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比赛总结范例

拔河比赛总结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1

如果说,生活体验是他们写作的重要内容的话,激发他们的兴趣,就应当成为“彩练”“乐舞”的第二步要素。语文必修五专题二写作部分主题为“写出你的真情实感”,指导的当时正值学校组织全校性拔河比赛,我就从这里导入,引导学生谈赛前、赛中、赛后的过程、表现、体会、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一个细节)、拔河比赛最重要的因素等,因为是亲身经历,不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呐喊助威的啦啦队,结果是每个人都有话说。有赛前选手选拔趣事,有比赛进程描述,有胜利之后的欢乐,有最终决赛失利的原因分析,有啦啦队的具体表现、队长老师的喜怒乐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表现欲”,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都有表现自己的好胜心理,渴望成功,是哪怕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想的事,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如此,作为母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一直强调并实践着的就是“在不同基础上的个人进步”,当我把一个后进生作文的一个写真性情的片断作为范文展示给同学之后,我分明看到了他在行为习惯和语文课堂学习上的显著变化,读书会、辩论赛、课前演讲、随笔写作、精彩活动视频,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无一不是可“写”的,作文指导,应该“导在兴趣上,让学生的眼睛发亮、发光”。

二、尊自我,个性展风貌

1999年高考作文,很多的学生写记忆移植带来的好处,但从我们阅卷者的角度看,太多的表达平平,但有一位却通过一个没赶上记忆移植而生活在“拥有霍金、盖茨大脑”时代的失业者的醉言,表现了独特的鲜明自我。其中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别开玩笑了,伙计。我不是不安心,只是为这个世界担忧呀!你想,我们周围都是巨人,上个世纪的巨人!我们永远生活在牛顿、爱因斯坦的影子下……你们想想当初,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有霍金,新人辈出啊!有了新人才会有新思想,……新人,这个时代需要新人……别管我,我没醉……思想个性是创造的重要内涵,这个学生的文章立意真可谓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真善美。因此,对于学生的诸如此类经过认真思考,富于个性见解的文字,教师真应该时刻去发现,大胆去肯定,积极去引导。惆怅之墨墨字上一黑字,心是灰的,墨的下方小篆体一炎字,说明墨字是被火烧出来的,或许青春就像墨字一样,也要经过大火的历练,心灵才会变得宽广。回想起我们一起生活的两年零三个月,在那拥挤的空间,单薄的书架下,我们挑灯夜读,结果却不知不觉睡着的情景,一切都似昨日。离别那天你问我:“为什么会有离别”,当时我突然呆住了,胸膛内好像是被巨石堵住,……后来我明白,离别虽是灰色,却也是新的旅程,它可以让人走得更远,让心飞得更远。写离别,更多的人想起了李杜友情,想起了柳永,学生想到的却是一个“墨”字,而由此而表达的离别“惆怅之墨”,不能不让我阅卷时眼睛一亮。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说:“在初春的时候,植物还很幼小娇嫩,那时的太阳并不灼烤它们,它只给它们以温暖,逐渐地使它们变得茂盛。”高中生作文教学,我们应该“修枝”,但个性化的习作,那怕是一个细节的个性化表达,“给予温暖”都应该是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三、炼语言,文本添秀色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一条重要方法就是以教材为本,让新课程教学文本的优美语言、精当构思为写作增添秀色。现行的苏教版教材被否定者有之,其中的重要因素,是其中文本的典范性文学性与教育性值得商榷,但是我想,或许也正因为这样,它们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才不会那么远。无论是必修一的“向青春举杯”,必修三的“号角,为你长鸣”,还是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能不说其中不乏或优美,或精警,或感人肺腑,或发人深省?把作文教学有机渗透到文本教学中,以课文为范文,或句式仿写,或段落构成,或行文构思,或真情表达,它不仅是学习的范本,更是习作的很好借鉴。以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为例,“荷塘月色”让我们领略到的有朱自清先生笔下“颇不宁静”的荷塘月色,也让我们分明地学到了以一文眼统领全文的精当构思、以一荷塘动静结合、层次分明,更亭亭玉立的优美语言;“听听那冷雨”让我们走进了余光中先生真挚的爱国情感和细腻生动的冷雨之声;“金岳霖先生”,细节写人的范本;“林黛玉进贾府”,以一事写全貌,以一眼看世人的手法……当《十八岁和其他》呈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学生也正十七八岁;当《旧日的时光》朗诵在乐曲声中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心中也有无限的真诚话语;当《乡土情结》娓娓动听的时候,那第一段的精美与诗意顿让我们有了仿写的依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文为本,融作文教学于其间,收获的正是文本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丰收。写下一段同学的青春絮语,而那正是《我的四季》学习之后的行文:漆黑的夜晚,我在这空旷的土地上寻找着种植太阳的地方。我把脸紧紧贴着大地,仔细寻觅着。一只蚯蚓爬了过来真诚地对我说:“把太阳种在心田上吧。”我恍然大悟,土地是宽广的,可是有什么比心更宽广呢!于是,我把心中的希望化为了太阳种子,我要把它种在心上,长成一颗永不熄灭的太阳。

