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例6篇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1.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施工的基本过程都是按照逐层施工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从整个建筑施工要求来看,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地基深度深、工程量大、施工 技术高、工程工期长等六大特点。其主要原因是由高层建筑高度增高、体量增大, 带来了的施工差异。

1.1 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 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 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2 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 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当然高层建筑还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这里笔者就不意义详细介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些特点给建筑施工带来的阻碍,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

2.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

2.1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30%~40%左右。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基坑深度超过5m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 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面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高层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3.1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 :(1)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2)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3)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2 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2)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3)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3.3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 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2

中图分类号:B8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高层和小高层桩基筏板基础(以下简称桩筏基础)与独立承台基础(以下简称承台基础)是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在人工费快速增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今天,如何在保证结构安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造价,缩短工期,减少施工困难,科学艺术地解决工程问题,一直是摆在每个结构工程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的对比、分析、总结,才能为业主节约投资,为打造绿色节能型社会做出贡献。下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分析此两种基础形式,比较此两种基础形式的经济性数据。

一、工程简介:

本文按层高和结构体系,采用了温州地区6个工程实例分别按桩筏基础和承台基础进行计算分析,工程概况分别如下

以上实例均为地下一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场地为类,特征周期值为0.75s。

二、绘图过程

以上工程采用2010版PKPM-JCCAD模块进行分析计算。每个工程基础均按桩筏基础和承台基础2个方案进行试算,然后绘制施工图,为了有更好的对比效果,桩类型和根数不变。最后交由预算公司和施工单位做专业的施工预算。

三、计算预算结果

四、分析与总结

从表分析来看基本上桩筏的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要大于承台基础;砖胎膜量桩承台基础大于桩筏基础;防水涂料最大相差20%(特殊工程除外);总的造价桩筏基础要大于承台基础,但筏板基础的施工工期可以缩短1/4左右。

由高度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高大于50M,造价比(桩筏基础每平方米金额/承台基础每平方米金额)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反而下降的趋势甚至出现筏板基础造价比承台还省的特例。如B大厦由于单桩承载力较大且柱网比较集中,承台基础布置后承台高度比筏板的高度大很多,混凝土量桩筏基础反而比较小,从而总的造价反而桩筏基础更节省;纯剪力墙结构层高大于50M,造价比随层高的增大而减小。

由结构体系分析:剪力墙结构尤其是柱网密、层高超过50M的更适合做桩筏基础;框架剪力墙基础尤其是柱网大、层高小于50M的更适合做承台基础。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总说明;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15-02

一、引言

结构设计总说明主要内容有设计依据、相关规范、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抗渗做法、荷载取值,材料情况、施工注意事项、选用图集、通用图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二、结构设计总说明写法问题

1、相关规定

(1)《结构专业审查要点》的规定结构设计总说明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构造做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待。审查内容一般包括建筑结构类型及概况,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7 条。

(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等12 条。

2、相关内容写法

(1) 通常,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是:①设计遵循的规范、规程和规定;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③设计荷载;④建设单位对设计提出的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与结构有关的书面要求;⑤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应遵循的规范、规程和规定自不必说,“工程勘察报告”最好通过审查,这样可以避免设计依据不准确造成结构设计的返工。荷载取值要规范,活荷载应与房间的使用功能相符,符合专门的规范、标准。

(2) 设计±0.0 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按规划部门要求。

(3) 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一般为:标高以m 为单位,其余尺寸以mm 为单位。

(4) 建筑结构设计的结构安全等级和使用年限,应符合《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第1.0.5条、第1.0.8 条的有关规定。特别注意:基础的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1 条)与建筑物的安全等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2.1条)不同,应按各自的规范来确定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与建筑专业年限的说法不同。设计使用年限定义: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一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而建筑施工图定为100 年(例如:一般高层,其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1.0.4 条,为建筑耐久年限)。若结构使用年限定为100 年,则结构要符合另外的要求或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5) 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要符合《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要清楚,严格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的规定执行。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应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执行。规范增加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分类,针对防空地下室的类别在设计说明中应有明确。

