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例6篇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字】高校后勤管理 精细化管理 模式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分析

1、目标量化细化指标不足,职、责、权界定不清晰。高校后勤部门负责整个学校师生员工的生活以及为学校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需要制定目标和规划。但是就涉及到部门一段时期内的具体计划、目标指标等,很多高校规划目标粗枝大叶,流于形式,都是表面文章,实际指导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都不大,遇到具体问题通常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状态。另外,职、责、权界定不清晰也是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职权结构模糊,造成多头管理或者只承担权利,推辞责任的现象。

2、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不重视员工队伍建设。管理既是一门知识,又是一门艺术,我国高校后勤融入社会化的时间不长,管理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工作质量的好坏在物质收入上没有明显差别,容易导致员工在工作上相互推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后勤部门经济力量薄弱,也没有足够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导致后勤员工队伍素质较低。

3、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方法,管理形式过于粗放。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都缺少流程化的执行程序。对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开始和结果,存在大范围的无序操作和交叉管理,导致资源难以优化配置,管理形式过于陈旧和粗放使得后勤部门运行效率不高。例如在对校园基础设施的维修工作中,上级领导下达任务指令,要求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但是具体负责维修的人、产品采购人都没有明确的设定,对于工作流程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报修、采购、雇佣工人等过程管理没有细化,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高校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1、以可行性的规划作指导,在具体细节中体现灵活性。在高校后勤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模式中,首先要做好规划工作。后勤工作包括对宿舍、食堂、商店、水电管理等一系列相关的服务性业务管理,规划的制定要体现可操作性的原则。在精细化管理中,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都不可缺少,长期规划是后勤部门未来的发展蓝图,是制定中期规划的标尺,决不能敷衍了事。中期规划是衔接长期和短期规划的桥梁,是激励部门员工努力工作的重要指标。短期规划通常称为计划,必须是具体、详细且可操作性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和实现的。对于后勤管理来说,各项部门计划要做精、做细,尽量用量化的指标来明确体现。例如食堂的营业额预期达到的目标,要有具体的数额,卫生标准达到几级等,都要做到具体化。需要注意的是,规划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面对突况时的应对能力,因此也要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做到张弛有度。

2、以科学的组织结构为依托,层次合理,职能清晰。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结构一定要精,按照后勤部门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和谋划,对层次结构的设置,本着因校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不盲目复制其他院校或者企事业单位。职能结构要清晰,将职责界定清楚细致,摒弃遇到情况再修改的推脱工作态度,将精细化管理组织结构落到实处。由于高校后勤所属行业的涉及面较广,需要满足利益群体的特殊性,服务行业工作的弹性较大,因此高校后勤管理要有规范的运行体系。对于部门而言,上下级之间分工要合理明确,尽量不越级,不越权,但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要用严格的条条框框去管制人的活动,而是本着细致审慎的态度去制定,既要起到规范组织的作用,也要体现高度的人文关怀,这才是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内涵。

3、让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人力资源是后勤部门的重要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具体来说,就是对员工的能力有所评估,了解各自的特点和特长,因岗定人,为有能力的人提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不断发掘员工潜力,尽量使人适其事,人事相宜。要重视对员工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建立相适应的员工职业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更好的成长,也是后勤部门关心员工,重视员工的表现,有利于留住人才,促进后勤工作的持续发展。

4、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成本核算,杜绝浪费。精细化管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使资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这非常符合高校后勤发展的趋势。在对资源的管理上,对硬件设备进行核查统计,将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后续采购等计划都要按照规定进行,以保证设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避免闲置和浪费。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建立起精心成本核算的管理体系,树立高校后勤员工的成本观念和成本意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例如高校食堂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堂肩负着全校师生的饮食供给任务,一日三餐,工作量非常大。这就需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既要保证饭菜的质量,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水平承受能力,还有就是食堂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饭菜的数量也需要有计划,既要保证对学生以及员工的供应,又不能剩余太多造成浪费。

5、提高后勤服务品质,树立全员参与意识。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工作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这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全体员工都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区别与其他教育工作的典型特征,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服务工作进行过程中,注重服务细节,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广大师生着想,以提供最优质服务为己任,提高后勤服务的品质。

三、总结

高校后勤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方式方法决定着后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建立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促进高校后勤由职能部门向服务型组织转型,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提高后勤服务品质,通过节约管理成本来取得经济效益,从而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文2

