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技巧论文范例6篇

开发技巧论文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特点 教学技巧 新课程标准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大纲将多种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走开放式路线。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认知需要出发,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积极向外拓展,引进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为学习语文知识、能力与技巧的训练、体验情感教育搭设桥梁,创建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最后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式要具有互动性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再也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再也不是“一言堂”。在情感教育的指导下,要求更加体现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无论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还是合作性学习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氛围都是和谐与平等的。师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分享着彼此的彼此的观点与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具有活动性

     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发现课堂呈现出来的状态更加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再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与说一说,逐步扩展为演一演、做一做等诸多形式。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时期,如果只是单纯地让他们读、写、说,可能起不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向学生传达语文知识,使学生在丰富精彩的教学活动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五)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传达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教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运用自主探究、问题设置、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仅在课上积极组织讨论等教学方法,也采取课外学习等其他教学方式,教学形式显得更加具有灵活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技巧

下面将分别对几种课堂教学技巧进行浅析。

(一)导入技巧

     良好的新课导入技巧,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成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新课导入技巧包括“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旧衔接,提问导入”、“巧设悬念,故事导入”、“设置情境,游戏导入”,等等。尽管有着各式各样的导入形式,但是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再新颖的导入技巧也发挥不出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成功的导入技巧往往需要教师利用自己富有感性而磁性的声音,演绎着精简明了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学习。

   (二)提问技巧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不具有较为健全的认识结构,缺乏自主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主要依靠提问来引导学生更好洗理解与掌握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提问技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是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行为方式。如果课堂提问设置的较为巧妙,就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目标知识点的思考与学习,引起语言的反应,有利于构建互动式教学课堂。尤其在情感教育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后,在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非常巨大的功效。

     问题的设置要精当,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成功引起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与看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将学生推到学习主体的地位上,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语文教材内容,引进与课程内容相关地信息,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现象中选择一个紧贴教学内容的话题来设置问题。

   (三)讲解技巧

讲解技巧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讲解技巧是否高超精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的理解效果和掌握程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段小学生,他们通常不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要想成功吸收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需要依靠教师高潮精湛的讲解技巧。在课堂上,教师将教材内容讲解的好,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也会十分高涨。反之,如果教师的讲解不到位学生则不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自然会相对较少一些,不利于构建开放性与活动性课堂,更不利于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板书技巧

板书作为教师普遍使用的基本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直观交流的最简易渠道。它是课程内容的浓缩与精华,直接向学生展示着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的书写技巧是否精湛,板书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板书没有固定的书写形式。只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日常书写习惯来设置板书形式。但是,在多年教育事业的进行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板书类型,例如提纲式板书。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教学技巧的应用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技巧进行了初步的论述,为广大的教育者提供借鉴性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高建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 叶旭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拙见[J].文学教育(上).2009.(07).

[3] 熊海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2

一、本文研究方法和路径

本文主要采取内容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笔者在阳光海岸大学学习期间,通过任课教师和在校学生交谈,访问该校网站,获取大量资料,并对其归纳、整理、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目的是为了对两院系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同时,本文在获得初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采取访谈法,对我院相关教师、学生进行访谈,做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以上途径,从阳光海岸大学获得启示,找到切合实际的改革途径。

二、我院与阳光海岸大学《沟通技巧》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效果的比较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比较,分别是课程性质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估等。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双方在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都将该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第二,在教学目标上都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职业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在沟通中的应变能力和说服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和人性化的职业素养。

但是,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将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每个学生都要求学习这门课程。我院主要是旅游管理和会展管理专业学生修这门课,并且开设在第三学期。另外,两院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我院在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阳光海岸大学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并且强调在练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提高口头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会查找信息。即培养学生查找、识别、分析和运用有效的信息的能力。其次,撰写论文的能力。即学生能独立撰写逻辑性强的论文并组织和参与辩论和作口头汇报。第三,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人。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方面的比较

双方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包含了人际沟通的基本技巧,如倾听技巧、说服技巧、如何运用体态语、如何与顾客相处、团队协作技巧以及处理投诉的技巧等。

