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范例6篇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1

关键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整体的建筑施工的重要质量管理环节,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的影响整个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近几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应用和质量管理逐步的增强了对地基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但是从整个建筑行业来说因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而引起房屋建筑裂缝、塌陷等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因此在地基和基础工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原有的质量控制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来更好的完善地基和基础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的建设,从而促进基础工程质量的进一步完善。

一、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的地基和基础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把握和控制都会引起工程的施工质量的问题。而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有时多方面的 。我们可以从图一的工程质量的因果图中来进行深入的分析[1]:

图一:影响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因果图

1.人和机械的影响因素

人的影响主要是指,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首先现今许多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为了大多数只重视工程的造价和进度问题,而忽略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并且对于施工的操作和管理不能深入到现场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出现工程的质量问题。其次是基础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建设人员大都综合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掌握安全的施工技术,如基坑的钻孔的深度掌握不合理,混凝土浇筑的配料和温度控制不足等现象是有发生。机械对于基础工程的质量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和定期的检修就会使机械设备不能合理的运作,例如基坑检测设备的不准确、钻孔工具出现故障等。

2.环境的质量影响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建设不仅会受到上部建筑主体的荷载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下部土层、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等众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果基坑的土质渗水会产生土层的流失,或者土壤松软等问题都会使地基产生沉降的问题,从而使上部的建筑发生变形的危害。所以在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进行合理的勘察,从而合理的确定钻孔的孔位。

3.材料的因素

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建设最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就是施工的材料,如果施工材料的质量不过关或者应用不合理将直接的导致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出现问题。例如在地基工程开工之前没有对材料的材质和型号、类型进行合理的检测就入场,这样就会产生相应的尺寸运用不合理和其它材料的偏差现象。从而影响地基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二、地基和基础工程出现的具体质量问题

1.构件的缝隙问题

地基和基础工程中应用构件产生缝隙的问题是工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其一是构件在放置的时候没有将枕木放在竖直的线路中,由此而使构件产生缝隙。其二是因为构件材料中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处理促使材料水分快速散失,促使变形现象的产生进而引发拉力使构件产生缝隙。

2.地基结构的渗水问题

地基结构的渗水问题的产生通常在山墙的区域,产生渗水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外界气温的变化速率较快,使得防水层的效果缺失,从而产生结构渗水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在地基结构的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的施工不合理没有进行合理的细节处理,就会容易产生渗水问题。

3.通风孔道堵塞的问题

通风孔道的堵塞,主要是因为孔道在建设施工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施工,从而导致结构的品质出现问题,使孔道中存在杂物,没有进行及时的合理清理,促使了孔道堵塞问题的产生。

三、如何有效的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1.建立和完善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1)首先要建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中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质检员组成,并督促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使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班组。

(2)要加强地基工程相关的技术质量管理,需要质量管理领导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和要求,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要建立健全各类进场材料的检验、复检制度,主材料需要有出厂合格证、化验单或试验单,并经现场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并且要监督和管理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使各工序的精度要求均得到满足。

(4)要加强建立和完善对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的检查、复核制度。建立工序质量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并进行单项验收的签证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杜绝出现漏洞,从而确保工程的质量。仔细认真作好各项施工记录,隐蔽记录,然后正确分析、归纳、整理。

2.加强原材料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首先要对严格的检查钢材的质检报告,对质量不合格钢筋坚决不允进场,对于表面有锈渍的钢筋要经过除锈的检验之后才能使用。同时要对钢筋的型号、数量、搭接接头、位置设置等是否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检查。再者要对混凝土的材料和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温度进行控制,在竖向构件浇筑时要采用分层振捣的方式,每层的厚度要进行严格限制,模板浇水的湿度以及终凝的养护液的喷涂等都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其次要加强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其一是要严格的管理号导管的预埋深度,不能过深,通常控制在合理2-4厘米。其二是要严格的控制好拔管的速度,可以采用反循环的辅以振动筛进行清渣,防止混凝土灌注时的堵塞问题[2]。

结语:地基和基础工程是建筑主体合理运营的基础工程建设,所以必须严格的控制施工的质量,要根据影响施工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管理,所以要保障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要保障施工技术的管理;要合理的控制好施工环境的影响检测;对施工的设备、材料进行合理的控制等诸多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兆男.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4,(2):151-152.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基础施工;挖掘机;旋挖钻机

