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活动总结范例6篇

拔河活动总结

拔河活动总结范文1

一、比赛场面热烈,凝聚了班集体的力量。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我们专门邀请了学校体育老师带领有经验的学生担任裁判。比赛在学生的课外时间中进行,学生提前到达了比赛场地,进行赛前布置。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活动进行期间,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加拔河比赛。比赛中,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坚强,勇敢,团结协作的精神,啦啦队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兴趣,为拔河队员呐喊助威。每当比赛一开始,拉拉队的队员们就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呐喊助威声,伴随着这呐喊声,参赛选手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用尽全身的力气与对手顽强拼搏。很多队员手都磨红了。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有为集体争荣誉争光的团队意识,同时也可见同学们都有着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特别是当双方胜负难分的时刻,尽管他们此时都已经大汗淋漓,身心疲惫,但是他们仍毫不退缩,而是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其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

二、 学生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共同的词语 ——团结和集体。

拔河活动总结范文2

拔河比赛新闻稿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拔河比赛在校园内热烈开场,经过多日的比赛,18级三中和19级二、四中进入决赛。最后19级取得比赛胜利。

本次比赛以中队为单位,先进行半决赛,胜了的中队再进入决赛,然后决定名次。

在比赛中,每对队员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既赛出了水平又赛出了风格。在拉拉队的呐喊助威下,每个队员都鼓足了劲,涨红了脸,抓紧绳子,全力以赴,努力争夺。加油声、叹息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比赛也牵动了辅导员、老师的心,他们纷纷在一旁呐喊助威,呐喊声中,师生融为一体,彼此心贴的更紧。比赛到了最后一局,双方队员交换了场地,正准备好的时候,高潮到了,裁判员刚吹响口哨,队员们准备使出吃奶的力气拉绳子时,绳子断了,双方队员摔倒在地,场上笑声连连,很多同学高声欢呼:“哇,这是史上最牛的拔河比赛!”

此次校园拔河比赛,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体魄,培养了学生们的意志品质,更增添了中队的凝聚力,比赛的各个中队也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更培养了每一个同学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拔河比赛新闻稿

为丰富全体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在职员工之间的交流,发扬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公司于2014年5月17日举办了拔河比赛。

参赛队伍以部门为组别,共有10队;其中品管部1队、开发部1队、供应链管理部1队、职能平台1队、硬箱生产体系2队、软箱生产体系2队、硬箱二厂体系2队;

各部门代表队都显示出最强的比赛阵容,齐心协力,勇争第一!当比赛的哨声响起,只见参赛的队员们紧握长绳,卯足了劲拼命往后拉!公司领导也在队伍旁边助阵!未参赛的员工自发组成啦啦队为比赛队员呐喊加油,哨子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现场激烈的比赛将整个活动推到了高潮!

拔河活动总结范文3

趣味运动会策划书范文

一、活动目的

本次趣味运动会的宗旨在于增强各系的凝聚力,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弘扬奥运精神,增加团队凝聚力,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光明的时代,有挑战才有财富。本次的趣味运动会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给每一位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学习之余好好锻炼身体,注意各种才能的挖掘、培养与展示,同时增加同学之间、学院之间的交流、并促进友谊为美好的大学生活留下灿烂的一笔财富。

二、活动主题

参与、健康、娱乐、和谐

三、活动口号

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让团结成为一种精神

四、活动对象

xx职院学生

五、活动时间

XX年四月至五月

六、活动地点

风雨操场、东篮球场

七、活动项目

项目一:拔河大赛(总分35分

参赛者:15人(8男7女)

裁判员:发令1人,记录1人,监督员若干。

比赛器材:拔河绳1条,红布条1条,口哨1个。

比赛场地:东篮球场

比赛规则:在比赛场地上画3条直线,间隔为150cm。居中的线为中线,两边的线为河界,拔河绳中间系一红布条垂直于中线。比赛准备时间内,各队队员必须依次交错站在河界外,裁判员发出“预备”口令后,运动员全部蹲下,但不能用力拉绳,此时红线在中线上,裁判员鸣哨后开始比赛。当红布条与拔河绳的系点过河界时,裁判员鸣哨宣布比赛结束和胜方。

比赛评定原则;采用晋级的方式,每轮三局两胜。决出第一名(35分);第二名(30分);2个第三名(25分);4个第五名(15分)。

项目二:盛水接力(30分)

参赛者:10人(5男5女)

裁判员:发令1人,记录1人,计时员一名,监督员若干。

比赛场地:风雨操场跑道(100m)

比赛器材:八个桶、四个盆子、100个一次性杯子、水

比赛规则:男女间开。比赛以第一位女生开始,在100m起点拿杯子盛满水做好准备,等该位同学到达终点将水倒入桶后,起点处同学方可舀水跑动。跑完的同学拿着空一次性杯子从终点马上跑到起点,排在同学后面,重复。

比赛评定原则:规定计时10分钟,根据桶内水的多少排名。第一名得分30分;第二名得分26分;第三名得分23分;第四名得分20分;第五名得分17分;第六名得分14分;第七名得分11分;第八名得分8分。

项目三:六人七足竞走(30分)

参赛者:6人(3男3女)