我院该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共16周次,在第三学期开设。选取的主要教材是《旅游人际沟通》(马宜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教材有《人际关系与沟通》(曾仕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沟通的真理》(丁凡编,九州出版社出版)。我院每周课堂的学习内容基本上按照主要教材内容来安排,例如,第一章为基本概述,占4学时,第二章是自我沟通技巧,占2学时,第三章是倾听技巧,占4学时等。以上内容的学习主要侧重于口头语言沟通的培养。

阳光海岸大学该课程总学时合计52学时(其中26学时为大班授课,26学时为小班辅导,每周分别由一次大班授课和一次小班辅导组成),共26周,分别在第一、二学期开设。阳光海岸大学使用的主要教材有三本,即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阳光海岸大学《学生学习手册》(Handbook for students, Nash, G, 2011,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撰写论文指南》(A Guide to Writing Argument Essay, Nash, G, 2011,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21世纪沟通》(Communicating In the 21 Century, 2nd Edition, Baden Eunson, John Wiley & Sons Australia, Ltd.)。与我院有明显不同。该院根据教材的选择,通常在第一学期的入学之初让学生学会使用《学生学习手册》,了解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再按照另外两本教材的内容来安排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八个学习情境。第一个部分强调基本功的练习,按照教材A Guide to Writing Argument Essay的内容分为三个情境:情境一,起草、撰写论文。包括如何运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用的信息、设计论文大纲、组织框架、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的使用等,共需12学时。情境二,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即学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撰写论文和作口头报告,并了解提交课程论文和书面报告给教师的途径等,共需12学时。情境三,准备考试。学生在修这门课之初就应该了解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学习该如何作考前准备以及考试中的注意事项,共需2学时。第二个部分是主体教材内容,强调提高整体沟通能力,按照教材Communicating In the 21 Century的内容分为五个情境:情境一,搜索信息。即学习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共需4学时。情境二,撰写学术论文。能提出有逻辑、有说服力、有影响力的论据,共需8学时。情境三,沟通技巧的运用。包括人际沟通技巧、谈判技巧、跨文化交流、与顾客沟通、团队沟通技巧、会议沟通技巧等,共需8学时。情境四,口头汇报的技巧。即将书面报告和学术论文进行展示和交流的技巧。情境五,组织和参加辩论赛,即分小组共同合作组织参加辩论赛,共需2学时。由此可见,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该课程内容体现了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方式的比较

教学方法上,我院对该课程的教学以班级为单位,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交流讨论等教学表现形式。

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主要采取课堂讲授与课后小班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使用案例分析、课程论文设计、小组讨论、举办辩论赛等教学方法。该院课堂讲授主要是主讲教授每周进行1-2小时的课堂授课,然后布置课后作业;然后学生在下一周的小班辅导课上就上一周大课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由辅导老师指导作业,解决学生关于课堂内容及课程论文设计相关问题。另外,在入学之处,该院教师会亲自带领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指导如何使用图书馆资源,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访问相关网站和搜索有用的资料。

课程考核方式方面,我院采取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随堂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指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随堂测试主要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利用考试周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阳光海岸大学的考核方式是:第一次独立撰写约10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20%;第二次独立撰写约1200-1500字的论文,占总成绩的30%;组织和参加小组辩论赛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估方面的比较

通过对我院该门课程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进行访谈了解到,从整体上,学生口头沟通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明显的帮助。但是,据教师反映,在大三开始撰写毕业论文时,很多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的能力比较弱,把握论文的整体框架和结构的能力有所欠缺;据在岗学生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工作中对处理上下级关系和客户关系时仍然遇到较大的沟通障碍。

笔者在阳光海岸大学学习期间了解到,该校学生由于一开始就对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比较清楚,经过多次撰写论文、参加书面和口头汇报以及辩论,因此,学生能够比较规范的撰写商务文书,而公共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方面都表现的十分自信。