四、广拓展,素材增光辉

“不动笔墨不读书”。广泛地阅读各种各类读物,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享受,阅读生活,享受人生。我们的做法是:浏览后的兴笔随语,重在与学生的心灵对话;课堂的“你举我荐”,重在以自我理解推荐他人阅读;编刊以志铭记,重在学而有感而发。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罗兰,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一隅风景,一抹霞光,一个景致,一处远山轮廓,一则优美警策故事,无一不是生活之中,又是俯拾即是的习作素材,有具体的要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有感而发,有充盈得当的写作素材,我们的学生习作才会有“源头活水”,高一的“课文小语”,高二的“第二印象”,高三的“滴水藏海”,我们把教师、学生有效地组合成团队,广泛拓展我们的语文空间,“为习作寻素材,为材料找知音”。刘禹锡有句经世名言: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我新翻《杨柳枝》。当“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而昼夜不息”,而习作“乐舞”“彩练”不正已“凤舞九天”!

五、总结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2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必备内容之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得以重视;然而存在部分老师简单的认为对于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只要在新授课教学中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就行,再利用相对应的习题进行大量的反复的训练与巩固,以便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达到自身的教学目的,实践说明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可以说是本末倒置,对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效果影响很大,甚至是一种危害,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做法和效果.如果我们在高中物理新授课堂教学中,放弃“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不断的体验、质疑、生成的循环中刺激着思维的高速运转,学生在交流合作探讨中亲身体验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形成,从而实现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内化,培养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1高中必修1模块中《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三定律之一,由于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也涉及到相关的内容,初中物理老师也进行了介绍和讲解,有些研究比较投入的初中物理老师甚至介绍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进入高中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结论经常在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习题时也用到,因而部分老师在这一定律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重视,习惯性的一带而过;事实证明,学生只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句话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并不能理解物体处于不同运动的特点、性质、状态下相互作用力的情况,对于拔河比赛等具体问题的分析中经常得出错误的结论,正是由于没有主动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造成的后果,没有主动参与构建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往往存在造成错误的危险;下面简单介绍下参与式教学在这一节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物理情境,导入课题———列举西楚霸王项羽力大能拔山举鼎,但举不动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入古人在《论衡•效力篇》中已经认识到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导出物理学家牛顿总结并创立了牛顿第三定律.

(2)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学生在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活动发现问题、提出质疑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的设置比部分老师给学生提出固定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去解决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学生的思维空间被进一步拓展,这正符合新型师生关系理论的要求.