裁判员:发令员1人,记录人一人,计时员两名,监督员若干。

比赛场地:风雨操场跑道

比赛器材:绳子15根

比赛规则:男女间开,左右脚绑在一起,途中绳子若松散,需系好后在前进。

比赛评定原则:竞走100m,以时间为标准排名。第一名得分30分;第二名得分26分;第三名得分23分;第四名得分20分;第五名得分17分;第六名得分14分;第七名得分11分;第八名得分8分。

八、首届趣味运动会组委会名单

主任:

委员:

裁判长:

裁判员

场地器材组

计时员:

监督员:

九、竞赛日程

1、《拔河比赛》第一轮—————————4月25日 16:30pm

2、《拔河比赛》第二轮—————————4月26日 16:00pm

3、《拔河比赛》总决赛—————————4月27日15:00pm

4、《盛水接力》————————————5月4日 15:00pm

5、《六人七足竞走》——————————5月5日 16:30pm

十、竞赛分组

所有比赛分组为了公平起见由各系负责人抽签决定。

各系报名名单在4月20号之前交齐。

十一、注意事项(5分)

1、未报名者不得参加,一经发现取消比赛成绩;

2、不得扰乱次序

3、比赛中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的判罚为最终成绩;

4、活动项目分区域,参数队员需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在指定区域和规定时间进入比赛场地,无故迟到五分钟以上,视为放弃比赛;

5、参赛队需有带队人,负责信息的传递和交涉;

6、参赛队员保持场地卫生,听从工作人员安排;

7、参赛队员注意安全、并遵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8、根据表现将会进行将扣分,有弃权情况(人数不足或不符合要求视为弃权)将取消奖金发放并口相应的分值。

十二、积分制介绍

本次运动会采用积分制的方式,总分100分。由来两部分组成(活动项目95分、注意事项5分),按综合分值评比。

一等奖:200元

二等奖:150元

拔河活动总结范文4

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河道内生态环境低限需水量210亿立方米,相应黄河可供国民经济耗用河川径流为370亿立方米,并按此水量分配到有关省、自治区(参见表2-2,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

随着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耗用黄河水量大量增加。据1988-1992年用水统计,黄河供水地区年均引用黄河河川径流量395亿立方米,耗用水量307亿立方米,黄河河川径流耗水率已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水资源利用程度属较高水平。

黄河作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承担着全国耕地面积的15%、全国人口的12%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有向外流域部分地区的调水任务。黄河供水范围和供水人口,已经超过了黄河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必然导致供需失衡。下游河段频繁断流是黄河水资源供需失衡的集中表现。

黄河水少沙多,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悬河”的危险程度加剧,黄河汛期的大洪水,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而非汛期缺水会造成大面积的干旱灾害。汛期防洪与非汛期干旱形势都很严峻。这说明,对于防洪与抗旱,既要求雨绸缎,防患于未然,保证安全渡汛,又要设法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由于黄河水资源供不应求,已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且日趋严重。据预测黄河流域和相关地区,正常年份2030年缺水150亿立方米左右,枯水年份缺水则更为严重。

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蒙、陕、晋六省、自治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发展工业和农林牧渔业的潜力很大。水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因此解决缺水问题必须开源节流。在黄河流域大力发展节水具有一定的潜力,然而也是有限度的,根本出路在于借助外来水源。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为黄河的16倍。调引长江的部分水入黄河,以丰补歉,是解决黄河缺水的根本途径,也是西部开发,解决西北干旱缺水的重要举措,从改善资源配置来说,西线调水势在必行,而且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必需的战略任务。

(二)前期工作简要回顾

早在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就组织查勘了从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路线。1958—1961年,黄委会组织了1000多人次到西部地区进行查勘,范围东至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西达黄河长江源头,南抵云南石鼓,北抵祁连山,约115万平方千米,归纳提出过四条可供进一步比较研究的自流引水线路:

①由金沙江玉树附近引水至积石山附近的贾曲入黄河,简称玉—积线。

①由金沙江恶巴附近引水至甘肃境内的洮河,简称恶—洮线。

①由金沙江翁水河口引水到甘肃定西大营梁,简称翁—定线。

④由金沙江石鼓引水入渭河,简称石—渭线。

与此同时,还组织了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引水地区综合考察队,有工程地质、矿产地质、地貌、动物、水生动物、工业、农牧业、交通运输等专业700多人参加,对整个调水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还为引水渠道作了渗漏试验。

通过这3年多的研究,外业工作完成了大量的地形测量、地质测绘、线路和大型建筑物地址查勘,并取得大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资料。到1962年各项外业工作基本结束,内业资料整理工作延续了若干年。

从现在北方缺水的情况看,当时对西部水资源的南丰北缺的宏观估计是正确的,开展南水北调的研究工作是有远见卓识的,当时提出的西部调水总体布局框架,从宏观上控制了调水的范围和供水的区域,为以后分期开发规划奠定了基础,当时大范围的调水研究初步了解了工程技术上的难度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进行工程方案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978年以后,黄委会又组织多次西线调水查勘,并对1958-1961年的西部调水方案和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

①通过以往大量的工作,对西部调水已有一个宏观全面的认识,提出的总体布局框架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②调水量和工程规模应有一个适当的限度。

③西北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与之相适应,调水工程也应由小到大,分期开发,逐步扩展。