三、阳光海岸大学旅游学院《沟通技巧》课程建设对我院该课程建设改革的启示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商务交流、人际沟通越来越密切,以商务文书和人际公关为主要形式的沟通方式反映出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代表着企业甚至国家的形象。行文准确、规范、科学,举止文明,是文化、商务交流和人际沟通的基本要求。而我院各专业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机场、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等场所,这些工作场所的性质更加突显了沟通能力对本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借鉴阳光海岸大学对《沟通技巧》这门课程建设的经验,笔者对我院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得到如下启示。

(一)教学内容应注重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想结合

《沟通技巧》课程的前置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应用文写作等,后置课程包括商务函电、涉外礼仪、跨文化交际、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良好的口头沟通能力离不开书面写作的基本功练习,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借鉴阳光海岸大学的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利用至少4个以上学时指导学生书面用语的基本规则,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此基础之上再教授学生口头沟通的技巧。另外,我院学生一般在大三时开始撰写毕业论文,对很多学生而言,可能是他们第一次独立撰写论文,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而论文指导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课时去指导学生如何撰写论文。因此,可将如何起草论文的大纲和搭建框架、如何正确引用参考资料等内容加入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应侧重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授

我院在教学方法上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更多的是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对该课程的教学应采取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传授,包括思维的构架、思考的方法和沟通的方法;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采取学生主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应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是基于学生课程学习的日常表现及其学习任务完成过程基础上,对学生课程学习作出总体评价的成绩考核方式。简单的命题的考试很难全面的考核学生学习的效果。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3

【关键词】英语翻译 探析 英译汉 技巧?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3]秦君婵.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探讨[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6,(04):123-125?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4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 体能训练 训练方法

1.前言

为了在技巧啦啦操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体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好坏,体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发展与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运动素质,达到深刻影响和促进运动员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意志品质的目的。陈月亮[2]说运动训练的专项化、实战化和个体化是目前各项竞技体育训练所需遵守的共性规律, 具有普适性特征。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及其负荷安排特征, 是运动训练由现实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载体。

本研究希望能通过结合现有研究对于技巧啦啦操所需体能素质的需求分析,对不同体能训练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寻求更适合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同时对技巧啦啦操的体能训练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查阅《国家全明星啦啦操竞赛规则》《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学》等书籍。登陆了CNKI(中国知网)网站了解有关啦啦操训练最新动态的相关资料。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访谈法

针对本文的调查对象有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教练员,他们的访谈内容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2.3数理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调查问卷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3.结果与分析

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学者们认为,体能是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耐力等基本素质。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综述法,对围绕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技巧啦啦队运动员体能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重复、间歇训练方法。根据调查得出速度训练方法的使用频数占最高,其次为灵敏与重复训练方法。

3.2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

本文在进行技巧啦啦操体能训练的研究之前,根据技巧啦啦操运动的项目特点,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方法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因素有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健康状况。

3.2.1训练方法单一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都是由多组肌肉群协同或者是在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功完成的。教练员在训练中使用的两头起+仰卧起坐、以及静力性体力等训练方法大都是在稳定、单一肌肉做功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与项目所需的能力不相符;而且在训练方法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单一训练的方式,没有与项目紧密结合,因此不利于完成高难度动作。

3.2.2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训练环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最主要分为训练的自然环境、训练的场地设施环境和训练的人文环境三项, 其中训练的场地环境占据主导地位。而训练场地环境中的训练场地安全和训练场地器械多样化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很大。

3.2.3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

在健康状况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影响中主要分为训练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三项, 其中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居主导地位。

3.3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改进方案

3.3.1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训练方法

在通过对技巧啦啦操体能现状的调查得知目前的体能训练方法单一,故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在改进方案中主要实行卧推杠铃+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双臂杠屈伸+倒立俯卧撑复合训练法。

3.3.2 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场地环境

训练场地及训练设施是开展好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保证,因此,设立专管人员老师并负责场地的整修,布局的调整,设施的更换,并保证群体活动有场地器材并能顺利开展。在带有器材的训练场地时,教练员一定要给运动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在今后的体能训练中,应该充分的配合运动器械来进行体能训练,并且要保证运动器材不仅仅少数的,运动器械的增加,可以直接对技巧啦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更加全面。保证了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正常进行,同时让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对训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更加彻底的投入到体能训练中。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文献资料法得知影响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方法单一、训练环境和健康状况。

4.2建议

4.2.1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应针对不同的体能训练来安排不同的方案,不能是训练方法单一。同时配合动作技巧进行体能训练。

4.2.2在技巧啦啦操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应注意训练场地环境,有场地的安全维护、训练场地器材要多样性,要保证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CSARA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规则(2006-2009版)[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2006.