亦是检务改革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检察事务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管理机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和被广泛认可的认识其内涵,把握其特点,分析其现状,探索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对策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对其略陈管见。

一、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深刻内涵

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员、物资、设施,后勤”后方勤务的简称。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管理”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结合以上两个概念我可以得出,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不同的后勤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调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因此,检察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就是一个更科学、更合理地有益于检察事业发展的运作过程

二、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特点

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具体担负着全院的计划、财务、车辆、统计、服装、基建、办公用品、会务、督办、通讯、安全、综治、食堂、卫生、水电、绿化和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20余项管理、服务职责,

一)综合性。检察机关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有些本身就有检察业务性质。所以说,后勤部门是一个综合性、业务性纷繁、涉及面广的内部管理、保障、服务机构。离开了后勤部门的保障服务工作,检察机关的正常运转是不可想象的离开了后勤管理,后勤工作是无法开展的

运用自己的体能、技术和知识,

二)服务性。就是检察机关后勤工作人员。利用一定的设备和设施,为机关工作者提供的保障形式的服务。检机关后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科学地组织后勤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人员组合、最短的时间占用、最低的物力消耗和财力支出,最大限度地完成和体现服务性。保障服务性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固有属性和永恒的主题。因此,检察机关的后勤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警服务。检察人员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体,为了让干警们全心身地投入检察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分工协作的前提下,后勤管理部门担负着为全院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为机关服务。为保障检察工作正常运转,后勤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公、办案条件,美化庭院环境。四是为内部各部门服务。根据检察院各内部机构所从事的职能活动,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管着全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业务部门工作正常运行之基础,这就需要后勤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头绪繁多,

三)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业务关系,还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检察业务所需的交通、通讯、器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检察干警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院内部各处、室、科、局、队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检察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工作既是内部保障的基础,又是对外沟通的桥梁,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议会务需要准备会场、抬桌子、搬凳子

四)琐碎性。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做起。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每天的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拨出,再小不过的事,都代表着检察院的文明风貌,若有不慎,将会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也会影响到检察形象和生存环境。

三、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部门设置不合理。基层检察院的后勤管理工作一般由院办公室负责,目前基层检察机关后勤管理不容乐观。基础检察院机构改革后,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处、政策研究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造成办公室任务过重,压力过大,不仅直接影响了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而且影响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二是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例如有些基层院后勤人员兼职过多,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一起抓,起不到服务的实质效果。根据上级检察部门“三大部门”目标任务和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综治、卫生、安全等近20项的单项工作,任务多、项目杂,使许多工作都处于疲于应付状态。还有些基层院领导重业务,轻后勤,人员配置素质失衡,造成能者忙忙碌碌,庸者轻轻松松,不利于后勤部门自身管理和调动积极性,更与后勤人员应具备的办事高效、保障得力、服务优良的素质要求相悖。三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倒金字塔机构配置模式造成管理紊乱、制度空悬、服务缩水,办事凭经验,运作靠习惯、工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等问题,降低了后勤管理的水平,降低了后勤工作的质量。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总之。还是体制上。眼下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小而全”编制模式。管理方法上,采取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效率上,仍存在低效率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进而难以适应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对检察事业的要求。

四、对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思考

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加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和强化后勤部门的参谋助手、协调枢纽、管理服务、后勤保障”职能作用,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体制为重点,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

体制出效益。因此,国近三十年的改革使我认识到改革是出路。体现改革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重点。一是将检察机关的后勤行政人员从检察官系列中分离开来,建立检察系统“分类管理”下的独立的司法行政官序列,为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从根本上另辟独立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是从体制上使后勤部门能“容”人,能“留”人。二是将“物质”服务保障业务从原办公室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后勤管理部门。如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管理科,专门负责对经费、物质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随着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基建招投标、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的出台,科技强检”战略的实施,检察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装备科,能改变“倒金字塔式”机构设置中“一对四”针鼻”现象,也就是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新时期检察工作提供高效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检察后勤职业标准。结合检察业务的特点,构建其后勤职业化规范,应包括职业准入条件(选拔)职业管理制度(考核、培训、升降、奖惩、工资待遇)职业保障规定和职业奉献精神等。建立检察机关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检察事业发展对检察后勤保障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已严重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