因此,在原西部调水的大范围、大工程规模、大调水量的总体布局框架下,缩小研究范围,从距黄河较近,调水量适宜、相对工程难度较小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初步规划,从通天河调水100亿立方米、雅砻江调水50亿立方米,大渡河调水50亿立方米,三条河年最大调水量200亿立方米。

有关部门和专家们肯定了这个思路。1987年7月国家计委决定将西线调水超前期规划研究列入“七五”、“八五”计划,经过10年时间,黄委会于1996年完成了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1996年下半年开始进行规划阶段的工作,可望于2000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报告,并提出先期工程开发方案。

(三)调水区概况

调水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在青海省玉树、果洛和四川省甘孜、阿坝四个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是调水的长江水系河段与黄河相应河段的分水岭,引水坝址、输水线路和动力电站布置在巴颜喀拉山两侧。巴颜喀拉山以北的黄河地势,从海拔高度3400米上升到海拔高度4600米,巴颜喀拉山以南的地势,雅砻江地势高,其右侧通天河地势低,其左侧大渡河地势更低,海拔为2900-4200米,山南长江水系河床高程低于山北相应黄河河床高程80~450米。

这个地区年内气候无四季之分,称作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和夏半年(5月至10月),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多年平均气温-4.9~3.3℃。一般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的比值为每百米0.7℃,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纬度偏北1度,年均气温降低1.2℃。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2500~27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

在海拔3000~4500米的地区,地面气压大都在600~700百帕之间,相当于海平面气压的60%左右,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当于海平面的72%~60%,大约海拔上升1000米,含氧量减少10%。

降水量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南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往北至巴颜喀拉山南麓为500毫米,东部大渡河河源为700毫米,往西至通天河一带为500毫米。年蒸发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人烟稀少,平均每平方千米2人,最少的为每平方千米0.4人。交通不便,目前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川—青、川—藏、青—藏公路。州县之间有公路相通,部分县乡之间有支线公路。总之,调水地区,气候寒冷,含氧量不足,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处于落后状态,水资源利用程度很低,水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岩体岩性,主要为三迭系浅变质砂岩、板岩,较坚硬,所以地质上既有修建调水工程的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

(四)调水工程初步方案

青藏高原基础资料比较缺乏,为了摸清调水区地形、地质等各方面情况,勘察队员历尽千辛万苦,在高寒缺氧,气候多变的情况下,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为西线工程做出巨大奉献和牺牲,经过10年超前期规划研究工作,完成了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调水区大量的勘测工作。包括各种比例尺的航空摄影图、地形图、工程地质图、地质遥感图、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质构造调查、地震基本烈度复核等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还完成各类规划研究报告上百份。这些基础工作相当一部分填补了这个地区的空白,不仅为西线调水工程提供了资料,而且对长江、黄河上游的治理开发,乃至西部大开发准备了相关基础资料。

1.基本认识和思路

巴颜喀拉山是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为黄河河源区,低山丘陵,河谷宽阔,谷坡平缓。分水岭以南,自西向东有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及其支流,降水量较黄河水系大,地形切割较深,以峡谷河道为主,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河段的河床高程较相应黄河河床高程低80~450米,欲调长江水入黄河,需要建坝壅高水位,开凿隧洞穿过巴颜喀拉山。10多年来,对调水工程作了多种方案的考察研究和比选,认识不断深化,思路得到拓展。

(1)可调水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按多年平均水量,通天河124亿立方米,雅砻江604亿立方米,大渡河470亿立方米,三条河总水量1198亿立方米,从水资源的总量看,调水量还可大大增加,但若考虑到海拔高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根据地形特点,引水坝址越向下游移动,海拔高度越低,距离黄河越远,可调水量越大,则工程规模越大;反之,引水坝址越往上游移动,距离黄河越近,虽然工程规模较小,但可调水量越小。因此,只有把引水坝址设于适当的海拔高度,以使工程规模适当,可调水量适宜,同时调水对下游的影响也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经研究通天河、雅砻江的引水河段海拔高度在3500米、3600米以上,大渡河海拔高度在2900米以上,在此高度范围内,三条河共有径流量243亿立方米。因此,三条河的可调水量在200亿立方米以内比较适宜。

(2)输水线路从以明渠为主转变为以隧洞为主过去,研究输水线路时,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多采用绕山开渠的办法,这样不仅使输水线路增长,而且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技术问题,从现在川藏、青藏公路的运行情况看,每当夏季雨水集中时,有些地段经常塌方,线路多处中断,而一条宽几十米的水渠,不要说修建的难度,就是维护正常通水,其难度亦很大,由于塌方,还可能造成渠道破坏。因此,在青藏高原多数地段不宜采用明渠,原因为:

①调水区地质构造、断裂发育,展布方向多与河谷走向一致,顺河谷修建大明渠,整体稳定性差,易造成整体垮塌。

②调水区谷狭坡陡,岩层多呈高倾角近直立状,分布有季节性冻土、滑塌体、泥石流,在潜水作用和地震、冻融破坏下,明渠易遭到局部破坏,影响正常运行。

③在半山开挖很宽的明渠,因山势较陡,需要很高的边坡,工程量浩大,施工艰难。

④工程处于高海拔、寒冷地区,明渠容易结冰,影响引水,大明渠发生局部破坏时,清理维修困难。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长隧洞施工技术发展很快。国外已建成10千米以上隧洞95条,瑞典建成80千米长的输水隧洞,芬兰赫尔辛基供水隧洞长120千米,秘鲁在海拔3000~4000米的地区建成总长约90千米的马赫斯输水隧洞,英法海底隧洞长38千米。国内已建成引大入秦输水隧洞总长75千米,正在建设的万家寨供水工程隧洞总长200多千米。经分析比较,结合青藏高原的特点,认为采用掘进机开凿西线长隧洞技术上是可行的,输水线路遂以明渠为主转变为以隧洞为主。

