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课程总结范例6篇

水彩课程总结

水彩课程总结范文1

色彩课程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与地位。但是在传统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弊端,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基础课程的功能,阻碍着学生对色彩绘画理解与掌握,从而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传统色彩绘画课程体系存在的缺点

(一)课程缺乏方向性,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没有专业特色

传统的建筑专业色彩课程内容是色彩静物写生与风景写生,与艺术专业绘画课程毫无区别,这样的色彩课程就明显失去了专业方向性,与其所服务的专业脱节,教学目的模糊。色彩课所服务的专业不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也应该有所不同,应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设置。

(二)课程目标不够系统、详细

传统色彩课程往往只有一个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和简单,会导致教学计划的简单化,同时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均会受到影响。

(三)课程内容陈旧,不能充分满足专业需要

传统的建筑专业色彩课程内容主要是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色彩写生是教学中的必备环节,但教学全程都是单一的写生,这与艺术专业的绘画课程并无明显区别,要知道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源非艺术类,其造型能力无法与美术专业学生相比,而课程内容却是一样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在造型基础“零起点”的情况下单一地进行写生训练,课时少,任务量大,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很难把静物写生及风景写生与专业联系起来,所学知识不能被直接应用。因此传统教学中单一、陈旧的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合建筑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教学。

(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是按照教材中章、节、单元安排和划分具体教学内容的,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授课中要先讲解知识点,然后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研究色彩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建筑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的方案

建筑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色彩课充分与建筑专业相结合,突出专业方向性,根据专业需要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色彩绘画课的功能,为专业服务”。

(一)课程目标系统化、条理化、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相对应

新的课程目标包含总体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1.总体目标:本课通过水彩静物与建筑景物的写生、色彩分解与重组等系列任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色彩原理、规律及水彩画表现方法,最终达到熟练应用水彩颜料表现建筑设计效果图及相关造型的绘制的能力,为建筑设计表达奠定色彩造型基础。

2.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技法表现静物造型的能力;

(2)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技法表现建筑造型及建筑环境的能力;

(3)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及原理进行电脑效果图制作的能力;

(4)能够将表现静物与风景的能力转化为表现建筑手绘效果图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理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色彩冷暖关系、对比关系及协调关系;

(2)掌握光与色的变化规律与正确的观察方法;

(3)掌握水彩画表现技法;

(4)掌握水彩画的绘画步骤;

(5)掌握水彩画与效果图的内在联系。

4.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细致刻画、精益求精的耐力与意志,挖掘学生潜在创造力与设计才能,提高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适用于专业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始终围绕“色彩造型能力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为中心,明确色彩最终应用到专业中什么地方。众所周知色彩是直接为建筑设计效果图服务的,所以新的课程内容中保留原有的色彩静物写生与风景写生,加入静物写生能力转化训练、风景写生能力转化训练、色彩造型分解与重组等项内容,在训练中建筑效果图成为了教学中重要的“载体”, 所有写生课都要与效果图相结合,效果图色彩的分解与重组贯穿课程始终。

(三)更新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水彩课程总结范文2

一、课程体系的调整

闽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原有色彩课程依据艺术类培养方案,与素描课程融合,体现为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部分内容,依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被安排在大一上学期完成。在执行教学计划过程中,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被安排为36学时,课时较少,2014年的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仅能讲授水粉的基础技法,不能较好地掌握水粉的用笔技法、形式感及画面氛围;2015年绘画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色彩部分对水彩传统技法中的干湿画法掌握不熟练,对撒盐法、涂蜡法及对印法等特殊技法课堂内无法尝试,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学习。在2016年的环境设计培养方案中,通过将绘画造型基础课程拆分为素描和色彩课程,各48学时,同时,在大一下学期的建筑速写课程中安排24学时的色彩课程,可以充分讲授色彩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更新