二)变革后勤服务机制。现阶段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形成了小而全”封闭格局。改革检察服务机制,更新服务理念,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保证。一是要科学规范后勤工作管理职能,将管理职能与服务职务分开,实行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实现由“办后勤”向“管后勤”根本转变。二是要健全完善后勤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实现由“封闭后勤”向“开放后勤”根本转变。三是要建立后勤工作保障体系,将以市场为导向,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检察后勤保障体系,使经费的预算、分配、支出、物资的采购、供应、资产的管理、干警的医疗、住房、工伤、养老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会计委派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公务用车、公务旅行、公务接待改革,执行住房、医疗、通信、就餐、交通等货币化,实现由“行政后勤”向“经济后勤”根本转变。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卫生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责任具体化、管理法制化、制度人性化、花样品种多样化、就餐快捷方便化,征求意见经常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的十化”要求,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先进的服务机制、优良的服务作风,保障新时期检察业务中心的开展。

然而,

三)着力维护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是信息时代的第一资源。目前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廉洁勤政、甘于奉献”高检院要求相关甚远。因此,善待干警、培养干警、提高综合素质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关键。一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合理搭配,分工负责。二是要关心爱护后勤人员。后勤工作的特点注定了后勤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这本身就是对后勤干警思想、心身和家庭的严竣考验。领导干部要加倍地珍惜和爱护后勤人员,从政治、生活、身体、家庭等方面从优待警,抓好队伍建设,做好“留人”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三是要提高综合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制定和实施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四是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后勤管理工作是属于承上启下、左右互动的工作性质,这就要求每位工作人员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努力养成稳重、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最终达到领导满意,大家满意。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文3

一、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

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实际,2010年3月将商洛市勤工俭学办公室更名为“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区加强和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相继成立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学校也建立了后勤管理部室,落实了管理职能,配齐配强后勤管理人员,建立了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中小学后勤管理机制,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自上而下有部门管,有人抓,落到了实处。

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以育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平台,把后勤管理、勤工俭学、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实验教学及装备管理等统筹安排,当作民生工程来抓,从而使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实现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学后勤管理机构空缺、责任不明、管理粗放的局面。

二、开展“双创”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2010年以来,商洛结合全市校点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增加的实际,适时启动实施了“双创”工作。市县区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以此为抓手,全面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制定规划。通过深入调查,制订了《商洛市标准化寄宿学校和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规划》,明确了创建标准、评估方案、验收细则,安排从2011年~2015年,利用五年时间将全市的708所寄宿制中小学全部建成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70%建成市级后勤管理示范学校。各县区把“双创”工作与“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工作相结合,制订了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方案和激励措施。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市县区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改造、校安工程、生活设施改造等项目工程,筹措资金5900余万元重点加强学校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注重软件建设,突出“育人”功能。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抓校园建筑规划、文化景观创设、绿化美化实施,树校园精神、创文化氛围、促内涵发展,规范规章制度、加强食宿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双创”工作的实施,使中小学校文化环境、后勤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学校绿草如茵、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管理规范,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的学生公寓楼、教工宿办楼、师生餐厅、洗浴房、厕所等生活设施充足齐全,校容校貌和师生生活条件焕然一新,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修建了标准化的学生公寓,统一配置空调、钢架床、窗帘、被罩、不锈钢脸盆架、储物柜、整装镜、电视机和电话。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51所,市级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21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强化了后勤管理服务育人功能,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蛋奶工程”平稳有效,“营养计划”全面实施

从2009年秋季开始,商洛市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中小学和寄宿制幼儿园率先实施“蛋奶工程”,市后勤管理中心全面组织实施。由于管理到位、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今年,省政府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之后,商洛市快速、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认真总结蛋奶工程成熟的管理经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落实职责,合理确定供餐模式。市教育局将营养计划纳入市中小学后勤管理职责范畴,研究制订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并下发相关文件,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检查,结合实际选择了学校食堂供餐和课间加餐两种模式,运行情况良好。

二是狠抓重点,实施精细化管理。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启动后,及时召开了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下发了《商洛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办法》和《商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学校尽快从全面启动向规范运行上转变,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营养、卫生、可口。