【正文】

工程机械化与地下连续墙施工法

1、1液压导板式抓斗与地下连续墙施工

地下连续墙工法于五十年代起源于意大利,由于具有良好的防渗及承载能力,在发达国家被广泛用于大深度基坑的支护。我国近二十年来地下连续墙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天津、福州、杭州等地已在高层建筑和地铁车站等数百项工程中应用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并且地下连续墙为挡土墙兼作地下室外墙。

地下连续墙主要分为板墙式和柱列式两种,我国目前大部分工程板墙式的应用较为普遍,板墙式地下连续墙也是世界其他各国使用最多的地下连续墙,一般采用抓斗等施工设备来建造,该类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振动、噪音、污染少,对周围环境影响小;(2)适用地层范围较广,可以从软地层到卵、漂石层、从风化岩到坚硬花岗岩等各种复杂地层中施工;(3)墙体质量好,墙体连续均匀,防水性高并可作为承重墙;(4)施工能力范围大,世界上最深170m、最厚3.2m、最薄20cm的连续墙,都是板墙式连续墙。

建造板墙式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较多,我国目前以液压导板式抓斗为主。由于液压导板式抓斗具有抓斗升降速度快、闭斗力大、挖槽能力强、施工效率高、施工深度大、成墙厚度大、成墙精度高(自动纠偏装置)等特点,所以使用量最大。

1、2多轴钻孔机与地下连续墙施工

SMW工法是利用专门的多轴钻孔机(多为三轴)就地钻进切削土体,同时在钻头端部将水泥浆液导入土体,经充分搅拌混合以后,再将H型钢或其他型材插入搅拌桩体内,形成地下连续墙结构,将其直接作为挡土和止水结构。该工法取代原有的钻孔灌注桩和止水帷幕的围护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止水效果好、工程造价低、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极有推广前途的施工工艺。SMW工法在上海、杭州、天津、南京等地区已经推广使用。

工程机械化与大直径现浇薄壁筒桩

2、1筒桩技术简介现浇薄壁筒桩技术是最近几年开发的桩基础技术,因为可大量节省混凝土、无泥浆污染、施工速度快捷、挤土效应相对较少、桩身整体质量有保证、工程造价低、设计桩径不受限制等优点,在高速铁路以及公路软地基处理、填海及码头工程、深基坑支护、普通建筑物的基础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直径现浇薄壁筒桩,其外径一般在Φ1000~Φ2000之间,壁厚为150~200,利用内外两层钢管,底部装有预制的环形桩尖,用振动锤将钢管打入地下,然后在两钢管之间插入环形钢筋笼,振拔的同时浇注混凝土,形成一个薄壁筒形桩体。由于预制的混凝土桩尖有一定角度,在沉管过程中,土不是被挤向周围而是挤入内管中,所以桩的挤土效应较小,但是桩具有两个摩擦面,桩的承载力有着显著的提高。2、2施工机械介绍筒桩的施工设备主要是大型振动锤(电动、液压),现有的电动振动锤由于功率小,振激力小,噪声大,一般被用于郊外软土地区施工直径相对较小的筒桩。对于直径较大、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城区的施工则难以满足。而利用高频液压振动锤进行筒桩施工,就能发挥振动沉桩的优势,又具备高频液压振动锤所特有的大功率、大振激力、大拔桩力、振动波及范围小等优点。同时高频液压振动锤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性能相近的情况下,高频液压振动锤的重量大概为电动锤的50%。由于筒桩施工时需要两个大直径的内外钢管,桩管重量远大于通常的振动沉管,再者拔桩阻力也特别大,所以筒桩施工还需要型桩架。