(3)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面交流———尽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师:通过自学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生:在一对相互作用力中,究竟哪个是作用力哪个是反作用力呢?师: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这里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思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生:主要看我们所选的研究对象.师:同学们课桌上的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以及他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生:支持力和重力,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师:面对学生重力的反作用力不敢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生: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生:学生又提出问题:牛顿第三定理的内容中的“总是”两字的含义.师:提供学生器材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示,提出传统仪器的不足之处,师生合作共同运用DIS系统进行演示,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涉及的现象和实例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以日常生活实例为载体,感受体验过程师:以自行车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问题为例,在人脚蹬车的过程中后车轮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这与人走路脚蹬地一样,脚受到地面对其向前的摩擦力,车后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引导学生做小游戏,甲乙两名学生同向站立在一条直线上,后面同学推前面同学,感受自己运动趋势和受摩擦力方向,可以互换角色进行游戏,让学生谈感受和体会.师:以拔河问题为例,让两名同学手拉手进行特殊的拔河比赛,看谁的“力气大”?再让所谓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溜冰鞋再进行比赛,看谁能胜?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的思想在本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实践中,体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学生学会了自学,学生在互动中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中的探究与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巩固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在现行高考制度下,高中物理基本在高一和高二完成基础内容的教学任务,高三年级基本都是进行复习,对于高三物理的学习存在较多的是习题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容量大、难度高,对于习题课如若只是一味的讲解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打消,学习的效率自然不断下降;可见,在高中物理习题课堂教学中恰当的采取参与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关物理的教学理论很多,他们唯一相同的是都离不开老师的示范,若高中物理老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容易得到的一些常用器材,通过精心设计出一些列的实验,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将物理习题中的抽象情境通过实验的演示和操作过程展现出来,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案例2如图1所示在长为L的轻绳右端系这一质量为m的铁球,左端固定于O点,若铁球从图示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已知细绳开始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试求:铁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细绳对铁球的拉力.本题中学生容易形成混淆的地方:①铁球从释放后就做匀速圆周运动,采取牛顿运动定律、向心力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进行求解;②开始释放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接下来铁球在细绳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前后两个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然而本题中处理问题的关键处是在铁球下落至对称点时,细绳在突然拉紧的瞬间,细绳对铁球存在一个冲量,从而使得铁球的机械能损失一部分,如果物理老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这里物理老师可以准备铁球和细绳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活动的操作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在对称点的位置细绳被球“猛拉一下”,对于这道题学生基本都参与探究之中,难点也得以解决.这种教学的手段有时候看似好像在浪费时间,让学生在自我参与的情境下培养学生自学和领悟物理道理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被大大提高,反而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三、总结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3

结合社会发展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认识观。针对这样的现象,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若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不仅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达不到教学目的。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若结合社会发展形势,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联想到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在认识到德育学习重要性的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与人文修养。例如:针对当前社会轰动一时的“药家鑫”事件,教师可以结合社会舆论以及学生自身的道德认识,再针对当前学生犯罪事件进行分析,在提高学生思想警觉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观。

结合学生课余活动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结合学生的课余活动,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品质。同时,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及时的处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课余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便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及时改正错误,避免不良习惯的形成。针对一些“冥顽不灵”的学生,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用事实对其进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在认识事实的基础上,及时更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例如:班主任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课余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养成团结互助的优秀品质。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结合以上三点之外,还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来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观,更好地对事情进行独立的分析。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程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德育教学中,针对低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成语故事或者播放动画片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孔融让梨、小英雄赖宁、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故事,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上一些“特别”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针对轰动一时的“彭宇”事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美德以及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重心来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只有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德育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提高教师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4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精通体育学科知识,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健康的体魄,还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思想品质。这正是教书育人的集中体现。这需要教师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水平,要向学生展现的是一个充满爱心、形象高大的教师形象。从大的方面来说,教师要具有爱心、真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疼爱,当作正在成长的小树苗用心呵护。

把爱的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公平、公正、关心、理解与期待。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在无形中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从小的方面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衣着大方、穿着整洁等等。这些看着似乎是小事,但所起的作用却是巨大的。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只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感染,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坚持做到教师身为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才能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这比起单纯的说教更有影响力,更有效果。

二、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道德的陶冶

体育与德育二者是一对统一体,并不能割裂开来,独立实施,而是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渗透于无形,也就是将德育教育的实施有机地渗透于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二者的统一,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德育教育。

1.利用健美操来发挥健心功效。健美操是一种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锻炼人体协调性,具有增进健康、塑造体形、陶冶情操的作用,除有健身价值外还有健心价值。它融入了音乐与舞蹈,对形体美与动作美有严格要求,需要保持收腹、抬头挺胸来完成动作的训练,更利于形成良好的站恣,感悟健美操之美。其次,它还激发人上进。健美操大多以集体方式展开训练,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迈出优美的步伐,可以将消极情绪、烦恼抛出体外,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更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与生活充满信心与激情。