三是加大投资,强化后勤设施建设。将实施营养计划与学校“双创”工作有机结合,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投入资金9669.4万元先后新建食堂387个,改造食堂144个,添置了冰箱、冰柜、消毒柜等设施280套。截至目前,全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共1315所,惠及学生18.3万名。由于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全市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通过柞水县监测,相比蛋奶工程实施前,学生平均身高增长2.1cm、体重增加1.74kg,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四、后勤管理实践中的思考和启示

商洛市后勤管理工作机构健全,市、县、校三级管理体制顺畅,工作职责明确,学校后勤管理发生了明显变化,取得了可喜成绩,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活力。学校后勤是一个系统工程,互相交织,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只有建立明确的管理机构,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才能实施有效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是搞好学校后勤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增强服务,提高效能,才能在不断地创新中开拓新天地、成就大作为。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校后勤会计工作 工作人员 效益

一 、高校后勤会计工作改良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校后勤会计工作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正逐步市场化和社会化,这种发展趋势使得高校会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也对高校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了以往旧的管理模式.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后勤会计部门属于学校的二级或基层财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记账,主要以预算拨款及事业支出为核算对象,以满足向学校一级财务报账为目的。改变了过去单纯的行政管理体制,将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后勤成为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总体而言,我国的高校后勤内部运作模式普遍划分为服务型、托管型、经营型3类。后勤各经营实体形成了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运行机制。这使得高校后勤会计工作必须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要求,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高校总体效益的强力后备军。

(二)高校后勤会计工作现阶段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后勤会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工作目标不明确、会计人员不专业,资产管理观念不浓厚,科学规划不明显,全面预算制度不完善、预算执行不严格、内部控制不着力、风险监控机制不规范、财务绩效评价编制不科学、资产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不节约、核算与管理不协调等等。

二、 高校后勤会计改良方案探究

(一)高校后勤的外部环境优化

  高校后勤会计是高校后勤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大环境是高校后勤会计工作何去何从的掌舵手,高校会计工作要达到走向科学的发展方向,与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相得益彰的目标,高校后勤的宏观谋划必不可少。

1. 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应是高校后勤会计改革的首发之笔,通过实践证明,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1],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都是是高校后期财务管理体制改良的可选方案,因为这样的体制特别能调动高校后勤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从增设调整有关会计科目、积极采用权责发生制、重构高校财务报告体系等方面入手,改革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体制。

2. 优化工作人员的配置

目前在我国的各大高校后勤系统中,普遍存在财会队伍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究其原因,多半由于人员配置机制的不规范,财会工作人员多属于教职工家属的照顾性质或者由高校总务处转职而来,总体而言呈现出学历低、职称低、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低等现象。这对于后勤财会工作而言,是极大的缺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制定规范的人员招聘制度,面向社会招收专业性的财会人员,组建强有力的财会工作团队。

3.规范财务绩效评价编制

由于高校的经济活动较为单一,高校的会计偏重于是核算职能,缺少财务监督。财会机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不科学的方式容易助长歪风邪气,造成学校利益的损失,失去了会计工作的意义。

基于此,高校可成立专门的会计工作管理稽查小组,对后勤的会计工作进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考察,对后勤财务绩效做出有效评价[2]。对优秀工作者和团体进行表彰、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改进、对会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帮助等。这样不仅加强了高校管理机构对后勤财会动作动向的掌控,便于宏观管理,更加强了后勤会计工作的时效性和积极性。一举多得。

(二)高校后期财会实体机构的内部调整

1.深化资产管理观念

作为高校经济的“阀门”,高校后勤财会机构应把资产管理作为自己的天职,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深化资产管理观念。高校财会机构不能只是简单的收钱、发钱的“自动存取款机”,而应该优化核算和管理的方式,将核算与管理合理结合在一起,科学管理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保证高校的总体效益[3]。比如在固定资产核算上,会计机构可以引进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在固定资产预计中将可使用年限中合理的分摊,固定资产费用,这不仅是与国际通用的惯例接轨的科学核算方式,保持财会运作的先进性,还可以极大地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从而加强高校的资产管理。

2.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极大地关系着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好坏。众所周知,财会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很高,而天天与金钱打交道的职业特殊性,使得财会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要求同样较高。造假、私设小金库、玩忽职守等一系列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都会为高校后勤工作制造了极大损失。所以财会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修养显得尤其重要。而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也应当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1)作为管理机构应当做到以下方面:在选择职员的时候,将诚信纳入必要的考核范围,选择那些品行端正、讲求诚信的员工; 在聘用阶段,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端端正正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制定严格的监督惩罚机制,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财会人员严惩不贷。

