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学习计划范例6篇

思品学习计划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三对接”;实践教学;博物馆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0-0040-03

“实践教学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岗位意识,了解岗位价值,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能否获得和提升岗位操作技能的水平,是由工作者的岗位意识强弱,对岗位价值是否具有科学认识所决定的。博物馆学专业实习,学生将被安排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从事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为了使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获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树立岗位意识,培养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热爱,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在博物馆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使实习学生很快熟悉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见表1)。通过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可以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操作要领,强化岗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观(见表2)。

表1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岗位技能培训流程

表2 博物馆藏品库房管理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翟慧卿.对完善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

[J].经济师,2010,(1).

[2]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9).

[3]张秀鸯.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5,(2).

[4]刘俊勇.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

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9).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2

“实践教学是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的而开展的,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一项实践活动。它既包括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技术知识而开展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等验证性实验,也包括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研究性、探索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还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1]

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博物馆工作,博物馆工作需要具备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所以博物馆学专业培养的不是匠人,而是能够进行理论和研究方法创新、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人才。高校博物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是单纯的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深度消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建立与课程知识学习、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习、研究、生产劳动能力共同培养的“三对接”实践教学模式,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深化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有益于实现以实践教学为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

一、与课程知识学习相对接的“课程实践”

“博物馆学专业课程教学兼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特性,尤其是关于藏品管理、展览设计、观众调查、展览讲解、博物馆参观服务、文物保护等方面,在这些环节上必须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接触博物馆实体的机会,以及对相关博物馆工作的体验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该学科的感性认识,才能增强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比较中产生新的认识和思考。”[2]利用校外博物馆与文物考古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结合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组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验性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

课程实践的开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践活动,“通过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每一个实践环节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注重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校外基地实践的独立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有机整体。”[3]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项目。教师作为学生完成教学项目的指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负责进行教学的课堂进度设计和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策划组织教学项目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学生负责参与具体实践活动,完成教师拟定的项目任务,从而达到对课程学习内容感性和理性的双重思考。

博物馆陈列设计是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陈列理论和方法,其中关于陈列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学生掌握撰写陈列大纲的理论和方法,并能够自己独立撰写一份陈列大纲,实现对主题的提炼和阐释,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项教学目标的实现,可发挥校外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结合博物馆举办的具体展览,将其作为考察和研究对象,在观摩和分析博物馆陈列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陈列大纲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课程实践围绕如何撰写陈列大纲进行,以“项目教学”为手段具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4]

项目教学的实施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确定项目任务、项目计划的制订、项目实施、项目完成结果的评估。确定项目任务要遵循三个原则:实效性,即项目任务必须能够被学生感知,并与实际相结合,可通过操作来完成。多面性,即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运用多元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由项目带动学生多元思维。延展性,即项目任务的设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扩展,激发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思考。项目计划由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建项目小组,项目的实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项目计划实现的效果组织项目评估,由教师制定评估标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以“撰写博物馆陈列大纲”的项目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向学生明确项目教学的任务,即以具体博物馆的藏品为资源,策划并撰写一份文字表达的主题陈列大纲。第二步,布置项目计划。这个步骤包括将参加项目学习的学生以4人为单位组建项目小组,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陈列大纲的撰写;组织观摩考察博物馆陈列,教师结合具体的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考察和研究博物馆中的某类收藏,作为提炼主题、策划陈列的资源;指导学生项目小组完成一份主题陈列大纲。第三步,项目实施。首先,确定小组成员分工,包括对藏品历史、艺术、科学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陈列主题和策划陈列内容框架;策划设定用以说明藏品价值和陈列主题的辅助展品(包括陈列标题、部分、单元、展品的说明文字,以及图表、沙盘、绘画等科学或艺术类的辅助展品)。其次,观摩学习,带领学生考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分析一个具体陈列的特点,并结合该陈列讲解陈列大纲的撰写方法。再次,分析和研究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由博物馆为学生提供一份某类藏品的登记卡,学生根据登记卡上的藏品信息、藏品图片,并到博物馆展厅中具体观察展出的此类藏品,运用文物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知识,撰写藏品说明,并提炼一个陈列主题,设计陈列内容框架。最后,基于藏品研究撰写陈列大纲,包括标题―部分―单元―藏品组合―藏品和辅助展品的说明文字。第四步,学生展示项目完成情况,由小组成员制作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陈列主题和陈列大纲的构思特点,以及撰写陈列大纲的程序。第五步,教师组织项目评估,评估以百分制的方式进行,制定各项评估标准及得分标准。(1)陈列主题突出且新颖,并能够高度概括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30分);(2)陈列大纲内容框架充分体现主题,各类文字表达精练、有感染力,达到雅俗共赏(30分);(3)展品组合关系紧扣主题(20分);(4)辅助展品的选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0分)。以上各项评估包括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讲评三个方面。