(3)倾向于自流调水,但不放弃抽水方式在调水工程方案的研究中,过去认为打长隧洞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考虑抽水方式以尽量缩短穿越巴颜喀拉山的隧洞长度。隧洞技术的发展,开凿长隧洞的可行性增强了,又分别考虑了自流和抽水两种调水方式,自流方式的难点是隧洞长,优点是输水建筑物比较单一,运行管理有利,同时隧洞有利于冬季保温,避开了地表冻融作用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再者深埋长隧洞抗震性强,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地表的地震烈度随深度的增加而衰减,大体上每深50~100米衰减0.5度。抽水方式的主要难点是抽水泵站的电源不好解决,因为调水区没有电网,再者抽水方式输水设施复杂分散,建设和运行管理都比较困难,其优点是可缩短穿越分水岭的隧洞长度,引水枢纽的坝高选择也有较大机动。根据青藏高原的实际情况,按目前的认识,倾向于自流方式,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将来电力状况的改善,一旦电源容易解决,抽水方式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的,也应加以研究。

2.调水工程代表性方案

在多方案的比选中,现列出代表性的三个抽水线路方案和三个自流线路方案。

(1)抽水线路方案

①通天河治家—多曲抽水线路。简称治—多线。治家坝址,海拔3990米,坝高190米,总库容238亿立方米。自治家水库引水,引水期8个月,年调水量90亿立方米,在黄河支流多曲4440米处入黄河。建两级泵站,扬程447米,装机252万千瓦,年用电量124.6亿千瓦时。线路总长108千米,其中隧洞长104千米。该线调水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所处海拔高,建设及运用条件较差。

②雅砻江长须—达日河抽水线路。简称长—达线。长须坝址,海拔3795米,坝高155米,总库容74亿立方米。自长须水库引水,引水期8个月,年调水量40亿立方米,在黄河支流达日河4280米处入黄河。建两级泵站,总扬程426米,装机121万千瓦,年用电54.6亿千瓦时。线路总长59千米,其中隧洞长57千米。该线建坝较低,需要的动力负荷相对较小,线路处于稳定区内,但可调水量较少。

③大渡河斜尔尕—贾曲抽水线路。简称斜一贾线。斜尔尕坝址,海拔2920米,坝高252米,总库容46亿立方米。自斜尔尕水库引水,引水期10个月,年调水量50亿立方米,在黄河支流贾曲3470米处入黄河。建三级泵站;总扬程428米,装机容量138万千瓦,年用电量69亿千瓦时。线路总长61千米,其中隧洞长48千米。该线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海拔低,气候环境好,对施工建设及管理运行较为有利。

以上抽水电源,现阶段宜采取自建电站的方案,有水电和火电两种类型:

①建水电站。黄河龙羊峡以上河段,河道长1677千米,平均比降1.21‰。在该河段布置了14座梯级工程,总装机容量730万千瓦,其中库容大于20亿立方米的有5座。该河段梯级距离调水工程较近,可减少供电线路长度,库区淹没损失少,有适于筑坝的优良坝址作抽水供电电源。

②建火电站。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火电厂可选择在距离调水区较近,又临近大煤矿的甘肃靖远、平凉和宁夏灵武。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除满足本地区生产发展需求外,仍具备兴建电厂发电外送的潜力。

(2)自流线路方案

①通天河同加—雅砻江—黄河自流线路。简称同—雅—黄线。同加坝址,海拔3860米,坝高302米,总库容324亿立方米。自同加水库引水,年径流量108亿立方米,引水期10个月,年调水量100亿立方米,先调水入雅砻江长须库内,称同—雅段;再通过长须水库调水入黄河,称雅—黄段。线路总长289千米,其中同—雅段长158千米,雅—黄段长131千米,全线均为隧洞。该线可调水量多,避开了地形地质差的地段,有利于施工分段掘进,工程建设条件好。但调水必须建立在雅警江工程先期开发的基础上,整体工程规模较大。

②雅砻江长须—恰给弄自流线路。简称长—恰线。长须坝址,海拔3795米,坝高165米,总库容94亿立方米。自长须水库引水,年径流量47.6亿立方米,引水期10个月,年调水量40亿立方米,在黄河恰给弄3880米处入黄河,线路总长131千米,全为隧洞。该线充分利用地形上邻近黄河的最低处,有效地降低了坝高,可调水量适宜,线路大部分处于地质稳定和基本稳定区。

③雅砻江、大渡河支流达曲—贾曲自流线路。简称达—贾线。在雅砻江干流与黄河支流贾曲间有六条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支流,即雅砻江支流达曲、泥曲、大渡河支流色曲、杜柯河、麻尔曲、阿柯河。从海拔高度3600米处的达曲引水,输水线路自流穿过这些支流,调水50亿立方米,到海拔高度3445米的贾曲入黄河。

