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师论文范例6篇

数控技师论文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龙职中 数控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一、龙职中数控专业的发展与教师队伍的来源分析

数控专业属于国家培养数控人才的紧缺专业,重庆龙职中于2006年开始创办数控专业,第一届招生两个班,专业教师2人,经过三年的发展,数控专业每届招生已扩至6个班,数控专业教师队伍已增至18人。从教师来源看:一是从同类重点学校引进优秀教师2人;二是直接从大专院校招聘的优秀数控专业应届毕业生4人;三是引进企业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2人;四是培养优秀毕业学生留校2人;其余全是学校原有的部分机械和机电专业教师以及文化课教师转行。

二、数控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为在“双师型”上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类似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作为数控专业更需要“双师型”教师,正是因为作为数控专业教师不但要拥有和达到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要具备熟练和过硬的数控技术实践操作技能。

三、龙职中重视教师“双师型”专业发展

1. 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强化教师培训

学校制定了重庆龙职中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制度,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2. 学校创立四个论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⑴教学论坛:包括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课程管理、实作训练等内容。

⑵科研论坛: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研课题、科研论文、教材建设、教辅材料、设备改良、课件制作等内容。

⑶教师发展论坛:参加国外培训体会,参加全国、市、区骨干教师培训体会,参加行业培训体会,转行、自学成才体会。

⑷行业联系论坛:包括行业联系、实习管理、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精品专业建设等内容。

四、科研兴数控专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数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市级重点课题研究

龙职中办学的宗旨是“行业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最大的追求”,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职教专项重点课题:《中职数控专业校企合作“三段式”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在龙职中实施研究,九源数控精品班是重庆龙中和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互动的升级版,是该课题的实验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参与企业生产,坚持企业和专业名称挂钩,企业与班级名称挂钩,学校实作场地在环境设置、工作流程、设备、手法等都最大程度地模拟企业模式。

2. 数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

龙职中数控专业教师队伍领头参与重庆大学出版社中职和农民工机械数控类的教材编写,分别担任总主编、主编、副主编、参编等,现出版中职教材20本,农民工教材10本。大大地促进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促进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同类学校的骨干教师、行业的技术骨干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进行合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五、数控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龙职中数控专业重视技能大赛,教师参赛目的为促进专业发展,派出选手往往是专业转行教师或者新教师,由骨干教师负责指导,参赛教师经常利用中午、周末休息时间加班训练数控操作技能,使他们的操作技能水平都达到了高级、以及技师水平。

六、数控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龙职中数控设备只有数控车床两台,数控专业单一,制约了数控教师专业发展。

对策:1. 争取国家政策建设数控实训基地

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数控模拟软件,少量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

2.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扩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数控专业只与重庆九源机械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合办学关系,但是九源机械公司主要生产数控车床,对其它数控设备也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

问题二:数控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大,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

对策:1. 应根据学校实习设备和师资情况确定招生规模。

2 .引进或外聘数控专业教师,以及继续加大校内培训,增加数控专业教师。

问题三:数控专业教师大多是机械、电子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缺乏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策:1. 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教育教学研究讲座或讨论活动。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技能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鼓励教师自学自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每个学期由教师自主选择至少一项技能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期末进行目标考核。

问题四:部分数控专业教师到企业不知“学什么”“怎么学”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 实践技能 双师型 德国双元制

一、引言

2007年8月,本人有幸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是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地点是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数控培训中心,该中心引进了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培训者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这种模式重在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在林德(中国)叉车公司数控培训中心,数控专业每年只招收6名学员,由1名培训老师专门负责教授这6名学员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样既能使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员,又能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实训,大大提高了数控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重视数控实训教学,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数控实训教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教学、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控专业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数控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在教师数量和实践能力上有待增强。

首先,师资数量不足。各中职学校每年不断扩招,要进行数控实训的学生也随之增加,师生比例逐年降低,造成部分专业课教师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不少青年教师刚刚毕业,虽然有较高的理论讲授水平,但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数控技能培训和实践。这样在教授学生技能时,他们无法结合实际的机台讲授不同的实践技能。

2.学校数控实训设备有限,实训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控实训设备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操作需求。虽然有些学校已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但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各学校在实训设备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这些设备往往以进口为主,但其价格比较昂贵,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因此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相当有限,使得每个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实训,学生便较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差。

3.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训时间有限

相关调查表明,数控专业的学生至少要有8周(2个月)独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的实训时间,才能满足企业的基本上岗要求。而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数控实训课程只有2~4周时间,只够完成简单零件的编程及实际加工,时间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很难达到数控实训教学计划的要求。

三、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借鉴林德(中国)叉车公司数控加工中心的培训体制,要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数控实践技能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正如林德(中国)叉车公司的培训老师,每个老师都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身,即教授数控加工理论知识,同时也教授如何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数控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并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