色彩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绘画造型的基础知识、造型设计的要素、构思方法、表现技法,并且能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造型设计的构思、美感和表现技术的实践训练。在2014和2015学年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安排较少,对色彩的表现技法讲授不全面,同时,对造型设计的构思、美感及技术表现训练也较少,学生作品点评次数较少,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熟练程度。通过与讲授建筑速写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师沟通发现学生在画面美感、技法表现及颜料特性掌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2016年的教学大纲中,色彩课程重点讲授色彩基础知识、水彩的表现方法与步骤和水彩课题训练,同时在建筑速写课程中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学生在水彩绘画过程中对水的控制更加熟练,色彩技法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中国当代教育中,无论水粉还是水彩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存在些许弊端,仍需进一步改进。在当代各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水粉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采用临摹与写生的形式进行授课,缺少创作和应用于相关专业的环节,从而导致学生仿佛回到了高考培训班的学习场景:照着画,不用动脑,甚至有学生戴着耳机,边抖边画,每天只是“混日子”罢了,这种状况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应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而非埋没好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要多抛出问题,使学生发散思维、多动脑,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将水粉改成水彩,由于水粉与水彩颜料的性质不同,呈现出来的画面效果也截然不同。水粉的画面比较粉气,覆盖力强,可以画很厚,水彩画面透气,覆盖力弱。然而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不管是室内方向还是景观方向,设计稿图均不需要厚重感,薄薄一层透气的色彩表达最佳。由于二者的材质不同,教学方法也不能按照之前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首先,针对大多数学生从未接触的课程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对此好奇、感兴趣;其次,在课程安排上需层层递进,依旧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次,教学不要过于强调水彩的技法,应使学生更加注重绘画内涵的表达,作品要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课堂氛围更佳,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更顺畅。

四、实践环节的加强

现今各高校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更加重视表现技法的教学探讨,在课上,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水彩颜料的特性,并且根据自己所知的理论知识发现水彩绘画的“新大陆”。事实上,色彩探究的最直接方法莫过于室外写生,不管是色彩的倾向还是色彩的变化都是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的。印象派画家就十分喜爱光色的变化,因此,他们经常背起画箱,走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变幻莫测的色彩。比如,印象派画家莫奈在不用时刻、不同季节将同一个教堂、同一个草垛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因此,现在各高校不仅组织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外出写生,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要外出写生。闽南理工学院每年组织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二上学期外出写生。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无论是室内方向还是景观方向的学生,都需要走到自然中寻找美的、创新的设计稿图,因此,环境设计方向的学生外出写生均以水彩为表现形式,将自己的所感所想表现在画面中。写生结束后带队教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这也是对学生外出实践成果的肯定,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忱,也可以激励下一届外出写生的学生努力画出更好的作品。课程改革需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能力。但许多设计类专业教材滞后于实践,理论性较强,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情况脱节,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失衡,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闽南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色彩课,该课程在2015年之前均以水粉课的形式讲授,只是一味地传授学生色彩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巧,并未与他们的专业运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就造就了学生认为的“又回到了培训班的学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改革,补充新知识、新技法,同时要使学生知道该课程对他们设计专业课程有所帮助。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将他们带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使学生亲身感受自己所画的场景,亲身感受自己画面中的每个描绘对象,这样能更直观、有效地辅助教学。

目前,水彩在设计类专业中的使用程度不断提高,并以其优异的表现效果形成逐渐取代水粉的趋势。在色彩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探讨环境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展开探析,通过合理安排色彩课程,提高教学学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及增加实践训练等形式提高色彩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作用,为探究色彩课程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陆洁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钟尚联.水彩画技法新探[J].艺海,2007,(2):71.

[2]刘媛媛.设计专业中水彩表现技法教学探讨[J].大众文艺,2011,(24):284-285.

[3]曾毅,吴中师.水彩技法的审美[J].艺海,2012,(8):79-80.