(7) 有关地基概况宜如下描述: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持力层类别、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别、标高,设计防水水位,有无软弱下卧层,基坑开挖支护措施,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①天然地基基础,要注明基槽检验要求。②桩基础要分析使用地质勘察报告,说明桩端持力层的选择,桩的承载力取值,对桩基的检测要求。③地基处理选择的方法应合理、有效,承载力取值方法满足规范要求,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与变形满足上部结构的设计要求,地基处理方法和施工试验、检测要求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规定。

(8) 采用的设计荷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对《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未作具体规定的荷载标准值应注明,可参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符合规范要求。

(9) 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构件的面积、锚具种类、预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选用的建筑材料,应注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说明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与级别。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混凝土设计规范》第9.2 节。现浇挑檐、雨罩等外露结构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 条附注设置伸缩缝,即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

(10) 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建筑物的混凝土,说明抗渗等级,提出需作渗漏试验的具体要求,在施工期间存有上浮可能时,应提出抗浮措施。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底板混凝土垫层应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 mm,在软弱土层中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要求不应小于50mm。注意:此规定与混凝土规范不一致,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不宜按防水规范设计。必须采用时,应注意采取对厚保护层的防裂措施。同时应进行裂缝宽度的计算,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防腐蚀措施可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程》(GB50046―2008)要求。

(11) 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指出检验的方法和要求。不应采用过期作废图集。特别说明有:“本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全面熟悉图纸内容,在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后方可施工。若遇图面不明,应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共同研究解决,不得擅自处理。未尽事项均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规程等要求执行”。

(12) 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施工图涉及到钢网架、电梯及其它设备预留的孔洞、机坑、基础、预埋件等一定要写明:“有关尺寸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得到设备厂家签字认可方可施工。”这样可以免除一些以后使用上的麻烦。预埋件、吊环的材料、计算与构造要合理、安全,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9.1~8 条。施工的注意事项,有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等。以上也可参照《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

参考文献

[1]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4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no matter in construc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is realized by leaps and bounds ascension, especially high building engineering field toward the structure, function more complic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ZhiXuHua direction steadily forwa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mai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施工建设专业性强、包含众多工序流程及各环节的交叉作业,建筑的体积结构自重大、具有复杂的结构受力特点,因此也导致了其施工设计的复杂与施工建设工期的漫长。由于与一般多层建筑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结构安全诉求较强,这又进一步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工艺的复杂与施工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基于以上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中存在的特点,笔者展开了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并提出了来源于实践的合理化建议。

1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技术优化

我国的高层建筑一般都是以楼群形式进行设计施工的,主要由主楼和裙楼组成,其施工项目具有施工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施工成本高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时要对整体工程有一个较为完备的施工规划以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高层建筑的基础和施工结构是整体施工的必要保障,在地基施工时要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结构的特点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缩短地基施工时间为工程项目的总体施工时间创造有时间条件。高层建筑还具有施工作业面小,空中作业条件差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相对困难,如按着计划的施工进度,很难做到按时完工,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采用机械运输以提高材料的运输效率,在采用了机械化运输后,工程材料的运输时间可以缩短,施工的速度也有了很好的保障,并且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作业量。

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上要实行总承包制管理,总承包制管理可以全面的调配施工作业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效率,其主要施工管理的重点是在施工中利用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来缩短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由于高层建筑具有施工作业面狭小的特点,所在施工时必须由上而上逐层的进行施工,利用这一特点采取垂直向上的施工,通过完备的组织和工种的协调,做好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使各工种都能高效有序的进行施工,形成立体空间的流水作业,这就可以大大的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周期。