[2]陈月亮.现代训练发展趋势及体能训练方法手段概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7):67-89.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写作学;技;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26-02

针对中文专业就业形式不乐观的现状,一些学校认识到中文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而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中文专业的创意性凸显出来。写作学更是这场改革中的重镇。比如,上海大学就开设了创意写作学,目的就是纠正中文专业在市场上特色不突出的弊端。将“创意”作为写作学的重要特色,这种设想很好,因为长期以来,高校写作学教学一直模糊了写作学学科中的“意”与“技”的界限,仅仅将它视为一种简单的技能训练。目前高校的写作学教材,事实上是一种“意”与“技”的统一体,这里说的“意”是指一种写作观念,“技”指的是一种技能或技巧。在现实教学中,不管是教学管理者亦或是老师,都没有将“意”与“技”区分开,而是本着一种教会学生写作技能的思维来开设写作学的。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老师殚精竭虑传道解惑,学生始终觉得所学与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开始老师就错误的将写作学课程定位为一种技能教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增进写作技能。而写作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是一种技巧,是一种观念的启发。如“意境”,书上说的一般是“情景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不是技巧,只是开启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投入感情,不只是无动于衷地观察。另外一些则是学完之后直接投入到写作实践中的知识,比如“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它就是一种技巧。正因为忽视了这两种性质不同知识的界限,所以在写作学教学中,老师讲得累,学生学起来也常常疑窦顿生。我国古代的写作学传统就习惯于将“理”与“技”辩证统一起来,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部分,就层次清晰地分为“理”与“技”两个部分:从第二十七节“神思”到第三十二节的“熔裁”是创作的理念,第三十三节“章句”到第四十三节的“附会”谈的是创作的技巧。这表明,刘勰对二者的区分既清晰,同时又将二者统一于写作中。要提高写作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理念上做出澄清,将属于观念启示的知识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属于技巧的知识则强调它的实用性。这样,学生就知道有些知识不是直接可以运用的,而是需要反复揣摩领略的,通过含英咀华能拓宽自己的写作思维,有些知识就是一种技能。

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创意”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持环节,一个好的“创意”能够成就一个文化产业。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从来没有真正打过胜仗,美国的胜利靠的是文化:冷战开始时,美苏文化产业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冷战结束后,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GDP占比约26%,经过半个世纪的冷战,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已发展成占比例为第一的支柱产业,同时美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出口国,出口占比超过军工和一般制造业,美国的强大是奠基于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上。与美国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占GDP总值约5%,极度落后于美国。中文专业如果能在这方面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无论对就业还是对学科的建设都大有裨益。中文专业不像其他应用型学科,有可以直接运用的技术,中文专业的特色与长处是它的理念,假如能够整合中文系的专业资源,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写作功底和文化理念的学生,这对他们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写作学更应该重视理念的培养。