(2)深入到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实境培训。各学校可以鼓励数控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到对口企业和生产一线,了解目前企业常用的数控加工设备和最先进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并积极参与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锻炼教师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可提高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更好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2.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加强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根据各个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实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训设备,包括数控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

(2)利用数控基地展开实践教学。学校拥有了相应的实训基地,就可以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边讲边练。比如在林德(中国)叉车公司数控培训中心,数控实训场地就设置在教室隔壁,当老师讲完数控机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到机床实践,遇到问题时可以现场解决并加强指导,这样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形象化地理解和消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数控专业的理论课程所占的学时偏多,而实训所占的学时偏少,学生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数控机床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数控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时,多安排一些学时让学生们学习数控编程,通过软件反复模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数控工艺方法,并积累编程经验。学会编程后,还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数控机床,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加工零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控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编程、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学员的身份参加本次数控加工技术培训,亲身体验了双元制授课方式的优点,认识到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明确了今后实训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取长补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数控人才,符合企业工业生产,将数控专业办得更好。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3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施

数控车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并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之适应生产,使企业接受毕业生。 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形势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做了探讨,重点对我校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亦或有一两次改革,先实践后理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未完全实现“使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相一致”的要求。

1.2.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实现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2.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中,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需要,将互相关联的几个方面单项课程以课题的形式设计成教学单元,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即课前结合相关知识与企业需求确定实训课题,制定出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目标;数控编程仿真、数车实操和相关数控工艺知识融为一体,采用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代替单一的灌输;项目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有所收获。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准备还是教学过程,都采用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大的灵活性。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了教学场地设置的建设和机床设备的投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需要投入的经费很多,学校可以采用“仿真”加实际加工操作训练的方式进行数控实习,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数控编程的理论课在数控生产实习中进行,先针对课题进行工艺分析、讲解编程指令,再进行相关课题的模拟仿真,对仿真合格、工艺合理的学生进行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训练;考虑到具体情况,对一个班的学生可分层次教学,在仿真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实训阶段,这样既保证了在有限投入的条件下教学的可实施性又兼顾了教育的普遍性与个体的差异性。

一体化教学,最好将理论教室和操作训练的场地设置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习场所既可以讲授理论知识,又可以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从教学条件上为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满足教学要求。

2.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根据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思路和步骤为: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课程内容整合重构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模块内容制定任务驱动化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对数控车工专业分为以下四个课程模块。

2.2.1.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会教育,并为专业课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2.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大专业领域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2.2.3.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岗位技能基础。

2.2.4.岗位技能专项课程模块。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3.数控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化

组织骨干教师并邀请企业专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以项目驱动、典型案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用性较强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配套教材;建立具有数控车削加工特点的课程网站,能为学生课外学习、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师生课外交流沟通提供网络平台。

配套数控车削加工仿真与编程软件,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数控车床编程方法及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为实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保障。

4.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根据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不难看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却又是必须的。从目前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来看,师资总量偏紧且结构不理想,“双师型”教师培养时间长且比较困难,这是急待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总体上是高要求的。构建教学团队可以采用根据自身条件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手段,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要做到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增长。以真实零件加工的数控编程与实践操作,项目驱动教学,“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企业质量标准引入课程考核机制中,有利于学生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及安全文明使用设备及维护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生产和管理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转为“以行为为导向”。学生逐渐承担越来越多的对自己学习负责和自我管理的责任,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任务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转向如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设计和提供学习资源等一些辅的工作。

在今后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求适合国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施方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教学方案,双师型教师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

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

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

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

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

二、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1 数控加工工艺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38-04

科技进步,高新技术设备的普及使用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大大改变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2003年以来尝试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围绕技能训练展开理论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互为补充。经过十来年的不断探索,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确立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理实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是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位的特点的教学方式。[1]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知识,用以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也可以从生产实践开始,让学生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教学并非适用所有的课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理论抽象、技术要求高、实践性比较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效果会更明显。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型的构建

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企业对毕业生的用人标准及当前社会生源的特点等进行广泛调研并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中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国内同类课程的设置特色、行业背景、本专业内涵等,再通过比较研究,进而归纳出本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模式,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全面的有机整合,设计出了数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型,详见图1。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准备

(一)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几年来,我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积极推行以下措施精心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数量适中、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1.培育一批在教学教研上有所成就的专业教师,形成教师队伍骨干。(1)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并进行考证。(2)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以上技能培训、国外各种培训等。(3)部分专业理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原理的理解和技能训练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要求,使专业理论教学更为实在。

2.从企业引进有理论基础又有专业技术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让他们把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并与教师相互探讨,形成互补,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3.安排部分专业理论教师到对口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强化实践能力。