2 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的30~40%左右。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施工风险较大。它涉及到土力学强度与稳定问题、位移变形问题、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以及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这些问题随着岩土性质不同而差异很大。设计施工不当,极易发生基坑工程事故。基坑深度超过5m 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 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2.4 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 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3 结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只有本着高效、科学、标准、规范的设计施工原则,依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高层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高层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2] 廉凤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造价控制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建筑工程的规模、高度、结构的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建筑工程施工难度的加大、工期的延长。统计显示,大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所需工期和成本占建筑总工期和总成本的三分之一,所以,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对建筑的总体施工影响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基础施工阶段的成本影响因素和造价控制措施,对建筑工程节约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2 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含义和内容

按照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协会的定义,工程造价主要是指建设工程的建造价格,包括完成建筑工程的建设,预期或实际所需的全部费用的总和。

2.1 工程造价的总体构成

按照工程建设所需费用的用途,工程建设总造价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费和企业利润四部分构成。其中,直接费用就是构成工程实体和形成工程实体过程中所必须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以及临时设施费、夜间施工费、材料二次搬运费、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脚手架费、施工排水降水费、大型机械进出场及安拆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费、已完施工及设备保护费等;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管理费、施工排污费、施工定额测定费、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等;税金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2.2 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主要是利用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以及工程技术等方法和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以达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合理的对建筑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的造价进行预算,另一方面就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一定方法和措施在保证工程建设的所有阶段的造价都不超预算的同时,通过优化建设方案,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建设工期,节约材料等手段,减低成本的支出,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力求在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基于“赢得值”法的建筑基础施工造价控制

赢得值”法是一种能把建筑工程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结合起来,直观、准确、科学、及时地反映工程进度、成本和质量的集成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对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最终实现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的全面控制和管理。采用赢得值法对建筑基础施工阶段造价进行控制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首先需要建立工作分解结构。按照基础施工阶段的全部工作内容,结合工程施工任务和工程进度可以对大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工作分解为四层,第一层将全部工程分解为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室主体工程三部分。第二层按照施工过程可将土石方工程分解为土方开挖、施工降水、基坑支护、基坑石方破除、基坑土方检底、地下室周边土方回填,可将基础工程分解为土方开挖、施工降水、基坑支护、基坑石方破除、基坑土方检底、地下室周边土方回填,可将地下室主体工程分解为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地下室侧墙防水、保护墙施工。然后依次类推,对第二层的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三层分解,对三层分解内容进行四层分解,最终达到全部工程施工过程的细化。

其次要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进度编制的前提是首先需要明确各工程分包之间的先后关系,然后对各个分包工程所需要的工期进行准确而合理的评估和确定,最后编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

第三需要根据进度和分解的各个工序的工作量对建设预算的总成本进行分解,编制费用预算。

最后是根据检查点检查结果进行基本参数的统计计算。该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检查点间隔的确定,间隔的长短直接影响造价控制的强度和精度。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各工序成本、质量、工期对总造价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合理的设置检查点时间间隔,保证检查结果能够及时为造价控制提供依据。

4大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造价控制措施

通过对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的造价影响因素可知,对该阶段的造价综合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成本、施工工期、施工质量三个方面。施工成本直接反应造价控制的效果和成绩,而工期和质量控制间接反应造价控制。工期的延长会增加工人工资、增加工程违约成本、公司信誉成本、公司资金成本,等等,工程质量太差会导致工程返工、工期延长,会增加人工、材料、税费、资金等等成本,这些都间接的反应到工程总造价控制当中,因此,基础施工阶段造价控制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4.1 基础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造价控制的直接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高度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4.1.1 及时办理工程签证。及时办理工程签证可以保证能够按照计划开展基础施工,避开对施工不合理的气候、环境和社会影响,以保证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开展施工工作,降低不可预知的成本风险。

4.1.2 加强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材料费用的开支约占本基础工程成本的60%,因此,需要从材料采购价格和材料用量两个方面考虑,通过了解市场真实供应价格,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材料质量等方面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管理,同时,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数量,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4.1.3 对建筑施工成本实施主动控制。项目经理应加强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学习,随时了解并掌握施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分析成本偏差发生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4.2 基础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与管理