在写作学教学中,“意”与“技”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意”的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一种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技”的教学主要在于使学生掌握传递“意”的技能与技巧,二者是不可偏废的。当前高校写作学教学,存在一种趋势,即以为教学要与市场接轨,于是一窝蜂不分专业、不分泾渭的硬性要求增加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教学。而将一时间看不见效果的理念与理论的教学搁置一边,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市场需求绝不只是实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物质与文化消费一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需求。这种趋势要求高校文科教学既要重视技巧也要重视观念。写作学教学切切不可因为错误的认识而置“理”于不顾,一味的强调“技”,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保持一种文化生态上的平衡。写作学与文章学不一样,文章学侧重于对写作客体的研究,换言之,文章学研究的是作为一种目标的文章,一旦文章完成,那么这个目标就算达到,从该意义上说,文章学研究的是一种固化的对象,即作为一种意义比较稳定的精神产品,文章一旦完成,其内在属性就基本上确定了下来,具有共时性的特点。写作学研究的是写作主体的精神创作过程,它不是一种固化的形态,而是处在不同的变化状态中,具有历时性的特点。写作行为不像文章学那样具有固定的内容,它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对写作行为的把握不能采取固定的研究方式,而毋宁说是一种处于探索中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的方式就决定了写作学带有某种观念上的实验性,也就是说,写作学在很多方面是以一种需要验证的方式来探索写作行为的,因为写作行为缺少固定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写作理论作为一种颠扑不破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它很可能是一种写作观念,这种观念不是技能,或许对具体的写作缺少直接应用性,但是它可以开启写作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路更为开阔。如果教师不懂得理论的属性,冒冒失失地将理论作为技能来传授,那么这首先就是一种认知上的错误,理论与技能之间需要一种转换,有的理论或许本身是一种技能,在写作实践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转化,但是有些观念性的理论与技能之间有着隔膜。再则,有些观念性的理论还处于探索、实验状态中,它可能是一种假设,不是具体化经过了实践验证行之有效的技能,如果不能认清这点,很可能会使学生步入歧途,影响他们以后的写作。“技”与“意”的二分法的提出,目的在于消除那种将技能与观念不分疆域的做法。“意”虽然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与实验性,但这种“意”在写作中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将“意”与“技”区别开来,一方面可以使“意”在教学中更为自由的商榷、讨论,增加写作学的思辨色彩,另一方面使“技”的训练因为有思想观念上的引导而不会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今译[M].周振甫,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

[2]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2011,(5).

开发技巧论文范文6

关键词:舞蹈情感;技术技巧;利弊;比重关系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67-2

绪论

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动态性的形象艺术,是舞者在三度空间中以肢体运动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一些史学家认为,舞蹈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它出现在人类语言之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舞蹈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社会不断发展,舞蹈逐渐地多元化,组成舞蹈艺术的不仅仅是肢体语言,还融入了技术技巧、音乐、服装、道具、舞台美术等。这些因素的加入,使得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更具观赏性与审美性。但同时它们所占的比重是否有影响舞蹈最初的意义?对于影响舞蹈最初意义的因素,我们如何去平衡,使其更好地融入舞蹈,升华舞蹈?这是每一位从事舞蹈的工作者都该去深思探讨的问题。

一、技术技巧在舞蹈中逐渐发展的历史进程

以上提出的几个因素,对舞蹈艺术产生直接影响的无疑是技术技巧。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意识形式之一的舞蹈,是起源最早的最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古老艺术。它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礼记・春官・乐师》记有“羽舞、皇舞、旄舞”等。北魏到隋唐时代,我国的舞蹈艺术就有了相当高超的造诣。从敦煌壁画中那些妙惟肖的舞姿造型、技巧表演、身段韵律以及神情手势等,都可以看出当时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盛况。据历史记载,从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翘袖折腰”之舞,可以看出早在汉代,舞蹈中就已经出现了比较具有难度性的腰部技巧。汉代的赵飞燕,她 “身轻若燕”能做掌上舞。傅毅《舞赋》说:“绰约亲靡,机迅体轻”“绰约”是身段韵律柔美的意思,“机迅”则是指舞蹈动作中的技巧动作灵活多变、夺目耀眼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舞蹈的技术技巧是随着舞蹈审美的发展而发展的。舞蹈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舞蹈的技术技巧变得更是丰富多样,如唐代“健舞”中的《胡腾舞》、《胡旋舞》,《胡腾舞》以大量跳跃动作为主,《胡旋舞》则以各种舞姿旋转为主。到近现代,中国舞蹈迅速发展,技术技巧也被更广泛地运用。如1971年首演的女子群舞《草原女民兵》,其中展现的技术技巧已十分成熟、精湛,如各类旋转、翻身、大跳等动作。根据作品的中心思想,为了更加突出女民兵英姿飒爽的气质,作品中还加入了蛮子、云里等空翻技巧。又如1997年第五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作品《秦俑魂》表现出来的旋转技巧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朝天蹬”、“旋子三百六”以及许多空中的腾跃和倒地翻滚等高难度的动作中,为观众呈现的不仅仅是技术技巧的精彩,更饱含着华夏英雄坚韧的信念和满腔的热血,编导在语言编排上整体感把握得非常好,各类技术技巧都是紧紧围绕着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毋庸置疑,这些舞蹈技巧扩大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丰富了舞蹈语汇,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起到了中坚的作用。