  (2)财会人员本身内部的修养是保持职业道德的关键,作为一个专业的财会工作人员,就应牢牢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保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严格根据我国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和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敬业爱岗,责任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出色会计人员。

3.培养组织文化,提高业务水平

后勤会计部门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团队,应当以提高业务水平为目的加强组织凝聚力。采取的方式可以多元化,比如加强员工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用竞赛或者推选的方式选拔优秀工作者,发挥先进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统一整个团队的核心价值观,明确共同为之奋斗的工作目标,打造学习型会计团队。

参考文献:

[1]钱酉山.加强高校后勤实体会计工作管理模式[J].会计之友.2009(22).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文5

我们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政府工作职责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我们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在政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后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政府机关后勤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一年来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1、强化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机关利益无小事。优质的后勤服务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后勤部门在服务过程中,以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礼貌的风尚和规范的行为,也能够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经常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干部职工服务和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完成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变单方面服务到全方位服务的转变,为干部职工带给各种周到和贴心的服务,体现出对干部职工真心实意地爱护和关心。

2、强化制度,建立健全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机关食堂人员工作细则》、《机关食堂食品采购、保管、发放制度》、《机关食堂卫生制度》、《炊事员操作细则》、《食堂餐具、炊具消毒细则》、《机关低碳节约制度》、《机关卫生和保卫制度》、《水暖电的缴费,维修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详实而细致地规定了每一个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为后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带给了制度保障。

3、强化管理,千方百计增收节支。提高食堂饭菜质量的第一关是把好采购进货关。我们经常及时组织人员调研市场行情,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诚实守信的供应商,定时将米、面、菜、油、盐、酱、醋等产品直接供应到食堂。这样,既减少了进货渠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质量。坚持进货、验收、记账、付款分开,遏制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做到细节规范、标准,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精。因此,为食堂每个岗位都规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要先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后才能上岗。对于如何打扫卫生、如何清洗蔬菜、怎样搭配营养等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紧紧围绕“防中毒,防病毒,防投毒”为中心,非食堂操作人员禁止入内,杜绝了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设有先进的电子收费和刷卡系统,使食堂收费快捷、卫生,确保广大干部职工的饮食卫生安全。

4、强化考核,充分调动大家做好本来职工作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建立了《机关食堂人员考评方案》、《职责倒查追究制》,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奖惩就跟到哪里。设有“意见薄”,对反应的问题采取职责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不出现问题。

5、搞好政府大院绿化和卫生,为了办公楼和新职工宿舍的粉刷,院内绿化,亮化,今年5月院里栽了各种树15种30多株,种花种草面积80多平米。

6,搞好安全保卫工作。一是完善了《安全保卫制度》,二是充实更换了部分了安保人员,三是建立了安全巡查制度和夜间轮换等制度。

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必须成绩,但是,离领导和全体就餐人员要求还存在必须的差距,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及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工作体会

经过近年来的管理实践,我们认为要搞好后勤管理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计划抓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计划的“健全、充实、落实”,是精细管理的首要任务。后勤工作人员每人都有一本工作日志,记录总体计划、每月计划、每周计划、每日计划,并且每一天自查完成状况。二是从规范和程序抓起。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规范,这样不但有据可依,事事有人做,且能按轻重缓急忙而不乱,便于把事情做到位、做细、做精。三是从解决问题抓起。问题出此刻哪里,我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措施就跟到哪里,规章制度就制定在哪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职高后勤工作计划范文6

Zhao Xinying;Wang Yonglin; Yuan Jianming

(①School of Management,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②China San'an Construction Company,Xi'an 710000,China)

摘要: 勤工助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在高等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绩效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并将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应用到勤工助学中心,发现勤工助学中心现行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The work-study progra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help students' which come from poor families,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an management method that coul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n organization,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make the organization have an successful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uses questionnaire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omprehend the curr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the work-study institution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and applies the contents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work-study center, and finds its exis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possible solutions.