大直径钢管桩、钢护筒工程与施工机械

近年我国有数座大型的跨江跨海大桥在开工建设,比如长江苏通大桥。这些大桥的主要工程就是基础施工,一般桥墩采用大直径大深度钢管桩作为基础,最大的钢管桩直径达到1.6m,长88m。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是打桩船和大吨位柴油锤、大吨位液压锤。如上海工程机械厂生产D160、D180柴油锤,荷兰IHC公司进口的液压锤。大桥主桥墩由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组成的群桩作为基础,如苏通大桥最大桩的桩径2.8m,桩深达120m;杭州湾大桥最大桩的桩径3.0m,桩深122m。在水上施工的大直径灌注桩必须先将大直径钢护筒沉入水中并入土一定深度。如苏通大桥钢护筒直径2.85m,长度69m,重量120t,入土深度35m;杭州湾大桥钢护筒直径3.1m,长度52m,入土深度30m。

苏通大桥和杭州湾大桥打入钢护筒采用是浙江振中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台DZJ200可调偏心力矩电动振动锤,和美国ICE公司生产的2台V360液压振动锤;武汉天兴州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沉设钢护筒采用的是美国APE公司的两台400B液压振动锤,待钢护筒沉设完毕,再在护筒上搭建平台进行钻孔施工,所用钻机主要是郑州勘察机械厂、河北新河新钻有限公司、武汉大桥机械厂、南京钟升公司等生产的大直径动力头式和转盘式钻机,采用气举反循环工艺进行钻进。

4软土地区旋挖钻机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

旋挖钻机因为其效率高、污染少、功能全,在国内外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机型。

最近几年,旋挖钻机及施工方法在国内逐渐被认识到,以北方地区为代表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已经得到很快的普及。如已经建或在建的几项大工程:青藏铁路、奥运会主要场馆、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等基本上都是采用旋挖钻机施工为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状况千变万化,目前单一的旋挖钻机施工钻孔灌注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实际上旋挖钻机配上其他设备完全可以在该地区施工。一种方法就是旋挖钻机与套管式钻机联合作业,利用旋挖钻机本身的动力驱动套管。但套管钻机及套管本身的造价较高,目前我国的施工企业同时拥有旋挖钻机和套管钻机两种设备的还很少,将来套管钻机若能完全国产化,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我国目前已广泛使用的振动桩锤沉拔钢护筒也能实现旋挖钻机在软土地区的成孔施工。振动桩锤配上钢管夹头利用桩架或起重机沉拔大直径大深度钢管桩或钢管护筒在我国也有十分成熟的施工经验。将振动锤与旋挖钻机结合在软土地区施工已有几个工程的成功实践,如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宁波地区)、浙江宁波金华兰溪电厂、福建宁德电厂等,证明完全是可行的,施工效率高而成本低。

6海上振动挤密砂桩技术与施工设备

所谓的振动挤密砂桩是指利用振动锤将套管振动打入至规定土深,向套管内投入砂子,通过套管反复起拔和下压,并施以振动,使砂子被振压密实,然后形成砂桩。由于砂桩的置入,挤密了桩周围的软弱土壤,两者组成复合地基,能够增大地基的抗剪强度,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防止滑动破坏。由于砂桩的排水效应,可有效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可使沉降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振动挤密砂桩是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我国曾经在宝钢建设工程中大规模使用此技术,当时所用的振动桩锤大部分从日本进口。而海上砂桩技术最初的应用也是在日本,由于日本国土狭小,很多工程都是建在海上,如大阪关西机场等。我国海上砂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应该讲始于2005年,集团三航局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建设中采用砂桩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上砂桩施工所用的设备一般是砂桩船和振动桩锤。三航局所用砂桩船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船,砂桩船一般为三联或五联船,既一条船上有三到五个立柱,可同时施工三到五根桩,效率非常高。所采用的振动锤为浙江振中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DZJ型系列可调偏心力矩振动锤,由于该种振动锤具有零启动、零停机、无共振的特点,非常适合海上砂桩的施工,在洋山深水港工程砂桩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舟山新城大桥主桥施工监控方案.武汉,2004.