2.利用竞技活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斥着竞争的时代,竞争意识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竞赛项目,如跳绳比赛、个人项目比赛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胜心,逐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3.利用团体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现在的初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意识强,合作意识低,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团体类活动,如足球比赛、拔河比赛、接力跑,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为了取得胜利,单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心往一起聚,劲往一处使,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

4.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教学与活动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画面,如历届奥运会上奥运健儿的身影,夺取金牌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等,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体育文化,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这对于学生的情感是一次洗涤与提升。

三、总结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抗挫力;体育竞赛;实践活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意志品质的重要阵地,而小学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他们在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都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加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原则

1、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不同年龄段对于抗挫力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严格控制体育教学实践的活动强度和教学范围,强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时机控制和训练量控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维护学生个体的自尊心,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投入到培养抗挫力的主题活动中来,真正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完善。

2、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形式多样化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是自制能力比较差,喜欢参加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但是缺乏足够的意志力和思想品质,这就需要小学体育老师在培养学生抗挫力时一定注意方式方法,采取科学化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保证在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建立阶梯型的培养抗挫力教学体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抗挫力和思想品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双丰收。

二、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措施

2.1通过体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抗挫力

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依然是培养学生抗挫力的主要阵地,而小学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成为培养学生抗挫力质量好坏的关键,它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实践的内容,寻求课堂教学活动与培养学生抗挫力的结合点,进而能够为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自我展现和自我突破创作良好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比赛,引导学生分为两组进行PK比赛,对于获胜的队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落败的队伍,教师应该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讨论,寻找到失败的原因,也可以从失败中选取出积极的因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比赛表现给予中肯的评价,鼓励胜利的队伍戒骄戒躁,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做法,激励失败方摒弃沮丧懊恼的情绪,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比赛中扬长避短,继续保持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和意志品质。

2.2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抗挫力

体育项目最大的魅力就是比赛成绩和竞争意识,它们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学生感受体育魅力,总结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得与失,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抗挫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户外限时越野赛,选取一些不同道路状况的户外场所,组织学生开展越野类竞赛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自身恐惧心理,提高应对不同路况的心理应变能力,真正克服恐惧、懦弱、自卑等心理对于挑战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调节心理状态来提高比赛成绩,教师在竞赛活动中要加强语言引导和心理疏导,对于胆大的男同学要加强鼓励,而对于胆小的女同学要积极引导,最终能够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克服负面情绪,提高心理抵抗能力,真正培养体育竞赛活动中的抗挫力。

2.3通过社会活动情景培养学生抗挫力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积极创建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体育活动情景,进而增强学生在生理、心理、性格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抗挫力,实现体育活动情景与抗挫折教育内容、目标的协调统一。一方面,教师可以创建“我坚强、我快乐”、“我错了、我改正”等体育主题活动,例如:通过课余时间组织跑步类项目与抗挫力教育相结合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面对田径比赛中的挫折所建立的积极心态,真正认识到可能每个人的运动天赋有限,但是面对挫折所展现的心理状态、思想情感和挫折疏导则各不相同,我们应该真正认识和了解跑步活动的意义,才能将比赛中的自卑、懦弱心理转化成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斗志。其次,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体育赛事,引导他们理解创建体育赛事的目的,不光要认识到赢者的自豪感,也要深刻体会到失败者身上的闪光点,真正学会在遇到挫折时学会如何生存和发展。

三、总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意识品德和综合素质,推动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活动。因此,我们的小学体育老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重塑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实践研究.刘亮;杜敏,当代体育科技,2016.04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说仅仅具备知识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往往是教师进行整节课的安排,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自由的空间,也限制了学生的自身发展,学生的个人特长不能充分展现,同时也极不利于体育人才的选拔。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直强调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主体性尤其强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中学体育课堂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做出了简要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体育;综合能力;课堂教学;培养