关键词: 勤工助学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体系

Key words: work-study program;performance management;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19-03

0引言

勤工助学是指高校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参与一定的劳动或工作并获得实践经验和合法报酬的行为。勤工助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学习和服务社会的本领、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同时,开展勤工助学还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改善生活和学习的条件,缓解经济压力,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勤工助学中心或机构,它是一个既带有公益性质又具有企业组织结构的特殊组织,目的在于为在校师生和校外企事业单位提供商业服务,对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进行服务和指导,帮助学生成才成长。

1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管理现状

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勤工助学中心,其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公司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学生社团式的管理模式[1]。由于勤工助学中心的组织架构可以看做一个小型的企业,而且勤工助学活动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比较常见的是企业管理模式。勤工助学中心是负责管理在校学生勤工助学的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通过其寻找中意的兼职,所以在服务全校师生和校外企事业单位时,拥有一个较高的工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很多高校勤工助学中心都引进了绩效管理思想,考核员工工作成果,寻找绩效差距,进而寻求绩效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高校勤工助学中心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误区。比如,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考核对象单一,忽视团队与个人的共同发展,没有将绩效目标与计划、绩效实施、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结果应用系统的统一起来,不能完全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等等。

本文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工作实际,分析当前高校勤工助学中心在绩效管理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这将有利于完善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加强其在学生和岗位之间的桥梁作用,更好的实现其“以学生为本”和“育人成才”的根本目标。

2合肥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的绩效现状

2.1 勤工助学中心基本状况和工作流程合肥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下设办公室、拓展部、家教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企划部、编辑部七个部门,以安排校内“助管、助教、助研”为主体和拓展、安排校外兼职为主要内容,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

勤工助学中心每年在“五・一”、暑期、“十・一”分别举办三次大型校园兼职招聘会,为广大用人单位输送了大批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优秀兼职人才,也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接触社会与实践自我的平台,已成为其品牌性活动。勤工助学中心还创办了《勤工助学报》,为宣传学校勤工助学工作开辟了自己的窗口,也为学生交流兼职经验和感受提供了空间。为了适应勤工助学发展和扩大社会认知度的需要,中心建立了勤工助学网站并引入国际域名,以此来实现学生网上报名、求职和用人单位与中心的网上沟通,扩大了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进了助学工作方法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企业需要招聘兼职人员时,会派公司员工前来(或来电)说明招聘需求,勤工助学中心首先会对企业的各方面信息进行了解和审核,在确认为合法机构后,再就企业所提出的相关工作要求和酬金进行沟通和确认,认为各方面条件都可以接受的,就将其提供的兼职信息到勤工助学中心网站上。寻找兼职的同学通过网站查看信息,对有意向的兼职,则可直接在网上报名。报名结束后,企业会派工作人员过来对所有报名的同学进行面试,面试合格者,即可按照公司要求进行兼职工作。

2.2 绩效管理按照工作性质及工作重心的不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依据三个考核标准,分别是经理团绩效考核评分标准,部门部长绩效考核评分标准,员工绩效考核评分标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日常行为指标、评价指标、业绩指标和出勤指标。勤工助学中心以月为单位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通常在每月月底召开月末总结大会,各部门负责人需对本月工作进行总结,经理团依据中心整体发展战略,结合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制定出下月的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在月底的考核中,主要考核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及具体工作表现,并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3合肥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勤工助学中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员工对现行绩效管理的意见、建议、满意程度等,以便从中发现不足并对症下药,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达到勤工助学中心的目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覆盖勤工助学中心的全体员工,涉及对员工勤工助学目的的调查、对绩效管理目的的调查、对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员工参与情况的调查、对绩效考核结果反映真实工作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调查。

通过对勤工助学中心调查问卷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勤工助学中心当前的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是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

3.1 绩效目标与计划绩效目标与计划设置的基本原则是简单而有效。SMART原则是制定绩效目标时最常用的原则。SMART的含义是: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度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alistic(现实的)、Time-bound(有时限的)。而勤工助学中心的绩效目标制定,重点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不够;指标的设置过多的考虑了数量上的要求,忽略了成本和质量的要求;员工的能力发展没有纳入目标管理中,管理者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关心不够;员工没有真正参与目标制定过程;部分绩效目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3.2 绩效考核内容与过程

3.2.1 绩效考核内容①不应该按照一份固定的表格对所有员工进行评价。绩效计划表格应根据员工的不同职责、工作内容和层级有所不同。绩效考核权重的设置也应有所区别和侧重。②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健全。更多的是任务导向,而不是战略指导下的层层分解,缺乏前瞻性,更多的是滞后性目标。③考评内容的选择更多的是关心员工的基本行为与态度,与工作的关联度较少,不能体现勤工助学中心的战略和业绩导向。考核内容不明确,缺乏具体工作的要求。④考核指标是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员工参与程度较低。