多举措的队伍建设,促进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共有15名专任专业教师,其中1名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7名市级名师,均具有中高级职称,5名高级技师,5名技师,5名高级工,“双师型”比例为100%。

(二)教学场景建设

为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数控技术理实一体化场景建设上加大投入,以国内数控技术先进水平为标准,精心打造了3个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数控加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CAD/CAM技术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数控机床原理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实践表明,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的教学,受到了学生、教师、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核心专业课程的整合

确立数控专业职业方向,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整合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课程体系。本专业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具体生产实际,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进行了科学的理实一体化整合。首先将《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理论课)、《数控车加工实训》(实践课)整合为《轴类零件及其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理论课)、《数控铣加工中心实训》(实践课)整合为《箱体类零件及其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教学方式为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主要讲授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手工编程与操作的基本知识,数控加工的工艺分析与数值处理。其次将《CAD/CAM技术》(理论课)、《CAD/CAM实训》(实践课)整合为《CAD/CAM技术应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是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讲授CAD/CAM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典型CAD/CAM软件的应用,这门课程整合后的最大特点就是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开展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再次将《数控原理及系统》(理论课)、《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与维护》(理论课)、《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整合为《数控机床原理与维护》理实一体化课程。数控机床的原理、结构、维护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鉴于中高职生源质量的层次较低以及职业教育的特色,此类课程不适宜在理论基础方面深入,而应依据职业定位和社会需求,让学生学以致用。经过整合的核心专业课程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突出技能的培养过程和职业特色,强化了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以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工艺性、实践性较强的实训,实现了校企零距离的对接。

(二)新型教学方法的确立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经验总结,我们采用了一种最能体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自身特色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首先,教师依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进程进行科学立项;其次,围绕如何正确完成所设项目展开教学,对其间所包含、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可选择进行重点或全面讲授;最后,对完成该项目所需掌握的实践技能、技巧进行言传身教。如在数控车床实习讲授“复合循环指令的应用(G71、G73、CYCLE95)”的过程中,我们就很好地应用了项目教学法。在讲授完复合循环指令后,先给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每组学生在数控机房用AutoCAD画出国际象棋的图形,然后得出其中的基点坐标,并编制出适合相应机床的加工程序;然后根据各自的国际象棋形状去刃磨合适角度的加工用车刀,到机床上加工出国际象棋(其中“马”需到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上去进行铣削),并对加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个课题的训练,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会和掌握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或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得更好。这种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正确使用多种机床加工零件的能力、面对学习压力的承受能力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从而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较高层次的追求。

(三)科学的考评模式

数控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采用了技能与理论考核紧密结合的考核方法:以技能考核为主,要求学生能够完成指定操作技能的具体零件的加工,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专业测评。

对基本知识采用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试题测验为评价形式的评价方案;对基本技能、应用技能采用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来评价课程,以工件、图纸、实验报告等项目成果作为评价形式;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包含实习、实践教学环节)采用以教师、实习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学习者个人等为评价主体的方式,通过专业技能考工、生产实习等形式进行评价,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更强调学生职业技能把握,体现了学生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考工、就业三者间的紧密相联,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和“无缝对接”。

根据上述考评要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具体课程考评情况见表1。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反思

以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第一线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继续推进数控技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紧紧把握数控技术的发展前沿,确保专业教学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二)结合数控技术的教学实践和社会人才观的发展,不断增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内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如理实一体化课程不再专指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还可包括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体化、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工厂教育的一体化等。这样,随着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才会得到更好的实现,毕业生也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获得社会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这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学校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如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学生数量多,设备配置不能完全满足本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校本教材的开发水平有限,跟不上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步伐;考评体系还不够全面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教学有法,教无常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职业教育应不断地分析市场,研究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规律,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数控技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实训;困境分析;对策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是在实训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构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中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术的劳动者。所以数控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中职数控专业技能实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现有学生不愿意参加技能实训的原因,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

中职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学习动机,不用心学习、不遵守劳动纪律、怕苦、怕累、怕脏、怕动手,缺乏自主和反思意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很吃力,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感到难学易忘,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在专业实训教学阶段,由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只能盲目性、模仿性的机械操作,因而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技能。

在专业课教学中,考虑到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要在课堂上进行纯理论教学,应该在实训车间设置多媒体教室,在现场进行教学,之后进行实训,实训过程中可以临时集中讲解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训结束之前在进行集中总结。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学生便于理解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便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进一步健全校内实训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实训教学工作的管理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校内实训教学管理要着重突出强化“实训教学计划管理”、“实训教学常规管理”、“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实训教学质量管理”等几方面。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须进一步健全,应建立校内实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训制度应科学规范,实训中心应当独立,做大做强,提升校内数控实训教学质量。