一、从转变思想观念着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新课改以来,很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尊重学生主体性,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新课标上明确要求:体育课要注意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他们真正重视体育课,体育课不仅是身体体能的保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体育课上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以及协作能力,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让学生的主人翁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我们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很明确的指出:自主学习是以课内学习为主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由选择学习,一步步形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结合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教学模式进行整改,将课内外的资源来统一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比如,体育课上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行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选择,队友也可以自行组合。同时让每个小组自己制定本组的训练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等。通过笔者在本科实践发现,这种模式是比较受学生喜欢的,学生们也比较投入,效果也不错,在我们进行的体育测验和比赛中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进行专门训练,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1、充分发挥体育课的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学活动的形成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组成的双向活动,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间相互交流的过程。我们的体育课堂应该是和谐自由的,所有我们教师在体育活动课上要将课堂交给学生,他们自己能做的任务或者动作就交给他们,要坚决杜绝一言堂。通过这样的课堂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轻松的,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同学间加强团体合作。比如:体育课前的常规练习交给学生,并让做的好的学生领头示范;新操学习的过程中示范动作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相对简单的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再比如跳高、铅球、标枪、投篮等基本项目,可以让学生先试着做,教师仔细指导、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自身就会印象深刻,枯燥的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生机勃勃、活力满满。

2、发挥体育考试功能,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精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

体育现在已经成为我国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部分。这就对我们的体育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们将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准确的教授给学生,引领学生动作到位,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训练。具体的我们可以在开学初就将大概的学习计划制定出来,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做好落实,同时还要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素质,及时调整训练的方案,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比如:我们在进行100米短跑训练的时候,要反复进行训练,让学生的技能和体能能得到良好保持;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的时候要侧重讲解动作要领,给学生讲解哪种方式是效果最好,成绩能取得最好的,并让同学们之间彼此交流探讨,摸索出最佳方式。学生们通过这样科学合理的训练,成绩必将会提到很大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争先的竞争意识形成,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3、对后进生做好辅导,争取培养成为均衡发展的人才

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这并不代表要丢下没有个性的学生。对于这些体育后进生学生,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做到有耐心、恒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习科学合理的体育学习方法,慢慢的将他们指引向正规的训练轨道上,促使全部同学共同进步,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三、合理利用各种形式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钢,这力量是铁,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知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歌颂的团结精神正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宗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灌输团结合作思想,制定相关活动,让学生们能在体育活动中对团体这个词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拔河比赛、接力赛等等这样形式的集体活动,还有在每年的学校运动会上也是展现学生团体能力的实战场,通过这样的活动,让班级同学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最终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总结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体育课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课程,学生也更容易展现出自己生活中比较真实的一面,所以,作为体育教师要学会利用体育课的特有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项体能和技能的发展。

作者:钟玉辉 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7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抗挫力培养;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现代的孩子大多从小受尽宠爱,不利于其意志力的培养。中学体育活动中,学生难免遇到各种小困难,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困难,培养其意志力和抗挫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关键任务。

一、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待挫折的表现

中学体育课程中,中学生在完成各种体育活动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低的抗挫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几种表现。

1.畏惧、逃避困难

中学体育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安排跳高、跳远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项目,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在面对这些项目时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害怕失败受到嘲笑等原因而表现出畏惧、逃避的行为,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而渐渐产生厌烦心理。当中学生在面对体育活动项目时出现类似逃避、害怕等不良表现,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滋生学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2.出现愤怒、焦躁的情绪

很多中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基本没有受到过责备和批评,每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常常会错误的以孩子还小为理由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且这种现象还十分普遍,造成现在许多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稍微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是不愿意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失落或者是愤怒等情绪,特别是当这些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得不到宣泄时,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

3.不敢承认错误,逃避责任

抗挫力低的中学生在面对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有时会出现撒谎、不敢承担责任的行为,例如某个学生在遇到困难而没有将事情做好,他会说这是别人做的,或者用其他学生所做的事来和自己对比,甚至有些学生会害怕受到老师的责怪而撒谎或者将问题推卸给其他的学生,或者回到家里和父母诉苦。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因为缺乏抗挫力而在面对困难时采取这种逃避的消极行为。从上述中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消极行为来讲,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家庭教育观念有关,也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抗挫力锻炼有重要联系。在明确了学生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低的抗挫力的原因后,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抗挫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必要性