综上所述,三条抽水线路共调水180亿立方米,三条自流线路共调水190亿立方米。各方案的投资匡算,采用1995年价格水平,静态投资,三条抽水线路为1076亿元;三条自流线路为1579亿元。抽水线路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而自流线路一次性投资大一些,但运行费用较低。

3.先期开发方案和分步实施

根据青藏高原高海拔、寒冷缺氧的特点,先期开发方案和分步实施,应以3条自流线路为代表。

(1)先期开发方案本着分期分河流开发,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到远,由低海拔到高海拔,由低坝到高坝的规划思路,达—贾线自流方案中可先调靠近黄河的阿柯河、麻尔曲、杜柯河三条支流的水量30亿立方米,称作起步工程,作为先期开发方案,匡算静态投资200亿元左右。起步工程隧洞长157千米,自然分为六段,最长段55千米,有利于施工时增加施工断面,加快工程进度。调水线路的自然分段为整个调水工程的分步实施和方便工程管理奠定了基础。从最靠近黄河的一条支流阿柯河开始兴建,可建一段发挥一段效益。

起步工程在三条支流上建坝,坝高分别为67米、112米、94米,坝址经初步地质勘察和钻探表明,坝段河谷狭窄,两岸山坡完整,比较稳定。岸坡生长灌木,植被较好。河床主要是砾石,覆盖层厚度10米左右。两岸为砂板岩互层,未发现大的断裂。附近有天然建材,地质条件适宜建坝。

起步工程的引水方式为自流,由于调水工程区远离现有的大型电站,避免了采用抽水方式建立配套大型电站的困难。起步工程地处海拔3500米左右,该处生长有树木,有农田,含氧量相对较高,适宜于人类活动,对工程施工、运行、管理都较有利。从起步工程向西延伸,可再调水20亿立方米,逐步开发,适应黄河缺水的需要。

通过起步工程;可以比较全面和深入地掌握高海拔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坝、长隧洞等水工建筑物的工程设计施工特点和要求,为后续工程提供解决各类复杂施工问题的经验和方案,为工程的投资估算和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和管理经验,从而为西线工程的全面展开,提供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决策依据。

(2)工程初步分期全面实施西线工程所需投资规模巨大,结合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水量,西线工程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适时适量、分步实施、及早通水的原则展开。大体上可以将三条自流线路调水190亿立方米方案,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期工程。

第一期工程,即近期工程,大渡河支流起步工程调水30亿立方米。第二期工程,即中期工程,完成达—贾自流线路达曲、泥曲调水20亿立方米,再完成长—恰自流线路调水40亿立方米,共调水90亿立方米入黄河。第三期工程,即远期工程,通天河调水100亿立方米。

(五)调水的不利影响和效益

1.调水对调出区的影响

既要考虑适应黄河上中游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缺水的形势,又要充分研究调水对调出地区的影响。从通天河年调水100亿立方米,占通天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1%,占金沙江渡口以上年径流量的17.5%。从雅砻江年调水40亿立方米,占雅砻江年径流量的7.5%。从大渡河年调水50亿立方米,占大渡河年径流量的10.5%。三条河年最大可调水量190亿立方米,占长江干流李庄站(宜宾下游)年径流量的8%,宜昌站年径流量的4%。由于径流量减少,调水会产生某些不利影响,调水对局部河段的漂木有一定的影响,对工农业用水和航运基本无影响,对生态环境方面未发现重大的不利因素,主要的不利影响是三条河及下游长江干流上水电站的发电出力和电能将有所损失。

2.调水入黄河后的效益

从治黄与调水相结合的角度看,西线调水有其特点:

①调水工程地处海拔2900~4200米,地广人稀,兴建大型水库,淹没损失很少,社会问题相对较小。

②黄河上游有龙羊峡等大型水库,对调来的水进行调蓄,可充分发挥调水的作用。

③调水通过黄河梯级电站,可以多发电。

④依托黄河现有河道,居高临下,供水范围大,有利于供水区水利体系的形成。

⑤调水190亿立米,使黄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增加约1/3,增加黄河可供水量约1/2,可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可充分发挥调蓄工程对下游输沙减淤的作用,有利于防洪和河道整治。

⑥调取源头水,水质良好,可改善黄河水质。

西线调水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为显著,可推动西北地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加快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对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增加植被面积,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拔河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体育活动; 拔河绳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43-001

拔河绳在体育活动中价值很大,下面介绍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拓展实例,给同行们抛砖引玉,举一反三:

一、蒙目搭大绳

场地:操场空地或草坪

器材:拔河绳一根,蒙目面具12只

目标:让参与者对“合作精神”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体验,除了对个人能力充满自信外增进对团队精神的理解。

步骤:先抽签,决定图形。小队全部蒙目,发令后跑到圆中心,将一根盘成圈的拔河绳,搭建成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或圆形。时间规定不得超过五分钟。

讨论与分享:1.在蒙目的条件下想做成一件事就要比睁眼做难得多,不仅要有领袖人物的正确有效的指挥,而且还要用语言沟通,才能完成任务。2.每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都有各自发挥作用的地方,通力协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变通与拓展:1.可以把大绳改为较细长的绳子来做这个游戏,也可以用几根绳子先让大家寻找,在连结上后搭图案。