[2] 张航,李小谦.深基础施工技术.华东公路,2002(2)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3

关键词:地基局部处理;工程质量通病

地基与基础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安全作用和耐久性影响甚大。许多工程质量事故都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地基或基础,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基础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常导致墙体开裂、地面陷裂、基础梁和圈梁拉裂,以及结构发生倾斜,轻则使人对房屋又不安全感,重则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所以,在基础施工中,保证其有足够的稳定性不发生过量的变形,限制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经过几年建筑设计的现场处理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地基局部处理

在房屋地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古井、坑穴、废窑、暗沟、坟墓等,这些都埋在地下。由于面积不大,如果把整个基础基底整个加深到一个平面上,挖到底,其基础过深,造成浪费。对这种情况需要作局部处理。地基局部处理的原则是使处理后的地基、基础沉降比较均匀,不使局部地区产生过大或过小的沉降。处理方法如下:

(1)挖除松软部分,并注意挖尽。

(2)按基础底部持力层的土质情况来确定回填。如果持力层是硬实的粘土层,可用4:1的粗砂和粘土伴合后撼实(用平板振捣器),如果持力层为角砾,可用4:1粗砂和碎石伴合后撼实;如软土层较深,可分层撼,每层30cm为宜。

(3)松软土长度≤2m,深度不超过50cm时,可不放坡。如果松软土层面积较大,长度超过5m,深度超过50cm,可放坡,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超过1m。

(4)如松软土层深度超过1.5m,槽底按以上方法处理时,要在基础顶面设砼圈梁,高度为240mm;宽度按墙体宽度配筋按8Ф12(370宽),6Ф12(240mm宽)为宜。

(5)在建筑物内有枯井或室外5m内有枯井时,应先用4:1砂和素土分层撼实,回填到室外低坪下1.5m处,将井壁周围的松软部分(砖圈)挖去,再用以上方法撼实。

(6)枯井在基础下,在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也需用分层撼实,填到室外地坪2m处再按以上办法回填。

(7)在上述枯井部位下遇有水井,一律用中砂、粗砂、块石或卵石等夯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处,再按上述相应的办法进行处理。

(8)粘性土含水量趋于饱和时,经拍夯会变软成橡皮土,应采用晒槽或掺白灰粉等方法降低土的含水量。如已变成橡皮土,则应挖除,用砂土或级配砂、碎石撼实。

(9)基底发现古河道及古湖底等,因其含有较多的渣土、淤泥、有机物等,土质松软,含水量大,应将填土挖除,按以上办法撼实,并对基础采用加固措施。

2 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埋在地下的基础的作用是直接把上部建筑物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去,要使建筑物基础只发生较小(允许范围内)且较均匀的下沉,从而不致对上部结构有大的影响。除了要保证地基不发生不均匀沉降外。还要保证基础本身的强度和稳定。

下面对几种基础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2.1 基础受冻

(1)设计人员设计的基础埋深满足不了结冻线的深度,施工人员未按标准挖到深度,而使基底处于冰冻线以上。

(2)土方开挖或基础施工时正好处于冬季施工阶段,施工中未按冬季施工的有关规定处理,致使基底受冻。

(3)以上原因导致基底受冻后膨胀,会促使基础上浮,待结冻后又会发生沉陷,致使建筑物墙体开裂,基础强度削弱。

2.2 基础上浮

基础建筑在膨胀土上或大孔性陷性土壤时,会出现遇水膨胀、脱水收缩的现象。在反复干湿中,基础上浮,建筑物墙体会开裂。所以要设法保证原有土壤的干湿状态,在施工和房屋使用期间做好防水、排水措施,并要适当加宽散水,设隔水层,预防埋设的管道漏水等。当基础砌筑在大孔性湿陷土壤时,除上述施工措施外,一般从设计上还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

2.3 基础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1)开槽侧边不规则,一般上宽下窄,不进行轴线检查基坑边修理,常常出现宽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现象。

(2)砌筑砖基础时不控制轴线,基础墙有时凹进圈梁,有时突出圈梁,形成错台现象。

(3)砖基础的砌筑质量一般都较主体墙身的砌筑质量差,如水平灰缝不饱满,尤其竖缝时空的。缺损砖的现象也较多,出现通缝较多,严重影响基础的砌体强度。

(4)毛石基础砌筑错台不准确,轴线错位较严重。拉结石不够标准,砂浆不饱满,打斗石较多等,严重影响砌体强度。

(5)基础圈梁钢筋偏移,造成保护层过薄(甚至露筋)或过厚。另外砼浇灌质量差,出现蜂窝或空洞或不做处理。

(6)沉降缝中模板不拆除,使沉降缝失去作用,建成后建筑物沉降互相影响,导致墙体开裂。

(7)基础条梁下面及两侧用填土夯实,或支撑的底模板不拆除,这种情况改变了基础梁的受力性质,当其中的一个建筑物沉降时,容易使挑梁断裂,甚至使墙体开裂。而且又束缚住另一建筑物的沉降,后果是严重的。所以一定要保证挑梁的沉降自由。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4