3.2.2 绩效考核过程方面勤工助学中心往往只重视绩效考评阶段,忽视了绩效计划和目标制定、辅导与沟通、改进和提高阶段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把提高员工的能力水平纳入目标管理,没有把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

3.3 绩效辅导与沟通大部分沟通都是单向的,只是管理者为检查员工工作情况而沟通,缺乏管理者和员工双向的交流。沟通只是简单的询问情况,缺乏对员工成长的关注,未能对员工进行很好的辅导以帮助其有较大提高。在沟通中,一般都是上级主动找下级,下级很少主动找上级沟通。沟通技巧的运用也有待调高。更重要的是,没有很好地将沟通结果落实到绩效改进和能力提高的计划中去。

3.4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3.4.1 考核结果与薪酬福利绩效结果首先必须与员工的报酬联系在一起。报酬是影响员工绩效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勤工助学中心在薪酬福利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勤工助学中心的基本工资相对较低,绩效工资浮动也较小。员工加班一般都没有加班费。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②勤工助学中心基本没有任何物质及精神上的福利。

3.4.2 考核结果与职位绩效考核结果还应与职位的升降与轮换联系在一起。持续优秀的绩效表现通常证明了一个人的能力。勤工助学中心员工的晋升一般比较困难。

3.4.3 考核结果与培训绩效结果当然还应该与培训联系在一起。目前勤工助学中心的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是面向所有员工的,没有针对性;没有关注到员工实际需要提高的方面,培训对员工所产生的的意义相对较小;缺乏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培训。

4合肥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绩效问题的改进建议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应对症下药,优化决策,逐步解决,以便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4.1 确定合理的绩效目标

4.1.1 确立战略目标对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勤工助学中心来说,战略目标就是创造市场价值,扩大自身影响力,为在校师生和企业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主要使命是创造客户”。对于勤工助学中心这样一个管理近似于企业化的组织来说,更具体的战略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长久的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企业成为持续的客户,不断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岗位。

4.1.2 分解战略目标有效地绩效管理体系必须是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即:自顶向下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沟通)和自下而上的响应(反馈)。

为了更好的实现组织既定的战略目标,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贯彻中心的战略远景,实现目标的上下一致性,在自顶向下的目标逐层分解过程中,各层管理者必须与其直接下属进行关于绩效目标设置的沟通,并在一次或者多次有效的自底向上的逐层沟通与反馈中,消除矛盾、对立与不同意见,最终使双方在绩效目标上达到统一和一致,确保企业战略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个人的绩效目标保持一致并得到有效执行。

4.1.3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必须确保勤工助学中心经理团、各部门和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根据战略目标和SMART原则,勤工助学中心各部门、各职位对其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须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并经过严格筛选。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还须考虑以校内岗位、兼职岗位、家教岗位酬金为代表的财务指标体系;以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增加率为核心的客户指标体系;以工作完成时间为核心的内部效率指标体系;以关键人才流失率、合理化建议采纳率等为核心的成长与创新指标体系,并为以上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建立动态权重关系,实现对勤工助学中心战略目标与员工行为的客观评价。

拓展部和家教部是与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其主要工作就是开发新客户、向客户提供服务并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的提高会为中心带来学生工作机会的增加和酬金额的增长。

4.2 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对员工应该实现的工作绩效进行沟通和认可的过程,并订立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表。绩效计划的设计从勤工助学中心内部的最高层――经理团开始,将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最终落实到个人。根据中心整体的战略目标,在绩效计划制定的过程中注重双向沟通,确保绩效计划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绩效计划的制定由上级和下级共同完成。比如,分管拓展部的经理与拓展部部长根据当前的市场特点和客户特点共同制定客户拓展绩效计划表,基本要求是在重点关注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开拓的前提下追求财务指标――学生酬金总额的稳定增长,同时顾及指标完成的平衡性,反映勤工助学中心的长远目标和对中心的整体贡献度。