为了给大家有充分沟通的机会,可延长时间,搭建更为复杂的图案,并且规定每一个队员的站位。

二、爬绳过河

目标:知道任何困难,只有依靠集体的努力,团结合作才有可能获得胜利。

场地:操场空地

器材:两根拔河大绳和四只小折垫。

步骤:两根平行的拔河大绳,请全体师生用背纤法对拉住,保持平衡,中间留出间距,地上布置四个小垫子代表“小河”,要求所有的人依次轮流潜“过河”,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

讨论与分享:这可怎么完成?师生们犯难了,有的试了一下,从晃悠悠的绳索跌落下来,手腕的皮也擦破了。可是,淘气包们可有办法了。他们提出:可以用双足踏一根绳,双手扶另一根绳的办法;手臂有力的可用支撑移行法;灵活的可用骑跨式玩个“蚂蚁走”,还可以悬吊攀爬并建议各取所需,选择最符合自己的法子。结果,大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取得了胜利。

变通与拓展:如果学校只有一根拔河绳,同样也可以做这个游戏。

三、斜拉桥

目标:学会相互依存和合作,锻炼攀爬的胆量。

场地:利用足球大门及周边的空地

器材:拔河大绳两根,长跳绳若干,大海绵垫数个

步骤:1.将两根拔河大绳的中段在足球大门横梁上绕一周,二绳的间距与一般的梯子同宽,然后将大绳的两头延伸拉直,用若干长跳绳与拔河绳相连充当绳梯横挡,再下面铺上大海绵垫。2.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至少两个小队共有24人,分别成一路纵队在大绳的两头拉,形成一座斜拉桥。3.游戏开始,主持人计时,要求每一个人依次从斜拉桥的这一头攀爬上去,在从另一头爬下。如果胆小,可以排在后面,也可以由同伴保护。等到全部体验一次后,看看共用去多少时间,大家畅谈感受,总结经验教训,接着再做一次,看看能否提高一下过桥的成绩。

讨论与分享:斜拉桥的存在,依靠大家坚守岗位,用力拉住,否者就玩不成。而且要固定牢,否则晃动了过桥的人就容易跌落,所以,大家的命运都是休戚相关的。体验过当拉索的感受后,还要体验爬绳桥的艰辛和惊险,需要大胆沉着和细心。

变通与拓展:还可以把两根大绳紧系在两棵大树之间,一根离地面50厘米,另一根1.5米,脚踩低绳手扶高绳通过。当然,间距不要超过5米,否则大绳容易落地。

四、绳索桥

目标:培养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场地:利用空地

器材:拔河大绳一根

步骤:1.将一根拔河大绳摆成幅度很小的锯齿形状,全中队排成迎面的两列横队,用双手拉紧大绳,使之形成一个可以让人在上面爬行的绳索桥。2.排头在两名工作人员的辅助及保护下,从绳索桥的这一头爬至另一端,下桥后,添加在队尾拉大绳,此时,排二松手准备做,与此同时,大家将大绳移点位置,把多余的绳头往后延伸。3.接着,排二在两名工作人员的辅助及保护下,爬过桥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人为止。4.分小队畅谈体会。

讨论与分享:用大绳来做绳索桥,要让每一个队友都安全地爬过去。首先,桥的锯齿(纵、横向)间距不能大;其次,当队友爬近的时候,必须使劲扯住,不能松垮,否则就会掉地;第三,每次都得及时调整大绳的位置,做到合适;第四,让每个队员都做过一遍,需要拉绳很长时间,缺乏耐力和毅力就不行。因此,这个团队合作的游戏很能锻炼学生。

五、夹缝求生

目标:懂得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认真配合,这是社会人的规则

场地:空地

器材:一根大绳

步骤:将一根大绳的两头用细绳连结成一个大绳圈,20人排成一路纵队,把它竖起,将上圈用双手托起在头顶上,双脚踏踩在下圈上,然后使之像一个轮子那样滚动前进,任何人的脚必须始终踩在大绳上,看哪队完成得快,质量好。

拔河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泸沽湖;泥石流;分区特征;形成条件;活动特征

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307-03

0 引言

泸沽湖位于宁蒗县北部,距宁蒗县城驻地大兴镇79km,隶属宁蒗县永宁乡落水行政村和四川省盐源县左所乡管辖。80年代初以来,泸沽湖周边的扎实沟、竹地沟、大鱼坝沟、午马沟、三家村沟及蒗放沟泥石流活动频繁,危害严重,曾造成永宁—宁蒗公路交通中断、淤埋农田、冲毁房屋的危害事件。我国西南部地区泥石流频发,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很大。泥石流因其来势猛,影响大的特点,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热点。许多学者专家对泥石流破坏河谷、公路、铁路、乡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泸沽湖是云南AAAA级旅游景点,因其附近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由于近年来泸沽湖周边泥石流活动频繁,对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景观造成了较大影响。笔者曾参与了该区泥石流勘察和防治工作,对泸沽湖流域泥石流特征进行探讨,以期为相似地质环境下的泥石流调查研究提供参考。