通过对进度控制与管理达到造价控制目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2.1 在组织和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的进度控制目标体系,明确进度控制责任,提高各岗位和各管理部门对进度控制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需要建立严格的《工序施工日记》制度,进度协调会议制度,以保证及时的发现进度控制问题,及时解决和纠正。

4.2.2 在技术方面,需要通过增加劳动力,并安排人员加班以及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合理组织平行施工,加强进度的监测,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等方式,为进度控制提供技术保证。

4.2.3 经济方面,需要建立奖惩体系,在鼓励进度控制优秀部门和先进个人的同时,要给工作拖沓、进度缓慢的人员以压力和警醒,提高进度控制和管理的意识。

4.3 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可以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把好原材料质量控制关,加强隐蔽工程的质量监督和验收,加强施工现场监管等方法,达到控制建筑基础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目的。

5 结论

大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造价控制与施工成本控制、施工工期控制以及施工的质量控制密切相关,是三项控制措施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造价的基本内容,总结并提升了造价控制的一般方法,其结论对增强造价控制的针对性,提高造价控制的整体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项纯.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情况分析与借鉴[J].铁道工程学报,2009,(03).

[2] 李夙敏.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探讨[J].2009,(12).

地基与基础施工总结范文6

关键词:出入口物业开发 筏板基础独立基础 沉降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subway entrances underground structure and property development framework structure on the cover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to meet the site, building use function requirement, the connection as a whole, and sap2000 software using PKPM analysis, introduced the raft foundation and independent foundation design and its settlement,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for future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gateway property development raft foundation independent foundation settlement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轨道交通车站与上盖物业的综合开发是地铁比较成功的做法之一,它能够最大的发挥轨道交通的能达性,利用轨道战场附近的土地的高密度开发价值,集轨道交通、道路交通、行人交通于一体,集交通中心、商务或商业中心、社区于一体。

2工程概况及分析模型

某地铁出入口围护桩已施工完毕,后由于物业开发要求及场地限制,地上综合框架结构柱放置于出入口侧墙上,由此对框架与地下出入口进行一系列结构设计分析。

地铁出入口通道总长50.8m,宽6m,结构底板埋深8.5m。局部27.1m长度范围上盖3层框架结构。地下出入口通道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800@1400,桩长分别为为10.8m、11.7m、 9.7m;冠梁为800x800,桩间采用网喷混凝土护壁,个别管线下方无法施做钻孔桩处采用型钢加锚索做基坑支护。

此位置处原有楼房拆除后地下保留有灰土挤密桩,挤密桩在12.0m×25.0m范围内呈梅花形满堂布置,灰土桩桩身直径0.45m~0.50m,桩心间距约为1.10m,灰土挤密桩进入到 2 -古土壤层上部,桩长约8m,桩底标高在450.0m左右,灰土挤密桩桩身强度较高。土层分布情况如下

表1土层分布情况

地层

编号 土质情况 层厚

(m~m) 层底深度

(m~m) 天然密度

g/cm³ 压缩模量

ES/MPa 液性指数

IL 地基承载

力标准值

kpa

1-1 杂填土 0.8~4.2 0.8~4.2 1.65

1-2 素填土 1.1 3.8 1.7

3-1 新黄土: 4.1~6.6 7.4~8.5 1.85 9.2 0.1 150

3-2-1 古土壤: 2.9~4.2 11.0~11.6 1.91 11.5 <0 200

4-1-1 老黄土 6.5 17.5 1.63 9.1 0.52 190

4-1-2 老黄土 1.5~2.0 18.8~19.0 1.81 7.2 0.78 150

4-2-2 古土壤 4.7~9.0 1.9 6.8 0.49 260

4-1-3 老黄土 4.0~8.5 1.93 7.8 0.56 240

地上主楼部分为3层框架结构,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子截面采用800mmX600mm与800mmX800mm,基础设置基础梁。