每月双方就关键绩效指标及权重进行讨论,通过对市场、客户、学生资源等的分析,确定影响绩效指标完成的因素;分析无法达到绩效指标的原因,中心可以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帮助拓展成功等。通过讨论和沟通,最终达成共识,确定可以完成的挑战性目标,双方制定客户拓展绩效计划表。

4.3 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较为真实的考核出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针对当前勤工助学中心考核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可做以下修改:

4.3.1 考核指标可适当修改,将原来对日常行为、评价、业绩、出勤四方面的考核改为对能力和经验、业绩、工作态度的三个方面的考核,并细化考核指标,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

4.3.2 部门不同,职位不同,制定的考核指标权重应有所区别。对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企划部、编辑部,可侧重对其工作态度、能力和经验的考核;家教部和拓展部可侧重对其业务成绩的考核。

4.4 改进绩效辅导与沟通建立制度化的辅导与沟通机制,使绩效辅导与沟通随时进行、持续进行。上级管理者要经常检查员工绩效目标与能力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肯定成绩,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通常来说,至少每星期要有一次正式的辅导与沟通,非正式的沟通随时可以进行。

4.4.1 绩效目标制定阶段让所有员工参与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目标制定的全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使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和企业发展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增加员工的归属感。管理者要与员工一起工作,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想法,掌握充分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数字和图表的形式,便于统计和分析对比,以制定更合理的绩效目标。

在制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上级需要向下级说明勤工助学中心的整体目标是什么,为了完成这样的整体目标,团队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对员工的期望是什么,完成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支持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将绩效目标与个人目标紧密联系,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与绩效目标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给员工足够的施展才能和发展进步的空间,帮助员工找到兴趣与能力所在,最大程度挖掘员工潜能。

4.4.2 绩效实施阶段在绩效实施阶段,上级与下级要适时进行沟通,根据每周的绩效计划表了解员工工作的进度,并进行必要的辅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沟通过程中,要客观公正,根据情况变化适当调整下阶段的目标并提出改进计划,督促员工更好地提高绩效,改进能力。

4.4.3 绩效反馈阶段一是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辅导。通过观察和及时沟通,了解员工工作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建议和支持帮助其解决问题、改进绩效。二是制定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了解员工的兴趣、能力水平和长短期计划等,因地制宜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帮助其达成目标。

绩效面谈应注意:①选择适宜的时间和地点,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有的放矢。②要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清楚说明面谈的目的,避免对立和冲突;营造和谐的气氛,尊重员工,经常换位思考。③要进行双向沟通,管理者应多问少讲,注意倾听,适当作记录。④沟通要直接具体,尽量陈述具体、客观的结果或事实。⑤诊断与辅导并重,指出不足,分析原因,客观描述后果,重在辅导与支持,为员工解决问题,提供资源和帮助。⑥着眼于未来,共同探讨改进绩效、提高能力的计划;引导员工自己提出下一阶段目标与承诺。

4.5 合理应用绩效考核结果绩效管理必须与薪酬等激励机制相挂钩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勤工助学中心目前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中的问题,可以从改进奖励措施和关注员工发展两方面进行完善。

4.5.1 奖励措施针对勤工助学中心目前比较单一的奖励制度,可采用以下方式改进:①用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代替原先的固定工资制度。②给加班员工适当发放加班工资,将无偿劳动变为有偿劳动。③组织员工开展户外拓展、经验分享会等各种活动。④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如颁发优秀员工“荣誉证书”等。

4.5.2 培训与发展措施①培训。针对不同员工,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1)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进行相关理论上的培训,以提高其管理水平。对于有特殊技能要求的优秀员工,可酌情对其进行能力培训。2)对于表现相对较差的员工,可以对其进行岗位工作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②发展。让员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性格及未来发展愿景制定员工的发展规划,并做好记录,定期了解员工的发展情况和需求变化,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5结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绩效管理越来越为管理者们所重视。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合肥工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当前的绩效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5.1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是由绩效目标与计划、绩效实施、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结果应用五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它们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维护着绩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分析,将勤工助学中心的绩效管理从目标制定到结果的应用进行了有机的联系,以实现绩效管理系统的循环过程。

5.2 绩效管理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的事,而是整个组织的所有人员都应去了解和参与的事情。

5.3 在绩效管理中,沟通非常重要,它贯穿整个绩效管理体系,对绩效管理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勤工助学中心绩效管理的各个阶段,经理、部长、员工都需要相互沟通信息,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