师资历来是教学组成的一个至关重要部分,建设与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保证。博物馆学陈列设计的课程实践教学,除本校主讲教师外,还可以邀请博物馆资深的陈列设计人员,以其设计的陈列内容为案例,进行技术操作方面的具体讲授。高校博物馆学教师和博物馆陈列工作者的教学队伍组合,可以达到教学相长,丰富教学队伍成员的知识水平并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授课。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认识,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二、与科学研究相对接的“申请与实施‘大创计划’”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造力、创新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目前国内各高校除了组织学生申报省、教育部的训练计划,学校本身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项目,供教师指导学生申请。探索研究实际问题,并开展创新研究是“大创计划”的宗旨。“大创计划”是通过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院校应将该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大创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与现实紧密集合的项目选题。博物馆学专业学生未来要进入博物馆,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工作,“大创计划”项目的选题和实施都必须以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价值传播的博物馆发展现实为考察对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项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解决,是一项高层次思维活动。“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的,付出持续心理努力的,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认知活动的复杂思维,它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判断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5]

教师在指导“大创计划”这项高层次思维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式教学”理论。“基于问题式教学”主要包括设置问题情境、组建问题研究小组、启动问题、进行问题解决、研究成果展示和评估等环节,是一个由问题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评估解决效果构成的高层次思维训练过程。由于“大创计划”需要项目团队通过答辩才能够结项,“基于问题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保证学生项目完成的质量,并顺利通过答辩。

博物馆学的理论完全来自于对博物馆具体实践的研究,通过对现实博物馆活动的考察,提炼问题进行申请,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研究,并通过成果评估的反思活动,最终形成有价值的成果,是“大创计划”的指导实施流程。例如围绕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大创计划”研究,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机构服务社会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这项功能的实现决定了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否履行好“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机构使命,提出“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的“大创计划”选题,指导学生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基于对该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为博物馆设计科普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方案应用到博物馆教育工作中进行效果检验,最终完善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

现以本人曾指导过的部级“大创计划”“博物馆科普教育策划与开展”为例,具体阐释问题研究的过程。第一步,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考察教育功能的实现情况。考察内容包括:观众对展览吸引力的评价、观众对展览内容的理解程度、博物馆教育学习活动内容、观众参与活动后的评价、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需求。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思考问题:博物馆如何开展科普教育。第二步,形成研究小组,对问题研究感兴趣的学生,自发地组建“大创计划”的研究团队。第三步,启动复杂的问题,设定项目研究课题:博物馆的科普教育策划与展开――以某个博物馆为例。第四步,解决问题。(1)访谈:组织学生与实践教学基地博物馆的教育部门工作者访谈交流,包括对从事这份工作的体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教育工作者与参观学习者的关系;开展与观众的访谈,面对面地了解观众在博物馆中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2)调查:组织学生运用博物馆教育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理论设计一份“观众参观学习需求与体验”调查问卷,并在博物馆中发放给观众,进行回收分析;跟踪参观学习行为,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对参观者的参观行为进行跟踪了解,并倾听参观者的交流。第四步,完成研究。包括:课题研究组利用研究所积累的图文资料、影像和语音资料制作课件,汇报研究过程;为所考察的博物馆编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开展指南;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第五步,研究成果评价及完善。包括观众评价,组织学生将设计策划的教育项目,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开展学习活动,观察观众参与过程的行为、情感变化,并在观众参与后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习者的体验和意见、建议;指导教师点评;小组自评;在观众评价和教师点评基础上,进行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的修改和完善。

