显然,“五项措施”是对政府过往房地产供地政策的一种修正。

综观深圳全市,土地面积总计2020平方公里,其中关内32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基本殆尽,只余10平方公里的可开发用地。土地资源整体短缺,迫使政府历年来持续压缩房地产供地。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宏观调配,考验着政府对各种利益的取舍和平衡。

严世平说:“早在三年前,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就提出要增加关内土地供应,但未被批准。而关内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城市经济发展,优先产业用地,其次才是住宅用地。”

潘军也指出,深圳土地整体供应量并不算少,每年均有12平方公里土地推向市场,但其中90%都用于产业用地。

2003年,深圳新出让房地产开发用地占土地出让总量的9.3%;去年这一比例降至7.6%,今年仅为6%。政府在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新增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优先保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

较之国内其他大城市,深圳土地匮乏尤为突出,政府无法充分借批地增财税、靠房地产拉动GDP。囿于有限资源,政府只能靠压缩、节约居住用地,将更多土地投放产业。

“但是,伴随经济增长,人口数量和收入都会相应增加,必然会增加对住宅的需求。目前深圳的住宅配套与经济增长显然不相匹配。政府的考虑还不够深入。”潘军说。

深圳中考总分范文5

市招考办提醒考生,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尽量多报志愿。不同批次的学校录取时间有先后,考生可在每一批都选填志愿,争取被理想的学校录取,切忌只报一个志愿。但考生及家长也要注意,若按所报志愿录取后,考生不去报到入学,将被取消今年的录取资格。已确定作为公办普高或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以及公办普高直升生,不填报中考志愿,也不再参加其他学校的录取。公办普高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和直升生仍要参加中考,中职学校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中考。

2016年,我市试点高中学校的指标生分配比例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和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市试点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为40%,参加指标生分配的高中学校为34所。34所优质普高共安排指标生计划10925人。按照指标生分配方案规定的名额分配办法,经指标分配系统进行具体计算,34所试点高中学校实际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名额,将通过“深圳招考网”和市招考办免费发放给全体中考考生的《考生报考指导手册》予以公布。

准备报名参加体育艺术特长生考核或报考深圳市体育学校、深圳艺术学校的考生,必须先上网在“提前批”填报志愿。“提前批”的志愿用于深圳市体育学校、深圳艺术学校或体育艺术特长生录取。已通过特长生报名资格审核的考生方可填报公办学校特长生志愿,且限报通过审核的招生学校及专业细项。“提前批”志愿只能报一个,且与深圳市体育学校、深圳艺术学校不兼报。

市招考办提醒,“提前批”的特长生志愿只用于特长生录取,不能作为同一学校在其他批次录取非特长生的志愿。因此,建议准备报考特长生、深圳市体育学校和深圳艺术学校的考生,除填报特长生学校或深圳市体育学校、深圳艺术学校志愿外,还应在其他批次填报非特长生学校志愿。

今年体育中考近半考生满分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姚卓文)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在刚刚结束的今年体育中考里,我市超过3万名考生获得满分,满分率达到48.45%。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平均合格率达到90%,反映学生体质健康的关键性指标有所提升。

据记者了解,2014年底,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中小学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标,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全面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明显提升。

深圳中考总分范文6

2004年,是深圳海关“110”声名远播的一年:海关总署副署长孙松璞批示将海关“110”的工作经验和成效向广东省内海关推广。同时,南方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法制报》、《Shenzhen Daily》、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海关“110”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应进行了报道……

2002年1月1日,是深圳海关通关业务咨询投诉中心正式成立的日子。作为深圳海关办公室的内设机构,咨询投诉中心负责受理外界通过来访、来电、来函、互联网等途径提出的咨询投诉等问题。由于对外公布的咨询投诉电话号码为84398110,一个更形象的简称很快流传开来:海关“110”。

两年的时间在应接不暇的电话、信件和来访中过去,海关“110”遇到了“升级”难题:局限于通关业务咨询投诉的角色定位已远不能满足政务公开、全面畅通社会各界与海关沟通渠道的需要。2004年4月2日,深圳海关通关业务咨询投诉中心更名为”深圳海关咨询投诉中心“。

省去了四个字,海关“110”的职能却扩充到了九个:负责工作;协助关长接待日工作;受理政府、企业及各界提出的政策业务咨询、投诉申告与建议;根据分级负责、归口处理的原则,向二级联络单位交办、转办、督办咨询投诉事项;协调处理跨关区、跨部门的重要咨询投诉事项;参与调查或复查紧急、重要投诉案件;对重大业务问题开展调研;负责全关咨询投诉业务评估工作;监督、指导深圳关区二级联络单位咨询投诉工作。

海关“110”的日常工作涉及海关业务方方面面,工作量大而且情况复杂。以来电业务为例,”海关110“日均话务量为200余次,最高峰时达400余次,平均每两分钟一个来电。除此之外,海关“110”每天还有大量来信、来访和网上咨询要处理。

让人惊讶的是,“110”的办公室里只有四个平均年龄29岁的年轻关员。很难想象,就是这四个一脸阳光和真诚的年轻人,在2004年里共受理了各类业务6万多宗。如果从2002年1月算起,他们已经处理各类事项9万余宗!

“没有多巧妙的方法,我们就是刻苦钻研业务”,说起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巨大工作量,四个人的回答简单而直接:“从文件中学、从实践中学、向专家请教”。对待每一个电话,大家都认真处理,有答案的立即解答,需要法规依据的查阅文件,确保咨询的每个问题都有落实。在不断的磨练中,“110”的每个人都成长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把好手。

工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咨询投诉中心被授予了“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

在三年的摸索里,深圳海关对海关“110”的工作建立了一整套规范和成熟的制度和方法。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深圳海关先后下发了《深圳海关“110”咨询投诉工作制度》、《深圳海关关长接待日制度》、《深圳海关“110”来信、来访、来电、网上咨询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制度,保证了海关“110”和各二级单位制度化、规范化、效率化运作,实现了“有外界的声音,就有海关的回音”。

对具有普遍性的、反映较突出的业务问题,海关“110”坚持“处理一件,解决一片”,主动对有关单位协调督促,落实责任制。自成立以来,海关“110”共转办各类事项、意见和建议300件,其中供相关部门参考修订有关规定的有80件,为规范深圳海关的执法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

海关“110”不仅对外有问必答,还是深圳海关出色的决策助手。通过对日常遇到的大量事例定期进行总结和筛选,海关“110”编写了月分析评估报告、专题分析报告、季度通报等报告。自成立以来,已撰写各类业务分析报告50余篇,意见和建议200多条,为关领导提供决策信息和参考意见,成为领导的参谋助手和海关建设的“晴雨表”。

为完善接待日工作制度,海关“110”煞费苦心:一是对来访事项涉及问题较多的部门,试行部门领导“陪访制度”。责任部门协助关领导现场解决问题,提高了来访事项解决效率;二是将领导接访日工作深入到基层,要求基层单位建立相应接待来访的工作机制,尽可能将问题矛盾消化解决在一线。

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2004年6月,沃尔玛百货集团沃盛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通过深圳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对深圳海关通过关长接待日、海关“110”等渠道方便企业通关、支持企业发展表示了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