水彩课程总结范文3

高职学前美术专业的教学发展带动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培养出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社会市场就业的发展形势是相互关联的,带动着中国市场的科学化管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进行合理分析对中国教育行业的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明确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目标

幼儿教师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正式上岗教学,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设立的相关制度。做好学前培养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水平,总结出一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中端正学习心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核心内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学生的基本需求进行明确主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进行知识侧重讲解,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经过数据调查发现当前学前教育美术专业的学生基础水平比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水平相互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美术专业设计原理和内容技巧进行课程活动设置,比如说,可以根据色彩搭配的原理进行课程讲解,开设一些美术色彩与学生年龄段有效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美术色彩知识。对于一些年龄段稍微大的学生,就应该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进一步转变,及时了解学生对色彩的掌握程度,进行知识内容拓展,并且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案例进行指导说明,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色彩知识。在积累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运用到幼儿教育制作和环境设计中去。

三、完善高职学前制度和方向优化

美术专业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不断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因此,注重学前时期的美术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直观的展示出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引导性作用。美术专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要合理设置美术教学课程,充分利用美术专业的教学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和信信。

美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研究和规划,明确体现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技能和发展方向,合理把握美术课堂内容教学大纲,在内容讲解上重点突出美术中的重难点内容,教育管理部门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目标,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研究创设出比较全面的教学理念。综合考虑美术课程在大纲讲解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情况,这样做到有利于完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发展型人才。

四、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

高职美术课程是一项大课程,目前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设置还不够完善,课堂安排不够合理,实训和选修课程分配不够合理,只是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影响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的发展。美术课程只是注重手工操作,缺乏明确的目标设计,只由教师进行指导和安排。因此,将高职学前美术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细化是十分重要的,要将美术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加大调查实践活动,完善美术专业教学内容。美术所设计的模块具有多样化,主要分为描绘、手工、色彩写字等项目。只有进行明确的定位,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较快的帮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要点,也可以将美术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社会发现调查发现,美术专业教学过程是一个由难到易的学习课程,总结出美术改革教学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可以每周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综合筛选,减少一些无关紧要的课时,以此达到科学合理分配。比如说:可以建议三年制美术艺术的课程合理安排,进行美术知识渗透。

水彩课程总结范文4

三原色红红黄黄蓝蓝一、问题的由来

《三个好伙伴》从前版教材中的《吹画五彩树》演变而来。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实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三原色,什么是三原色在色彩知识中是非常抽象。如果没有实践操作学生根本无法建立色彩知识中原色的概念。这样的课很容易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我决定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我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什么颜色,并记录下来,课间互相交流。其次,利用实物现场演变色彩混合后的变化过程;再次,我让学生玩吹画游戏,观察出两种颜色相遇时产生的色彩变化,最后,利用三原色进行添画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到处有颜色,处处有色彩,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问题的归因

农村教师总认为城里教师的课上得好主要是因为有课件。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某些领域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条件有限制,我们农村广大学校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上课只有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因而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辅助教学就成为非常有必要的研究项目。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比教材中的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措施与行动

上课铃响起,我和学生打过招呼后,向全体学生介绍:“今天,咱们学校来了很多客人,他们都是老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学生很乖,马上鼓掌响起并回头看(农村学生很少见过这么多老师听课,他们觉得很新鲜)。伴着学生的新鲜感我出示学生都喜欢的气球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三个好伙伴,大家看他们是谁?”

“气球。”一位学生很快回答,一些学生在小声地说着。

“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红、黄、蓝”一个学生大声回答到。

我在黑板分别板书了红、黄、蓝后让他们打开书本,读读儿歌(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族,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谁来说说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开始动起脑筋在想着,很快有学生举手。

“红红、蓝蓝和黄黄,他们三个是好伙伴。”

全班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没做声。教室里很安静,持续了几秒钟,正当我要提示:“还有不同意见的吗?”一个声音蹦出来,红红、黄黄和蓝蓝组成了色彩大家族。谁说农村的孩子没城里的孩子聪明?我在心里反问自己。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神气地坐了下来。他那可爱的表情让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原以为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聪明,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听课老师和上课老师互动活动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愉快,学生和我一下子亲近了许多,为学生的大胆发言创设了条件。