二、技术技巧对于舞蹈的利与弊

技术技巧是舞蹈的一部分,是辅助舞蹈表演的高难度动作,二者相辅相成,也是整个舞蹈作品中的亮点,用得恰当可使想要表达的情感达到更高的层面,让舞蹈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让技术技巧适时巧妙地发挥;让观众准确无误地体会舞者的表演情感。对于舞蹈演员的考核,要求舞蹈动作有一定的技术性,技巧展示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但是,优秀的舞蹈作品并不只是单纯的靠技术技巧取胜,舞蹈要表现人类思想感情并反映社会生活,也就是说它是精神和情感的反应。优秀的舞蹈作品中二者一定是和谐的,而优秀的舞蹈演员在表演时也一定是身心合一的,这样无论作品还是演员都不会沦为“平庸”。在我看来,技术技巧本不是舞蹈的目的所在,它是一种提升舞蹈感染力的手段,若是毫无目的地加入技术技巧,没有与舞蹈情感相结合,那就会使舞蹈的表演内容与表演形式脱节,这不就违背了舞蹈的初衷吗?一段不能表达情感的舞蹈又怎能算是舞蹈呢? 所以要用辩证法的观点看这个问题,一个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优点是可以转化成为缺点的,关键在于怎样把握。于是我们开始借鉴杂技、武术、体操中不断出新的高难度技巧。这时往往形成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即“只单纯重视了舞蹈的表现性”,忽视了舞蹈的内涵,使舞蹈只是注重表面的表演,让观众对于技术技巧的惊叹加强,对于情感的交流与震撼减弱。于是我们为了追求舞蹈的可观赏性,从舞蹈教育阶段开始对于技术技巧重新定义,加强了技术技巧的训练力度、强度,使得教师过度偏爱技巧、学生过度崇尚技巧、编导与演员过度依赖技巧。从而使得“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的误区越来越大。舞蹈之所以区分于杂技、体操,最大的不同点便是舞蹈是具有感情的,并不是纯竞技的运动项目,舞蹈的一招一式,大至高难度技巧,小至简单的伸手都应该是有意义、有故事的,而不能是为了做技巧而做技巧,为了伸手而伸手,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存在于舞蹈中就会显得多余且繁琐。

罗丹曾说: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德国著名的现代舞大师玛丽・魏格曼也说过:舞蹈是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的启示。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是舞蹈艺术的中心,任何动作、技术技巧都应该依附内心情感、以提升舞蹈情感为目的。如果技术技巧在舞蹈中脱离情感,或与情感表达的比重失调,那无疑会给舞蹈作品造成危害,因为舞蹈的本质是为了抒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深一步说,抒情不是去表现舞者自身的情绪,而是要抒发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的情绪,若是作品中的技术技巧不为抒情,只为展现表演者的肢体能力,那这部作品将必定变为败笔。

三、什么因素导致技术技巧在舞蹈中喧宾夺主的趋势

现在各类比赛的舞蹈作品中、随堂训练中,对于技术技巧的要求愈发高涨,训练时我们更加注重于眼睛看到的身体姿态,动力腿抬得有多高,主力腿站的有多稳,无可厚非,这些要求都是必须要具备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舞者才能轻松自如地利用身体去塑造舞蹈形象,但是,当我们一心去训练技术时,往往就会忽略了舞蹈感觉,舞蹈感觉是需要通过肢体动作、神态、体态和内心的情感来抒发的,因为舞蹈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这些感性的思想单靠技术技巧是无法完全展露出来的。