关键词:高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42-02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应依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需要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需注重其针对性和实用性。《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整合课程,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按照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将原有《土力学》、《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等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并增加“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模式)内容,使得课程开发紧紧围绕职业性和实用性并反映现代科技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实现“工作过程”模块化教学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课程打破传统的先土力学基础知识、后地基基础施工的课程安排,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施工员岗位”的能力需要,按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重新整合教学模块。

本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课程教学就以身边某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这一综合项目为主线展开,涵盖岩土的工程分类和鉴别、地基勘察、土方工程施工等7个项目,各项目下设具体的子项目,如土方工程量计算及土方调配、基坑降水方案设计、桩基检测与验收等。各个子项目的具体实施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土方调配子项目需要学生分组确定挖、填方区土方的数量和调配方向,编制出土方调配表,从而实现土方机械和运输车辆效率的充分发挥,达到缩短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训练学生土方调配能力时,需要数学计算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绘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作为支撑,经过反复训练后,学生可以掌握各单项能力,再经串联、并联、融合后可以逐渐形成综合能力。

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 打破传统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三个中心的教学模式,努力按 “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授课,突出学生的能力本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分实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三部分,在教学中以实验教学为先导,让学生先通过实验将认识由感性高度上升到理性高度,进而顺理成章引出理论部分;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紧随理论教学穿行,使学生及时训练、分步巩固、加强应用。

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工程案例、工程场景、原理模型和实验的模拟动画;通过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训环境,并在课外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通过共享教学项目的视频、重难点解析、学生自测题等课程资源并安排课程指导教师在线答疑。使理论巩固与实践能力提升齐头并进,为学生学习构建一个课内课外结合的立体化学习环境。

工程案例导入 以学生为主体 原先本课程的土力学部分理论繁多、内容的连贯性相对较差,但理论知识多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工程案例导入教学主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教师引入土力学理论、再转入理论应用的课堂模式。教学中强调基本原理、弱化公式推理,最后重心落在工程应用上,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计算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例如,引入意大利“比萨斜塔”案例,让学生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斜塔会“斜”,分析可能的原因。(2)如果你是一名项目经理,将对斜塔进行怎样的地基处理?(3)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将对斜塔进行怎样的地基处理?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入某基坑坍塌事故的照片、技术资料等让学生分析原因和提交解决办法。通过一个个工程案例导入有关地基与基础的问题,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入理论,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加以应用,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突出实验和实训的地位

本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原有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减少和压缩验证性的实验,增加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并将学生职业资格培训的相关内容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顺利获取施工员、材料员、监理员和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下列实验项目:(1)采用环刀法测定土的密度;(2)采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3)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液、塑限;(4)筛分实验;(5)采用直接剪切仪测定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快剪条件下);(6)采用固结仪测定固结度指标。完成上述实验项目是为了进行土的工程分类,让学生制作出简单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校内实训 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本课程安排4周时间实训,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形成某简单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的基础施工资料及完成相应的技术实操。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设置的仿真式实训项目安排及训练成果如表1所示。只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充足的资料、耐心的指导,任何水平的学生都会有能力的提高。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是学生提高并巩固能力的良好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在教师的带领指导下,进入有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建筑工程浅基础、深基础施工的实地调研学习;(2)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基础施工的专题讲座,便于交流教学;(3)将学生分组在学校的合作企业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的专项实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

课程改革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探索、总结和提高。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雷云涛.高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4):27-32.