三、数控专业实训设备数量少

中职都有自己的数控实训基地,也在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力争建立完善的数控实训基地。但是,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都比较昂贵,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有限。机床数量少,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就少,教学培训的实践操作受到局限,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也较差。

中职数控专业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普车中心、普铣床中心、数车中心和数铣中心等实训中心。数控专业实训教学时2位同学一台机床较合适,实训时3~4位同学一台机床,机床数量略少,须设备投入。在数控实训过程中机床少,每个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就很少,而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每次实训教学中,同组第一个同学操作完成之后,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同组其他同学就没操作机会了。实训过程中还发现,每次第一次操作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学生,一段时间下来,就有一部分学生实训想跟也跟不上了,使实训效果变差。中职学校普车中心、普铣中心应该拥有教学设备24台以上,保证实训时2位同学一台机床;数车中心、数铣中心应该拥有教学设备16台以上,保证实训时3位同学一台机床,其中1位同学操作,1位同学编程,1位同学观看。实训时每位同学都有事可做,实训效果较好。

四、中职数控专业教材实践性较差

中职数控专业实训教材主要有《车工工艺与技能》、《铣工工艺与技能》、《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技术》等,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是理论知识偏多,技能知识偏少,往往是每门课程教材刚开始时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就用不上了。

中职学校一般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数控专业教师集体编制校本实训教材,作为辅助教材,提高教材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中职学校应当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实训的项目化教材。

五、班级人数多,教师配备不够

中职数控专业教师的组成:一般来说,数控专业各工种配备专业教师2~3位,实训指导教师2位。中职数控专业一般一个班级40人左右,上实训课时,一般一个班级配备1位专业教师和2位实训指导教师,基本上是每位教师13名学生左右,教师配备略显不足。上实训课时,班级人数多,数控实训设备不可能达到每人一台,实训场地又开阔,机床又比较密集,几个人共用一台机床,学生自觉性又不强,教师既要教学生技能又要维持实训课堂正常秩序,负责教学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等事情,有时感到力不从心、管不过来,实训达不到良好效果。

实训课堂小班化,对提高职高生实训技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上实训课,把一个班级分成两个小班,将一个小班的学生进行数车实训,另一小班学生进行数控仿真模拟实训,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数控机床不足的问题,实训一半时间再反过来。班级一小,每位学生都有一台机床,都有动手机会,整个课堂氛围非常好,学生会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操作技能,实训效果较好。

六、部分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非“双师型”教师

由于现存教学体系的客观原因,许多专业教师是直接从高等学校出来的,一般没有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任职经验,这样本身的专业技能就可想而知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往往也会因教学任务重,教师数量少,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很多教师也缺乏到企业锻炼的动力。一是教师进入企业往往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生产中提高知识和技能,实习实训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让教师参与实习实训,对教师的职务评聘等缺乏实际效用;三是由于中职普遍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是否为“双师型”教师对教师影响不大,因而教师普遍缺乏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压力和动力。另外数控专业教师部级、省级培训机会少,这些原因都影响了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影响了实训质量。

鼓励高学位、高职称教师到实践教学工作一线,建立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职校要积极聘请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担任数控实训指导教师。

七、数控专业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考核激励制度

对专业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没有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没有加强操作、分析、实验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专业技能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数控专业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考核激励制度,导致教师责任心变差,从而影响校内实训质量。职校要定期考核教师工作业绩,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提高教师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校内实训质量。

八、项目化实训教学中教学项目选取随意性较大

中职数控专业都已开展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数控专业课程基本都采用了项目化教学,在项目法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项目化实训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项目应由数控专业教师集体研究决定,再报实训中心审批后方可执行,不能由一位专业课教师自己决定,否则教学项目的选取随意性较大,有时项目的采用不具有代表性,比较简单,会影响实训效果。

九、实训课堂评价制度应加强完善

中职数控专业实训课堂评价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努力达到更高峰。同时,课程教学评价还能使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努力发掘找出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在实训过程中每个项目教师均应提供过程性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个记录,主要参照技能等级标准执行。

上实训课时,每堂课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实训过程中要及时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有问题。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纠正,实训技能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十、技能等级考证制度不完善

中职大都有自己的技能等级考证考核机构,考评员也都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兼任,考证理论试题和实操试题也都是本校老师出的题,这样技能等级考证就大打折扣了,有时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操作水平。技能等级考证应由当地劳动社会保障局来完成或现场监督,这样学生实训就会更加认真努力,从而提高实训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我国各地正在加快建设步伐,职高生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关键看学生是否学到了过硬的本领。不凭文凭凭能力,动手能力强成为职高生就业的最大优势。数控专业校内实训对职高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剖析中职数控校内实训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规范校内数控实训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校内数控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车晓红.中职数控实训改革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