1 泥石流流域地质背景

1.1 地形地貌 调查区位于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即滇西北山地峡谷区,丽江山原湖盆亚区。泸沽湖属断陷溶蚀湖泊,近南北向展布,湖岸第四系湖积层平坦延伸,沟谷入湖处洪积扇裙和泥石流堆积扇发育。湖周围为构造侵蚀、剥蚀和溶蚀地貌,以高中山构造侵蚀地形为主,海拔2657~3800多m,最高点为狗钻洞西侧山峰,海拔3865m,与湖面相对高差1000余m。扎实沟泥石流所处地貌以中高山侵蚀地貌为主,地势南东高,北西低,流域面积17.9km2,最高海拔3510m,最低海拔2645m,相对高差865m,主沟长7.85km,平均纵坡降140.5‰,一级支沟主要有吉普罗沟、吉普小罗沟、格优沟、阿瓦罗沟、阿瓦小罗沟5条。主沟的斜坡地形从分水岭至山口可分为缓~陡~缓~陡~缓~陡~缓6级,存在多级跌水(见图1)。沟谷多成“V”和“U”型谷交替出现,陡坡地段沟两侧地形坡度为25°~40°,缓坡地段沟两侧地形坡度为5°~25°。该泥石流沟沟床纵坡降和山坡坡度较大,有利于降水的迅速汇集,并为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势能条件。

1.2 地质特征 泥石流区内地层从新生界第四系到下古生界奥陶系均有出露,大多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东南部呈北东向展布),新生界地层分布于湖边和坝区,中生界、古生界地层广布于全区,岩性以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玄武岩为主,岩层倾向北西或北东,倾角25°~40°。泸沽湖西侧局部分布有华力西期(βμ)辉绿岩、辉绿玢岩。域内褶皱以北西向为主,另有北东向、近东西向,多为不对称长、短轴褶皱。

1.3 地质环境 ①气候。工作区所在的永宁乡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暖温带气候,季风明显,夏温不足,高温期短,冬季寒冷,受地形影响,测区气候类型较为复杂,总的特点是“冬春晴朗,夏秋湿润多雨;高山寒冷,坝区温暖,气候垂直分带明显”。②水系。泸沽湖属金沙江水系,湖水从东南部的草海出口,经袒盖河流入雅砻江汇入金沙江。水面面积50.25km2,平均深40.3m,最大水深73.5m,湖容量2.26×109m3,年迳流量5200万m3,迳流面积187km2,水位变幅1.5m,湖周围地表水系发育、呈树枝状或“非”字状,河谷多呈“V”字型,河谷侵蚀下切强烈,常见陡坎和跌水。③土壤植被。泸沽湖周围山地拔湖高最大1000m左右,植物垂直分带较明显。海拔3200m以上分布有黄背栎林、丽江云杉林,山顶部为低矮密集的豆叶杜鹃灌丛;海拔3200m以下分布着大面积的云南松林;海拔3200m以下的广大地区,出现次生落叶阔叶的圆叶杨、滇山杨林和白桦林。虽然全乡的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湖的北侧、东测和西测的老屋基等村寨附近,受垦荒、陡坡垦植、砍伐林木等人为活动影响,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活动性冲沟集中发育,泥石流频繁发生。

2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1 物源条件 流域内出露岩层以泥页岩、泥灰岩、沉凝灰岩、玄武岩及辉绿岩为主,物源岩体风化强烈,风化壳及残坡积层厚度大,另外该区域受过度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和构造影响,导致残破积土体与全强风土岩体结构松散,沟两侧坡体稳定性差,活动性冲沟与滑坡发育强烈。大量松散残坡积与全强风化物堆积于活动性冲沟与滑坡两侧,为泥石流爆发提供了丰富物源条件。因此扎实沟物源主要来源于滑坡与活动性冲沟两侧的松散残破积物,以及沟床堆积物。

2.1.1 滑坡 流域内有滑坡25个,形成的活动固体物质储量约94.97×104m3,是扎实沟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来源之一。其中,方量大于1.0×104m3的滑坡主要有H2、H9、H12、H13、H14、H20、H21、H23、H24滑坡。H20号滑坡为扎实沟流域发育规模最大的滑坡,其长500m,高度50m,滑坡体平均厚度为7m~8m,其物质是未来几年参与泥石流活动的主要物质之一。

2.1.2 活动性冲沟 活动冲沟是扎实沟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的又一主要来源之一,沟道宽5~10m,沟两岸松散层厚3m~10m,活动固体物质总储量约134.7×104m3(表1),其中约1/4的物质可直接参与泥石流活动。

2.1.3 沟床堆积物 ①阿瓦罗沟、阿瓦小罗沟。阿瓦罗沟与阿瓦小罗沟沟床在海拔3250m以上以强风化岩质沟床为主,沟床堆积物较少;海拔3000m~3250m沟段以土质沟床为主,海拔2750m~3000m段为流通区,沟床以岩质为主,松散固体物质储量1.5×104m3,以漂石、大块石为主,在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时可启动参与泥石流活动。②吉普罗沟。吉普罗沟沟床总体以土质沟床为主,沟床物质主要分布于中段,固体松散物质储量0.8×104m3,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物质约0.6×104m3。③吉普小罗沟。沟床以玄武岩质为主,松散固体物质储量0.7×104m3,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物质量0.5×104m3。④格优沟。格优沟海拔3180m以上沟段以玄武岩风化岩质至沟床为主,松散固体物质储量较少,海拔2900m~3180m,段以岩质沟床为主,沟道内有漂石、大块石等冲出物、松散固体物质储量约1.5×104m3,这些物质在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时可直接参与。