表2结构信息

结构形式 层数 结构总高度(m) 室内外高差(m) 设防烈度 抗震措施

设防烈度 地震加速度 场地类别

框架结构 3层 16.5 0.3 8 8 0.2g Ⅱ

地震分组 抗震设防分类 安全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标准冻深(m) ±0.00相对于

绝对标高(m) 抗震等级 地面粗糙度

第一组 丙类 二级 50 0.5 461.60 二级 B

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PKPM结构计算软件及sap2000软件建立模型,得到以下的计算结果: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 621.<1/550

X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06<1.2

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05<1.2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 1/ 613. 1/550

Y方向最大位移与层平均位移的比值:1.14<1.2

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1.13<1.2

上部结构设计满足规范要求

图1 模型图示

3 基础设计

3.1基础形式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是一个相互连贯的体系,在荷载作用下,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在连接处应满足变形协调条件,这就是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

根据用地范围、工程地质情况,以古土壤层为基础持力层,出入口采取筏板式基础,无出入口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框架柱直接深入到出入口底板,出入口施工时同期施做,查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 Fa=fak+ηbγ(b-3)+ ηdγm(d-0.5)

查表 ηb=0ηd=1 γ=19.1KN/m3 γm=17.92 KN/m3

fa=200+0x19.1x(6-3)+1x17.92x(8.7-0.5)=346.94KPa

图2基础平面布置图

图3剖面图

3.2基础承载力设计

主楼筏板基础厚度为800mm,局部为1000mm。通过pkpm建立筏板模型后算出基底反力

基底反力最大为167kpa<346.94KPa。地基承载力满足。

取根据底板计算结果,冲切,剪切安全系数均>1,符合抗冲切、剪切的验算要求。

筏板模型计算后传递下的墙线荷载用sap进行二维断面计算出入口顶板及墙上边柱、角柱等局部受压:

图4 柱下墙线荷载

底板抗冲切承载力为

FL≤0.7Βhpftμmht

底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VS≤0.7Βhsft(Ln2-2h0)h0

均满足规范要求。

独立基础根据主楼的基底平均反力做为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来确定独立基础的基底尺寸,从而使独立基础与筏板基础的沉降差异尽量减小,再对独立基础进行冲切、剪切和抗弯验算。

3.3基础的沉降

(1)上盖框架范围与出入口其他范围增设变形缝,以协调不均匀沉降。

(2)框架基础之间的沉降差的协调方法,通过引入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筏板沉降及分层总和法计算独立基础沉降。

(3)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之间的沉降差异比较小时,这种差异沉降引起的附加反力和附加配筋可以采取以下的计算方法

图5基础梁变形示意图

计算附加筋面积AS查表得到地梁的附加配筋,其中为筏板与独立基础之间沉降差;L为筏板与独立基础之间基础梁计算长度。

(4)筏板基础与独立基础之间沉降差异较大,若计算附加反力就比较大,导致附加配筋过大,容易出现超筋问题,此时可先采取施工工序的方法解决大部分沉降差异问题,再设置后浇带解决剩余附加反力,协调后期沉降差.

(5)由于出入口先施工,隔上一定时间后,后期才施工框架结构,,沉降基本稳定,独立基础采取增大面积,土层压实等措施,来减少其沉降。

4结语

在进行筏板基础与独立基础的设计过程中,独立基础底的平均附加应力取值与筏板的平均附加应力相等,以此对独立基础进行截面、冲切、剪切和抗弯验算,这样能使基础受力均匀。

筏板基础与独立基础的设计中,对于地基承载力验算都作为重点,但两种基础的沉降计算也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忽视。不同基础形式的沉降协调,控制沉降差在允许值范围内,差异沉降可以设置基础梁,配置附加筋来解决,也可以采用施工与设计相配合的方法处理。

[参考文献]

[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施仲衡主编.第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

[3] 刘继光.筏板基础选型和设计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14(1):80-83

[4]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5] 黄昆 .半地下室框架结构的简化计算及设计方法 .浙江建筑,第25卷,第9期,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