在学生初步感知三原色后,我对其进行了总结:“这三个好伙伴是色彩家族中最重要的三个成员,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它各种丰富的颜色。而用其它各种颜色通过调和是无法调出这三种颜色。通常红红大名叫品红,黄黄大名叫拧檬黄,蓝蓝大名叫湖蓝。”

在学生认识到三个好伙伴就是红红、黄黄、蓝蓝这三种颜色时,我请他们说说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红色、什么东西是黄色、什么东西是蓝色的?说起生活中的色彩,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起来,小组里相互小声说着。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色彩认识,更直观更深刻记住三原色。

德国古典美学家曾提出“艺术是游戏”的观点。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性。游戏活动能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教他们玩吹画游戏。在玩这游戏之前我先向他们提出要求:在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变化,看看红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红色和蓝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蓝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听到了会有变化还没等我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了。大伙都玩得可开心了。不一会儿,有一位同学大叫起来,“红色和黄色相遇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相遇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相遇变成绿色。”另一个同学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蹦了起来。课堂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请同学们在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红色,黄色,蓝色的色水,然后分别往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黄色水,在黄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在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接着观察色彩的变化。”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不时传来清脆的声音:“变淡绿色、深绿色、桔红色、淡紫色、赫色、灰色、黑色……”

“说得非常好,你们是善于观察得孩子呀!”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新知识,进一步认识三原色。当学生明白色彩变化时,都大吃一惊。我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发现三原色之间更多的色彩变化。

四、听课教师同感

A老师:以前我们总认为农村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差,没有城里孩子聪明。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我们农村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叶老师让我感受了新课程美术课堂的变化,感受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叶老师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充满自信,让人感到一种幸福的学习状态。

B老师:叶老师不仅关注美术学科的审美意识,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需要。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让我们农村的老师看到,没有多媒体同样可以上出学生喜欢的美术课。我以前上这堂课时,学生没有学具,是通过我准备的教具进行学习的,当时学生主要是听我讲,然后用三原色来画一幅画。今天,我看到叶老师大胆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玩吹画、用玻璃杯做实验。”这个教具非常好。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做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教学效果会更好。

C老师:开始我不知道叶老师要上什么内容。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直到学生通过玩吹画汇报所观察到色彩变化时。我才认识到今天上的内容是色彩的初步认识――三原色的认识。叶老师课前准备学生喜欢的气球导入课堂,通过玩玩、做做,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色彩。看似在玩,其实在学。叶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心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让我受益匪浅。她的教学很轻松、自然,使我感觉教师不是在简单地教学生而是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课的前半部份显得有些松,但这正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模式。

水彩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校本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9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育界对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越来越重视。我校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在2009年开始的河北省新课改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适逢我校处于向完全艺术高中的转型过程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校本选题和编写工作就更需要操作性和实用性。笔者在本学年编写的校本教材为《诗情画意――体味古典诗词的斑斓色彩》,现将总体编写思路和讲授内容做简单梳理。

一、校本教材及学情分析

1.校本选题构思及学情分析。学情是我选题定题的重要依据。随着我校艺术生源的不断增加,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他们一方面性情活泼,比较浮躁,厌恶古代诗文;另一方面又情感细腻,期待心灵鸡汤的呵护。因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需要用现代语感来满足他们的审美阅读需求。我在文学领域找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将音画融入诗歌,透过斑斓的色彩让学生感知诗情画意,力求为学生打开欣赏古典诗词的一扇窗。校本课题定为《诗情画意――体味古典诗词中的斑斓色彩》。

2.编写定稿思路。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情达意。我的编写思路设计为“诗中有画”和“画中有情”两部分。由“画意”入“诗情”,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由“看热闹”升华为“看门道”。

二、教学重难点

既要给学生一个诗意的感染,又要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基于以上考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重点设计为:用现代审美眼光关照古典诗词,用斑斓色彩勾勒古典诗词中的美丽与哀愁。教学难点为:激活内心深处的诗歌情结,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兴趣及语言表述能力。我的教学主线是:由画意入诗情。