三、与生产劳动相对接的“专业实习”

所谓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社会实践工作的初步尝试,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通过实习,检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它是学校和社会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提供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一条纽带,为学生未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履行岗位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树立岗位意识,了解岗位价值,掌握岗位操作技能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能否获得和提升岗位操作技能的水平,是由工作者的岗位意识强弱,对岗位价值是否具有科学认识所决定的。博物馆学专业实习,学生将被安排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博物馆,从事某个岗位的具体工作。为了使学生通过专业实习获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树立岗位意识,培养对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热爱,专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岗位技能培训和操作技能考核。通过在博物馆中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可以使实习学生很快熟悉工作岗位的特点、工作职责、工作要求(见表1)。通过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可以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掌握操作要领,强化岗位意识和建立科学的岗位价值观(见表2)。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3

一、情景教学法在服装品牌策划教学中的作用

1 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走出来。在教学中要尽量营造服装品牌策划公司的情景,使具体的理论知识在各种模拟训练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加深理解。

2 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在以往的理论课程中学生总是听一段时间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情景化教学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材的运用,并能够主动学习,开动思维,主动查找书本上没有的资料,了解很多当下的最新信息!

二、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1 通过提问方式,创设教学情景。服装品牌策划是一门以理论为基础、操作性、机能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前准备问题答案,课堂中让学生扮演自己在公司中的角色。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将回答问题看作是自己的工作任务来完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并适应服装企业对从业者专业技能岗位的需要。

2 “制造问题”,创设教学情景。“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品质。

3 联系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服装品牌策划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国内外比比皆是,如Chanel、Dior等,运用真实案例来创设教学情景,有助于学生结合真实案例理解理论知识。创设的情景越具有代表性,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通过模拟训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模拟训练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最直接地通过对具体项目的模拟训练,迅速掌握品牌策划的定义、要素、原则、方向等理论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以校园服饰品牌策划为主题,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以品牌策划公司的形式加以人事任命,如项目经理、市场调研和消费调研组、VI设计组、文案策划组、品牌推广组,等等。在本模拟项目中要求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对校园服饰品牌进行策划。

(1)由项目经理开会讨论调研题目、内容、地点和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运用调研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研究所有与市场有关的信息,重点掌握有关消费者的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等方面信息,从而把握市场现状和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取得良好的营销效益。(2)根据市场调研对校园服饰品牌进行命名、价格定位与风格款式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调研资料的总结利用,有的放矢地制定品牌的定位。品牌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解目标对象的生活形态或心理层面的情况。根据市场细分特定市场,并进行品牌定位。(3)VI设计。品牌定位之后就可以进行品牌的VI设计,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就要应用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VI的设计要与企业的本身形象相统一。在这一环节学生以校园服装品牌为例子设计一系列的VI标志,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评出小组优秀奖和最差奖,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店面形象设计。店面是形象店的“脸”。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设计自己的店面掌握店面设计的基本规则,店面的形象设计要与品牌相匹配,店面的装修设计也跟我们前期的调研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有目的地进行设计,这其中包含陈列设计运用到平面设计的技能。(5)方案册的总结及制作。在这一环节中将采取答辩的形式进行总结,小组的项目经理将对其小组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要求采取方案册与PPT,相结合的形式。其他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与老师组成评委团,对该小组打分。评分标准:方案册内容齐全并符合标准20(分);方案的制作有调研数据作为依据10(分);方案设计思路独特新颖10(分);语言表达清晰简练10(分)。