2.2 地形地貌条件 流域内以中高山侵蚀地貌为主,地势南东高,北西低,主沟的斜坡地形从分水岭至山口可分为缓~陡~缓~陡~缓~陡~缓6级。从分水岭至海拔3310m段为缓坡,地形坡度7°~25°;海拔3310m~3200m段为陡坡,地形坡度以25°~40°为主,活动性冲沟、滑坡发育,是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最集中的坡段,容易形成泥石流;海拔3200m~3100m沟段为缓坡,山坡坡度5°~20°,沟道内存在石砂淤积;海拔3100m~3050m段为陡坡,山坡坡度25°~40°沟床以岩质为主;海拔3050m~2970m段为缓坡,地形坡度5°~25°,沟道内存在石砂堆积;海拔2970m~2750m段为陡坡段,沟床以岩质为主,存在多级跌水,沟道内有部分漂石、沟两岸小型崩塌发育;海拔2750m~2640m为堆积区,斜坡坡度变缓,是泥石流堆积消亡区,泥石流在这一区段转化为挟沙水流进入永宁坝子后汇入永宁河,挟沙水流在永宁坝区淤积形成较为严重的灾情。

此外,吉普罗沟、吉普小罗沟和格优沟在海拔2900m~3100m段多为陡坡地貌,存在多级跌水。

2.3 水文条件 扎实沟有常年性水流,旱季补给源为泉水,流量3L/s,雨季雨量充沛时期,沟谷常出现较大洪水,年径流变化较大。区域洪峰模数2.0m3/s.km2。

由于流域内雨量与雨洪有直接对应关系,因此采用暴雨频率来分析洪峰频率。扎实沟大规模暴发泥石流主要出现在1980年、1985年、1986年和1998年。根据县气象局资料,近22年雨季平均全年日降水量≥25.0mm的天数为7.8天,日降水量≥50.0mm的天数为1.0天,日降水量≥100.0mm的降水日数为0.1天。由此推测,当日降水量≥25.0mm时,扎实沟即可形成泥石流,当日降雨量≥50.0mm时,则会暴发规模较大的泥石流。

2.4 人类活动 扎实沟流域内主要有泥鳅沟村公所的中瓦村、新村、上村、中村、下村5个村寨居住,总人口1203人,以彝族为主。生活生产技术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可耕作的土地资源不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毁林开荒、陡坡垦殖的范围在不断增加,加之60、70年代该流域过渡的砍伐森林,破坏了天然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灾害发展,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恶化,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2.5 泥石流分区及特征 据调查,主要泥石流沟由西往东依次为扎实沟、竹地沟、大鱼坝沟、午马沟、三家村沟及蒗放沟。下面以扎实沟为例研究其泥石流特征:

根据流域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条件将流域划分为4个区,即形成区(包括清水亚区(Ⅰ)和物源亚区(Ⅱ)、流通区(Ⅲ-1)和堆积区(Ⅳ)。各区基本特征见表2。

3 泥石流活动类型和活动特征

3.1 泥石流活动类型 根据现场堆积物断面调查发现,0m~0.2m左右为碎砾石粉质粘土,粒径5mm~20mm之间,具有一定分选性,0.2m~0.5m为碎石质粉质粘土,粒径20mm~40mm之间,同样具有一定分选性,0.5m~1.0m,为碎石土,粒径40mm~150mm,不具分选性。由此可知,扎实沟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时,泥石流运动具结构性,单次泥石流无分选性,堆积物密实,为粘性泥石流特征。而近年来泥石流暴发规模较小时则表现为稀性。综上所述,将扎实沟泥石流流体性质定为稀性~粘性泥石流,近期以稀性水石流为主。

3.2 泥石流规模 根据现场调查,扎实主沟一次堆积方量约4.94×104m3,扎实主沟泥石流洪峰量约181.52m3/s。综上所述,基于一次堆积方量为主要因素考虑,扎实沟为中型泥石流。

3.3 泥石流活动特点 扎实沟泥石流源头活动性冲沟及滑坡发育强烈,残破积物结构松散,为泥石流爆发提供了大量固体松散物质。扎实沟流通区则多陡砍和跌水,沟床大多呈“V”型,沟床及岸坡大多基岩,泥沙输移条件好,泥石流流速相对较快;堆积区地势平坦开阔,以淤埋为主,常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堆积扇,其上既有垄岗起伏的巨砾堆积,又有平坦的泥砂堆积,堆积物具明显的分带性,扇面上流水改道和冲淤变化明显。

4 结语

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泸沽湖流域扎实沟泥石流的地质环境、分区特征、活动特征及形成机理,形成了“来源于滑坡与活动性冲沟两侧的松散残破积物在暴雨促发下,以冲刷、淤埋方式进行破坏的旺盛期激发类高频山坡型稀~粘性泥石流”的宏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拟定了下一步工程治理的方案,通过治理工程的实施,区内泥石流隐患得到了较大的缓解。这也为其他地区相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泥石流勘察治理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开平,吕态能.新平县曼蚌河滑坡型泥石流特征及治理[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3(15):4:54-60.

[2]李九乾.雅西高速公路拖别沟发育特征[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23):97-101.

[3]张俊德,张志强.南疆铁路K230段冻土区滑坡泥石流勘察整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2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