三、教学目标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不能盲目赶进度,必须切实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的三维理念,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目标――感知色彩;(2)能力目标――品读诗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守望诗意。之所以用简洁的文字呈现,一是希望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二是希望能直切主题,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设计

高效课堂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标准”,校本选修课又需要注重调动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迁移。由此我将教法确定为: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设计。

我的校本课程设计为6课时,分别如下:在此将第1课时的教学过程做一个阐述。第一课时课题为《诗中有画》。我将教学环节和时间安排如下:(1)激趣导入(10分钟);(2)合作探究(15分钟);(3)突破难点(15分钟);(4)课外延伸(5分钟)。前两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后两个环节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较好实现了两者的结合。下面我们具体来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努力在“趣”字上做文章。我用10分钟的时间导入,目的是拉近学生和古典诗词的心灵距离,这不仅是为了这一课时,更是为了整个课程的开展。为学生出示在电影《非诚勿扰Ⅱ》中被追捧的小诗《见与不见》,背景音乐为《天空之城》。当音乐响起,学生不禁被感染,陷入了沉思之中。在同学的深情诵读中,我和学生们都深深被感动了。

本课的主题是古典诗词的欣赏,我为学生出示的第二首诗回到了诗歌的源头《诗经》。我选取了《蒹葭》这一部分。学生对此很熟悉,但他们不熟悉的是邓丽君在80年代流行的歌曲《在水一方》就是由此改编的。当歌声响起,学生兴奋不已,并且真实感受到了原来“诗”和“歌”真的为一体。

基于以上的情感铺垫,我适时为学生提出一个比较理性的问题: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需要GDP,更需要DNA。请问:什么是中华民族的DNA?学生争相回答,如:京剧、古代服饰、古代文学等。经过我的点拨之后,师生达成共识:我们要诗意地守望古典文化,用青春传承古典文化。

(二)合作探究

1.感知色彩。请找出下列诗句中包含的斑斓色彩,并试着描述诗歌的画面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体味诗情。下列诗句中都有红色,情感有何不同?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元稹《行宫》:“宫花寂寞红。”

王实甫《西厢记》:“花落水流红。”

学生抢答,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同种色彩,也可以有异样诗情。教师在此做小结:不论是一字之情,还是色彩交织,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3.一字境界。“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绿”字还可换成哪些字?有何妙处?在学生讨论之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炼字题。

(三)突破难点

校本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适当渗透高考题型,为高考服务。因此我将炼字题的答题模式为学生整理如下:释词义,描景象,点情境,析手法。并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为例详细说明。最后用一道题来验证学生的掌握情况:“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是王勃的名句,请试着分析其中色彩词运用的妙处。

(四)课外延伸

诗歌中的光色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内涵,色调则是文化符号,读者能从中窥见诗歌的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味,获得更多诗里诗外的知识。

课下作业让学生自查诗歌中色彩的明暗表现以及作用,下节课由小组形式在课上交流。

五、教学反思

1.教学理念的转变:由“授受式”转变为“对话式”。

2.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了解学情是备课的关键环节。

水彩课程总结范文6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堂提问是老问题,从有教学开始,我们就开始用嘴,无论是最古老的教学模式,还是最现代的课堂,教师的嘴无一不成为课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许这是老调,国内外就这一问题已取得相当的成绩,但,老调新弹的原因,是我们以一线教师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教师嘴上的这一问,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从我们的高度来解决我们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学校工作的需要

朝阳七校新教师多,教师教学能力正在不断地进步当中,与学生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头几年,往往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进步最快的几年,我们需要抓住这一时机,在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我们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进步起来。同时,我们的老教师虽然已工作多年,但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教育观念的快速更新,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也在不停地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功底,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方面再做些工作。新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更快速的成长起来,我们的教师如何进步得更快,我们很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平台,恰逢十一五课题立项期间,结合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工作,为教师发展搭建一个舞台,让教师的课堂精彩起来,也就会让学生的生命精彩起来,同样的,学校才有可能精彩起来。