实践活动证明,受到自身意志力较低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大部分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现象表现出抗挫力较低的行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另外,部分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枯燥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长久下去造成学生的抗挫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出现各种消极心理和行为,阻碍了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学生抗挫力的重视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学校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标,同时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学生抗挫力的有效培养。首先,要将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列入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中,从而引起教师对该内容的重视。另外,还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有效的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手段。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体育研讨交流会,为老师之间提供互相交流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经验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2.教师加强对中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中学生抗挫力培养的重要性,具有比较完善的培养意识和培养措施,但仍然存在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对中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采取足够的重视和有效地手段,导致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难以做出良好的表现。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众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意志力不坚定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不断提升自我,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力。

3.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中学生对抗挫力的认识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对抗挫力形成全面而合理的认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中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抗挫力时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列举抗挫力重要性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抗挫力培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自身抗挫力的培养。

4.加强培养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中学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促进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失败的队伍,教师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不责怪不打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精神。

四、结语

综上而言,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经常组织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体育项目中得到有效的抗挫力培养,使学生在今后面对困难时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投身于社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海.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美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研究[J].科学大众:大众教育,2013(3):155.

拔河比赛总结范文8

(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核心理论指出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其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突出个性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最终目的。不难发现,传统的教育理念多是以班主任强制任命班干部为主,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抑制了他们参加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与该理论完全不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首要特点,它有利于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例如,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中,班主任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后,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合理安排职位,管理能力强者担任班长或团支书等职务,而对于学习和综合能力稍差者,可以挖掘其在某一方面的潜能,担任合唱队总指挥或是篮球队队长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职位务,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并不是简单的部分人的管理,而是全班同学同时参与进去的制度。由此,搞好班级事务的过程中就涉及到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和合作挂钩。例如,在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拔河比赛时,整个比赛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体现出合作。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成为用人单位选拨人才时重点考虑的要素。而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能为学生提供相当多的合作机会,对其以后的人生追求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天生适合做领导,善于沟通和交际,能够指挥同学们去完成班级的一些活动;而有的同学则天生腼腆,只愿意和书本打交道。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就要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爱交际的学生就可以担任班长或宣传委员,而腼腆的则可担任学习委员,弥补自己性格的不足。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优点就在于它能使学生各司其职,在自己的职务范围内,他们没有任何的心理不适应,也不会为某些事情而感到烦恼和忧愁。相较于传统的职位任命模式,它更有利学生整体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整体特点是渴望独立而又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渴望被认可而潜意识里又存在自卑的心理。而班级自主管理制度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十分符合学生内心最真挚的情感需求。首先,在评价方式上,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例如,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组织者不仅要采纳班级成员的意见,同时也要在内心进行反思,群策群力把班级装饰成知识的海洋。其次,在评价的内容方面,它不仅包括了成绩方面,还包括创新能力、班级响应程度等。例如,在板书黑板报时,作为班主任,要看到学生们的整体创意和布局,感受到来自于内容的触动。最后,在评价过程方面,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并非全是静态的,还有动态的成分。例如,在某次全校卫生大检查时,由于卫生委员张某疏忽,导致班级失去了流动红旗,这时,班主任和同学都不应该过多地指责他,而应该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

二、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学生象是单脚行走的畸形人才,他们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却不懂得为人处事之道,甚至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对此,我们广大教育者不得不深思。虽然学校教导处和班主任也多次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存在局外人的意识,他们并不能真正地深入到活动中,获得切身的感受。而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它让学生在对自我和他人进行管理的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自己,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养并发挥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他们要么就是死读书,要么就是读死书,似乎都成为了书呆子的化身。而素质教育打破了这种弊端,它不以单一的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培养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例如,某实验中学的王某具有独特的文学天赋,在套路固定的议论文写作中,他敢于突破自己,勇敢地融入自己的感情,不仅没有被语文老师训斥,还获得了一定的表扬。老师建议全班同学学习王某的真情流露,并建立了语文学习小分队,积极组织班级活动,每周开展优秀作文评选活动和演讲比赛。这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并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增强班级管理效果