技术技巧在舞蹈中比重失调的现状与舞蹈的观赏性被体操、杂技等竞技性艺术同化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由于世界各地对体育赛事的重视、关注和传播,体育审美深入人心,日趋升温。同时,艺术体操在长期的发展中吸取了舞蹈的部分因素,给一些观众形成体操、舞蹈二者混淆的现象,观众对舞蹈演员的要求逐渐向体操靠拢,这种潜移默化的意识由观众反馈给舞蹈编导,时日一久,舞蹈演员也就接受了,造成技术技巧愈加被舞蹈界重视的局面,重视技术技巧是正确的,但要掌握好它的运用和运用的度量。

在西方国家,无论是不是舞蹈工作者,大部分人都是乐意去观看一部舞剧的,而在中国,剧场里大部分是舞蹈工作者或喜好者,少部分是前者之外的,更多的人认为看一部舞剧倒不如看一场体操比赛来得过瘾。在业余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这一现象。笔者用半节课的时间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剩余半节课教学生跳舞。一位家长这样问笔者:“为什么别的班的学生会打前桥,而我的孩子只会下腰?舞蹈动作我自己也可以教,还是多练练技巧吧。”这让笔者无力解释,因为艺术是具有普遍性的,如果群众认为技巧比中国舞蹈更有看点,那作为献身舞蹈的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附和呢?

在杂志上看到王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作品《生长》首演后,舞者王亚彬对出演这部舞蹈作品的态度做出这样的总结:“这部作品我是用心去完成的。因为舞者不是一部舞蹈机器,而是要将你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肢体语言中,向舞蹈的受众者表达出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而现今,多数的舞者能够理解角色,可是能够理解并表达的少之又少,更多的舞者习惯用高难度的技巧去表达情感,其实不然,一个富有感情的迈步与麻木单纯的高抬腿相比,显而易见,还是前者更贴近舞蹈艺术的本质。

四、如何平衡技巧在舞蹈中的比重

平衡技巧在舞蹈中的比重,首先一点,要让舞者知道,人为什么要舞蹈,单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只能算是残缺的舞蹈,要有情,要去抒情,才能算是舞蹈。其次,平日在课堂中,练习那些累人的动作,若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以训练身体素质或完成任务为目的,任谁都会厌烦,甚至失了对舞蹈原有的热情。再者,在基本功训练中,需要舞者知道动作的来由,再去给它编造故事由此产生情感,例如芭蕾基本功训练中的90°阿拉贝斯克舞姿,舞者只想着要延伸,为什么要延伸?延伸到哪去呢?如果前面有你最爱的钻石,再往前伸点就可握住它,给予自己这样的心情去训练,同样的动作,一定与没有故事的动作截然不同。

有些人认为,舞蹈初学者基本功的训练才是最主要的,是这样没错,但在训练过程中,稍加入一些初学者容易理解的情感不是更好吗?既能训练基本功,又能激发初学者的兴趣,就一个简单的芭蕾三位手打开到七位手的动作来说,只看这个动作,它甚至有些不像在跳舞,但要是赋予这动作一个形象,“花开了”,那这就是在给初学者一点点地渗透舞蹈最该有的情,让初学者在接触舞蹈的第一时间明白,原来这就是舞蹈。有时我常常想,那种对浅表、浮露、外在的情感的抒发,是否就能表达出一个舞蹈的真正内涵所在呢?要使舞蹈的“抒情”真正成为对外部世界的有效表现,而不是对“拙于叙事”的一种借口和,我们应当寻找更有效的表现手段和更恰切的情感抒发。舞蹈虽然具有情感宣泄的功能,但它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宣泄情感,而是为了表现情感。舞蹈的创作者和表演者都是希望在思想情感上打动欣赏者,得到欣赏者的理解和共鸣。因此,只有“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一个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技术技巧关系,决非水火不容,而应互相渗透。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6.

[2]袁禾.中国舞蹈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3]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

[4]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7.[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