三、结束语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2—0077—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受关注,借助网络条件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也很受师生的欢迎。小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不可或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要用到的一些基本方法,都要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许多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这些问题:如何确定活动的目标?如何引导学生选定研习题目?如何引导学生规划研习的重点和范围?如何引导学生制订研习的计划?针对这些问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一、确定活动目标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我们尝试运用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活动的目标与思维层次的训练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活动目标。例如,有一个小组的研习题目是比较各地的健康食品。这一小组最初确定的研习目标是通过研究两地的健康食品,使学生初步认识健康食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具体了解兰州的特色健康食品。结合布卢姆分类法,再次确定的研习目标是:列举天津、甘肃两地的健康食品(记忆层次);举例说明什么是健康食品(理解层次);健康食品的标准有哪些(应用层次);具体研究几种健康食品的成分、生存环境、生长过程等(分析层次)。通过两次目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最初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中,学生参与活动的安排不明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低。而结合布卢姆分类法设计的活动目标更明确,更有层次性,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二、确定研习题目

在小学阶段,许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在这些主题下开展活动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哪些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或课题?这需要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指导。例如,“天津与甘肃的饮食”这一主题活动包括“比较各地的特色街头小吃、各地的传统美食大推介、比较各地的饮食文化与习惯、比较各地的饮茶文化与习惯、比较各地的健康食品、比较各地的超市”六个课题。在这些课题中,学生对哪个课题感兴趣呢?我们根据主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涵盖了以上六个课题。考虑到参与者要和异地学生网上交流,在研究本地特色的同时,还要不断将研究结果与异地同学交流,所以在问卷中还包含了关于学生家庭中网络设备的调查。通过分析问卷,我们将具备条件的学生筛选出来,再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将兴趣相投的学生分为一组,分别填写KWL图表,通过KWL图表的填写,使学生对要研习的题目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一课题的研习基础,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盲目选择课题、课题研习半途而废的现象。

三、规划研习重点和范围

当一个活动主题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可能会不知所措,也可能会联想到很多相关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规划研习的重点和范围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确定研习的重点和范围。思维导图在目前的教学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制作方法是:从研习题目或题目的核心词汇展开联想,将想到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对问题进行第二步的联想。

四、制订研习计划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教学;探索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095-02

几何画板是一种适合数学教学的简单工具,教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几节课或兴趣小组活动中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和数学内涵,上数学课(特别是有图像、图形的几何课)的时候学生自己动手分析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的过程和物理、化学中的学生实验类似。

用几何画板进行研究性学习要遵循“问题──研究──交流──反思”的认知规律,主要有教师引导式、学生自主研究式、小组合作研究式等具体方式。

一、教师引导式

教师引导式就是教师根据所要研究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方式,努力使学生的研究情境进入“最近发展区”。举例:《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的平面区域》(《线性规划》第一节课)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课件、分析和学习教材的内容。(2)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3)会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自主研究、设计《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的平面区域》课件。(4)让学生掌握把几何画板应用于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1)教师利用课件讲解、分析要学习的数学内容,并提出要探求的问题、介绍探索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能自主地设计和制作课件并强调速度,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设计意图:为学生探索提供知识基础、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2)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学习数学知识和几何画板的技能,要认真分析数学知识的内涵以及几何画板的数学实质。(设计意图:为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提供了信息技术环境和平台。(3)展示学生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有本质的提高。设计意图:教师得到了信息反馈并及时进行矫正,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即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正确的方向以及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4)教师提供几个示范课件或几何画板网址让学生研究,并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自己修改课件。(设计意图:进一步指明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方向,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同时为学生提供反思和纠正错误的机会。(5)教师把学生的课件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后上传到网上,学生课后可以上网查询、分析、研究、学习。(设计意图: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学会反思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同时为学生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学生自主研究式

学生自主研究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提出问题、探求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证明(验证)方案、总结一般规律。

举例:《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第二、三节课)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在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研究线性规划问题并能解决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成就意识和设计、规划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对几何画板使用的技能。(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研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过程:(1)教师演示上节课学生的优秀作品,提出新的问题(如何应用课件求最值)。(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运用几何画板研究数学的热情。)(2)学生独立研究如何解决新的问题,并考虑设计新的课件(可以修改自己的课件也可以选择其他同学的优秀课件加以修改),强调可以上网查询资料或者借鉴、参考别人的课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成就感和设计、规划能力,同时进行分层教学,让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强,从而制作出更好的课件。使大多数学生学会运用现成的课件或资料,也就是善于运用优秀创新成果。)(3)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解决教师提出的求最值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作品,鼓励学生能更好地创新,同时让大多数学生认识到运用科技新成果也是一种研究。)(4)学生互评、讨论,从而评出本节课最佳课件,并给时间让学生修改课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主体意识,让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拓展。)(5)教师把学生的课件收集起来,进行整理后上传到网上,学生课后可以上网查询、分析、学习。(设计意图: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学会反思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同时为学生继续学习做准备。)