笔者对所执教的学校的部分师生进行了简单的访谈。现在,笔者将结果总结如下:1.很多班主任觉得班级管理工作很忙碌,班级里很多大小事务都要亲力亲为,还经常吃力不讨好,达不到预期效果。2.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要么是参与积极性不高,要么就疲于应付。3.很多学生表示,在班里没有什么存在感,班主任和部分班干部才是主角,自己顶多算是跑龙套的,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伤感。也有部分学生在心里抵触班级活动,只把学习当成自己的全部内容。然而,在推行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班级,这些情况出现的概率明显降低了,学生不仅严格自律,还发现了很多教导主任和班主任都忽略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在班主任省时省力的同时,还显著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果。可见,学生们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不断提高,大家齐心协力为班级服务,使得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四)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

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中,学生首先得到提高的是管理能力。遇到问题时,他们的大脑中会迅速浮现出解题思路和步骤。如,初三(5)班的张某就表示,自己从前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属性,自从参与了班级多次活动组织后,大脑思维渐渐活跃了起来,不仅是学习有了突破,还在家庭生活中成为了父母的小帮手。其次,学生也提高了交流沟通能力、明辨是非等能力。他们不再唯班主任是从,而是有自己的主见。此外,在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虽然由台前转到了幕后,但他们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在学生遇到疑惑或是难以解答的问题时,班主任就应该循循善诱,指导给学生正确的思路,并教导他们遇事要冷静,理清思路,找准解决方向才是最关键的。

三、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制度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

1.班主任要树立起正确的自主管理理念初中生正处于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的时期,由于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很容易会把班主任当成模仿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作为活的、动态的教材,应该时时以身作则,树立起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某初中部的老师自身意识不足,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严重抵触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虽然在教导处的规定下,他不得不采用此制度,但效果却明显不如其他班级。由此可见,班主任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自身的理念,才能更好地激励和鼓舞学生。2.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首先,班主任要转变学生的理念,引导他们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对班级活动的管理,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力求自己完成所承担的工作,即使对同学有不满的地方,也要采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最后,学生要注重自身习惯的养成,重视好习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3.营造起良好的自主管理氛围班级自主管理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因素的支持。首先,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对教师的自主管理制度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其次,学校应该转变升学率第一的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班主任不再畏首畏脚,敢于大展身手。最后,社会要对班级的自主管理给予理解和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挖掘学生成绩之外的能力,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呼吁的。

(二)加强班级的自主管理建设

1.建起良好的自主管理制度首先,要确定自主管理制度的目标。倘若没有目标,管理工作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到方向和动力。目标的制定可以是长远的,也可以是短期的,但必须重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整齐划一。其次,要制定班级自主管理的制度,以学生为主要讨论对象,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合理可行的制度。最后,要加强监督机制,有效防止班级集权统治,使管理更加民主化。2.注重培养起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培养包括整洁的教室环境和丰富的文体活动。整洁的教室环境要求学生不仅要注重环境卫生,也注重教室设置的特色化。例如,学生可以在讲台上放几株盆栽,让教师赏心悦目,让自己愉悦身心。丰富的文体活动是指要多开展书画、演讲、辩论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之余,多多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1.三段式自主管理三段式自主管理制度是自主管理由初期到逐步成熟所采用的普遍方式。首先是班主任积极引导管理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班主任要考核全班同学的实际管理能力,任命最具有才能的学生为班干部,逐步放手,让学生去处理事务;其次是师生共同管理阶段。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班干部的任命不是一成不变的,鼓励有能力的人多加学习,积累经验,为班干部换届选举做准备;最后是学生自主管理阶段。这一时期学生能够相互合作,民主选举,很多事务都可以自主处理,班主任只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就好。2.组织小组竞赛考核知识小组的划分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能力相近者共同组成小组。考核的内容也要多样化,包括知识、卫生、纪律等方面。首先,遵循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学生自主推选小组长;其次,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小组口号,在气势上鼓舞全组成员;最后,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内部调整,选出最利于小组发展的模式。

(四)恰当进行自主管理评价

1.恰当的自我评价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初步具有了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和引导自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不断进步。2.积极的激励评价积极的激励评价是指班主任要把注意力从分数转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尽最大的努力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地奖励每个人,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更加健康地成长。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