[3]宁亚瑜,孟凡静.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5):9-10.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5

关键词:建筑地基 基础工程 施工技术 实施要点

一、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特点

(一)质量问题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事关重大,影响范围比较广且十分严重。由于地基承受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全部荷载,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极易引起地基失稳,出现局部破坏,甚至发生对建筑工程整体结构造成致命破坏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由于地基质量问题的损失程度扩散很快,又往往是突发性的,不易被发现,因此更加剧了这种事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二)施工难度较大

众所周知我国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部分区域的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建规模迅速膨胀,受建设用地规模等制约因素的影响,许多地方不可避免的在一些不良地质场地上开发建筑项目。不良的地质条件具有大量的复杂的技术难题,对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以及施工增加了难度。

(三)施工质量问题的修复具有低可逆性

由于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通常是地下隐蔽工程,同时地基承受了整个上部建筑物的荷载,对其质量事故的处理,必然涉及到上部建筑结构,尤其是对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地基承受了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质量事故的连续性,所以对地基质量事故进行地下施工修复的操作困难性较大。

二、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准备措施的要点

(一)勘察工作的要点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项目场地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要详细掌握项目区域的地质与气候环境状况,并了解邻近建筑、地下工程和已有地下管线等情况。根据工程的要求和采用天然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同时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基处理经验和施工条件,尤其是对具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工程,应查阅我国其他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同类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以作参考。

(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要点

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处理技术选择时应综合考虑项目区域内地形及地质成因、地基成层状况、软弱土层厚度、不均匀性和分布范围、持力层位置及状况、地下水情况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等因素。同时要还要考虑地基土质的类别、加固深度、上部结构要求、周围环境条件、材料来源、施工工期、施工队伍技术素质与施工技术条件、设备状况和经济指标。

此外,建筑项目的体型、结构受力体系、建筑材料的使用要求,负荷承载的大小、布局和深度,基底压力、天然地基承载力、稳定安全系数、变形容许值等也是影响地基处理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初步确定的各种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应分别从适用范围、加固原理、预期处理效果、施工方式、工期要求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佳的处理技术。对已选定的处理技术,必须按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项目区域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

三、几种常见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

(一)钻孔灌注桩基施工技术的要点

钻孔灌注桩是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或钢管挤土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钻孔机的安装地基必须稳固,钻孔内应保持比地下水位高的水头,增加孔内静水压力,能防止坍孔。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来确定其稠度,应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在钻孔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才能保证成孔质量,首先要注意开孔质量,必须对好中线及垂直度,并压好护筒。在施工中要注意不断添加泥浆和抽渣,要随时检查成孔是否有偏斜现象。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对孔深、孔位、孔形、孔径等进行检查。在终孔检查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时,应立即进行孔底清理,避免隔时过长以致泥浆沉淀引起钻孔坍塌。清孔完毕后将预制的钢筋笼垂直吊放到孔内,定位后要加以固定,然后用导管灌注混凝土,灌注时混凝土不得中断,否则易出现断桩现象。

(二)强夯施工技术的特点

强夯技术能够通过较大的压力和冲力对地基产生很大的作用,实现加固地基得的目的,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素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施工前应对路基场地进行清理,必要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除。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最小地基承载力、最小地基压缩模量,最小压实度进行现场试夯,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单击夯击能。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应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强夯施工时要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按照以边缘夯向中央,以侧向另一侧的顺序原则进行施工。夯完一遍要及时用推土机平整场地,进行测量定位后再进行下一遍的夯击。夯击时必须严格要按照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作业,落锤应保持平衡,保证夯位准确,如果夯击坑内积水,必须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排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淤泥质地基处理时,必须经过相关试验证明其运用强夯施工的有效性后方可使用。

(三)置换垫层施工技术的要点

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无法承载建筑结构的软弱土体,可采取置换垫层施工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应采用压缩性较好、强度较大等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灰土、矿渣、粗砂、卵石等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压实,形成稳固、符合施工标准的持力层。适用于软土埋深较浅、开挖方量不太大的基础施工。要注意设计要求,避免超欠挖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注意控制用于替换软土的岩土材料的质量,不得含有腐蚀性成分。

(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要点

施工前应注意清理桩位下的障碍物,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要加强对桩体质量的检验,发生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不宜使用,在确保桩机和桩身中心线重合后再开始施工,同时要强化现场指导和监督力度。若项目区域地质比较复杂,应适当加密地质探孔并详细描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在初沉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如有可能应把桩拔出,清理完障碍物并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要求执行。预制桩在堆放和转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发现桩开裂超标时及时报废,不得使用。