三、小组合作研究式

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侧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标准的理解,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效果。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

举例:《研究性课题: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线性规划》第四节课)

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巩固所学知识。(2)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协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素养。

教学过程:(1)布置任务:教师布置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即要求各小组在总结用线性规划求最值的方法、研究线性规划的应用题后,分别收集有关线性规划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数学建模、分析论证、课件制作。(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空间,让学生不再囿于教材内容的反复咀嚼,而是要求学生把数学深入到生活,把计算机、网络作为研究的工具,同时让学生在相互谈论、帮助中提高自己,并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探究,克服学生盲目的、无意义的学习。)(2)学生分组进行兴趣小组活动、交流、讨论,要求各小组学生协调好分工与合作,鼓励学生“互动、互助、共勉、共进”,进一步强调各组对所有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将课件都制作成电子文档。(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合作意识、数学建模能力、自主能力、协作能力、信息素养、研究能力。)(3)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再由小组进行修改,评出最佳小组,然后由最佳小组的学生牵头组合成立班级《研究性课题: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的主页制作小组,由他们制作《研究性课题: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意图:反馈、完善、建立电子资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思品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小学应用题思索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小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因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可以低年级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知识与实际学习连接起来。这样不但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这一点已经被大家所认同。,所以只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才能逐步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也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现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能更好的教授学生解应用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根有据的、有条有理的、前后无矛盾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大纲》要求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因为学生年龄小,虽然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但不一定能把思考过程说得清清楚楚。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而忽略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这是不够的。我们应让学生熟悉正确解题思路的好处。(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思维是畅通的呢,还是不畅通的;若思维不畅通,症结在什么地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第三,节约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如果只有等学生把题目做出得数来才能判断他们是否分会析应用题(在解题过程中还要进行大量的计算),那么一节课做不了几个题。且学生做题有快有慢,等慢的同学做完题,快的同学要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让学生口头分析应用题,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练习的题量会大大增加。学生用语言叙述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开始时往往语言哆嗦,层次不够清楚,因果关系说得不确切等,这时,我们不妨教给学生一个分析过程的固定模式。

用分析法分析时,让学生这样复述:要求××××问题,就得知道××××和××××;用综合法分析时,这样说:已知××××和××××,就可以求出××××。例如:某体育用品商行原计划6天销售体育用品共计36件,但是时间提前2天完成,平均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多少件?

用综合法分析:已知原计划6天销售体育用品36件,就可求出原计划1天销售体育用品的件数。已知原计划用6天,实际提前2天完成销售任务,就可以求出实际完成销售任务的天数。已知要销售体育用品36件,又知实际完成销售任务的天数,就可以求出实际1天销售体育用品的件数,已知实际1天和计划1天销售体育用品的件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销售体育用品的件数。

用分析法分析:要想求平均每天实际比计划多销售多少件体育用品,就得知道实际每天销售多少件和计划每天销售多少件体育用品。要想求计划每天销售多少件,就得知道要实际每天销售多少件体育用品和计划用几天销售完成,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每天销售多少件体育用品,就得知道要销售体用用品的件数和实际用几天销售完成。销售体育用品的件数是已知的;要想求实际用几天销售完成,就得知道计划用几天和实际比计划提前了几天,这两个条件都是已知的。

这样来教授学生进行分析。

二、重视评估,培养思维准确性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是否正确,为了避免发生此类现象,我们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时,先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清晰的反映出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在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习惯。有的题虽然计算出结果,还应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估算结果是否合理。先不肯定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估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只有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学生才会对各类题目的理解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的大大提升,思维的正确性也会明显增强。对仍有学生思维狭窄的现象,需要我们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促使他们用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教师具有良好心理因素和训练教学行为对学生的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三、强化数量关系分析培养