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因素有很多,而其中重要的,应该是教师的语言,无论是任何辅助工作,都是在教师语言的基本上进行的,而教师语言中,最重中之重的,应该是这一“问”,引入教学内容需要问,激发学生思考需要问,引发学生情感需要问,唤起学生共鸣也需要问,甚至在教学评价中也会用到问,有时是提问,有时是设问,有时是追问,等等等等,因此,从问入手,是打开优质课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成长的一把扶梯,我们选择精彩一问,选择更精彩的课堂。

2、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从理论角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从教学实践角度: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是要提出问题.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的艺术.

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提出的问题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时候学生回答不清楚,或是一个问题没问到关键,又问一许多问题来解释这一个问题,浪费大量课堂时间又让学生更迷糊等等等等,交流是教学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构成课堂语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教师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提问的技巧。经过细致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在这一问题上有困惑,想研究,确实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策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从实践中拿出来,再放回实践中去研究,把这一“问”做细,做透,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教师课堂中的“问”怎样更精彩,更有效。

从一个一线操作者的角度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积累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2、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学生爱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效,它究竟精彩在什么地方。3、反思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这个问题达到了什么效果,可以怎样改进能更精彩更有效。4、创造课堂教学中的精彩一问:如果要激发学生兴趣,我应该怎么问,如果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我该怎样问等等。5、精彩一问的分类研究:如何提问,如何追问,如何反问等。6、精彩一问的辅助研究:配合精彩一问教师在语气、表情、体态等方面应起到什么样的辅助效果。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1、积累法:积累在听课、讲课、研究课的过程中发现的精彩一问,让教师们首先能够分辨精彩一问,激发教师研究精彩一问的热情和信心。2、个案分析法:反复推敲名师的示范课及课题组教师自己的研讨课,研究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为什么这样问好?能不能更好?

3、文献资料法:查找阅读相关文献,并把研究者的积累编辑成册,边积累边研究,为研究提供材料,为积累提高层次。

4、行动研究法:将积累和研究中的精彩一问应用到课堂,反思所应用的问题和方法,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问。

5、比较研究法:将同一时期不同教师的课做比较,寻找差距与不足,及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课做比较,证明研究的有效性,让教师更有动力和信心。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xx.9-xx.12)

建立方案,准备材料,学习相关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明确人员分工,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物质准备。

(二)课题实施阶段(xx年.3-2010.6)

1、实施课题研究:

(1)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周积累一个精彩的问题,要求有问题背影(提出过程)及入选原因(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好)

(2)每月四次集中研究,包括一次名师示范课研究讨,两次课题组成员课题课研讨,一次理论总结。

(3)每月将课题组成员积累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装订成册,制成校刊,课题组成员人手一份,在第二个月对第一个月的精彩一问进行应用反思,并将反思内容以札记的形式书写于校刊笔记处。

(4)每学期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小结,并形成自己的成果或论文。

(5)结合教学工作进行课题课展评工作。

2、做好反思总结工作,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不断地调整。

(三)成果形成阶段(2010.9-2010.12)

1、将所积累的“精彩一问”进行筛选,分科分内容整理,集结成册,编著《精彩一问》

2、总结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二十五位参与研究的教师中,80后就占到了十八位,年轻也许意味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相对较弱,可是,这是一支有活力,有干劲,对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强烈渴望的队伍,他们可以更快地接受新事物,更快地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进行双提升,而且,我们有像王金芝,齐艳丽,王晓斌这样的科研前辈,也有像潘明华老师这样的科研骨干,也有像孙晶,隋丽芳这样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会越来越强。

七、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参加人员想要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愿望强烈,队伍年轻,同时校领导骨干教师的加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2、本课题研究资料文献部分学校大力保障,积累部分获取难度不大,且教师积极性高。

3、所需实验仪器设备能够保障,录像刻录等设备齐全,技术有力。

4、虽然学校经济并不富裕,但能做到首先满足科研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