总结: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房建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更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责任重大。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实施要点的研究与总结,以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是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国强《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1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6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居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房屋住宅的建筑质量必须有所提供高,建筑的地基与基础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地基与基础工程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中占有一定的主导作用。因此,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的提高对于整个修筑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修筑工程的速度,经常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建筑中发生一些问题,造成建筑物质量较差以及居住时间较短。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的各种问题中,造成地基不坚实牢固的原因多种多样,查明这些问题的所在,成为修筑建筑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一些房屋地基问题的出现,我国的检测领域也在相应的不断发展,使得检测技术越来越严密先进,这对于检测地基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地基检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房屋的质量问题。

1、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1.1、检测机构管理不规范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目前,我国将建筑工程对地基与地基基础的检测机构分成了两个类型:其中一个是国家指定的检测机构,另一个是中介检测机构。由于检测机构分散,不能得到统一,这是造成地基与地基基础存在重要问题的主要原因,给整个工程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还有个别的检测中心为了谋得利益,在市场竞争中得到认可,做出了很多错误的行为,比如将检测资质卖出,或者为了通过检测,将不完整的检测报告卖给不检测的单位,这些现象都给建筑工程的地基与地基基础的质量问题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应该对检测机构重视起来,进行规范化处理,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

1.2、检测地基的力度不够检测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因为检测机构较分散,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甚至有个别检测单位为牟取利益,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认可,选择了很多错误的做法。检测人员在检测地基基础的过程中,施工也同时在进行,这导致了许多人身伤亡事故,为检测工作埋下安全隐患。某些检测单位并未引起对地基检测的重视,危机意识薄弱,并未对检测工作制定出十分周到的计划;检测过程中引用的资料不够完善及全面,无法反应出检测的问题;对各种检测值的判断不准确,操作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由于对检测人员的管理特别分散,管理制度也不太严格,使得检测人员综合的素质不高,因此在工作中出现许多缺陷,使检测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严密性、科学性。

1.3、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近些年来,由于地基基础存在着不良的问题,在检测中出现了很多人身事故伤亡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检测人员对地基基础的检测过程中,建筑也在同时施工,这促使很多人身伤亡,主要的影响是检测人员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造成了很多的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格外重视。例如,在地基基础监测工作中一般应用声波投射法、低应变法、轻型动力触探法等等各种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是在检测中同时进行的,由于同时进行使用会发生一些物理反应,会对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为了避免人身伤亡问题,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检测方法分开使用,避免同时进行。所以,再使用检测方法的同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4、不勘察、勘察深度不够或勘察错误

在设计地基基础之前,必须对地基进行勘察,只有对地基进行认真的勘察才能为设计提供地基土质、承载能力大小、水位高低、土层分布、有无局部异常情况等资料。然而近几年却有不少工程是在没有任何勘察资料的情况下,就盲目地设计基础,导致隐患严重和浪费严重。例如:某省某县水泥厂采用定型图新建了两座直径6m、高度11.5m的生料仓,也由于地基未经勘察,建成后不久即因基础严重沉陷失稳而倒塌。

1.5、在设计基础之前不调查、不计算

地基承载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指标。一栋建筑物的基础,应根据地基土壤的性质、外部荷载、基础材料和形状来确定基础底面的尺寸,使基础底面应力小于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使地基土变形值小于容许变形值,从而保证建筑物上部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但近年来,一些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并未经过计算,出了问题以后才发现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严重不足。

1.6、地下有害气体勘察

有害气体是指第四系沉积物中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经厌氧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富甲烷气体,亦称浅层生物气,约占全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20%。有害气体生成后,以溶存于地下水中的溶存气体及存在于土颗粒空隙中的游离气体两种形式存在于土层中。土壤中的氡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存在于固态或液态介质中的氡,还有一部分是从固态或液态介质中释放出来,随土壤中的气体迁移的氡。土壤氡的测量对象,就是这部分随气体迁移的氡,也叫做土壤气氡。

2、解决地基与地基基础问题的方法

2.1、要精心设计,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充分了解

首先,要做到在全面、正确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再进行精心设计、施工,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要认真分析地基变形,正确估计施工后的沉降。还要做到按设计资料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精心施工。其次,要重视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全面、正确了解。

2.2、测算好工程建设关键指标

地基承力是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各类地基承受基础传来荷载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首先发生的是建筑物具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开裂;如果超越限度过多,则可能因地基土发生剪切破坏整体滑动或急剧下沉,造成房屋的倾倒或严受损。地基整体剪切破坏事故,它造成的工程事故灾害很严重,必须引起土建工程技术人员极度重视。

2.3、对检测人员进行提高管理

检测人员应该了解岩石工程勘察资料,了解临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类型、分布及结构质量情况。同时工程设计图纸、设计要求及需达到的标准,检验手段。砂、石子、水泥、钢材、石灰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该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地基基础工程的检测质量是否可以提高,与检测人员的检测力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要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能力与科学技术水平,所以要对检测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把实际工作落实下来,提高对地基基础的检测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培训,相关机构应该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培训内容,还有此相关的法律文件、指导文件,全方面的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

2.4、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管理

施工方案和技术指导要兼顾彼此的问题,特别是各工种间的互相协调配合问题。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

2.5、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

消灭安全隐患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基础轴线位移、基础标高误差和基础防潮层失效等,均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若要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避免这些质量通病的发生。

2.6、地下有害气体压力的勘察方法

3.6.1、直接测定法

用静压设备把探杆( 探杆中部通气) 压入土层预定深度后,接三通设备,然后可直接在孔口从压力表读取压力值。

2.6.2、直观估算法

据各勘探孔孔口因气压喷水的高度进行估算。

2.6.3、等效换算法

根据土层中气、水平衡的原理,通过计算承压水的压力值换算成气体压力值。

2.6.4、电离室法

电离室法也叫静电计法,其原理是基于射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和带电导体在电场中的运动。含氡气体进入电离室后,氡及其子体放出的α粒子使空气电离,产生正负离子。电离室的中央电极积累的正电荷使静电计的中央石英丝带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石英丝由于洛仑兹力的作用发生偏转,偏转速度与其上的电荷量成正比,也就是与氡浓度成正比,测出偏转速度就可知道氡的浓度。

电离室法的优点是:方法可靠,直接快速,既可以直接收集空气样品进行测量,也可以使空气不断流过测量装置进行连续测量,在实验室使用可较快地给出氡浓度及其动态变化。

2.7、地下水的处理

地下水的处理具有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总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如明沟排水、井点降水等。 井点降水法,它是在拟建工程的基坑周围设能渗水的井点管,配置一定的抽水设备,不间断地将地下水抽走,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降低至设计深度。井点法防水适用于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基坑,它有克服流砂、稳定边坡的作用。由于基坑内土方干燥,有利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 目前国内常用的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在我国,井点降水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工程的基坑<槽>附近埋设大量的渗水井点管,与此同时地面组装抽水管路系统,通过井群连续抽吸地下水,使基坑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以下一定深度,以保持基坑干燥状态。通常把这一方法叫做井点降水法。

2.8、基坑防护施工

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在软土层及变形要求严格时,应采用留土护壁,快挖快撑.“分层、分区、分块、分段、跳槽开挖,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撑并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基坑开挖必须建立“任务单”,填写“挖土支撑记录表”的制度,使挖土、支撑的作业人员对施工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承台开挖与内支撑焊接同步进行,钢板桩插打施工完毕,承台开挖到支撑位置,即进行内围檩施工,防止围护结构变形.为防止基坑底的土被扰动,基坑挖好后要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要预留 20~30 cm 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2)严格控制基坑边堆载,基坑上口 5 m 以内不得堆土、放材料、停大型机械等,以免影响边坡稳定。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应堆放指定地点.基坑顶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且不小于 1.0 m。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入下道工序,不能长时间暴露,否则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3、结语

重视地基与基础工程是提升筑物质量的重要手段,若要从根本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认真勘察规范设计,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施工管理;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消灭安全隐患。同时对于不同形式的基础,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如果在建筑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能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原因,从而提出控制质量的措施,那么在基础工程中就会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就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全面掌握地基与基础工程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并做好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和加强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